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蕴琼,陈明贵
1.漳州城市职业学院 文化艺术创意系,福建 漳州 363000;
2.福建省漳州市第二中学,福建 漳州 363000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白衣战士不辱使命,各地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抗疫实践中,部分大学生奋战在基层抗疫志愿服务一线,生动阐释了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
根据漳州高校学生表现和思政教育工作者反馈,因疫情爆发的突发性、不确定性等特点,漳州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式培育存在的短板。大学生在学习活动、居家生活和服务实践中,还存在着在线培育阵地、在线教育资源、在线师资力量“三薄弱”;
部分漳州高校学生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缺失、体悟缺失、实践缺失“三缺失”。
1.1 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不足
1.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线培育阵地较少
漳州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线教育阵地普遍薄弱,主要体现为渠道偏少与建设滞后,仅有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开展“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的慕课直播平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线培育阵地过少,推送的网文缺乏吸引力,难以满足大学生隔离学习生活需求,与疫情防控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线培育现实需求存在脱节。
1.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线师资力量薄弱
漳州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线师资力量普遍薄弱,主要体现为师资大龄化、媒介素养弱化、培育方法僵化、学习能力有待提升。大学生居家隔离时所产生的思想纠结、心理焦虑、学业辅导、生活困难、情感困惑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难以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现实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疫情防控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线培育现实需求存在脱节。
1.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线教育资源薄弱
在疫情防控中,虽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事迹,由于疫情爆发的突然性,抗疫题材的思政教育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地挖掘与运用,难以满足抗疫背景下漳州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线培育的现实需求。
1.2 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短板
1.2.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缺失
受个人认识、教育缺位等因素影响,部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缺失;
部分大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是写在网上、画在墙上、挂在嘴上的空洞符号;
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理解不到位,无法做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的全国人民抗疫英雄壮举联系在一起;
部分大学生在网络游戏和虚拟社交中虚掷青春年华;
部分大学生缺乏民族自信和国家认同,一味崇洋媚外。疫情防控中,“美化西方”“丑化中国”“矮化抗疫”“消极生活”等不良思潮在大学生网络社群中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1.2.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悟微弱
部分大学生对漳州高校、广大社区、村居平安零日报、危险接触史严格排查、最大限度隔离等一系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疫情举措缺乏理解和认同。长期居家学习生活以及返校隔离学习生活令其状态欠佳,加上家庭、村社、高校等各方面的心理疏导、学习引导和生活关心失时缺位,以及来自各方的负面信息不断叠加,情绪上处于濒临崩溃状态。表现为对抗疫或消极应对,或明知故犯,这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一定困扰。
1.2.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不足
部分大学生做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理解、感悟和初步认同,但学习还是流于浅表,没有入脑入心。对抗疫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然缺乏知行合一的深刻认同,更无法在学习生活实践中身体力行,导致出现理论与行动脱节,以及实践缺失的状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式培育需大力推进,引导大学生正视抗疫斗争,增强国家认同与民族自信,培养社会意识与生活能力,强化自身修养与使命担当,这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式培育意义重大。
2.1 教育意义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要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
要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不论是日常学习生活,还是疫情防控,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和教育意义。
高校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探索抗疫实践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式培育。要不断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效途径,引导大学生正视疫情防控,增强国家认同与民族自信。要强化自身修养与使命担当,这是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的必由之路,教育意义非凡。
2.2 现实意义
疫情爆发以来,高校均倡导“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大力开展线上教学活动。高校复学以后,大学生均需在校隔离14天以上,并根据闽政通健康码等情况,采取差别化检测措施。长期居家隔离以及返校隔离给广大大学生情绪带来较大影响。基于抗疫现实与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实践,高校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式培育,践行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广大大学生培根铸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抗疫背景下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的重中之重,具有深刻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2]。立足抗疫实践和大学生价值认同现状,综合分析高校在线培育阵地、在线师资力量、在线教育资源“三薄弱”等培育短板,建构漳州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式培育策略体系,有助于提升育人实效、提升爱国情感、提升制度自信。
3.1 高屋建瓴构筑实践培育精神高地
抗疫实践中形成的伟大抗疫精神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社会层面价值取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的集中展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抗疫实践中的生动诠释,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3]。高校要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以伟大抗疫精神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高屋建瓴、纲举目张,把伟大抗疫精神置于大学生思想高处、学习深处、生活实处,用伟大抗疫精神来武装广大高校师生的精神世界,指导教学生活服务实践,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式培育的顶层架构,构筑实践式培育精神高地。
3.2 固本培元创新实践培育体制机制
高校要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实践培育体制,强化在线阵地、资源、师资建设。一是积极强化校园网、手机门户、在线教育慕课平台等校属培育阵地;
二是整合各方资源优势,积极打造和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线教育优质资源;
三是深入开展思想引导能力和媒介素养提升培训工程,补充一批思想政治过硬、媒介素养较强的年轻教师,尽快补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线阵地、课程资源、师资力量薄弱等短板;
四是高校要立足校本实际和长远发展,创新培育机制,实施精细化管理,开展靶向式培育,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式培育长效机制。
3.3 因势利导灵活运用实践培育策略
立足国情、社情、校情、生情,高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式培育,主要做好以下三个“灵活结合”:
3.3.1 常态化疫情防控与实践式培育灵活结合
高校要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式培育工作,切实构筑抗疫坚固堡垒和思想坚固堡垒,保障大学生群体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呵护大学生群体的生存欲与求知欲,为大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习近平总书记在战“疫”关键时刻说,“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4]。高校在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要运用生动案例,积极开展国情、社情、校情教育,引导大学生培养国际视野,增强民族自信和家国认同,在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高校党团组织、学生工作部门要积极引导和组织大学生参与高校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实践,引导大学生在抗疫实践中反思并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3.2 线上媒介引导与线下课程教导灵活结合
漳州高校“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的做法表明,线上媒介引导与线下课程教导同等重要。高校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手机门户、钉钉、微信、微博、QQ、抖音、今日头条、自有慕课平台等宣传教育引导优势,灵活运用线上直播课堂、网络社群互动交流、图文视频推送分项、微课学习胶囊,以及礼赞抗疫英雄等在线教育体验活动,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线上培育引导。加强网上热点话题和突发事件的正确引导、有效引导,明辨是非、分清善恶,让正确道德取向成为网络空间的主流[5]。另一方面,也要巩固和加强线下思政课以及专业课程渠道渗透作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式培育要力争线上线下相辅相成,打造全媒体、全天候、全覆盖实践式培育新格局,潜移默化影响广大大学生。
3.3.3 团体培育辅导与个体关心帮助灵活结合
大学生其生理年龄、知识背景及学科专业等具有高度相似性,同时又由于地区、家庭等诸多差异,因而具有大学生的共性,又有千差万别的个性,就其表现为共性与个性的高度统一。高校要关心帮助大学生学习生活,为大学生排忧解难,做好个性化培育引导,坚持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抗疫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三贴近”。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俯下身子,深入了解疫情防控特殊背景下大学生个体学习生活困难和诉求,掌握大学生思想精神动态,及时做好个体生活关怀、思想引导、心理干预、学业辅导。唯有少一些空洞说教,多一些力行身教;
少一些空口号,多一些贴心帮扶,方能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式培育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