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肺阳虚”探析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时间:2024-11-15 20:2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支气管哮喘是目前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中医认为哮喘的主要病理因素便是痰,痰凝聚伏藏于肺,则成为发病的潜在“夙根”。形成原因是素体肺气不足,津液不能正常宣散敷布,不能通调水道,易酿湿成痰,痰饮内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阳化气,阴化形”,提示肺气的不足其根源便是肺阳的不足。以“肺阳虚”为基础,发现肺阳虚无力温化寒痰,哮喘之“夙根”由此产生;
肺阳虚导致肺卫不固,无法抵御外邪入侵肺腑,诱发哮喘发作;
肺阳虚无以化气,无法正常宣发肃降、通调水道,累及脾肾,形成哮喘缓解期的本虚标实之证。由此进一步探讨“肺阳虚”与哮喘的发病认识。

【关键词】 肺阳虚;
支气管哮喘;
阳化气;
阴成形

【中图分类号】R228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24)10-0006-04

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4.10.zgmzmjyyzz202410002

Pathogenesis of Bronchial Asthma Based on “Deficiency of Lung Yang”

ZHOU Pan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610000, China

Abstract:Bronchial asthma is the most common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 TCM believes that the main pathological factors of asthma is phlegm, phlegm coagulation hidden in the lungs, then become the incidence of the potential “root”. The cause of formation is the deficiency of lung Qi, body fluid can not be normally spread, can not beunobstructed waterway, easy to brew wet into sputum, phlegm drink. 《Su Wen · Yin Yang Correspondence Phenomenon》mentioned:yang transforming into qi while yin constituting form,which Suggests that the root cause of the deficiency of lung Qi is the deficiency of lung Yang. On the basis of “deficiency of lung Yang”, it is found that deficiency of lung Yang is incapable of warming up cold phlegm, resulting in the “root” of asthma; deficiency of lung Yang leads to weak lung defense and can not resist invasion of exogenous pathogen, inducing asthma attack; deficiency of lung Yang has no way to change Qi, thus failing to normally spread,dredge and regulate water channels, involving spleen and kidney, thus forming the syndrome of deficiency and excess in asthma at the remission stage. Therefore, the pathogenesis of asthma and asthma was further discussed.

Key words:Deficiency of Lung Yang;Bronchial Asthma;Yang Transforming into Qi; Yin Constituting Form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哮喘是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等症状[1],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若在儿童时期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控制,将会在成年后伴随患者一生。2012~2015年在中国进行的“中国肺健康研究”[China Pulmonary Health(CPH)study]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的哮喘患病率为4.2%,其中26.2%的哮喘患者存在气流受限(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0.7)[2]。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哮证”范畴。历代医家认为,哮喘的主要病理因素便是痰,痰凝聚伏藏于肺,则成为发病的潜在“夙根”。哮喘发病的夙根之痰饮与肺脾肾有着密切的关系。哮喘始发于肺,波及于脾,影响于肾。中医认为素体肺气不足,津液不能正常宣散敷布,不能通调水道,易酿湿成痰,痰饮内伏,形成夙根[3]。

1 肺阳的生理病理概述

《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4]说明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阴阳学说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阴阳两方的对立统一,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可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这是世界万物的基本规律,人体亦是如此。在这一哲学理论的指导下,肺既有肺阴,必有与之对立统一的肺阳存在。脏腑之气分阴阳,分管该脏不同的生理功能,故而在病理上五脏皆有阴阳虚实。这提示了肺阳虚也是疾病发生的病因之一[5]。历代医家及医学著作少有提到肺阳的存在,只因肺属娇脏,归于太阴,以阴为主,故而少有提及,只是用“肺中冷”和“肺虚冷”代替了肺阳虚中医的证候[6]。《金匮要略》中用甘草干姜汤、《伤寒论》中用小青龙汤等治疗“肺中冷”亦是治疗肺阳虚之证[7]。尤其是哮喘这类病位在肺的疾病,肺阳虚损毫无疑问是值得探讨的病因。

1.1 肺阳的内涵 明代著名的医家张景岳认为:“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肺之阳充足可化为肺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云:“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8]以水火的属性来集中反映阴阳之属性。将运动的、上升的、弥散的等特性归为阳;
静止的、下降的、凝聚的归为阴。综上所述,肺阳的功能就是运动的、升散的,且可转化为肺之阳气,对应了肺的“宣发”之功。而肺阴的功能就是静止的、降聚的,对应了肺的“肃降”之功。

1.2 肺阳的生理特点 肺阳的生理特点可以概括为主气司呼吸、主通调水道。《素问·五脏生成》云:“诸气者,皆属于肺。”[8]39这里的气有两种,一种是呼吸之气,通过肺阳的宣发与肺阴的肃降,吸清呼浊,吐故纳新,为机体进行体内的气体交换,吸入的清气是营养五脏六腑后天之气(宗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云:“天气通于肺。”[8]21二是一身之气,凡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皆需通过肺的呼吸得以敷布,其中卫气可以抵御外邪入侵,《灵枢·本脏》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8]347《医旨绪余·宗气营气卫气》曰:“卫气者,为言护卫周身,不使外邪侵犯也。”[9]说明卫气不但能温养内外一切脏器组织,而且具有滋养腠理,开阖汗孔,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10]。肺阳之气充足,宣发卫气于皮毛,卫气正常行使其职责。《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8]67说明肺在水饮输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肺阳之气向上向外宣发,通过皮毛“玄府”排出体外;
向下向内肃降,通过形成尿液排出。故又称“肺为水之上源”。

1.3 肺阳的病理特点 肺阳不足,肺气宣发功能减退,宣发肃降运动不协调,影响气体的交换,则会出现喘促、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肺阴虚损,无力化气推动卫气宣发于腠理,肌腠不固,外邪易袭。卫气无法温养肌肤,则易受风寒等邪气侵袭而出现寒性病变。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若肺之阳气虚弱,无力制阴驱寒,可出现发热恶寒、咳嗽咳痰、鼻塞流涕等表寒证,还会进一步影响其他脏腑之阳气,导致其他脏腑生理功能受到影响。肺阳虚无法助气宣发或肃降通调水道,水道失于通调,可导致津液代谢障碍,出现痰饮。肺阳不足,外有寒邪入侵,内有痰饮不化,肺中寒痰不化。哮喘之寒痰蕴肺证可由此而来。寒痰伏肺,日久伤阳,累及脾肾。

2 肺阳虚与哮喘的发病

虽然古代医家很少明确指出肺阳虚的证候表现,但近些年中医学者的诸多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发现,“肺阳虚”在许多肺系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都有所体现[11-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阳化气,阴化形”[8]19。肺气的不足其根源便是肺阳的不足。肺气不足,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失调,日久便会影响脾肾二脏之阳气。所以认为肺阳虚是哮喘发病的病理基础。综上进一步探讨肺阳虚在哮喘疾病的多个阶段造成的影响。

2.1 肺阳虚寒痰不化——哮喘发病之夙根 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指出:“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1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称本病为“呷嗽”,指出本病病理为“痰气相击,随嗽动息,呼呷有声”,治疗“应加消痰破饮之药”[14]。元代朱丹溪首创哮喘的病名,其在《丹溪心法》中有对哮喘的专门论述,认为“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于痰”[15]。根据历代医家的经验总结可以得出,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哮喘发病的“夙根”。肺为娇脏,寒邪入侵,肺阳虚不能维持肺主宣降以行水的正常生理功能,极易导致寒饮蕴肺证的发生。哮喘寒饮蕴肺证进一步阻碍肺气宣发肃降,出现呼吸窘迫、喉中痰鸣如水鸡声、咳吐稀痰不得平卧等临床症状[16]。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13]小青龙汤作为代表在临床上以温阳化饮、理气化痰的方法治疗各种痰饮咳喘病证,常有良效。罗丹冬[17]、吴奎[18]、王伟[19]等在研究小青龙汤对哮喘小鼠的治疗作用中发现,小青龙汤对气道炎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可以改善急性期哮喘发作患者的症状。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肺阳虚引起的寒痰不化是哮喘发作的“夙根”。

2.2 肺阳虚卫气不固——哮喘发病之诱因 清代李用粹《证治汇补·哮病》曰:“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20]明代秦景明《症因脉治·哮病》云:“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症作矣。”[21]可见哮喘之发作是内因与外因相结合诱发,内因乃为痰饮内伏,气机失调,此为“夙根”;
外因为“非时之感”,肺阳虚导致肺卫不固,外邪易入侵机体,与宿痰互结,加重肺气宣发肃降之失调。气候变化为哮病发作的主要诱因。卫气不固腠理,外邪侵袭,内合于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22]。现代研究[23]表明,哮喘发作诱因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2.3%(1370/3240)]、天气变化[22.8%(738/3240)]、有害气体[4.3%(140/3240)]、过敏原刺激[3.5%(115/3240)]、剧烈运动[1.8%(57/3240)]以及空气污染[1.5%(49/3240)]居前6位。北方患者诱发因素中上呼吸道感染的比例高于南方。由此可以得出肺阳虚损,影响卫气宣发,不固于外,抵挡外邪,易导致哮喘的发作。

2.3 肺阳虚累及脾肾——哮喘发病之迁延 《灵枢·经脉》将“肺”与“脾”同归于太阴,太阴者,为三阴也。清代黄元御《四圣心源》又云“湿者,太阴土气之所化也。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人为脾。太阴以湿土主令,辛金从土而化湿。”[24]说明脾肺两者在津液代谢方面关系较为密切。肺阳虚损,无力化气,肺失宣降,水道不畅,水湿困脾,脾喜燥恶湿,日久脾失健运,津液停聚,又会反过来影响肺气宣降,加快痰饮形成。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在五行学说中,肺为脾之子,肺病日久累及脾,子病及母;
脾虚日久影响肺,母病及子。终将导致肺脾两虚,出现咳嗽气短、食少倦怠、腹胀便溏等临床症状。

《素问·水热穴论》曰:“肾者,至阴也;
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9]144说明肺肾在通调水道方面关系密切。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宣发津液于腠理以汗发之,肃降水液于肾。肾为主水之脏,升清上达于肺,降浊下达于膀胱。肺肾两脏,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津液的输布与排泄。肺阳虚则宣发肃降失调,无法肃降水液于肾,肾也无法升清于肺,导致津液代谢障碍,水不得行,聚而成痰。“肺不布津”“脾不行津”“肾不化津”而致使津液停滞凝聚成痰则成为哮喘发病潜在的病理因素,同时也是哮喘发病迁延不愈,难以根治的原因之一。故而哮喘其病位主要责于肺、日久累及脾、肾二脏。现代研究[25-27]表明,哮喘缓解期发作时,常常表现以正虚为主,但其痰饮留伏的病理因素仍然存在,中医学者从肺脾两虚、肺肾气虚来治疗,效果显著。故哮喘缓解期属本虚标实之证[25-27]。由此可见,肺阳一旦虚损,宣发肃降及通调水道的功能失调,日久累及脾阳、肾阳,脾不运化,肾不主水,水湿内停,痰饮聚于肺,进一步损伤肺阳,如此循环反复,形成了哮喘发病迁延不愈的原因。

3 小结

哮喘作为目前肺系疾病的常见疾病,西医方面虽然暂时没有给出明确的发病机制,但在中医方面却有诸多文献记载了病因病机。结合中医基础哲学思维及众多医书方药,不难发现其实“肺阳虚”是一直都存在于哮喘疾病的多个阶段,以“肺阳虚”为基础,可以发现肺阳虚无力温化寒痰,哮喘之“夙根”由此产生;
肺阳虚导致肺卫不固,无法抵御外邪入侵肺腑,诱发哮喘发作;
肺阳虚无以化气,无法正常宣发肃降、通调水道,累及脾肾,形成哮喘缓解期的本虚标实之证。近几年诸多学者在“肺阳虚”基础上治疗研究哮喘都有显著的成果。因此,更加深入地探讨“肺阳虚”与哮喘发病的联系,可以为治疗哮喘提供更多的思路与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新,沈华浩,钟南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0,43(12):1023-1048.

[2]HUANG K, YANG T, XU J, et al.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and management of asthma in China: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 [J]. Lancet, 2019, 394(10196):407-418.

[3]何玲,叶铭钢,王键. 新安王氏内科辨治哮喘病的特色与思路[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5):1543-1546.

[4]姬昌.周易[M].杨天才,标校.北京:中华书局,2022:340-341.

[5]常兴,张恬,颜培正,等.“肺阳”与“肺阳虚”理论及其现代研究探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8):1046-1048.

[6]常兴,刘如秀.基于“肺阳虚”探讨哮喘寒饮蕴肺证病机并从细胞自噬探讨其病理机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21,55(2):53-55.

[7]常兴,张恬,孟庆岩,等.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4):121-125.

[8]佚名.黄帝内经[M].闫松,主编.北京:线装书局,2012:20.

[9]孙一奎.医旨绪余[M].王雅丽,标校.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39.

[10]吴颢昕,孙桐.《内经》卫气理论及其临床意义[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0(1):20-23.

[11]陈聪,王朝霞.浅述从肺阳理论论治真中风病[J].陕西中医,2017,38(4):505-506.

[12]王加豪,张伟.浅论阳虚在间质性肺疾病中的作用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21,36(2):1126-1127.

[13]张仲景.金匮要略[M].闫松,主编.北京:线装书局,2012:227.

[14]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M].孙理军,标校.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75.

[15]朱震亨.丹溪心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6]常兴,张恬,颜培正,等.雾霾的致病机制及其与哮喘寒饮蕴肺证的关系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8):3310-3312.

[17]罗丹冬,丘振文. 小青龙汤对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气道炎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4):655-657.

[18]吴奎,王彦,毕玉田,等.小青龙汤对哮喘小鼠气道变应性炎症作用的研究[J]. 重庆医学,2014,43(17):2145-2148.

[19]王伟,周大兴,刘瑶,等. 小青龙汤对气道高反应性的作用及其神经调节机制的探讨[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4):565-567.

[20]李用粹.证治汇补[M].吴少祯,标校.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26.

[21]秦景明.症因脉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127

[22]张伯礼,吴勉华.中医内科学[M].10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105.

[23]邢斌,林江涛,唐华平,等.2013~2014年我国中心城市29家医院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诱发因素的回顾性调查[J].中华内科杂志,2018,57(1):21-26.

[24]黄元御.四圣心源[M].黄斌,标校.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278.

[25]黄焰. 孙凤霞诊治支气管哮喘的经验[J].江苏中医药,2015, 47(8):28-30.

[26]崔晓丽,姜云香.培土生金法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6):532-534.

[27]张晓峰,张洁,罗云. 温润辛金培土汤对支气管哮喘脾肺两虚证患者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J].环球中医药,2021,14(2):345-347.

(收稿日期:2023-08-07 编辑:刘 斌)

基金项目:作者简介:周攀(1998—),男,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儿童肺系疾病的临床研究工作。E-mail:1098744341@qq.com

猜你喜欢 支气管哮喘 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探讨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29期)2016-12-26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现代医生(2016年27期)2016-12-21溴化异丙托品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在成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的应用中国现代医生(2016年27期)2016-12-21阿托伐他汀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28期)2016-12-07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抗反流治疗对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哮喘的疗效评价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28期)2016-12-07哮喘宁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27期)2016-11-30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Meta分析及治疗策略中国现代医生(2016年23期)2016-11-15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24期)2016-10-17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24期)2016-10-17支气管哮喘的康复教育探讨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6年7期)2016-05-10

推荐访问:阳虚 支气管哮喘 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