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数字技术的迭代,数字化逐渐嵌入我国现代化建设当中,其日渐发展成为我国强基建、促转型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与此同时,刷脸支付、平台打车、线上缴费、直播带货等数字经济形式兴起,我们的生活也早已迈入数字经济时代。
数字经济,即依托于数字技术的经济形式,其蓬勃发展的背后蕴藏着效率提升、要素整合、结构优化等挑战与机遇。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数字经济版图布局的拓展、作用机制的优化、价值意蕴的深化提供了新的可能。在乡村地区发展数字经济,是乡村弥合城乡发展鸿沟的关键一步,也是乡土社会在时局流变中的重要先机。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乡村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向、内在机理、理论机制、阶段目标等细节也逐渐明朗。数字经济实践的拓展也带来了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的丰富,围绕“数字经济”“乡村振兴”两个关键词系统梳理相关文献和著作,当前关于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的研究成果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数字经济的内涵定义和理论研究;
二是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
三是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的现实梗阻;
四是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的现实进路。由此观之,目前针对乡村数字经济的学术研究已经大体成型且成果颇丰,但贯通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具体实施路径研究还稍显单薄,论述或过于宏观不够细致、或过于理论缺乏实例,对后续的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实践指导作用有限。因此,以“赋能”为重要联结点,以行之有效、推而广之为凝练标准,探寻数字经济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引领、支撑、反哺作用,以及对乡村振兴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
一是加快人才培育,提升数字素养。村民是乡村数字经济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村民数字素养的高低关系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广度和发展深度。囿于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匮乏,“接入沟”“技术沟”“知识沟”等鸿沟严重制约了村民数字素养的提升。因此,必须秉持“以人为本、内生驱动”的人才培育原则,借助政策引进、教育培训、典型示范等形式提升乡村数字参与主体的数字素养,使其成为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是制定应用标准,规范数字监管。数字经济成为乡村发展红利而非阻力,离不开政策法规的引领和保障。尽管随《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等文件的出台自上而下、由表及里,我国关于乡村数字经济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架构已初步成型,但随着乡村数字经济应用领域的拓展和参与主体的下沉,数字经济仍存在一些掣肘问题,如直播带货中的虚假宣传、拉踩同业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仍须细化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应用标准,强化市场监管,营造清朗空间。如,在已有的规章制度基础上适时补充、动态调整,重视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打击信息垄断和技术壁垒、警惕以流量为食的数字内卷。
打造数字平台,协同数字参与。协同能力的提升和应用平台的拓展关系数字经济的发展实效。数字经济在乡村渗透的脉络是由点到线及面的,节点融通、平台共享、系统循环有助于从点、线、面三大维度提高数字经济在乡村的渗透性。如,文化振兴方面可依托于乡村自然风景、民俗文化、特色农业等优势,打造数字图书馆、数字博览园等数字文化平台;
生态振兴方面可借助人工智能、遥感等信息技术,构建气候灾害监测、生物地理信息采集的数字生态平台。
当下,数字经济正深度耦合于乡村振兴战略之中,乡村振兴也处于加“数”发展之中。乡村振兴和数字化转型是中国未来10年乃至长期的国家转型升级两条主线,在这两条主线中乡村数字经济是最大公约数。但如何在数字浪潮中抢占先机、在谋篇布局中开辟新局,仍须久久为功、补短板攻难关。对此,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22年7月出版的《数智乡村振兴》一书值得参考借鉴。该书作者张峻恺不仅是广东省的数字农业专家和农业咨询专家,还是功夫财经、《证券时报》的专栏作家,其对数字经济发展有着深刻洞见。全书共10个章节。其中,第一章从科技革命等时代背景出发揭开乡村振兴数智化转型新篇章;
第二章则围绕构建数智乡村振兴指标评估体系展开论述;
第三章从感知技术、智能装备、数字应用、融合网络、虚拟运算等5个方面阐释数智新技术是如何应用于数字乡村的;
第四章至第十章则从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品牌营销、新农人培养、农旅融合、碳源碳汇监测、基层提效等方面分析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该书理论与案例并重,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对“数智乡村”建设实践有较强的指导价值及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