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孝文化融入农村留守老人体系是构建留守老人体系的文化基础,是中国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体系的基本特征,有利于提升老人养老质量。以洛阳市J村为例,孝文化融入当地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体系取得较大成效,但也存在日常照理服务不够完善、孝道协会作用有限、医疗保障条件不容乐观等现实困境,发挥孝文化在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体系的核心灵魂作用,需要构建新文化、找准着力点,完善保障制度体系等路径,以此增强孝文化在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体系中的作用。
关键词:孝文化;
养老体系;
留守老人
一、孝文化在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体系中的当代价值
(一)“孝亲”传统是留守老人养老体系的价值基础和文化依托
孝文化与养老是融为一体的,孝文化要求人们赡养父母、尊老敬老,从其核心要义上讲,它与养老问题具有天然密切性。[1]
传统农村社会中,“孝”是一把衡量家庭代际关系的尺度,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2]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以 “善事父母”为核心是传统孝文化建立起来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体系的文化根基是孝文化。[3]孝道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不仅在精神层面上给予留守老人慰藉,而且是实际生活中连接子女与留守父母之间情感的重要桥梁。孝道的实践,体现了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与照顾,确保留守老人在晚年能够得到必要的关怀与支持。
(二)孝文化是中国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体系的基本特征和特色
孝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亚洲文化圈与西方文明最大的不同之处。在西方,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单向的,而传统儒孝文化注重血缘,重视亲情,重视家庭道德,父母和孩子之间存在一种双向的养育和反哺的亲密关系。[4]这种对孝道的追求不仅仅停留在道德层面,它同样具有法律上的意义,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此均有明文规定。可以说,孝文化在维护家庭和谐、保障留守老人权益方面,扮演着既是文化传统又是法律规范的双重角色。
(三)孝文化有利于提升农村留守老人养老质量
养亲、敬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传统孝文化合理的家庭伦理思想内容。[5]在儒家孝道的伦理体系中,赡养父母被视为基本的义务,而尊敬父母则构成了这一伦理体系的根本原则。传统的孝文化强调,对父母的赡养不仅应当确保他们在物质层面的需求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要关心他们的精神世界,确保他们在情感上得到慰藉和支持。孔子云:“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6]也就是说,相比于物质层面的养育,孝文化更加重视情感上的尊敬,可将其视为孝道核心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要求。
二、J村现状及探索实践
(一)村庄现状
洛阳市J村坐落于县城南6公里的伊河东岸。全村总面积3.1平方公里,耕地1 975亩,村庄占地336亩,河淮地980亩,林地418亩。共786户,3 186人。外出务工创业人员较多,约占全村总人口的50%。村子人口老龄化严重,村民普遍年龄较大,村子人口构成中,“三留守”人口占比较大。该村留守老人养老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二)J村开展孝文化融入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体系的做法
1.党员干部带头,打牢创建基础
J村党支部明确要求,在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体系的构建中,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在生活中,村干部要做到定期深入留守老人家中进行走访,在一些重要节日为留守老人送上真挚的节日祝福。同时,村支部对村干部、村民组长、妇女小组长和党员分4批进行孝文化培训。
2.发挥村民主体地位,成立孝道协会
三年来,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在村孝道协会的带领下,J村的孝心示范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村里涌现出一批好媳妇、好丈夫和孝心好少年。孝道协会起源于几位留守妇女组成的 “爱心小组”,由于村中多是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爱心小组”迅速发展成几十人的孝道协会。孝道协会积极开展孝文化宣传讲座,不少人反映听完讲座之后,别扭的婆媳关系开始变得和睦起来,儿媳开始对婆婆多了几分包容,而婆婆对儿媳也少了几分刻薄。孝文化宣传讲座从最开始的只有寥寥几人到现在的座无虚席,反映出孝道文化的巨大作用,通过讲座宣传,子女孝敬意识开始提高,留守老人养老质量得到保障。
3.抓好硬件设施,营造浓厚农村社会养老氛围
为了切实推进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该村投入资金120余万元,对村文化设施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具体措施包括对文化大院和活动室、图书室进行了扩建和升级,对孝德文化讲堂进行了重建,并新增了党代表工作室、平安建设工作站、计生服务站和爱心超市等设施。在文化大院中心,竖立了孔子的雕像,以此彰显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此外,村里还设立了广播站,修建了展示二十四孝图的文化长廊和孝德文化墙,还在文化广场大门两侧设置了宣传橱窗,普及 《弟子规》 《J村创建孝心示范村学习材料》 《党章》 《宪法》等书籍,确保家家户户都能接触到这些知识。为了提升村民对孝道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村里还举办了 “孝道文化”答题活动,并邀请全国知名教师前来授课,至今已有超过200名干部群众受到了教育。这类活动的辐射面和参与队伍也在逐步扩大,村里的孝老、敬老、爱老风气变得更加浓厚,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孝文化融入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体系目前存在的困境
(一)日常照理服务不够完善
在J村,虽然有孝道协会开展多样化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一定程度上给予留守老人精神慰藉,但在留守老人日常照料这一方面仍存在很大的空白。在传统的家庭中,子女是老人的主要照料者,在调研中发现,多数留守家庭中子女不能长期、持久地照顾老人,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方式主要是自己照顾和配偶照顾。同时,随着他们年纪增长,自我照护能力也会逐渐下降,长期如此很容易出现意外,极大影响老人晚年生活质量。
(二)孝道协会发挥作用有限
孝道协会作为一个民间组织,在参与构建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体系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制约,限制其最终的参与效能。从正式制度环境来看,孝道协会面临 “合法性困境”,孝道协会一旦与基层政府或村委会爆发矛盾,其合法性就岌岌可危;
同时,孝道协会也面临经费不足、缺乏稳定资金来源等困境。
(三)医疗保障条件不容乐观
如今,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农村留守老人也面临这一问题。乡镇卫生所中虽然有基本的基础设施,但比较落后,乡村卫生所只能治疗简单常见的疾病,这样的现状是无法满足留守老人的需要的。另外,有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较少。
四、关于孝文化融入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体系建设的启示和思考
(一)有益启示
一是应对和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必须协调好村党委主导与村民主体的关系。在创新乡村社会治理的新背景下,破解农村养老治理难题,党政主导与农民主体是不可或缺的两大关键力量。
二是创新农村留守老人居家养老建设,必须充分利用优秀传统孝文化。尽管 “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但善事父母、孝爱双亲这一意涵始终没有改变,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只有充分利用优秀传统孝文化的理论和资源,充分发挥孝文化对农村留守老人家庭养老的物质支持、行为支持及精神支持三个层面的功能效用,才能更好地提升农村家庭养老水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应对和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必须注重发挥孝贤的作用。乡村孝贤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以孝养老、以孝尊老、以孝敬老、以孝爱老的典范和榜样。他们在全村营造浓厚的孝德文化氛围,进一步传播社会正能量,助力乡村养老事业和文明乡风建设,是农村发展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在农村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四是加强和创新农村留守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必须为养老爱老助老提供机构和载体。弘扬优秀传统孝文化,提高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服务水平,必须提供机构、平台、项目、抓手,使优秀传统孝文化的教化和规范功能得到真正的落实,与农村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结合起来。
(二)优化路径
J村以孝文化融入留守老人养老体系的思路,为充分实现农村家庭养老的基础性作用、提升农村留守老人养老质量开了一个好头,但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还需要深化和拓展。要在既有成就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创新性发展和弘扬孝文化,以政策创新促进孝文化与养老事业的深度融合,不断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和机制,以推进留守老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
首先,构建新型孝文化,充分发挥孝文化的社会养老功能。要加强对传统孝文化的研究,从理论高度、全局视域把握传统孝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征,对其中符合时代精神要求的理论与内容进行阐发,对具体孝行规范进行理性解析、适当传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明确新时代孝文化的主要内涵。孝,在本质上是子女对于父母双亲的一种伦理义务意识和行为规范。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与关爱既是当代家庭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也是最为基本的规定与要求,更是社会文明的生动体现。由孝所延伸和拓展出的爱邻里、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是新时代孝文化具有的新内涵。
其次,把握发展方向和趋势,找准新时代孝文化增进乡村留守老人养老事业的着力点。一要对广大村民包含外出务工的村民、村两委领导干部、村孝行志愿者等进行新时代孝文化普及教育,拓展新型孝文化的传播渠道,促进传播方式的多样化,扩大传播空间,使新型孝文化深度融入村级重要事务及村民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他们的孝文化素养,在全村范围内树立养老敬老爱老风尚;
二要拓展村级孝道协会功能,适度赋予其在村级重大事务中的决策、监督职责,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最后,筑牢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服务体系的制度保障。社会流动性的大幅提升以及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现象的普遍存在,导致农村家庭的子女难以长时间陪伴在老年人身边,这使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成为养老事业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面对这些客观现实,社会、国家和政府需要发挥集体作用和制度优势,以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支撑。一方面,需要加速推进与农村养老相关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服务,包括逐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政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通过制度和机制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另一方面,建立一个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多层次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此外,还要加强农村机构养老的辅助作用,积极利用农村闲置房屋等资源,建立多元服务、医养结合的村级养老互助机构,提供满足老年人需求的设施和项目,筑牢新时代弘孝、行孝、享孝的物质基础。
五、结束语
洛阳市J村将孝文化融入留守老人养老体系的探索性实践,把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应对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适应了我国经济体制、农村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后农村养老体系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不仅为J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找到了一条新方向,也为探求弘扬优秀传统孝文化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严雪雁,谢金晶.增权视角下孝文化与社区养老的联动审视[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20,40(02):15-22.
[2] 刘函池.新时代中国传统孝道思想的转化与传承:基于全国公民孝道观念的调查[J].思想教育研究,2019(02):126-131.
[3] 李升,方卓.农村社会结构变动下的孝文化失范与家庭养老支持困境探析[J].社会科学文摘,2018(04):58-60.
[4] 王林.社区居家型家庭养老的困境和出路[J].广西社会科学,2015(06):150-155.
[5] 张敏.弘扬孝文化,应对社会老龄化问题[J].孝感学院学报, 2008(02):10-13.
[6] 孔子.论语[M].长沙:岳麓书社,2018:101.
作者简介:
刘陈杰,男,汉族,湖北荆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