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设计探研

时间:2024-11-14 19:5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是专业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经济法”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对象范围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能充分发挥出课程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作用,有效实现教书育人。文章以“经济法”课程中的“公司法律制度”一章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考核方式、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课程思政设计,以期为其余章节提供课程思政教学参考,为“经济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课程思政;
高校;
“经济法”课程;
“公司法律制度”;
立德树人;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2-0109-04

基金项目:2021年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第三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理念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项目编号:JG202121),主持人:黄迈、王均惠;
苏州市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资助项目“财会专业劳动教育创新团队”的阶段性成果(团队带头人:蒋薇薇);
2021年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第三批应用型课程建设立项项目“基础会计”(项目编号KC202105),主持人:蒋薇薇、王均惠;
2022年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第二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基础会計”(项目编号SZ202206),主持人:蒋薇薇、王均惠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延伸和发展,就是将思政内容融入非思政课程中,实现专业知识讲授与思想政治教育最广泛的结合。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1]。“经济法”课程是财务管理、会计学、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投资学等经济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其课程教学目标为使相关专业学生对我国经济法律制度形成较为全面深入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日后从事经济管理类相关工作时能够知法守法,并能够较为独立地对经济法进行运用,最终成为熟悉经济、通晓法律、善于经营的复合型经济人才。由此可见,“经济法”课程在本科相关人才培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其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建设很有必要。下面,笔者以“经济法”课程教材中的“公司法律制度”一章为例,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总结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以期为实现思政育人与专业育人相融合,全面推行“经济法”课程思政改革建设提供参考。

一、“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设计思路

“经济法”课程不仅承担着传授经济法知识的教学功能,还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思政功能。为了提高“经济法”课程的育人效果,教师要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研究学生学情,积极创新教学方法,科学设计课程思政,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统一,从而有效达成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教学目标。为了确保课程教学的参考性更强,下面笔者以“经济法”课程中的“公司法律制度”一章为例,从课前导学、课堂教学、课后巩固三个阶段进行课程思政设计。第一,课前导学阶段。在本阶段,教师要先进行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并将课程的核心内容与课程思政元素紧密结合起来,然后将课程教学资料上传至超星学习通平台,并发布学习任务,最后引导学生在线上观看相关教学视频、查阅资料,在线下组建学习小组,有效完成导学任务。第二,课堂教学阶段。在本阶段,教师可通过组织有序的课程思政教学活动,充分进行思政元素表达。具体来说,教师可先引进适宜的案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再组织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小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然后结合学生展示汇报情况进行重难点讲解,以此帮助并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第三,课后总结阶段。在本阶段,教师要完成教学的总结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而学生则需要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并进行复习巩固。整体设计如表1所示。

教师在三个教学阶段合理实施课程思政,使育人与知识技能培养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在一起,将课程的育人功能真正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达成了内润于心、外育于行的课程思政目标[2]。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积极参与并体验教学内容,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习内驱力,树立正确价值观。

二、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高校“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经济法”课程主要面向财务管理、会计学、投资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学生学习“经济法”课程主要是为将来的工作服务,重点在于预防和避免经济纠纷发生,提升法治思维和意识。下面,笔者以“经济法”课程中的“公司法律制度”一章为例,针对具体内容,对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教学目标进行详细探讨。本章的具体教学内容如表2所示。

教师可立足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企业的用人标准,将本章的教学目标进行如下设定。第一,知识目标。1)了解公司的种类、法律地位、股东责任的承担方式。2)掌握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组织机构以及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别规定。3)掌握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组织机构、股份的发行与转让规定。第二,能力目标。1)能从法律的角度研究公司的设立、组织管理及规范运行。2)能辨别公司法人与其他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的不同。第三,素养目标。1)通过学习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2)通过案例分析、情境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基于以上教学目标,将本章教学的重点定为掌握公司的种类和公司设立的基本程序,难点定为能够灵活运用公司法基本规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将理论教学与“立德树人”相结合,并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运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等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案例教学法

“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离不开案例分析,对真实案例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案例将公司法中抽象的概念和规定以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具体来说,在课前选择案例时,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紧紧围绕已确定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查找对应案例并进行整理,以便有效选出难度恰当、内容合理的课堂教学案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这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另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全方位考虑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在案例讨论的总结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有效总结出其他具有价值的结论,并借助案例表达思政元素,从而使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情境教学法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可以通过有效设疑、合理提问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从而充分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有效满足学生快速解决问题的愿望和需求[4]。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有效将学生代入情境中,鼓励学生在情境中探索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在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未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自己都必须“知法、懂法、守法”,做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推动者。

3.体验教学法

为了帮助学生熟悉、理解课堂所学知识,教师应充分借助校企合作项目、校友创业项目等“第二课堂”开展体验式教学。在“第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带领学生进入到真实的企业中进行参观和调研,并邀请公司负责人与学生分享创业故事,向学生讲述公司的发展历程,介绍公司内部机构的设置等。在真实的体验中,学生会深刻感受到创业者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勇气和精神,并明确自己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为学生未来进行创新创业奠定良好基础。

四、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

课程思政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正将课程讲授与立德树人结合起来。例如,“公司法律制度”一章的教学过程可分为课前导学、课堂教学、课后提升三个阶段。

1.课前导学

教师在线上教学平台发布相关教学资源、预习任务,主要包括课程思政短视频、线上微课资源,以及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观看课程思政短视频和线上微课资源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公司这一企业形式[5]。另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在课前自由组建学习小组,为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学习做好准备。

2.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按照如下思路实施课程思政。第一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相关讨论。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假设在座的各位同学大学毕业后打算自主创业,计划开一家公司,你会开一家什么样的公司?需要做哪些准备?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明确:要想创立公司首先必须想好要创立一家什么类型的公司,是有限责任公司还是股份有限公司,并弄懂两种类型公司的区别,设立两种公司各自需要满足什么条件。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二步,进行评价,发现学生共性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课前预习基础,以及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进行分享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交流情况,并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在交流中表现出来的共性问题进行记录,以此为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第三步,精讲点拨,引导学生进行能力拓展。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共性问题,对两种公司的设立条件、组织机构设置等进行重点讲解。另外,在每讲授完一个重要知识点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相关案例,并与学生共同讨论案例中的相关知识点,以便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第四步,课堂检测,及时进行评价反馈。每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后,教师都要及时发布课堂练习题,以便充分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确定下一步的授课内容。在课堂训练完成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展开互评,以此做好课程的过程性、形成性考核评价。第五步,回忆总结,准确把握学习内容。课堂教学小结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回顾、总结和升华,更是实现理性认识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最后为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内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并准确把握本章的重要概念和知识体系。

3.课后提升

在课后,教师可与校企合作公司及校友创办公司取得联系,或者带领学生到这些公司进行实地调研,或者邀请创业校友回校举办主题讲座,分享创业经验,介绍公司运营的有关案例。在这样的直观教学之后,教师可向学生发布课后学习任务,如让学生分组完成一家模拟公司章程的制定,并对模拟公司的设立、组织管理、运行等进行规划,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发放问卷、个别交流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同度,并從情感、态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

五、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高校“经济法”课程考核方式

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后,教学过程会发生重大变化,因此有必要同步进行课程思政考核方式的改革[6]。传统的“经济法”课程的考核方式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过程化考核有所欠缺。引入课程思政元素后,教师可将期末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另外,传统的“经济法”课程的考核以教师考核为主,教师主要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同时关注到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部分考核因素只能根据经验或者观察进行,这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片面性。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之后,教师可将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及学生自我评价进行融合,以尽可能全面、准确地做好教学评价。基于以上情况,教师对“公司法律制度”章节的过程化考核评价指标进行设计(如表3所示)。

六、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成果

第一,教师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对“公司法律制度”章节进行教学设计并实施,通过小组交流等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空间,有效“外延”学生的学习时间,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第二,在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有效将知识传授与“立德树人”结合起来,实现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运用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第三,课程思政的融入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也能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杨芳龄.“课程思政”理念下“经济法”教学改革路径研究———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9):88-91.

[2]宋丹丹.高职汽车电气及电子系统检修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2(10):152-155.

[3]韩秀珍.案例教学法在“公司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3):182+184.

[4]惠丽敏.创设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教学———以《公司法》为例[J].纳税,2018(16):251.

[5]王峰声.“基础会计”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3):28-34.

[6]范东溟,张丽莉,李胜琴,谢春丽,李宏刚.汽车构造实习课程思政教学设计[J].中国冶金教育,2022(06):54-57.

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 Design of "Economic law"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cept of Curriculum

———Taking the "Company Legal System" as an Example

Wang Junhui

(Applied Technology College of Soochow University, Jiangsu Province, Suzhou 215325, China)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The "economic law" course is a basic course for economic management majors, offering a wide range of objec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by teachers in their teaching process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ideological guidance role of the curriculum for students, and effectively achieve teach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Taking the chapter of "company legal system" in the course of"economic law"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esigns the curriculum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processes, assessment methods, teaching effects, etc.,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other chapters, and providing new idea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of "economic law".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conomic law" course;

legal system of thecompany;

foster character andcivicvirtue;
instructionaldesign

猜你喜欢 经济法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论经济法的宪法性法大研究生(2019年1期)2019-11-16经济法在我国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分析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26期)2016-12-06公安高等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2期)2016-12-01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体育师友(2016年5期)2016-11-28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经济法解读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年2期)2015-07-31

推荐访问:课程 经济法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