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下盈余管理与KAM报告特征

时间:2024-11-14 20:5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刘凤环 闫书淇

【摘 要】 加强财会监督必须全面整治盈余管理问题,这就需要改变审计师忽视向下盈余管理的问题。要提高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需要充分披露KAM,那么审计师关注向下盈余管理是否影响KAM报告行为?文章选取201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向下盈余管理会显著增加减值类KAM报告的概率和篇幅,进一步研究发现审计报告激进度在其中发挥着中介作用,上述基本关系在非国企、未发生亏损的上市公司、经国内“十大”事务所审计、具有行业专长、具有地区专长的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中更加显著。研究结论对审计师关注向下盈余管理和有效决策KAM报告行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有效利用KAM报告信息并全面了解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以正确做出投资决策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向下盈余管理;

减值类KAM报告;

审计报告激进度

【中图分类号】 F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3)15-0140-08

一、引言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3年2月15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指出,财会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维护中央政令畅通、规范财经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财会监督必须全面整治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盈余管理是资本市场上的顽疾[ 1 ],历来是审计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关盈余管理成因、后果及其遏制的文献可谓汗牛充栋,但已有文献研究表明,向下盈余管理几乎是审计的盲点。向下盈余管理也称负向盈余管理,是指人为降低当期盈余进行“财务洗大澡”,以便为提升企业未来业绩“打埋伏”,这也是一种跨期盈余操控行为。极端向下盈余管理引起的“过度稳健”会导致会计信息透明度下降[ 2 ]。据2023年5月29日《法人》杂志记者岳雷报道,证券监管部门针对2022年度年报发出的百余份问询函多次提及“财务洗大澡”。因此,有效遏制向下盈余管理十分重要。

2015年,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颁布《国际审计准则第701号——在独立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KAM)》,这一新准则的颁布标志着全球审计报告改革的开始。我国借鉴国际准则的内容优势,并结合审计市场发展的阶段性特点,2016年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简称新审计报告准则)。在新审计报告准则中,有一项新增要求——审计师应当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并予以披露。这一新要求旨在提高审计师业务工作开展的透明度,补充和丰富审计报告信息内容,对帮助审计报告相关使用者全面深入理解企业财报等信息内容,提高审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具有重要作用[ 3 ]。那么,这一改革能不能起到揭示向下盈余管理问题、弥补传统审计盲点,从而遏制向下盈余管理的作用呢?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本文选取201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以及2016年A+H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审计师能否通过KAM报告揭示客户向下盈余管理问题。研究发现:客户存在向下盈余管理时,审计师会显著增加减值类KAM报告的概率和篇幅。进一步研究显示,审计报告激进度在其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即向下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审计报告激进度越大,审计师发表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选择报告减值类KAM的概率和篇幅越大,上述基本关系在非国企、未发生亏损的上市公司、经国内“十大”事务所审计、经具有行业专长审计师审计、经具有地区专长的审计师审计的上市公司中更加显著。

研究的创新点在于:不同于已有文献从盈余管理或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类别研究其对KAM报告数量、内容和方式等的影响及后果,本文从向下盈余管理视角研究其对KAM报告的影响与机制,揭示报告特征,丰富了盈余管理后果影响和KAM报告影响因素研究文献,为审计师根据客户盈余管理方向正确决策KAM报告内容,为监管者和审计报告使用者正确理解KAM报告信息,充分了解上市公司向下盈余管理风险,加强向下盈余管理监管,提高投资决策水平等提供经验证据。

二、文献综述

(一)KAM报告特征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上市公司视角研究发现:客户的经营业务越复杂[ 4 ],盈余管理程度越严重[ 5 ],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高[ 6 ],审计委员会中独董比例越低[ 7 ],债务违约风险越高[ 8 ],KAM报告数量越多;
管理层与审计师之间的校友关系对KAM的披露水平起到抑制作用[ 9 ];
存在向上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时,KAM差异度越大[ 10 ],客户经营风险越高,KAM语调越消极[ 11 ];
企业呈现的金融化水平越高,金融类KAM的披露数量也会相应增加[ 12 ];
公司的媒体负面报道数越多,审计师披露的KAM越充分[ 13 ]。

基于事务所视角研究发现:行业专家审计师审计[ 14 ]、异常审计费用越高[ 15 ],KAM数量越多,文本篇幅更长,且更愿意出具结论性评价;
审计师的性别会对KAM披露产生一定影响[ 16 ],女性审计师比男性审计师更有可能披露商誉减值类KAM[ 17 ];
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变更注册会计师可以降低关键审计事项的同质化[ 18 ];
审计师个体特征和审计收费[ 19 ]也是KAM报告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二)盈余管理对审计报告影响研究

关于盈余管理審计报告影响的研究,学者大多从盈余管理整体,应计、真实与分类盈余管理类别,向上盈余管理等视角对盈余管理如何影响审计报告的出具进行探讨。

整体而言,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审计师出具非标意见的可能性越大[ 20 ],审计师在其审计报告中沟通的关键审计事项数量就越多。

基于正向盈余管理,学者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向上盈余管理越多,其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越大,审计师在其审计报告中沟通的关键审计事项数量就越多;
在正向盈余管理的样本公司中,审计师可以辨别不同属性的盈余管理,针对机会主义盈余管理行为会沟通更多的关键审计事项。

吴芃等[ 6 ]的研究表明,审计师披露KAM的数量会随着企业真实盈余操纵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具体区分操纵手段的研究发现,在三种真实盈余操纵的方式中,对审计师KAM披露数量影响程度的递增顺序为费用类操纵、生产类操纵、销售类操纵。

(三)文献述评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从上市公司和事务所视角对KAM报告数量等特征的影响因素,特别是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也对不同盈余管理对审计报告的影响基于应计、真实和分类盈余管理视角,以及向上盈余管理视角进行了研究。但是,现有文献没有聚焦向下盈余管理,只是针对性研究其对审计师KAM报告行为的影响,这为本文研究提供了机会。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盈余管理的动机概括为三大类,即迎合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者动机、满足委托代理的契约动机和规避资本市场监督管理动机。在三大动机中,企业更多是基于前两者进行的盈余操控。首先,由于投资者等是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相关者,企业管理者会尽可能规避亏损、稳定或提升股价而进行盈余操纵,以迎合其需求。比如,我国上市公司在初次发行股票时(IPO),存在做大盈余以提高发行价格的现象[ 21 ]。其次,基于契约动机——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契约理论,管理层所获得的薪酬与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紧密关联。当公司实际取得的收益与既定目标存在一定空间时,管理层出于利己考虑,为了保持未来的持续性薪資报酬,会采取“洗大澡”等方式来操纵盈余水平[ 2 ]。

上市公司的最终盈余管理水平是向上盈余管理与向下盈余管理综合作用的结果。若向上盈余管理程度(绝对值)大于向下盈余管理程度(绝对值),则最终抵消后的盈余管理水平为向上盈余管理;
反之为向下盈余管理。一般而言,从管理层自身角度看,向上盈余管理往往更符合自身利益需求,但随之带来的潜在错报风险相对较高,这时审计师在其审计报告中沟通的关键审计事项数量就越多。向下盈余管理是指降低当期盈余后企业当期业绩下滑,但有利于企业未来业绩的提升,上市公司通过改变收入政策、资产减值进行向下盈余管理。

向下盈余管理通常是在公司管理层基于有利于与投资者进行利益博弈所作的隐匿收益行为,虽然对当期财务报表公允真实性影响不显著,但是会导致会计信息透明度下降,影响未来财务报表的公允真实性,审计师有责任对此予以审查和报告。由于在审计意见中体现过于敏感,审计师有可能选择发表激进度较高的审计意见,同时在KAM报告中增加向下盈余管理事项的报告,以示尽到了应有职业关注,表明自己的审计实施过程符合审计准则要求,规避责任风险。

由于上市公司管理层在盈利较多或需要压低未来任期目标等情况下,会选择在资产减值计提中普遍存在加大计提数额等盈余管理行为[ 22 ],且这类事项充满了会计假设、估计和判断,因而成为公司管理层向下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尽管按照现行会计准则规定,针对非流动资产超额计提的减值准备不能在未来期间转回,但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大趋势下,非流动资产的无形损耗仍呈不断扩大趋势。针对非流动资产超额计提的减值准备仍具有将未来的无形损耗等提前入账,进行向下盈余管理的功能,且这种向下盈余管理因为不能也不需要在未来期间转回,因而更加隐蔽,金额更大,更容易为管理层所使用。因此,审计师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资产减值类事项是审计师更多关注的对象,审计师会为此付出更多的审计努力,增加职业关注,实施更为严格的执业程序,并且也会提高与企业就相关事项的沟通率[ 23 ],更有可能将资产减值计提事项确定为KAM予以报告。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H1:向下盈余管理程度越大,越会增加审计师报告减值类KAM的概率,报告减值类KAM的篇幅也越大。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6年A+H股上市公司、201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理由为2018年新审计报告准则开始在A股市场全面实施,而这之前,2017年只在A+H股上市公司施行。数据来源CSMAR、WIND和CNRDS等数据库,部分数据根据公司审计报告手工获取。

本文样本的预筛选过程为:剔除ST或*ST、上市时间不足一年、金融行业、数据缺失、数据存在异常的公司,并对连续变量进行缩尾处理。最终筛选得到5 532个数据值。处理与分析软件为Excel、Stata。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减值类KAM报告

若审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列示了减值类KAM,则JZKAM取1,否则取0。其中,减值类关键审计事项包含坏账准备、存货减值、资产减值、商誉减值等。减值类KAM的篇幅(JZKAM2)采用减值类KAM的篇幅+1取对数来衡量。

2.解释变量:向下盈余管理

本文采用修正琼斯模型计算操控性应计,仅选择操控性应计小于0的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绝对值处理(ADA)。

3.控制变量

借鉴李延喜[ 24 ]、吴秋生等[ 25 ]的研究,本文控制了影响审计报告KAM的变量因素,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具体控制变量说明见表1。

(三)模型构建

本文建立模型(1)验证H1,其中系数?琢1为重点关注系数。

五、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根据表2结果可以看出:JZKAM的均值为0.69,标准差为0.46,JZKAM2的均值为4.47,标准差为3.04,说明在全样本中有69%的样本报告了减值类KAM,并且报告减值类KAM的篇幅存在较大差异。ADA的均值为0.06,标准差为0.07,说明企业之间的向下盈余管理程度存在一定差距。此外,根据其余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样本公司在诸多特征中表现出差异性。

(二)回归结果与分析

回归结果如表3列(1)和列(2)所示。可以发现,向下盈余管理(ADA)的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向下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审计师越倾向于报告减值类KAM,且报告的减值类KAM篇幅越大,H1得到验证。

(三)稳健性检验

1.替换变量衡量方式

本文采用减值类KAM的数量(JZKAM3)作为替代变量,重新进行回归。结果见表3列(3),可以得出前文结论具有可靠性。

2.控制事务所固定效应

相同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报告中报告KAM的行为具有相似性,故在此控制事务所固定效应,重新进行回归。所得结果见表3列(4)和列(5),可以得出前文结论具有可靠性。

3.内生性检验

高质量的审计也会对企业的盈余操纵等行为产生抑制作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揭示向下盈余管理与减值类KAM报告之间是否可能存在交互影响。本文将向下盈余管理的行业均值作为工具变量,进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回归。所得结果如表4所示,可以发现,H1再次得到验证。

六、进一步研究

(一)机制检验

向下盈余管理如何影响审计师报告减值类KAM的决策,本文进一步研究路径机制。由于向下盈余管理对企业当期财务报表公允真实性的影响较小,审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見激进度可能较高。同时,为了控制激进度较高的审计意见带来的相关风险,审计师会增加报告减值类KAM的概率,报告更大篇幅的减值类KAM,以向外界传递自己在审计过程中对向下盈余管理尽到了应有的职业关注信号。借鉴Gul等[ 26 ]的研究,本文采用审计报告激进度模型的计算结果衡量审计报告激进度(ARA),并构建模型(2)和模型(3)采用三步法进行机制检验:

表5报告了机制检验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审计报告激进度的提高在向下盈余管理与减值类KAM中发挥着中介作用。

(二)异质性分析

为了帮助审计师更有效地依据客户向下盈余管理情况决策KAM报告行为,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更有效地利用KAM报告信息识别向下盈余管理问题,有必要对不同所有权性质和不同盈亏状态的企业、不同规模和专长的事务所,深入分析其向下盈余管理与KAM报告的关系。

1.基于上市公司视角的异质性分析

(1)公司性质

由于国企规模较大,且往往有政府隐性担保,其经营风险相对较低,而非国企往往规模较小,且市场竞争较强,其经营风险较高[ 27 ]。因此,非国企的审计风险较高,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会对非国企包括向下盈余管理在内的盈余管理给予更多关注,执行更多审计程序,沟通和报告包括减值类KAM在内的更多KAM,报告减值类KAM的篇幅会随之增多。

根据实际控制人的性质,将全样本分为国企与非国企两个样本组,回归结果见表6 PANEL A。可以看出,与国企样本组相比,在非国企样本组中,向下盈余管理(ADA)的系数显著为正,审计师更加倾向于报告减值类KAM,且报告减值类KAM的篇幅更大。

(2)公司盈利状况

向下盈余管理更有可能发生在盈利企业,审计师更有可能发表激进度较高的审计意见,并更有可能报告减值类KAM,报告减值类KAM的篇幅也会越大。而当上市公司发生亏损时,即使发生“洗大澡”的向下盈余管理,审计师因为更有可能发表非标审计意见,这时报告KAM的信息含量就比较有限,报告减值类KAM的概率也会下降。

根据净利润是否小于0,将样本组分为亏损与未亏损,回归结果见表6 PANEL B。可以看出,与发生亏损的上市公司相比,未发生亏损的样本组中,向下盈余管理(ADA)的系数显著为正,审计师更倾向于报告减值类KAM,且报告减值类KAM的篇幅更大。

2.基于事务所视角的异质性分析

(1)事务所规模

通常来说,相较于小规模事务所,大规模事务所往往会表现出优势。一方面,其具有更强的专业胜任能力、更高的独立性和更低的经济依赖度,能够在审计过程中较为高效地识别和应对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 28 ],更能识别出被审单位的向下盈余管理;
另一方面,规模较大的事务所具有更强的风险应对能力,在同等审计实施质量基础上,规模较大事务所的审计师报告的审计报告激进度会更高,因而需要报告较多的KAM。

借鉴已有学者研究[ 29 ],根据上市公司是否经国内“十大”事务所审计,将样本组分为经“十大”审计的样本组与经非“十大”审计的样本组,回归结果见表7 PANEL A。可以看出,在被国内“十大”事务所审计的公司中,向下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审计师越倾向于报告减值类KAM,且报告减值类KAM的篇幅越大。

(2)事务所专长

事务所专长可以分为事务所的行业专长和地区专长。基于审计师个人层面,学者研究发现,审计师具有的经验越丰富,被审计公司会表现出越低的应计操纵程度,并且盈余反应系数也会越大。事务所行业专长是事务所最为核心的竞争力。与不具有行业、地区专长的事务所相比,具有行业专长、地区专长的事务所能更好地识别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识别出向下盈余管理,并且具有更强的风险应对能力,可以报告更为激进的审计意见,由此报告减值类KAM的概率越高,数量也越多。

事务所行业专长使用行业市场份额法,基于审计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平方根计算,事务所地区专长基于审计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平方根计算。根据地区专长或行业专长的中位数将其分为两组。回归结果见表7 PANEL B和PANEL C,可以看出,在经过具有行业专长和地区专长事务所审计的公司中,向下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审计师越倾向于报告减值类KAM,且报告减值类KAM的篇幅越大。

七、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加强财会监督和新审计报告改革背景,研究企业向下盈余管理对审计师决策减值类KAM报告的影响。选取201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向下盈余管理会显著增加减值类KAM报告的概率和篇幅,审计报告激进度的增加在其中发挥着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基本关系在非国企、未发生亏损的上市公司、经国内“十大”事务所、具有行业专长、具有地区专长的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中更加显著。

研究结论表明,当被审计单位存在向下盈余管理时,审计师应当通过提高报告减值类KAM的概率和篇幅,以控制激進度较高审计意见的相关风险,特别是审计对象为非国企和盈利水平较高企业时,尤其要注意这一点。此外,当审计师在审计报告中报告减值类KAM且篇幅较大时,投资者等审计报告使用者应当注意考虑和分析上市公司是否有向下盈余管理问题,以准确理解和运用KAM信息,提高投资决策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00(9):37-42.

[2] 周晓苏,吴锡皓.稳健性对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会计信息透明度的视角[J].南开管理评论,2013,16(3):89-100.

[3] 唐建华.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审计报告改革评析[J].审计研究,2015(1):60-66.

[4] PINTO I,MORAIS A I.What matters in disclosures of key audit matters:evidence from Europ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 Accounting,2019,30(2):145-162.

[5] 李晓月,肖翔,代庆会.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属性与关键审计事项沟通:基于不同方向盈余管理的综合分析[J].管理学刊,2020,33(2):76-87.

[6] 吴芃,陈思雨,任婕妤,等.真实盈余管理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影响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3(4):103-115.

[7] 李越冬,孙凯.审计委员会特征影响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吗[J].会计之友,2021(17):58-66.

[8] 王娟,苏红玉.债务违约风险、关键审计事项与审计收费[J].会计之友,2022(3):106-113.

[9] 胡志颖,胡国强.校友关系影响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吗?[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1(4):37-48.

[10] 黄亮华,汤晓燕.关键审计事项:审计师的“免责声明”——企业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和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差异化[J].财经研究,2021,47(2):139-153.

[11] 廖义刚,杨雨馨.审计师能识别分析师预测传递的风险信号吗:基于关键审计事项语调的文本分析[J].当代财经,2021(1):137-148.

[12] 钱爱民,肖亦忱,朱大鹏,等.实体企业金融化影响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吗?[J].审计研究,2022(5):63-74.

[13] 吴芃,张晶,顾燚炀,等.媒体负面报道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影响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2,37(5):33-42.

[14] 陈丽红,易冰心,殷旻昊,等.行业专家审计师会充分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吗?[J].会计研究,2021(2):164-175.

[15] 陈丽红,易冰心,张龙平.异常审计费用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J].审计研究,2022(2):60-70.

[16] VELTE P.Does gender diversity in the audit committee influence key audit matters" readability in the audit report?UK evidence[J].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8,25(5):748-755.

[17] 曹燕明.审计师性别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影响:基于商誉减值关键审计事项的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43(7):97-111.

[18] 叶忠明,郑晓婷.关键审计事项同质化的成因研究:基于A+H股上市公司的角度[J].会计之友,2021(16):63-71.

[19] SIERRA-GARCIA L,GAMBETTA N,GARCIA-BENAU M A,et al.Understanding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magnitude of entity-level risk and account-level risk key audit matters:the case of the United Kingdom[J].The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2019,51(3):227-240.

[20] 刘继红.国有股权、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J].审计研究,2009(2):32-39.

[21] AHARONY J C,LEE J,WONG T J.Financial packaging of IPO firms in China[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0(38):103-126.

[22] 李增泉,卢文彬.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发现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3(2):19-27.

[23] 张继勋,蔡闫东,刘文欢.标准审计报告改进、管理层和审计人员的关系与管理层沟通意愿:一项实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6(3):77-83.

[24] 李延喜,赛骞,孙文章.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是否提高了盈余质量?[J].中国软科学,2019(3):120-135.

[25] 吴秋生,卫晓明,江雅婧.审计结果质量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2,37(3):19-29.

[26] GUL F A,WU D,YANG Z.Do individual auditors affect audit quality?Evidence from archival data[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3(6):1993-2023.

[27] 吴秋生,独正元.非国有股东治理积极性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J].南开管理评论,2022(3):129-138.

[28] 刘向强,李沁洋.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与并购业绩补偿承诺[J].审计研究,2019(6):79-86.

[29] 宋常,杨华领,李沁洋.审计师行业专长与企业费用粘性[J].审计研究,2016(6):72-79.

推荐访问:盈余 向下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