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亢
一、树立“育人”理念,提升教学质量
“以体育人”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根本目的。“育人”的落脚点在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是确保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
1.合理设置难度,提升学练兴趣
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体育同样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的遗传差异、运动能力差异对运动效果有较大影响。面对差异,体育教师要开展合理有效的分层教学,合理设置学习目标,激发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练兴趣。
如,在跳高学习中,当学生基本掌握跳高动作之后,体育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身高和运动能力设置若干从低到高不同高度的跳高架,采用“升降级比赛制”的方式引导学生学练。学生自主选择起始高度,如果试跳3次能跳过,就可以挑战上一级更高的高度,如果跳不过则降到低一级的高度。经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高度极限。而教师则一边巡视指导,一边进行考核,跳高成绩不仅包括学生的技术掌握情况,还包括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现的不畏困难、奋勇拼搏、反复练习、敢于挑战等体育精神。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不同能力的学生挑战各自的高度目标,跳过0.8m的矮个子学生和跳过1m的高个子学生同样得到全班学生的掌声,都能获得高分。这个过程体现了“学、练、赛、评”的一体化要求,满足了每个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
2.创设学练情境,激发主动参与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体育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解决体育与健康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如,在高年级耐久跑教学时,创设“校园寻宝”情境,课前在操场上借助编号标志桶、拼图积木零件、秒表以及其他障碍物布置“藏宝区”;
上课时明确“寻宝”的任务和方式,由学生小组长手持“寻宝图”(奔跑路线图),带领组员根据号码顺序,依次找到标志桶,取走指定的拼图积木零件,所有的拼图积木取完后拼出积木形状,代表成功寻到了“宝藏”。在最后1个标志桶下放置秒表,测量学生的心率,指导学生运用心率描述运动强度。根据耐久跑运动量的需求,“校园寻宝”可以分为“草原寻宝”和“森林寻宝”2个回合。“草原寻宝”不需要跨越障碍物,只需学生奔跑完成;
“森林寻宝”是障碍跑,需要在奔跑中应用跨、绕、钻、爬等方式过障碍物,提高了运动负荷。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任务单”。如,用排尾学生轮流超越队伍到排头领跑的方式,提高学生变速跑能力;
在每个标志桶上写上“原地高抬腿20次”等体能练习的内容,“寻宝人”每到1个位置要完成指定体能练习后才能取走积木。在情境下通过任务驱动,将枯燥的长跑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寻宝大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耐久跑技术,发展体能,培养积极进取、团队合作、勇敢拼搏等体育品德。
3.对标学业要求,促进素养形成
《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某一水平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用以反映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针对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和专项运动技能,分别制订了不同水平的学业质量合格标准。学业质量是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标确定学习目标,在上课时也要对标进行学业评价。
如,在体能的学业质量合格标准中,对水平二的学业质量描述最后一条为“能做到每周进行3次(每次至少0.5小时)课外体能练习。”利用锻炼软件APP,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包括跳绳、深蹲、开合跳、游戏、亲子锻炼等,运动时间和运动量都可以预制。家长手机端视频拍摄,自动上传到平台,班级内所有学生的锻炼打卡情况一目了然。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育家庭作业情况进行展示,让表现好的学生介绍在家锻炼的心得,鼓励其他学生更好地完成体育家庭作业,在班级内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这样学业质量标准中的体能要求就能顺利达成。
二、丰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能力
《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体育学习实践性和健康教育实用性的特点,强调从“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倡导将教师的动作示范、重点讲解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机结合,将集体学练、小组学练与个人学练有机结合,注重将健康教育教学理论讲授、交流互动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解决体育与健康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1.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整合2种或2种以上的学科知识或观念,运用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体育教育中的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方式。跨学科主题学习是让学生能够利用多学科的知识认知、理解和解决体育学习中以及现实生活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教师在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时结合以往教学方式的基础上,依据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任务,开展情境教学、探究式学习、对比实验、表演展示、实战模拟、游览参观等教学活动,体育教师就需要在讲解示范、练习、巡视纠错等教学方式之外引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手段。
如,在五年级《弯道跑》一课中,体育教师创设了打卡“长江第一湾”的学习主题,引导学生观察第一湾马蹄形河道形状与田径跑道弯道处的共同特征,想象如果自己化身为长江水,如何过弯。在体验快速过弯时学习物理学科的离心力和向心力的概念,同时创设“滑翔机航拍第一湾”“皮划艇激流过弯”2个情境,分别学练弯道跑重心内倾和摆臂技术,目的是更好地克服离心力,快速过弯。
2.开展数字化教学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即便体育教师的技能水平再高,有些动作也较难以慢动作展示,学生难以通过教师快速的示范或简单的文字叙述、插图了解整个动作。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和无线网络的全覆盖,“互联网+体育”的理念正在走向常态,体育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也更加丰富、合理、精准。
如,在教授前滚翻时,体育教师可运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将前滚翻教学短视频发给学生,重点介绍团身紧、抱膝前后滚动、后脑部着垫等动作,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预习、预练,家长协助拍摄学习的视频分享,体育教师可以在线上指导,再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学练情况给予指导点评。如果条件允许,体育教师可借用体育馆电子设备辅助教学,在体育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大屏播放教师的示范讲解动作,以慢镜头形式向学生展示体育动作,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每一个技术动作,让学生对体育学习充满信心。同时,通过视频拍摄、投屏、回看等方式,学生可以第一时间看到自己的动作,便于纠错,利于动作学习。
3.开展大单元教学与小单元教学
《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设计专项运动技能的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是指对某个运动项目或项目组合进行18个课时及以上相对系统和完整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持续地进行一个项目的学习,利于学生掌握所学项目的运动技能,又能对该项运动有完整的体验与理解。
如,五年级的100m跑大单元教学中,体育教师可设计5个课时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5个课时的技战术运用,2个课时的体能练习,3个课时的展示或比赛,1个课时的规则与裁判方法,2个课时的观赏与评价。
除了专项运动技能中运用大单元教学外,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还可建构“小单元”教学。所谓“小单元”,是指每个“小单元”含2~3个课时,用相对少的课时完成某个较为简单的技术内容。如,跪跳起、踩高跷等。
在大单元和“小单元”教学相结合的架构下,学习目标、内容更有序列性。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开展情境教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等,学生能较为有效地掌握运动技能,培养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三、依托团队力量,拓宽研究思路
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体育教师的不懈努力,体育教师个人要善于依托团队的力量,集众人的智慧,拓宽研究思路,提升教研能力。
1.推行“项目式”管理
体育教研组工作在学校管理中属于“条线”式,有许多事务性工作,而常态化的教研活动往往是散点状的、自上而下的。看似面向全体的教研活动因为带有行政安排的意义,有些教师是被动参与的,影响教研质量和教师发展。笔者所在学校采用“项目式”管理,由教师根据学校体育工作实际主动申报,经学校认证后实施,由项目负责人招募成员,从而组建项目组。项目组制订计划并实施,学校给予各项保障,项目组受分管校长直接领导,最后根据项目完成情况获得学校奖励。
如,“体育课程物化环境项目组”,对学校现有的走廊、过道、楼梯间、墙面、空地进行体育场地和运动项目的设计,以便于学生课间开展非标准化的体育游戏与锻炼。项目组经过多次论证,建成人工沙滩、健身步道、迷你篮球房等健身区域,成为广受学生欢迎的“校园运动角”。同时,开展“项目式”管理,教师从被动工作转变成主动发展,积极性得到激发,团队的研究能力和凝聚力得到提升。
2.推行“组室”联合教研
此处的“组”是体育教研组,“室”是指学校“教科室”或区域的“名师工作室”。各校体育教研组的实际状况差异较大,教研组长的研究能力、领导力同样存在巨大差异。对于研究能力薄弱的体育教研组,在教研和科研方面需要有外部力量的帮扶与指导。笔者建议开展“组室”联合,体育教研组主动与学校的教科室或者区域的“名师工作室”达成合作协议,利用学校或名师的资源,指导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如,在科研方面,学校教科室教师可以指导体育教师撰写论文、课题研究;
在课堂教学方面,区域“名师工作室”资源丰富,领衔人都是区域的学科带头人,体育教研组要虚心学习,主动参与其各类研讨活动,在体育教师研究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对优化教学手段、丰富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3.推行“诊断式”评课
“诊断式”评课是根据《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以及体育学科“一节好课的标准”,通过课堂观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学习效果、教学过程的整体实施情况等进行分析,并用表格提出改进措施的评课模式。“诊断式”评课可以自我诊断,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
可以互评,借助教研组的集体智慧,为上课教师进行教学诊断;
可以开展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专项诊断,切口小,能有效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如,对于教师课堂语言的专项“诊断式”评课,听课者重点针对课堂语言,在诊断表(表1)上记录,课后反馈给上课教师,并开展研讨,全体成员出谋划策,为改善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提供建议,上课教师结合日常的自我诊断,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久而久之,课堂语言能力就会得到改善。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重点课题“基于‘数字画像的小学体育学业质量评价研究”(B/2023/03/128)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寻宝学练教研组 以学练标准为基础促学练内容之有效体育教学(2023年1期)2023-02-22寻宝娃娃乐园·综合智能(2019年12期)2020-01-15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9年9期)2019-08-13寻宝大行动小学生学习指导(低年级)(2018年4期)2018-03-12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体育教学(2018年10期)2018-01-08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当代教育论坛(2016年2期)2016-11-12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中学历史教学(2015年11期)2015-11-11深海寻宝数学大王·低年级(2014年6期)2014-08-02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语文知识(2014年10期)2014-02-28初中生学练太极拳四步走体育师友(2013年6期)2013-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