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市级)(精选文档)

时间:2022-04-28 10:35:02 工作要点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市级)(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2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市级)(精选文档)

2020年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市级)

2020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二中、三中、四中***精神,全面落实党***、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不出事、再出彩,防为主、防为上,查隐患、除隐患”,坚持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着力防风险、保稳定、建制度、补短板,大力推进应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大体系和个运行机制,着力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扎实推进重点工程和专项行动有效实施,促进全市安全生产水平、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大灾害救助能力、应急救援能力、信息化支撑能力明显提升;安全风险防范工作取得扎实成效,灾害损失明显减少;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努力减少一般事故,坚决遏制较大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为高质量赶超发展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重点抓好个方面项工作:

一、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机制

重点建立、完善应急管理“十大体系”和“十个机制”。

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全面落实《市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市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清单》,推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个必须”的要求落到实处,落实党委政府领导责任和相关部门监管责任;通过严格执法和监督检查,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安全生产考核体系。不断优化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强化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提高事故情况、责任落实、重大决策部署、重大活动和重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比重,切实发挥好考核的激励约束作用。

应急指挥体系。进一步完善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市地质灾害救援指挥部等指挥机构的职能,健全部门间协同配合工作机制,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建立权威、高效、统一的应急指挥体系。

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加快预案编制和修订工作,尽快完善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的预案体系。

应急救援能力体系。统筹规划生产安全事故救援、森林和草原火灾扑救、抗洪抢险救援、地震地质灾害救援等救援队伍的整体布局。

自然灾害防治责任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切实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实施方案》,推动完善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自然灾害管理体制,形成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的工作合力。

综合减灾体系。充分发挥各指挥部的职能,进一步理清各部门的职责边界,建立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优化高效的运行机制,形成防抗救有机结合的工作格局。

灾害救助体系。构建统筹应对各灾种、有效覆盖各环节、综合协调各部门的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防灾减灾救灾新体系,研究建立协调联动、快速反应、高效有序的灾害救助新体制。

信息化支撑体系。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危化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应急管理“一张图”等四项工程建设,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大数据支撑。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稳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年完成不少于家标准化单位创建工作;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能进能出工作机制,使安全生产标准化切实成为提高企业安全水平的好帮手。

安全生产巡查机制。认真落实《市安全生产巡查工作制度》,组织对各县(市、区)和市安委会成员单位进行例行巡查,并根据工作需要对巡查整改情况实施“回头看”。针对安全生产突出问题,组织开展专项巡查,切实解决制约安全生产工作的突出问题。

安全生产督查机制。加强督导检查力度,建立领导包联责任制,突出重点时段、重点领域、重点部位的督导检查,围绕“双控”机制建设、重点行业专项整治、打非治违等方面,对县乡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督导检查和暗查暗访,严格落实各级各部门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实现隐患动态清零。

安全生产问责机制。对未按有关规定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各级各类人员,对发生事故的企业,严格责任追究;充分发挥安全生产约谈制度、整改令制度、黑名单制度和警示诫勉制度的作用,督促问题隐患整改,推动工作落实。

灾害风险常态摸排机制。发挥应急部门的综合优势和各行业主管部门的专业优势,对全市灾害风险进行全面普查,摸清风险底数,形成灾害风险普查与常态业务工作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

灾害会商研判机制。坚持“综合协调、部门联动、分级负责、区域协同、多方参与”的原则,分级建立自然灾害风险会商工作制度,综合研判我市自然灾害风险趋势,为科学防灾减灾救灾提供决策参考。

灾害监测预警机制。认真落实《xx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制度的实施意见》要求,推动各地、各部门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分类监测预警体系和有关工作制度,切实提升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灾害救助机制。建立全市四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和专业培训体系,建立健全以市库为中心,县库为骨干,实物储备和协议储备多种形式并存的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建立资金管理、救助标准等救助制度,健全救灾资金物资预算投入机制。

全社会参与机制。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全方位参与常态减灾、应急救援、过渡安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强化市场机制在风险防范、损失补偿、恢复重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应急救援协调机制。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实现相关部门支持、周边省市县响应、上下左右联动,做到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

军地协调联动机制。加强与军队、武警部队的沟通联系,加强军地抢险救灾协调联动,明确军地抢险救灾应急指挥协同、常态业务协调、灾情动态通报、兵力需求提报、应急资源协同保障等工作,充分发挥军队、武警部队在抢险救灾中的突击作用。

二、全面提升应急指挥和综合救援水平

加强应急值班值守工作。抓紧制定《市应急管理系统值班值守工作规定》,规范各级值班室建设,强化对值班值守工作的检查通报。认真落实《全省应急管理系统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拓宽应急信息报送渠道,建立奖惩制度,重点时期实行“零报告”。建立完善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机制,明确信息收集、审核和发布的责任部门和工作流程,确保信息发布及时、准确、权威、高效。

加强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协调保障。积极探索研究承担市应对重大灾害指挥部综合性工作,承办协助市委、市政府指定负责同志组织重大灾害、特别重大灾害应急处置有关工作的要求和方法。加快推进应急指挥大厅建设,提高使用效能。落实省《应对重特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协调保障工作流程》,科学规范应急指挥协调保障工作。

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工作。完善应急装备配备规划,加快配备装备进度,优化装备结构;加强与周边地区合作,实现重大和特种装备设备共享共用。坚持重点保障和梯次配备相结合,强化应急物资保障能力,确保一旦发生事故灾难,救援物资能够及时运达现场、保障急需。

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对接好省关于区域性应急救援中心建设相关工作。制定应急救援演练计划,分层次开展综合性、专业性演练,加强桌机推演,开展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加强应急救援队伍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研究制定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意见,鼓励、支持、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应急救援行动。

三、切实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做好综合防灾减灾工作。开展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编制我市普查方案,做好普查试点工作。组织开展灾害风险会商,对灾害风险形势和主要灾害趋势定期进行会商研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把握工作主动权。加强灾害监测预警,推动全市自然灾害分类监测和分级预警体系建设,健全监测预警信息化系统和监测预警信息报送制度,发挥社会、基层组织和群众作用,努力提高我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水平。

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制定出台《市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责任制规定》,修订完善全市森林草原防灭火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积极推动重大火灾调查评估工作,督促各地严格落实各项防控责任。继续实施重点火险期封山管理,强化一线巡护力量科学管理。开展野外违法用火专项打击行动,抓好重点时段、关键部位的可燃物清理工作。积极推进全市森林草原防灭火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提高大型扑火装备应用、新型技术推广力度。

做好防汛抗旱工作。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责任制。加快推进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实现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信息共享。持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建立整改台帐,实行销号管理。加强联合会商,研判雨水情发展趋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适时启动应急响应,组织指导各级各部门做好防范工作。统筹做好重大水旱灾害抢险救援工作。指导协助地方组织抢险救援队伍、调运抢险物资和应急处置、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调整充实抗洪抢险救援专家库,建立专家使用协调联络制度。推广新技术应用,提高防汛抢险现代化水平。

做好地震地质灾害救援工作。加强全市地震地质灾害预案管理,推进我市地震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建设,指导相关县(市、区)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推动教育、交通运输、卫生健康、电力以及危险化学品企业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强化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制定出台加强全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导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加强地震地质灾害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应对和处置地震地质灾害的能力。

持续推进“九大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工程、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地震易发区域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工程、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推进力度,不断提高灾害防治水平。

四、持续做好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继续开展安全生产“双控”机制建设行动。加强“双控”机制宣讲培训,优化“信息平台”功能,促进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牵头全面落实企业“双控”机制建设主体责任和岗位责任制。加强督导调度评估考核,实行领导包联、月调度、定期报告制度,建立台账清单,挂图推进。全面推广试点建设经验,对试点单位进行全程指导帮扶,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双控”机制建设经验,分行业召开现场观摩学习会议全面推广。2020年月底前,规模以上和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完成“双控”机制建设。年底前,中小微生产经营单位全面完成“双控”机制建设。

持续开展大排查大整治攻坚行动。严格落实领导包联,“一个台账、四个清单”、暗查暗访、追责问责制度,对所有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所有工艺环节、所有工作岗位的安全隐患进行全覆盖排查,建立台账、挂牌督办,实现安全隐患“动态清零”。加大典型问题通报力度,及时曝光攻坚行动中的反面典型案例,切实解决攻坚行动中各项措施硬不起来、落不下去等突出问题。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对工作不力、隐患排查整治不到位、生产安全事故多发的地区和行业,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加强煤矿安全监管工作。依法推进煤矿关闭退出,严格煤矿安全监管,所有整合重组矿井必须实现主体企业实质管控。加大重大灾害治理力度,开展煤矿“一通三防”、防治水、冲击地压专项检查和煤矿安全集中整治,强化冲击地压倾向性鉴定工作,加强机电运输和顶板管理,强化煤矿安全基础建设,持续推进标准化动态达标,推动二级标准化矿井升级;加强煤矿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推动煤矿素质提升工程;建立煤矿动态监管机制,健全动态监管台账,及时调度企业生产建设情况,每月至少更新一次。推进“一优三减”措施落地落实,简化生产系统,调整生产布局,严格落实《煤矿井下单班作业人员限员规定》,严格按要求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加强非煤矿山和尾矿库安全监管。加强非煤矿山基础建设,规范基建矿山管理,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组织开展非煤矿山集中整治工作,严查非煤矿山类典型事故隐患及重大事故隐患,实施非煤矿山“专家会诊”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深入推进“双控”体系和隐患排查“四个机制”建设,提高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条件。做好敏感时段和雨季汛期、冬季等重点时期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工作,抓好尾矿库在线监测建设,继续实行地方领导汛期包库制度,开展汛期尾矿库巡查检查,实现尾矿库安全度汛。建立非煤矿山企业监管台账,充分发挥“信息平台”和监测预警系统监管效能,及时掌握动态变化,调整对策措施,实现精准监管,确保非煤矿山和尾矿库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强危化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监管。深入开展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整治攻坚行动,坚持周统计、月调度制度,真正把“四个一批”落实到位。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源头管控,按照《xx省发展改革委xx省安委办关于调整化工建设项目备案权限的通知》要求,认真开展危险化学品生产项目联合审查,严格化工建设项目准入。进一步规范化工园区发展,对安全风险等级为A类的园区(或集中区),原则上不得新、改、扩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并责令其限期整改提升;对B类园区,原则上限制新、改、扩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严格危化企业安全生产条件,严禁企业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进行生产、严禁企业使用淘汰落后工艺或设备,有关数据要按时接入危险化学品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深入开展“双控”工作,督促企业全面开展风险研判,建立完善承诺公告制度;进一步加强开停车、外委施工和特殊作业管理,坚持“月报告”制度,每月初上报企业相关工作开展、落实情况。进一步规范烟花爆竹经营秩序,严厉打击烟花爆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持续保持烟花爆竹“打非”高压态势。

加强工商贸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深入推进冶金行业专项整治,建立钢铁联合企业动态监管台账,深入排查治理煤气、高温熔融金属、涉皮带通廊等方面的重大事故隐患,严格安全管理制度诊断,完善管理制度和作业规程,提升制度执行和岗位标准化作业能力。深化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定期完善监管台账,持续开展《xx省有限空间作业指导手册》宣贯培训,统筹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危害评估,根据作业时间和季节特点组织专项检查。加快推进冶金企业的重大危险源和液氨制冷企业的液氨罐区以及日常处于完全封闭状态的污水处理池等有限空间区域关键部位加装在线监测预警和视频监控系统工作。大力推进“双控”机制建设,注重分类指导,抓好建设质量,注重风险管控措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化机制运行,提高企业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能力。推动安全生产监管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联动工作机制落实,引导督促企业制定重污染天气停限产应急预案,加强环保治理设备设施安全管控。落实工贸行业二级标准化企业创建实施细则宣贯工作,制定工贸行业三级标准化企业创建实施细则,高质量启动三级标准化企业创建工作。制定加强中小企业监管意见,压实县乡责任,推动广大中小企业健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治理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定期调度工作进展,强化督办约谈曝光,提升监管工作实效。

切实发挥安委办综合协调指导作用。认真履行安委办工作职责,建立市安委会成员单位定期调度机制和安全风险研判机制,加强督导检查,抓好工作落实。强化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监管职责,在抓好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等高危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的同时,督促和指导有关部门继续深入开展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特种设备、消防、有限空间作业等行业领域三年专项整治。加强各类园区安全监管,统筹规划布局,严格安全准入,严管安全风险,有效防范各类安全事故。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行动。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树立执法权威,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切实解决执法宽松软和选择性执法问题。严格规范执法程序,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三项制度,严格规范行使执法处罚自由裁量权。坚持安全生产“双随机”“四不两直”执法检查,加大暗查暗访力度。对存在重大风险隐患、事故易发多发地区和企业开展交叉执法、突击执法、集中执法。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通过执法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寓服务于执法全过程。实施分级分类执法,努力实现执法全覆盖。严格落实执法工作考核制度,对排名落后的县(市、区)进行约谈,以考核促进执法工作。突出高危行业、主导产业、重点区域、重点时间节点等执法重点,实施精准执法,确保重要敏感时期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五、不断提升重大灾害救助能力

加强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建设。持续做好各类应急物资信息摸底调查工作,定期收集汇总七大类应急物资装备信息资料,组织更新全市救灾物资和应急救援物资信息台账。借助国家应急物资管理“金民工程”和省厅物资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信息化,实现横向跨部门、纵向统筹全系统的应急物资管理的信息共享和高效调拨。加强灾情信息统计、分析、上报和查灾、核灾工作,做到灾情信息及时、真实、完整可靠。

及时有序做好应急救灾工作。针对重要气象过程提前开展救助需求评估,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及时组织开展应急生活救助、遇难者家庭抚慰等工作。对受灾群众应急需求进行科学统计评估,及时下拨应急救灾资金和物资,督促指导基层救助工作,实现救灾保障有力有效。

稳步推进因灾倒损房屋恢复重建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因灾毁损房屋恢复重建工作规程,对因灾毁损房屋数据统计、现场核实、台账管理、恢复重建补助资金管理、时间进度要求、验收程序等进行规范,扎实推进2020年因灾倒损农房恢复重建工作。严格贯彻落实农房保险相关政策要求,及时做好续保工作,进一步扩大保险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会同保险机构按照保险责任主动查勘定损,简化程序快速理赔。同时,加强保费补贴资金的监管,充分发挥保费补贴资金的最大效用。

继续推进全市冬春灾害救助工作。科学拟制本地冬春受灾群众救助方案,重点关注偏远山区受灾群众以及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家庭等各类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救助。加强与省应急厅、市级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六、扎实推进信息化建设

推进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建设。按照全省统一部署,通过应用天地一体化网络、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建设完成覆盖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指挥救援业务领域的综合应用平台。实现纵向对接应急管理厅和县(市、区)应急管理机构,横向连接消防、地震、水利、气象、自然资源、森林草原、煤矿监察、交通运输等有关单位,前端接入重点高危企业,实时接收突发事件救援现场音视频数据,真正把平台建成全市应急管理信息汇聚共享平台和应急智慧处置核心,全面提升精准监管、风险预警、辅助决策、指挥救援等能力。

开展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依托省突发事件应急通信系统和指挥系统,更新和完善应急通信装备,实现现场指挥通信能力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综合指挥调度能力、大数据采集分析能力和预警信息发布能力的有效提升。

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网上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以感知数据为支撑,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设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以及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的实时监测、动态评估、及时预警、事故应急支持、安全知识库等功能建设,实现应急管理系统上下互联互通。在2020年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基础上,2020年接入危险化学品三、四级重大危险源数据。

统筹建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按照国家和省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和省平台建设要求,按照“共建共享”原则,统筹自然资源、水务、林业、地震、气象等部门的监测预警信息,实现自然灾害监测信息互联共享和评估预警信息联合发布等功能,基本满足国家、省、市、县四级灾害监测预警工作高效互联互通的需要,确保汛期前投入使用。

推进“应急管理一张图”建设和应用。全面汇聚应急物资、装备、队伍及安全生产基础数据,实现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等各类信息检索、应用,为全市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大数据支撑。

七、着力加强法治建设

强化法治思维能力。严格落实干部学法制度和执法教育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市、县应急管理部门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的法治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职责,做到法治建设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抗震减灾等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开创应急管理新局面。贯彻落实《xx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服务创新主体,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加强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建设,制定安全生产诚信分级分类联合奖惩措施清单,定期发布企业安全生产失信行为,实施诚信分级监管,畅通安全生产监管信息与信用数据共享,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分解落实法治政府各项指标,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

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以法治思维和创建为切入点,查找和破解应急管理改革发展的难题,以制度建设为抓手,逐条逐项制定改进措施,完善应急管理制度体系,提高应急治理能力。完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清单,建立健全畅通有效的监管机制。落实《xx省企业安全生产诚信管理办法》和省安全生产诚信分级分类联合奖惩措施清单,定期报送企业安全生产失信行为。

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设,强化行政处罚法制审核,做到执法信息公开及时准确、法制审核及时到位、全过程记录准确全面。开展案卷评查,组织年度优秀案卷评选活动,推动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质量通报制度,对执法质量落后的单位组织约谈,提高案卷抽查率。做好有关执法案件的听证、行政复议等工作,依法维护机关合法权益。做好“两法衔接”平台数据录入上传工作,主动接受检察机关监督。

八、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宣传工作

加强与新闻媒体深度合作。继续与日报、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加强合作,开办应急管理之窗、聚焦应急管理、应急之声等专版专栏,第一时间准确、客观、全面地报道全市应急管理领域的重要政策、重大举措和重点工作;持续曝光督导检查、暗查暗访发现的问题隐患,形成有力震慑;继续在中国应急管理报、xx日报等媒体刊发全市应急管理新闻稿件;力争在***媒体刊发反映市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新闻稿件。

提高新闻发布和舆情应对水平。认真落实“+N”新闻发布工作要求,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确保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建立与xx日报社驻邢记者站、xx广播电视台驻邢记者站以及日报、广播电视台主流媒体的协调联动机制;加强与市网信办的密切合作,强化对负面舆情的发现、研判、处置工作,线上线下同时发力,正确引导舆论走向。

建立“安全提示”协调联动机制。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协调联动,针对四季、元旦、春节、全国两会、清明、五一、国庆以及森林草原防火期、汛期、极端天气等重要时段及时发布安全提示;聘请行业专家,不断增强安全提示内容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在市主流媒体建立常态化播出机制,通过播发新闻、游动字幕、动漫、短视频等形式增强传播力和影响力;建立安全提示微信群,确保快速准确传播,做到全覆盖、无死角,真正起到有效防范事故灾害的作用。

加大公众知识普及力度。积极组织参加省厅与xx广播电视联合举办的公众知识竞技综艺节目《一路向前》,利用同步上线的全民公众知识竞答小程序参与答题活动;积极参加省厅利用长城网、腾讯网、人民网等新媒体组织开展的“开工第一课”“开学安全第一课”网络直播活动,最大限度扩大教育效果;印制《应急与安全知识手册》,设计制作群众实用的宣传品,积极开展应急与安全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活动;组织开展典型生产安全事故警示教育活动,强化各级各类人员红线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运用户外广告牌、电子屏、宣传栏等大力宣传公众知识;通过播放公益广告、安全体验、影音宣传、视频直播等新形式,增强宣传活动吸引力和实际效果。

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好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消防宣传月”等主题宣传活动;开展“安全带回家,祥和过大年”“安全进万家,幸福你我他”“青春扬帆,安全护航”“-安全伴你行”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全民应急安全知识网络竞赛活动;开展“应急管理年度人物”“安全卫士”“应急先锋”“安全文明之星”“安全文明家庭”评选推荐活动;制作系列应急安全公益广告、系列应急安全宣传作品,推动应急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向深度、广度拓展。

深化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单位)创建工作。提高全市省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的创建水平,总结提炼先进工作经验进行推广;在全市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拓宽创建的范围,树立各个行业领域的先进标杆;加强市县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工作指导力度,推进创建工作体系化运行;组织各级开展示范经验交流活动,发挥示范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有效宣传推广示范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经验做法。

九、持续夯实基层基础

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继续开展以有班子、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有物资、有培训演练等为主要内容的乡镇(街道)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推进以有场地设施、有装备物资、有工作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村(社区)应急服务站(点)建设,落实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管理责任,确保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积极推行灾害风险网格化管理,支持引导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协同开展灾害隐患排查,确保风险防控工作落实到基层。

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工作。加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考核工作,提高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履职能力;推进高危行业在岗、转岗、新入职、班组长和危险岗位员工技能提升行动;指导省级化工业园区培训基地建设,规范安全培训机构建设;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从业人员培训。

加强应急科技推广。依托“xx省安全科学技术转移中心平台”,探索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应急科技成果推广机制,积极推进应急产业发展。深化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工程,坚决淘汰落后设备。

加强应急管理理论研究。面对当前诸多矛盾相互交织叠加、防范重大风险压力不断增大的实际,以有效应对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为主要研究目标,强化系统思维,加强前瞻性研究,准确把握一个时期重大安全风险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领域的具体表现,精准识别重点行业领域的重大安全风险,结合实际提出针对性强的对策建议,为推进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加强事故灾害调查统计工作。强化事故调查处理挂牌督办,严格事故举报核查工作,严肃查处事故企业的迟报、漏报、瞒报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把事故调查报告、核查报告的审核关,对事故调查处理实行闭环管理。组织调查统计业务培训,规范和提升调查统计和评估工作水平。

加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编制我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实现与市总体规划和省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无缝对接。

加强安全生产服务机构监管工作。规范中介机构从业行为,重点对安全生产服务机构质量过程控制履行情况、评价检测程序执行情况以及评价报告、检测报告的质量实施监督检查,各县抽查评价报告、检测报告不少于份。市局适时对各县(市、区)组织开展规范中介机构从业行为监管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对受到投诉举报与生产安全事故有关联的机构进行重点检查,严厉惩处弄虚作假的机构,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技术支撑保障作用。

加强“放管服”改革工作。以开展“双创双服”活动为抓手,对应急管理与地震服务事项再规范,依托省政务服务网,推进服务事项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网上办结,努力做到“一次办”“网上办”,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加强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工作。加强部门协作,以执法检查为抓手,提高安全生产责任投保率,确保月底前完成高危行业领域投保工作,充分发挥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事故预防功能。探索保险机构安全生产事故预防技术服务评估考核,推行安全生产责任险动态管理。加强应急管理群防群治。广泛发动群众,动员全民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中的作用。大力发展事故灾害信息员队伍,支持和引导居民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把专家服务、监管力量落实到每一个网格,提高网格员发现问题的能力。创新风险隐患举报机制,加大举报奖励力度,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家属和社会各界群众共同筑牢安全风险的人民防线。

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坚持精读细读、悟透原理,掌握精髓要义,真正融会贯通,指导具体实践,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不忘记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把守初心、担使命作为应急管理干部队伍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和必修课、常修课,把牢理想信念“总开关”,锻造应急人的精神特质,大力培育应急文化。全面推进《市2020年度“大党建”考核办法(试行)》实施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深入开展创建“模范机关”活动,围绕疫情防控、污染防治、“三创四建”等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着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

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积极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规定,深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四风”转作风。加强党委、支部组织建设,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深入推动“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民主生活会”基本制度落实,提升党内政治生活质量。严格“三重一大”事项议事规定、“三公”经费管理规定、公车使用办法及违规办理婚丧喜庆事宜等行为。深入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大力弘扬廉政文化,加大追责问责力度,严格正风肃纪,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崇廉、倡廉、学廉的正确导向,营造忠诚担当、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切实强化作风纪律建设。持续深化“转理念、转方式、转作风”活动,做好2020年“作风建设提质年”、“疫情防控作风保障”、“头雁”带动、“四查四纠”、警示教育、公开问政、群众评议“查漏补缺”、“绩效大比拼”八个专项行动。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专项活动,主动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培树“保五争三拼第一”的争先意识,激发“大干实事、大抓落实”的强劲动力。扎实开展作风纪律专项整治,坚持用铁的纪律锤炼队伍,用过硬的作风塑造队伍,着力解决革命意志不坚、主动作为不够、等靠要思想严重等问题,全力打造关键时刻能够让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应急铁军,树立应急管理队伍的崭新形象。

全力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倡导“分内的事认真干、交叉的事主动干、额外的事愉快干”的良好风气,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多层次多渠道选拔任用优秀干部,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深入开展岗位练兵、网络学习、集中轮训等活动,用活用好省“周末大讲堂”载体平台,不断提高履行职责使命的能力素质;建立健全激励、荣誉表彰机制,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落实干部职工关心关怀机制,提高应急管理队伍的荣誉感和吸引力。

推荐访问:市级 应急 工作要点 2020年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市级) 2020年应急管理局工作要点 应急管理局2020年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