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和空间句法的历史文化街区活力研究

时间:2024-11-14 16:25: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马欣玥 韩欣宇

摘要: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一个城市形象体现和功能承载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其特色保护和活力提升有利于彰显城市魅力、提高城市空间品质。由于历史文化街区的建成环境较为复杂,传统的调研和分析方法耗时耗力且难以清晰反映其空间特征,因此在便捷的数字时代,如何整合多元数据资源,寻找适宜的空间分析方法,成为研究历史文化街区活力的热点话题。文章首先对城市空间及历史文化街区活力方面的既有研究进行综述,由此选取大数据和空间句法作为研究方法。其次,以青岛市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空间句法分析街区的整合度、选择度、协同度和可理解度,并运用ArcGIS对商业POI数据进行核密度分析,探究街区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特征,之后与百度热力图表征的街区人口活力进行交叉分析,发现运用空间句法分析的街区交通组织适宜性与实际的人群聚集存在偏差,因而结合六类商业POI核密度深入分析差异性存在的内在原因。最后,文章总结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目前存在活力不足,陷入发展困境;
空间品质欠佳,交通亟待改善;
社会关系转变,文化内涵缺失等问题,并提出明确功能定位,改变服务群体;
打造文化IP,引入多元业态;
改善物质环境,提升街区品质这三点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
空间句法;
历史文化街区;
活力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7-0-04

0 引言

当前,能够彰显城市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普遍存在风貌破坏、活力缺失等问题。由于其复杂的空间环境和社会关系,因此科学分析街区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是提升街区活力的前提。数字时代的到来为空间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多源数据能够更好地表征人的行为活动及特征规律,结合空间分析法剖析空间要素与人群行为的关系,为解决历史文化街区活力缺失的问题提供指导。

1 历史文化街区活力相关研究

国外学者较早开展城市活力研究,凯文·林奇、简·雅各布斯等提出了表征活力的不同要素属性。随着技术进步,国内外学者逐步转向运用手机信令、地图兴趣点(POI)数据[1]、社交媒体数据[2]等研究城市活力。一直以来,历史文化街区都是城市活力复兴的重要一环,国内外学者不断深入研究,形成了从建筑单体保护到街区功能振兴,再到形成动态更新理念的过程[3]。各个学者从城市触媒[4]、地方认同[5]、空间生产[6]等理念出发,结合多源数据、空间句法等分析历史文化街区各空间要素和人地关系,探讨空间活力的测度及提升。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由于空间句法在解决空间和人类活动关联性的问题上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本文将反映人口活力的百度热力图以及反映商业设施活力的POI数据与空间句法结果交叉分析,通过对比寻找三者的异同并分析其内在原因。

本文研究区为青岛市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研究范围参考《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年)》划定,包括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数据包括百度热力图、商业POI数据及路网数据。笔者从百度地图选取2022年端午节假期(6月4日)和平常休息日(6月12日)为采样对象,时间段选取游玩时间15点及用餐时间18点,并利用百度开放平台API软件爬取了2022年街区的商业POI点位3614个。

3 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活力分析

3.1 空間句法分析

从全局整合度来看,线型越粗代表可达性越强。南北向道路当中,中山路作为街区的主干道,可达性不如河南路。东西向道路中,连接火车站出站口的兰山路和广西路全局整合度较高,说明具有较强的人流集聚性。从选择度来看,线型越粗代表人流穿行的可能性越大。分析显示通行潜力较大的是湖南路、泰安路、中山路和河南路。湖南路贯穿了中山路街区及东侧两个历史街区,泰山路是火车站接驳游客的主要道路,选择度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见图1)。

协同度表示局部与整体空间结构协同发展的程度,其拟合值为0.834 303,显著相关,说明路网的局部中心性较强,利于汇集人流。可理解度强调空间结构的可识别性,代表道路引导人流的效率[7],其拟合值为0.478 339,说明场所的使用者对街区空间环境的感知程度较弱,容易迷失方向。

综上,中山路街区的道路交通能够较好地汇集人流到主街道,南北向道路中位于中部的中山路和河南路以及东西向道路中位于中部偏南的湖南路和广西路具有较高的可达性及通行概率,在空间分布上,位于街区中心偏东南部分的空间组织最便捷高效,但是街区整体的可识别性较差。

3.2 百度热力图与空间句法交叉分析

根据不同日期和时段的百度热力图可知,端午节假期中山路街区的人流量比平常休息日明显增多,且下午的活力明显高于晚上,这体现出以游憩为主要定位的中山路街区的活力具有显著的时间分异特征。在空间上,人群聚集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且不同时段的峰值点具有相似性(见图2)。

将百度热力图与空间句法的分析结果相关联发现,在交通组织中具有较高可达性和通行概率的湖南路—广西路地块人群聚集处于街区的中等偏下水平,这一点与空间句法分析并不相符,但在中山路—河南路地块,二者的分析结果较为吻合,该现象可能与设施活力不足有关;
可理解度显示街区的可识别性一般,结合热力图呈现的人群大量集聚在中山路的现象,笔者认为正是因为人群对整体环境的空间感知一般,所以在游览时较少选择主路之外的道路,导致街区活力出现明显的割裂现象。

3.3 商业POI核密度、热力图及空间句法交叉分析

中山路街区作为旅游休闲型街区,紧邻青岛火车站,如今已形成以购物、餐饮、旅游、住宿为主的业态模式,其功能布局的量化主要基于POI数据的采集与可视化来表现。整体来看,将全部商业POI核密度分析(见图3)与空间句法分析进行对比,可知商业分布与交通可达性具有一定的匹配度。

逐一分析六类商业设施核密度情况(见图4)可以看出,餐饮和娱乐设施主要围绕中山路主街道分布,购物设施的空间分布均匀,旅游景点主要分布在街区东北部,生活服务呈东西向,主要沿街区南部设置,住宿服务则以青岛火车站出站口为核心呈辐射扩散。

将POI核密度、人口热力图和空间句法交叉分析发现:一是从上述对比热力图和空间句法得出在湖南路—广西路地块二者分析结果不吻合,结合POI核密度分析该处人群活力不足的原因是其设施分布密度与中山路—河南路地块差距较大,因此人流被其他路段大量吸引,同时考虑到街区南部为沿海滨水区,人群大多选择南北向道路到达海边或者在临海区东西向游览,因此,尽管湖南路—广西路地块的交通组织较好,但人口活力不高。二是人口热力图在下午和晚上数值的时空差异,结合设施布局可知,下午热力图的人群分布与餐饮和旅游服务设施分布近似,晚上热力图的人群分布则与生活服务类的设施分布较吻合,表明游客主要选择在白天游览中山路街区,晚上更多的是区域内的居民在此停留用餐,游客较少。

4 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问题总结及活力提升策略

4.1 問题总结

4.1.1 街区活力不足,陷入发展困境

由上述分析可知,街区在旅游旺季的人群聚集度较高,非节假日时少有本地人来此游玩。并且街区活力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除了主街中山路及天主教堂等知名景点活力较高以外,主街分支的街巷人口集聚能力较差,一方面是由于商业设施分布不均,支路吸引力较弱,另一方面源于道路结构的可识别性较差。

4.1.2 空间品质欠佳,交通亟待改善

尽管中山路街区一直在进行风貌整治,但目前除主街及个别街道以外,很多街巷存在缺少公共空间、街道风貌缺乏美感等问题。另外,作为承载旅游观光功能的历史街区,停车难问题久未解决,亟须缓解人车矛盾冲突。

4.1.3 社会关系转变,文化内涵缺失

中山路街区拥有大量的历史建筑,成片的里院目前已开始征收改造,在最新版规划中大部分商住混合用地已调整为商业用地。无论是之前活力缺失导致的原住民搬迁,还是如今政府征收带来的居住空间的压缩,原有的社会关系都已被打破,“前店后家”的建筑模式是否适配当前的商业运作仍需经历时间考验,但过去的人文内涵已逐渐流失。

4.2 活力提升策略

4.2.1 明确功能定位,改变服务群体

在新的人口结构和用地调整下,中山路街区应明确功能定位是以旅游服务、商业休闲为主导。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要深入解读服务人群,包括外地游客停留游览、交通换乘的需求,本地人的日常生活休闲需求,街区内部及周边工作群体和居民的生活服务需求。

4.2.2 打造文化IP,引入多元业态

里院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使邻里之间建立了紧密友好的关系,改造运营时应重点塑造该特点。同时,提高街区设施布局的混合度,细分各街巷功能和空间特征,提供多样化的活动选择。在IP运营上,以文化主题串联多元业态,结合媒体营销、活动策划等手段,形成有亮点、可持续的商业运营模式。

4.2.3 改善物质环境,提升街区品质

面对需要保护的街区肌理,解决交通系统的问题主要从提升公共交通的运输能力、加强交通管制等方面入手,可将中山路车流向河南路引导,以缓解主路压力。可以结合建筑外立面改造,提升街道空间的品质,充分利用沿街商户与街道之间的灰空间,增加休憩设施、开放空间和引导标识,增强行人对街区的认同感,同时保证商业区和生活区的动静分离。

5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变迁,需要不断调整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和功能,以适应新的需求,研究方法的迭代只是从技术层面为决策提供了更科学的辅助工具,而“以人为本”的更新内核才是实现历史文化街区活力复兴的关键。未来研究中,如何将空间表征和人群感知结合分析人地关系,以实现街区的更新保护,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龙瀛,周垠.街道活力的量化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成都为例[J].新建筑,2016(1):52-57.

[2] 邬伦,支野,隋正伟,等.城市内人口流动与活动转变:来自社交媒体签到数据的证据[J].公共科学一号,2014,9(5):e97010.

[3] 唐璐.历史商业街区的功能再生与改造设计研究:以闽南地区为例[D].泉州:华侨大学,2018.

[4] 昕璐.触媒理论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触媒元素量化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20.

[5] 丁蔚,韩欣宇.地方认同视角下历史街区更新策略研究:以青岛中山路街区为例[J].城市建筑,2022,19(23):15-18.

[6] 刘彬,陈忠暖.权力、资本与空间:历史街区改造背景下的城市消费空间生产:以成都远洋太古里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2018,33(1):75-80,118.

[7] 杨婉君.基于多元数据的商业街区活力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9.

作者简介:马欣玥(1997—),女,山东青岛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城市建成环境评价与优化。

韩欣宇(1988—),男,山东淄博人,博士,讲师,研究方

向:乡村重构与可持续发展、村庄规划与土地利用。

猜你喜欢 历史文化街区活力大数据 活力当代陕西(2020年9期)2020-08-04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文脉延续的新思考绿色科技(2016年21期)2016-12-27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探讨商场现代化(2016年28期)2016-12-19改制增添活力中国工程咨询(2016年6期)2016-01-31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中国卫生(2015年7期)2015-11-08

推荐访问:句法 街区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