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实施“羌绣”主题课程中资源的有效利用

时间:2022-03-16 09:32:29 主题教育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羌绣”是羌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实施“羌绣”主题课程的实践研究,离不开资源的利用。在实践中,教师要针对“羌绣”这一特色主题,有选择地利用有价值的资源,实现课程的构建及实践。
  关键词:幼儿园  羌绣  课程  资源
  宁强县是古羌族聚集地,民间保留有一部分羌族特色的文化,如羌绣的传承。“羌绣”这主题课程,旨在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发生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主题课程,以促进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幼儿发展的现实需要。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必然离不开资源的利用,对于这一颇具地域特色的课程,如何有效利用资源来实现课程目标。
  一、挖掘文化背景资源,确定“羌绣”课程主题。
  我园所处县区内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县区内汇集了羌文化博物馆、羌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千山茶厂、牢固关等,都有很强的古羌遗风。近年来,全县上下掀起了学习羌文化的高潮。羌语、羌歌、羌舞、羌服、羌礼等羌文化中诸多方面都和“羌绣”有着密切的联系。[1]“羌绣”艺术是羌族文化的形象载体,是这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直观性、审美性的象征表现。刺绣是我国传统性美术工艺,而羌绣则有着本民族自己独具的审美价值、审美造型、纹饰图案及色彩规范,蕴含着深厚的羌族历史文化内涵。在幼儿园实施“羌绣”主题课程实践研究,是发展区域文化的客观要求,既能做好我县“羌绣”工艺的保护和传承,也为培养幼儿审美、观察、想象、创造、动手操作等方面能力及民族归属感提供了载体。
  二、利用本土资源,营造“羌绣”氛围。
  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我县境内只有少量居民的户籍为羌族,羌族的传统文化流失严重。随着时代的发展,“刺绣”这一活动早已从人们生活中淡出。幼儿日常很少见到“羌绣”。因此,课程实施首先要营造“羌绣”氛围。
  我们挖掘家乡的本土资源,组织幼儿参观羌文化博物馆,让幼儿了解羌文化的历史渊源;邀请“羌绣”传承人走进幼儿园,与幼儿近距离接触,和孩子们互动。让幼儿感受到家乡羌族人的心灵手巧,对“羌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园所环创中,选择具有羌族本土特色的造型如:羊头、雕塔、羌服等,作为元素;实践班级活动室周围布置成羌绣展示区,在区域活动中增设了“羌绣馆”。处处营造羌绣氛围。
  三、运用媒体、网络资源,促进“羌绣”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1、学习网络资源,丰富教师的“羌绣”文化积累。
  [2]教育家叶澜先生在其著作《教育概论》中指出“从整个教育系统来看,教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有了充分地准备和专业性的认识,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我园缺少深入了解羌绣文化的教师,使我们的教学活动难以得到有力的支持。课题初期,通过网络学习,让课题实践教师深入了解羌绣文化,从理论上得到积累。
  2、运用多媒体资源,让教学活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羌绣”主题课程实施的基本流程为:欣赏感受羌绣之美——分析了解羌绣特点——设计羌绣纹样——动手学习针法——创作羌绣作品。对于幼儿来说,这一系列的过程不仅难度大,而且枯燥。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将羌绣教学过程变得绘声绘色、生动有趣,就离不开多媒体资源的运用。
  如:在欣赏羌绣感受羌绣之美时,我们运用课件将羌绣作品展示出来,头帕、围腰、云云鞋、坎肩、荷包、花手绢......从整体到局部,从色彩到线条,给幼儿直观清晰的呈现,丰富幼儿对羌绣直观形象的经验,让他们感受到羌绣之美,从而萌发出对巧手羌绣人的崇敬之情,激发幼儿对羌绣的学习兴趣;学习羌绣针法时,通过视频,将穿针引线、针法、打结等基本方法直观的呈现在幼儿面前,将针线穿梭的路线清晰的表现出来,让每一位幼儿从视听上都能更加清楚的观察和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激发起幼儿的操作兴趣;孩子的制作过程和作品拍成照片或制作成精美的小视频,配以音乐来播放,让幼儿互相欣赏,感受创作的喜悦。
  3、通过网购资源,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羌绣材料。
  宁强县虽有羌绣公司,但所能提供的的羌绣材料只适用于成人。如果让幼儿使用成人的针、线、绣布进行刺绣,一是难以掌控,二是存在安全隐患。从而让幼儿失去对羌绣活动的习兴趣,甚至对羌绣活动产生害怕心理。因此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
  幼儿学习羌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始阶段,可提供绣花板之类的幼儿玩具,搭配较粗的线和绣花笔,让幼儿在玩中学。这类工具操作简单、安全,幼儿容易上手;接下来去掉绣花笔,用一头有一公分左右硬头的穿线绳进行操作,手持硬头进行扎针模拟练习;然后用塑料针、细毛线和带孔的塑料板进行练习。有了前面的基础后,换成针头较禿的金属针和丝线在带孔布上进行刺绣,最后将绣花布绷在绣花绷上进行刺绣。让幼儿逐步掌握羌绣技巧。
  以上材料通过网络,轻松采购。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材,保障了羌绣实践活动在幼儿园科学的开展。
  四、抓住人力资源,家园共育,让羌绣文化得到传承。
  1、幼儿在羌绣操作环节,容易遇到各种困难:图案设计不当、丝线缠绕、重复动作带来的疲劳、扎手等,需要指导。然而,在园孩子多,不能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在等待中容易失去对羌绣活动的兴趣。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羌绣活动,能让幼儿得到一对一的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减少不安全现象的发生,提高作品的效果,促进亲子感情。
  2、家长的参与不仅帮助幼儿解决了羌绣过程中的难题,与幼儿共同学习针法、设计羌绣纹样,也让家长学到了羌绣的相关技能,感受到了羌绣文化的魅力,从而促进家长和幼儿共同的民族文化积累。
  “羌绣”这一民间工艺是羌族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借助于多方面资源,使“羌绣”主题课程的实践研究在幼儿园得到順利实施,为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为扩展幼儿的表现能力提供了空间,真正起到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也使“羌绣”这一“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
  参考文献:
  [1]《浅谈羌绣的艺术特点》杨洋  龙源期刊网
  [2]《教育概论》叶澜  人民教育出版社

推荐访问:幼儿园 利用 课程 实施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