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小聪 王璐娜
摘要:在国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策背景下,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关注焦点,探索乡村生态治理路径成为时代课题。本文以“两山”理念为理论视角,探寻现代乡村生态治理路径,提出乡土价值引导,意识增强;
责任主体理清,多元共治;
治理方式创新,能力提升;
治理机制完善,思维法治的治理路径。
关键词:“两山”理论 乡村绿色生态 治理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形成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良好生态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宜居”作为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之一。在这一战略指导下,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乡村生态治理的关键,以实践为基础的绿色发展理念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之路。
一、现代乡村生态治理现状及意义
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理念的改变推进了国家生态环境保護管理体制的变革。乡村发展和振兴受限于地理位置、经济状况、人口等现实因素,尤其是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其在发展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困境。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及乡村旱厕乡村三大革命等问题严峻,且错综复杂。因此,乡村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有重要作用,要积极促进两者间的充分融合。
(一)现代乡村生态治理是新时代乡村生态治理体系构建的现实选择
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要求的目标引领下,2019年《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政策指出,“2035年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乡村社会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目前乡村生态治理重视度低并处于边缘位置、乡村生态治理主体活力及创新力的缺乏使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受限,且集中治理、专项治理是乡镇政府主要的政权运作形式,这种集权的简要处理极大阻碍了乡村生态的联合治理。目前乡村生态治理是一项有难度且复杂的工程。因此,要构建系统的乡村生态治理体系。
(二)现代乡村生态治理能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思维追求
当前,乡村生态问题的广度和深度相对于城市全方位地增加,乡村环境问题从一元环境污染层面向新旧问题交织的多元环境问题演变,乡村专门的环境保护立法并未出台,重城轻乡陈旧观念依旧存在。受信息渠道不通顺、教育程度低等因素的影响,乡村生态环境参与度和信息的灵敏度要低于城镇。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满意程度.乡村生态环境社会价值要体现以人为本,积极进行现代化乡村生态治理,是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现代乡村生态治理是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的现实需要
乡村的现代化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的有机融合。现在城乡经济、文化等的融合是以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为基础,以进城务工农民工为城乡沟通载体,城市文化深刻影响着乡村文化发展。但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决定两类文化的冲突,使城市现代生态文明与乡村传统生态文化形成强烈的对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乡村生态治理提供政策支持,而乡村生态治理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保障。乡村生态保护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部分,服务于乡村振兴总目标。
二、现代乡村生态治理的困境
(一)淳朴乡村生态价值引导走向“异化”
传统的乡村文化存在内聚性、集体想、共心性等特点,乡民乡风质朴。但现代化社会,工业城市引导着乡村发展的行为逻辑,在现代工业化主导方向的引领下,乡村成为野蛮文化甚至是不开化的文化的代表,这种主流价值观直接影响并损害淳朴乡村价值观。2021年乡村人口已经占到总人口的36.11%,乡村人口的数量正在逐渐降低。乡村人口大量流动造成乡村空心化,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特困人群的出现成为现代乡村独特现象。乡村人口数量的减少使乡村淳朴生态治理价值观的传承群体消失,生态价值责任感受城镇化的影响逐渐减弱;
乡土文化的古建筑和古村落因无人修复而消失;
乡村文化习俗软环境的关注不够。乡村在现代化进程中自身单一的文化特征和商业化、市场化的矛盾冲突,使乡村价值观的传承和乡土文化落寞,乡村生态价值观处于无人传承、无物支撑的现状,在自身价值观念的微薄的情况下受外界城镇化大趋势的影响,价值观念逐渐改变甚至异化。
(二)多元责任主体的生态观念“失声”
乡村生态治理有鲜明的排他性和公共性,政府作为长期乡村生态治理责任主体,也是乡村生态建设的评价主体。政府在生态环境考核的正向激励和农民外部压力下,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治理根源依旧存在问题。一是政府责任主体治理观念模糊且权责集中。在治理观念方面,政府治理理念的偏重取舍使生态乡村生态治理存在差异化;
农民生态诉求生成的被动生态政策使治理成效性弱化。在权责方面,政府单向度的命令传统管制模式挤压基层群众参与空间。政府在乡村生态治理的“大包大揽”影响农民群众的积极性,除农民群众外,基层治理在国家生态资源支持下呈现“内卷”现象。二是其他责任主体缺乏主动关怀意识,不涉及自身利益可淡漠现实生态情况。乡村自治组织因自身的不完善,无法承载乡村生态治理重大任务;
乡镇企业缺乏责任意识,有的甚至对环境造成污染;
村民环保意识薄弱,对生态治理知情权和参与度实施不够。
(三)多层乡村自然生态资源治理禀赋“分割”
乡村的生态治理依赖于多层生态资源,乡村生态资源有自身发展的客观价值,但是乡村各类生态资源的破坏,为生态资源的治理提供难度。第一,自然资源与人口资源的双重衰落。乡村人口的流动加剧自然资源的衰退,草地、耕地、湖泊、建设等利用率下降,生态平衡受到影响;
自然资源的衰退进一步影响人口的稳定。现阶段乡村耕地资源质量的总体情况较差,乡村青年大多选择非农岗位就业,使乡村生态治理人才资源流失,传统乡土生态治理遭到严重打击。第二,落后的农业资源生产模式。农业生产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主要生产模式,科技兴农使农产品生产效率提高,但是农业生产技术与农民真实需求不匹配,在高效率、高效益生产模式的影响下,农业污染面源增加。如化肥农药的滥用、秸秆不合理利用、地膜处理不当等问题出现,对农民人居环境造成破坏。第三,乡村旅游资源的利用不足。乡村生态经济系统缺乏科技支持及自主创新、缺乏对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利用的意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与乡村环境保护的矛盾,需要乡村绿色生态旅游业进行调节。
(四)乡村系统化生态治理机制构建“式微”
乡村生态治理具有自主自治的性质,乡村生态治理机制不完善,地方政府行政化治理与乡村自治治理存在矛盾。一是乡村基层环保部门功能缺失。中央加强生态环保部门的建设并延伸到乡村,但由于延伸时间较长、机构运作效率低下及机构管理规范缺失的原因,造成生态环境设施浪费,乡村基层环保部门没有发挥应有规划管理的作用。二是生态治理多部门协商困难,治理意见难统一。如基层环保部门、农业主管部门、城乡建设部门等部门各司其职,职能交叉弱,相互没有隶属关系,而乡村生态治理离不开各部门的协作,这样才能发挥整体治理效果。三是乡村治理资金支持力度弱,环保设施建构不完善。如出现一些生活垃圾箱数量、污水处理站等生态治理设施过少,垃圾运输道路不顺通等问题;
四是健全生态治理法治法规的缺乏,其中包括生态治理监管范围狭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不完善,使乡村生态治理资源不平衡。
三、乡村绿色生态治理现代化转型的路径选择
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转型是突破当下农村生态治理困境的新路径,“两山”理论是乡村生态治理转型的指导准则。乡村生态振兴是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前提建立的可持续發展的绿色生态经济体系。在新时代,“两山”理论全面贯穿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全过程,而乡村生态治理体系的构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美丽乡村高质量建设的重点。
(一)“两山”理论下乡土价值引导,意识增强
乡土价值观是乡民行动的方向标,良好生态价值观决定治理思路,治理思路决定治理出路。一是回流人员的政策支持。乡土文化需要乡民传承传播,引流的过程是观念改变的过程,乡村良好生态建设是回流动力,政府资金大力支持是回流保障。政府对返乡创业农民补助,加大乡村人力资本投资,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让流回乡村的乡民能看到乡村发展的方向,改变传承主体价值观念。二是生态价值的乡土文化的挖掘。乡土文化以传统的乡风民俗、传统节日、古建筑、古村落、文化景观等为载体,乡土文化与乡村环境相融合,乡土文化在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既要突出乡土文化特色,又要符合时代需求,使淳朴乡土文明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创新文化价值,推动乡村生态文化建设。三是优化生态文化宣传。一方面以“两山”理论作为引领,政府向乡民宣传生态文化要与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相结合,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要自觉遵守绿色发展、保护自然生态的理念。另一方面与人民生活密切联系的宣传要结合农民自身文化水平及生态素养,通过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满足乡民精神文化需要,增强环保意识并组织各领域环保人才,定期宣传,形成系统的乡村环保组织。
(二)“两山”理论下责任主体理清,多元共治
乡村生态治理问题复杂,责任主体多样,政府发挥引领作用,农民为治理主体,乡镇企业各尽其职,乡村生态主体责任理清,相互协作,为实现乡村良好生态发展提供多方意见,形成合力的责任主体。一方面,政府生态政权治理方式转变,完善地方党委的领导。地方政府首要治理原则是要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观,坚决把乡村突出生态问题作为特殊责任和使命,用自身实际行动扛起乡村生态治理的重大政治责任。另一方面,农民生态治理主体地位的确立。一是创新村民自治机制。改革村民议事形式,村民委员会组织改进及人员能力提升,实现在村民自治中的核心领导地位。针对公共区域生态问题,通过公共卫生责任到户到人的治理责任制的实施,形成“保洁员+农户”的治理主体,探索符合各村的生态治理模式。二是加强农民教育。对农民进行乡村生态治理教育培训,并分类培训,减少治理盲区,使农民收获生态治理技巧及认清治理职责,优化乡村生态治理外部因素影响。三是形成城乡人民生态治理互动机制。城市生态治理团队向农民传授治理经验,通过走基层向农民科普生态科学知识,组织实验室开放、走进工程现场等各种生态体现活动,营造积极有效地参与氛围,增强农民对生态治理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三)“两山”理论下治理方式创新,能力提升
现阶段农业改革要在“两山”理论的引领下,使农业效益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一是推动农业产业一体化发展。多渠道延伸农业产业链,统筹规划农业产业布局,使乡村绿色农产品与旅游、休闲相互融通,建构完整的绿色农业产业体系。二是运用科技推进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大力提升化肥农药的技术使用,研发无毒无害的农药产品,利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无害防治方法,用先进技术降低农业病虫害的威胁。另一方面改良农业技术发展。在农业栽培方面,利用良好生态环境,发展立体农业,建立绿色种植基地,将农作物、家禽与生态环境融合,建设适合有机物生长的有机生态系统。在垃圾处理方面,利用科技使垃圾焚烧发电,促进垃圾焚烧产能落地;
改进堆肥技术,利用微生物来强化蛋白质的降解,有机垃圾资源化。在资源利用方面,高效利用成套装备与关键技术,将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循环利用的资源进行深度加工,如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转变成优质化肥,真正做到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三是积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乡村自有的独特乡风民俗和多元生态特征是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先前条件。乡村旅游业要制定符合市场旅游发展模式,结合市场消费趋势,为游客提供“都市农庄”“绿色庄园”等各种形式的新兴旅游产业,帮助农民赢得乡村生态治理的丰厚成果。
(四)“两山”理论下治理机制完善,思维法治
治理机制的完善是乡村生态治理的保障,但生态保护机制不健全是我国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因此乡村生态治理需运用法治思维严格实行生态保护制度。一是政府要确定环境保护标准,并准确向乡村传达保护机制,补充乡村生态保护的相关法律,形成有实操性的生态保护法律体系。一方面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政府拓宽生态补偿渠道,提高政府的购买服务能力,将东西部区域有机整合补偿和分类补偿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补偿效能。另一方面完善监管制度。加强乡村生态治理的追踪机制,实行治理目标实施情况与预算实施状况进行“双向监控”,及时发现问题,使生态治理保质保量实现。二是各部门领导机制的协作功能要健全。各部门要相互合作,强化管理,认真执行管理标准,依法取缔不合理的资源开发项目、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损害乡村生态的不良行为。三是乡村生态治理投资范围要扩大。一方面,科学合理分配资金。乡村生态治理资金投入要与污染防治相匹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投入力度加强,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对政府融资行为进行系统规范。加强涉农资金的管理,防控乡镇政府的债务风险。在乡村金融服务方面,要对乡村基础金融服务进行创新,建构合理完善的乡村金融体系,实现乡村生态治理的金融需求。
参考文献:
[1]赵美玲,马明冲.基于战略视角的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探析[J].理论学刊,2013(07):72-75.
[2]秦昌波,苏洁琼,王倩,万军,王金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政策机制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18,31(06):985-990.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52-53.
[4]齐骥.“两山”理论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实现及文化启示[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5):145-155.
[5]胡惠林.文化产业规划:重建人与社会和自然精神关系和精神秩序[J].东岳论丛,2015,36(02):49-54.
[6]金书秦,韩冬梅.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特征、要素和路径[J].环境保护,2020,48(08):15-20.
[7]邓玲,王芳.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的现代化转型[J].甘肃社会科学,2019(03):101-108.
[8]金太军,薛婷.乡村生态环境的精细化治理:逻辑维度与实践进路[J].理论探讨,2020(04):158-164.
[9]邓玲,顾金土.后扶贫时代乡村生态振兴的价值逻辑、实践路向及治理机制[J].理论导刊,2021(05):77-84.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李丽君
猜你喜欢 治理路径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神秘的混沌理论新世纪智能(数学备考)(2021年9期)2021-11-24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湘潮(上半月)(2021年4期)2021-07-20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4期)2020-12-14怎样提升乡镇政府治理能力人民论坛(2017年1期)2017-02-18矿业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实践路径商(2016年6期)2016-04-20高校校园网络安全问题与治理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5期)2016-02-22大学治理文化:阐释与建构高教探索(2015年10期)2015-10-29理论宣讲如何答疑解惑学习月刊(2015年21期)2015-07-11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及治理路径企业导报(2015年1期)201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