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议题”制度管理是(7篇)

时间:2024-08-18 14:25:02 规章制度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第一议题”制度管理是

  

  探讨以生态为中心的公共管理

  一、公共管理事务的两个中心

  公共部门的管理事务中心有两个,一是以人类为中心,一是以生态为中心。前者将人类的价值与利益置于非人类之上,后者则在最大限度承认人类利益的基础上更加平均的考虑非人类世界的利益。事实上,在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我们更加偏重是前者,我们通过不断的改革解放生产力,生产足够多的产品,满足社会公众不断变化的公共服务或是产品需求,从而达到改善或是重塑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以满足公众需求的公共管理单纯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以及量的扩张,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以GDP论成败”。而以生态为中心的公共事务管理,则是随着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环境治理益加复杂的情况下建构起来的。在国际上,以生态为中心的一系列话语体系(包括但不限于信念、价值、通则以及共识)已经建立起来,新的话语体系对公共管理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新公共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

  以生态为中心的新话语体系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是生存主义阶段,盛行于20世纪60-70年代,他们认为环境会对经济发展和人口扩张形成强制性的制约,公共管理部门需要对公众行为施加必要的约束和管理,才能真正解决两者的矛盾;第二个阶段就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该理论认为环境对经济、人口增长的制约不是绝对性的,人类可以通过有效的公共管理,使得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统一,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可以促进和保证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同时,确保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管理和原则也有利于提升经济的竞争力,提升社会公共管理水平。

  二、以生态为中心的公共管理愿景:环境友好型的公共管理

  以人类为中心的公共管理事务,核心在于处理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其构建和发展基于经济人(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假设与经济理性前提,单纯关注数量增长或规模扩张。但是以生态为中心的公共管理体系的建构与发展更多的基于生态人(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统一体)与生态理性前提,重点在于界定政府及其提供的服务(公共管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这里,环境价值不仅仅是政府公共管理的一个议题,而是政府公共管理的主导力量,贯穿在政府行为的各个方面,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

  1.节能环保。最大限度减少物质与能源的消耗,尽可能减少废物排放,实现非物化和绿色化;

  2.和谐共赢。在公共政策上,强调伙伴关系,平等合作,积极协调各个管理要素,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科学创新。从以人为中心的公共管理转变到以生态为中心的公共管理,需要依靠科技的力量,实现结构、行为以及制度的生态转型和调整,预防不利于生态发展的机制形成;同时还需要知识、技术以及制度创新,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以生态为中心的公共管理不同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它将人与

  自然视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依赖于这个整体的发展,它主张人与自然是平等、互利的伙伴关系,强调人和自然内部以及相互之间的和谐,生态理性虽然有人类、自然理性发展的内涵,但更多的纳入了人与自然伦理关怀的感性内容,为我们描绘了环境友好型公共管理的美好前景。

  三、环境友好型的公共管理在中国生态建设中的可行性

  随着环境议题的重要性不断增强,需要国际上形成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环境危机治理的公共管理新体系。这一新体系的构建和实现需要在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在公共政策和法律框架上,需要将环境考量列入政府规划和法律制定当中,通过公共行政力量和法律的强制力量来确保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二是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觉醒以及社会组织的推动。在欧盟等发达国家,这一环境友好型的公共管理体系正处于积极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处理不但考验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也会在实质上影响世界环境发展的格局。事实上,环境友好型的公共管理在我国也是是适用的,从政治可接受上来说,环境友好型公共管理的基本原则符合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生态为中心的公共管理实践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策的可行性来说,一是欧盟等先进国家已经有大量的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二是积极践行环境友好型的公共管理有助于促进我国公共管理模式的转型,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和执行力保障。从国际影响上来说,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国

  际共识,积极推动环境友好型的公共管理体现了负责任、建设性的大国形象。

  四、环境友好型的公共管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要达到这一个目标,需要建立起以生态为中心、环境友好型的公共管理体系,这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成败的关键。

  1.唤醒社会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讨论,促使环境议题主流化。公共管理部门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得公众积极关注生态环境议题,充分认识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可以由环境部门公开环境信息,为社会讨论提供基本资料;制定生态环境发展的长远规划,将环境保护贯穿在公共管理的所有行为之中;为环境保护讨论提供适当的平台,为公众参与环境友好型的公共管理提供必要的渠道等。

  2.积极探索构建有效的环境友好型公共管理体系。例如在公共政策的制定时,必须贯彻环境保护理念,积极扶持生态转型项目,加快生态科学、生态技术的研发,促进国家生态竞争力的成长。在环境制度的建设方面,积极推行领导人环境责任制,建立起环境风险评估机制,在人才选拔、任用上坚决贯彻和体现环境价值。最后,必须要加强环境立法,建立起独立的、更加严格的环境监察制度,并积极碳素建立起环境补偿机制,切实维护环境权。

  五、结语

  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探讨如何建设我国的生态文明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生态文明建设为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而环境友好型公共管理新体系的实践将从细节上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所面临的难题。

  参考文献:

  [1]丁婉娟,张慧。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渭南高新区产业生态化模式研究。内江科技,2013年

  第9期.

  [2]宋捷,李恩慧。政府在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

  第21期.

  [3]周荣。公共管理理论对行政管理的借鉴意义。商,2013年

  第19期.

篇二:“第一议题”制度管理是

  

  【第一篇】:2014综合部总结,证照管理工作总结

  度工作总结凝心聚力和谐共进全面推动公司快速持续发展(综合管理部

  2014年工作总结暨2015年工作计划)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又到了我们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时候。

  忆往昔,峥嵘岁月可歌可泣;看今朝,豪情万丈意气风发。

  一年来,综合管理部紧紧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在公司领导英

  明决策的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不断强化服务

  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质量,始终坚持“服务领导、服务公

  司、服务部门”和“办文、办会、办事”的要求,充分发挥综合

  管理部督促、协调、管理、参谋、枢纽、桥梁的积极作用,有力

  推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现将一年来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14主要工作回顾

  2014年综合管理部紧紧围绕公司全年工作目标,结合本部门

  工作职责,以规章制度、招聘培训、资产管理、安全教育、后勤

  保障等工作为中心,积极完成各项工作和领导交办各项任务,通

  过检查总结我们的工作,各个方面基本上都按照目标要求得以开

  展。

  二、行政管理工作

  ㈠理清思路,适时调整,明确内部分工

  综合管理部是一个综合性部门,经过一年的工作梳理,基本

  形成较为成熟地工作流程,但随着公司的逐渐发展,综合管理部—1—2014年度工作总结所接手的工作日益增多,遇到的事务愈加琐碎繁多。为更好的完

  成综合管理部工作,落实公司领导及各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综合管理部继续从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着手,加强内部责任

  制建设,严格按照规章办事,并狠抓部门人员管理。每周召开一

  次综合管理部会议,总结个人工作,及时发现并纠正工作中的失

  误,不断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在强调做好本职工作的同

  时,紧紧围绕管理部部门工作的特殊性,搞好各项工作配合,管

  理部的整体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有所提高,工作稳中求细,逐步

  形成了“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的工作格局,为更好地服务公司

  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各项工作井然有序。

  ㈡规范流程、优化制度,完善企业行政体系

  1、制度建设,有章可循

  为进一步促进部门工作向程序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向转变,综合管理部不断规范工作的各个细节,着力规范各项工作程序,牵头修订并出台了

  《员工手册

  (2014版)》

  、《发文处理办法

  (试行)、《办公秩序管理办法(试行)》

  、《会议管理办法(试行)》

  、《车辆管理

  制度》

  、《培训制度(试行》

  、《考勤管理制度》

  、《来文处理办法(试

  行)》八项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了一整套的工作运转程序和把关

  标准,对涉及办文、办会、办事等工作的各环节,都提出了明确

  的规定和要求,并适时组织进行制度学习,强化考核,促进制度

  的执行落实,进而促进各项常规性事务的规范、高效运转。

  2、资产管理,帐卡相符

  公司固定资产管理是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年—2—2014年度工作总结的工作中,我部门继续贯彻公司资产专人专管的要求,指定专人

  负责公司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建立工作台账,并且按

  季度对公司所辖各区域的资产进行全面的检查、核实,使公司资

  产帐目清晰、管理有序,充分保证了公司资产的安全不受损失。

  3、文书档案管理,完整有序

  综合管理部认真对待公文处理,做好相关文件的收、发、登

  记、分发及督办工作,并认真做好文件资料的整理,存档,促使

  文件资料管理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确保文件及时、准确、安全、有效地传递。2014年,按照公司领导要求起草下发各类内

  部文件(35份),外来文件传阅(175份),,下发合同编号(186个),存档招商合同(163份);与集团完成

  863、火炬大厦、五层

  厂房、公寓楼合同移交。

  4、办公用品及采购管理,落到实处

  严格执行办公用品领用登记制度,建立办公用品领

  用登记台

  账。每月对办公用品进行全面盘点,依据盘点情况申报下季度办

  公用品的采购计划。通过对盘点、申报、领用等管理,在保证以

  节约为目标的原则下,确保各部门办公用品的正常使用,在采购上,坚持贯彻“货比三家,质量与价格并重”的原则”,既为员工买到合适的用品,又在最大程度上节省公司的开支,从

  实际行动上落实公司“开源节流”活动的真正目的。

  5、会议接待,忙而不乱

  今年以来,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公司各种会议和接待工

  作明显增多,而会议场所较为有限,为加强会议管理,提高办会—3—2014年度工作总结效率,综合管理部按会议大小、规模、级别、议题、要求等不同,积极做好会前的准备和筹划、会中的组织和服务以及会后的落实

  工作。从会议室的提前申请到会议的时间确定,从会议材料的准

  备到会议通知,从会场布臵到会中服务,从部门内部负责到部门

  间的协调配合,从股东会、董事会到部门会议的召开,综合管理

  部都能严格把关,细化要求,精心组织,积极筹备。另外,为认

  真履行办会职责,还规范了会议管理制度,制作了会议通知单,并由专人负责会议的协调工作,确保了会议既定目标和任务的完

  成。

  全年,组织内外部会议共

  225次

  (其中

  XX134次、志科

  28次、集团

  23次、保炬

  6次、江苏

  XX5次、物业

  2次、凯炬

  2次、管业

  1次、洞口商会

  1次、贸易公司

  1次、出租

  22次);展厅接待共

  168次(其中集团

  53次、XX51次、保炬

  24次、志科

  31次、江苏

  XX2次、科信局

  1次、民科园

  4次,管业

  1次,德星

  1次)。

  6、车辆管理,严格规范

  我们始终将“安全行车”放在第一位,日常中注重加强对驾

  驶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并及时修订了《车辆管理制度》,规范行

  车登记制度。对每辆车的出车时间、事由、行驶里程进行详细登

  记,并由用车人签字确认,对车辆的动态管理实施有效监控。在

  车辆日常维护方面,责任到人,按规定期限对车辆定期维护、保

  养,从而满足日常工作对车辆的需要。我们根据今年公司的工作

  实际,及时保障车辆合理使用安排,积极做好业务部门、会务接

  待等工作的保障。全年内共安全出车

  1400多次,总共行驶

  124200公里,连续三年没有发生一起交通安全事故。—4—2014年度工作总结7、证照管理,严格管控

  企业证照是企业的身份证,也是企业的重要标识、证照在企

  业的经营、对外经济往来等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综合管

  理部作为证照的主要管理部门,负责各类证照的管控、使用、办

  理、管理等。面对证照使用频率高,办理时间长,涉及面较广,工作任务比较繁琐的事务中,做到有顺序、有步骤、无遗漏,按

  时按质使各类证照得到及时的办理和使用。

  本年度完成

  XX、保炬、财务公司、中孵公司换发新版营业执照及年检;同年,也完成了

  以上公司及

  XX工会的机构代码证年检工作。

  8、印章管理,规范操作。

  严格按照公司《印章管理制度》执行印章使用审批制度,对

  印章的启用、保管、使用均做登记及审批,保证了公司印章使用

  的安全性。

  9、宣传报道,开展有力

  在秉承企业文化理念,使企业文化作用于管理、影响于效益,树立公司良好形象,提高知名度、美誉度,综合管理部加大了对

  内、对外宣传工作力度,宣传扩展到了集团公司的全方位对内、对外宣传,主要包括内部报纸、网站、宣传栏、影像资料、外部

  发表文章、专题报道等。部门员工紧跟公司发展形势,及时报道

  公司各类新闻,大大增强了公司在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树立

  了公司良好的对内、对外形象。2014年,完成

  2013年报编写,出

  版总第

  27-35期共

  9期《XX之光》,公司网站上发布新闻报道共

  77篇,公司大型活动报道

  16次,联系、协助外部媒体完成公司新—5—2014年度工作总结闻报道(白云时事

  5次,广州科技报

  1次,南方日报

  1次)。

  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完善和修订了《考勤管理制度》,制定了《部门职责》和《岗

  位说明书》

  。规范了人员招聘、录用、试用及转正、离职、劳动纪

  律等人事工作流程,明

  确了人事录用标准。公司各部门人员配备

  基本到位,整体架构基本稳定。

  ㈠加强员工招聘力度,保障公司人员合理配臵

  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综合管理部对各部门员工进行合理调

  整,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臵,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充分发挥员

  工专长、挖掘员工潜能,实现人力资源最佳配臵。公司全年无大

  规模人员流失,关键技术人员基本无流失,保证了公司发展的人

  才需求。

  截止

  12月

  29日,XX公司共

  44人(含李

  XX董事长、李

  XX总经理,不含

  2名保安和

  3名顾问);保炬公司

  3人;人员总数较

  今年年初减少

  10人,员工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大专以上学历共

  41人、占

  85.45%以上(含

  XX、保炬、含保安、不含顾问),全年度

  新入职

  22人,离职

  29人。

  1、2014年新入职共

  22人

  (副总经理

  2人、财务总监

  1人、总经理助理

  1人、财务经

  理

  1人、金融助理

  2人、会计

  2人、项目工程师

  1人、科技服务

  副经理

  1人、科技服务专员

  2人、科技服务客服

  1人、编辑

  2人、招商专员

  2人、行政专员

  1人、行政文员

  2人、司机

  1人);2、2014年离职共

  29人:—6—2014年度工作总结(XX:副总经理

  2人、副总工程师

  1人、总经理助理

  2人、科技服务部经理

  1人、科技服务专员

  1人、财务部副经理

  1人(离

  职手续未办理)、财务主管

  1人、金融助理

  1人、项目拓展部副经

  理

  1人、项目拓展部助理

  1人、招商管理部副经理

  2人、招商管

  理部主管

  1人、招商专员

  2人、招商文员

  1人、编辑

  1人、行政

  专员

  2人、行政文员

  2人、人事专员

  1人、司机

  2人;保炬:行

  政助理

  1人、招商专员

  1人、办公室副主任

  1人);㈡规范劳动用工,劳动合同签订

  100%认真做好员工劳动合同到期提醒、续签、改签工作、及时为

  新入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避免公司触及法律风险。今年新签合

  同共

  22人;续签合同共

  2人;新签顾问协议

  1人(肖力群);改

  签顾问协议

  1人(周慧颖);续签顾问协议

  1人(李朋);劳动合

  同签订率达到

  100%。

  ㈢稳妥办理员工异动和离职,避免劳资纠纷

  针对离职的员工,综合管理部首先与其进行面谈,了解其离

  职的真实原因,然后严格按照《劳动法》和公司相关规章制度,妥善处理离职员工的手续。对于工作突出、表现优秀的员工,我

  们尽最大努力挽留,以降低员工流失率。全年无发生一例因离职

  而引发的劳动纠纷,切实维护了公司《广州市白云区劳动和谐企

  业

  AAA级》荣誉。

  10、员工培训,力求实效

  员工培训是公司着眼于长期发展战略必须进行的工作之一,也是培养员工忠诚度、凝聚力和执行力的方法之一。根据公司整—7—2014年度工作总结体需求和年度公司员工培训计划,全年共举办了下列培训活动:⑴培训主题

  《客户沟通技巧》

  培训时间:2014年

  1月

  11日上午

  9:30培训讲师:外聘讲师贾老师

  参加人员:XX、保炬、凯炬全体员工共

  47人(XX38人、保炬

  4人、凯炬

  5人)⑵培训主题

  《加强办公秩序和纪律的管理》

  培训时间:2014年

  2月

  20日下午

  17:00培训讲师:行政总监郁

  XX参加人员:XX共

  47人

  ⑶培训主题

  《大华仁盛科技集团十年发展史》

  培训时间:2014年

  5月

  23日上午

  9:30-11:00培训讲师:郑

  XX参加人员:2014年

  5月

  23日前新入职

  XX员工

  8人

  ⑷培训主题

  《物业销售技巧》

  培训时间:204年

  5月

  30日上午

  9:00培训讲师:宋

  XX参加人员:XX、保炬、凯炬共

  21人(XX20人、保炬

  1人、)⑸培训主题

  《真正的执行》

  培训时间:2014年

  8月

  22日下午

  14:00-17:00培训讲师:汇聚投资集团讲师

  参加人员

  中高层以上领导共

  19人

  (XX16人、保炬

  2人、凯炬

  1人)⑹培训主题

  《关于执行力培训》

  培训时间:2014年

  10月

  11日上午

  9:30-11:00培训讲师:曹

  XX

  常务副总—8—2014年度工作总结参加人员:XX、保炬、凯炬全体员工共

  41人(XX36人、保炬

  2人、凯炬

  3人)⑺培训主题

  《孵化器的“草根时代”》

  培训时间:2014年

  11月

  24日下午

  14:00-17:00培训讲师:保炬总经理唐

  XX参加人员:XX、保炬、凯炬全体员工共

  47人(XX39人、保炬

  3人、凯炬

  5人)⑻培训主题

  《

  “V+青年公寓”宣传推广培训》

  培训时间:2014年

  12月

  10日下午

  15:00培训讲师:物业公司总经理宋

  XX参加人员:XX、保炬、凯炬全体员工共

  32人(XX28人、保炬

  2人、凯炬

  2人)通过培训公司使员工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全面了解

  公司政策,更深刻体会公司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及价值观。通过

  一系列的培训帮助员工结合自身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对公司的认知程度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四、狠抓安全生产,警钟长鸣

  2014年综合管理部在公司领导的支持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下,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安全管理目标,全年未发生人员伤害事故

  和设备损坏事故。工作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了部门负责人为综合管理

  部安全第一责任人,建立健全了本部门的安全管理网络,并把安

  全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人。积极参与民营科技园管委

  会举办的“安康杯”安全生产竞赛活动。全年,参加民营科技园—9—2014年度工作总结和物业公司安全教育培训

  2批共

  10人次,发放安全宣传画册

  100份,张贴宣传画报

  10次。

  五、存在的不足

  一年来,综合管理部在公司领导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积极

  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但对照部门职能要求以及公司领导的期望,整个工作离责任目标要求和公司工作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回

  顾

  2012年的工作,感受颇多,工作中遇到到了一些问题,也看到

  了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及原因如下

  1、因为行政人事工作的任务重、涉及面广、量多事杂的性质

  决定了其工作内容可能具备随机性、临时性、突发性,繁琐性、单调性、重复性等特点。导致个别时候会出现了“顾此失彼”甚

  至“应接不暇”的现象

  2、检查监督工作仍存在不严密、对下严对上松、对一些日常

  事务的缺失、瑕疵熟视无睹,不够细心,不够敏感,工作不细致

  不全面等问题。在今后工作中,我部门将不断转变工作理念,切

  实认识到检查监督是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实际意

  义,严格执法,进而不断的促进公司的各项工作。

  3、抓制度落实不够,由于公司事物繁杂,基本检查不到位,因而存在一定的重制度建设,轻制度落实现象。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重点落实公司各项制度落实执行情况,以制度管理事、以

  制度管理人,使公司各项制度真正发挥“基本法”的作用。

  4、公共类培训尚需要加强,针对我部门培训人才的欠缺,公

  共类培训工作虽有一定成效,但离公司期望目标有很大差距,存—10—2014年度工作总结在培训流于形式、考核不严格的现象。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们将

  着重加强公共培训工作,加强培训人员专业技能的学习,不断提

  高自身培训技能,建立和完善公共培训管理体系,使之成为一项

  常抓不懈、行之有效的实际工作,切实发挥出培训的目的和意义。

  5、在厉行节约和车辆费用管理方面,工作还不够细、落实不

  够到位、措施不明显。在新的一年,综合管理部力求针对上一年

  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制定详细制度,加强管理,杜绝浪费之风。

  六、2015年工作思路

  2014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已经到来。在新的一年里,我们

  将继续围绕公司中心工作,克服缺点,改进方法;深入调研,掌

  握实情;加强管理,改进服务;大胆探索行政部工作新思路、新

  方法,促使行政部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公司的健康快速发展

  作出更大的贡献!1、需进一步加强部门员工六个意识:一是爱岗敬业意识;二

  是服务至上意识;三是灵活变通意识;四是分工协调意识;五是

  团结协作意识;六是自律意识。

  2、提升效率,树好形象。立足办文、办会、办事,强原则、重规范、讲创新,以“解决问题、服务工作、推动发展”为衡量

  标准,力戒“文山会海”和“繁文缛节”,不断提升办文水平和

  办事效率,主动发挥好辅助作用,树立好公司“窗口”形象。

  3、积极推行目标管理。进一步规范、细化管理工作,提高工

  作有效性,逐步实施目标管理,确定赶超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目标制订、实施过程和执行结果的评估考核,建立员工绩—11—2014年度工作总结效考评档案,健全信息反馈和评价机制,不断提高工作标准和管

  理水平。

  4、规范行车登记制度。对每辆车的出车时间、事由、行驶里

  程进行详细登记,并由用车人签字确认,对车辆的动态管理实施

  有效监控。严格费用支出。从细节上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治理“跑

  冒滴漏”现象,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总之,作为公司的窗口部门,综合管理部将以新变化迎接新

  的挑战,新气象树立的形象。在工作之余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

  身综合素质,努力赶追公司发展步伐。

  我们坚信,凝聚产生希望,团结诞生力量,综合部工作只有起点、设有终点。我们将始终坚

  持以服务为宗旨,为公司的飞速发展做好后勤保障,为公司的强

  势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的一年里,我们继续改进和提高,继续与时俱进,我们将

  以此为起点,在公司领导的引领下,在各部门的相互配合支持下,将

  2015年综合管理部的管理水平提高一个新台阶。广州

  XX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

  综合管理部

  二〇一五年一月六日—12—

  【第二篇】:临夏州开展出国境证照管理工作自查自纠报告,证照管理工作总结

  开展出国境证照管理工作的总结我单位按照州委组织部《关于开展违规办理和持有因私

  出国(境)证件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

  (临组明字?2015?24号)文件要求,以完善出国境证照管理为抓手,不断加强

  干部监督工作。现将我单位开展出国(境)证照管理及个人

  信息登记备案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指导,切实加大管理力度。单位领

  导充分认识到党员干部出国

  (境)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

  性,将党员干部出(国)境管理工作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效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实行由单位负责人严把关、办公

  室贯彻落实的管理体制,并带头执行有关管理规定,切实加

  大了党员干部出国(境)管理工作力度。

  二、完善机制,规范程序,严格执行工作制度。在出国

  (境)的审批及证件使用过程,严格执行“四制”:预审制

  -在办理证件、签注前,按干部管理权限把出国(境)审批

  表送相关负责人、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才能办理;登记制

  -领用、交回证件均需在《领用证件登记册》上如实登记,并签名核实;限期交回制-因私出国(境)的,在回国(境)后

  15天内交回证件,因公出国(境)的,在回国(境)后

  10天内交回证件;专人负责制-办公室专人员负责对党员干

  部的通行证、护照进行集中保管、使用登记、收缴汇总等工

  作,并定期向主管领导汇报证件的使用和管理情况。

  三、严格审批,加强管理,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接到通

  知后,我单位立即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出国(境)的使用和管

  理工作,由办公室负责到公安局核实我单位持有证件人员。

  对拥有出国境证件的一人的个人信息情况进行了登记备案。

  四、强化责任,加强监督,落实责任惩处措施。严格按

  照《关于开展违规办理和持有因私出国(境)证件专项治理

  工作的通知》

  (临组明字?2015?24号)文件规定要求,加

  强监督检查,强化责任追究。加大对党员干部在出国(境)证照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各环节的监督力度,近几年来,我单

  位未出具任何办理出国境证件便函。2015年

  7月

  22日

  【第三篇】:综合管理部2013年总结,证照管理工作总结

  2013年工作总结及

  2014年工作计划

  (2013年

  12月)2013年是延安公司快速发展的一年,作为延安公司的综合职

  能部门,综合管理部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支持

  协作下,努力工作,从适应公司发展要求出发,较好地完成了行

  政接待、制度制订、薪酬管理、文件流转、信息报送、后勤服务、工会工作、党务工作等多方面任务,现将

  2013年综合管理部工作

  总结如下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综合管理部紧紧围绕公司全年工作目标,结合本部门

  工作职责,以制度制订、招聘培训、行政接待、后勤管理等工作

  为中心,积极完成各项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一)行政管理工作

  1、加强部门管理,落实岗位责任

  经过一年的工作梳理,综合管理部基本形成较为成熟的工作

  流程。为更好的完成工作,落实公司领导及各部门交办的各项工

  作任务,综合管理部从深化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着手,加强落实内

  部岗位责任制,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办事,狠抓部门人员管理。

  每周召开一次综合管理部会议,总结个人工作,及时发现并

  纠正工作中的失误,不断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在强调做

  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紧紧围绕管理部部门工作的特殊性,搞好各-1-项组织协调工作,部门整体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有所提升。

  2、不断提高会务、接待组织服务水平

  配合完成大型活动的组织、协调、接待工作。先后完成陕北

  红色文物征集、“笔墨圣地情

  写意金延安”陕西美协走进圣地河

  谷大型采风、国家历史博物馆“金延安

  把梦想照进现实”系列文

  化活动、代表延安市赴香港参加第三届陕粤港澳经济合作周等大

  型活动。

  成功接待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原省人大副主任

  崔林涛、副省长白阿莹、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景俊海等省

  市领导来公司参观调研。截止十二月份,综合管理部全年共组织

  公司重大接待活动

  20余次,小型接待活动

  60余次。

  公司召开的会议无论规模大小、会务简繁,都做到会前充分

  准备,会中精心服务,会后认真总结。对在公司外召开的会议及

  接待,及时按照通知要求做好酒店、车辆等的预定工作,并做好

  相关费用的结算工作。全年为各类会议提供服务

  140余次,会议

  组织工作有条不紊。

  (二)文秘机要工作

  1、规范办文办会办事程序,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2013年综合管理部在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不断提高办文、办会、办事工作水平,文件流转规范有序。各项公文、纪要等文

  件严把办文程序关、格式关、文字关,截止十二月份,对外发送

  各类公文、文件共计

  130余份,起草纪要

  50余份。做好外部来文-2-的阅办、流转,共接收集团公司、延安市政府及其他单位各类行

  政收文

  250余份,合理安排文件流转程序,保证信息及时高效传

  递。

  积极配合公司重点工作开展,及时向集团报送信息稿件,累

  计完成上报集团信息简报

  30余篇,确保公司重大信息及时有效发

  布。

  2、强化督办力度,推动各项决策和重点工作的落实

  综合管理部严格按照集团公司和公司领导要求,强化督办力

  度,积极推进各项决策及重点工作的落实。督办工作保持常态化、精细化,综合运用抽查、检查等多种形式监督各部门工作完成情

  况,随时掌握动态,及时督促整改。同时,抓好各类会议决定事

  项和公司批示事项的跟踪催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3、认真做好公司文件整理归档及印章证照使用管理工作

  各类资料及合同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确保文件资料管理存

  档完整、及时、分类明晰。规范印章证照管理,确保印章证照使

  用手续完善、用途明确。

  (三)人力资源工作

  1、加强员工招聘力度,保障公司人员合理配置

  2013年公司员工队伍不断壮大,员工人数由年初的30人增加

  到

  48人。全年共举办招聘会

  1次,组织面

  试

  5次,累计招聘员工

  22人,其中技术类人才

  15名,管理类人才

  7名。综合管理部对

  各部门员工进行合理调整,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创造良好的-3-用人环境,充分发挥员工专长、挖掘员工潜能,实现人力资源最

  佳配置。公司全年无大规模人员流失,关键技术人员基本无流失,保证了公司发展的人才需求。

  2、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业务技能

  为响应公司“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号召,综合管理部始终把

  员工培训工作作为重点工作进行。不断完善培训内容,结合公司

  实际需求制定详尽的培训计划,全年组织各类培训

  10余次,培训

  内容包括公司制度、企业文化建设、专业技能等多方面,取得了

  一定成效。员工通过培训,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熟悉公

  司规章制度,深刻了解公司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及价值观,有助

  于企业的良性发展。

  3、完善公司薪酬体系,落实员工福利政策

  为保障公司用人需求,年初对公司整体岗位编制及薪酬体系

  进行了调整与完善,同时落实各项福利政策,加大人才吸引力度,尤其是对技术型及管理型人才的吸纳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做好后勤、工会、党务工作

  1、认真搞好后勤服务,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做好办公用品的购置和发放,及时申报采购所需办公用品及

  后勤物资,在保证公司正常办公需要的基础上,严格控制经费支

  出,防止铺张浪费。

  认真做好车辆的调度、使用和管理,充分保障公司用车需求。

  在车辆有限、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所有车辆均由综合管理部统一-4-安排,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优先安排领导、项目部门用车。

  提高员工食堂、宿舍管理水平,努力为员工提供周到、细致、体贴的生活服务。针对员工饮食方面的意见建议,员工食堂不断

  提高餐饮质量和服务水平,保证员工正常舒适就餐。同时,配备

  宿舍保洁,努力为员工提供周到、细致、体贴的后勤服务。

  2、认真组织工会活动

  监督检查安全生产、认真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确保职工人身安全。确保职工再教育的权利,及时发布职工再教

  育相关信息,组织员工报名。依法履行监督职能作用,及时协调

  有关部门按时向职工发放工资津贴,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丰富

  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开展各种有益身心的文娱体育活动,不断增

  强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

  3、加强党支部建设,推动党务工作

  坚持定期举办党课培训学习,传达、学习上级精神,深入贯

  彻学习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全年共召

  开各种类型的讲座、交流会

  5次,形成学习心得报告

  12篇。加强

  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今年递交入党申请书

  5人,培养积

  极分子

  4人,公司党组织力量进一步壮大。

  二、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综合管理部在公司领导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积极

  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但对照部门职能要求以及公司领导的期望,整体工作离目标责任要求和公司工作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存-5-在以下不足

  (一)员工工作主动性、责任心有待进一步加强,工作效率

  亟待进一步提高,自我管理亟需加强。综合管理部的工作千头万

  绪,每一项工作的完成都是对责任心和工作能力的考验,如何化

  繁为简而又能保证万无一失,如何以最小的成本换得最高的效率,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改进的问题。

  (二)抓制度落实不够,由于公司事务繁杂,存在检查不到

  位情形,因而存在一定的重制度建设,轻制度落实现象。

  三、2014年工作计划

  2014年,我们将继续紧紧围绕公司管理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

  务,积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切实加强综合文字处理、人事管理、制度建设、新闻宣传、后勤服务等工作,提高综合管理部整体实

  力。

  (一)人力资源工作

  2014年公司的定位是全面发展年,为加强公司人力资源工作

  的计

  划性,综合管理部部依据

  2014年度的整体发展规划从以下方

  面开展

  2014年度的工作

  建立健全人事管理的各项规范及管理制度、员工手册等。规

  范的管理制度是公司用人留人的前提条件,本年度主要工作是建

  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规范制度《员工手册》、《员工培训

  管理制度》、《员工考核管理办法》、《考勤管理制度》等。

  全面推行绩效考核管理。绩效考核工作的目的是有效激励员-6-工不断改善工作方法,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培

  养员工工作的个人意识和责任心,及时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并加以

  调整改善,从而推进公司的发展。2014年,综合管理部按公司要

  求将全面推行绩效考核管理,并持之以恒地监督贯彻和运行。

  大力加强公司员工岗位知识、技能和素质培训,加大内部人

  才开发力度。将员工融为一个整体、形成公司文化的工作方式,是综合管理部本年的培训目标。通过完善《员工培训制度》,并

  根据各部门的培训需求及公司的整体需要建立年度培训计划。年

  初制定

  2014年度公司员工培训计划,明确本年度培训形式、培训

  内容、培训时间等,并按月、按季度逐步实施。

  营造良好的公司文化。营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氛围、维

  持健康的劳动关系,保持员工与公司领导之间的沟通,针对员工

  的建议和投诉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通过不定时的举办一些小型

  活动提高员工的凝聚力。

  现初步设想

  2014年的员工活动包括员工

  生日会,各类运动项目比赛,各类技能竞赛,读书活动等,此项

  工作将纳入月度工作计划中来。

  (二)行政后勤管理工作

  提高接待服务水平。重要工作、重大活动精心筹备,高水准

  组织接待,全方位提高综合管理部组织、接待水平。

  进一步做好后勤服务工作。重点做好公务接待、会务安排、车辆管理、后勤管理等服务工作,进一步健全工作流程管理,提

  高工作水平,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7-加强综合管理部内部建设。综合管理部作为公司职能部门,自身的正规化建设十分重要。因此,综合管理部在

  2014年将大力

  加强本部门的内部管理和规范。对本部门的职能、职责进行进一

  步修正和确立,内外兼修,不断学习,不断增强自身修养。

  (三)文秘机要工作

  进一步提高综合文字和公文处理能力。随着公司的日益壮

  大,综合管理部的文字综合水平成为公司思想水平、管理水平和

  工作水平的综合体现,对于全公司执行政策、制定决策、落实工作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完成综

  合性文字材料的起草工作;认真做好公司各类文件、重要资料的收发、登记、传阅、督办、催办工作,严格按照公文登记、阅办、传递、处理的工作流程规范处理各类文电,不发生积压、拖拉、误事现象,保证政令通畅;认真做好有关文稿的审核把关工作,扎实做好公文处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加强公司宣传报道工作。开展多种渠道的宣传方式,不断加强与品牌策划部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公司形象地位。

  进一步加大督办工作力度。确保公司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公

  司决策的效益达到最大化。从督办任务产生、下达、执行、反馈、考评、奖惩等各环节加强执行力控制和管理,努力从流程上遏制

  执行不力的情况发生,确保公司各项决策、重要工作部署的贯彻

  落实。

  2014年综合管理部将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学习,-8-不断增强自身修养,充分发挥综合管理部的参谋、服务、管理等

  功能作用,提高公司凝聚力,维护公司的创新和活力,为公司发

  展做出应有贡献。

篇三:“第一议题”制度管理是

  

  课程顾问工作计划书2011年营运部课程顾问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篇一:关于教育机构课程顾问的培训计划】

  打造优质顾问式销售模式,提升销售能力和掌握销售技巧,强化课程顾问与客户的沟通谈判能力,培养课程顾问工作的自信心和学习的能动性。

  二、培训计划

  所有课程顾问接受不少于20个小时销售方面的培训(包含体能培训时间),时间周期一个月4次,每次培训的时间定为上午、下午各一批。培训人员为校区课程顾问(2010年已参加过培训的课程顾问本次不用参加)。

  三、培训管理制度

  1.所有接受培训的课程顾问在培训过程中不得迟到或早退,如有发现则按照公司考勤制度实施惩罚。培训期间不得请事假,如有特殊情况请提前5天提出书面申请,主管审核批准为效,临时请假算旷工处理,2次未参加者口头警告处分。

  2.培训课堂上所以员工发扬自尊自爱精神,手机调为振动或关机状态,出培训需求外不得在培训现场起哄与其他同事交头接耳。

  3.培训期间所有接受培训的人员必须完全服从培训老师的培训安排,接受培训老师的调动,完成培训老师下达的各项任务,平时的表现作为最后考核一个很重要的标准计入考核总分。

  4.所有培训人员最终培训完成后都得参加培训测评,测评未通过的课程顾问给予第二次测评机会,对于第二次测评未通过的课程顾问给予无权参加后续课程培训的资格。

  四、培训实施流程和考核标准

  五、培训考评

  市场营运部2011年4月29日

  【篇二:职位说明书-课程顾问】

  倍立(中国)

  职位职责说明书

  一.基本资料版本号:

  本部门组织机构图(含本部门直接汇报的上级)

  二.工作概要

  1.工作摘要(描述本职位的总体责任和目标)

  2.岗位职责(业务范围和任务、按重要—次重要—不重要的程度排序)

  三.管理权限

  (简明描述组织所赋予该职位的管理权限)

  五.内、外工作关系(描述该职位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必需的内、外联系对象)

  六.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七.任职资格

  起草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批准人:

  日期:

  任职人:

  日期:

  【篇三:课程顾问工作总结范文】

  课程顾问工作总结范文

  一、以青年教师的培养为工作重点加强教师队伍

  建设

  在今年的ldquo;教育管理年rdquo;活动中,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市、区两级教育局的有关文件精神,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学校管理的目的和意义,把开展ldquo;教育管理年rdquo;活动与进一步加强教师素质、提高业务能力结合起来,牢固树立ldquo;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长流水rdquo;的新型教师观、ldquo;敬业爱生rdquo;的新型学生观以及ldquo;以人为本,依法执教,文明执教,廉洁从教rdquo;的新型育人观。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上,我们关注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努力探索规范管理和人文关怀的最佳结合点,创建ldquo;东边出太阳,西边圆月亮,千秋万物安康,人人有方向rdquo;的和谐有为的工作氛围。今年先后派出十余名教师外出参加各学科的教育年会,外出学习教师返校后将所学教育理念和教学艺术以及自己的心得,在学校教研活动时间向全体教师分享,力求把学习成果最大化。学校在全体教师中树立终身学习观,鼓励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今年我们还安排两位市级骨干教师参加市教育局在洛阳师院举办的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此外学校还组织绝大部分教师参加了第三轮继续教育培训;并组织部分教师参加了区教委组织的各学科教学培训。

  我校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百分之八十,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是提

  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学期教导处以青年教师的培养为工作重点,一方面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提高专业素养,另一方面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新上岗教师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基本教学素养。针对我校教师严重缺编,青年代课教师多,变动频繁的校情,学校不等不靠、不怨天忧人,而是积极想办法,为了更好的调动一切力量投入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认定了一批责任心强、业务水平较好的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中老年教师为校级骨干教师,同时聘请了学校的一些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担任学校的教学顾问,动员这些骨干教师和教学顾问共同参与到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中来,形

  成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合力。同时开展ldquo;师徒结对,传帮带rdquo;活动,让这些骨干教师和教学顾问担任指导教师,青年教师采用自己拜师与学校分配相结合的方式,都找到了自己满意的ldquo;师傅rdquo;。为了加大对青年教师培养力度,我们继续开展ldquo;拜师结队传帮带rdquo;活动,并积极发挥学校指导教师团队的作用,由教导处组织、教研组则负责从学科教学所涉及的专业领域、教学中的常见的难点问题、学生及班级管理中的问题等方面对青年教师加以指导,指导教师则从备课、上课、作业、学生辅导、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等细节方面对青年教师给予指导。在教学能力的培养上,教导处坚持对青年教师采用听推门课与自己申报课结合的培养制度,要求每位青年教师每月至少要申报上两次汇报课,听指导教师及同学科教师8节课,并写出听课点评,每月上交一份学习心得。在工作中我们、加强分析和反思、认真参与督导,适时调整,使年轻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他们都深深地体会到平时ldquo;练兵rdquo;的好处,都不同程度地有了较大的提高。我们每月还抽出时间组织青年教师座谈会,了解青年教师的情况同时给青年教师明确思路和方向,帮助青年教师更好、更快的成长。

  二、以教研组为校本教研单位落实教研促教

  在校本教研方面,学校推进以新课程为导向,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各学科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ldquo;建设学习型学校rdquo;工作为重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研究和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为重点,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校本教研制。

  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研究最基层的组织,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是教师进行教学和研究的主阵地。我校分设语文、数学和科任三大教研组,各组有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和其他教师共同组成,由教导处引领组

  长主抓各组教研活动。每期各组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教研及教育科研工作计划,不断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期初把好计划关,期末把好总结关。我校建立校本教研的三定制度,即定时间、定地点、定议题,本学期仍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校本教研,周二下午

  第三节为固定研讨时间;本期我们组织教师继续深入钻研教材,要求教师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明确重、难点,搞清疑点,把握关键。同时我们要求各教研组针对教学中热点问题确立研究专题,进行了教学经验转项交流传递活动。同时我们重视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深入开展读书交流ldquo;三分享rdquo;活动,即内容、感想和实际应用的分享,并组织教师人人参与,ldquo;终身学习rdquo;的观念已深入每位教师心中,教师的知识得到长进,理论得到提升,不同程度地做到了学以致用,学有所长。在教研组工作方面,我们还十分重视交流学习,先后三次派出组长学习、培训教研组工作理论和经验,并结合我校实际及时调整工作。

  在教育教育科研方面,我们牢固确立ldquo;科研兴教rdquo;、ldquo;科研兴校rdquo;、ldquo;科研兴课rdquo;的思想,以ldquo;研究促质量,研究求效益,研究创特色rdquo;为宗旨,兴科研强校之风,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提升教育科研水平。明确教育科研工作的定位,壮大教育科学研究队伍,加强教育科研交流,充分认识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学科研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先导作用,进一步确定教科研在当前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强化了科研意识,目前我校已结项课题7项,其中一项获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立项正在研究课题10项,基本形成了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有十余名教师的论文获省级奖励;有五名数学教师获ldquo;中国教育学会先进工作者rdquo;称号。

  三、以教学常规为中心规范教学管理

  教学常规是教学工作的根本。我校一贯重视对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如组织教研活动、听课、评课活动、教学比赛、学生竞赛、作业检查、教案检查、资料归档等工作,一贯认认真真、从不懈怠。在今年市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开展ldquo;教育管理年

  rdquo;活动的新形势下,我校结合市教育局《中小学教学常规手册》文件精神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并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加强了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在宏观上体现管理的目标是ldquo;德、智、体、美、劳rdquo;全面发展,从微观上,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等项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本学期学校对备课、作业等进行严格要求和检查。两次检查各有重点,每次都及时小结反馈,指导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每位教师必须备好每一节课,积极从教材中挖掘出启迪学生,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建立教学上的最佳工作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因此教导处对教师进行了不定期地随堂听课,并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学生座谈会,了解反馈教师课堂教学等各方面的情况。

  本学期教导处还组织了偏重于单项技能的教学抽测调研,使校内调研逐步走向正规化科学化;同时进行了体卫艺术工作的自查和迎检工作,以及一年级的招生分班工作和毕业班的前期工作。本学期我们组织参加了市区的各项教育教学业务活动,师生都取得了不少的成绩。

  在市教局十月份的ldquo;规范化学校验收rdquo;和十二月的ldquo;常规教学调研rdquo;中,我们的教学管理工作均受到了好评。

  四、以校内教学比赛为载体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我校每学期一次的教学比赛已初步形成特色,它为广大教师,特别

篇四:“第一议题”制度管理是

  

  “协商民主”在公共管理中运用的价值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新的民主理论和民主实践,21世纪初被引介到中国。围绕“协商民主”的引介,产生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

  2006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提出了“选举”和“协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的重要论断,“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引起了理论界的研究兴趣,一定程度上开启了“协商民主”的本土化研究和探讨。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并且强调:要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协商民主”理论之所以在我国被引起重视,一方面是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政府职能也在不断扩大。但在应对日益庞杂的社会事务时,政府显得日益捉襟见肘,面对新的社会变革,传统民主理论指导下的公共管理就越来越暴露出相应的缺陷,时代的变革呼唤新的理论的引入。因此,现代公共管理的转型提出了对“协商民主”理论的诉求。上世纪末,随着美国政治学者提出“协商民主”的概念,并随后被引入我国,学术界对“协商民主”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但大多仍是停

  留在概念本身的解读与争论,至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本土化”方面还没有形成新的研究热点。在此,笔者就公共管理这一领域中,“协商民主”理论的缘起、意义与价值等问题做一扩展性探讨,以期深化对“协商民主”的“本土化”实践和理论研究。为当代政府实行有效的公共管理提供一条路径,使得政府既可以制定出更加符合社会实际的公共政策,也能最大程度地得到民众的拥护,从而为实现公民社会与国家权力的良性互动,推动政府走向善治起到促进作用。

  一、公共管理转型对“协商民主”的诉求

  在19世纪末期,欧洲各国普遍确立了官僚制。

  这种制度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建构,另一方面规范了各国政府的行为方式。在这个时期,各国的公共管理也逐渐提上日程,成为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战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巨大发展,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在应对经济危机和社会发展的同时,政府的职能也在不断扩大。但是日益庞大的社会事务和民主意识日益强烈的民众,使得政府应对起来捉襟见肘。所以公共管理的主体由政府主导转变为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多个主体共同协商。

  “公共管理”是指“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客体是社会和公民。但在现代

  社会中,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秩序的维护者,政府对公共管理职责的履行并不再是凭借国家权力将法律政策单向地施加于社会的过程,民主理念的广泛传播和自由思想的深入人心意味着公民才是国家的主人,公共管理只不过是公民委托政府代行管理社会事务维护公共秩序的职责,政府只是公民自我管理的受托人,是公民的仆人。这就使得在现代社会的公共管理中,公民一方面对于政府对公共权力的运用加以警惕戒备,另一方面又要求自己的声音和利益诉求能够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得到有效的表达。这就要求公共管理必须朝着更为民主化、公开化的方向发展。

  在本质上,公共管理是关于国家和公民的权利和责任的分配。在现代民主社会,公共政策的合法性越来越依靠公民的支持和选择,更加强调民主决策。面对新的社会形势,传统的民主理论转化到公共管理中就暴露出一些缺陷,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公共管理的政府主导性与群众多样化的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渐突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是代议制民主,这种民主政治形式的特征就是选民和政治家的“委托—被委托”关系的存在,这种权力赋予者与权力行使者的分离使得公民对民选政治家是否能忠诚履行选民的政治委托心存质疑,而且选民也无法有效监督他们的受托人并对受托人的错误及时进行纠正。一方面政府往往根据自己的意志和利益,有选择性地分配公共利益和执行公共政策;另一方面面对越来越庞大和专业化的政府,民众越来越表现出无奈感和无力感,这就大大消弱了政府的合法性。

  其次,对公共管理的广泛民主参与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快速高效决策的需求。现代社会的结构具有多层次和多中心的特点。民众对政府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以政府所掌握的有限资源来面对和回应无数公民个体的利益诉求,很有可能造成伊斯顿(DavidEaston)所说的“输入超载”现象的发生,最终会削弱政治系统(PoliticalSystem)的合法性甚至导致政治系统的崩溃。日益专业化的公共管理不仅要求公务人员训练有素,还需要受众的较高素质。

  但是社会结构是多层次和多中心的,单一的专业化行政模式虽然保持了形式上的平等,但是本质上对某些缺乏教育的群体具有不公平性。这些群体往往就属于“规范之外”的特殊群体。在应对这些特殊要求的群体时,专业化规范化的行政人员是无法有效满足的。

  再次,现代社会的高度社会分工和专业化趋势使得公共事务十分复杂,普通公民由于忙于自身日常事务基本上无暇参与公共管理的过程,而且当政治家成为一种职业以后,大多数公民是缺乏科学有效地进行公共决策的知识和技能,最终公共管理的民主参与更多成为一种赋予公共权力合法运行的程序,或者说“民主”更偏向于程序意义了。这种程序化的决策机制,使得既得利集团利用自己的优势获得越来越多的利益,而处于边缘化的群体越来越被边缘化,最终导致社会的分裂。

  最后,民主所遵守的“多数裁定规则”(MajorityRule)也容易在公共管理和公共决策中走向反面

  ———形成“多数暴政”从而对少数派形成压制和剥夺。政府主导的模式更容易产生专断,导致群众意见的缺乏。这就产生了特殊集团的特殊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再或者,某些法制不健全的政府,容易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剥夺。比如,托克维尔(AlexisdeTocqueville)一再表示对这种由民主发展出来的暴政的担心,并认为更为宝贵的自由将在这种民主暴政下沦丧,公民的基本权利也将受到践踏,政治史一再证明托克维尔的担心并非多余。

  由此可见,传统民主理论在社会的公共管理实践中是不足的,需要进行修补。

  一种对传统民主理论的有效修补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治学者约瑟夫·毕塞特(JosephBessette)提出了“协商民主”(deliberativedemocra-cy)概念,并在90年代中后期引起了不少政治学者的关注。由于研究的专家学者很多,对“协商民主”的理解也有很多,有的学者将“协商民主”看作一种容忍所有公民平等参与公开交流的决策形式,有的学者将“协商民主”看作通过对话实现共识的民主治理形式,也有学者将“协商民主”看作团体或政府的组织形式。本文采用陈家刚的定义,认为“协商民主”是指“这样一种治理形式:平等、自由的公民借助对话、讨论、审议和协商,提出各种相关理由,尊重并理解他人的偏好,在广泛考虑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利用理性指导协商,从而赋予立法与决策以政治合法性”。“协商民主”具有这样几个特征:多元性,“协商民主”建立在

  多元的社会基础上;合法性,讨论审议和协商程序为公共决策提供合法性支持;程序性,“协商民主”依照特定程序开展;公开性,协商程序和审议内容都是向社会公开的;平等性,不仅体现在参与协商审议的公民的权利平等上,更体现在参与公民的机会平等上;参与性,“协商民主”鼓励公民积极参与;责任性,参与协商的公民对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利益方公民代表的质疑及协商结果应承担相应责任;理性,即以客观合理的观点参与协商审议而非诉诸情绪化表达。

  二、公共管理中引进“协商民主”的意义

  在公共管理领域引进“协商民主”是针对民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政府管理能力的低下之间的矛盾。

  在此我们分析“协商民主”理论在应用过程中所具备的理论优势、社会基础和现实启示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协商民主”具有较为前沿的理论优势。“协商民主”理论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传统民主理论在社会公共管理中表现出来的缺陷。首先,“协商民主”鼓励公民和利益相关人直接参与到公共管理和公共决策的过程中去,可以减少代议制下代表性被扭曲、受托人忠诚度削弱所引起的利益损害。其次,“协商民主”促进公民有组织地参与公共管理过程,从而可以有效克服公民个体零散地参与公共决策所形成的单薄无助感,可以形成团体力量。再次,“协商民主”重视为公民平等参与公共管理和公共决策提供机会,并且强调通过充分讨论审议

  形成共识,“作为一种立法和决策的治理形式,‘协商民主’是一个反映多元价值和偏好,鼓励参与和对话,促进共识形成的过程”,因而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民主政治中多数裁决规则可能导致的“多数暴政”。

  理论强调所有政治共同体成员参与公共讨论,形成公共协商以求形成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所有公民愿望的公共政策,并将“公共协商”视为其理论的核心。“协商民主”依旧是立足于自由主义的基本政治理念,即强调国家(政府)与社会的分离界限,人民是社会的主人,公民的个人自由和基本权利应该得到保护而不受公共权力的践踏,认为公民的意愿和诉求应该平等地得以表达;同时又融入了共和主义思想,鼓励公民应该本着社会责任感来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在讨论审议公共议题时需要以理性和德行为基础,以此摆脱狭隘的个人私利而寻求社会的公共利益。“协商民主既肯定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又尊重国家与社会间的界限,力图通过完善民主程序、扩大参与范围、强调自由平等的对话来消除冲突,保证公共理性和普遍利益的实现”。

  第二个层面,“协商民主”立足于广阔的社会基础。公共管理中协商民主的真正实现必须奠定在公民社会形成的基础之上。“公民社会”是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东欧反抗专制国家社会运动中兴起的,并在90年代被西欧和美国的政治批判学者所接受。对“公民社会”的理解要从“市民社会”开始。近代对“市民社会”(CivilSociety)的论

  述起源于启蒙运动时期。在英国,洛克(JohnLocke)将市民社会界定为与原初的自然状态相对应的有秩序的公正的人类生存状态,后来的亚当·弗格森(Ad-amFerguson)和苏格兰启蒙学派继承了洛克的学说;而法国的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也将市民社会视为与自然状态相对的、公正理性的文明进步的社会形态。

  启蒙时期思想家将市民社会视为人类脱离了自然状态后的文明进步社会,在他们的语境里,“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乃是同义词,与此相对应的则是自然状态或自然社会”,这实际上只是笼统地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时期对“市民社会”的理解,这种带有道德优越感的探讨并不能真正分清“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的界限。推翻这种道德判断并以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角度来研究市民社会的是黑格尔(GeorgeF.Hegal)和马克思(KarlMarx)。黑格尔把市民社会看作个人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与他人发生关系的舞台,在这一舞台上他人成为实现个人目标的工具;马克思则将市民社会看作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类社会形成的经济生产关系,是建立在特定生产力基础之上的私人的物质生产和交换关系,物质交换关系“超出了国家和民族的范围,尽管另一方面它对外仍必须作为民族起作用,对内仍必须组成为国家”。现代的“市民社会”理论是建立在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学说之上的,“在他们两人的思想中,市民社会指按照自身法则运行而不受法律和政治团体的伦理要求影响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它是以个人的经济活动为基础而形成的自发秩序,是以私法关系为纽带的、与政治国家相分离的实体社会。

  在现代的语境中,市民社会与商业社会、西方工业社会是一体的,都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社会关系产物。市民社会的发展不仅产生了诸如希尔斯(EdwardShils)所说的社会成员间的“市民认同”(civility),也正因为个人经济利益在社会关系中才能得以实现,由此为个人活动建立起社会纽带,从而也形成了以社会利益为关注对象的公共领域。哈贝马斯(JürgenHabermas)认为,公共领域(PublicSphere)是市民社会的政治表现形式。市民社会一方面是不受国家管辖的独立的私人活动领域,另一方面又因私人的社会性活动而产生了公共事务,由此,“形成了这样一种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其前提是市民社会对私人领域的公共兴趣不仅要受到政府当局的关注,而且要引起民众的注意,把它当作自己的事情”。公共领域的形成在于公民对国家权力的行使产生了敌意,作为公共领域基础的市民社会运作的自发性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家权力行使范围扩大造成的限制,民众担心国家权力会从扩大行使变成过度行使从而使得自己的权益和自由成为国家权力恣意妄为的牺牲品,由此公共领域中产生了这样一种政治意识———它要求将公共舆论作为公共权力合法性的唯一来源并以此对抗专制统治。在这种情况下,市民社会开始向公民社会转化,私人也转变为权利与责任相一致的公民。

  所谓“公民社会”,是指“国家与家庭之间的一个中介性的社团领域,这一领域由同国家相分离的组织所占据,这些组织在同国家的关系上享有自主权,并由社会成员自愿地结合而形

  成以保护或增进他们的利益或价值”。公民社会是一个以“公民”为主体的社会结构,“公民”不仅拥有市民社会中市民享有的私法权利,还拥有对公共事务参与决策的权利和对政治共同体的责任。对于当今世界的大多数国家而言,公民对政治生活和公共事务所拥有的平等的民主参与权已成为宪政共识,我们很难说这种平等的民主参与权促进了各国公民社会的形成,或是它只是公民社会形成所带来的结果,但是我们可以断定的是,对于大多数国家而言,即便它们尚未真正迈入公民社会的大门,也已经站在门槛边上了。

  第三个层面,“协商民主”可以为应对公共管理的现实问题提供指导和思路。面对现代社会日益膨胀的民众需求,现代政府一直处于行政权力膨胀和精简的恶性循环之中而无法自拔。政府责任的超载和民众日益的不满和抵触并存,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管理方式已经山穷水尽。“协商民主”理论的引进起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在现实公共管理中,它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实现了选民对执政者的监督和制约,并且不仅仅局限在几年一次的大选中,而是贯彻在执政者实行公共政策的各个环节之中。“协商民主”强调公共政策的民众基础,否则政府无法面对日益强大的公民社会。政府必须放弃原来的高高在上的姿态,在执行公共政策的时候,积极听取民众的呼声。

  其次,政府不得不放弃政府主导的方式,将社会事务划分为不

  同层次,逐渐下放政府的权力,并且将这些权力转移给市场和第三部门。这样一方面减轻了政府所承载的压力,另一方面满足了民众参与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要求。再次,面对高度专业化的问题,通过引进“协商民主”和“第三部门”有利于政策的科学制定,并且还可以降低政府研究问题的成本。最后,“协商民主”由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以及利益群体共同来协商解决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问题,可以防止某一利益群体独占好处,排挤其他利益群体的事情发生。

  三、“协商民主”在公共管理中的价值

  公共管理强调公共权力运作所取得的结果,这就要求在公共管理活动中,政府必须立足于受众,将公民的意愿要求(即公共舆论)作为制定公共决策的基石。公共管理行为的结果是由社会和民众所承受,公共管理的运行成本也是由纳税人所负担,实施公共管理行为的政府只不过是公民所委托以代为维持公共秩序的管家,所以公民有权利知道政府试图采取何种公共管理措施,政府也有义务去了解公民需要哪些公共管理行为。我们并不指望每一位公民都变成“积极公民”,但只要公共管理行为的后果与我们密切相关,那么我们就应该建构能使政府的公共管理和公共决策能够反映我们利益要求的途径。

  “协商民主”理论对传统民主理论的不足进行了修正,从而更适合公民社会中的公共管理的进行。

  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公民对公共管理的平等参与权不仅受到

  传统民主理论所采用的“多数裁决规则”的削弱,也受到占据经济强势地位的利益集团的损害,公共决策的复杂性和专业化趋向也使得代议制民主下的政治家与他们的选民———政治委托人越来越疏远。但是我们不能改变民主所遵循的基本游戏规则———多数的决定,我们不能取消代议制———因为我们需要专职的熟练的政治家进行社会政治运作,我们也无法强制或剥夺那些经济强势集团———这将损害社会的自由与公正。由此,“协商民主”理论在现代社会的公共管理所具有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第一,“协商民主”理论并不反对传统民主理论的多数决定的基本规则,但是更强调应该通过公共管理措施使各利益相关方平等地深入地讨论审议,以就公共利益达成“共识”而不是简单的“多数”,由此形成更为广泛接受的公共决策,“作为一种决策形式,‘协商民主’要求在其中容纳每个受决策影响的公民,实现平等参与的实质性政治平等以及决策方法和确定议程上的平等,自由、公开地进行信息交流,以及赋予理解问题和其他观点的充分理由”。

  第二,“协商民主”理论强调公共协商中的包容性,认为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少数派与多数派、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是平等的,他们不仅在公共决策制定的程序上,而且在公共决策形成的讨论审议过程中也享有同等的参与权,少数派的意愿和诉求并不因为他们

  的弱小而被忽略,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多数暴政”的形成。第三,“协商民主”理论认为公民有义务有责任参与公共管理与公共决策,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公民对社会公共利益的责任感,还有助于在社会中形成良好公共精神,这种公共精神对民主政治的持续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政治社会化进程有着正面意义。第四,“协商民主”理论强调理性协商,“协商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是合理的观点,而不是情绪化的诉求”,希望通过对利益偏好的合理选择审议达成关于公共利益广泛共识,也尽可能地减少权力或经济实力差异所造成的偏差。最后,“协商民主”理论要求审议协商过程必须公开化,“通过使支持政策的各种理由公开化,人民就能够对这些政策的前提和含义提出疑问”,从而能够实行民主立法民主决策,控制行政权力的非民主取向并规范、构建现代公共行政模式,增加公共决策的合法性,导向良性的政府治理和优化的公共管理。

  民主理念既产生于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也产生于对个人自由的珍视。对于公共管理的主体———政府而言,要想保持政治稳定,公共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公共管理行为的支持度是同等重要的。无论是市民社会还是公民社会,其自身都是不足的,需要政府通过履行公共管理职能加以干预以确保其良性运作,而政府要寻求公共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推行,也必须立足于公民参与公共决策过程以形成公共意见的基础之上。

  参考文献:

  [1]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

  [2]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65-66.

  [3]邓正来.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4]陈家刚.协商民主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3).

  [5]陈家刚.风险社会与协商民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3).

  [6]陈家刚.协商民主:概念、要素与价值[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5(3).

  [7]陈家刚.从协商民主看政治协商[J].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会刊,2007(2).

  [8]亚当·塞里格曼.信任与公民社会[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5).

篇五:“第一议题”制度管理是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开展的必要性及成果

  环境管理转型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以下是一篇关于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必要性探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开展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对构建公平的、“绿色化”的市场发挥了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实践的深人,许多深层次矛盾也逐步显露。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更为系统、科学的顶层设计,也需要更为精细、科学的实施路径,还需要环境法治、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

  一、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必要性

  1、环境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党的十六大明确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纲要都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十八大以来,国家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部署更多、更有力。十八大提出“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提出

  “建立健全社会诚信制度”.2013年1月,国务院颁布《征信业管理条例》并于2013年3月15日起施行,这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大法治进展。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这是今后全国社会信用体

  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该规划将“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领域信用建设”纳人重点领域诚信建设,归类于“社会诚信建设”.这就明确了环境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环境信用评价是推动环境管理转型的重要手段

  环境管理转型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改善环境质量这一核心目标的重要路径和基本保障。环境管理转型要注重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注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推动企业切实承担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就需充分发挥市场手段,就要将环境行为与市场信用有机融合。环境信用评价就是实现这一融合的纽带和桥梁。

  引导和促进企业加强环境保护,是环境管理转型的重要支点和着力点。通过环境信用评价,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守法情况、污染防治情况、环境管理制度制定与落实情况都能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得到全面体现,有利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其他市场主体和公众综合判断企业环境保护的行为和成效,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而能够督促和引导企业改善环境管理绩效。

  3、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为环境政策法规提供保障和支撑

  随着环境管理的推进,环境政策法规的作用日益突出,特别是法律和经济手段具有稳定性、普适性,相对于行政手段的随意性和易反弹更具优势,对构建“绿色化”市场秩序作用显着。

  目前,国家加大了环境立法、执法力度,特别是新《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实施,强化了企业等生产者的法律责任,大幅

  度提高了违法成本。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在于企业等各方面对法律的敬畏和遵循。必须对企业的守法情况进行全面的跟踪、判断和评价,这就要求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并将企业环境守法情况作为主要内容,优待守法者、惩戒违法者。同时,一系列以市场机制为重点的环境经济政策也出台实施,逐步建立了基于企业环境行为的约束和激励机制。环境经济政策涉及面广,包括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等诸多经济领域,主管部门和机构也较多,要使政策取得实效,就必须在这些领域之间构建相对统一、便于运用的沟通媒介。企业环境信用就是最为有效的媒介之一,可以用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格式来表征企业环境行为,便于不同部门理解,针对性、可操作性都很强。

  二、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进展

  1、绿色信贷政策催生企业环境信用评价

  提起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就不能不提及绿色信贷政策。这是国家许多环境经济政策中知名度最高的政策之一。绿色信贷政策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对企业环境行为的判定。环保部门掌握的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信息,往往成为判定的分水岭。

  因此,自2006年起,原环保总局就与中国人民银行初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将环境行政处罚信息纳入征信系统。2007年,原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出台《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绿色信贷政策全面实施。该意见规定“各级环保部门应当按照环保总局与人民银行制定的统一标准,提供可纳人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企业环境违法、环保审批、环保认

  证、清洁生产审计、环保先进奖励等信息”,也规定人民银行及其分支行要“将环保信息纳人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各级银行监管部门“要督促商业银行将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授信审查条件,严格审批、严格管理”.至此,以

  环

  境守法(违法)信息为核心的企业环境信用,在环保部门与银行机构之间形成了共识,得到有序推动,并初步形成了机制。这也推动环保部门对自身管理模式进行反思,如何在金融之外的领域运用环境信用信息,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被广泛关注和研究。

  2、国家重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建设

  进

  人

  “十二五”以来,国家层面的诸多重要文件都对企业环境信用制度建设作出部署。2011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建立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制度”,从国家层面为该项工作的启动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2013年12月18日,环保部联合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发

  布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标志着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开始“着陆”,进入实施层面。2014年12月,环保部政法司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就提高合作效率达成共识,一项具体举措就是首先实现环境保护部一级环境执法信息的实时传送,这为环境信用评价及其运用打下了很好的数据基础。

  2015年,从国家层面看,环境信用评价工作进人加速期。其中一个关键动力在于新《环保法》明确规定环保部门“应当将企

  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同年4月,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

  求

  “加强环境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环保、银行、证券,#险等方面要加强协作联动,于2017年年底前分级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这为环境信用评价设立了更为明确的目标、路径和时间表。

  环保部根据新形势、新要求,着手推进信用体系建设。2015年5月6日,环保部就《关于加强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征求意见。

  3、地方持续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探索实践

  实际上,一些地方较早就开展了对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及其运用的探索实践。以江苏为例,自2000年起,江苏省部分地区就积极开展信息公开化,探索开展企业行为评价,对企业环保信用采用五色评价,从优到劣分别为绿、蓝、黄、红、黑。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全面推进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一是梳理全省约150万家企业的基本信息,并录入信用评价系统企业库,使企业环保信用评价信息能够服务于工商审批和绿色贷款;二是整理了全省914家国控重点企业名单并加入参评企业库,用于辅助环保信用评价工作;三是调整污水处理费标准,全面按照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等级差别化地收取污水处理费。

  江苏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得到较为充分的运用,是推动这项工作不断走上深化的内生动力。例如,2009年起,南通市探索实施

  差别水价政策,对环保信用评级为红色、黑色的企业,污水处理费每立方米分别加收0.3元、0.5元。2014年8月,南通市进一步提高“红色”“黑色”企业污水处理费标准,红色企业加收标准由每立方米0.3元提高到0.6元;黑色企业加收标准由每立方米0.5元提高到1元。

  此外,江苏一些地方不断拓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的运用。2015年,无锡市公布2014年评价结果,参评企业数量为3463家,其中48家被评为

  “红色”“黑色”企业,被要求进行环保整改,同时其中部分企业的上市融资被暂缓。

  从其他地方看,2013年12月环保部等四部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

  法

  (试行)》发布后,地方环保部门反映较为强烈,普遍认为这是回归环境管理本质的一个重要抓手。特别是一些工作基础好的地区,借助该办法的发布,将本地区的工作往前推进了一大步,涌现出一批有特色的做法,一些地方拓展了评价领域,创新了评价路径。例如,2015年,福建省对93家环评机构及其环评人员开展信用评定,60家环评机构被评定为“守信”,33家环评机构被评定为“一般失信”和

  “严重失信”,两人被评定为

  “不良”环评人员;甘肃省同步推进企业环保标准化建设和环境信用等级评价,2014年共有503家工业企业率先采取“一考双评”,全面落实了评级企业的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地方不仅推动环境信用评价“落地生根”,其中一些先行先试的思路和做法,也为国家政策措施甚至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提供了实践基础。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存在的问题一是认识问题。为什么要推行环境信用评价?评价的实质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对于这些基本问题,环保系统和社会各界仍存在认识不到位甚至误解等不同程度的问题。例如,许多环保部门长期习惯于依靠行政管制,认为环境信用评价“不是正道”,是细枝末节,发挥不了太大作用;有的环保部门虽然肯定环境信用评价的作用,但是只看做一个简单、普通的管理手段,甚至仅作为一项工作任务,没有充分理解评价工作的实质、目标。其他部门也尚未意识到环境信用评价对市场公平的重要意义,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对评价工作的关注度也并不高。这些认识问题的存在,对环境信用评价工作的长期发展构成了根本性的制约。

  二是机制问题。环境信用评价如何评?在哪些领域运用、如何运用?对评价结果如何跟踪、监督、评定?如何实现“守信激励、失信惩戒”?这些问题表面上看是操作层面的问题,根子都是机制问题,有些甚至是体制问题。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对制度机制的重视不足、投入不够、建设不快的问题普遍存在,一些地方环保部门还停留在评价多少企业、评价得到什么结果、结果提供给什么部门等比较表面的层次上。如果机制问题不解决,环境信用评级工作发出的政策信号不强,对企业等市场主体的预期引导不力,对环境保护和社会信用建设的促进作用就十分有限,一定时间后就必然出现政策“递减效应”,这项工作的难度将不断增大。

  三是保障问题。应将哪些经实践证明对环境信用评价有效的做法

  上升为法律法规?如何有效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推动环境信用评价?如何培养环境信用评价的人才和市场机构?政府部门和市场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投入较为有限。例如,关于法治化的问题,将好的做法程序化、制度化、长效化,是环境信用评价生命力的关键,但目前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全面,也不够直接、有力。再如,技术、人才、市场机构是环境信用评价发展的基本要素,为其他领域也提供了借鉴经验,但是其与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尚未做到有机融合。

  三、进一步深化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对策建议

  1、强化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就是要解决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基本问题,确定核心目标、施工图、时间表等基本要素。在顶层设计中,关键要处酶几个关系。

  一是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是环境保护的大问题,也必然是环境信用评价工作的大问题。环境信用评价不是要“拖累”经济发展,而是要让经济发展更为健康,更为“绿色化”,是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招。二是环保领域与其他领域的关系。这是上述第一个关系的延伸和细化。环境信用评价是一项系统性的制度建设,发于环保领域,用于金融、财税、产业等各相关领域,终于市场机制的完善,需要打通各领域之间的隔膜,形成连通器,这是保持环境信用评价生命力的基本要求。三是环境信用评价与其他环境管理手段的关系。既不能忽视环境信用

  国评价在推动

  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落实各市场主体环境保护责任方面的独特作用,也不能以环境信用评价取代其他环境监管手段,而应该以环境信用评价作为新的切人点和管理视角,将相对分散的环境管理信息有机整合,促进各项环境监管形成“合力”.

  2、推进法规建设

  《环境保护法》等环保法律法规已经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地方的一些实践做法也初步具备了

  “入法”的基础。下一步,应该通过立法固定一些基本做法,使得改革于法有据,保持长期有效的发展活力。

  相关法规建设既要全面推进,也要抓住重点。在全面推进方面,一是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和地方政府规章要“多点开花”,形成互相呼应的格局;二是不仅在环保领域的法律法规中继续强化环境信用评价的规定,还要推动在其他领域的法律法规中纳入环境信用评价的条款;三是针对环境信用评价的信息源头、过程监管、结果运用、成效评估等各环节,应该固化法定程序、明确鉢

  标

  准

  ,建立奖惩机制。

  在重点突破方面,关

  键

  是

  “抓两头”,一头是环境信用评价的信息来源及基本的评价程序,要通过法律法规确保和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和公信力;另一头是环境信用评价结果的运用,必须明确有关部门的运用责任,明确企业围绕评价结果改进环境绩效的主体责任,明确公众运用评价结果监督企业环境行为的权利和路径。突破这两个方面,环境信用评价的关键环节将“首尾相连”,

  形成良性循环。

  3、健全运行机制

  环境信用评价需要一系列构架合理、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当前应该抓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尽快把核心机制建起来。

  在重点领域方面,一是围绕企业环境管理各环节建立信用评价机制,不仅针对生产性企业即污染源本身,也扩展到为企业提供服务的相关企业,例如环评机构、监测机构、污染防治设施运维机构,形成覆盖全面的评价对象体系;二是围绕企业供应链上、下游建立环境信用评价及成果运用机制,将环境信用评价与推动企业绿色采购、构建企业间绿色供应链有机融合,对环境信用良好企业予以激励,推动下游采购企业提高采购额度,使之具有较好的市场竞争力。

  在关键环节方面,践

  行

  “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基本要求,从三个环节推进环境信用评价:一是从源头环节,对企业环评、“三同时”验收、申请排污许可等工作予以评价;二是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践行环境管理各项要求、达标排放、降低环境污染事故概率等环境守法行为进行评价;三是对企业发生污染事故后,能否及时处理处置、避免损失扩大等行为进行评价。这些评价的内容有些是法律法规要求的,有些是企业为减少经济损失而主动推进的,但是所有行为及其绩效都应纳人评价范围,以期对企业环境行为作出全面评价。

  4、夯实保障体系

  做好环境信用评价工作,离不开相关保障体系的作用。说到底,保障的关键在于“人财物”和技术等方面。目前,环境信用评价体系最大的短板在于“人”,具体地说在于相应的市场机构还不够完善,没有较好的市场队伍推进工作。

  因此,当务之急是培育相关市场机构,使得环境信用评价逐渐成为一个市场增长点,吸引更多人才投入到这项工作中,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市场竞争格局。目前,以省级环保部门和其他环保部门为基本框架的评价体系,不过是权宜之计,根本的发展动力仍来自于市场。但是,对于如何开展环境信用评价,市场主体也较为迷茫和迟疑,需要政府部门给出明确的预期。必须明确相关机构的准入条件、考核条件、退出程序,必须制定和实施基本市场规则,这样才能对环境信用评价市场的良性发展发挥引导和规范作用。

  技术保障也日益成为决定环境信用评价绩效的重点。必须有效统合环保部门在环评、污染防治、总量管理、环境监察、事故应急等方面的信息,借助信息分析相关技术,推动各项数据全面转化为信用评价的基本依据和基本引导。

  借助新思路、新路径、新技术,相信环境信用评价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会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甚至成为环境管理转型的关键支点,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冷雪飞。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概述[J].科技视界,2015(22):

  249-250.

  [2]王建国。关于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实践和思考[J].污染防治技

  术,2014(4):70-72.

  [3]关阳,李明光。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管理制度的实践与发展[J].环境经济,2013(3):

  47-51.

  [4]李晓安,彭春

  .论环境信用法治化[J].法学杂志,2009(1):

  43-46.

  [5]王瑞雪。作为治理工具创新的环境信用评

  级

  [J].兰州学刊,2015(1):

  103110.

篇六:“第一议题”制度管理是

  

  做好施工项目设备管理工作的八个要求

  0

  前言

  项目施工是当代中国工程施工一种运用较广的模式,其对工程施工成本、工期、质量、职业健康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管理及控制都有具体要求,是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具体应用与实践。设备作为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保持竞争实力、进行生产活动及健康发展的保障,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设备在企业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项目施工是企业生产的一种表现方式,可以说,现代的项目施工,没有现代化的设备是不可想象的、不可进行的。因此,怎样进行项目施工设备的管理工作也就成为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1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及各项规定项目

  无论任何管理都要做到科学规范、有理有据、公平合理,这样的管理才能保证政令畅通、项目各项工作才能正常有序的进行,而要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方式是要建立健全项目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及规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及规定,可以保证项目管理有规可循、有据可依,从而保证了管理的规范性、公正性、公平性,让大家都自觉、自愿的服从项目管理。因此,项目的设备管理在项目建设开始阶段,项目部

  就应组织制定较为健全的项目设备管理各项制度及规定,如《设备管理办法》、《设备物资采购验收管理程序》、《设备现场维护保养管理办法》、《设备大修理管理办法》、《事故处理办法》、《机电设备与维修管理办法》、《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等设备管理的基本规定。项目基本规定的制定要根据企业及项目自身实际情况,要涵盖设备从规划、使用、维护、修理、改造的全过程,且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切合实际、方便操作,符合国家、行业、企业的相关规定、规范及标准。

  2

  重视设备的科学合理配置

  项目部设备配置要按“安全、适用、科学、经济”的原则配置设备,实现项目设备的优化配置。现代项目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要在竞争中取得成功,主要依靠企业的综合实力、生产力水平高低来决定。随着科技的进步,设备在企业体现综合实力、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项目设备科学合理配置,既能保证项目施工的正常进行,又能有效降低项目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综合效益。项目应根据自身需求、工程实际需求、客户要求、近期、远期的发展战略,根据自有设备、人员、资金、社会环境等条件,科学经济综合分析,采取自备、租赁、分包等方式配置设备,严格控制设备使用数量,进行科学选型,对设备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及时处置闲置设备、及时淘汰失去经济使用寿命的设备,力争使设备在项目施工中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特别是项目施工,在施工前一定要

  根据工程量大小、施工方案,明确所使用设备的型号及数量,一般情况下,项目初期配置设备按基本满足工程施工所需就可以,如实际施工时所配置的设备确实满足不了工程施工需要,只要进行及时补充就可以了;反之,如果项目配备的设备过剩,实际发生的设备转运费、设备折旧费等都将增加项目工程施工成本。

  3重视设备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一个优秀的设备管理人员,除必须掌握设备管理的基本理论、企业及项目设备管理的制度及规定外,还必须具备工程技术、财务经济和生产组织3个方面的丰富知识,才能通盘把握设备一生的各个阶段,了解各阶段对管理工作提出的问题,找到管理工作的目标和方法;一个合格的设备修理人员,必须熟悉设备的性能、结构,熟悉油料、各检测器具的使用,掌握设备相关技术文件,才能迅速准确判断设备的故障,对症下药、最快最省的修复设备;一个合格的设备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的性能及原理,要做到“3懂4会”(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一般性简单故障),并具备一定理论知识,能填写相关运行、维护记录。可见,一个项目对参与到设备管理中人员素质的要求是高的。人才是企业竞争的第一资源,也是衡量一个企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一个项目设备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也是决定项目设备管理好与坏的关键所在,怎样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提高人才素质是项目设备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当前,企业创新升级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在2012年誓师大会上对其员工说“谁跟不上时代步伐,谁就是下一个柯达!”;因此,加快创新人才培养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性工程,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培养创新人才是提升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素质的首要任务,提升项目设备管理水平的关键。

  4重视组织机构建设

  建立组织机构,建立相关激励机制,有效进行设备管理工作,有效调动设备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项目设备管理工作应靠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来保证、督促各项管理制度及规定的执行,一般大型项目应设一个专门的项目经理负责分管项目设备管理工作,下设相关专业部门来执行设备的管理工作,中、小型项目视情况可以只设立相关专业部门来执行设备的管理工作,使设备从规划、使用、维护、修理、改造的全过程都置于制度管理之下。设备管理工作的关键是对人员的管理,项目设备管理要通过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广大职工内在动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做好设备的管理工作;项目设备管理相关人员的管理工作,也一般以事业、经济、感情用人与留人为主要手段。事业上用人与留人就在于要职责分明,合理使用人才,让每个设备管理和使用人员都有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管理制度及规定的正确执行。经济上用人与留人就是要

  根据多劳多得、个人才能、职责大小等原则来对个人收入进行分配,形成崇尚劳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勇挑担子的企业氛围。感情上用人与留人应大张旗鼓的宣传、表彰先进人物和事迹,认真细致地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关心员工生活,心系员工冷暖,让员工把企业的设备当成自家东西看待;为此,项目应建立相关激励机制,使能者上、庸者下,使贡献、付出大者多得,形成公平竞争的良好企业管理氛围,使项目设备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5重视创新设备管理观念

  加强设备管理制度及规定贯彻的检查与评审,不断总结改进、不断创新设备管理观念。项目制定的设备管理制度及规定是项目设备管理的准绳,项目设备管理只有严格贯彻执行设备管理制度及规定,才能保证项目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项目设备管理一定要加强对设备管理制度及规定贯彻落实的检查,确保管理制度及规定的执行。与此同时,随着项目的开展,项目制定的管理制度及规定的指导性、完整性都将在实施中来得到验证,每个项目都有自身的特点,项目制定的管理制度及规定只有较好的与项目实际相结合,这才是最好的管理制度及规定,才能为项目实现利益最大化服务。因此,项目设备管理人员一定要及时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及时查找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并使之相应的在设备管理制度及规定得到体现。同时,项目的设备管理应吸收及汲取现代设备管理好的经验、方法,充分利用现代

  的科技成果,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如可利用互联网实现企业项目之间管理的交流、设备情况、备品备件的了解,这就为更好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为企业设备的优化配置、动态调整,为项目备品备件的合理储备、及时调配创造了条件。现代企业的发展环境瞬息万变,只有有效把握住各种发展要素,坚持不断创新、发展高新技术,认真做好产品质量、认真做好客户服务,紧跟市场变化,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基业长青,才能打造百年老店,“苹果”的成功从一侧面也充分证明了创新的重要性。项目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管理的创新,要靠项目管理的创新来提供保障,项目管理是基础,因此,对于企业来说项目管理是关键工作之一,项目管理创新只要立足于现实,针对项目设备管理中的难点、有待完善、改进的方面不断优化及完善管理方法,在寻求新方法、新思路上大胆科学的探索、实践,强化管理促进转型升级,就能为企业的发展模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发展方式从外延式向更加注重内涵式转变,使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有质的提升做出贡献。

  6注重设备的科学改造

  现代项目施工,设备的作用与影响日益突出,怎样使设备在施工中发挥更大效益也就成为项目设备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每种设备有自身的特点,但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功能是项目设备管

  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它是使项目设备创造最大效益的基本条件之一,因此,项目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对设备不能与客观实际相适应或存在的不足进行科学改造就显得尤为总要,项目设备管理要把使用设备的效益充分发挥出来,使设备在实际使用中做到得心应手,安全、可靠、高效,如在某一项目点使用的MQ900门机时,原供电电源为三线四线制,供电电缆零线较细,门机运行需经常行走,极易造成零线断线,由于项目供电条件限制,三相负荷不可能保证完全均衡,零线断线就造成电气元件因过电压而受损,影响门机的正常运行,后将供电电源改为三线三线制,在门机上安装380V∕220V变压器来满足220V用电器的需要,从而保证了门机安全、可靠、高效运行,又如,我们使用的许多电气设备,生产厂家由于疏忽或成本原因,在电气控制线路中未安装错断相保护器,而有些设备反转运行将会造成设备的损坏,对这些设备只要花很小成本在电气控制线路中安装错断相保护器就可解决设备反转运行问题,避免因反转运行造成设备受损,影响设备正常使用;可见,项目设备管理只要注重对设备的科学改造,就能使设备更好的与客观实际相结合,就能提高设备的功效,从而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7注重设备使用风险的防范

  随着社会的发展,设备在项目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设备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设备使用的风险也随之增大,合理降低及分散设备

  使用风险也就成为项目设备管理的工作任务之一。项目施工时,项目主要要根据设备的价值、设备使用的实际环境、条件、性质等因素做出合理分析及判断,并针对性通过采取制定相应安全防范措施、购买相关保险、加强检查及监管力度、加强人员培训、分包、租赁等方式,有效降低及分散设备使用的风险,为项目正常使用设备、经济使用设备、更大范围的使用设备创造条件。

  8企业文化的发展为设备管理创造良好氛围

  设备项目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也当然是企业文化的载体。管理学把企业管理分为经验管理、制度管理、文化管理3个层次,文化管理是最高境界。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自身精神风格、价值观、行为规范等的个性展现,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往人的心理注入积极的因素,深刻的文化内涵能影响每个企业员工的思想和价值取向,进而影响每个企业员工具体行为,促使员工超越标准、超越自我,也为企业的创新起到有效的导向和推动作用,用企业价值观引导员工的行为朝着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方向发展,形成上下同心、齐心协力,共谋企业发展良好环境。因此,项目的设备管理要大力秉承及发展企业文化,这样,在项目部就能形成人人爱惜设备、人人千方百计让设备发挥最大效益的氛围,使项目设备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的水平更加科学规范.

篇七:“第一议题”制度管理是

  

  书店管理制度

  书店管理制度(一):

  1、书库内的图书、过刊、过报,原则上不外借,遇特殊状况也应在2天内归还。

  2、图书、过刊翻阅请用“代书板”,不得随意插放,以免乱架。

  3、库内严禁吸烟。

  4、切勿携带拎包之类入库。

  5、持续库内整洁,禁止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等。

  6、非本校教职工(包括家属),一律不得入库。

  7、读者归还的图书、过刊,要及时上架。

  8、每一天下班前检查书库安全,关好门窗,做好防潮、防盗、防火、防尘。

  书店管理制度(二):

  1、凡本校教职工、学生凭本人借书证或“一卡通”可在电子网络阅览室内阅览,不允许借证上机或代他人划卡。

  2、电子网络阅览室为读者带给:电子文献的阅读和查询;信息检索服务;互联网信息查询服务;多媒体资料的浏览和查询;帮忙读者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知识;开展与计算机、计算机检索、网络服务有关的各种形式的培训;收发电子邮件等。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电子网络阅览室是学校师生查阅电子图书资料、上网查阅信息和应用网络资源的学习场所,务必做到防盗、防火、防潮、电源接地良好。

  3、爱护电子网络阅览室设备,读者须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正确使用设备,不得违章操作,因操作不当或其他失误,造成设备损坏,带来经济损失,应由其承担全部职责。

  4、进入电子网络阅览室,不准携带食物、饮料,自觉服从管理人员的安排,持续室内安静整洁,禁止吸烟。

  6、群众收看教学片,须提前与本室联系,由管理人员协调安排落实,需指导的由带队教师负责学生的上机阅览指导、巡视和秩序。

  7、资料非质量原因中途不得更换,非本室资料严禁在本室设备上使用。

  8、遵守操作规程,计算机操作务必按要求规范进行,为维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严禁随意更改配置或删除重要文件等破坏性操作。

  书店管理制度(三):

  为优化图书馆藏书结构,按文献资料老化规律,及时做好剔除陈旧图书资料工作,特制订如下规定:

  1、剔旧工作务必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2、剔旧工作务必专人负责,准备剔旧的书刊先广泛征求有关人员的意见,再报学校领导批准后方可执行。

  3、剔旧的具体范围:

  ⑴资料陈旧过时的书刊。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2~

  ⑵长期以来无人问津或很少有人借阅,流通率极低书刊。

  ⑶复本过多造成积压的书刊。

  ⑷资料重复的图书资料。

  ⑸凡有关部门明文规定或通知,资料不健康应停止流通的书刊。

  ⑹经过长期借阅周转,残破不全,无法修复的书刊。

  4、凡被剔旧的藏书资料,都应在财产登记薄和公务目录上予以注销,并及时造好清册,一式两份。一份图书馆留底,一份报总务处备案。

  5、对被剔除的书刊可分别采取调拨、交换、削价处理和报废等方法处理。

  6、剔除工作每年可进行一次,并做好总结工作。

  书店管理制度(四):

  新华书店考勤管理制度范本(原创)

  考勤管理制度

  一、工作时间

  1、工作时间分为行政工作时间、营业工作时间两种。

  (1)行政工作时间(参照政府机关工作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8:00-12:0014:30-17:3星期一至星期五8:00-12:0015:00-18:00(夏令时)

  星期六到星期日公休日

  适用于行政工作时间的部门包括但不限于经理室、教材科、办公室、财务科等。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3~

  (2)营业工作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日

  上午班:08:00-12:0下午班:12:00-18:0晚间班:18:00-20:3每月5天轮休假

  适用于营业工作时间的部门包括但不限于营业门市部等。

  二、考勤登记

  1、员工上下班应及时登记考勤。若未登记则视为缺勤。代签到者,依绩效管理办法之规定给予处分。

  2、考勤登记表由办公室印发,各部门主管在下月初前三个工作日之内务必将

  本部门的当月考勤登记表交到办公室以便统计管理。

  3、工作日因私事外出应在半小时以内,超出半小时应填写【员工请假单】。

  4、各部门考勤由各部门负责人管理,经理、副经理考勤由办公室负责。

  三、请假流程

  1、请假应「亲自」办理并提前至少一天填写【员工请假单】,注明起止日期/时间/事由/假别等事项,并请部门主管核准,再送分管副经理核准。

  2、【员工请假单】填写: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4~

  (1)先向所属部门主管报备后,至办公室领取【员工请假单】。

  (2)假别栏应填写请假类别,事由栏须写明具体理由,未写明具体理由者可不予准假。

  3、【员工请假单】须经各级主管核准签名后方予准假,若有任何一栏漏签者视为请假手续未完备,将以旷工论。准假后,【员工请假单】应交到办公室。

  4、请假以半天为基本单位。

  四、请假类别

  1、公休日、国家法定节假日

  (1)每周六、日为公休日(不包括营业工作时间制部门)。

  (2)国家法定节假日一年十一天:

  春节三天(初一,初二,初三)

  国庆节三天(10/1,10/2,10/3)

  元旦一天(1/1)、劳动节一天(5/1)、清明节一天、端午节一天、中秋节一天。

  2、轮休假

  (1)凡按营业工作时间上班人员每月可享有轮休假5天,超出5天应另外请假。轮休假应先规划,以不影响部门正常工作为限。

  (2)凡在教材科上班人员每年可享有轮休假15天,超出15天应另外请假。

  轮休假应先规划,以不影响部门正常工作为限。

  (3)门市部轮休假要求在当月休完,不得转入下月。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5~

  (4)教材科轮休假要求在淡季时安排,当年休完,不得转入下年。

  (5)轮休假由部门负责人管理,并在考勤登记表上注记。

  3、事假

  (1)至少须于事前一天提出申请并经核准,事后补假一律不准。

  (2)每月事假累计不得超过5天,全年事假累计不得超过20天,每次事假不得超过5天。

  (3)全年事假累计≥21天者,每超出1天扣除当日工资和绩效奖金。

  (4)全年事假累计≥40天者,从超出当日起,作待岗半年处理,停发一切工资、奖金和福利。

  4、病假

  (1)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应请病假。病假务必出示相关「医院证明」(如:个人病历卡、医疗证明书等),并由本人或委托家属填写【员工请假单】并经核准。

  (2)病假在六个月以内的,按其连续工龄的长短发给病假工资。

  其标准为:

  ①连续工龄不满十年的,为本人工资(不包括绩效奖金、津贴、物价

  生活补贴,下同)的百分之五十;

  ②连续工龄满十年不满二十年的,为本人工资的百分之六十;

  ③连续工龄满二十年不满三十年的为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七十;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6~

  ④连续工龄满三十年以上的为本人工资的百分之八十。

  (3)连续病假在六个月以上的,按其连续工龄的长短改发疾病救济费。其标准为:

  ①连续工龄不满十年的,为本人工资的百分之四十;

  ②连续工龄满十年不满二十年的,为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五十;

  ③连续工龄满二十不满三十年的,为本人工资的百分之六十;

  ④连续工龄满三十年以上的为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七十。

  (4)在病假期间,物价补贴照发,如发生职工的病假工资与物价生活补贴之和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百分之八十的,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百分之八十发给。疾病救济费与物价生活补贴之和低于当地城镇企业职工基本生活费标准的,按当地城镇企业职工基本生活费标准发给。

  5、婚假

  按国家规定最新标准执行

  6、丧假

  按国家规定最新标准执行

  7、产假

  按国家规定最新标准执行

  8、带薪年休假

  因单位规定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内不扣工资,所以不享受年休假。

  9、带薪探亲假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7~

  (1)如员工居住地因工作需要远离父母或配偶又不能在公休日团聚且满

  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可享受全额带薪探亲假。

  ①相距400公里以上,以探亲对象的户口簿或房产证为证明材料

  ②相距400公里以上,以探亲对象的工作介绍信为证明材料。

  (2)探亲假天数:

  ①已婚员工每满四个工作年度探望父母一次给予20天。

  ②已婚员工每满一个工作年度探望配偶一次给予30天。

  ③单身员工每一满个工作年度探望父母一次给予20天。

  (3)探亲假只能一次集中使用,不可转入下一年度。

  五、旷工

  1、未完成请假手续或假满未续假﹐而擅自不上班者﹐以旷工处理。

  2、旷工员工其旷工期间各种工资、绩效奖金均不发给。

  3、凡当月旷工累计三天或全年累计五天者,予以待岗处理,并依违反劳动合同

  规定处理。

  六、考勤奖惩

  1、月全勤奖

  (1)凡当月无请假(不含轮休假、公休假)记录者,发给全勤奖100元。

  (2)凡当月有请假(不含婚假、丧假、轮休假、公休假)记录者,——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8~

  发给全勤

  奖50元。

  (3)当月各种假期天数超过15天以上者无全勤奖。

  (4)当月有旷工一次(含)记录者无全勤奖。

  2、各级主管对所属员工之假勤作不实之签报者,依绩效管理制度给予双方考勤分(共30分)作每次各扣2分处理。

  3、依绩效管理制度,在考核期内出勤率≥99%者,考勤分在满分基础上加10分,出勤率≥90%者,考勤分得满分,出勤率≥80%者,考勤分得20分,出勤率≥65%者,考勤分得10分,出勤率<65%者,考勤分得0分。

  七、加班

  1、因工作需要加班者,需事先提出加班申请并经分管经理批准。

  2、凡因单位工作需要,要求公休日上班的,员工务必无条件上班,不算加班,不安排轮休。

  3、法定节假日加班按300%日工资计劳动报酬。

  九、本考勤制度自总经理签发之日起执行。

  附1:员工请假单

  附2:员工考勤登记表

  XXXXXXXX新华书店

  XXXX年XX月XX日

  书店管理制度(五):

  1、制度管理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9~

  首先是制度管理,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书店没有制度的管理,那就是松散、无序的管理。在员工管理方面,书店加盟商要根据加盟总部的规章制度制定一套合理、规范、标准的管理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书店管理者要做到凡事有章可依,有制度可查。

  2、人情化管理

  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书店加盟商还要进行人情化管理。也就是,“软硬兼施”,不能总是硬碰硬,势必会两败俱伤。书店透过人情化管理,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员工,书店经营者应多与员工交流,聆听员工的心声,解开员工的心结等。

  书店如何管理员工呢这是一个与书店经营密切相关的问题,大家真的是要对书店这方面的信息好好关注一番。对于书店管理员工的方法,在看了上面的文段后,大家就应是没有疑惑了吧,期望大家的书店都能经营得红红旺旺。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0~

推荐访问:“第一议题”制度管理是 议题 制度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