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红 艾安丽 黄春神 沈穗 王成国 邓桂梅
[收稿日期:2023-10-25
基金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新时代广东省农村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研究”(2022WTSCX105);
广东省新师范建设助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与实践项目“‘五育并举视域下粤北基础体育教育创新实践路径”(粤教高函[2023]29号:27);
韶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础教育特别委托课题“新时代韶关市县域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研究”(W2022010)。
作者简介:胡永红(1972-),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E-mail:hyhsgu@126.com 通信作者:艾安丽]
摘 要:身处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农村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也渐成“显学”。新时代农村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公平发展为核心,以满足农村学生对优质体育教育的需求为导向,促进农村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优化农村学校体育绩效和提高农村学校体育效果的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包括公平、均衡、开放、全面、绿色、创新和共享发展等7个维度。以广东省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工作实践为例,以案说理,以期促进农村学校体育实践发展及理论创新。
关 键 词:学校体育;
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
农村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4)03-0103-07
The connotation and paths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for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in the new era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Guangdong
HU Yonghong1,AI Anli1,HUANG Chunshen2,SHEN Sui3,WANG Chengguo4,DENG Guimei5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05,China;
2.Shaoguan Education Reseach Institute,Shaoguan 512026,China;
3.Huaping Experimental School,Shaoguan 512049,China;
4.Heyuan High Middle School,Heyuan 517002,China;
5.Changjia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Shaoguan 512328,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has gradually become a“distinguished knowledg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in new era is the union that taking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as guide, taking the fair development as the core, taking the meeting the needs of rural students for high-quality physical education as the direction, taking the promot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rural students as the goal, and taking the optimizing the physical education performance of rural schools and improving the physical education effect of rural schools constantly as the process and result.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even dimensions, such as fair development, balanced development, open development,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green development, innovative development and shared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path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each dimension, and also take the practice of Guangdong as a typical example, so as to promote the practice development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innovation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and also to get more discussions.
Key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rural areas
为促进和实现我国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颁布了系列文件。如《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做出了“推动各级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1]的宏观战略指导、《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的政策目标导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到2035年高质量学校体育体系基本形成”[3]的主要工作目标、《广东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行动方案》(2022)确立了“到2035年基本形成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的实践努力方向并重点勾勒了“推进乡村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规划举措[4]。
要了解何为“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当从其上位概念——“教育高质量发展”谈起。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发展体现在层次与阶段方面的的转型和突破,也是由于教育“量”的转化引起“质”的升级的必然以及探求教育初心原点、追求教育本质回归、实现人民对美好教育需求的应然,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体。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教育的价值观、发展观以及发展范式的转型与突破,目标是满足和实现人民对美好教育的需求,最终实现学生发展[5]。所以,教育高质量发展既是一种教育增长方式和教育发展路径的转变,也是一个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机制转换的过程[6]。就农村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而言,不管是过程、结果抑或对其各方面或整体进行评价,都不宜用一个非此即彼、多元对立的固定模式来表示。正是因为农村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复杂性与人的认识相对有限等原因,既不存在能解释农村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要义的单一指标,也难以避免不同区域、模式的农村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层级、阶段差异,所以,对农村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解,须用复杂思维、多维角度做出判断。
遵循“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的解读,结合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时代和实践,可初步厘定农村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概念: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公平发展为核心,以满足农村学生对优质体育教育的需求、促进农村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不断优化农村学校体育绩效和提高农村学校体育效果的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同时,因为教育高质量的命题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其指导思想、发展理念、目标原则等与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等理念同源同道,与其要求同向同行,具有丰富的公平正义、均衡协调、创新融合、优质优效、开放包容、可持续性、绿色安全等内涵[7]。作为教育重要组成的农村学校体育,其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公平、均衡、开放、全面、绿色、创新和共享发展等7个维度。
1 公平发展
1.1 公平发展的内涵
农村学校体育公平发展是指农村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权利与体育教育资源分配的正当性、合理性,以及体育教育活动的目的、内容、过程与功能等对农村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合理性的状态与水平。它是农村学生能自由、平等地享有公共体育教育资源、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
要全面地理解“公平发展”,可从3个方面着手。(1)“公平”的核心是“有质量的公平”[8]。公平与质量是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恒久“进行时”。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公平与质量须并行发展,只是在不同层次、类别、学段的体育教育实施中有侧重。但不管侧重于哪个层次、何种学段,发展农村学校体育都应树立公平理念和质量意识。(2)“公平”的对象为全部学生。“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将公平与质量紧密结合,关注每位学生,关爱弱势学生。农村学校体育之本真功效,应达到第斯多惠所言之“教育的最大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的境界,实现每位学生发展的“大合唱”,而绝非集中于少数“优生”发展的“独唱”[9],这是理解“公平而有质量”的农村学校体育的关键。(3)质量与公平密切关联。农村学校体育的“提高质量”内含“促进公平”的问题。作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内容之一,农村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价值之一,是实现“高质量的公平”与“高公平的质量”的有机统一[8]。
1.2 公平发展的路径
(1)在继续保持城市学校应有体育投入的基础上,增大对农村学校体育投入。(2)在继续保持城市学校体育师资配备、体育硬件建设应有水平的基础上,努力改进农村学校体育师资配备和硬件条件。如2022年,广东省教育厅投资3 500万元,支持河源、云浮两市79所村小进行体育基本条件改善[10],满足了农村小学日常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需求,满足群众“上好学”的需求。(3)在继续保证城市学校学生应有的体育教育机会的基础上,保证每一位农村学生应有的体育教育机会。(4)在继续保证城市学校应有的体育教育过程完整性和实效性的基础上,保证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过程的完整性和实效性。(5)在继续保证城市学校应有的体育教育效果的基础上,努力提升农村学校学生的体育教学效果。(6)有教无类,善待“众生”。秉持全纳教育理念,结合每位农村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体质状况、运动技能基础、体育文化素养等情况,实行统一性和区别性结合的体育教育。不挑剔学生来源、不放弃弱势后进学生,理性对待学生差异,一视同仁实施体育教育,让所有农村学生均可通过体育教育获得进步和发展。
2 均衡发展
2.1 均衡发展的内涵
农村学校体育均衡发展,是指逐步缩小农村学校体育和城市学校体育之间、农村学校体育内部之间的发展差距,使二者的发展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均衡”是一个相对概念,并非平均主义和完全均衡,更非形而上地“拉低”发展好的,而是侧重扶持发展较差的[11]。均衡发展是一个动态、相对的历史进程,世界上不存在亘古不变的均衡举措,也不存在完全绝对的均衡状态。所以,在实现农村学校体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学校体育系统内部要素要相互配合,缩小城乡学校体育在结构、比重、范围、速度等方面的差距并逐步实现平衡。
基于上述分析,对于农村学校体育均衡发展,可以初步形成以下3点认识:(1)农村学校体育“均衡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
(2)农村学校体育均衡发展具有相对性,绝对均衡不能达成;
(3)农村学校体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处于相对理想状态的目标,可以不断朝着目标努力[12],但只能渐进变革、螺旋上升,而不能“哥白尼式革命”地实现。
2.2 均衡发展的路径
1)以农村学校体育标准化建设为基础,缩小区域农村学校体育差距。(1)推进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条件标准化。尤其是针对部分乡村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建设的薄弱环节,专门配置体育教育教学资源。统筹学校体育场馆、体育器械设施、体育数字资源等,重构体育教育和学习时空。(2)推进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数字化建设。拓展优质数字化体育教育教学资源,完善和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将体育教育教学数字资源与农村学校区域实践相结合,构建科学性、地方性、校本性、时代性、适切性的体育教育教学内容数据库。优化在线教育硬件条件,营造人人可学可练的学习环境。如得益于社会资助,位于梅州市蕉岭县长潭镇的华侨中学于2022年7月开展智慧体育校园建设。该校以智慧足球项目的建设为突破,创设数字化球场环境,实时呈现学生运动员运动负荷与技战术的相关数据,形成科学的数据统计与分析报告,帮助学生提升训练效率、预防运动伤病、复盘训练与参加比赛,为梅州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提供科技支撑[13]。(3)优化县域内体育教师资源调配。根据国家课程方案配齐配足体育教师,将体育教师管理模式由“校管校用”转变为“县管校用”。以区县为单位,建设区域体育名师库,提升区域教师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2)缩小三重地理空间造成的学校体育差距。(1)缩小区域学校体育差距。如拿广东省而言,逐步缩小粤东、粤西、粤北等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水平差距,且确保4个区域的农村学校体育能在原来基础上实现较大程度的质量提升。(2)缩小不同市、县域内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总体水平和同一市、县域内城区学校体育发展的总体水平。(3)缩小同一乡镇之内,教学点(村小)的体育发展水平和中心学校体育的发展水平。
3)缩小由于3种原因造成的学校体育差距。(1)缩小城乡二元结构原因造成的差距。逐渐缩小各区域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总体水平和该区域城市学校体育发展总体水平的差距。(2)缩小经济发展水平原因造成的差距。如逐渐缩小欠发达的粤东西北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总体水平和发达的珠三角地区的农村学校体育总体水平。(3)缩小教育发展水平原因造成的差距。逐渐缩小教育水平较低的粤东西北地区和教育水平较高的珠三角地区的农村学校体育水平。
3 开放发展
3.1 开放发展的内涵
农村学校体育开放发展,是指解除农村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制约,以兼容并蓄、汲取众长的态度,主动吸纳借助他人资源,促进农村学校体育提升。“开放”一词,其本意是解除限制、保持内外畅通。置于农村学校体育领域,就成为一种发展的理念、策略和行为。保持农村学校体育开放发展,有利于突破封闭、保守、独我的体育发展状态,提升对学校体育发展方式的认知水平,也有利于突破传统的学校体育仅为“体育”单维教育的认识“窠臼”,将对其的认识回复到正确的“学校体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层面,并自觉将学校体育纳入五育并举的范畴之中[14]。
3.2 开放发展的路径
1)树立宏观愿景——放眼国际,心怀世界。短期来看,这也许是一个不太现实的目标。但凡事预则立,尤其是教育水平高、经济实力强的地区(如广东省),其农村学校体育系统要树立教育自信,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教育实力作为“背书”,以《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意见》中提及的“支持体育教师海外研修访学”[3]为政策基点,通过制度设计、科研引领、课程改革等行动,创造条件帮助其不断提升。支持农村体育教师国外研修、学习和交流,提高农村体育教师的国际视野。当然,在此过程中,由于经济条件、体育教研水平的差异,珠三角地区的农村学校应当树立标杆意识,争做全省农村学校体育国际化的示范和全省农村学校体育开放发展的榜样。
2)制定中观规划——构建区际农村学校体育办学联动模式。得益于中央、省市的“放管服”政策,省、市、区级学校体育管理部门的自主权得到加强。应进一步着眼于促进区域联动发展的角度,构建学校体育区域开放。发挥各类主体的积极作用,协同用力,提高农村学校体育的内在动力。如农村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区县学生运动会的举行等,都可通过开放合作、购买第三方服务等形式进行。而偏远农村学校的体育师资不足的问题,可借助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支教、义教等方式,助力学校体育事业。也可借助社会公益力量,让爱心专业人士深入学校,进行体育助学和助教,发展学校体育。
3)践行微观行动——以做好区县、乡镇学校体育的开放为抓手。农村学校应着眼现实,改变自我封闭状态,以开放的态度主动寻求外界合作,通过“搭便车”“借鸡下蛋”等模式,实现体育发展与资源合理贯通,实现体育教育“微区域”合作。也可借用部分家长、村镇政府文体人员的体育特长、体育助学和支教等公益组织力量,将其引入学校体育发展体系,达成合作交流、共治共建的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治理格局。(1)和高校合作。通过高校专家学者讲学讲座,开拓农村体育教师视野,提高专业敏感度,提高业务认知能力。利用高校教师教科研优势,帮助体育教师提高教研水平。通过体育院校师生的专业特长,提高体育教师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丰富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等建设内容,提高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效果。通过和高校共建基地,吸引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支教、义教,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提高师生体育文化素养。如2023年8月,包括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青马班学生、研究生团队在内的教练和志愿者,到信宜市进行体育支教,指导合水镇小学生篮球、足球、乒乓球、田径、水上安全等技能,近300名农村学生接受了学习[15]。(2)和社会力量合作。通过和体育俱乐部合作、聘请优秀退役运动员担任顾问或教练,购买第三方体育服务等,有效缓解专业体育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能够丰富学校体育内容,优化学校体育形式,提高阳光体育、课外体育训练和竞赛的效果。(3)和城市学校合作。通过城市学校省、市级体育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聘请城市学校在职体育教师支教和退休体育教师担任顾问,开拓体育教师视野,增进其对体育教学前沿动态的掌握,提高专业水平。(4)和公益机构、企事业、社会贤达、优秀校友等合作。争取捐资办学,设立体育奖学金,改善体育教学条件,提高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5)和政府、家庭合作。邀请县区、乡镇、片区、村委等负责教育管理的干部及学生家长经常来校,参与学校运动会、体育节、阳光体育展示、增加对学校体育活动的了解,争取获得支持,从而促进学校体育更好发展。
4 全面发展
4.1 全面发展的内涵
农村体育全面发展,是指体育教师根据农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对其实施的旨在促进其素质完全、充分、和谐发展的体育教育,包括理念全面与功能全面两个方面。
1)理念全面。(1)基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农村学校体育全面发展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学生方面,学校体育能促进学生在思想品德、文化学习、体质健康、美育教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在促进学生五育并进的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中和作用。第二,教师方面,在实现农村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其思想道德、师德修养、教育情怀、专业能力、专业情操等方面都能得到较大提升。(2)基于健康第一理念,将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作为农村学校体育实施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学校体育各环节中合理渗透,有机交融,不断完善。尤其是基于部分农村学校留守儿童较多的现实,通过学校体育改善和提高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让其以良好的个性品质和情绪状态走向高一级学校或步入社会。(3)基于全纳教育的理念,将所有学生纳入体育教育对象。包括对不同健康水平、体质基础、技能基础、家庭背景、文化成绩、思想表现及不同身体健康水平的学生,都平等对待,一视同仁。针对不同学生情况,遵循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原则,实施必要的差异化分层教学,让所有学生能在其“最近发展区”获得提高。
2)功能全面。(1)确定农村学校体育总功能的全面性。按照《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3],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目标,确定农村学校体育功能。即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工作目标,实现农村青少年学生在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方面的协调发展,帮助农村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2)基于课程标准维度解读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功能的全面性,则要区分高中阶段和义务教育阶段两种情况。高中阶段应按《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健康第一的农村学校体育课程总指导思想地位,结合地方和区域社会对青少年成长和未来人才标准的要求,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康,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16]。义务教育阶段应按《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通过“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健全人格品质”等途径,达到“掌握和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学会运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及“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等课程总目标[17],作为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功能定位。
4.2 全面发展的路径
1)加强过程的全面性。(1)按照《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要求,遵循改革创新、面向未来,补齐短板、特色发展,凝心聚力、协同育人等主要原则,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深化教学改革。包括加强农村学校体育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健全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等工作。第二,改善办学条件。包括配齐配强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改善场地器材建设配备、统筹整合社会资源等工作。第三,完善评价机制。包括推进农村学校体育评价改革、完善体育教师岗位评价以及健全教育督导评价体系等工作。第四,加强组织保障。包括加强农村学校体育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加强制度保障以及营造社会氛围等工作[3]。(2)充分结合高中体育课程标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等要求,分别安排农村高中和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过程。高中阶段应尊重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爱好。改革农村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和体育教学方式,发展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优良品德。注重学生运动专长培养,奠定终身体育基础。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16]。义务教育阶段应按《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坚持“健康第一”,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加强课程内容总体设计,注重教学方式改革,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培育,科学安排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等教学内容[17]。(3)按学校体育基本内容体系,加强大课间活动、课余体育训练、课外体育竞赛、体育节、课后延时服务中的体育活动等工作,丰富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内容,优化农村学校体育过程。
2)提高效果的全面性。(1)按照《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做好各方工作,达成较为全面的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效果,具体包括:第一,建设课程。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加强体育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健全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教学改革工作不断深化。第二,优化条件。配齐配强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改善场地器材设施设备、统筹整合社会资源等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第三,完善评价。推进农村学校体育评价改革、完善农村体育教师岗位评价、健全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督导体系等评价机制。第四,强化保障。加强组织领导、经费保障、制度保障、社会氛围等农村学校体育组织保障体系的建设[3]。(2)结合高中体育课程标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等要求,达成相应效果。高中阶段应以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业质量水平(含必修必学和必修选学两大内容》作为效果评价标准并实现两大内容教学效果的有序统一。义务教育阶段应以提升《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的学业质量为主要目标,具体包括4个方面:提高不同水平段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发展不同水平段学生的体能、加强不同水平段学生的健康教育、形成不同水平段学生的专项运动技能。
5 绿色发展
5.1 绿色发展的内涵。
农村学校体育绿色发展,既指学生在体育文化知识、体育运动技能、体育核心素养、身体素质、体育价值观、体育态度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也包括体育教师、家长、学校、家庭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5.2 绿色发展的路径
1)显仁爱之情。绿色发展的农村学校体育,应当是充满关爱和高扬人文的教学环境。体育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科学设计“学程”;
精讲精练,提高课的密度,减少课堂时间浪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学”“多练”“多悟”“多得”。增加体育课堂的良性互动,让师生在友善真挚的合作、交往、互动中增进彼此了解,提升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益。
2)转变课堂行为。树立“生本”理念和“学本”原则,将传统的“教师中心”课堂转变为“绿色”的“学生中心”课堂。针对全部学生体能、技能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改革优化传统的“讲解—示范—练习”等程序化的体育教学现象,运用信息化、“互联网+”等手段,综合实施“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3)完善学习效果。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动出灵性、玩出个性、跑出韧性、赛出德性、拼出血性,习得体育文化知识、提升体育文化素养、发展体育运动技能、增强体育竞赛能力、形成拼搏进取意识,实现体质健康、体育素养和体育精神兼得的效果。
6 创新发展
6.1 创新发展的内涵
农村学校体育创新发展,是指农村学校体育在发展过程中突破常规,引入新理念、营造新环境、构建新模式、运用新手段。各方统筹协调,构成完整的农村学校体育创新发展体系。
6.2 创新发展的路径
1)开拓发展思维,践行改革模式。农村学校体育的创新发展,要求秉持创新的发展思维,转变观念,反思以往单纯依靠政策、制度等外在、硬性规定来促进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模式,重新认识农村学校体育的内外环境,探索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新路子。通过转换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动力为根本的方式来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政策、制度等外在动力和学校、教师等自我发展内在动力的结合。可通过第三方课外体育服务、体育浸润行动计划、体育教师走教制、教学点体育复式教学等发展方式,以及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融入健康教育与劳动教育内容、实现多学科融合教育等形式,演绎农村学校体育的新发展模式。如2021年广东省教育厅启动“体育浸润行动计划”,通过17所承担体育浸润行动计划的高校为15个地市的农村薄弱中小学校捐赠体育器材、安排学生实习、培训骨干教师、交流体育文化等形式,助推其“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发展,提高其学校体育教育质量[18]。
2)发挥师生主导-主体作用。(1)激发农村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创新学校体育运行方式、教学模式和方法手段、课余训练方法手段、大课间组织形式等,提高学校体育质量。(2)激发农村学生主体地位。培养激发其参与学校体育的动机、热情和创新意识,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3)促进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模式自主转型升级。农村学校要找准自身校园文化建设发展定位,探索校园体育文化特色发展路径,发掘区域性、地方性、民族性、乡土性的体育课程与课外体育方式,探索“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发展路径[19]。
7 共享发展
7.1 共享发展的内涵。
农村学校体育共享发展,系指将实现农村学生体育学业成就作为发展目的和归宿,倡导学校体育发展过程多方参与、学校体育发展成果人人享有。
7.2 共享发展的路径
1)共享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与理念。城乡学校在实施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理念,包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强化“教会、勤练、常赛”,帮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的形成[20]。
2)共享体育教学硬件软件。(1)共享体育设施。包括场地器材、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共享。如同一个乡村学校中不同的体育教师共享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和设施,乡镇中心学校和分教点共享体育器材。(2)共享体育师资。优化农村学校体育师资配置,构建县城中小学和乡镇学校体育发展共同体,持续推进体育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与“县管校聘”制度。提升城乡优质体育教师的区域流动性,使其从“学校人”转变为“县域人”,实施和优化走教制,以区域全部学生为教学对象。(3)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体育教学、体育教研、体育组织管理等资源的双向共享,助推城乡体育教学资源配置的优化。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体育共同体建设,通过城乡体育教师的校际交流与城乡合作,提升乡村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21]。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鼓励全国性、全省性的学校体育教育联盟、体育名师工作室、省市县区学校送教到乡村学校。优化完善体育浸润行动计划,实施“互联网+教育平台”模式的优质体育教育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 (2019-02-23)[2023-07-20]. https://www.gov.cn/ zhengce/2019-02/23/content_5367987.html
[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 (2020-11-03)[2023-07-20]. http://www.qstheory.cn/yaowen/ 2020-11/03/c_1126693429.html
[3]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 (2020-10-15)[2023-07-20]. https://www.gov.cn/zhengce/ 2020-10/15/content_5551609.html
[4]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与美育工作,广东方案来了[EB/OL]. (2020-07-01)[2023-07-20]. http:// edu.gd.gov.cn/jyzxnew/gdjyxw/content/post_3961588.html
[5] 王鉴,谢雨宸. 乡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逻辑与长效机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2):1-9+37.
[6] 柳海民 郑星媛. 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新路向[N]. 中国教育报,2021-04-01(07).
[7] 柳海民,邹红军. 高质量:中国基础教育发展路向的时代转换[J]. 教育研究,2021,42(4):11-24.
[8] 薛二勇. 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建设教育强国[N]. 中国教育报,2022-03-10.
[9] 杨东平. 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N]. 中国教育报,2021-03-16.
[10] 孙小鹏,吴剑锋,梁浩宇,等. 从荒地到色彩斑斓运动场 广东农村小学迎来翻天覆地新变化[N]. 南方都市报,2022-12-01.
[11] 周峰.试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问题[J]. 教育研究,2002,23(8):70-72.
[12] 杨清溪,柳海民. 优质均衡:中国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路向[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89-96.
[13] 党建+数字,智慧体育校园走进梅州蕉岭[EB/OL]. [2023-07-20].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MjAz NzE5NQ==&mid=2651311430&idx=1&sn=5b02ce9c516bb479e7fa
[14] 江娟,程正义,郭庆,等.“双减”政策背景下新时代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思考[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2,41(3):29-36.
[15] 高焓,梁美美. 这群广州来的支教老师,暑假陪粤西乡村的孩子玩体育[N]. 羊城晚报,2023-09-02.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4.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22.
[18] 潘洁婷,支宏超. 全省体育浸润工作现场会在湛举行[N]. 湛江日报,2023-05-09.
[19] 王曼.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及举措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2021,10(2):239-246.
[20]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 (2021-06-30) [2023-07-2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 938/s3273/202107/t20210721_545885.html
[21] 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EB/OL]. (2023-06-16)[2023-07-20]. http://www.moe.gov.cn/jyb_xwfb/ moe_2082/2023/2023_zl07/202306/t20230616_1064677.html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高质量体育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2016体育年中国科技信息(2016年20期)2016-12-08我们的“体育梦”学苑创造·A版(2016年9期)2016-10-10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中国学校体育(2014年11期)2014-05-10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体育师友(2011年2期)201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