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教育”深入发展背景下智能手机在中学生教育中的积极正面运用

时间:2022-03-12 09:41:09 教育整顿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在“互联网+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新方向的时代背景下,在移动终端泛在化和智能手机已成中学生上网比例最高的条件下,本课题尝试探索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在中学生教育中的积极正面运用。在中学阶段积极正面运用智能手机能够为学生构建辅助学习新平台、思想教育新阵地、师生交流新渠道等。同时,基于中学生教育特点,也强调了加强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监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智能手机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深入发展,“互联网+”已深深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领域也不例外。随着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进一步泛在化,目前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人人能学、处处能学、时时能学”的互联网学习环境正在形成,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对未来教育教学的影响将日益加大,因此,在中学阶段教育学生积极正面运用智能手机已成为当前广大中学教师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一、利用智能手机为学生构建辅助学习平台
  智能手机功能非常强大,这其中就包含它的学习功能。以初中英语学习为例,仅华为智能手机“应用市场”中提供的免费初中英语学习APP就多达20余种。这些软件各有侧重和优长,囊括了英语单词、短语、课文、语法、练习、作文、考试等内容,能够全面辅助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考等方面的能力。如果能够充分运用这些学习资源,将会对学生英语学习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大学教师做过教学实验,使用手机学习软件作为补充的英语实验班成绩同未使用手机学习软件作为补充的参照班相比有明显差异,实验班学生英语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班学生英语水平。需要指出的是,中学生学习软件不仅英语学科做得好,而是所有学科都做得非常好,都能够支撑起学生建立相应学科辅助学习平台。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在家长已经不能辅导学生的条件下,“作业帮”等一些搜题软件利用得好也将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另外,如果家长愿意的话,学生还可以接受付费的辅助教育
  二、利用智能手机构建中学生思想教育新阵地
  教师的职责至少要包括教书和育人两个主要方面。但在实践操作中,育人更为抽象,往往比教书要难,这也是一部分教师重教书、轻育人,更多的是充当“教书匠”角色的原因之一。但社会赋予教师的神圣称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塑造学生的灵魂是教师永远的使命之一。移动网络下的智能手机,方寸之间有广阔天地。以微信为例,微信其实不“微”。小微信,可以解决大问题,小微信,可以传递大价值。班级微信群的管理是门大学问,不可否认,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充满正能量,而一些学生的问题表面上是学生身上的问题,但根源却在家长身上。在这种条件下,通过班级微信群建立一个聚教师、学生、家长于一处的“班级共同体”,以持久的看似简单却非常有效的方式传递正能量和优秀价值观,将会起到课堂上和家长会上说教起不到的良好效果。因此,班级微信群与QQ群不仅是班级学生学习的平台,更是班级学生思想成长的平台。
  三、利用智能手机构建师生交流新平台
  教育既是老师对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影响。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就不可能产生成功的教育。因此,在师生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与平台至关重要。目前的初中生基本都是“05后”,对互联网有天然的亲近甚至是依赖感。在这种条件下,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群聊”“私聊”“朋友圈分享”“点赞或评论”等交流方式将能够构建一种更为平等的师生对话機制,相比课堂、课下、运动场等“网下”方式,上述“网上”交流方式更受中学生喜爱,更容易打开他(她)们的心扉,抵达他(她)们的内心。通过网上的真诚倾诉、聆听、交流、沟通,建立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尊重、信赖关系,使思想得以碰撞、意见得以交换、心灵得以交流,最终使真正的教育得以实现。诚如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指出的那样:“没有了对话,就没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本文提出的“教育+智能手机”模式,本质上是在争夺学生的注意力。就实质而言,教师的许多努力,仍可归结为把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学习上。智能手机在中学生教育中的应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对传统教学手段进行了有益的弥补,提高了教学效果。
  运用“教育+智能手机”模式需要把智能手机的使用管理提上日程。智能手机普及后许多人都变成“低头族”的大背景已经说明了智能手机的巨大吸引力。因此,必须通过有力、有效的教育和监督来管控初中生使用手机,目的是让学生既能享受“教育+智能手机”带来的益处,同时又能阻止其可能的潜在害处(诸如玩游戏、看直播等挤占宝贵学习时间等)。
  参考文献:
  [1]谷晓莹.基于移动网络环境、以手机学习软件为补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5):57.
  [2][巴西]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转引自李子珍.“失败型”师生关系的突出表现及其预防[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8):5.
  作者简介:杜艳红(1972—),女,辽宁彰武人,长春市第一外国语中学,中教一级,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生教育。
  ?誗编辑 谢尾合

推荐访问:互联网 教育 智能手机 在中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