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妍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非公党建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准确把握非公党建规律,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效能,推动党建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是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目标和抓手。朝阳区通惠河畔文化创意产业园作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重点园区之一,集聚了文化创意、互联网科技、金融科技等非公企业513家。近年来,园区党委以“三个强化”着力构建非公党建新格局,有力推动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有效融合。
强化组织建设 筑牢坚强战斗堡垒
园区党委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举措,不断强化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引领方向、凝聚人心作用,使党建工作成为企业攻坚克难、创新发展的坚强后盾。
多措并举建支部。园区党委为有效收集企业党员信息,在企业入驻之初指导其填写《党建信息调查表》。通过持续走访,耐心解释政策,积极引导重点企业建立党组织,并同步指导开展党建工作,完善党建工作述职评议、服务群众、党内关怀机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企业充分认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
流动党员展作为。园区党委针对企业流动党员数量多的实际,在各楼宇内成立9个流动党员服务站,选优配强服务站站长,并就近与园区企业支部共建,形成工作合力,切实让流动党员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群团组织聚合力。为凝聚工作合力,园区党委指导成立了190余家企业工会组织、13个共青团组织和5个妇女委员会,联系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百余人。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宣传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增强企业对党组织的认同感,激发各群体参与党建工作的热情和动力。
强化品牌建设 助推党建业务融合
园区党委结合文创企业年轻党员多的特点,借鉴互联网符号“@”并取其“连接”之意,创建了“爱特”党建品牌,并延伸出“特先锋、特聚力、特活力、特阳光、特之声”五个方面的实践路径。
“特先锋”强组织。园区党委派专职党务工作者指导党建工作,了解企业党支部需求,协助布置党员活动室,把握党员思想动态和企业经营状态。针对非公企业和新就业群体党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制定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常态化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企业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特聚力”凝共识。园区党委将统战工作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工作纳入“特聚力”版块,广泛调动各领域职工群众参与园区建设的积极性。发挥工会组织维护职工权益的作用,加强与民营经济人士的沟通联络,积极开展各类联谊共建活动,凝聚多方共识。
“特活力”展新姿。每年的“红色主题月”,园区党委结合企业主营方向,指导各企业党支部按党员所在行业、专业、年龄段等不同群体特点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例如,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文创企业党支部在园区党委的指导下,开展了“声声不息 音为有你”百名党员共读党史故事活动。活动邀请读书导师和知名主持人与大家共同交流朗诵技巧,并将优秀作品推送至北京文艺广播播出,受到了党员、群众的好评。这一活动也成为园区企业有口皆碑的特色品牌活动。
“特阳光”讲奉献。园区党委组织开展公益活动,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和党员积极响应,捐资修建同心桥、主动参与防疫工作,捐资200余万元为属地对口帮扶地区修建党群活动中心,为属地发展和公益事业作贡献。
“特之声”树新风。为加大主流价值观宣传力度,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园区党委先后打造了“爱特有声微党课”系列课程并在园区公众号发布,通过录制《主题教育必备常识》等短音频节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重要会议精神,让党的声音传遍园区。
强化服务引领 着力提升党建效能
企业是园区发展的主体,是经济建设的主角。园区党委强化“服务企业责无旁贷”的责任意识,打造“服务站”、送出“服务包”,积极助力企业发展。
“一站式”服务,让企业“只跑一次”。园区建成3000平方米集党务、政务、企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步对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将政务服务和法律服务下沉到园区,提高为企服务效率。新就业群体中心驿站可为快递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提供饮水、手机充电、车胎打气等服务,并配备医疗急救箱等设施,为新就业群体打造暖心“避风港”。
强化产业政策宣传,给企业加油充电。园区党委第一时间了解市、区出台的各类助企纾困帮扶政策,将房租通、融资贷款优惠补贴等政策及时推送给企业,先后协助230余家企业成功申报产业政策补贴,为企业累计减免房租1500余万元;
通过举办产业政策宣传解读活动,使企业深度了解相关政策,帮助其对接资源,为企业提供创业指导、政策衔接、空间扩容、发展升级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送出党建服务包,让党建工作“看得见”。为助力企业发展,园区党委于2020年送出北京市首个“非公党建服务包”,其中涵盖52项服务内容,既有党建、工会、统战、共青团和妇联等党群服务,又把驻园企业的经营项目在园区数百家企业间相互推送,使企业的各项“业务”变为“服务”,有效增进了企业间的业务合作。目前,已促成业务合作30余项,为企业减负创收1500余万元。除服务包固定内容外,园区还根据企业共性和个性需求,协调解决企业实实在在的难题。
〔作者: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讲师〕
(责任编辑:袁瑛)
1.园区党委组织非公企业党员开展党建活动
2.园区党委为非公企业送出“党建服务包”
猜你喜欢 三个强化园区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岭南音乐(2022年4期)2022-09-15“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中国石油石化(2021年16期)2021-10-14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华人时刊(2019年19期)2020-01-06园区的开放样本商周刊(2018年24期)2019-01-08从园区化到国际化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共产党员(辽宁)(2017年12期)2017-07-01抓好“三个强化”,持续打造“四讲四有”合格党员队伍企业文化·中旬刊(2017年1期)2017-03-15省水利厅:以水为媒推进“三个强化”党员生活(2017年1期)2017-02-05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中国老区建设(2016年3期)2017-01-15“三个强化”提升解决群众诉求工作水平方圆(2016年1期)2016-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