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依桐
【摘 要】基于“双碳”目标的提出,我国对碳排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企业作为碳排放的主体,若想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碳成本管理。论文对企业开展碳成本管理的意义及碳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企业碳成本管理的现存问题,结合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从完善碳成本核算、搭建管理平台、组建管理团队3个方面为企业碳成本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低碳;
碳成本管理;
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F275.3;
X1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7-0116-03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不断攀升,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的出现使人们对碳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2020年,我国明确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企业作为碳排放的主体,积极响应低碳政策、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降低碳排放量是必然选择,而碳成本作为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使企业如何从低碳角度实现有效的碳成本管理,作出有利的战略决策显得尤为重要。
2 碳成本的概念
对于碳成本来说,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概念为每单位排放进入空气的碳超过可接受水平的部分对环境造成的相应损害。广义的碳成本的概念建立在产品生命周期基础上,包括由产品生产、制造、物流、使用和废弃产生的有关碳排放代价及由此产生的补偿等方面内容。根据定义,可将碳成本大致划分为预防成本、碳排放成本、碳治理成本及碳交易成本,其中,预防成本、碳排放成本、碳治理成本为内部成本,碳交易成本为外部成本。
3 企业开展碳成本管理的意义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及低碳环保观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碳成本问题,将碳成本纳入企业会计体系。短期来看,这会增加企业成本支出,但长远来看,高效的碳成本管理对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1 降低碳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从短期来看,企业花费人力、物力进行碳成本管理将导致费用的支出。但从长远来看,企业进行合理有效的碳成本管理有助于企业合理规划成本支出,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成本浪费,增加企业经济效益。首先,企业增加对环保设备、低碳技术的投入,有助于降低碳排放量,使碳排放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避免过量碳排放造成的罚款支出或强制关停整改造成的损失。同时,国家对开发低碳技术、引进低碳设备的企业出台了税收优惠或奖励政策,企业可领取国家低碳补贴,填补费用支出。其次,企业进行合理的碳成本规划,降低碳排放量,可将多余碳排放额度于碳交易市场进行交易,从而弥补成本支出。
3.2 推动企业升级产业结构
近年来,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使企业向绿色低碳结构转型升级成为必然选择。随着国家环保力度的加大及碳交易市场的建立,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的成本必将增加,高成本的压力推进企业改进生产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科学有效的碳成本管理有助于企业抓住时机,作出适时的投资决策,为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3.3 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增强竞争力
随着公众社会责任感的不断增强,人们在关注企业产品质量及服务质量的同时,越来越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情况。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企业高效实行碳成本管理,降低碳排放量,减少碳污染,积极践行低碳社会责任,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形成良好的企业口碑,提高消费者信赖程度,从而形成良好的竞争优势,增强竞争力。
4 企业碳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碳成本核算难度大
目前,我国企业对碳成本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但在碳成本核算方面仍存在一些困难。首先,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碳成本核算体系,企业碳成本核算具有自主选择性,核算内容不全面,并且未对碳成本进行单独核算。例如,多数企业将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减排设备的支出计入生产成本核算,而非单独计入碳成本,这不利于为企业进行碳成本管理提供完全、有效的数据。其次,碳成本核算的关键及难点在于对碳排放量的测量,由于碳的特殊性及技術的局限性,尚未形成统一精确的碳排放量测算方法。目前,我国对碳排放量的测算多采用排放因子法,但排放因子法的测算结果的准确性依赖于碳排放因子取值的精确度,而碳排放因子法的测算结果易受技术水平、生产状况的影响,这使得碳排放量测算数与实际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
4.2 碳成本控制不到位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的碳成本控制仍以事后控制为主,缺乏事前、事中控制。长期以来,我国以高速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为主,为追求效益,部分企业仍存在“先污染后治理”的心态,认为低碳研发投入、引进低碳技术等会增加成本支出,而选择在生产末端购买碳处理设备来降低碳排放量以达到国家环保要求,保证企业正常生产。部分企业尚未认识到碳成本事前、事中控制带来的益处,只追求眼前利益,缺乏对碳成本控制的全面统一规划,忽视国家相关有利政策及从源头进行低碳生产所带来的潜在或长远利益。
4.3 碳成本信息披露随意
随着我国对碳问题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政府对企业碳信息披露的要求不断提高,但由于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碳成本核算体系,尚未形成统一的披露标准,尽管2022年有关部门细化了企业年度环境信息报告的披露内容,明确要求报告应包括碳排放信息等,但未作出强制性要求,未对具体披露内容作出规定,企业对碳信息披露具有自主性、随意性,导致信息披露不全面,企业管理层、投资者及利益相关者不能全面客观了解碳成本管理情况,缺乏实用性。
4.4 缺乏碳成本评价指标
目前,企业尚未建立单独的碳成本评价指标,传统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重点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评价指标较为单一,无法反映企业的碳减排效果及低碳活动为企业带来的效益,不利于企业管理者掌握碳成本控制情况进而作出下一步决策。缺乏对碳成本管理的评价指标,针对碳成本管理情况不能获得及时客观的反馈,不利于碳成本管理的改进。
5 推进企业碳成本管理的建议
“双碳”目标的提出促使企业必须实行低碳转型,企业进行碳成本管理,有利于为企业增强竞争力、增加企业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本文结合数智化发展趋势,针对企业碳成本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推进企业碳成本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5.1 完善碳成本核算
我国碳成本核算体系尚在研究完善中,企业碳成本核算仍具有自主选择性。准确的碳成本核算有助于全面了解企业碳成本状况,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首先,完善碳成本核算制度,企业应在现有财务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现有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及企业实际碳状况,利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完善碳成本核算范围,建立碳成本核算模型,规范碳成本账务处理,制定科学合理的碳成本核算制度,为获取更为准确的碳成本信息提供制度保障。其次,企业应以碳成本核算制度为基础,完善碳会计科目,单独确认碳成本,将碳成本划分为预防成本、碳排放成本、治理成本及碳交易成本,将发生的与碳相关的支出分类计入相应成本。例如,将购买低碳减排设备的支出,分类至预防成本,在固定资产科目下设碳资产相关明细科目。
5.2 搭建数智化碳成本管理平台
为有效进行碳成本管理,作出科学合理的碳成本决策,借助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企业可搭建数智化碳成本管理平台,运用智能技术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环节的碳成本情况进行把控,对各环节反馈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而作出科学决策,力争以最小成本降低企业碳排放量,增强企业竞争力。平台包括五大模块,分别为碳排放监测模块、数据分析模块、评价模块、信息披露模块、碳交易模块。对于碳排放监测模块来说,在企业涉及碳排放的各个环节安装碳排放监测器,实时测算碳排放数据,同时,将数据传输至碳排放监测模块,系统自动对数据进行汇总、清洗,并形成趋势图,后将数据转入数据分析模块。在数据分析模块,运用大数据测算功能,建立合适的模型,对数据进行核算、分析与预测。建立各项评价指标与模型,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系统生成评价结果,在碳成本评价模块展现,为碳成本管理人员提供参考。在评价模块设置碳成本管理评价指标,对涉及的各环节、各部门的碳成本管理活动进行测算评价。企业与相关企业或上下游企业达成合作,共享碳成本披露相关信息,在信息披露模块分类展现,同时,可设置程序对进行相关碳信息披露企业的碳信息进行收集、筛选,一同在信息披露模块展现。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对比,以便企业找寻自身薄弱环节及问题突破口。碳交易模块与国家碳交易平台相链接,企业可在该平台对多余的碳排放额进行售卖或购入碳排放额。
5.3 组建碳成本管理团队
5.3.1 招贤纳士,培养碳成本管理人才
目前,我国碳成本管理人才较少,对于会计人才而言,缺乏环境相关知识及技能,故而,仅仅依靠会计人员进行碳成本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当前,企业成立碳成本管理中心、组建碳成本管理团队是极为有必要的。碳成本管理中心规模根据企业规模及碳排放量确定,对于大规模及碳排放量较高的企业,碳成本管理中心可由管理者,财务部、生产部、技术部、人事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招纳会计人才、环境人才、金融人才、具有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学科背景的人才和具有数据分析能力的人才、法律人才。各不同技能人才分工合作,对碳成本数据进行实时收集、汇总、计算、分析,形成分析报告。碳成本管理中心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碳成本预算、碳成本控制体系,根据数据反馈及分析报告对成本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及建议等工作。此外,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企业应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培养碳成本管理人才。企业可采用集体培训与鼓励员工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员工工作技能。首先,企业应实时关注政策變化及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与高校、研究院建立合作,定期组织员工赴高校院所进行政策及最新技术的理论学习,邀请专家学者进入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同时,可以与高校签订培养协议,企业向高校提供自身人才需求,高校对学生进行相关技能培训,学生毕业后赴企业任职,实现三方共赢。其次,采用正向激励手段鼓励员工自主学习。企业可通过评定职级、发放奖金、帮交学费等方式,提高员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员工相关知识储备,为企业更好进行碳成本管理提供人才助力。以财务人员培训为例,企业可定期安排财务人员进行相关业务能力培训,巩固财务知识,提高财务技能,鼓励财务人员考取相关资格证书。同时,应加强财务人员对碳知识的相关学习及提升对业务的熟悉程度,提高财务人员碳成本核算等相关能力。企业可组织员工及时学习法律法规、国际会计、金融、大数据等相关知识技能,了解国际碳成本管理工作的进程及措施,实时掌握国家政策,以便更好地进行碳成本管理。
5.3.2 实行全过程碳成本管理
对于碳成本的管理不应仅仅局限在对碳排放量的控制成本上,应纵观全局,对成本形成的全过程进行管理。首先,明确碳成本管理目标,合理制定碳成本预算。将碳成本管理与企业战略发展相结合,碳成本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消除碳成本,但碳成本的消除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应在总目标下,分阶段制定合理的碳成本管理目标。碳成本管理中心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结合国家有利政策,预算年度碳成本并对碳成本进行合理规划,并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碳成本规划。其次,优化碳成本控制,加强对碳成本的事前、事中控制。随着我国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大、碳交易市场的日趋完善,碳交易价格呈上涨趋势,若企业不能加强碳成本控制,降低碳排放量,企业将付出更高的碳成本。此外,目前我国多数企业采用的减排措施为购买排污设备,但仅仅依靠设备对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以达到减排目的的事后控制是远远不够的,这不仅会导致成本增加,还将造成能源资源的浪费。企业必须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提升对碳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将低碳思维贯穿至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制定科学合理的碳成本控制方案,优化碳成本控制流程,将控制重心由事后向事前、事中控制转移。企业要加大投入,积极研发或引进低碳技术和设备,优化资产结构,改进生产模式,使用清洁能源,大力推进绿色低碳生产,降低碳排放量,从源头或过程中控制碳成本。企业可培养碳管理人才,从决策到销售全过程对碳成本支出进行合理规划,寻求碳成本调控空间及新的增长点并向纵深发展。再次,完善碳成本披露体系,规范碳成本披露内容。碳成本披露信息是企业进行下一步碳成本决策的重要依据,企业应提高对碳成本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完善和规范碳成本信息披露制度,采用单独碳会计信息披露或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的方式,以碳成本核算为基础,提高碳信息披露的详细程度,优化碳成本信息披露形式,采用定量与定性、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相结合的方式对碳成本信息进行披露,提高披露的碳成本信息的时效性和有用性。最后,完善碳成本及碳成本管理评价指标,优化碳成本指标和碳成本管理指标对有效进行碳成本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的碳成本评价指标应全面、灵活地反映碳成本控制活动,对碳成本控制活动的各环节划分阶段,科学合理地设立碳成本评价指标,丰富碳成本评价方法。此外,对碳成本管理进行评价,检验碳成本管理成效,提高碳成本管理水平。碳成本管理需要各环节、各部门的配合,在开展综合碳成本管理评价的同时,对碳成本管理各环节指标进行评价,以便更清晰地找寻碳成本管理的薄弱环节。在统一规划下,各部门对各自环节的碳成本进行管理,积极寻求碳成本控制方法,企业以碳成本评价结果为参考,结合各项管理评价指标,对各部门碳成本管理情况进行评价。同时,设置评价等级,细化评价内容,采用奖惩相结合的方式,给予评级优秀部门奖励,充分调动各部门碳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对评级结果较差的部门,追根溯源,找出薄弱环节及成因,以问题为导向,全方面提升碳成本管理水平。
6 结论
“双碳”目标的提出,要求企业顺应低碳发展大趋势,做到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为降低减排成本,实行有效的碳成本管理极为重要,企业应提高对碳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结合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改进碳成本管理的薄弱环节,实行全面科学有效的碳成本管理,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日佳,尹璐.基于流程的企业碳成本控制分析[J].中国矿业,2015,24(3):60-63+127.
【2】刘雯.低碳经济下企业碳成本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21(11):137-138.
【3】刘凤委.低碳经济时代企业碳成本问题解析[J].新理财,2022(Z1):23-26.
【4】张惠茹,李秀莲.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碳成本管理[J].会计之友,2012(25):36-37.
【5】宁宇新,廖春如.低碳时代的碳成本及其管理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11):98-99.
猜你喜欢 低碳双碳大数据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1年5期)2021-06-22低碳经济视阈下的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国集体经济(2016年26期)2016-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