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斯元
我国传统村落量大面广,需建立整体性、系统性的保护发展模式。文章以全国首批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规划示范区广东梅县区实践为例,论述梅县传统村落采用集中连片保护的必要性,提出以遗产资源为核心的保护规划模式的工作方法,结合保护规划,从传统村落评价分类、连片空间体系构建、保护措施与利用策略等四个方面对集中连片保护的应用实践进行详细阐述,有助于完善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规划的研究,并可作为其他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参考。
自2012年我国开启第一次传统村落摸底调查起,历经12年共评选出六批共8 155个传统村落,但我国传统村落数量多、分布广,按旧有村落的单一性保护模式容易陷入重复建设等一般性问题。随着2016年全国首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区”成立,传统村落保护的研究开始由单体村落转向区域协同层面下村落连片保护。连片保护的提出始于集群理论在乡村产业经营及旅游发展模式的应用,从对单体建筑及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扩展至区域范围内村落保护规划,并逐渐引入了如社会有机体、区域统筹等多种理论,极大地丰富了连片保护研究的理论基础。多数实践研究均提出划分三个空间层级,以体现宏观到微观逐步递进的研究过程,保证了空间环境的完整和历史文化的延续,例如,“区—片—村”三个空间层次或“集群体系—集群—次集群”的空间体系建构。梅州市梅县区是汉族客家民系主要聚居地,客家文化与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梅县区的实践经验总结对粤东北其他山地传统村落或历史资源分布密集的地区具有一定示范借鉴作用。
梅县区采用集中连片保护方式的必要性
传统村落众多,空间分布集中
梅县区共有24个已经被列入国家传统村落名录的传统村落,是广东省传统村落数量最多的县区,且村落集中连片程度较高,于县域内呈现三大组团分布,多数村落集中在区内东北侧分布,涵盖14个传统村落,西南侧涵盖8个传统村落,南侧涵盖2个传统村落,传统村落之间大多相互临近,普遍可通过县道以上公路与区域交通网络联系,空间上具有良好的整县连片推进的基础。
地理环境要素串联,村落联系紧密
梅县区域内途经梅埔古驿道,之后道路建设有很大一部分沿袭了古驿道的走向,是村落集聚区形成的交通基础。而且村落地处丘陵山区,村内建设与山地景观相融,境内梅江水系曲折蜿蜒。山水地理环境与依托古驿道建设的交通干道,支撑起区域内各村落间的空间联系骨架。梅县区传统村落的山水环境特点决定保护时不能依照传统“就村庄论村庄”的保护思维。作为全国首批集中连片保护示范区,本次规划总结前期学者工作方法后,提出如下工作模式。
集中连片保护规划模式
以文化资源为核心对传统村落进行评价分类
1.村落资源建档普查
悠久的历史使传统村落留存了各式各样的文化遗存,在进行连片保护前应当对各村内历史、文化、艺术、社会等文化遗存的数量、位置以及保存现状进行普查摸底,通过填表收集、拍照存档、实地标注等方式整理相关资料。所整理的普查档案有利于拓展传统村落价值认知深度,并可进一步根据档案内容进行村落评价分类,以便于提出传统村落分类保护名录。
2.构建村落资源评价分类体系
传统村落的保护应当以遗产资源作为核心保护对象,通过将遗产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以实现传统村落遗产资源、遗产传承的保护及活化利用。实现传统村落遗产的延续,取决于遗产本身的价值、遗产的延续能力和遗产的可开发潜力,传统村落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决定了遗产能否传承延续,传统村落的开发潜力是村落遗产价值进一步提升的关键。因此,从遗产丰富度、遗产活力度、遗产可接触度建立传统村落遗产价值评价分类标准(见表1)。
一是活态传承型,指遗产的丰富度、活力度、可接触度等各方面条件都较为突出,村落本身已经或具备条件将遗产资源转化为经济收入;
二是特色提升型,村落有着相对优秀的遗产资源,同时村落遗产有较好的可接触条件,区位、交通、设施等相对完善,但村落活力度有待提升;
三是一般保护型,指本身资源条件不足的传统村落,或是资源条件一般,但村落活力和资源可接触度均有所不足的传统村落。
分级分类系统保护
1.建立“区域—村落—要素”分级保护系统
搭建三级系统保护结构,提出各层级保护指引,实现保护内容全覆盖。区域层面以整体保护和协同开发为原则,打造传统风貌、文化集中连片保护示范带,作为集中连片利用发展的串联脉络;
村落层面则划定每个村落的保护控制范围,对传统村落的格局风貌进行整体保护;
要素层面分别对传统建筑、街巷格局、历史环境要素、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要素提出保护内容和措施,通过分层次指引,实现实用、高效的保护发展,促进传统村落的类型多样化与价值特色化。
2.分类推进村落保护
结合村落发展类型评价结果,在系统保护结构下细化每一类村落保护策略。活态传承型村落应以全面保护为重点,整治提升村落传统风貌,结合传统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完善村庄文化基础设施,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动力;
特色提升型村落应以点状保护为重点,保护村落传统风貌和总体格局,围绕特色历史遗产打造文化亮点,串点成线,促进沿线区域发展;
一般保护型村落应以保护村庄传统格局的静态管控为重点,落实传统村落保护范围和文物保护单位等遗存保护要求,开展濒危历史文化遗迹的抢救性保护,加强村民建房等管理。
集中连片发展利用
1.“片区—组团—村落”三级空间层次确立
区域空间内受地理环境、文化关系和自然人文景观的影响,往往存在许多具有高度关联性的村落个体。通过对村落间关联强弱分析,划分组团空间,从而形成特色鲜明、相对独立的保护发展组团,在空间形态上呈现面状或带状,形成连片区;
其中,传统村落与普通村落相比特色鲜明,发展潜力足,在区域范围内具有更强的带动作用。因此,通过层级的划分建立“片区—组团—村落”的连片保护发展架构。集中连片的保护模式的特点在于由宏观到微观的空间层次覆盖,在地域特色明显且村落集聚分布的情况下,集中连片的保护模式对加强梅县山水环境对支撑连片保护发展的作用,并保证空间环境的完整以及历史文化的延续,具有重要意义。
2.基础连片支撑区域发展
基础连片应包含道路连片、设施连片、资源连片与产业连片四大项。道路连片指通过交通脉络的建立使区域内各传统村落串联,统一提升连接外界与连片规划带之间的交通环境;
设施连片指因地制宜地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做到整体均衡并符合各村实际使用需求;
资源连片指充分挖掘和利用连片村落内部要素资源,突出节点串联,以点带面提升传统村落内涵;
产业连片指创新传统村落资源活化利用,合理规划布局传统村落特色产业,将民房变民宿、田园变公园,打造传统村落景区群,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梅县区集中连片保护的实践应用
传统村落价值评价
依照评价分类体系标准对梅县区所有传统村落进行分类,结果得出,梅县区拥有4个活态传承型村落、8个特色提升型村落、12个一般保护型村落(见表2)。
连片空间体系构建
自然资源、交通通达性、文化习俗等共同因素决定了聚落的空间分布与结构,在传统村落集聚区内部构成了不同特质内涵的文化圈。据此,以传统村落文化的关联度作为片区划分依据,可将梅县区划分成三大片区,分别是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侨乡文化展示区、红色文化旅游示范区。基于片区划分结构,构建县域传统村落规划体系。其中,三大片区内部可分为集中组团区域,指片区内部分布较为密集的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域,通过传统村落的优势资源,突显组团特色,带动周边普通村落发展。
保护措施
基于以上规划体系,保护措施主要在村落及要素层面进行。村域层面依照分类分级保护指引,对不同类型村落制定针对性保护策略。
对于遗产资源丰富的活态传承型村庄,深化文化遗产全面保护,开展各类形式的活化利用,建立长效保护与利用体系,提升空间预警能力,降低传统村落空间脆弱性,提高村落韧性,实现村庄可持续保护。通过对村落各类设施、传统风貌、山水格局的全面改造提升,结合村庄生态、文化等资源发展文旅产业,促进三产融合,提升村庄造血功能,实现村庄长效保护。
对于拥有特色遗产但数量较少的特色提升型村落,则注重节点塑造,重点保护修缮村落优秀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村庄特色文化节点,塑造村庄亮点、网红打卡点,因地制宜,对遗产资源进行适度开发利用,提升村庄活力和造血功能,以乡村产业振兴促进村落各类遗产保护,并提升村庄人居环境,吸引原住居民回流。
对于一般保护型村落,因该类村落遗产价值不显著,缺乏发展要素和发展动力,需进一步落实普查范围内各文化遗产数量及现状,对于一些临近公路、可视性较好的村落,主要通过风貌协调性提升进行静态展示。对可视条件较差的传统村落,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对村落整体格局进行绘制,通过在市区内建立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移动端平台自媒的宣传、APP制作等途径展示关注度较低的传统村落,以另一种形式传承延续村落文化。
要素层面则从村落总体格局、传统建筑风貌、历史环境要素与及物质遗产保护提出具体要求,包含保护控制范围与保护要求的划分与制定、风貌指引、工程修缮及改造提升等具体实践要求。
利用策略
集中连片规划的发展策略在于深入挖掘集群内个体之间的文化脉络,强化各传统资源之间的联系,提升整体文化实力,打造特色品牌项目。规划围绕客家文化、侨乡文化、红色文化三大文化的重要价值,通过确定特色文化组团,在片区内部进行整体性和差异性保护,提升道路及服务设施连片度,依托组团间交通线路、山水轴线等特色资源,打造文化旅游线路或文化景观带,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以活化利用的方式推动文化资源保护与村落发展。
客家文化区以客家建筑观光为主题,利用村庄内闲置传统建筑,打造村史馆、文化馆、书香馆、民俗馆等,建设民宿群、研学基地,结合村庄现状村道,建设村庄畅游步道、民宿步道、乡野步道,开发茶山村乡村民宿、乡村农家乐等特色乡村创新旅游产业项目。侨乡文化区内着重于客侨文化资源、特色传统建筑资源为主导,以侨乡村传统村落为核心,充分发掘利用“中国最典型的客家围屋古村落”的文化历史、名人故事和特色传统建筑,联动乡村自然田园和休闲旅游资源,发挥片区内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的本底优势,实现传统村落资源连片发展。红色文化片区内打造一条多彩文化旅游示范带,根据片区内特色文旅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和山水资源,串连九月来信、叶剑英纪念园等多特色多景点带动的作用,完善展览馆周边环境与展陈内容,打造传统村落研学交流场所,强化传统村落与沿线村落、周边城镇的联系发展。
传统村落的集中连片保护发展能够进一步实现资源的统筹与转化,在有效的上位规划指导下充分发挥内在动力与价值,在区域层面上加强各单体村落之间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突出发挥传统村落的集聚效应,在村落层面上进一步有效提高传统村落的竞争力与活力。集中连片的发展模式促进了传统村落建立整体保护发展协调机制,一方面解决了单个村落的保护乏力,另一方面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纳入整体保护体系中,实现均衡发展。
文章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规划的路径:一是通过村落资源普查建档,对传统村落的资源价值进行评价;
二是构建分级保护系统与三级空间规划层次,以多要素保护与基础连片构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的保护与发展体系;
三是基于该体系制定具体保护与发展细则。梅县区作为广东省内首个集中连片保护规划示范区,为其他传统村落区域性保护发展提供了新的规划思路,但由于各地传统村落发展阶段、地域特色的差异,需要进一步与村落自身情况相结合作进一步讨论和探索,以实现传统村落空间的高效集聚与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梅县连片村落 林中村落小猕猴智力画刊(2023年11期)2023-11-30静谧村落小猕猴智力画刊(2023年10期)2023-10-31梅县区客家门神画展客家文博(2022年1期)2022-08-22油画《村落》好日子(下旬)(2019年9期)2019-07-09“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综合绩效模糊评价智富时代(2019年2期)2019-04-18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综合绩效模糊评价智富时代(2019年2期)2019-04-18梅花知音小小说月刊·下半月(2018年7期)2018-08-11梅花知音故事会(2018年4期)2018-03-01应用匹配追踪傅里叶插值技术实现OVT域连片处理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7年4期)2017-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