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重阳节活动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3-11-28 10:35:01 心得体会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生重阳节活动心得体会5篇

党委书记2023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2023年以来,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xx党代会、xx全会、xx全会等重要精神,进一步强化了理论武装、筑牢了思想基础、锤炼了党性修养、提升了实践能力。在深入开展交心谈心,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我从六个方面逐项检视问题。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生重阳节活动心得体会的文章5篇, 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小学生重阳节活动心得体会篇1

  尊老敬老从重阳开始,关键是人们要认识节日敬老的意义。重阳节也是老年节,需要敬老,但节日敬老更多的是过程,真正的意义在于通过节日宣传纪念,弘扬民族孝老传统,引领社会敬老风尚,激发人们的自觉性,让人们真正把尊老敬老作为一种责任、而非负担。

  尊老敬老从重阳开始,是时代的要求。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2.5亿,且正以较快的速度步入老龄化社会,预计2025年,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到2027年,我国将从一个“老龄化”社会转变为一个“老龄”社会,这意味着敬老使命的艰巨,社会必须加大敬老投入,每个人必须更加担当敬老的责任。

  尊老敬老从重阳开始,是情感的归宿。敬老不能靠节日,实际上,老人较需的是平时一点一滴、和风细雨般的关爱,而非节日“疾风骤雨”和“一阵风”的关照。老人对子女们的要求并不高,如近日媒体披露的多起家庭养老案件,老人状告子女,只是要求“常回家看看”。敬老,对子女们来说重要的就是能够常回家看看,哪怕是隔三差五地打个电话、视个频。对社会来说,就是有个养老的良好环境和基本保障,让老年人能够做到老有所乐。

  尊老敬老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于家庭子女、还是社会,都要成为一种常态。重阳节敬老,只是一个新的开始。但愿火热的重阳节过后,是全社会更殷实的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常态和良好风尚。

小学生重阳节活动心得体会篇2

  重阳节的一大主题是“尊老敬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敬老,既是传统,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万善德为本,百行孝为先。”一个人所受恩惠莫重于父母,父母是生养我们的人。“子欲养而亲不待”,尊老敬老,其实较为重要的,在于“陪伴”。重阳节之际不妨多陪陪父母,而且要以重阳节为契机,把尊老、敬老变成日常行动,让重阳节蕴含的孝思纷扬、爱意浓厚等思想和情感深入人心,滋润我们的道德精神之根,涵养我们的精神家园。

  尊老敬老,重要的是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已然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推进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使老年生活毫无后顾之忧只是起码的保障。同时,还要看到,现在老人不愁吃不愁穿,追求的是健康的“夕阳红”。要满足老年人对晚年美好生活特别是精神文化的追求,从政府、社会到家庭,都要与时俱进地结合当下的时代条件和内容增强老人的晚年幸福感,让老年人充分感受到全社会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要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尊重老同志、爱护老同志、学习老同志的良好社会氛围,让所有的老人都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没有家国的情怀,重阳节就无处落脚。人有志,家有谱,国有史。可以说,对于子女而言,重阳是感恩机遇的一次总结;对于家庭来说,重阳是尊老敬老的一个契机;就国家而言,重阳是“家国两相依”的一种浓缩。既寓意吉祥如意,又彪炳生生不息,既彰显韶光易逝,又铭刻岁月不老,这正是重阳至今仍广为流传的文化传统、民族基因。

  庆祝重阳节,我们不仅仅要延续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根基,更应让敬老之风、家国情怀在神州大地尽情流淌,把个体价值、家庭梦想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将个人理想与人民追求紧紧相连、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紧紧相连,以奋斗点亮人生舞台,不负新时代,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情怀,以实干谱写时代芳华,为国强家富“撸起袖子加油干”。

学生重阳节活动心得体会篇3

  值此节日来临之际,全国各地、很多单位部门都广泛开展了关爱老人的慰问演出、爱老敬老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可谓轰轰烈烈,让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氛围空前浓厚。敬老院、孤寡老人、留守家庭等成为社会助老组织热衷的场所。家中父母,成为子女们、游子们的牵挂。

  只是,一年一度,重阳来得慢、走得快,今天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敬老日,转眼就会变成明天的秋风落叶黄。“今又重阳”,又成为老人们一个365天的漫长等待。但我们必须说,节日一年一度,尊老敬老的热情却不能仅仅在节日。重阳节是敬老的日子,更应该成为每一年敬老的新开始,通过红红火火的节日宣传教育和敬老活动,要让全社会更懂得对老年人的尊敬,更理解尊老敬老的意义,从这一天开始,让尊老敬老成为全社会和每一个家庭的常态。

小学生重阳节活动心得体会篇4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农历九月九,秋高气爽,这个季节到郊外远足、登高望远,可达到强身健体、祛除病痛的效果。

  在这个充满温情和关爱的节日里,全国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作为老年人,要把自己“老”成一本经典旧书,翻看许多遍,可还是想再翻翻看看;把自己“老”成一首精彩老歌,哪怕只有自己和老伴儿爱听,也将平凡日子演绎成浪漫的“秋日的私语”;把自己“老”成一杯陈年老酒,让岁月冲掉火气,沉淀下历久弥香的“老酒馆”味道。琴棋书画,唱歌跳舞,旅游观光,阅读写作,剪报收藏,养花育草,交友同乐;当志愿者,发挥余热,奉献社会……各取所好,自得其乐。

  作为晚辈,一方面,我们要从敬养父母做起,除了给予他们物质上的慰藉外,还应尊重老人的爱好和精神需求,和老人一起参加一些诸如旅游之类的利于老人身心健康的活动,给老人带来健康快乐。另一方面,要扩大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范围,把目光投向那些特别需要我们关心关爱的老年人身上,为他们做一些实实在在有益的事,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时时处处发扬尊老敬老美德,把爱老助老化为日常行动。九九重阳日,人间重晚晴。

  过重阳节,是在用一种仪式感提示着人们,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人人尊老敬老,家庭才能幸福,社会才能和谐。当然,今天我们强调敬老爱老不意味着重阳节只是老人的节日,敬老爱老也并非仅局限于重阳节这一天。九九重阳,人们应该回归历丰富的节日形态,挖掘更为丰富的节日内涵,尤其是其中高雅优秀的文化传统底蕴。让重阳节蕴含的怀恋故土、思念亲友、孝思浓郁、爱意纷扬等德泽仁爱深入人心,滋润我们的道德根脉,让传统美德涵养我们的精神家园。

小学生重阳节活动心得体会篇5

  传承至今,重阳节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有了不一样的韵味。1989年,我国把每年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人节。尊老爱幼,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百善孝为先”等格言就充分体现了我们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

  弘扬敬老孝善文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敬老爱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首《父亲》唱出多少人的心声,发出了心底的感慨。孝道没有统一的模式,合适就好。对贫穷的父母钱到为孝,对病弱的父母出力为孝,对孤单的父母相伴为孝,对脾气大的父母理解为孝,对唠叨的父母聆听为孝…如能让父母如愿就是至孝。全国各地都在营造敬老孝老的社会风气,公共设施对老人优惠或免费,出台政策鼓励加装电梯方便老人出行,不断增加老年大学学位丰富老人精神生活,长者饭堂解决了老人们的吃饭难问题。传承和弘扬敬老爱老的孝文化,也体现在这样的行动中。

  涵养家国天下情怀。重阳节有祭祖祈福的传统,重阳也是传统节日中除了除夕、清明、中元之外的四大祭祖节日之一。祭祖关系到家国天下、血脉传承,是寻根文化。祭祀祖先,方不忘我们从哪里来,也让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找到根。有大家的繁荣兴旺才有小家的幸福安宁。重阳祭祖祈福,应提倡将个人、家庭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每个人的行动汇聚成为国家发展的巨大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重阳文化只是其中之一,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塑造了我们独特的价值体系、思维方式和精神气质,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推荐访问:重阳节 心得体会 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