篇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三篇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一篇
习近平关于治国理政的第三卷第十七专题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记载了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一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2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习近平总书记在演讲中指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共同应对挑战、共同开展全球合作的客观要求,也是践行马克思主义国际交流思想,不断满足世界各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求。
推动构建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经济共同体。马克思曾预言世界市场的形成具有经济的本质属性特征,经济全球化不断走向深入是不可逆的时代规律。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张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全球成为一张巨大的经济网,形成覆盖全球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的供应链、产销链、资金链、贸易链、信用链、物流链。顺应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创造丰富的物质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这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促进建立一个对话、谈判和消除差异的安全社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段战争的历史。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有斗争就会有冲突,有冲突就会有战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可以测试的事实。邓小平同志基于对美苏霸权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考虑,对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重大判断。这一判断从根本上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判断,是对国际关系的深刻洞察和对国际形势的长期预测。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逐渐出现,尽管当地地区仍存在战争和冲突,制止战争和冲突的因素也在逐步增长,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为了保证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安全,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安全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政治共同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代替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马克思对消除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远大理想最具有代表性的说明。政治的基点就是阶级属性,不同的政治制度模式反映了不同的阶级利益。在全球范围内,主要划分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两大阵营,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经过了充分的实践证明,在广泛的国际交往中可以超越国家政治属性来谋求世界不同国家的共同利益。为了保证世界形势的良性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
保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政治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推动构建超越隔阂、文明互鉴的文化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为了保证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长远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丰富的文化滋养,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基于当前世界文化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推动构建环境友好、合作应对的生态共同体。随着历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需求张力与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的矛盾日益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极端天气等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世界性难题。一方面世界各国都追求经济发展,另外一方面环境的承载空间逐步压缩到了极致,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矛盾逐年凸显。为了保证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永续发展创造自然生态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世界生态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将一如既往地为世界和平安
宁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二篇
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世界各国人民命运相连、休戚与共,人类社会已经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疫情没有国界,面对疫情,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这个时刻,人类更应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团结之姿汇聚成河流,涌起信心之涛,泛起互助之浪,奉献爱心之潮,携手合作、守望相助、同舟共济,从而以坚定的脚步迈向战胜疫情的最终胜利。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坚定之河,涌起全球信心之涛。坚定无匹江河志,奔腾不息向海流。无论做什么事,信心都是成事的关键。当前,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50多万人感染病毒,病例增速不断加快。面对严峻的战疫形势,多国相继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升级防控措施,疫情的阴霾让全球阴云密布。在这个关键时刻,坚定信心尤为重要。在中国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国14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国内疫情形势正在发生积极向好变化,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全球书写了一份优异答卷。在这个关键时刻,秉持人类命运体理念的中国,无疑为抗疫全球阻击战注入强大信心,关键时刻的中国担当,必将凝聚起战胜疫情、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关键时刻的中国力量,正与世界人民共同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团结之河,泛起各国互助之浪。病毒不分国界、不分种族,全人类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战而胜之。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引发强烈共鸣。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国,第一时间向世卫组织分享病毒基因序列信息;发布数版诊疗和防控方案,译成多语种与各国分享;派出医疗团队赴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塞尔维亚、柬埔寨协助开展疫情防控;通过视频连线,中方专家与各国同行交流一线诊疗经验bdquo;bdquo;中国政府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坚定支持全球抗疫斗争,与各国合力打赢抗击疫情全球阻击战。中国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国际合作,为人类社会共迎挑战发挥重要引领作用。在中国引领下,世界各国团结互助的浪潮正在逐渐形成。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温暖之河,汇聚世界爱心之潮。道不远人,人无异国。在中国疫情严重的时候,多国爱心汇聚而来。面对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中国也及时向有困难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向世界积极分享中国经验。迄今,中国政府已经宣布向89个国家,以及世卫组织、非盟等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紧急援助,包括检测试剂、口罩等医疗物资;向世卫组织提供了2000万美元捐款,支持其开展抗疫国际合作;中国的地方政府、企业和民间机构也向疫情严重国家施以援手。此次对外抗疫援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一次紧急人道主义行动。病毒已经发起进攻,我们必须加入人类抗击病毒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大合唱中。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这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威胁,我们必须
团结如一人。在抗击疫情中,无数的人们,选择紧紧站在一起,结成抗击疫情的命运共同体。在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国引领下,这股抗击疫情的爱心之潮正在温暖全世界。
在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国不断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国家自发同中国站在一起,在世界战疫行动上加强合作,团结携手,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一条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汇聚成的大河,正气势磅礴奔向胜利的方向!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三篇
___老师的党课引起了我对命运共同体这个词的一些感想。
命运共同体在我看来,即是人与人之间通过某种关系联系在一起,具有利益相关,成为一个整体。就像蚂蚁一样,一窝蚂蚁可以被称为一个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而一个国家,形成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条件是统一。在中国,无论是大陆人、香港人、澳门人还是台湾人,都是中国人。两岸三地形成一个紧密的民族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古训言和则两利,分则两伤,用来形容今日海峡两岸的关系是十分贴切的。几天前,余光中老先生仙逝,《乡愁》却依旧成了理不清的愁。但我们相信,中国的两岸命运共同体一定会建成,我们为了统一已经做了太多正确且有效的实践,香港、澳门在回归后不仅没有衰落,反而再度腾飞。我相信,只要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和一个中国的原则,再配合上习近平主席当前的一些政策,台湾终究能回归。两岸命运共同体终究能够形成。
生物学上,两种生命通常为竞争关系,而如果他们能够形成一种关联,互利共生,则会大大增加双方的生命力。国与国也是这样,国家之间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就是一个化敌为友,互利共生,加强双方生命力的过程。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每一个生命都应平等的拥有它,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当前,伴随工业的发展,人类面对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环境越来越严峻,如果能够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面对困境,我相信一定能有效的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
中国是近几十年来经济发展最为迅猛的国家之一,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党的最终目标是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如果中国能够和世界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方案,为人类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也能为中国构建一个安定的外部环境,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集民族命运与人类福祉为一体的思想,和平一直是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在追求的状态,如果我们能够真的形成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整个世界都会变得和平,我们能够一同去解决人类面对的问题,而不是把精力消耗在如何维持和平,甚至导致对世界造成更大的破坏上。
我们只有一个祖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都是平等的生命,理当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计,为天下谋,共同创造一个自由平等的世界,来迎接美好的明天。
篇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
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
引言
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每个个体都与其他人相互依存、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共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和紧密。人类面临着诸多共同的挑战,如气候变化、经济不平等、贫富差距、资源短缺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本文就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感悟进行阐述。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全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联结的星球上,彼此间命运与利益紧密相连、相互影响。人类之间的关系不仅仅局限于国与国之间,而是多层面、多领域的交互与共生。这一概念的提出旨在强调人类休戚与共的命运,并倡导各国之间加强合作、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稳定且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1.共同的利益
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各国之间的共同利益,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繁荣与社会发展是所有国家的共同愿望。通过相互合作与协作,各国可以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利益最大化。
2.共同的责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共同承担责任。各国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动人民福祉和社会公正的实现。同时,在应对共同问题时,各国应积极履行国际责任,共同承担全球治理的义务。
3.共同的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共同发展的原则。不同国家的发展不应是相互排斥的竞争关系,而应该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合作关系。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稳定。
三、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
1.加强多边合作
多边合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各国应加强各类多边机构,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的作用,共同制定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政策和行动方案。
2.推动开放与包容
推动开放和包容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条件。各国应促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推动跨国企业的合作与发展。同时,各国还应尊重不同文化、宗教和价值观念,提倡平等和互相理解。
3.加强全球治理
加强全球治理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保障。各国应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建立公平、合理、有效的全球治理机制,以应对全球性挑战。
四、个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感悟与体会
作为一个普通的个体,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深刻的感悟与体会。首先,我认识到全球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我们无法独善其身,唯有团结合作才能解决问题。其次,我深刻体会到所有国家和人民都面临着共同的挑战,不管地域、种族、宗教、文化的差异,我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最后,我深感作为一个个体,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有着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无论是从个人生活习惯的改变还是对全球性问题的关注和参与,我们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结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是对全球化时代人类命运与利益相互关联的体现,是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构建和谐世界的追求。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承担责任,通过多边合作、开放包容与全球治理的方式,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自己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角色与责任,并积极地参与其中,为共同的美好未来添砖加瓦。
篇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
学习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及收获体会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提出的全球理念,它强调了人类共同的前途和命运。这个概念源于中国古代思想,特别是在孔子的思想中,表达了人类相互帮助、合作,共同推进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理念。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人类面临着共同的挑战和问题,我们需要同舟共济,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人类的发展和繁荣。
在学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我收获颇丰。首先,我深刻理解到了人类是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无论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种族或文化,我们都是同一个地球的一部分,我们共同面对着全球变暖、资源匮乏、恐怖主义等共同的问题。只有通过合作和团结,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实现共同的繁荣和发展。通过学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我深刻体会到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我将积极参与到促进全球和平与发展中去。
其次,学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全球化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在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文化、经济和政治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全球化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巨大的贫富差距、文化冲突等。如何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实现共赢,保持多样性和包容性,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学习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找到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最后,通过学习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也深刻认识到了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不同的文明有着不同的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通过交流和互鉴,我们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实现共同进步。在当今多元文明的世界中,我们需要打破文化的壁垒,促进文明交流和互鉴,实现文明共存、文明交流和文明互鉴。只有通过文明的交流和互鉴,我们才能建立更加和谐、包容的世界。
综上所述,学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不仅深刻理解了人类共同命运的理念,也认识
到了全球化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更加重视了文明的交流和互鉴。我将继续关注和学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努力为推动全球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前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篇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通用篇)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类的命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只有通过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才能有效应对全球性问题和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各国间进行合作的共识。在参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我深感到增进人类福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这一进程的心得体会。
首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以和平合作为基础。和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各国应坚持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原则,通过对话、协商、合作解决分歧和矛盾。只有以和平合作为引领,才能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
其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坚持共同责任。人类是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的命运共同体,各国应当承担起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在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方面,各国应当加强合作,共同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在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减少贫困、消除饥饿等方面,各国应当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繁荣。共同责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只有每一个国家都履行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促进人类共同发展。
第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坚持多边主义。多边主义是国际合作的基本原则,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在全球治理中,各国应当通过多边机制和平台,加强沟通、协调和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各国应当遵
守国际法和国际规则,维护国际关系的稳定和秩序。只有坚持多边主义,才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
第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推动文明交流。文明交流是人类发展的动力之一,只有通过文明的交流和对话,各国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彼此。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各国应当促进文化、科技、教育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强人文交流,减少文化冲突。通过开展文明的交流,各国可以形成共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
第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加强国际合作。面对全球性问题和挑战,各国应当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各国应当共同应对恐怖主义、贩毒、跨国犯罪等威胁着全人类安全与稳定的问题。各国应当共同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加强国际合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共同发展。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是一项艰巨而充满挑战的任务,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在我参与其中的过程中,我深刻意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潜力的事业。只有通过和平合作、共同责任、多边主义、文明交流和国际合作,才能实现人类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我们要携手共进,共同努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
篇五: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心得体会[精选五篇]第一篇:学习贯彻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心得体会
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全世界共同战“疫”行动,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最好的诠释。作为党员干部,通过反复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一书,尤其是最后一篇文章《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切体会到,“五个坚持、五个建设”的内涵明晰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一定要认真学习领悟,深刻认识、理解、把握、实践,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安全五个方面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者、引领者。下面,我从这五个方面入手,谈五个方面的心得体会。
一是从政治方面,明晰了这项创新成果的战略愿景。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将其作为“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重要内容之一,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一项重大创新成果和哲学理论,成为新时代国内、国际重要的战略愿景。其中国内层面的核心愿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际层面的核心愿景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两者共同构成了未来30年中国大战略的主干。从现代历史视角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就是实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建成更高版本的现代化强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超越了西方推崇强权政治的现实主义逻辑,可以避免不断上演大国政治的悲剧,与联合国共同安全的和平理念高度契合,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是中国作为新的引领性国家为世界未来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认识和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一战略愿景,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本职工作,努力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化到心灵深处,将责任担当、合作共赢、相互尊重、包容大度等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
二是从经济方面,坚定了人民共同富裕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本国发展是对世界的贡献,实现本国安全稳定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被国际社会誉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反观世界,低增长、低利率、低贸易和低均衡的态势成为不少国家的通病;
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贸易壁垒成为导致2008年以来全球贸易减少一半以上的重要原因;
南北贫富差距明显,8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因此,我国在追求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向国际社会提供制度性公共产品,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立足本职工作岗位,不断推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确保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同时,要不遗余力地推动各国共同发展,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提供新的动力。
三是从文化方面,理清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脉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波澜壮阔的中国外交实践,是着眼于整个人类的文明进步而不是某一部分人的文明进步,是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来超越不同国家、民族和宗教之间的隔阂、纷争和冲突,强调彼此之间要弘义融利、风雨同舟、命运共担,契合世界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真诚愿望和崇高追求,责任共担与利益共享是基本原则,包容与可持续发展是目标,合作与共赢是核心,有着适应时代发展的、深刻丰富的理论内涵。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接续传承千百年的中华文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外交理念。同时,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促进发展。
四是从生态方面,增强了保护美好地球家园的意愿。习近平总书
记多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并强调“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在“十三五”规划中,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我国生态文明共同体。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任何一个国家所遇到的问题与灾难都可能影响周边国家,没有哪个国家能置身度外。新冠病毒,就是前所未见的全球生态危机、人类健康危机,是一次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冲击。我国在做好国内防控、化解危机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各国携手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推崇和赞誉。作为党员干部,不仅要有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带头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做到绿色、低碳、环保,而且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积极采取行动应对生态危机的新挑战,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逐步构筑全球治理生态体系。
五是从安全方面,拓展了防范风险的内涵和外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和平与发展,首先要维护安全稳定;
没有安全稳定,就谈不上和平与发展。”当前,我国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越来越多的国际人士认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是中国为世界安全稳定做出的贡献。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国际安全形势动荡复杂,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网络犯罪、跨国有组织犯罪、新型犯罪等全球性安全问题愈加难解,安全领域威胁层出不穷,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冷战思维、军事同盟、追求自身绝对安全那一套已经行不通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各国共同安全的“四点主张”,是一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之路。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加大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始终把维护中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隐蔽性、突发性和传动性风险,紧密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排查潜在风险,进行专项整治,解决突出问题。同时,在谋求我国自身安全时兼顾他国安全,用行动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承诺。
第二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去年10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党章,今年3月载入中宪法,向世界宣誓了中国共产党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和坚定决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纳入联合国文件,今年6月又被写入上海合作组织元首理事会青岛宣言。外媒评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整个对外政策的支柱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在联合国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近的一次,也就是第二次是在2017年1月18日,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后到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就是第一次,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标题是《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历史任务,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题中应有之义。然而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世界经历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人类面临重大抉择,是重走封闭僵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回头路,还是开创经济全球化更加包容普惠的新时代?是固守冷战思维,丛林法则,零和博弈的旧理念,还是合力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执着于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的旧唱本,还是谱写不同文明和谐相处、真诚对话、互学互鉴的新篇章?破解一系列难题,需要把握国际形势,树立正确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我们既要把握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的大势,又要重视大国关系深入调整的态势;既要把握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大势,又要正视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的动向;既要把握国际环境总体稳定的大势,又要重视国际安全挑战错综复杂的局面;既要把握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大事,又要重视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妥善应对和化解我国发展历史交汇期和世界发展转型过渡期相互叠加带来的各
种风险挑战。
今年6月22日至23日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外交工作所做的所有事情,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实现,并不是关起门来发展,更不是要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当今世界各国应该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历史潮流潮流,回应时代要求,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世界的繁荣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这篇讲话的主干有五部分,第一,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第二,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第三,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第四,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第五,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这正一一对应着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理念。同时也呼应着国内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今年4月,总书记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谈到,“不论是国内治理还是全球治理,都要以人民的获得感为目标,要不断为民众提供信心和稳定预期,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习近平总书记从人类发展进程的高度,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出中国领导人的天下情怀和品格风范。
下面我分别汇报五个部分的学习体会
第一、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我们走出了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推动周边环境更加友好、更加有力。秉持正确义利观
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推动形成携手并进,共同发展新局面。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天然同盟军,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好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大文章。
具体而言,就是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坚持正确义利观,深化同发展中国家务实合作,实现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同周边国家深化互利合作,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同非洲国家共谋发展,推动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新发展。其中,向非盟提供总额为1亿美元的无偿军事援助,以支持非洲常备军和危机应对快速反应部队建设。
我们坚持多边主义,不搞单边主义,面对美国不断以单边主义行动挑起贸易争端,破坏多边贸易体制的行为,我国在按照自身既定节奏,坚定推进改革开放的同时,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坚决捍卫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气魄与担当。15年宣布设立为期十年,总额10亿美元的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支持联合国工作,促进多边合作事业,现在,基金已正式投入运营,将把资金优先用于联合国及相关国际机构提出的和平与发展项目。
第二、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今年以来,朝鲜半岛局势出现积极变化,在事实上实现了中方提出的双暂停倡议。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给世界安全带来了挑战,当前,难民数量已经创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历史纪录,这些问题都与地缘冲突密切相关,化解冲突是根本之策,中国提供2亿人民币人道援助用于帮助叙利亚难民和流离失所者。
第三、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建设一个共同繁荣
的世界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启示我们引导全球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去年9月,20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聚焦全球经济治理等重大问题,首次将发展问题纳入全球宏观政策框架,并制定了行动计划。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中国经济增长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也对降低世界经济波动风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减贫奇迹,改革开放以来,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对于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成功探索出一条减贫与发展相互促进、并行推动的增长之路。1950年至2016年,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助4000多亿元人民币。未来五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的商品,今年11月,中国将在上海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各国出口提供新机遇,为各国共享中国发展红利搭建平台,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中国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这将为世界各国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中国将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走共同发展道路,继续奉行互利互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经验和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一起来实现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中国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在全球掀起合作共赢的热潮。2013年至2017年,中国同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5万亿美元,为沿线国家与地区创造了数以10万计的就业岗位。
第四,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新世界。
深入推动中国同世界深入交流,互学互鉴,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促进不同文明和谐相处,包容发展。
第五,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总书记为万物谋和谐的使命情怀,贯穿国内国际工作大局,始终尊崇自然,敬畏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世界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去年6月1日,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中国将继续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百分之百承担自己的义务,体现了大国担当
以上是我的学习体会,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第三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去年10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党章,今年3月载入中宪法,向世界宣誓了中国共产党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和坚定决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纳入联合国文件,今年6月又被写入上海合作组织元首理事会青岛宣言。外媒评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整个对外政策的支柱之一。
总书记两次在联合国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近的一次,也就是第二次是在2017年1月18日,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后到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就是第一次,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
举行的,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标题是《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历史任务,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题中应有之义。然而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世界经历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人类面临重大抉择,是重走封闭僵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回头路,还是开创经济全球化更加包容普惠的新时代?是固守冷战思维,丛林法则,零和博弈的旧理念,还是合力构建
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执着于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的旧唱本,还是谱写不同文明和谐相处、真诚对话、互学互鉴的新篇章?破解一系列难题,需要把握国际形势,树立正确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我们既要把握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的大势,又要重视大国关系深入调整的态势;既要把握经济全球
化持续发展的大势,又要正视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的动向;既要把握国际环境总体稳定的大势,又要重视国际安全挑战错综复杂的局面;既要把握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大事,又要重视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妥善应对和化解我国发展历史交汇期和世界发展转型过渡期相互叠加带来的各种风险挑战。
今年6月22日至23日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外交工作所做的所有事情,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实现,并不是关起门来发展,更不是要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当今世界各国应该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总书记提出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历史潮流潮
流,回应时代要求,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世界的繁荣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这篇讲话的主干有五部分,第一,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第二,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第三,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第四,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第五,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这正一一对应着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理念。同时也呼应着国内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今年4月,总书记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谈到,“不论是国内治理还是全球治理,都要以人民的获得感为目标,要不断为民众提供信心和稳定预期,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总书记从人类发展
进程的高度,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出中国领
导人的天下情怀和品格风范。
下面我分别汇报五个部分的学习体会
第一、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我们走出了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推动周边环境更加友好、更加有力。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推动形成携手并进,共同发展新局面。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天然同盟军,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好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大文章。
具体而言,就是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坚持正确义利观,深化同发展中国家务实合作,实现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同周边国家深化互利合作,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同非洲国家共谋发展,推动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新发展。其中,向非盟提供总额为1亿美元的无偿军事援助,以支持非洲常备军和危机应对快速反应部队建设。
我们坚持多边主义,不搞单边主义,面对美国不断以单边主义行动挑起贸易争端,破坏多边贸易体制的行为,我国在按照自身既定节奏,坚定推进改革开放的同时,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坚决捍卫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气魄与担当。15年宣布设立为期十年,总额10亿美元的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支持联合国工作,促进多边合作事业,现在,基金已正式投入运营,将把资金优先用于联合国及相关国际机构提出的和平与发展项目。
第二、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今年以来,朝鲜半岛局势出现积极变化,在事实上实现了中方提出的双暂停倡议。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给世界安全带来了挑战,当前,难民数量已经创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历史纪录,这些问题都与地缘冲突密切相关,化解冲突是根本之策,中国提供2亿人民币人道援助用于帮助叙利亚难民和流离失所者。
第三、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启示我们引导全球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
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去年9月,20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聚焦全球经济治理等重大问题,首次将发展问题纳入全球宏观政策框架,并制定了行动计划。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中国经济增长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也对降低世界经济波动风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减贫奇迹,改革开放以来,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对于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成功探索出一条减贫与发展相互促进、并行推动的增长之路。1950年至2016年,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助4000多亿元人民币。未来五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的商品,今年11月,中国将在上海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各国出口提供新机遇,为各国共享中国发展红利搭建平台,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中国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这将为世界各国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中国将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走共同发展道路,继续奉行互利互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经验和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
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一起来实现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中国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在全球掀起合作共赢的热潮。2013年至2017年,中国同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5万亿美元,为沿线国家与地区创造了数以10万计的就业岗位。
第四,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新世界。
深入推动中国同世界深入交流,互学互鉴,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促进不同文明和谐相处,包容发展。
第五,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总书记为万物谋和谐的使命情怀,贯穿国内国际工作大局,始终尊崇自然,敬畏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世界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去年6月1日,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中国将继续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百分之百承担自己的义务,体现了大国担当
以上是我的学习体会,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第四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背景材料】
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从国与国双边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两年多时间里,国家主席习近平60多次谈及“命运共同体”,深入思考事关人类命运的宏大课题,展现出中国领导人面向未来的长远眼光、博大胸襟和历史担当。这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给出的“中国答案”。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
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生动实践。从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到不断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从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到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再到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从抗击埃博拉病毒到也门撤侨行动,再到尼泊尔强震救援??中国不仅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更敞开胸怀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快车”、共享发展机遇,以实际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考点链接】
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东盟各国赞成中国“十三五”规划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东盟国家希望从中国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中获益。这有利于维护东盟各国的自身利益。
(2)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则是国家之间冲突的根源。中国和东盟国家应以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为契机,加强战略沟通,深化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共同打造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已成为东盟同各个对话伙伴关系中最活跃、最强劲的一组关系。双方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给双方带来切实利益,也为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符合当今时代的主题。
(4)国家性质决定外交政策,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始终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和一体化进程,支持东盟发展壮大,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是由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决定的。
(5)我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与会各国就如何管控分歧、加强海上务实合作、“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等问题坦诚沟通。会议的成功举行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有意愿、有能力、有办法
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表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
(6)主权是构成国家的最重要的因素。主权国家是由人口、领土、政权、主权构成的,主权是构成国家最重要的因素。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坚定地捍卫国家的核心利益,坚定地同损害国家主权的行为进行斗争。(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中国在处理与东盟的关系上一贯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得益于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个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8)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指引下,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一贯主张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争端,会昌英才学校
项开贵编写2018年4月8日
通过深化海上务实合作,不断增进各方互信。
2、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本次会议重点围绕当前形势下,利用中国与东盟事务高官重要磋商机制,对推进中国-东盟关系和东亚区域合作进行讨论,并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峰会等做好准备。
(2)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会上讨论了中国—东盟关系、东亚合作及共同关心的问题、落实“2+7合作框架”问题、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第三份《行动计划》问题、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纪念活动问题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二十多年来,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稳步发展,双方正在逐步落实中国-东盟2016-2020年行动计划,探讨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框架下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推动中国—东盟关系提质升级。(4)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南海行为准则”可以速成,但因涉及多方利益,制订起来需要一个细致复杂的过程。同时,“南海行为准则”不能取代《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国与东盟曾几度探讨过“准则”,但皆因受到干扰而终止。这说明,解决南海问题不非一帆风顺。(5)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要区分事物的主流和支流。中国与东盟建立对
话关系二十多年来,双方在各领域交流与合作深入发展。总的来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发展健康,主流是好的。但中国与东盟少数国家的南海问题正变得越来越复杂严峻,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6)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是东盟国家与中国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共同基础,在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必须确保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深化海上务实合作。偏离《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将会导致不良后果。【跟踪试题】
1.东盟各国赞成中国“十三五”规划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东盟国家希望从中国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中获益。这表明:
A.中国与东盟已无利益冲突
B.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出发点C.中国与东盟已成为战略结盟D.国际关系反复无常
2.中国和东盟国家应以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为契机,加强战略沟通,深化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共同打造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这是因为:
①国家之间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
②国际社会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③我国坚定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
④我国与其他国家具有不同的国际法律地位
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
3.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已成为东盟同各个对话伙伴关系中最活跃、最强劲的一组关系。双方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给双方带来切实利益,也为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材料充分表明:
A.世界已经形成多极化格局B.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D.东盟已经根本改变了其外交政策
4.中国始终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和一体化进程,支持东盟发展壮大,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这表明:
①我国与东盟各国在根本利益上具有一致性
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周边国家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同盟军
④中国是促进世界共同
发展的重要力量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5.与会各国就如何管控分歧、加强海上务实合作、“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等问题坦诚沟通。会议的成功举行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有意愿、有能力、有办法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会昌英才学校
项开贵编写2018年4月8日
表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参与东盟各国合作的基础是:A.综合国力B.国家力量C.睦邻关系D.共同利益
6.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坚定地捍卫国家的核心利益,坚定地同损害国家主权的行为进行斗争。下列关于国家主权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
②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
③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最重要的因素
④主权和人权是辩证统一的,人权至上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7.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中国在处理与东盟的关系上一贯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得益于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个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这说明: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场
B.中国与东盟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C.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D.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决定力量
8.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一贯主张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争端,通过深化海上务实合作,不断增进各方互信。这有利于:
A.打击敌对势力,维护国家主权,寻求战略盟友
B.国家实力增强,炫耀军事力量,促进世界和平C.增强国家力量,主导世界格局,展示大国形象D.综合国力上升,提高国际地位,增强国际影响力
9.本次会议重点围绕当前形势下,利用中国与东盟事务高官重要磋商机制,对推进中国-东盟关系和东亚区域合作进行讨论,并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峰会等重做准备。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坚持了客观与主观相符合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按客观规律办事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10.会上讨论了中国—东盟关系、东亚合作及共同关心的问题落实“2+7合作框架”问题、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第三份《行动计划》问题、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纪念活动问题等等。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④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11.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二十多年来,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稳步发展,双方正在逐步落实中国-东盟2016-2020年行动计划,探讨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框架下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推动中国—东盟关系提质升级。这启示我们:
A.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
B.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C.要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
12.“南海行为准则”可以速成,但因涉及多方利益,制订起来需要一个细致复杂的过程。同时,“南海行为准则”不能取代《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国与东盟曾几度探讨过“准则”,但皆因受到干扰而终止。这说明:
会昌英才学校
项开贵编写2018年4月8日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
13.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二十多年来,双方在各领域交流与合作深入发展。总的来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发展健康,主流是好的。但中国与东盟少数国家的南海问题正变得越来越复杂严峻,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这表明:
A.矛盾次要方面影响主要方面,不能忽视事物发展的支流
B.共性与个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主流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要反对均衡轮和一点论
14.《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是东盟国家与中国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
定的共同基础,在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必须确保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深化海上务实合作。偏离《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将会导致不良后果。这表明: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②意识来源于诗仙的创意和天分
③意识具有能动性性,可以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
④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与自觉选择性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5.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盟方赞赏中国“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对本地区是重要机遇,东盟国家希望从中国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中获益。东盟是中国周边外交优先方向,中方始终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和一体化进程,支持东盟发展壮大,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发挥中心作用。中国和东盟国家应以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为契机,加强战略沟通,深化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共同打造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材料二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2002年签署,是中国与东盟第一份有关南海问题的政治文件。《宣言》已将制订“南海行为准则”作为一个目标,双方也就此举行了相关工作组的磋商会。中方对条件成熟时探讨制订“南海行为准则”持开放态度,愿同东盟国家积极推进落实《宣言》进程,开展务实合作,同时着手探讨制订“南海行为准则”。但时至今日,南海问题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和严峻,此时制订“南海行为准则”远够不上是条件成熟之时,因此现阶段只能是“探讨”。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知识,为共同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几点建议。(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制定“南海行为准则”。
16.2014年7月,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期间,接受拉美四国媒体联合采访时提到了“中国方案”“中国方案”以其巨大包容性、普惠性而得到众多国家积极响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引擎,中国努力倡导并带头实践合作共赢、共商共建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为国际治理贡献了
更多和谐共生的动力。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大综商品价格震荡、贸易投资低迷的表象之下,增长模式、动力来源、治理结构等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亟待解决,来自全球化进程中被边缘化的国家与弱势群体的呼声值得重视。与此同时,地区热点不断,地缘政治因素凸显,气候变化、难民危机、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突出,更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稳性和不确定性。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践行经济全球化“中国方案”的重要典范,对于破解经济全球化面临的困境,塑造更健康的经济全球化,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可以预见,“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将会带来一种全新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新秩序、新格局。
会昌英才学校
项开贵编写2018年4月8日(1)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的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中国方案”如何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14分)
材料二
在世界经济低迷不振,逆全球化暗流涌动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6年11月18日在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就经济全球化问题发表了重要主张,认为经济全球化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符合各方利益,是大势所趋。习近平主席在题为《深化伙伴关系增强发展动力》、《面向未来开拓进取促进亚太发展繁荣》的两次重要演讲中,集中阐述了亚太经济发展的“中国方案”。习近平主席以“四个促进”指明了亚太经济发展的行动方向——促进经济一体化,建设开放型经济;促进互联互通;促进改革创新;促进合作共赢,深化伙伴关系。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知识,分析说明“中国方案”对亚太经济走出低迷的意义。(12分)
参考答案:
1.B2.B3.C4.C5.D6.C7.C8.D9.B10.C11.D12.B13.A14.D15.(1)①贸易、资本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东盟各国应利用“一带一路”战略,依托跨境电商平台,创新贸易方式,发展现代服务贸易,创造条件加快对外投资力度。②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各国应充分鼓励本国企业主动走出去,促进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倡导开放型经济发展。③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各国应该互通互联,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跨境电商优势,形成一套引领全球跨境电商发展的管理制度,共同迎接挑战,实现趋利避害、多方共赢。④各国要彻底摈弃一些错误的观念和做法,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
(2)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一国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利益相同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制订“南海行为准则”既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东盟各国的利益。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制定“南海行为准则”为解决南海问题提供了必需的要素,不仅有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而且便于有效落实各方达成的共识,有利于维护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③各国在谋求本国经济发展时要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为解决地区冲突创造条件。制定“南海行为准则”有利于促进各国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共同维护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④主权国家在享有基本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制定“南海行为准则”有利于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16.(26分)(1)解析:本题属于政治生活措施类题目。问题虽未直接限定答案范围,但从设问的落脚点上可以看出,本题的答案范围应该在“当代国际社会”。题目要求结合材料分析“中国方案”如何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可以分解为“如何促进世界和平”、“如何促进世界发展”两个角度思考。从材料可知,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因此,“中国方案”体现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时代主题,这是本题总体观点;再结合材料信息,分别从“促进世界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两个方面来分析说明。
参考答案:①“中国方案”表明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或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分);②“中国方案”符合发展的主题,(1分)有利于破解经济全球化面临的困境,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2分)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各国互利共赢、推进世界经济发展(2分)。③“中国方案”倡导并实践合作共赢、共商共享共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符合和平的主题,(1分)有利于各国积极应对全球性挑战,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2分),推动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2分)。(如果考生回答下列观点可会昌英才学校
项开贵编写2018年4月8日
分别给2分。如:“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进建立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解析:本题要求运用“经济全球化”知识分析说明“中国方案”对亚太经济走出低迷的意义,属于意义类题目。解答本题时,可以运用“经济全球化”的意义方面内容,结合“中国方案”的内容,具体阐述即可。
参考答案:①促进经济一体化,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推动世界经济的复苏,重振亚太经济。(3分)②促进互联互通,联动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推进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3分)③促进改革创新,增强内生动力,有利于增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实力,促进各国平衡、稳定发展。(3分)④促进合作共赢,深化伙伴关系,有利于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刺激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以促进亚太经济的复苏。(3分)例题40.(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么夹命运共同体,建设和平普
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宣言体现了中囷共产党面对当今世界形势和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对国际关系和人类前景的基本主张。
当代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深入交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融合时,相互之间多一些文化尊重,多一些文化基因的“链接”,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中国人民希望睁开眼晴看世界,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学习、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人的中囯梦,了解中国文化中“天下观”“和谐观”等观念的深刻内涵,了解中国人倡导建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本源。如此,西方国家将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机会,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中国如何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多一些文化基因“链接"。(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关系原理分析说明中国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12分)(3)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请列举两个与人类命
运共同体理念相契合的名言或名句。(4分)
40、答案(1)①遵循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搭建中国和其他国家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文化对外交流。(3分)
②尊重我国传统文化,培育好、发展好中华文化,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其他国家增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4分)
③遵循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3分)
(2)①矛盾双方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中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发展各异,竞争激烈,具有斗争性;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具有同一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抓住了当今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统一性方面。(4分)
②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尊重各国差异,包容多样为前提,主张包容差异,鼓励各国在自己的差异性基础上发展。(4分)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路,就是遵循相互作用规律,大胆运用相互合作与相互竞争这两方面的推会昌英才学校
项开贵编写2018年4月8日
动力,使之产生正能量,来推动世界和我们国家各方面的繁荣发展。(4分)(3)
协和万邦;和而不同;世界大同;同舟共济。(4分)
会昌英才学校
项开贵编写2018年4月8日7第五篇: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世界许诺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浅谈人类命运共同体
机械1507班20153636雷丹
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回首最近100多年的历史,人类经历了血腥的热战、冰冷的冷战,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巨大的进步。当今世界仍然存在着不同国家利益、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的分歧甚至对立,国际形势动荡多变,孤立主义、单边主义和反全球化思潮甚嚣尘上之际。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本、技术、信息、人员跨国流动,国家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的状态,一国经济目标能否实现与别国的经济波动有重大关联。瞬间万里、天涯咫尺的全球化传导机制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了“地球村”,各国利益的高度交融使不同国家成为一个共同利益链条上的一环。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全球利益链中断。
当今世界仍存在着各种争端与冲突,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数百年来列强通过战争、殖民、划分势力范围等方式争夺利益和霸权逐步向各国以制度规则协调关系和利益的方式演进。现在,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需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全球性挑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来应对。随着全球性挑战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
显然,在核威慑下,爆发一场高烈度的战争的可能性几近为零。那么,人类的未来又在何方?我们的先辈拘囿于脚下的土地,爆发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变革的种子早已种下——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宇宙很大,当人类有能力迈出太阳系,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地球人。毫无疑问,人类想迈入星际时代,各国通力合作必不可少,人类终将命运一体。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平等和尊重才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迫切呼唤
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人们深入交流,增进彼此理解。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才能系牢命运共同体的坚固纽带。
济全球化让人们利益相互交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给了70亿人走向共同发展的可能。世界经济早已走出一国垄断,成为无法割裂的整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为了找到利益支点,以共同发展让更多人共享美好未来。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区域内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体现了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理念,提交出一份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份责任。以此为指引,中国向世界提供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公共产品,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注入新动力。
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带头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为更加开放繁荣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而努力;再到积极推动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制定《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推动降低贸易成本、加强贸易投资政策协调;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中国提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发展理念,首次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亚太经合组织利马会议,中国继续唱响“开放型经济”,为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提供方案。中非“十大合作计划”、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合作倡议??一系列倡议和行动,旨在消除全球发展鸿沟,让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必将回馈国际大家庭。”遵循这一逻辑,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提出一系列中国理念、中国倡议、中国方案,产生了积极的国际影响。
命运共同体,体现于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告诉世界,“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
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
利益。
命运共同体意识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高屋建瓴地为思考人类未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给出了一个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
推荐访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 共同体 心得体会 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