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研究

时间:2022-03-17 09:34:48 工作要点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由社会现实决定,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变化。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代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不足、认知判断能力薄弱而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从而产生错误的价值认知和价值取向。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特点,以及形成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正确地审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积极向上的职业价值观念,并就此向大学生和企业提出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工作价值观;调研报告
  一、大学生工作价值观问题的提出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经历了世纪转换、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观念转变有着许多新的特征,尤其是在价值观上。那么,何为价值观?目前,大部分学者主张狭义概念上的“价值观”,即“价值观念”,它包括人们的社会信念、人生信仰、政治理想、道德、生活原则等。具体地说,是人们心中关于某类事物的价值的基本看法和总的观念。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带来的就业压力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都会受到一定动机的支配,而择业的动机一般都是由价值观决定的。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就是“职业价值观”。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作为其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学生的择业行为带有一定的选择性和指向性,对学生的择业决策起着指导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同时,职业价值观也影响到学生在某个具体工作中的态度,影响着他们以什么样的姿态投入到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在日趋激烈的就业压力中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我国高校价值观教育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价值观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人生方向,通过对大学生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引导教育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适应就业形势,满足社会需要,以促进毕业生及时、充分、顺利就业,这对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说来,本次调查将要集中研究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描述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状况?哪些因素会影响其择业方向?第二,阐明大学生应树立的正确职业价值观,并对高校的价值观教育提出建议。
  二、大学生工作价值观调研方法
  (一)调研对象
  为了确保样本的代表性,本次调研选取了10所大学不同专业各20名同学填写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我将这200份调查问卷作为本次调研的样本进行分析。
  (二)资料收集
  本次调查我采用了微信公众号的方法设计了一套电子问卷供同学在线填写,保证了回收率是100%。问卷分为3个部分来设计。第一部分,主要是咨询被调查者的基本状况,例如,性别、所属专业、户籍所在地、未来理想的工作、未来理想的收入。第二部分为择业影响维度,主要调查了职业的社会地位、薪资高低、地域发展状况、舒适度和劳动强度等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第三部分是理想工作与现实。
  三、大学生工作价值观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中,来自城镇的被调查者占46%,来自农村的占54%,人文类、理工类、社会科学的比例分别为30%、32%、38%。
  从所学习的专业来看,对自己专业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只占15%。我发现,对自身专业感兴趣的大學生总占67%。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的大学生占总数的33%,这个比例在成千上万的大学生群体中绝对不是一个可以被忽视的数字。大学生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这势必会对大学生未来就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高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例如转专业、研习第二专业等。
  通过调查,我也了解了大学生理想的收入状况。大部分学生对于未来收入有比较高的期待。一方面,随着当代人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对薪资的要求也相应增加;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物价上涨的现状也成为大学生要求高薪资的原因。由数据来看,大约有67%的大学生期望未来工资在2500~4500之间。另外还有30%的大学生认为薪酬水平与工作地理位置和行业现状等有很大的关系。
  (二)理论假设与论证
  1.理工科学生会较多地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职业
  我开始认为理工科的学生的对口工作在社会上的需求量比较大,大学毕业生相对于其他专业也较容易找到相对应的工作。可是调查结果却与我的想法大相径庭,我觉得有几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在所调查的所有理工类学生中,仅有13.9%的人选择了“与自己的专业相吻合”这一项,而30.5%却愿意从事发展潜力大的职业,相反,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学生却更多地愿意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吻合的职业,比例为42.5%,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理工类的学生性格相对于人文类学生的性格来讲,更具有挑战意识和冒险精神。
  2.追求创造力和创新性
  调查显示,88.3%的被访大学生认为创新能力在工作中比较重要,甚至很重要,仅有10.5%的大学生认为创新能力在工作中不太重要,可以忽视。在求职单位的选择上,38.75%的大学生更希望进入外企工作而非媒体上公认的公务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仅有2.55%的人希望毕业后从事科研、教育、医疗等事业单位的工作。从一定程度上说,目前的大学生更偏向灵活度高,环境宽松,人际关系较为和谐的工作,而只有极少部分的大学生喜欢在稳定、乏味的框架里工作。
  3.农村户籍的学生比较想进大城市工作
  在农村地区,经济不够发达,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从农村地区出来的大学生,大部分都希望去大城市工作。而本身作为城市学生,对于在城市工作的愿望不如农村地区的学生那样强烈。在所调查的农村学生中有72.8%的人选择了进入大城市,而不顾工资待遇,究其原因,个人认为有两点:一、多数农村家庭不是很富裕,对于子女的期望值很高,希望子女在城市有更好的发展平台;二、农村地区的大学生希望在城市成家立业,有利于抚育下一代,尤其是下一代的教育。
  4.一线城市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大于二三线城市
  起初,我认为一线城市有更高的薪酬水平,发展平台也更大,所以大学生会比较倾向于一线城市的工作。可是,调查结果却显示,更多的大学生会选择二三线城市作为自己的职业规划地。
  在我看来,导致以上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大城市竞争压力太大,期望轻松生活方式的大学生未来不想承受过大的工作压力;第二,大城市物价水平过高,尤其是房价,阻碍了大学生走进一线城市寻觅工作。
  四、建议与对策
  (一)修正心态,勇于面对竞争
  面对残酷的社会竞争,梳理一个健康向上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我们应当摆脱被动依赖的消极情绪,树立“爱拼敢闯”的观念,敢于竞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和自主就业的观念
  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旧的就业观。我们要深知市场经济配置人力资源的特征是人才流动,要树立不断进取的职业流动观念,学会在流动中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
  (三)构建开放式的就业指导新体系
  通过整合各方面的社会资源,建立起政府、企业和学校之间的良好信息互通体系,构建开放式的就业指导体系,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四)“引导型”家庭教育模式的转变
  家长们的思想模式不能僵化,也要随时代的发展去不断完善。“引导型”家庭教育核心在于对孩子“管理”的一个度的把握,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在平等的交流下,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推荐访问:价值观 大学生 研究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