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校长在教育强区座谈会上的发言

时间:2022-05-14 18:30:01 讲话发言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校长在教育强区座谈会上的发言,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校长在教育强区座谈会上的发言

校长在教育强区座谈会上的发言

一、我区小学教育强区地位之“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支撑强区地位的因素有哪些?

(一)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办学条件上,从小区配套学校建设、薄弱学校改造、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校安工程实施、标准化塑胶操场,到学校内部教育教学设施、专用教室的配备建设,到所需要的图书、微机、仪器、校园网、班班通等,都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全市首批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去年又通过了全省教育综合督导,全区优质小学数量相对较多,这是我们教育强区的办学基础。

二是在师资力量上,有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教职员工,涌现了一批国家、省市骨干教师、教学能手,这是我们教育强区的中坚力量。

三是在家长素质和生源质量上,我区位于主城区核心,市直党政机关、企业、辖区居民都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对自身素质要求较高,对孩子的学习成长要求较高。

四是在教育质量上,我区小学质量一直位居全市前列,据市教育局教育指标排队情况,我区2015年、2016年小学质量抽测分别名列全市第4名、第3名,为全市的初中和高中教育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

五是在社会声誉上,我区各学校精细管理、狠抓质量、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多次承办了国家、省市各类现场会,赢得了各级领导的好评,群众和社会满意度较高。

(二)支撑教育强区的主要因素:

一是历届区委、区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持续投入,营造了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是全区教育工作者对教育质量、教育管理的孜孜以求、不懈努力,推动了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三是全区人民对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形成倒逼态势,迫使学校发展时不我待、争先创优。

二、近几年来支撑我区小学教育强区地位的因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素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我区小学教育产生了哪些影响?

一是城区扩张、人口增加,学生生源大量增加,教育需求越来越高。近几年,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以及生育政策的调整(全面放开二孩),务工人员增多,学位紧张(通过学区房的热销、班容量增大都可感受到,甚至出现房产商虚假宣传学位房现象),家长素质、学生素质也出现变化。城区现有的教育资源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特别是难以与城市的总体发展相协调。

二是区划调整后,城乡二元结构带来新的城乡差距、校际差距。2014年、2016年连续两次区划调整后,我区区域面积、人口、学校数量迅速增加,城乡并存、优劣共存,造成新的教育差距,全区教育均衡发展又成为新的课题。特别是广大的乡村居民更想享受因并入城区而带来的改革红利,特别是与之最为紧密、与每一个家庭息息相关的教育红利,改进农村教育更加紧迫。

三是区位优势、经济优势不再明显。现在主城区的四区基本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既有城区、又有农村,既有优质学校、又有薄弱学校,原有中心城区的优势不再明显。需要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抢抓机遇、持续发力、二次创业。

三、判断评估我区小学教育在全市什么位置?有哪些优势?哪些劣势?有哪些问题制约我区小学教育的发展?

我认为,我区小学教育目前在全市处于领先、领军位置,但其他区县也在争先晋位,与我区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优势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家长素质、生源质量、教育质量等几个方面;

劣势及制约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

(一)教育资源配置不足。

一是户籍儿童数量增长较快。由于我区居住环境优越,优质教育品牌众多,同时受招生政策、二手房买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周边城区通过购房入户等形式到我区选择优质教育资源,由此带来了较大的入学压力。

二是小区配套教育工程建设滞后。一些老旧小区没有配套建设学校,一些新建小区没有配套或建设学位数量不够,形成历史欠账。

三是学生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民工子女进城就读,使原本较为紧张的教学用房和师资的短缺造成了更大压力。

四是城区学校教学用房紧张。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不足,学生运动场地窄小,远低于省定标准。一些学校体育课和课间操无法正常开展,学生身心的健康受到一定影响,也给学校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五是大班额现象仍较突出。

(二)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一是存在教师缺编现象。虽然这几年补充了教师,但随着务工子女增加、人口自然增长、教师减员、老龄化等情况,依然存在缺编现象。同时,全面二胎放开后,适龄女教师休产假较多,学校在教师调配上较为紧张,不得不临时聘用部分教师。

二是职称评聘受到限制。由于受指标限制,一些符合评审条件的优秀中青年教师难以晋升高一级职称,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工作积极性;一些已评聘的高级教师出现工作懈怠现象。

三是教师工作量增加,压力加大,职业倦怠感显现。由于现有班级学生数逐年增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例不断提高,教学难度、管理难度有所加大。

四是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师专业不对口、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农村学校结构性缺编更为突出,一定程度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安全形势不容忽视。

校园内部安全方面,外地一些校园治安、食品卫生、消防、校舍建筑、意外伤害、楼道拥挤、校园欺凌、集体活动等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一些事件发生后,家长上访、闹事、堵门、索要天价赔偿等,学校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来处理事件影响,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既要在各项活动中加强安全管理,又不能因安全原因不举办活动。

校园周边安全方面,在交通组织上,主城区学校上下学时段交通秩序混乱、道路拥堵的局面还不同程度存在;在食品安全管理上,校门周边违章搭建现象仍没有杜绝,无证小摊小贩非法经营的现象时有发生,小饭桌的食品卫生无法监管。

四、我区小学教育在全市应如何定位?未来五年我区小学教育应定什么样的目标?实现这些目标的路径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一)关于定位:我认为,我区在全市应该继续高举“教育强区”旗帜,争当全市教育排头兵,打造全市首位、全省一流的教育高地。

(二)关于目标:

未来五年,区委区政府提出了打造“民富区强的魅力新区”的发展目标,局提出了“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总体目标,我认为我区小学教育应设立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在学校建设布局上,实施“城区扩优、城郊提质、农村扶弱”,就是在城区进一步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根据人口数量增加学位,城中村改造预留教育用地、小区配套学校建设必须坚持标准化学校建设方案,与国土、规划、建设、房管等部门加强监管,确保如期交付使用,解决城区“入学难”问题;在城乡结合部学校,要实现“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双提升,吸引家长吸附学生,防止学生进城择校,解决城郊“留得住”问题;在农村学校,通过“三个一批”优化布局,实施“改造一批、新建一批、保留一批”,改造一批占地面积、校园布局、学生数量成规模的学校,达到省定办学标准,对学校占地较小、建筑面积不足、专室不足、四周没有发展空间的“小麻雀学校”按照标准异地新建一批,可通过校车吸纳周边学校学生,保留一批一二年级教学点,剩余资源可改建为幼儿园,形成幼小一体,解决农村“上好学”问题。

在教育教学质量上,小学各学科成绩要在全市继续保持领先位次,加强教学教研、分析研讨、复习备考,树立“保三进二争一”的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开全课程课时,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知识积累,为终身发展奠基。

在工作保障上,要积极争取区委、政府重视,足额落实教育投入政策,妥善解决教师缺编、待遇等问题,进一步明确乡镇的教育责任,尽快研究制定新的教育规划,积极联合有关部门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及周边环境。

(三)关于路径措施

一是多元筹资扩总量。

1、落实教育投入,拓宽筹资渠道。要按照“三个增长”和“两个只增不减”的要求足额拨付教育经费,努力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恳请市政府在分配上级转移资金时对我区予以倾斜;抓住城市建设、城中村改造、拆迁进地的有利时机,挖掘乡镇、村庄、街道潜力,鼓励乡镇村筹资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2、加快已规划学校的建设进度。对区域内人口增长趋势进行科学预测,加快启动新一轮办学布局调整,进一步完善我区教育发展规划。支持有条件、有需要的学校对现有场地、设施有序进行改扩建,进一步挖掘潜力。高度重视教育配套设施建设。

3、加快推进教育配套建设“三同步”。加大对在建住宅小区工程的监管力度,努力做到中小学布局与新建小区同步规划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并交付使用,解决中小学配套建设滞后的问题,避免因滞后交付产生新一轮的入学矛盾。要结合产业新城规划,高标准谋划建设教育园区,涵盖初中、小学、幼儿园等,弥补城区北部教育资源不足问题。

4、积极拓展发展空间。向市里要空间,结合全市教育规划,抓住市直中专学校迁建契机,提请区政府协调市政府,采取置换、购置、划拨等方式,将这些中专学校原址用于我区义务教育。向民办要空间,完善政策,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举办义务教育学校,充实义务教育资源,增强义务教育活力,有效缓解公办义务教育负担,使其成为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满足广大群众的多种需求。

(二)多措并举提质量

1、加强一线教学指导。业务科室应常态化深入基层学校服务教学,深入课堂随机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效果,现场指导教师教学;及时检查教师教学计划、教案、学生作业、教研活动记录等,引导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性建议。积极开展区域间、校际间和班级间的教研活动、沙龙活动,组织骨干教师或邀请名师开展讲课、研讨、备考、联片教研等活动,为教师搭建教学经验交流与合作平台。特别是要加强对农村和薄弱学校的教学指导和学科诊断,开展教学视导,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环节入手,帮助学校解决课程与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指导学校开展多层面、多样化的校本教研活动。

2、深化结对帮扶务求实效。充分发挥帮扶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师资培训等方面的优势和经验,加强学校间领导和教师间的互动交流和结对帮扶活动,同时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活动,提高受帮扶学校领导的管理水平和教师的业务能力。

3、努力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河北省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对学校计算机、多媒体、校园网网络进行建设和升级,进行“三通两平台”建设,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完成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教育管理方式、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的变革,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现代化步伐。

4、积极推进均衡发展。推进新建校、兼并校、联合校、建分校“四种模式”,借鉴市教育局集团化学校模式,通过联合办学、名校拉动、集团发展的形式,探索适合我区学校均衡发展的道路,促进学校均衡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以优质学校为龙头,统一教育教学管理,发挥优势,取长补短,带动所有学校水平的提高。

(三)多管齐下提素质

1、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省政府今年印发的《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将县镇、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一到城市标准,即教职工与学生比小学为由原来的1:21,1:23提高为1∶19,根据这个标准再次核定编制,根据编制情况每年有计划地补充选聘一批优秀的年青教师,重点招考学校急需专业教师,合理配置不同年龄段教师,合理配置男女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完善名师资源共享机制。加大“名师”培养力度,全面推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根据我区新一轮教育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师职称评定和聘用机制,拓展教师职业发展空间,积极创造教师外出学习、进修机会,对当前的教师继续教育、网络教育进行改革,防止流于形式,鼓励教师向更高层次发展。

3、切实缓解教师工作压力。加大对教师绩效工资增长机制研究,切实提高教师待遇;研究适应我区实际的教师交流政策,鼓励教师有序交流;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研究上的专项扶持奖励政策,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激励措施;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作用,保障教师权益,关心教师生活,缓解工作压力,提升职业荣誉感和生活幸福感,促使教师全心全意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推荐访问:座谈会上 校长 发言 校长在教育强区座谈会上的发言 校长在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校长全区教育大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