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 艳, 麻生富, 张国俊, 李 忠
(1.铜仁市农业农村局, 贵州 铜仁 554300; 2.贵州大学农学院, 贵阳 550025)
黄精为百合科(Liliaceae)黄精属(Polygonatum)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补益类中药,具有药食两用和保健功效,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规定,黄精药用的只有3种原生药:滇黄精(Polygonatumkingianum)、多花黄精(Polygonatumcyrtonema)和黄精(Polygonatumsibiricum)[1],我国东北、福建、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广东和浙江等多地均有分布。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包括多糖、脂肪、甾体皂苷、生物碱、淀粉、维生素、黄酮、植物甾醇及挥发油等多种活性成分[2]。具有补脾、润肺生津、壮筋骨、降“三高”等作用。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黄精的需求量急剧增大,导致野生的黄精资源越来越少,仅仅靠采集野生黄精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近年来,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人工种植黄精已成为市场供应的主体。贵州多地每年以数“百亩”、甚至上“千亩”增加,以林下栽培和常规栽培模式进行种植。随着种植面积及种植年限增加,病虫害问题越发加重。黄精生长期发生的病害有炭疽病、叶斑病、根腐病、茎腐病、软腐病、褐斑病[3]等,其中软腐病发生率达15%~76%[4]。虫害有蛴螬、小地老虎、金针虫、野蛞蝓、蚜虫、叶螨类、红蜘蛛等,严重影响黄精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严重阻碍黄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前人研究的成果,本文对黄精病虫害种类、发生与流行规律及防治点进行总结,以期为黄精病虫害的安全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1.1 叶斑病
1.1.1发生与危害
黄精叶斑病的病原有草茎点霉[5](Phomaherbarum)、叶点霉属[6](Phyllostictasp.)、链格孢属[7](Alternariasp. )真菌,以为害叶片为主。叶片发病初期逐渐褪色并出现斑点,继续发生后扩大成椭圆或不规则型病斑,中央淡白色,边缘褐色,病健交接处有明显晕圈[8],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愈合成一片,导致叶片枯黄脱落。该病害一般于7月和10月左右发生2次高峰[4],且雨季发病较严重,高温高湿是叶斑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据刘悦等[9]对云南省普洱市3个黄精种植基地进行病虫害调查,发现黄精叶斑病受害株率为29.33%。
1.1.2防治措施
首先应选择抗病品种,其次在栽培种植过程中注重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雨季避免严重积水,收获后及时将茎叶等病残体集中烧毁,消灭越冬病原。发病初期采取药剂防治,选用50%多菌灵600倍液[10]喷雾,喷施两次即可;喷洒波尔多液[11-12],每隔9~12 d喷1次,连续喷3次;还可喷施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每隔9~12 d喷1次,连续喷2~3次;还有报道,50%退菌特1 000倍液[13]、40%苯醚甲环唑2 500倍液[14]防治黄精叶斑病效果较好。
1.2 黑斑病
1.2.1发生与危害
已报道的黑斑病病原有链格孢菌[15](Alternariasp. )、壳针孢属[4](Septoriasp. ),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尖部出现黄褐色不规则病斑,四周边缘紫红色,病斑在湿度较大时则为水渍状,干燥后容易破裂,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大,后逐渐变成黑褐色。发病后期叶片枯死,悬挂于植株茎秆上。病原可在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气温回升后侵染植株。黑斑病侵染发生在温暖潮湿季节,每年7—8月该病发生较严重[16]。
1.2.2防治措施
合理密植,保证通风良好。在管理过程中,及时清理田间病残叶,注意田间清洁卫生,保持良好的栽培环境。在黑斑病发生初期,可用50%退菌特1 000倍液喷雾,7 d喷1次,连续喷2~3次[17-18];多菌灵1 000倍液进行喷雾,7 d喷1次,连续喷2~3次[8];还可对叶片喷施“健壮”2 000倍液,每7 d喷1次,连续喷2~3次[19]。此外,还可采用井冈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药剂进行灌根防治[16]。
1.3 炭疽病
1.3.1发生与危害
黄精炭疽病是由葱刺盘孢[20](Colletotrichumcircinans)引起的一种叶部病害。另外,有报道称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博宁炭疽菌(C.boninense)、 果生炭疽菌(C.fructicola)和尖孢炭疽菌(C.acutatum)这4种炭疽病菌也可引起黄精炭疽病[21]。主要危害叶片,果实亦可感染。该病发病初期,叶尖叶缘等幼嫩部位出现红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展成圆形或椭圆形黑褐色病斑,中部微陷,四周有黄色晕圈,潮湿时病斑上散生小黑点,病情严重时叶片会腐烂而死。结实期侵染果实形成黑色病斑,导致叶片和果实穿孔、腐烂,达到发病高峰期[22]。
1.3.2防治措施
炭疽病于4月下旬开始发病,8—9月最为严重,故需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土壤的含水量。为黄精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应增施腐熟有机肥和生物菌肥,提高土壤中有益生物菌的含量,从而实现提高综合抗性的目的[4]。同样在加强田间管理,在黄精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残体,保持田园清洁。发病初期,可施用8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7,23]、多菌灵或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1,13]防治。另外,桑维钧等[20]报道75%代森猛锌可湿性粉剂和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对黄精炭疽病菌的抑菌率达100%,9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对黄精炭疽病菌的抑菌率在85%以上,均可作为田间防治备选药剂。
1.4 根腐病
1.4.1发生与危害
目前已报道黄精根腐病的病原菌有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腐皮镰刀菌(F.solani)[24-26],还有F.foetens和F.hostae[27]也可导致黄精根腐病的发生。该病主要发生在根部,发病初期地上部分逐渐变枯黄,地下根茎出现不规则黑褐色的病斑,后期根茎处可见白色菌丝,最后整个植株枯萎死亡。
1.4.2防治措施
黄精根腐病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易发生,故种植地的通透性显得非常重要。种植时进行种根消毒处理,发病初期使用30%甲霜·噁霉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7 d喷1次,一个生长季节连续用药2~3次。另外,及时拔除感病植株,病穴内施入生石灰进行消毒处理。
1.5 白绢病
1.5.1发生与危害
黄精白绢病是由半知菌类真菌齐整小核菌[28](Sclerotiumrolfsii)侵染所致,发病初期叶片发黄,然后逐渐枯死,地下根茎部腐烂,土壤中生长大量白色绢状菌丝,中后期土表可见乳黄色小菌核,菌核颜色逐渐加深变为褐色。病害在高温多雨季节多发,低洼湿地发病较重。酸性至中性及粘质土壤易发病;土壤湿度大,连续干旱后遇雨有利于菌核萌发[15]。
1.5.2防治措施
加强种植管理,在种植前可用敌克松等进行土壤消毒,病害发生后立即施用3%广枯灵800倍液、氯溴异氰尿酸(消菌灵)和三氯异氰尿酸(强氯精)1 000倍液,或25%戊唑醇2 500倍液和芽孢杆菌Bv22菌株,或40%菌核净600倍液喷施防治[11]。
1.6 锈 病
1.6.1发生与危害
目前黄精锈病的发生未见相关病原菌的报道。据蒋燕锋等[18]报道,黄精种植于板栗林、锥栗林下易被传染而发生锈病。感病初期叶片散生淡黄绿色小点,最后枯黄至暗褐色,植株死亡。一般在6月开始发病,8—9月达到发病盛期。
1.6.2防治措施
注意保持田园清洁卫生,加强种植地管理。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在黄精植株枯萎后应及时清除病残体和田间杂草,要集中烧掉或深埋;在黄精枯萎后及翌年出苗前可喷多菌灵500倍液、粉锈宁2 000倍液进行土壤消毒,在植株展叶后喷粉锈宁1 000倍液可防控该病[29]。
1.7 茎腐病
1.7.1发生与危害
黄精茎腐病病原菌主要是镰孢属[22](Fusarium)真菌,受害植株茎基部出现黑色斑点,病情逐渐向下部扩展,地上植株则出现青枯状,最后茎基部逐渐失水后变软,内部空松。该病通常发病于苗期及多雨季节。
1.7.2防治措施
该病的防治与根腐病类似,注意加强田间管理。发病初期,应及时拔除感病植株,并喷施68.75%的氟菌·霜霉威[30]。如果土壤湿度过大则可适量撒草木灰进行土壤消毒。
1.8 灰霉病
1.8.1发生与危害
黄精灰霉病病原菌为葡萄孢菌[9](Botrytissp.),主要危害叶片及嫩茎,容易造成植株腐烂而死亡。感病初期,从下部叶片的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后病斑逐渐扩大,有时会有不规则轮纹,呈紫褐色。气候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灰色霉层。发病后期,在病组织内部产生1 mm大小的黑色颗粒状小菌核。
1.8.2防治措施
根据黄精的生长规律进行仿生态栽培管理,有利于减轻病害发生,提高黄精产量和品质。发病较重时可选用50%异菌脲1 500倍液、80%嘧霉胺2 000~3 000倍液、50%腐霉利2 000~3 000倍液、38%唑醚·啶酰菌胺2 000倍液喷雾防治。
2.1 蛴 螬
属鞘翅目金龟甲科幼虫,主要咬断幼苗或嚼食幼苗根,造成缺窝断苗或根部空洞,从而影响黄精的生长。因此在整地过程中若有发现要及时清除[7]。
2.2 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又名土蚕,食性杂,初孵化的幼虫可把叶片咬成缺刻或孔洞,还可为害黄精幼嫩根茎,咬断幼苗根使其枯萎死亡。每年5—6月为害较重。
2.3 金针虫
以幼虫为害黄精幼苗及地下根茎。可钻入茎内咬食,主根一般不被咬断,如乱麻状,受害严重植株逐渐枯死。以春季为害较重,秋季为害较轻[15]。
2.4 蚜 虫
主要有桃蚜和棉蚜,蚜虫群聚于嫩叶和嫩梢处吸食,可导致叶色片褪绿、卷曲、矮小、发黄,致使植株生长势衰弱。春季气温迅速上升,黄精嫩叶和花是蚜虫繁殖和栖息的主要场所。蚜虫在黄精新芽出土展叶即可为害,随着植株嫩枝嫩叶增多,为害逐渐加重。
2.5 二斑叶螨
为害植株地上部分。在叶片及嫩梢处群集为害,使叶背呈现细小失绿斑点,叶片渐变为灰白至黄褐色,导致叶片变硬变脆、枯死、脱落。每年6月中旬至8月则是发生高峰期,贵州各地发生均较重。
2.6 虫害防治
黄精虫害防治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科学应用化学防治[31]。黄精种植前,尽量避免前作蛴螬、小地老虎虫害发生重的地栽种。选择适宜的温度、降水、土质、地势等,满足黄精健康生长的需要,同时改良土壤生态、预防病害。
2.6.1物理防治
在黄精种植区安装杀虫灯和黑光灯及性诱剂,诱杀金龟子和地老虎成虫以减少虫口基数。在黄精出苗后,安放300块/hm2黄板进行诱杀蚜虫,黄板悬挂于黄精植株顶部15~20 cm。
2.6.2生物防治
在黄精种植地周边合理布局种植大豆、芝麻等蜜源植物,为赤眼蜂、瓢虫、食蚜蝇、草蛉等天敌昆虫种群繁育营造适宜环境[15],或人工释放赤眼蜂、异色瓢虫等天敌昆虫来防控害虫。尽可能地选用生物药剂,少用化学药剂。可选用白僵菌、绿僵菌等喷雾防治蛴螬,选用苦参碱、蛇床子素等防治蛴螬、小地老虎和二斑叶螨。
2.6.3化学防治
防治地老虎和蛴螬,可用2.5%的敌百虫粉30 kg/hm2与细沙1 000 kg/hm2拌匀后撒施1次;或用3%辛硫磷颗粒剂与沙土混匀撒施或开沟施用1次。孙世伟等[32]报道,1.8%阿维菌素乳油对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好,15%哒螨灵乳油也具有较好的防效。在发生为害初期可在叶片喷施隆施3 000倍液[30],每7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即可。
近年来,贵州省中药材发展非常迅速。针对黄精这一野生资源匮乏而市场需求大的珍稀、道地、特色、大宗药材,其药材的需求量逐年增大,野生黄精己经满足不了逐渐扩大的市场需求。在贵州省凤冈县、湄潭县以及兴义市、大方县[33]等地都建立了规范化种植和快繁的黄精药材基地。然而,随着种植面积和种植年限逐渐增加,黄精病虫为害日益加重,病虫害问题已成为贵州省黄精等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大障碍,制约着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产业的发展。
为减少人工种植地黄精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提高黄精的产量和品质,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需要加强研究,摸清黄精病虫害种类及其发生流行规律;做好病虫害情况调查研究和预测预报;加强对主要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的研究,充分利用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必要时应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进行防治。合理和安全使用农药,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浓度、次数及安全间隔期,减少农药残留,保证黄精等中药材的质量安全。
猜你喜欢 黄精病斑可湿性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四川蚕业(2021年4期)2021-03-08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inoleic Acid in Polygonati RhizomaDigital Chinese Medicine(2020年3期)2020-11-03黄精、滇黄精、多花黄精物候期差异化研究云南农业科技(2020年5期)2020-10-1410%嘧草醚可湿性粉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农药科学与管理(2019年12期)2019-05-20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农业工程学报(2018年24期)2019-01-14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中国蚕业(2018年4期)2018-12-05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江苏林业科技(2018年4期)2018-09-1410%苄嘧磺隆·异丙草胺可湿性粉剂对水稻抛秧田杂草的防除作用杂草学报(2015年2期)2016-01-04黄精新鲜药材的化学成分药学与临床研究(2015年4期)2015-06-05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湖北植保(2014年2期)201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