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活动记录(7篇)

时间:2024-10-07 13:5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活动记录

  

  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准备工作

  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我校于XX年XX月XX日开展了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活动前,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二、活动内容

  1.教研课题确定

  本次活动的教研课题为“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与道德价值观”。

  2.活动安排

  (1)开展主题讲座

  在活动开始前,我校邀请了法学专家X教授,对同学们进行了一场关于法治的主题讲座。X教授以生动的语言和案例,向同学们传递了法治的重要性,并强调了法治对于社会稳定与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2)小组研讨

  在主题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研讨。每个小组以一个具体案例为基础,讨论该案例中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3)成果展示

  各小组根据研讨的结果,进行成果展示。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的研讨成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三、活动收获

  1.学生能力提高

  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对法治的理解更加深入,道德价值观的树立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学们在研讨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思辨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策略。

  2.老师教学思路创新

  教师在活动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自主学习。活动中,老师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教研成果丰富

  通过小组研讨和成果展示,我们共同探讨了法治与道德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多个小组提出了深入剖析法治背后的道德价值观的观点,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这些成果将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参考。

  四、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我们深感教育是多方合作的结果。活动中,学生们更加明确了法治的重要性,懂得了如何正确对待道德

  与法律的关系。教师们在活动中也不断探索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相信通过这样的教研活动,我们能够培养更多有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的优秀学生,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活动展望

  本次教研活动的成功举办为今后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我们将进一步细化活动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同时,我们也会不断拓展教育资源,充实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系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相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必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和成果。

  六、致谢

  在此,我们要向所有参与本次教研活动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的辛勤付出和积极参与,使得本次教研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圆满成功!

篇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活动记录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记录范文三篇

  record是一个中文单词,意思是通过某种方式保存您的所见所闻,并将其作为信息传递。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记录的文章3篇,欢迎品鉴!

  时间:20xx年12月16日

  地点:大办公室

  应邀出席:全体教师

  主题:

  记录人:某某某

  主要资料:评课校长《探索与发现(一)》

  一、校长Benfeld:

  1、课件做得不错

  2、对教材有些提升

  二、其他教师评课:

  优点:

  1、由易到难,能根据学生发言进行引导。注意反馈,总结归纳方法很好。

  2、练设计存有深度,存有开拓性。

  3、所安排小组讨论很有必要。

  4、发生改变教材较为恰当。

  5、目的明确,思路清晰。练习都有针对性。

  严重不足:

  1、学生表达有疏漏。

  2、新课太快。练多,方法多,怎样概括总结就应再思索思索。

  3、练一练能否让学生打开书做一做。合理利用课本。

  4、找寻更简便的方法的时候,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最出色能够举例说明。

  教研组长评价:

  1、不一样的学生获得不一样的发展,不必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一节课的设计必须以学生为本。

  2、趣味的引入:游戏,能激发兴趣。

  较为严格的推理小说:悖论---检验---应用领域

  3、整个设计比较精当。

  4、练形式多样,题型多样化。

  5、上课的节奏要再慢些,提问后要停顿几秒,让学生思考。

  课前举例鼓励,唤起学生的自学兴趣:

  上好思想品德课,即要立足于课文,又不能局限于课文。因为课

  文里谈的内容故事大都比较简单,有的故事内容距学生的重新认识范围比较离,学生就是看不到,摸不着。这就须要补足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学生能够经常看见或经常听闻过的本地、本校、本班的实例,做为课前的鼓励,以此去唤起学生的自学兴趣,鼓舞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1、图文结合,讲清道理观点

  课前鼓励激发起学生的自学兴趣和求知欲后,再就是必须深入细致自学课文,摆事实课文的道理和观点了。这一步就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教师必须本着“摆事实一个故事,熟习一个道理或明晰一观点”的原则,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科学知识水平,联系小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全力以赴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因素,生动活泼地、正确地、科学地向学生阐述课文中的道理和观点,并使学生能认知和乐意拒绝接受。

  2加强课堂训练,提高辨别是非能力

  教师必须融合插画,联系实际,鼓励学生修完课文和阐述道理及观点后,为了稳固和增进学生的重新认识,还要使学生运用所学道理、观点回去联系实际,强化课堂训练,提升分析问题和党员意识、真假、美丑的能力。为此,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和补足课后练习,使学生认真思考、提问

  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

  我针对《如何上不好品德与社会课》谈论一下我的看法。《品德与社会》就是一门社会器重教育课,在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素质方面有著不可或缺的关键促进作用。然而这一门功课一直以来教师都无人知晓从何抓起,学生也感觉非常枯燥乏味。一课书中就只有直观的几张图片、几行字,教师上课时大多都只是使学生看一看图读读书而已,因而课堂

  气氛比较乏味,学生也不减自学的兴趣,所以一节课下来很难接到较好的效果。下面我就如何上不好一节《品德与社会》课来谈谈我个人的意见。

  一、导入有趣精彩。

  “较好的开端就是顺利的一半”,一堂40分钟的品德课也就是如此。无数实践证明:一个精彩的引入存有拖千发而动全身之精。精彩有意思的引入不仅能够就是学生很快地步入角色,能够使学生明晰自学本课的目标,而且还能够唤起就是的自学兴趣,达至较好的效果,这就建议教师必须依据大纲的建议,紧扣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去规定教学任务与目标,缔造一个别存有新致的引入。思想品德课引入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歌曲引入、讲故事引入等。

  二、“真实”的教学过程。

  课堂上既要创建人与自然、民主的师生关系,构成较好的自学氛围,又要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说,这样就可以实学生在课堂上进最大可能地动脑、动口、动手、动耳,使其在“学中动,动中学”,以唤起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为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合发展生活”理念实新课程对《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最深刻的阐述。教材中出现了一系列“生活”“生活事件”“生活主题”或“生活场景”基本上属于精心挑选的“美好生活图景”,都实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让学生主动、积极地用真实生活合主动活动来展开教材中的“生活”和“活动”,从而达到了教材中的价值目标。

  三、丰富多彩的总结。

  每一节课的精彩总结能更进一步地巩固学生对这堂课的认识。我们可以以多种形式进行总结:

  1、谈话,2、表演。

  所以我指出,只要把握住这三个环节,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自学兴趣,迎合学生的特别注意,唤醒学生事实生活的经验,从而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这就达至了教材中贯穿的“体会”“体验”的价值目标。

  时间:20xx年10月23日

  地点:学校会议室

  参加人:低年级语文组全体教师

  活动资料: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大家谈活动

  活动过程:

  1.教师谈论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

  “今日上课真没劲,提的问题都没有人举手回答。”

  “回家大概也没有好好复习,问题明确提出去,都不明白至哪里去找。”

  “是的,上课的时候就那么几个好学生能配合,其他人叫起来,一句话也没的。”

  “仅有学生字的时候冷清一点,拼拼听听,分析字形,找朋友组词,他们讨厌的。”

  “我们班也是,尤其是课文学完以后的说话训练,要么没人说,要么一个人说了什么,后面的人再把他的话重复几遍。”

  在办公室,常常能够听见相似这样的“交流”。近几年来,我一向任教于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自我的课堂上也经常出现这种时而冷清,时而冷清的现象:学生字时异常冷清,“教师,我!我!”存有几个所谓的后进生一旦碰到学生字的环节,就异常兴奋,边起身边叫做着,仿佛错失了这次机会,就再也没有机会东站出来提问问题了似的。可是在自学课文环节中,碰到“怎样样”、“为什么”的问题时,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即使我微笑着引导那些所谓的不好学生,他们也可以恼怒地皱皱眉,笑了笑。问题究竟出来在哪儿呢就是学生复习没有搞好吗就是他们上课时没坚忍动脑筋吗还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发生了问题在校内外听讲时,我一向在思索这个问题,我获得了一些鼓舞。我深刻地体会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很关键。就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必须特别注意这样几点:

  一、问题要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

  形象思维本事较强,抽象思维本事较差,这就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那么设计的问题就无法太抽象化,例如“同样就是桃花,为什么山里的桃花开得晚”这样的问题学生在认知上存有难度,操作方式出来就更容易了,尤其就是对于中等偏下的学生,往往可以真的无从下手,不明白应如何思索,课堂整体表现必然不坚忍,课堂就可以变得冷清。如果把问题抽象化,分为一个个能从文本中找出的小问题,经过大问题的化解,帮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在认知的基础上思索“为什么”“怎样样”,就难多了。这也就是一个抽象思维本事培育的过程。

  二、问题设置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根据课文资料,设置的问题由简入容易,层层大力推进。问题的深浅程度存有层次性,能兼具至认知本事和认知本事不一样的学生,《44.山里的桃花开得晚》教学中,从一个“晚”字的回答至四个具体内容问题的答疑再至“为什么山里桃花开得晚”教师用问题鼓励学生逐步深入细致地走进文本,记住了课题,由课题批评,由文字而文本,由文本而思索,使学生在化解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胃口盎然地紧跟着教师的教学步骤,这样的课堂还怕不冷清吗课文学回去后,教师与学生分后主角对话:“孩子,你追到山上看见什么

  啦”“山上感觉怎样样妈妈给你拎的小棉袄用上了吗”这些貌似随机的小问题帮学生进一步增进了对课文的认知。

  三、提问的语言要清晰、准确。

  教师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有著明晰的意图,都就是为认知文本服务的,所以问题本身应定义准确、精确。例如在教学《19.熊猫妈妈听到电话》(一年级下)一课时,教师问“熊猫妈妈就是怎样听到电话的”这个问题本身就很模糊不清,因为文本中没诸如“高兴地听到电话”这样的词句,学生无人知晓教师所云;这个问题也没精确地抒发教师的设计意图,即为找到文中“熊猫妈妈回去听到电话”,“熊猫妈妈又回去听到电话”,“熊猫妈妈再一次回去听到电话”这三句话,并体会“回去”、“再回去”、“又一次回去”这三个词语抒发的含义。所以,学生在提问时多打听了熊猫妈妈与三个孩子的对话部分,而不是教师所预设的三句话。

  四、问题的设置与说话训练巧妙结合。

  课堂教学中既然教师的回答,就可以存有学生的提问。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就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关键任务。如果能将问题的设置与骂人训练精妙地融合出来,岂不是能一举两得最常用的融合例如:教师用“为什么”回答时,给学生的提问设计不好模板--“因为--,所以--。”或者就是“之所以--,是因为--。”赵教师用师生分后主角对话的形式融合,提升了语言表达的灵活性。有时一些抽象化的问题也能经过与骂人训练结合,减少难度,例如《31.掌声》(二年级下)中,残疾女孩范小君经历了两次掌声,这两次掌声的含义就是什么怎样使孩子认知两次掌声蕴藏的不能一样意义呢这种情感用语言难以名状,即使找出了“引导”与“赞许”这样的词汇,依然难分彼此。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想象骂人训练:

  [教学片段]

  当两次掌声听到,师尽早鼓励:

  师:那掌声热烈、持久,好像在说:。

  生1:范小君,你大胆地踏上回去吧,我们不能取笑你的。

  生2:小君,你真勇敢,我们支持你!

  师引读第四小节。

  师:当演讲结束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掌声好像在说:。

  生3:小君,你真棒!

  生4:小君,你真了不起!没想到你的普通话这么好!

  这样,学生在练想象骂人的同时,化解了问题,深化了对课文的认知,真堪称一箭三雕。

  课堂教学中,一个个问题的设置串起来,犹如一条线,它牵引着孩子们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入文本,走进作者。

  2、教师谈论优选适宜高段学生自学的自学方式。

  (一)根据无意注意规律,寓教学于游戏中

  游戏就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十九世纪法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道过:“小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低年级学生只要听闻使他们玩游戏,心理就可以立即处在激动状态。心理实验证实:低年级儿童特别注意的特点就是有意特别注意占优,学生年龄越大,急于特别注意的时间愈长。例如一年级6岁孩子,通常急于特别注意时间就可以持续15分钟左右,二年级也就可以抵达20分钟左右。因而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有意特别注意规律,使用游戏手段,并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至所学的资料上,就是吻合学生的心智心理的。

  (二)根据儿童记忆特点,加强直观教学

  根据鼓腮有没有明晰目的,可以将小学生的鼓腮分成无意识录和有意识记两种。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无意识记占优,他们以形象记忆居多,对具体内容形象的材料更容易记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忘记抽象化的汉语拼音字母,能把字母形象化,以利唤起学生自学兴趣,提升记忆效果。比如:教学声母“m”时,如果充分利用书中的插画,再鼓舞学生利用两扇门的形状记“m”的形,利用向前捏的动作记“m”的音,这样,学生就能够根据教师的传授,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很快就忘记了。再例如教学单韵母a、o、e、i、u、ü时,教师可以编成顺口溜帮儿童鼓腮:张大嘴巴aaa,嘴巴搓圆ooo,小嘴一呃eee,牙齿对齐iii,嘴巴腾出uuu,诶个小圆üüü。所以,低年级语文教学必须必须强化直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自学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三)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特点,借助感知来理解概念。

  学生对教学资料的认知,就是创建在对事物认知的基础上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从具体内容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化逻辑思维过渡阶段,但这种抽象思维具备非常大成分的具体内容形象性。根据低年级儿童以具体内容形象思维居多的特点,教学中,必须把课文所描述、叙述的一切做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步入至具体内容的事件、场面中回去,就必须利用认知,利用旧有的生活经验去理解课文中的概念。充份唤醒学生的感性经验,经过M18x去理解课文资料,就是吻合低年级儿童心智心理发展特点的,这对于优化低年级语文教学,提升儿童的整体心智水平,具备十分关键的意义。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仅有懂得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特征,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在愉悦的情境中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才能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学生的全面素质才能得到发展。

  3教师谈论教师专业发展

  认真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反思如同前行路上的驿站,休整再出发才能精神百倍,方向正确。进取撰写反思型教学案例,不断地记录和积累教学工作中的体会、经验和资料,有利于教学工作的深入进行,有利于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本事。每教完一节课后,我都记下本课的创新“亮点”;找不足之处,写出改善之法;想应做之法,留下瞬间感悟,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

  4.校长讲话

  作为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要提高自我的业务水平。我们要进取参加校本培训,理论和业务。在业务上,主要学习中小学语文的有关知识和美术方面的有关知识,自学别人的教学方法,多听讲,搞好笔记。多总结,写下不好教后记。深入细致复习听课,辅导学生自学。关心学生,认同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坚忍性、主动性、内驱力,秉持鞭策和正面教育,不懈努力构筑"公平、民主、人与自然、合作"的师生关系,不懈努力培育学生的素质。

篇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活动记录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记录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记录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深入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施,我们学校于xx年xx月xx日在学校会议室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本文档将记录此次活动的过程和心得体会。

  一、活动主题和目的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小学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小学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和素质水平,为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内容和流程

  1.主题演讲: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指导教师xxx向参会教师介绍了小学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内涵、目标与实施方法,并分享了个人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体会和反思。

  2.研讨交流: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讨论“小学道德教育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落实”和“小学法治教育的推进与措施”,就不同课程和话题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出改进和提升的建议和方案。

  3.课堂教学观摩:学校部分教师为例,对自己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一节课程进行展示和观摩,并就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讨论和交流。

  4.总结分享:会议最后,学校领导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对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先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并就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合理的分配和规划。

  三、心得体会和收获

  1.提升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本次教研活动不仅是给予教师更好的教学技能和知识,更重要的是激活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教师自己的意识和责任感。

  2.教学模型的更新:通过观摩课程和交流讨论,则使得教师的教学模型得到更新和适应性,更好地进一步推进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施。

  3.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通过活动提高和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推动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不断落实,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年龄和资历。

  四、结论

  本次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的实施充分体现了学校的审慎态度和坚定决心,教师们积极参与并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通过此次活动的实施,进一步激发了教师们的热情和工作热情,为今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持续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活动记录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活动记录

  日期:[日期]

  地点:[地点]

  参与人员

  -[姓名]-[姓名]-[姓名]-[姓名]

  活动目标

  本次教研组活动旨在分享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经验和教学资源,加强相互研究与合作,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活动内容

  1.分享教学经验

  -[姓名]分享了他/她在教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时的教学方法和心得体会。

  -[姓名]分享了一些教学案例,重点讨论了课堂引导和学生参与的有效方式。

  2.教学资源共享

  -[姓名]带来了一些优质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和教学资源,并与大家分享。

  -[姓名]提供了一些精选的课件和视频资源,供大家参考和利用。

  3.专题讨论

  -我们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常遇到的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大家就教材选择、教学目标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讨,互相启发和借鉴经验。

  4.合作研究

  -大家商讨了下一阶段的合作研究计划,决定共同开展一个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项目。

  -[姓名]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研究课题,并邀请大家参与。我们都对此表示了兴趣和支持。

  5.其他事项

  -[姓名]提醒大家关于下一次教研活动的时间和地点,请大家提前做好准备。

  活动总结

  本次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参与人员积极分享和合作,促进了教学经验的交流和互相研究。我们期待下一次的教研活动,继续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发展和创新。

  下一步计划

  -继续开展合作研究项目,共同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组织更多的教研活动,提供平台让更多教师分享经验和资源。

  -加强教研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注意事项

  -下一次教研活动的时间和地点请大家及时关注通知。

  -活动期间请注意记录有价值的发言和分享,以便于后续整理和总结。

篇五: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活动记录

  

  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记录

  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记录1时间柔弱无骨,不知不觉,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又将接近尾声。在本学期里,我所承担着的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工作,能够按照开学初制定的计划如期圆满结束。回顾自己本学期以来的`教学工作,感觉自己在教学方式及方法上有很大的突破——能够把学生们自己的活动图片和视频充分展示于课堂上,把反映家乡发展变化的图片制成视频,展示在课堂上,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为了下学期的教学工作能够跃上一个新台阶,特对本学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做一个系统、完整的总结: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理念

  儿童期处于从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向社会学意义上的人转变的关键时期。据此,文明素质的培养是小学阶段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本阶段各科教学、各项活动所应共同承担的任务。其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承担着培育小学生以道德发展为核心的基本文明素质的任务。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小学生基本文明素质的核心,如果这一核心缺失了,小学生的其他文明素质的发展就失去了根本的价值导向。如果没有其他文明素质的支撑,小学生的道德发展也是独木难成林,无法构成一个人整体的文明素质。因此,道德品质与其他文明素质构成了小学生基本文明素质的有机整体。

  二、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组织设计教学

  三、常规教学

  1.备课深入细致。

  能认真备课,教学设计规范,过程详实,目标明确。能够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设计中,每一课也都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和详细的教学过程。为了对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了解,我经常和同年级老师交流,上课时多留心,课下在班里多与学生沟通,尽最大努力在备课时既备教材又备学生。今后的备课中,我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特长、教学风格,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案进行有机的调整,让备课能扎实有效。能更多的加入自己的思想见解,上出富有个性的课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

  2.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学困生辅导。

  所教学科虽然没有作业批改,但是同样在每一节课前都要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并整理各种资料信息,课堂上让学生展示汇报,对学生进行提问,了解学生的收集整理信息的情况。对于收集资料较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3.课堂上求效率。

  课堂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敢问”、“爱问”、“会问”、“善思”。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投去赞许、信任的目光,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或者很荒谬,教师也应先肯定和保护学生提问的勇气,教师要多用商量的口吻,多用激励的语

  言,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自立见解,让学生主动产生发现疑问、提出问题,萌发猜想,逐步提高问得价值,引导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鼓励学生“问得深”、“问得妙”,指导方法,让他们真正地会思考、会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加强三生辅导。

  (1)积极参加各种教育网络研修学习,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充沛开发和激活人体自身的各种潜能,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的综合才干、剖析了解才干和发明才干全面展开的综合型人才,中心是促进学生全面调和地展开,同时展开个性特长,依据学生的条件、兴趣及潜力培育的一技之长。我想,对学生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他们温暖和耐心的疏导,以诚相待,并且付出心灵的关爱,才能得到学生对我们的信任。也就是说:爱是促进后进生转化的“灵丹妙药”。的确,在教师眼中是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的,只要我们付出真心、诚心、耐心、爱心,就一定能换来学生的进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5.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品德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了解道德与法治结构,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德育教育。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钟爱的教育工作奉献自己的力量。

  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记录2本学期,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和心理品质的培养等几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以下四点:

  一、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解决实际问题。

  三、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中,努力做好每一课时的具体策化: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明确各课时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基本要求是什么;找出教材与学生,社会联系的结合点,分析教材的基本观点。方法和技能培养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因素是什么?并按照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情感目标这三方面加以概括,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要知道学生心里想的是什么,有什么需要,对教材内容有什么观点和态度,知和行上有什么误区,有什么障碍,学习新课有什么困难,学生对教学方法有什么要求和意见。生活背景对学生的正负影响如何。

  教学中,做到了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个体性的学习方式突显发现、研究、探究。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努力追求的是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行为选择能力及如何做的能力。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科学精神和思维方法。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创设生活化学习环境。注重学生的思想践行,品德素养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才能真正内化为他们的品质。培养稳固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灵活多样地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愿学、会学、坚持学,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教师自己真正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引导学生及时做好日记,充分发挥了总结、评价的激励、促进和反思功能,鼓励学生追求更高的思想品德目标。

  时间:20xx年x月xx日

  地点:大办公室

  出席:全体教师

  主题:

  记录人:某某某

  主要资料:评课校长《探索与发现(一)》

  一、校长自评:

  1、课件做得不错

  2、对教材有些改善

  二、其他教师评课:

  优点:

  1、由易到难,能根据学生发言进行引导。注意反馈,总结归纳方法很好。

篇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活动记录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记录2套,精品文档

  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记录12021年1月26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进行了集体备课,再次认真研读了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市级道德与法治名师***老师组织教研员每周一次集中教研。针对教材内容进行解析,如何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活动设计和课下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等问题进行研讨。今天主要是对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进行了集体备课。

  (一)本课目标

  1.理解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法律。

  2.理解法律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3.初步树立遵守法律的意识。

  (二)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目标

  本课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们的国家”第13条“知道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道我国颁布的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习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形成初步的民主与法制意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小学高年级(3-6年级)教学内容与要求”第2条“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简要认知重要民事权利,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定保护;初步理解权利行使规则,树立依法维权意识,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建立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认知和防范意识”、第3条“了解制定规则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进一步树立规则意识,遵守公共生活规则。初步了

  解合同以及合同的履行,理解诚实守信和友善的价值与意义”和第4条“初步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道路交通、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禁毒、食品安全等生活常用法律的基本规则”。

  六年级的学生对法律的了解还非常少,很多学生认为法律是大人的事情,跟自己没有关系。因此,本课的第一个目标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具体情况,带领他们发现法律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不同门类的法律其实离自己很近。

  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法律功能和作用的认知比较狭窄,认为法律是比较威严的,认为法律只规定做了错事会被警察抓住进而受到制裁。本课的第二个目标是通过生动的事例改变学生认知的局限性,让学生理解法律更为重要的作用是保护人们的生活,法律的存在让人和人之间和谐相处,让生活更美好。

  在此基础上,本课的第三个目标是让学生认同法律的存在和实施会保护我们的权利,维护我们的自由,引导学生初步形成亲近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三)如何上好这一课

  1.教学思路建议

  本课共三个话题,建议一个话题一课时,共三课时。

  第一课时:法律是什么

  本课时教学逻辑设计:感受日常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一了解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与义务一认识以法律为代表的社会规则。第一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从崭新的角度认识生活中的事务,让学生发现司空见惯的行为和现象中蕴含的法律规定,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法

  律,各种活动受法律保护和约束。第二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初步认识权利和义务,不是从学术角度列举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而是将主体限定为小学生,范围限定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规则并非自然现象,而是由法律规定而来。

  第三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社会规则,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纪律、道德和法律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课时:生活与法律

  本课时教学逻辑设计: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法律一了解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的社会关系一学习用相应的法律解决问题。第一个教学环节通过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第二个教学环节初步介绍刑法、民法和行政法,让学生认识法律的门类,知道不同的生活现象和社会关系要用相应的法律来解决。第三个教学环节是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习运用法律的方法,了解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相关法律。

  第三课时:法律作用大

  本课时教学逻辑设计:体会法律的作用一认识法律的内涵。第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理解法律是社会生活中的基本规则,为人们提供行为指引,衡量人们行为的对错,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维护人们的正常生活。第二个教学环节在此基础上,补充法律援助的相关知识,并通过活动“法律故事会”让学生从身边事体会法律的作用,并在认识客观现象之后,进一步理解法律公平、正义的内涵。

  县教研员经常到学校指导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工作。特别强调对教学内容的正确解读是老师们首先要把握的重点。对于教材中涉及的法律知识一定要正确渗透。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一课的重点要学生知道法律与纪律、道德的联系;法律对生活的作用;刑法、民法、行政法的区别;权利和义务的内涵。老师首先分清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把“法言法语”转变成“童言童语”,让学生轻松有趣的学习。

  教研员***在学校会议室上观摩课,执教课题是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

  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记录2时间:x月xx日

  地点:会议室

  主持:xxx参加人员:全体教研组成员

  内容:“简约有效的道德与法治课”的研究

  过程:

  xxx发言:

  现在我们所有学科的教学方向都是打造“简约高效”的课堂。所有我们今天教研活动的主题是“简约有效的道德与法治课”的研究。我认为简约的课堂,不是简单的课堂。是一种洗净铅华,粉饰尽去,不需要刻意雕琢,不需要奢华的课堂。是一种富有意境,充满韵味,写满诗意,启人思维,荡漾美感的课堂。是不需要作秀,不需要虚假,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原生态的课堂。道德与法治课上,我认为你讲的再好没有学生做的好。巧妙的提问,恰当地点拨,让每一个45分钟成为一次次生命的对话。

  xxx发言:

  有效的课堂,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授课内容的课堂,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的课堂;有效的课堂不是看教师教得认真不认真的课堂,而是看学生是否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学”到“会学”的课堂;简而言之,有效的课堂不是看教师自身教学技艺多么高超的课堂,而是看是否培养出学生较强学习能力的课堂。

  xx发言:

  打造“简约有效的道德与法治课”课堂,让我们的孩子,让我们的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美妙而又充满享受的氛围中,学习和实验,接受新知,探究问题,发展能力。他们所领略到的不仅仅是新知的丰厚,能力的发展,更有情感的提练、思想的升华、境界的提升。简约是手段,有效才是最终的目的。

  xxx发言:

  “简约有效的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追求简约有效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师,会认真仔细地备课。在教学内容的数量上剪裁“瘦身”,在讲与不讲的准度上精心把握,力求教学内容在本质上凸现。简约是一种韵味,是一种境界,他的背后是大气、是深刻、是智慧、是超越、更是返朴归真

篇七: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活动记录

  

  教研组名称

  活动时间

  参加人员

  道法教研组

  九月

  三年级道法老师

  主持人

  活动地点

  组长

  办公室

  教研主题:如何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简约又高效”

  一、教研缘起

  打造简约又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给小学生正确的道德引导与法治教育,能够充实当代小学生的头脑,促进小学生以更加健康与合理的方式去认知社会,分析社会现象。今天我们针对“如何创建小学道德与法治简约高效课堂”为题,展开具体的讨论研究。

  二、教研过程

  贾老师:激发学习兴趣,创设小学道德与法治简约高效课堂

  激发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活

  动

  内

  容

  是最有效果的。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我们要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就要针对小学生的兴趣点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中保持热情。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说教,引导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活动的平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增强个人实际学习体验,才能让教学有效性不断提高。

  冯老师:走到学生中去,鼓励性教学

  讲台不是老师唯一的位置,除了要在黑板上板书外,其他时间不需要站在讲台上,而是要到学生身边去。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更靠近他们,学生会感到更亲切,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种鼓励,当然应以鼓励的眼光看待他们,当有的学生上课走神和做小动作的时候,老师的走动是一个善意的提醒,在学生活动时,走到学生身边,可以去鼓励一些同学,也可以解决一些同学的质疑。

  吴老师:打破课堂的“安静”,活而有序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活而不乱”,这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一种理念,同时更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课堂“不乱”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乱”是一种求异过程,更是一种求同过程,课堂“不乱”,势必又回到严而有序的平静状态,学生成为听的个体而存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由“不乱”到“乱”再到“不乱”,充当了创设这个打破“安静”的角色,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激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学有所得,使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目标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

  三、教研总结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讲究教学方法,应用教学艺术,完善教学逻辑,才能让道德与法治课堂“简约又高效”,让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得以端正,法治理念得以建立。重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积极完成新课程改革赋予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任务,才能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融入到当代社会之中。

  教研组名称

  活动时间

  参加人员

  道法教研组

  十月

  所有道法老师

  主持人

  活动地点

  组长

  办公室

  教研主题:道德与法治课上如何促进学生合作研究性学习

  一、教研缘起

  合作探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如何促进学生合作研究性学习,是我们作为道德与法治老师应该为之反复思考的命题,也是今天我们教研的重点。

  二、教研过程

  贾老师

  道德与法治课要促进学生合作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小组的构建,决不是简单的“合座”。在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通常要考虑到下面几个要点: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

  冯老师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主要组建小组的方式有以下三种:(1)同桌合作。这种合作方式,较多的用于对难度不是很大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2)小组合作。

  这种合作方式最常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班级中的同学分为几个小组,编组时,注意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3)“邻近”合作。这种合作通常用于合作表演或一些能开展争辩讨论问题的学习。合作学习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因此我们在备课时不仅要吃透教材,还要了解学生,对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个估测,哪些问题学生能独立解决,哪些问题学生之间需要交流合作,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小组合作。

  吴老师:

  一般来说合作学习不仅在课堂上,在课前就已经存在了,比如搜集资料,分小组去准备,小组成员之间有着明确的任务、分头行动,避免重复。建立一套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运作程序。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活

  动

  内

  容

  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

  贾老师:

  合作学习小组组建好以后,学生怎样才能进入实质性的合作学习呢?首先给学生提供合作活动的主题,其次是指导学生如何合作,再次是对合作的效果作评价。第一步:给学生提供合作活动的主题。第二步:揭示小组合作成功要点按照平时建构好的小组,人数控制在5-6人左右,交流讨论,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看法,并讨论怎样分布才是比较合理的,老师参与指导让学生合作学习更完善。

  三、教研总结:

  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明确教案的设计主题、注意问题的设置梯度、建立教学的评价机制这四个方面落实合作探究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应用,另外,合作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实际课堂中,我们应该立足实际,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状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建设不断努力。

  教研组名称

  活动时间

  参加人员

  道法教研组

  十一月

  所有道法老师

  主持人

  活动地点

  组长

  办公室

  教研主题:故事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

  一、教研缘起

  小学生的理解力和观察力还没有完全被开发,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讲解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连续性的故事,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故事教学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模式,设定由特定主题贯穿教学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今天,我们一起讨探如何更好促进故事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

  二、教研过程

  贾老师:巧用教材,看图讲故事

  小学道德与法治这本书并不是简单的教科书,而是另一种形式活

  动

  内

  容

  的绘本,和改编之前不同之处在于添加了更多的图片和文字,有绘本的风格。这些绘本的内容也符合小学生的生活,小学生能够在这些绘本故事里发现自己的同伴,寻找和自己相似的经历。小学生也能得到故事的启发,拨动内心的心弦。小学生在绘本阅读中,能够通过绚丽多彩的图画,了解美好的世界,不管是宇宙中的银河行星、陆地上的动植物、隐藏在土壤下的昆虫还是寄生在活体中的细菌,大自然上的所有生物都会被小学生认知,也能满足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丰富他们的内心情感。年龄相对较小的小学生必须要在我们的引导下完成道德和法治的学习阅读。例如,我们在学习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上学路上”时,其中有一个特别的板块“路上的温暖”,这里配图的内容是姥姥放学接小学生的画面,并且配上了一段文字“姥姥,您也别淋着”这个时候老师就组织小学生看图讲故事,让小学生根据图片联想,讲出自己想象的故事,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更贴近于生活。

  吴老师:抓拍瞬间,善用身边小故事

  了解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就能发现,很多小学生年纪较

  小很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借助身边的资源,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这样也能让小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更好的成长。我们在学习第一单元“我认识您了”相关内容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认识老师,亲近老师、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个时候可以选择两个故事:“古代孔子举行拜师礼、给小学生点朱砂”;“现代教师节小学生通过QQ微信给老师发祝福”这个时候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拜师礼的相关视频,或者是一些图片,也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就能在这过程中明白老师的艰辛。

  冯老师:迁移童话,拨动小学生心弦

  在选择童话故事的时候,可以先和小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大多数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故事题材以及故事形式。例如,动画播放、影视播放、老师讲解故事等等。只有满足小学生的需求,才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不能单纯的讲解故事,要让小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主动思考。这样才能引导小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我们在讲解童话故事的时候,首先要明确本章节学习的重点,之后在故事里设置一些问题。分层设置疑问,这样能够把一个较难的问题分层解决。除此之外,还要设置合理的故事情节,能够插入问题。例如,老师给学生讲“白雪公主”。当白雪公主吃了皇后的毒苹果死去时,可以询问学生,皇后坏吗?这样做对不对?这个时候小学生已经把童话故事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了一起。这也是一个好的载体,我们能够趁机走进小学生的内心,进行教育工作。

  三、教研总结: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合理的利用故事,以故事构建起和学生沟通交流的桥梁,引领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从而受到启发,端正自己的思想道德观念。

  教研组名称

  活动时间

  参加人员

  道法教研组

  十二月

  所有道法老师

  主持人

  活动地点

  组长

  办公室

  教研主题:道德与法治课如何开展情境式教学

  一、教研缘起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中,“满堂灌”、“说教式”等单一的教学方式常使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既压制了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也无法实现学科的育人功能。情境教学能让课堂以生活的形态呈现,让生活与课程紧密结合,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情境教学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有目的地选取或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所感、所思、所悟,逐步理解知识、形成正确的认知。因此,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学情境的选择和创设。今天,我们一起讨探如何更好开展情境式教学。

  三、教研过程

  活

  动

  内

  容

  贾老师:课堂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但生活也是复杂的,情境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在选择和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如果情境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那么教学将变成空中楼阁,情境的创设也就形同虚设。例如,在《师生交往》这一课中,老师用三篇校园日记创设了三个情境:日记一:考试失利,班主任鼓励我奋起直追,可我茫然不知所措。日记二:数学课上开小差,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我因此不喜欢老师也不喜欢数学学习。日记三:班主任与问题学生因课上睡觉发生冲突,学生顶撞老师。日记中的情景在校园里几乎每天都会上演,学生感同身受。所以在回答老师提问时,学生侃侃而谈,还结合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大家现身说法。最后,老师用照片制作了一段该班班主任与她所带学生的VCR,在音乐的烘托下,再次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更加珍惜与老师的相处。

  吴老师:课堂情境的创设要与时俱进

  时代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的鲜明特点,所有的课程内容都要紧跟时代步伐,与社会发展保持紧密联系。在课堂情境的创设上,我们不仅要考虑情境与知识的结合,更要把最前沿的知识和最新的理念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在收获课本知识的同时,也了解社会发展。例如,在《走进老师》一课的教学中,老师为了向学生讲清“教师的地位不可替代”,她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2005年墨西哥全国性毕业考试的数据流计,“电视中学”考生远没有传统中学考生通过率高。老师让学生分析"电视老师”实际结果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电视老师不能针对个人学习情况,给出针对性的铺导;电视老师无法跟我们进行情感变流等等。

  冯老师:课堂情境的创设要真实

  真实性是情境式教学的首要原则,强调教学内容的真实性、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和学生情感的真实性。正所谓“触景生情”,没有真实的情境就很难触发学生真实的情感。因此,创设真实的情境,激发真实的情感,成为最后达成落实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例如,在《财产所有权和维承权》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利用刘大爷一家的财产纠纷案,从店面强拆到钱包遗失再到子女分割遗产,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通过一个故事落实到位,衔接自然,条理清晰。但回头再看这里的情境创设,似乎为了落实教学内容而编造的痕迹略微明显了一些。如果教师的情境设置和活动设计过分强调知识的内容,而忽视了其本身的实践性和趣味性,那么早晚学生会产生厌学的情绪,直至影响学习效率。

  三、教研总结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合理的创设情境,克服教学重点不突出的现象,提高课堂时效性,培养学生深刻思考的品质。

推荐访问: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活动记录 教学研究 法治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