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晰
7月的北京,一场大雨洗去连日来的酷热。在位于北京东城区的办公室里,记者采访了新希望集团联合创始人李巍。
一袭简约的红裙,精致的短发,眼神清澈灵动。迎面走来的她,仿佛雨后的风,温柔而有力。一下午的时间,与李巍畅谈关于成长、梦想、家庭、公益……这位“天职女人”的形象也逐渐丰富立体起来。
很多人了解李巍,是作为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的夫人,其实她自身也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在此之外,她还有着很多身份,公益人、作家、抖音主播……她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止步对于生命的探索。正如在她的新书《成为一束光》中所说,“我站在自己的底色里,去进益、去热爱、去追寻,乃至让步与退守。”她仿佛带着与生俱来的使命,努力成为自己,敢于发光,也不吝分享爱。
“或许每一个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7月,李巍的新书《成为一束光》由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出版。《成为一束光》是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天职女人”系列的第一本女性励志类图书。一经上市,三天内销售30000册的成绩让很多畅销书也难望其项背。在“企业家”的身份之外,作为作家的李巍也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在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节目《老俞闲话》中,俞敏洪说:“我很少给周围的朋友荐书,但这本书我推荐给了身边的所有女性。一定要看!我相信每个人看后都一定会受益匪浅,而且这本书我还会一直推荐和销售。”
《成为一束光》为什么如此受欢迎?不仅仅因为作者传奇般的人生经历:心怀梦想的青年,努力读书圆了大学梦,成为优秀的医生。在丈夫创业时,她放弃自己的事业,回归家庭,教育子女。在家族企业成长壮大之后,她却选择再出发,独自创业,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抛开如此精彩的“大女主”故事,“世界五百强企业”、“首富”妻子……这些词语本身已足够吸睛。
但李巍并没有刻意展示这些光环与“人设”,她在书中坦诚地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价值感悟,乡间童年的单纯快乐,时代大潮中的努力拼搏,作为妻子、母亲的付出与奉献,有难以割舍的遗憾,更有豁达的超越……没有成功人士的“滤镜”,一个个故事、一段段经历,仿佛身边的朋友,娓娓道来自己成长的故事。正如中国青年出版总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皮钧在序言中所写的,“经历了风风雨雨的人,把这份历史变成一种能量叙述出来,这是我期待李巍这本书的主要的出发点,期待人们能够从这些活生生的叙述中读出时代变迁的不易。”
李巍坦言,对于写这本书,分享这些故事,自己也曾经有过很多顾虑。一直以来,她都习惯了“隐匿”“闪避”在丈夫身后。另外,担心自己沉淀太薄,经验还不成熟……
但是终于有一天,这些头脑中的束缚都脱落了。“忽而一年一日,我睁开眼睛,念中只余四个字——心无挂碍。”在很多人都害怕衰老时,李巍却感慨,六十岁到八十岁是最好的年纪,这自由是踏实的、平和的。
“时至今日,我想自己已经有信心和能力,也有充裕的勇气,与大家分享我的故事。或许每一个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得到一些启发和借鉴,如果是这样,我觉得这本书就实现了它的价值。”
“侠女”像是一种传承
李巍出生在辽宁,从小跟着奶奶长大,黑土地承载着她童年的底色。在李巍记忆中,奶奶不识字,裹小脚,没有自己的名字,但她公正、讲义气,在十里八村中声誉和威望很高。李巍的姑妈很年轻时就担任了银行行长,是小镇上唯一一个全国劳模。李巍记得,小时候家里总是门庭若市,都是想贷款的人。奶奶站在门口,把送礼的人一概拒之门外。“奶奶和姑妈一生正气凛然,有感恩之心,但从不求回报,不占别人一分钱便宜,也绝不亏待人。她们言传身教,做英雄、有侠气,长大后,我也成了另一个‘穆桂英,讲义气、一腔热血、热心社会公益。我常常想,我们一家三代的女人,竟是三代‘侠女,像是一种传承。”
如今,这份力量也传递给了女儿刘畅。刘畅接过新希望的“大旗”,以“80后”的视野和思路,带领公司迈上了新的台阶。而更让李巍欣慰的是,女儿善良,对别人大方,处处为他人着想。前不久,在李巍做客帆书创始人樊登的直播间时,樊登感慨地说,“加上刘畅,你们是四代‘侠女传奇。”
李巍的童年时代,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很匮乏,奶奶家的一架子古书就是她的启蒙读物。每天傍晚,奶奶都让李巍念古书给自己听,那些杨家将、岳家将、薛家将的故事,读了一遍又一遍,英雄的气概和风骨塑造着一颗幼小的心灵,成为影响她一生的力量。
共同成长是婚姻经营的秘诀
16岁时,李巍回到了四川成都的父母家里。从白山黑水到巴蜀大地,或许是不同文化的影响,让李巍性格中既有北方人的爽朗契阔,也有南方人的细腻柔韧。
李巍18岁参加工作,被分配到四川拖拉机厂的卫生科。当工厂需要抽调一名工作人员到外地值守时,她主动请缨。在医务室独自值班的夜晚,她总是搬个凳子,靠在门口看专业書。
因为工作中表现出色,20岁时,她成为厂里的团委副书记,还得到了去县医院培训的机会。她边工作边读书,考上了华西医科大学,成为那个年代令人艳羡的“天之骄子”。毕业后,进入四川省机械学校的校医院工作,也是在这里,她结识了携手一生的伴侣。
那时的李巍,一边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准备报考母校的研究生。一天,学英语的收音机坏了,同事带她去找人维修。在上楼梯时,她第一次见到了电工教研组的“刘老师”。小小收音机,成为他们两人爱的纽带。随着接触日渐增多,在李巍心目中,刘永好是自己见过“最爱劳动,最聪明的人”。
虽然彼时刘永好的学历、收入都不如自己,李巍仍然义无反顾地和他走到了一起。婚后,李巍鼓励丈夫继续深造,报考电大,自己则包揽了全部家务。再到后来,刘家兄弟从养鹌鹑起步,创建了育新良种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一路搏击,打造了中国最大的饲料生产企业新希望集团,李巍一直给予丈夫最坚定的支持。在她心目中,共同成长就是经营婚姻的秘诀。
对于妻子李巍,刘永好说,“她身上长着自律、勤奋、好学、勇敢的根,就像我小时候在地里常见的芦苇杆,能够随风弯腰,却从不折断,当你觉得她已贴地的时候,她却又悄悄地立起来,悄悄生长出了一片自己的芦苇荡。”
俗语常说,男人是山,女人是水。李巍却认为恰好相反:女人是山,男人是水。“山屹立不动,水依山而流,只要女人守住像山一样稳固的后方,男人就会像流水一样,一次次出发,一次次归来。”
李巍喜欢舒婷的《致橡树》,在她心目中,这就是婚姻的样子。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有底气的人才敢于放弃
很多熟悉李巍的人都说,她是一个舍得付出与舍弃的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她总是大方地给予。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国企工作是“鐵饭碗”,然而李巍心里一直有个大学梦。她放弃了稳定的工作、收入和提干的机会,选择了继续读书。虽然那意味着生活更拮据,在医院实习,她一直穿着打补丁的裤子。“那时候也没觉得不好意思。那个年代没有物质上的攀比,大家比的是艰苦朴素。”
最初,丈夫兄弟四人打算创业养殖鹌鹑,但缺乏启动资金。一筹莫展之际,李巍拿出了自己心爱的手表——那是她用四年的积蓄从供销社买来的。她卖掉这块手表,为丈夫凑齐了创业的那一份钱。
如果说生命中难免有遗憾,那么放弃梦想,或许是最深刻的一种。李巍前半生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在医师班进修时,她在日记里写下:“我的理想是当一个救死扶伤白求恩似的医生”。她也一直在为这个梦想而努力。读大学,进医院实习,准备再继续深造……但自己的事业与丈夫的事业难以两全时,她还是选择了辞职。她在书里记录了这个对她来说人生中最艰难的抉择:“我从不是一个贪心的人……但放弃做医生这件事,连想一想都痛彻肌理,像是刺痛每个细胞。念头一动,眼泪便簌簌地掉下来,似乎也不是哭的情绪,只是流泪,牵动心神地流泪。这些我从没跟丈夫说起过。心底的磐石,只靠自己慢慢去磨。眼泪掉了又止,像一个反复受伤的疤。”
辞职后,李巍全力支持初创的企业和陪伴女儿成长。采购原料、销售、收账……在出差谈合作时,刘永好下飞机接受采访,李巍则一个人拖着重重的行李等在一边,她的角色,既是助手,又是秘书。
刘永好在外地工作期间,正值女儿小升初备考阶段。接送女儿上学,做一日三餐,晚上还要陪她去补课。等到女儿做完作业睡着了,已经接近夜里十一点。这时,李巍骑上自行车去郊区的办公室,发传真向丈夫汇报当天公司的情况。等接到丈夫回复的传真,往往已经是凌晨一两点,她再骑车回家。就这样坚持了几个月,女儿小升初进考场的那天,李巍也累得住进了医院。
经过多年的打拼,家里事业发展壮大,成立了集团。为了让公司管理步入正轨,李巍又一次选择了退出,不再参与集团事务,成为一名全职妈妈。
每一次的牺牲与放弃,或许都需要勇气,李巍的解释还是很有“侠女风范”:“我觉得有底气的人才敢于放弃。底气来自于不断学习的能力,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你就不怕,放下了没关系,我可以任何时候再捡起来。”
“花菩萨”的光彩事业
在网上,流传着很多关于李巍的故事,其中“丈夫给她2000万零花钱,她用来创业”的标题比比皆是,让李巍有些哭笑不得。“没有2000万元,只有200万,而且也不是什么零花钱,是用于创业的投资。”
“丈夫事业有成,孩子也长大求学,在家享受人生不好吗,为什么要去创业?”面对这个被问过无数次的问题,李巍用“做自己”三个字来回应。“如果就此在家待下去,像是在流失自己的个性和生命力,又是浪费老天给我的天赋、机会和指引。对于自己的学习能力,我有信心也有诚心,重拾事业并不可怕,总之一句话:我是个愿意做事的人。”
第一个创业项目,李巍入股了朋友的一家制版公司。从零开始,她去批发市场学习纸张知识,了解采购价格,降价、砍单、全员培训……通过一系列举措,扭转了之前家族企业的沉疴,让公司发展成为行业内的知名品牌,丈夫投资的200万元启动资金也全部还上了。
李巍的第二个企业在四川西昌,起因也是个美丽的偶遇。
一次出国旅游,李巍坐在车上看到远远的一大片花海,“黄艳艳的,耀得人心花灿烂”。她经了解知道,这花名叫万寿菊,不仅美丽,还是提炼天然黄色素的材料。得知这种花在中国没有种植,李巍想到,中国地大物博,能不能把这个项目引回去?当时,刘永好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光彩事业”,号召企业家践行社会责任,到老少边穷地区办企业,带领当地人脱贫致富。李巍决定自己率先响应。她组建团队赴大凉山考察,让万寿菊在四川凉山州的高山上扎了根。在项目起步阶段,她每年跑十几次西昌,经常怀揣几个馒头,走在田间狭窄的稻梗上。不小心踩空一脚,就栽倒在稻茬尖上,顿时鲜血长流。当着团队的面她还得立马爬起来,擦去血迹,笑着说“没事”,继续赶路。
李巍带领技术人员一起编写了中国第一本《万寿菊栽培手册》,印了一万册免费送给当地的花农,并在手册封面上写下自己的心愿:“让大凉山更富裕,让大凉山更美丽。”
经过培训及动员,农户们的收入翻倍,当地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参与种植万寿菊。漫山遍野的万寿菊成为了大凉山群众的“扶贫花”,老乡们也送给李巍一个美丽的名字:“花菩萨”。
同时,李巍在成都专注于万寿菊的科技研发,在2011年成立了成都枫澜科技有限公司。现在,中国已从依赖进口叶黄素成为天然叶黄素的出口国,公司拥有数十项專利技术,已成为叶黄素在饲料行业使用的国家标准制定参与者。
与万寿菊花海的“一眼万年”,成就了李巍迄今最为骄傲的事业,“花农的一句‘花菩萨,赋予我的价值感和成就感,是金钱无法换取的。”李巍说。
种植一颗“爱心树”
2010年,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成立,李巍受邀出任理事,并成立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专项基金。她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支持天津东丽区建立十所专门招收进城务工者子女的街区幼儿园。“因为我也曾是留守儿童,我不愿看见孩子和父母分开。”
后来,她又在云南省妇联支持下专门成立了“李巍云南妇幼救助循环基金”,让更多的母亲回到家乡,通过养殖、刺绣等项目再创业,得以和家人、孩子团聚。
李巍很享受自己作为母亲的角色。她和女儿“拉钩钩”,约定好要一起进步,成为彼此的骄傲。儿子也跟她无话不谈,经常电话一聊就是两个小时。这让很多妈妈十分羡慕,李巍也经常跟妈妈们分享自己教育孩子的心得。她还写过一本书《优等生》,分享自己对于孩子财商教育的理念。
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巍听了一堂“生命教育”课,让她深受触动。课堂上,老师教孩子们在大街上遇到坏人怎么应对,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让她感叹,这个课程太好了,“父母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东方文化的含蓄,使得这方面的教育有时候是缺失的”。课后她了解到,授课的志愿者都是全职妈妈,有人曾是企业高管、大学老师。2009年,从一间教室、一所小学开始,她们把生命教育中最基本的道理讲给孩子们听。李巍从此与生命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也成为了一名积极的志愿者。
在李巍的推动下,2014年,上海浦东新区爱心树生命关爱中心成立。她被推举出任首届理事长。
在中心副理事长郁玫看来,李巍是生命教育最好的代言人,也是最好的传播者。“她没有把公益当做慈善来做,而是用实际行动去做一份事业。“不仅是资金上的支持,她为爱心树倾注了很多时间、精力和陪伴。”
在李巍和志愿们共同努力下,国内第一套生命教育教材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涵盖小学一至五年级,有学生本、教师本。一位专家看后评价:“一群全职妈妈就编写了这么成功的教材,难以想象。”
从最开始的2名志愿者到今天的近500人,“爱心树”让生命教育走进了中小学课堂。十二年来累计服务了50多所学校、572个班级。
“我还有更远的愿景,希望生命教育纳入学校的正规教育。”李巍说,“书本上的知识会过时。但对于生命的价值、优秀品格的建立、自我生命的认知是永恒的,一定要尽早开始。”
在李巍办公室的墙上,悬挂着三幅书法作品:“祥和、自由、喜悦”,她以此作为当下的人生追求。逛菜市场、下厨做饭,在公园跑步,小摊上淘来的饰品自己DIY……她给自己时间,享受生命中的点滴快乐。几年前,她又追赶时代的风口,开了短视频账号,希望成为一名传播正能量的“网红”。
从共创“新希望”到成为“一束光”,李巍始终是时代大潮中的前行者。一路走来,努力成为优秀的妻子、母亲,更勇敢地做自己,用精彩成就更多精彩,用内心的一束光,鼓励更多人追寻生命中的那束光。
对话李巍:我的愿望是让每个家庭更幸福
记者:您的新书《成为一束光》出版后,受到了很多读者朋友的喜爱,请分享一下您写这本书的初衷。
李巍:我近20年来一直在各个报纸杂志上写专栏,也做了很多场分享会,见过很多妈妈、很多孩子。最开始做分享的时候,对自己没有什么信心,后来发现每次分享会的时候都有人流泪,有人拉住我不放,有人说能给我点儿时间吗?我想单独请教一下。这个时候会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感,你分享的东西对别人有用,就更加确认自己的很多做法是对的,自然升起了一种使命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多一些人。正好和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的皮钧社长有一次长聊,他鼓励我说,你可以写成一本书。再加上我一直以来写的各种专栏、文章,做分享会积累的资料也是比较多的,我就借此机会把它整理出来。
记者:您的读者中有很多是女性,您希望她们从书中得到什么收获?
李巍:我写第一本书的时候,就在心里对自己说,绝不写违背自己道德观、价值观的内容。因为文字会流传很久,多少年以后它还会在。如果是不正确的内容,会误导很多人。之前我看过一些读物,传播一些价值观有偏差的内容,夸大其词的噱头,这样的书出来,是会害人的。所以写书一定是首先有一个正确的观念,是能够帮助到他人的,或者让人能够借鉴,能够成长的。
记者:书名《成为一束光》,这个名字是怎么定下来的?
李巍:我们有一个爱心树生命关爱中心,我作为创会会长,每年年会上都要发表理事长寄语。有一次在写的时候一直没有灵感,憋了一个晚上也写不出来,睡觉的时候还在想着这个事。第二天早上朦胧之间,仿佛看到自己变得很高大,全身发光,我们的志愿者都站在广场上,每个人都发着光。这个画面对我而言像是一种启示,我赶紧爬起来,把它写下来。因此我那年的理事长寄语的主题就是“成为一束光”。我也多次在分享会上这样说,我们要成为一束光。在我们过去的认知中,做母亲的应该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成就孩子。但是后来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做妈妈首先要自己优秀,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要有自己值得骄傲的地方,才能成为孩子的骄傲;
你活的精彩,你的家才精彩。你是一个发光体,能给你的家庭带来正向的力量,在这个氛围里长大的孩子,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起码他是快乐的。
记者:为什么关注全职妈妈这个群体?
李巍:因为我自己当过全职妈妈,对全职妈妈的选择和付出非常佩服,也对这个群体内心的渴求和辛苦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她们不仅要做个好母亲,更希望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我觉得这个群体过去被关注得不够,我一定要关注关心她们。
记者:请谈谈您的教育理念。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您注重培养他们哪些方面的素质或品格?
李巍:很多,爱、责任、担当……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勤劳。當初我就是被我先生的勤快所打动。我也从小培养孩子劳动的习惯,让他们参与家务劳动。从小养成劳动习惯的孩子,才有共情能力。有爱的孩子将来走到哪里都受欢迎。
记者:您在书中分享了“关系比分数更重要,不要因为成绩影响了亲子关系”,您怎么看时下很普遍的“鸡娃”现象?
李巍:做妈妈的一定不要攀比:同学的孩子得了什么奖,邻居的孩子考上了哪里……攀比心是最可怕的,是淹没孩子天性的一把刀。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她)与生俱来的天分里带有自己的生存本领。做母亲的只需要发现、陪伴,去成全就可以了。无论他(她)将来做成多大的事业或者多小的事业,孩子的幸福快乐是你的终极目的。
记者:您发起成立了上海浦东新区爱心树生命关爱中心,如何理解“生命教育”?它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李巍:生命教育解决的是“关系”的问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最重要的是人与自己的关系。人首先要接纳自己。一些孩子特别是青少年,不见得能很好的接纳自己,总是会拿自己的不足跟别人比。要让孩子懂得每个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一定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要尊重自己,然后怎么利用现有的条件来让你的长处得以发挥。生命教育这门课虽然是对儿童、青少年讲的课程,但其实对所有人来说都很重要,是人的一生都需要不断学习的课程。
记者:企业家常常面对很多压力,您是如何应对压力的?
李巍:对我来说,自然之美给了我最大的能量。我喜欢自然界的日月星辰、一花一木。我常常凝望天空无限遐想。我常常捡树叶,20年前捡的树叶仍然完好保留着。我也喜欢去海边捡石头、捡贝壳。我从小在东北那片黑土地上长大,牙牙学语的年纪,春天来了,抬头看蓝天白云,低头看大地上冒出小嫩芽,那一刻的惊喜一辈子都留在心里。大地有多么宽广的胸怀,它可以承载所有,在大自然面前,就觉得自己这点儿困难算不了什么。所以妈妈要多带孩子走入自然,让他们感受到自然之美,这是很重要的。
记者:您也是一个“网红”,在抖音平台上已经拥有了几十万的粉丝,为什么想要入驻抖音?
李巍:一次抖音大会邀请我去参加,去了以后真是大开眼界,人山人海,很多年轻人各种新奇的装扮,会上很多播主做的分享,给我很多触动。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把大山搬到了城市,把普通人变成了主角。我之前写专栏,现在我觉得短视频是一个新的传播更快更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可以跟大家分享我的学习、工作以及人生经验。另外,我作为企业家,也必须得跟上新形势,必须探索一些新的知识和领域,才能引领企业和团体前进。通过开抖音账号,研究这个行业,也是让自己成长、学习的途径。
记者:做短视频作品的灵感是什么?
李巍:我给自己一个规定,不卖东西不带货。我也不在乎流量,虽然有人提醒我,话题不要太广,要专注一个细分领域才能得到更多推广的机会。但我的出发点挺简单的,就是想作为一个跟大家分享交流的平台,没有想把它做成一个很商业化的方式。
记者:通过短视频平台,有什么收获?
李巍:做抖音好玩的地方是把自己推向了时代前沿,有机会去跟年轻人交朋友。像我这个年龄的人,年轻人说的很多名词是听不懂的,也进不到他们的圈子里。通过抖音,我有了机会跟年轻人交朋友,认识一些80后、90后、00后,我感觉很高兴。
记者:通过和年轻朋友的交流,您有什么感受?
李巍:我看到了年轻人的勤奋。我曾经到杭州、北京、成都走访了很多MCN团队。直播公司就像个大车间,摆满电脑,坐满人,大家通宵达旦热火朝天地工作。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红利,虽然今天的他们比我们那个时代的创业者在物质条件上要优越,但是付出的艰辛是一样的,我对他们非常佩服。
记者:您一路走来的经历非常励志,对于在奋斗路上的年轻人,您有什么样的经验可以分享?
李巍:是的。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你人生的几个阶段都收获满满,是你的运气吗?是你赌对了吗?我说都不是,是我的价值观使我做了正确的选择。如果你不去爱别人,光想着让别人来爱你,这是不现实的。还有一点就是要学会感恩,不管生命中带给你什么样的经历,都要感恩。从生命的长度转过头去看,所有过去的艰难困苦都是你成长的风景。每个经历都是你成长的垫脚石。
记者:有人说您是个快乐的人,快乐的秘诀是什么?
李巍:自己认可自己,不要过于追求外在的认可,如果太看重外在的东西,就容易焦虑。如果我觉得自己身上有“光环”,这里不敢去,那也不敢做,就太约束自己了。我对自己没有名人“包袱”,我可以像小学生一样,常常出现在不同层级的课堂里认真听老师讲课,自由、祥和、喜悦是我的人生追求。
记者:您在很多领域都有过尝试和探索,在未来,还有什么样的心愿想要去完成?
李巍:我曾经发过一个愿:“让天下更多的妈妈更有智慧,更多的孩子更快乐,让更多的家庭更幸福。”开始觉得发的这个愿是不是有点大了?但后来我想,这不是凭借我个人的力量,每个人都想做好事,你有好的愿望,社会、大众,很多人都会来帮助你。从那一天我发了愿,心里就一直觉得,如果不努力去做的话,就是没有完成对自己的承诺。所以,我更有一种使命感,要为这个愿望而努力,也号召更多的妈妈和我一起加入分享和传播爱的美好事业中。
责任编辑 华南
猜你喜欢 生命孩子 生命之树环球时报(2022-10-12)2022-10-12从地里冒出来的生命科普童话·学霸日记(2021年7期)2021-09-23孩子的画孩子(2017年2期)2017-02-13孩子的画孩子(2016年5期)2016-05-06孩子的画孩子(2016年4期)2016-04-13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爆笑show(2016年2期)2016-04-11孩子的画孩子(2016年3期)2016-03-11孩子的画孩子(2016年2期)2016-02-23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儿童故事画报·发现号趣味百科(2015年3期)2015-12-04熊孩子爆笑来袭爆笑show(2015年10期)2015-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