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精神论文(3篇)

时间:2024-10-12 10:2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二十大精神论文

  

  作者机构:《北方经贸》编辑部出版物刊名:北方经贸页码:161-161页年卷期:2023年第1期摘要: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篇二:二十大精神论文

  

  浅谈中国精神的思修论文2000字(2)浅谈中国精神的思修论文2000字篇二

  《中国精神的弘扬研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国精神的内涵,回顾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人丰富和发展中国精神的思想历程与实践经验。提出从精神层面、制度上、行为层面落实培养和弘扬中国精神的要求。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要着重弘扬和培育独立自主精神、改革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求真务实精神等中国精神。全面推进国家的各项事业,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中国精神;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弘扬

  一、中国精神的含义

  传统的中国精神包含阴阳两个方面,《易传》中写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精神中自强不息是一种超越性的表现,它显示了中国人民的自强自立。勤劳勇敢是中国人民最深刻的精神体现,积极向上、坚韧不拔是强健的生命意志。中国精神的外化与具体表现在精忠报国、舍生取义、忧国忧民。厚德载物则蕴含着更多的精神内涵,它是中国精神固有的内在性。表现了中国人民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宏大的人生观价值观。阴阳相合,表现了阳刚与阴柔两面,刚柔并济是中国精神的两个内在层面。

  二、中国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国精神的丰富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尽千辛万苦从星星之火之姿,到达燎原之势。井冈山精神是一种信念,是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在革命开始的时期,中国共产党依靠群众敢闯敢干,勇于创新。长征路上,中国共产党吃草根,过雪山,不畏路途遥远,不怕艰难,跨过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之路。他们这种吃苦耐劳的乐观主义精神是中国精神的最好体现。革命带来了苦难,同时也锻炼了人民的意志力。这是具有中华民族特有的时代精神,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先进性。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经济处于恢复和发展的时期,在这个困难

  的时期,更加考验人民精神。在大庆,王进喜同志成为工人的代表劳模,他的爱岗敬业精神是值得每一个工人学习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浪潮中,航空事业起步,两弹一星为中国航天事业迈进了一大步,科学家们无私奉献,大力协同,荣辱与共的奉献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璀璨之星。困难时刻见真情,在中国遇到天灾人祸的时候,我们的兄弟姐妹伸出爱心的手,为了抗洪,战士们顽强拼搏在一线。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抵挡了天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中华民族精神有了质的飞跃。

  当国内形式逐步稳定,社会经济开始发展的时期,当代中国精神有了新的意义。当代中国精神是:爱国、敬业、文明、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现当代的中国精神继承了传统的包容,融合了勤俭,囊括了克己奉公,大公无私。和谐是社会发展的目标,是社会的风尚。2014年3月9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谈到,摆在面前的共同任务,就是要把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国家治理中,渗透到生产生活各领域,转化为社会核心价值文明风尚。

  三、中国精神的当代弘扬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是鼓励中国人民生活的文化支柱。但是当代要想践行对中国精神的弘扬,就要求我们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发扬中国精神。当前国学热现象严重,我们要客观对待传统文化,不能一味地去复制,这样容易搞复古主义,文化逆流。我们要学习民族知识,了解传统道德和文化,要吸收其精华。现在社会出现了一种文化断层,所谓文化断层是指期望的文化准则和价值观与现实的文化准则和价值观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我们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和想象上是无法弘扬中国精神的,要想实现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就应该理论联系实际,用时间证明,用实践来证明,用理论作为引导。只有知识武装头脑,理论联系实践,才能更好的弘扬传统的中国精神。

  如何用行动来弘扬中国精神,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在当代媒体是最好的中介,媒体的宣传力度、宣传取向,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精神品味以及精神追求。现在社会处于转型期,人们在面对各

  种问题上很少有自己的见解,多是跟随电视媒体网络。所以如何规范媒体,引导人们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学习弘扬民族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党的报告强调,要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道德模范是人们学习的榜样,他们身上往往体现了中国精神的优良传统。“感动中国”每年都会选出社会上的道德模范,引导人们向模范学习,乐于奉献,吃苦耐劳,勤劳勇敢。媒体是国家和人民沟通的最好媒介,是纽带和桥梁,所以规范媒体的宣传能够推动中国精神的弘扬发展。

  第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只有培养青少年的文化素养,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才能全面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素质。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的要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只有坚持原则,把握指导思想,认真学习道德规范,才能更好的教育青少年学习中国精神的精髓,弘扬中国精神。

  第三,现代社会是全球化的社会,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发扬中国精神是重要的前进步伐。中国精神是中国的精神支柱,只有弘扬和坚持践行中国精神,中国才能在全球化时代真正强大起来。在国际竞争中,文化软实力是重要的精神标志,我们要以中国精神作为文化强国的重要精神力量和发展标志。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用中国故事来弘扬中国精神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效果。这样,中国精神在国际社会中的弘扬才会亲切、自然,易于接受。

  四、弘扬和培育中国精神的现实意义

  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凝聚和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对外开放,西方的思想文化对我国的民族精神也产生了广泛而复杂的影响。在多极化发展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在中国坚持发展弘扬民族精神,也要让全世界看到中国精神力量的强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中国精神是中国文化的中流砥柱,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在体现。我

  们必须把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让昂扬的民族精神成为提升综合国力、应对时代挑战、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巨大动力。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以实际行动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者单位: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5.[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6.[4]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1997,党建,(10),4.[5]徐惟诚.中国梦:中国精神的百年凝聚[J].道德与文明,2013,(4).[6]齐延平.和谐人权:中国精神与人权文化的互济[J].法学家,2007,(2).[7]梁瑞英.西柏坡精神――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2013,(5).[8]蔡毅强,朱志明,朱贝妮.以弘扬中国精神激励大学生实现中国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0).

篇三:二十大精神论文

  

  论弘扬中国精神的思修论文2000字

  论文标题:弘扬中国精神的使命与责任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开始更加关注中国文化的弘扬和传播。中国文化深厚博大,包含了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哲学思想等多个方面。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它包括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诠释了中华民族千年来的智慧和文化底蕴。弘扬中国精神,对于激励人们的爱国精神、推动文明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将从中国精神的内涵、应用范围和发展路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出弘扬中国精神的使命与责任。

  一、中国精神的内涵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所拥有的一种文化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从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中国精神包括了道德观念、家庭观念、人文关怀、思想智慧等多个方面。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道德观念

  中国历来崇尚以德为先,注重品行,敬重道德。这种道德观念渗透到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构成了中国人所特有的“道德

  DNA”。在中国古代,儒家便提出了“仁、义、礼、智、信”五种基本的道德要素,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如在《论语》中,“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正是中国人道德观念的代表。

  (二)家庭观念

  中国人一直注重家庭观念,把家庭视为最小的社会单位。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庭观念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亲情、传统等的尊重和重视。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强调“君子不言利”,贵重家庭的和睦与幸福,为家庭着想和尽孝道,这些家庭观念已成为中国人的内在本性。

  (三)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代表了中国文化对人和人性的关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许多代表人文关怀的典故,比如《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就表现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又比如《庄子》中的“天地之大,大无不包”,体现出中国文化中的宏观化思维方式。在现代社会中,人文关怀仍然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思想智慧

  思想智慧是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是中国精神的基本元素之一。中国古代思想家留下了许多代表性的著作,如《论语》、《庄子》、《道德经》等,这些著作代表了中国传

  统文化的最高智慧。而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中国古代思想智慧的探索和发掘也一直在进行中。

  二、中国精神的应用范围

  中国精神的弘扬,不仅仅关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全世界文化和精神生态的重要贡献。中国精神的应用范围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传承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国家,积累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弘扬中国精神,不仅是对中国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更是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维护和贡献。通过文化交流,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化,学习中国人的文化成就,在传承的基础上,推动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弘扬中国精神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支撑。在不断地推进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对于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中国精神的深入探究和传播,可以帮助全球各国人民了解不同文化间的联系和互动、强化相互理解和融合,加快人类文明共同进步的步伐。

  (三)激发中国人的爱国精神

  中国精神的弘扬,对于激励中国人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的今天,中国需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启迪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并引导中国人民不断投身于祖国发展的事业之中。

  三、弘扬中国精神的发展路径

  弘扬中国精神,需要把握好它的发展路径。现代社会的特点是开放、包容与交流,弘扬中国精神也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国精神,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增强人文交流

  人文交流是弘扬中国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交流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到中国文化,认识到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成就。而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的文化,还可以激发更多外国文化的赞叹,并推进文化的多元交流。

  (二)开展主题宣传

  为了让更多民众了解和发扬中国精神,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有主题的宣传活动。比如我们可以组织一些讲座、报告会,邀请文化名人和专家学者,向公众传达中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同时还可以在一些公共场所开展文化展览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向公众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推广文化产品

  推广文化产品是弘扬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精心策划和制作文化产品,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更好地传播中国精神。除了书籍、音像制品,还可以注重推广更多的新兴文化产品,比如数字类教育产品、游戏类产品、手工艺品等,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结语

  “中国精神”,是中国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国人自身的精神支柱。弘扬中国精神,是当前时代的题中之义、人民之需。让中华文化融入世界文化,传承中华文化遗产,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造就更强大更灿烂的精神自信。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应时刻牢记自己的文化根基,在推动中华文化复兴的道路上积极探索,以正面的心态、积极的心理态度走好我们的人生之路。

推荐访问:二十大精神论文 二十 精神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