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名人故居实践报告(2篇)

时间:2024-10-03 16:5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参观名人故居实践报告

  

  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的纪念场馆、名人故居等,写作实践考察报告

  前言:本次调研主要是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即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了解李大钊同志生平,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在实践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学习英烈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实践过程:

  2020年5月30日上午10点,学校组织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即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坐落在昌黎县城北的五峰山半山腰平台上的韩文公祠,至今已经修复22年了。现在,那里被定名“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相继被确定为昌黎县、秦皇岛市和河北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1958年7月在乐亭县大黑坨村辟出的李大钊故居纪念馆和1997年8月在乐亭县城建成的李大钊纪念馆,一同成为李大钊家乡一带的李大钊重要纪念地。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陈展馆陈展馆,分《“性乐山”的有志男儿》、《盟誓碣石》、《新春旅行》、《登高一呼群山应》、《五峰寒冬踏雪人》、《红旗将会飘满北京城》、《圣洁情思凝五峰》等7个部分,利用大量历史照片、实物和文物复制品等,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李大钊在五峰山从事重要的革命活动和陶冶革命情操的事迹。2000年,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的主体建筑——五峰山韩文公祠,被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过实际参观、文物陈列、李大钊生平展览和文献阅读等多种形式,详细了解了李大钊同志的生平和丰功伟业。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1889年,李大钊出生于乐亭县大黑坨村。1907年,18岁的李大钊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参与出版《言治月刊》。辛亥革命后,面对国家尚未真正独立富强的现状,李大钊忧国之所忧,哀民之所哀,写下《隐忧篇》和《大哀篇》,下定决心为挽救中华而努力奋斗。

  1914年9月,李大钊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在学校,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理论,为他回国宣传马克思主义、走上革命道路起了奠基作用。第二年,他得知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便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一职。任职期间,李大钊和陈独秀、鲁迅等一起高举反帝反封建大旗,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大潮。“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李大钊一生的写照。

  李大钊率先在中国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用敏锐的眼光看到了民族求得解放的希望,连续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并断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紧跟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潮流不断探索,凭着这种不断探索的精神,当思想条件和组织条件逐渐成熟的时候,李大钊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为党的建立在思想上、组织上和实践上作出了重大贡献。李大钊在《团体的训练与革新的事业》一文中指出:“我们现在还要急急组织一个团体,这个团体不是政客组织的政党,也不是中产阶级的民主党,乃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即是社会主义团体。”

  1922年中共二大后,李大钊受党组织委派,三赴上海,两到广州,与孙中山商谈国共合作,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1925年5月,中共中央北方执行委员会成立,李大钊任北方区委书记。李大钊是中国北方革命运动的伟大领袖,他在北方地区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工农城市运动,建立党的组织。1926年4月,奉系军阀张作霖入关后,大肆镇压国共两党的革命人士,北京处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钊领导北方区委继续和各地党组织保持联系,持续斗争近1年之久。1927年4月6日,李大钊和其他8名革命志士被张作霖逮捕。4月28日,李大钊高呼“共产党万岁”,牺牲在绞刑架上,英勇就义。

  李大钊一生简朴清廉,他同时代的人这样描述他:“黄卷青灯,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为庶民求解放,一生辛苦艰难。”

  通过参观学习,我们深切缅怀李大钊同志,认真学习他的英雄气概和崇高品格,学习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李大钊身上所体现出的革命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年轻人奋斗、进步的宝贵精神财富。

篇二:参观名人故居实践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参观沈阳大帅府的实践报告

  篇一: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在张氏帅府的参观实践感悟)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在张氏帅府的参观实践感悟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实践单位:辽宁沈阳——张氏帅府

  实践时间:20XX年8月30日上午

  实践目的:通过参观和游览张氏帅府的正院的各个院落、大青楼、小青楼、红楼群、赵四小姐楼以及边业银行等几处古迹及其所陈列文物,深刻体验和感受历史。此次实践活动中,我们以追忆红色经典历史足迹为目标,让我们身处大学校园的学生能够切身领略这其中的爱国主义情怀,感受大帅

  1当年的英雄事迹,感受如何在历史中留下爱国足迹和满腔爱国热血!

  张氏帅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称“大帅府”或“少帅府”是北洋政府末代国家元首张作霖及其长子、伟大爱国者张学良将军的官邸和私宅,始建于1914年,总占地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76万平方米,是迄今东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名人故居。其总建筑物由东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筑等四个部分组成的庞大建筑群,其中既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四合院、水榭亭台的帅府花园,又有欧式风情的大青楼、边业银行、红楼群,以及中西合璧式的小青楼和赵四小姐楼。1991年,,张氏帅府被列为我国优秀近代建筑群。

  张氏帅府作为张氏父子两代的官邸和私宅,其内有大量的石雕、木雕、砖雕和壁画作品饱含浓郁的东北民俗风情,它们取材广泛、寓意深远、制作精美,个个栩栩如生,是研究中国建筑艺术与民间习俗的珍贵艺术资料。它曾是东北的政治中心,期间历经两次直奉大战、武装调停中原大战、东北易帜、杨常事件、九一八事变以及新旧中国的巨大变迁,饱经沧桑的张氏帅府已成为东北近代历史的见证与缩影。1988年,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张氏帅府被定名张学良旧居陈列馆暨辽宁省近现代史博物馆对外开放。20XX年张氏帅府正式更名为张氏帅府博物馆暨辽宁近现代史博物馆。实践内容:我们一行人于20XX年8月30日上午9点多至中午这一

  1期间对张氏帅府进行了参观和实践体验。在这之间,我们一一参观和浏览了馆内陈列的《千古功臣——张学良将军业绩展》、《张作霖生平大事与张氏家族展》、张作霖办公室、张学良办公室、东北政务委员会办公室、老虎厅、小青楼、赵四小姐楼等一系列的复原陈列展览等,这些都全面展示了张氏父子两代人不同的人生经历。

  首先,我们游览了正门前院。正门前院是一个东西长100米,南北宽16米的长方形院落,历史上分别有东辕门、西辕门和中辕门(帅府人员平时出入在东辕门)。正房迎门是一面挑檐起脊的影壁,气势雄伟。影壁正中镶嵌一块雕有“鸿禧”的汉白玉,点缀汉白玉四角的是凤凰、雄狮雕刻。一进四合院为大块方石铺地,共有东西两侧门房6间,东西厢房各3间、耳房各3间,这里原是帅府的后勤部门办公室。包括警卫室、传达室、电工室、电话室、账房、承启处(接待处)、厨房等。红色历史不仅体现在爱国主义斗争中,更体现在像张氏帅府这样,能够完整保留红色历史时期的(:参观沈阳大帅府的实践报告)文物,就像这正院的排设一样,给我们保留了红色历史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

  其次,我们参观的是大青楼。大青楼是张氏帅府的标志性建筑,建于1918年~1922年,为仿罗马式建筑,因该楼采用青砖建造,故称大青楼。大青楼总建筑面积2460平方米,楼高37米,是当时奉天城的最高点之一。整体建筑富

  1丽堂皇,外部立体浮雕造型生动、工艺精湛,内部主要房间的壁画装饰技艺独特,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大青楼堪称民国时期东北建筑的经典之作。大青楼融办公与居住为一体,作为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两代主政东北时期的重要办公场所,曾历经两次直奉大战、东北易帜、处决杨、常、武装调停中原大战等重大历史事件,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内涵,是东北近现代历史的见证和缩影。像大青楼这样的兼办公和居住休闲于一体的建筑,其中的装饰富丽堂皇,摆设陈列都显示了张氏在当时的卓越的功绩和社会地位。当我参观完大青楼走出其一楼大厅时,心里很是感慨啊,在当今的社会里,要是还能拥有像大青楼这样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标志性建筑物,当时的真实历史就能重新再现了!这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现今给我们的教育:崇拜和仰慕历史爱国主义英雄,追忆红色历史的经典!

  接下来,我们就来到了小青楼。小青楼上下两层,内设5个房间。其中,一楼东、西两个房间分别为寿夫人卧室和会客厅,二楼除东西两个居室外,还设有一个宽敞的中厅。寿夫人搬到小青楼后,为避免引起其她几位夫人的不满,她把大夫人赵氏生的女儿首芳、二夫人卢氏的二女儿怀英、四女儿怀卿、四夫人许氏生的三女儿怀曈、五女儿怀曦接到小青楼二楼居住,所以早期小青楼亦被称为“小姐楼”。1928年6月4日,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成重伤的张作霖就是在小

  1青楼一楼会客厅走完了他短暂而充满传奇的一生。这也就是所谓的红楼群的一部分吧!在这里,我深刻体会到了想张作霖这样的军阀家系,几个妻子也是其家族的一大部分,子女也是甚多啊,从正院陈列的张家接送子女上学的铁马车便可见其一二!因此,小青楼的地位也是不可埋没的。

  最后,我们参观了与赵一荻故居相邻的边业银行,这是当时的张家私家银行。边业银行最早是由西北筹边使、皖系军阀徐树铮以“开发边疆,巩固国防”为名,呈请北洋政府立案,于民国七年(1918年)设立的。边业银行成立后即享有发行纸币、代理国库的特权。1920年直皖战争,皖系失败,银行为直系军阀掌握。1924年奉系军阀张作霖战胜直系后接办边业银行,称新边业银行。1924年以后,张学良收购原来殖边银行的股份,再增资扩建,成为张氏私家银行。1926年总行由天津迁至沈阳。不久,张家又相继在东北各地开设了28家分行,成为与东三省官银号并驾齐驱的两大银行。在这里,我切身感受和领略民国时期的银行交易现状,货币发展史上的各个国家的货币,包括金币、银币等硬通货和纸币证券等曾经流通的纸币,银行信用发展概况以及当今世界各个银行信用机构的电子银行卡等。

  实践结果:通过此次在大帅府的参观游览,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民国时期的历史情景,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整个张氏家族从兴盛时期到衰落的发展,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红

  1色历史的经典。通过这样一次实践活动,就给我提供了一个教育自己的平台。虽然,我们不曾像张作霖、张学良少帅那样经历战争,通过打仗来表达爱国主义热情;但是,在这次参观游览实践活动中确确实实地带给了我爱国教育,带给了我红色历史的教导。切身的感受了这个曾经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英雄印迹的张氏家族,这是我在此次实践活动中的最明显的实践结果。

  实践总结与体会:完成了此次实践之后,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

  即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着我们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我们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就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就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我在此次实践活动中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仅仅生活在学校这个安逸环境中是不能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红色经典带给我们的教育的,追忆红色历史的经典还得亲身的进入像张氏帅府这样的爱国主义

  1教育基地,才能让我们这些当代大学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红色经典确确实实的存在我们的心中,留在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心中!通过走进实践生活,才能联系我们学校的理论课堂,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样,它指导我们理论要与我们当今的实际相结合,才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追忆红色经典历史!

  ?**

  20XX年8月30日

  篇二:沈阳故宫实践报告

  沈阳故宫实践报告

  晴朗的一天,我们来到了沈阳故宫参观实践。

  沈阳故宫从整体设计到局部建筑,从造型到结构,都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良传统和独特风格,充分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它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比较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开始筹建1636年基本建成,乾隆、嘉庆时期又有部分增建。全部建筑三百余间,清乾隆年间又有较大规模的改建与增修,占地约六万平方米。现有古建筑114座,迄今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

  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

  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于一

  1六二五年开始创建,是封建皇帝举行“大典”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大政殿为八角重檐钻尖式建筑,殿顶满铺黄琉璃瓦且镶绿色剪边,十六道五彩琉璃脊,大木架结构,榫卯相接,飞檐斗拱,彩画、琉璃以及龙盘柱等,是汉族的传统建筑形式;但殿顶的相轮宝珠与八个力士,又具有宗教色彩。大政殿内的梵文天花,又具有少数民族的建筑特点。在建筑布局上与十大王亭组成一组完整的建筑群,这是清朝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上的具体反映。

  中路——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等,于一六二七年至一六三五年建成,是封建皇帝进行政治活动和后妃居住的地方。凤凰楼于1627年—1635年建成,是当时封建统治者进行政治活动和举行宴会的地方。清宁宫修在三点八米的高台商,是五间硬山前后廊式建筑,在东次间开门,寝宫和宗教祭祀连在一起,西屋内三面火炕和火地,窗从外关,烟筒设在后面,这是满族的建筑特点。这些宫殿镶嵌的龙纹五彩琉璃,栩栩如生,雕刻彩画精致生动。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雎宫、衍庆宫、永福宫等。

  西路——戏台、嘉荫堂、文溯阁和仰熙斋等,于一七八二年建成,是清朝封建皇帝“东巡”盛京(沈阳)时,读书看戏和存放《四库全书》的场所。整个建筑设计和布局,反映了皇帝的所谓“尊严”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在当时的1社会条件下,封建统治者建筑这样规模的宫殿,给劳动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驱使成千上万的工匠和农民,日以继夜的劳动,木材要到浑河上游的丛山峻岭的原始森林去砍伐,砖瓦要从三百多华里的海州(今辽宁省海城)烧制,耗费无数人力畜力运到沈阳。故宫的每座殿宇,一砖一瓦,一石一木,都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修建这座宫殿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无法统计,仅用砖瓦一项就折银六十八万两,约合当时四十五万贫苦农民一年的口粮。

  沈阳故宫博物院不仅是古代宫殿建筑群,还以丰富的珍贵收藏而著称于海内外,故宫内陈列了大量旧皇宫遗留下来的宫廷文物,如努尔哈赤的剑,皇太极的腰刀和鹿角椅等。

  清代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迁都北京后,这座皇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它的规模比占地72万平方米的北京故宫要小得多,但是它在建筑上有自己的特色。沈阳故宫是后金第一代汗努尔哈赤开始修筑。努尔哈赤驾崩后,第二代汗皇太极继续修建成功。

  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式建筑,俗称八角殿。始建于1625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营建的重要宫殿,是盛京皇宫内最庄严最神圣的地方。初称大衙门,1636定名笃恭殿,后改大政殿。八角重檐攒尖式,八面出廊,其下为须弥座台基。

  1殿顶满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中相轮火焰珠顶,宝顶周围有八条铁链各与力士相连。殿前两明柱各有金龙盘柱,殿内为梵文天花和降龙藻井。殿内设有宝座、屏风及熏炉、香亭、鹤式烛台等。大政殿用于举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等。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举行重大典礼及重要政治活动的场所。

  十王亭位于大政殿两侧八字形依次排列,是满族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的反映,此建筑布局为中国古代宫廷建筑史所仅见。

  其东侧五亭由北往南依次为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

  西侧五亭依次为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是清初八旗各主旗贝勒、大臣议政及处理政务之处。这种君臣合署在宫殿办事的现象,历史上少见。

  从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个亭子,不过它的体量较大,装饰比较华丽,因此称为宫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开的10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脱胎于少数民族的帐殿。这11座亭子,就是11座帐篷的化身。帐篷是可以流动迁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来了,显示了满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里程。

  大清门是盛京皇宫的正门,俗称午门,它是一座面阔五间的硬山式建筑,房顶满铺琉璃瓦,饰以绿剪边,尤其是大清门山墙的最上端,南北突出的四个墀头,三面皆用五彩琉

  19

推荐访问:参观名人故居实践报告 故居 参观 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