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怎么写(6篇)

时间:2024-10-02 14:5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怎么写

  

  新型城镇化调研报告

  关于新型城镇化调研报告范文

  城镇化程度是权衡一个国家和地域经济兴旺水平、社会发展程度和人民生涯程度凹凸的主要目标。城镇化是消除城乡二元构造、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行动。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经济社会构造的限制和制约,我区城镇化程度不高,城乡发展的差别和不协调依然存在,亟需我们用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来认真加以处理。

  一、近况:起步较迟,发展敏捷

  1、起步较迟。我区城镇建立是在原农场集镇建立的基本长进行的。上世纪五十年月初期树立农场,场部地点地“三吉”仅是一个小小的集市,农场场部地点地仅在渠道边有几家商号,名为“半边街”。随着农场的发展,湖州荒滩上的集市逐步发展成为集镇。据计算,1986年到2000年的15年间,国家对几大农场的投资占农场同期基本建立资金不到一成。依托自筹和银行借款,几大农场累计投资3000多万元进行集镇建立,拓展街区,硬化路面,兴建房子,扩改基本设备。还,八十年月中期以来,农场经济构成必然积聚,“农工商”开端鼓起,集镇二、三财产构成必然规划。

  2、发展敏捷。2000年撤场建区以来,采纳财务投一点、银行贷一点、地盘收一点、社会筹一点等多渠道筹资方法,城镇建立累计投入资金3亿多元,超越农场期间集镇建立投入总和,为城镇建立敏捷发展供应了强有力的支撑,使我区城镇建立逐步步入正轨。特殊是中间城区自2002年正式启动新城区以来,依照“运营城镇”的理念加速城镇建立,增强城镇治理,城镇相貌一日千里。详细显示在:

  中间城区日现雏形。镇作为区治地点地,逐步发展成为全区的政治、经济、文明中间,城镇化率到达38.75%,高于全区均匀程度4.13个百分点。中间城区人口到达2.5万,比建区时添加近万人。中间城区道路骨架在本来的“一纵一横”拓展到“二纵二横”,建成区面积由建区时的不足2平方公里扩展到3.5平方公里。

  发展思绪逐渐清楚。中间城区发展定位于树立滨湖明珠城镇,以

  此为中间,辐射千山红、金盆、和沙堡洲等四个集镇,并带动若干个中间村庄的发展。依据这必然位,我区高规范编制了区城乡一体化规划、中间城区建立全体规划。还,还接踵完成了道路建立与革新规划、小我建房规划、居民房屋小区规划、工业园区建立规划等建筑性具体规划的编制,以及五一路、大路、文明路等骨干道路景象规划。

  基本设备不时完美。先后建成大路、文明北路,以及“一园一带一广场”(生态公园、胡子口沿河风景带、市民广场)。110KV变电站、新城区电网建立和日供水3万吨的自来水厂接踵完工投入运转。金盆、千山红镇先后完成镇区晋级革新,镇区革新正在进行。还,结合新乡村建立,鼎力推进基本设备和公共效劳向乡村延长,带动新乡村建立的具体提速,近五年来,全区通晓迟滞工程硬化乡村骨干道路161.2公里,使全区乡村公路迟滞率到达55%;新建沼气池1000多个;改水改厕2000户;处理乡村近2万人的平安饮水问题。

  3、差距分明。从建成区面积、城镇人口、城镇化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方面来看,我区城镇规划分明偏小。在建成区面积上,除中间城区近年来空间拓展外,其他几个城镇规划依然逗留在建区前的程度。在城镇人口方面,当前四镇集镇尤其是、金盆镇人口规划偏小,与全省会镇人口规划均匀程度(1.2万人)还有必然差距。城镇化率方面,2007年,我区城镇化率与全省、全市均匀程度辨别相差6个百分点、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收入方面,2007年我区人均程度为10393元,与全省均匀程度相差3393元。

  二、缘由:基本单薄,不足支撑

  就县域而言,城镇是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平台,是展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窗口、手刺。从我区的实践状况来看,城镇化程度不高首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缘由:

  1、城镇功用不全。金融机构少,全区仅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和信誉社三家金融机构,但从2006年起农业银行吊销了4个乡村网点,仅保存中间城区的分行;工商银行上一年才由分理处升格为分行;信誉社2006年正式挂牌营业,当前仍为南县的一个分支机构。因为机构少、信贷规划小,无法对城镇建立和发展供应有力的支撑。邮政、通信行

  业机构规格低,保险行业规划小,不足行业竞争,治理体系体例上分属南县、沅江管辖。市政设备方面,不足垃圾、污水处置设备。

  2、不足财产支撑。城镇不足大企业、支柱财产支撑,城镇财产规划偏小,全区共注销个别工商户1761户、工商企业193家,而个别工商户中到达税收起征点的仅400多户,规划以上工业企业15家。个别工商户首要集中在餐饮、住宿、零售等传统效劳业上,规划小,现代效劳业欠缺,有的行业甚至照样空白。财产的带举措用非常有限,特殊是吸纳就业才能小,大都为家庭运营,从业人员即家庭成员;消费市场不旺,到2007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2元,与2004年比拟,添加额不足1亿元,年均增幅12.9%,大大低于GDP增进速度;创税才能弱,2007年全区城镇个别工商税收200多万元,占全区实践税收的比例不到10%。

  3、创业气氛不浓。农场体系体例下的国有企业职工身份,使大大都农场职工养成优胜心思,抱着“铁饭碗”小富即安,不足敢闯敢干敢为先的创业胆识,创业路径不广,创业气氛不浓。农场期间,在集镇从事三财产的绝大局部是来自周边地域的农民,被本地职工戏称“公社佬”。随着企业的封闭停产,职工纷繁下岗,构成了新的就业压力和不不变要素。

  4、辐射带动才能低。原农场期间,农场各自为战、自成系统,五大农(渔)场之间没有构成一个强壮的区域辐射中间。受区域政治中间转移的影响,在建区之初的几年里,城镇发展出现出“东边日出西边雨”,中间城区建立如火如荼,而金盆、集镇衰败萧条,城镇建立望而却步,镇区房价暴降,几年内简直看不到新建房产。新城区自2002年启动开拓建立以来,建成区面积扩展了一倍,但当前其骨干道--大路两厢的“熟地”根本用于行政办公楼建立,贸易发展空间相当有限。加上我们限于本身财力,采纳以地盘置换的形式筹集基本设备建立资金,一局部较好的贸易地段已置换给投资商,县政府享用地盘增值效果的空间相对减少。

  三、出路:扬长避短,发掘潜力

  从世界兴旺国家的普通发展形式来看,城镇化将先后阅历集聚城

  镇化、郊区化、逆城镇化、再城镇化四个阶段。但分歧的时代布景、政策准则布景、文明和区域布景决议,我们不会必定反复这逐个般形式。“走中国特征城镇化道路,依照统筹城乡、结构合理、节省地盘、功用完美、以大带小的准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从当前的近况来看,我区城镇化正处于加快发展阶段,将来我区城镇化将呈现一种集聚城镇化和涣散城镇化并存的格式:中间城区、集镇及一局部中间村庄将持续吸引相当一局部人口(集聚城镇化),但因为城乡生涯程度(尤其是物质程度)的差距减少,信息技能、交通前提的改善,相当一局部乡村人口将直接进入涣散的中间村庄或集中寓居区。因而,要加速城镇建立,统筹城乡发展,既要克制区域规划偏小、人气不旺、区位前提不优等客观制约,也要应战思想禁锢、观念陈腐等主观影响,扬长避短,发掘潜力,尽量缩短城镇化发展的迂回进程。当时,我区必需发扬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有集中寓居的前史。农场期间,农场内部执行的是总场、分场、生产队三级治理体系体例。1982年以前,我区农民都是以生产队为单元集中寓居、集中生产、集中治理,执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逐渐改集居为散居,但以原分场合在地为中间,逐渐构成了小集镇,原23个分场集中寓居的人口规划场均到达1000人,并且道路、给排水、供电、绿化环卫、通信电视等基本设备较为完美。依据这一状况,我区适度超前编制规划,把中间村庄规划建立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2005年以较大规划的原分场驻地为基本,完成了10个中间村庄的规划编制,2006年以来依据全市的一致部署,我区又完成了7个新乡村示范村的规划编制。

  2、有优越的社会保证。与周边县市比拟,作为农场改制区,我区具有了三大保证系统:一是社会养老保险系统。我区农业职工享用了农垦企业养老保险政策待遇,特殊是2008年养老金待遇调整今后,人均养老金程度到达479元/月,而工商企业退休职工人均养老金程度到达842元/月。二是社会医疗保险系统。2005年开端,我区就施行了乡村新型医疗协作,到当前为止,我区参合率到达91%。还,本年还将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三是社会救援福利系统。最低生涯保证的规范逐年进步,由建区时的每月40元进步到当前的每月100元;享用局限扩展,由建区时的城镇居民扩展到乡村居民;享用对象逐年添加,由建区时的500人添加到当前的3400人。还,从居民小我储蓄来看,2008年1-4月份的我区人均存款达500元,比全市人均存款凌驾900元。

  3、有发展的空间。依照到2020年中间城区规划区要到达8万人的规划目的,建成区面积在当前的基本上还可以包容5万余人。新建3万吨自来水厂足以供给6万人的用水需求。中间城区变电站将持续扩容,方案年前供电才能在现有基本上添加1倍,中间城区的疾速发展将为我区推进新型城镇化供应动力支撑。

  4、有可控的规划。2007年10月经过的《中国城乡规划法》为规划工作供应了司法保证。为我区城镇建立描画了发展蓝图,有利于健康有序推进城镇建立。还,规划区内建立项目简直悉数是新建,因而从建筑式样、作风到建立规划,甚至门、窗等装饰工程均可严厉按规划予以一致。加上我区地盘仍为国有属性,县政府垄断地盘一级市场,地盘征用手续简捷,拆迁本钱相对较低,城镇建立具有有利前提按规划有序进行。

  四、建议:政策指导,基本先行

  本年5月,市委赞同将我区作为市级城乡统筹发展实验区,并将制订一系列的规划和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办法,此举无疑将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城镇化的推进供应了可贵的前史时机。在这一布景下,我区新型城镇化将依照城乡统筹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全体联动”的发展方针,用财产建立和培养来联合城乡经济,以准则的变革和创新来疏通城乡联络,以规划和建立来调理城乡要素活动,以政策指导村民进城变市民,构成财产非农化、社区城镇化和准则人本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机制。到年,全区城镇化程度要到达45%,千山红、、金盆三个镇镇区人口均到达1.5万人以上。城区绿化掩盖率到达60%。全区丛林掩盖率到达28%。城区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到达98%。环绕这一目的的完成,建议:

  (一)强大支柱财产,打造“实力城镇”

  要鼎力发展园区经济及其配套财产,鼓舞发展现代效劳业,强大城镇经济,处理好农民变市民后的就业出路问题,为城镇化供应坚实有力的支撑。

  一是做大工业。突出以工业园区为主国场,坚持并完美既定发展思绪,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工业园区建立成为城镇经济新的增进极。还,镇场要发扬比拟优势,引进计谋投资者,打造特征财产带、财产园,构成合理的财产结构和各具特征的城镇经济,进步我区城镇化的全体实力。

  二是提拔效劳业。支撑宾馆、休闲文娱业、餐饮等传统效劳业提质、上档,改善对外招待前提,提拔招待才能。鼓舞发展现代效劳业,特殊要优化情况,降低门槛,树立健全金融、保险、信息、物流等现代效劳业。还,要包装和发掘、肖公庙、中间城区、农垦文明、军垦文明等人文水景资本,积极发展旅行业,尤其是渔场要用好用足渔业资本优势,开拓“鱼家乐”、“农家乐”等休闲农业,举行好捕捞节、大闸蟹美食节等节会,进一步推介,提拔城镇经济发展的软实力。

  三是鼓舞和支撑全民创业。借鉴温州形式(以“一辆车子、两个轮子”起步,一辆车子,指商品经济;两个轮子,指专业市场和家庭工业)、苏南形式(以家庭工业起步,以兼业劳动步队为主体,走以乡镇企业为龙头的乡村工业化、当场城镇化的道路)等兴旺地域经历,鼎力发展个别工贸易,推进城镇经济发展。结合我区的实践,开展“思想大解放、经济大开放、全民大创业”活动。出台定专门的政策性办法,从行政审批、规费减免、财务奖励、用地优惠、小额信贷和项目等方面赐与支撑,一方面鼓舞有实力的"农民进城创业,另一方面鼓舞农民和民间本钱积极发展特征“种养加”,打造特征财产。还,要加大宣传、指导力度,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变观念,起劲废除安于近况、小富即安、嫉能妒富的不良知态,倡议敢闯敢试、迎难而上、克意进步的创业精神,构成鼓舞创业、支撑创业、投身创业的社会气氛。

  (二)统筹城乡发展,打造“生机城镇”

  统筹城乡发展,可以在更大局限内完成地盘、劳动力、资金、技能等生产要素的优化装备,最终到达城乡一起发展、一起昌盛。因而,必需把城镇和乡村归入一致的社会经济发展大系统,起劲减少城乡差距,打破城乡切割,完成城乡治理、规划、财产发展、基本设备建立、公共效劳和社会保证一体化。在详细操作进程中,施行好“六大工程”。

  一是村民变市民工程。制订并施行相关政策,如购房补助、就业优惠、低收入家庭住房公积金等政策,鼓舞村民进城购房。启动经济合用房和中等级低小区建立,健全城镇住房二级市场,吸引农民进城,促进人口城镇化发展。搞好劳动力就业培训,最大限制转移乡村劳动力,让农民当场市民化、家门口就业,削减农民数目,带动乡村发展。还,争夺“城镇用地添加与乡村建立用地削减挂钩试点”政策,以农民宅基地置换城镇建立项目用地,知足城镇建立用地需求。

  二是农民变股民工程。以深化国有农场税费变革为契机,在不变和完美地盘承包关系的基本上,依照自愿有偿的准则,依法进行地盘运用权的合理流转。积极鼓舞离乡进城农民将原承包的地盘运用权有偿让渡。拿出局部前提成熟的试点,以村民个别的地盘承包运营权入股,将农民涣散运营的地盘悉数集中由国有地盘运营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将农民变为股民,走规划化运营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子,农民交出地盘承包运营权后,地盘运营公司以“保底房钱+股权盈余”的形式对农民供应经济收益,充分调动村民变股民的积极性。

  三是乡村金融工程。积极与金融单元联络协商,建立多渠道的融资平台,以地盘运营权作质押,金融单元对证押的地盘运营权进行融资,构成农业投入不变增进的长效机制。鼓舞组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融资平台,应用金融部分借款资金,发展特征财产和完美农业基本设备建立。

  四是乡村寓居前提改善工程。要依照总体规划、分步施行的准则,在加速中间城区和集镇建立、鼓舞农民进城变市民的还,具体启动乡村集中寓居区建立。当时,我们特殊要充分应用现有基本和发扬交通优势,抓住省道202线晋级革新时机,指导农民在公路两侧联户联建。还,以原分场合在地为中间,采纳政策搀扶的方法,鼓舞建筑小康新村或居民集中寓居点,使农民共享公共基本设备资本,既改善了农民

  住房前提,又进一步拓宽城镇空间,使城乡的空间形状愈加合理。

  五是城乡建立和治理一体化工程。增强规划的指点和调控效果,指导农民在规划区建房。打破吃大锅饭、撒胡椒面的场面,整合政策性项目和资金,优先搞好规划区内水、路和洁净动力工程,以及公共效劳、信息平台等公共设备建立延长工程,从村庄规划、建立到治理一概走城乡一体化的路子,起劲完成城乡在政策上对等、治理上统筹、城乡社会保证具体接轨的目的。

  六是财产带开工程。在做大做强主导财产的还,鼎力发展新型财产,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尤其是近郊村可借鉴成都锦江区“五朵金花”(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形式,走出一条专业化、规划化、品牌化的休闲旅行农业发展路子。在详细操作上,可先期施行强人带动、示范户带动和集体经济组织与专业经济组织带动,让局部群众尝到甜头、让广阔群众看到但愿,然后最大限制地调动社会参加的积极性。

  (三)推进城镇文明,打造“魅力城镇”

  城镇化魅力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城镇文明程度。城镇文明包括的内容十分普遍,除增强日常治理以外,当时重点要处理城镇形象、次序、市民等方面的问题。

  一是塑造城镇形象。农垦前史塑造了特有的农垦文明和人文禀赋,城镇建立更应留意发扬固有的前史文脉,更多地开拓建立既有传统文明思想又能知足现代人需求的精品工程,打造代表优越城镇形象、表现进步前辈开拓理念、营建新城镇文明档次的人居情况。

  二是注重城镇平安。在坚持依法治理、长效治理的前提下,树立健全城镇生产生涯各个范畴的应急预警治理机制,进步疾速处置好各类突发性公同事件的才能,进步城镇居民的平安感和幸福感。

  三是培育市民社会。加速教育、文明、科技发展,提拔市民的思想、人品、本质。增强以人的发展为中间的理念,表现人文关心,加强城镇亲和力。依照市场经济要求,改变县政府本能机能,调整管治形式,合理指导市民参政议政,促进决议计划科学化、民主化。组织开展群众性文明文娱活动,鼓舞群众参加,进步凝集力、向心力。

篇二: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怎么写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

  化道路。近期,xxxxxxxx区政府研究室就如何科学推进

  xxxx架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

  了研究,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新型城镇化的特征是什么

  第一,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简单地说,是农民市民化的过程,其核心是人。农民进城不仅要“生存”,更要“发展”;不仅向

  往宽敞的马路、便捷的交通、优质的教育、优良的住房,而且希望依靠双手创造财富、成就幸福、融入城市,真正成为城市的主人。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既要“造城”,建好基础设施,为农民进城创造良好硬件环境;更要“发展”,为进城农民提供充分的创业、就业环境,让他们“进的来、能就业、留得下”。

  第二,新型城镇化是“协调”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圈地造城”,不是一

  味地让农民“脱脚上楼”,而是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协调

  的城镇化。只有让新型城镇化进程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过程,让

  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转变为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推进、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的一元化结

  构,才能形成城乡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

  改革的意见》,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体制,让外来常住人口在医疗、教育、养

  老、失业救济等方面与城市人口享受平等的权利,赋予外来落户人口以完全的“市民

  权”。

  第三,新型城镇化是“转型”的城镇化。城镇化前面冠以“新型”二字,这个“型”,是指转型,就是实现农民变市民的户籍身份转变、生活方式转变,促进社会变革、社会

  转型。包括产业经济、城市发展、建设用地等方面的转型,环境保护也要从末端治理向

  “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生态产业、生态设施”同步的生态文明建设转型。必须按照建

  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

  局的原则,推动城镇发展从外延扩张的粗放型向内涵增长的集约型转变。

  二、可资借鉴的模式有哪些

  一是政府主导模式。以政府为主导的城镇化推进方式,能够集中大量的资本、人力和物

  力,调动多方面资源,在短时间内实现城镇化的发展目标,这也是中国城镇化的主要模

  式。欧洲以荷兰、比利时等国为代表,亚洲以日本“造村运动”和韩国“新村运动”为

  代表。特别是韩国的首尔都市圈,一度集中了韩国近一半的人口、近六成的制造业和七

  成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有代表性的是“天津模式”,政府主导“以宅基地换住房”,先解决搬迁农民的安置问题,然后通过土地集约增值的收益发展产业,解决进城农民就

  业问

  题。政府主导的城镇化力度大、速度快,但往往导致“土地城镇化”,农民合法权

  益易受侵害,造成“被上楼”、“被城镇化”,产生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二是市场自由模式。

  在发达国家城镇化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被严格限制在市场经济的“守夜人”角色上。

  美国是市场经济的典型代表,在城镇化的建设中也坚持市场占主导

  地位,政府较少进行干预或调控。市场需求成为美国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城镇的兴起成

  为经济发展的自然选择。目前,美国的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

  90%。然而,这种过于市场

  化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导致城镇化出现了自由放任的发展态势,突出表现是过度郊区化、城镇建设无序、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并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三是城乡统筹模式。

  这种模式以大规模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河南模式”和推动城乡一

  体化发展的“鄂州模式”为代表。“河南模式”以新乡市为例,该市

  3500多个村合并

  为

  900多个新型农村社区,农村社区管理机构、学校、医院、商业服务等一应俱全,一

  个社区就是一个小城镇,一个社区就是一个小社会。“鄂州模式”把工业和农业、城市

  与农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推进城乡“七个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

  模式,充分考虑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尊重了农民的意愿,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但成本高、投入大、周期长。

  四是产业带动模式。

  欧洲发达国家基本上走的是“产业兴市”的道路,国内主要以“广

  东模式”和“温州模式”为代表。广东和温州以中心镇为依托,大力发展家庭工业、乡

  镇企业和民营企业,推动城镇扩张。

  湖北省也有代表,荆州监利县新沟镇的“福娃模式”走的就是产城融合之路,短短十二年时间,新沟镇建成区面积从

  2平方公里拓展到

  7平

  方公里,城镇居住人口从

  1.5万人增加到

  6.4万人。可以说,“福娃”成就了新沟,一

  家企业带动了一座新城。

  综合来看,产业带动的城镇化最有后劲、最持久,也是最值

  得推广的城镇化模式。

  三、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如何发力

  一是政府主导要“给力”。

  xx年美国引爆全球金融危机启示人们,政府“有形之手”不

  可或缺,宏观调控不能削弱。推进新型城镇化也是如此,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实施

  规划引导,开展顶层设计,推进试点示范。过去,林区一些地方存在先建设后规划、边

  建设边规划、甚至乱建设无规划的现象,以致建了拆、拆了建,造成很大的浪费。近几

  年,林区政府在城镇建设方面的“有形之手”发挥得很好,更加注重了规划的高标准和

  严执行,把握了关键环节,城镇建设呈现“八面玲珑”的鲜明特色,好的做法应持续坚

  持下去。

  二是农民主体增“动力”。

  新型城镇化是为民造福的伟大事业,过上城市美好生活是农

  民的良好愿望和迫切要求,归根到底是农民自己的事情。江苏的华西村、浙江的龙港村

  在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方面做得好,政府管住小城镇规划,涉及公益性项目由财政拨

  款支持,农民“自带干粮”就地城镇化,有效避免征地矛盾,走出了一条自主建设的新

  路子。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典型示范,组织和

  引导农民参加城镇化建设,发挥农民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是产业支撑注“活力”。产业是城镇的支撑、城镇的“命脉”。推进新型城镇化,要

  “兴实体”、“兴产业”。我区是旅游区,旅游产业是主导产业,林区党委政府十分注

  重城镇围绕旅游产业来建设。如木鱼镇依托旅游产业,成长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

  镇”、“省级旅游度假区”。松柏镇依托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正推进“四化同步”试点

  建设,打造林海慢城。红坪镇围绕服务旅游成为旅游节点城镇。下谷乡注重发掘土家族

  旅游文化,结合“双神”国际旅游线路开发,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重镇。大九湖坪阡古

  镇、红花风情小镇也是围绕旅游产业来打造。

  四是增加就业要“加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活城之源。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必须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农民“进得来、能就业、留得下”,这是城镇化的实质。

  林区政府要积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让每一个农业转移人口都掌握

  “一技之长”,促进转移农民就地就业、稳定就业、体面就业。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延

  伸旅游产业链条,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充分调动进城农民创业致富、扎根城镇的热情。

  五是绿色生态添“魅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要高度重视城镇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在城镇建设过程中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

  xxxx架独特

  的风光,让城镇融入大自然。红坪镇、木鱼镇、下谷乡先后获得国家环保部授予的“全

  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木鱼镇、大九湖镇荣获国家住建部授予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

  奖”。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的方针不动摇,促进人与自然更加和谐,让绿色

  生态价值的魅力充分彰显。

  四、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是切忌“重物轻人”。

  现行的城镇化模式过于重视城市空间拓展,忽视解决转移人口

  的切身利益问题。新型城镇化不应是人在城镇、家在农村,不应是就业在城镇、保障在

  农村,也不应是只有物质保障而缺少人文关怀,必须同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过

  好“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子女入学”“四道坎”,让“戴眼镜的”和“戴安全帽的”、“拿剃头刀的”和“拿手术刀的”都能在城镇有尊严地生活,让城镇成为全体居民安身

  立命、安居乐业的家园。

  二是切忌“重近轻远”。哪些地方住人,住多少人,发展什么样的产业,保持什么样的建筑特色,这些都要求我们开动脑筋,科学设计,切实做到旅游发展规划、国土利用规

  划、城镇建设规划和生态保护规划“四规有机统一”,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

  干,不达目标不罢休。要树立“规划科学是最大的节约,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的观

  念,充分尊重城镇化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充分考虑区位条件、发展需要和资源环境

  承载能力,重点解决好旅游、人口、产业的空间布局和整合,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

  平。

  三是切忌“重建轻管”。近年来,由于城市规划、管理和配套服务滞后,交通拥堵、环

  境污染、住房紧张等“城市病”日益突出。

  林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建设“一盘棋”,要把空中、地上、地下统筹建设,防止“重建设轻配套”、“重地上轻地下”,防止今

  天建、明天挖、后天填;必须深层次地考虑居民的细小需求,配套建设停车场、商业网

  点等;必须“建管并重、重在管理”,以城镇网格化、数字化为手段,完善大城管体制

  机制,推动城镇管理由“管住人”向“服务人”转变。

  四是切忌“重外轻内”。鳞次栉比的高楼、四通八达的交通、便捷周到的服务只是城市

  的外表,真正让城市具有吸引力的还是其内涵和文化。我们要建成世界著名的生态旅游

  目

  的地,就要有世界的眼光和胸怀,立足林区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基础,从城镇设计、城镇建设到人文涵养,都体现出浓郁的xxxx架地方特色、文化内涵,让

  xxxx架居民有

  归属感、幸福感、自豪感,让海内外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篇三: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怎么写

  

  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调研报告

  1.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为了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入了解和研究相关问题是提高城市化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

  2.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通过对不同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状况的实地考察和深入访谈,探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路径和可行策略,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工作提供参考。

  3.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实地考察:选择了10个省份的不同城市进行实地考察,重点观察了城市规划和建设情况,了解城市发展规划和政策实施情况。

  访谈调研:与相关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对新型城镇化的认识和建议,并听取他们对当前工作的评价和意见。

  4.调研结果

  通过调研,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城乡一体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路径。

  城市规划和设计应注重人文关怀和生态环保,强调城市功能的合理分布和互补。

  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城市参与度和获得感。

  鼓励和支持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大对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

  建立健全的城市管理体系,加强城市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5.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议

  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加强规划设计,注重人文关怀和生态环保,构建宜居城市。

  增加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城市获得感。

  发展第三产业,培育创新型企业,推动城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加强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城市治理能力。

  6.结论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措施,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我们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工作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篇四: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怎么写

  

  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调研报告3篇

  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调研报告第1篇

  城市建设是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基础,科学合理的城市建设有益于促进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现结合我县近三年来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际,按照产业集聚、功能完善、节约土地、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质量,使城乡居民公平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进行了一些调研和思考。

  一、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基本情况

  近三年来,我县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融入到城镇化建设管理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现有的经济及产业基础优势,把城乡建设与地方经济结合起来,按照“做靓城西区,提升城北区,完善老城区,保护市,联动镇”的城市发展思路,推进城镇化发展新格局。至2022年,县城区建城区面积达到17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1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3%,城区绿地率达39%,城区绿地覆盖率达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平方米,人均城市道路面积13平方米,自2022年以来,城区人口年递增2万人以上,城镇化率年递增2个百分点,城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城区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城乡居民公平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

  1、立足长远,把握中心城区发展定位。按照县城市总体规划(2022---2022年),确定到近期2022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面积达2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2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5%;至中期2022年城区建设用地面积为2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为2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0%;至远期2030年城区建设用地面积为3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为4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0%。近三年来,按照集约开发,专业集聚,功能提升,协同联动四大原则对县域产业进行空间布局,优化结构,第一产业依托粮食、水产、禽畜、蔬菜等主导产业,扶持发展了科技示范园、综合养殖场、食用菌、乌鱼养殖基地、养鸽业、丰收辣椒等生产基地;第二产业以“项目大集中、产业大集聚”为总体思路,推动工业项目往和工业园区集中、构建县域工业发展格局;现代服务业布局以物流、商贸、职主培训、旅游业为主,在电力特色基地建设打造物流基地,以相关产业的生产资料仓储、配送、转运为主要发展方向;在区域建设生活物流基地,以发展绿色农产品及生活物流,在城西公路边建设一流的红都国际建材商贸城;在区域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生态

  观光休闲旅游精品;在城区中心建设劳动力技能职业培训中心,形成职教园区。近三年来,全县年均新增劳动就业岗位1万余个,转移人口均10万余人(其中第二产业3万余人)

  2、全速推进,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步伐。

  (1)中心城区建设快速推。近三年,全县实施城建重点项目100余个,总投资达106亿元,2022年已实施60个城建重点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市政工程项目12个,总投资亿元,功能提升项目25个,总投资亿元,民生保障工程项目7个,总投资亿元,房地产项目16个,总投资亿元,一年来城区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面积平方公里,居住用地面积平方公里,城区道路建设用地面积平方公里,城市绿地面积平方公里。城区扩改的道路有外环东路、公路拓宽改造、至快速通路,大道,城北路#横二路,城北路#横三路,城北路#横四路,城西北延伸,城西横二路,干越大道改造环城东路改造等。道路建设总投资达万元,同时,中心城区的水、电、气、公交、客运等设施不断完善和加强。

  (2)城乡规划调控日益增强。近三年来,进一步完善各层次规划,积极开展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完成了城北片区详细规划、城东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城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加推进了中心城区供水,雨污排放、交通、电力、中小学布局、医疗卫生、城市燃气、棚户区改造等专项规划编制,实施了20个乡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了镇等11个乡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促进城乡建设有规可循。

  (3)全力开发建设新城区,实现新城区的有效对接。近三年,我县积极盘活土地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大力推进新区开发建设,形成与城北连为一体;适度开发公路以北和城东、城南片区,拓展城北区,使初具规模的城北为城市主要拓展方向,形成北拓南优,东西延展的城市发展格局。新区的建成使城区面积达17平方公里,走经营城市之路,多方筹措建设资金,为解决城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政府通过融资和经营土地进行城市建设,近三年来,全县建设资金投入达35亿余元,2022年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达亿元,其中政府财政投入约亿元,社会各类资金投入约亿元,尤其三年来,通过城市融资平台,成功融资约3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破解了城市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

  (4)全力以赴推进小城镇建。三年来,我县以加快省、市示范镇为抓手,继

  续大力助推省级示范镇市级示范镇镇和镇的城镇建设,创建了产镇融合发展新模式,全力推进桥社庚三塘乡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立足从建设规划、供排水、道路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危房改造、生态农业等项目建设上引导制定小城镇建设发展新机制,并在用地安排、土地收储、资金调度和项目布局上实施倾斜政策,以更大力度、更强的措施,推进了小城镇一体化建设步伐。镇建成区的街道全部实现了亮化、绿化,实现了垃圾的及时有效清除,保持了镇区环境的整洁卫生。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液化气代柴工程、沼气工程、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引水工程、河道治理工程,有效改善了居民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大力发展了村级经济,形成了500亩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150亩的生态体验休闲园、1000亩食品产业园区,镇以示范镇建设为核心,打造一座与县城联动发展的人文名镇和新兴城镇;黄金埠镇正在按照“一轴三区,三纵五横”空间发展格局加速推进城区建设,近三年来,已投入4亿余元用于城市建设,一个现代化新型工业城已基本形式。镇依托公路和德昌高速带来的客流,正在加快改造扩张步伐,以力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精品为核心,以发展特色美食和特种水产品为支撑,打造成休闲度假、特色水产养殖为主导的滨湖商贸重镇。同时,我们按照“大发展大支持,小发展小支持,不发展不支持”的原则,激发各乡镇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并把、等11个镇作为建设重镇,在集镇土地审批、计划立项、规划审批、项目建设等方面大力扶持,建设成边贸特色集镇或以生态农业为特色的中心集镇,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新格局。

  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年来,我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城镇建设发展不平行。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有的地方由于领导力量集中不够,区域条件产业基础、发展状况差异大,造成有的城镇建设发展滞后。

  二是城镇发展品位不高。有的地方在城镇规划建设上脱离本地实际情况,一味照搬照套别人的模式,缺乏个性化、特色化,特别是缺乏具有时代气息、格调高雅宜居宜业的文化品味,使城镇对居民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

  三是城镇建设投融资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县城镇化融资渠道比较单一,投融

  资问题未纳入国家统一规划和制度安排,规范、稳定的投融资机制尚未建立,故认为城镇建设难投入、难筹资,缺乏长远意识和全局观念,不能运用市场机制,难以实现筹资渠道多元化、经营效益最大化。

  四是城镇的法制管理相对乏力。由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管理与发展不相应,城镇管理以行政管理为主,法制化管理还在实践中探索,工作凸显乏力,主要表现在城镇法规制度不完善、城镇法制管理机制不健全。

  五是体制滞后,城镇发展政策缺乏推动力。当前城镇化发展步入快车道,但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不够配套,当前的三大方面政策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其一现行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动,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现象普遍,有不少农村人口,进入县城务工经商多年,户籍仍在农村,农民身份仍未改变。其二现行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制约了人口聚集,农村就业人员没有完全享受到城镇就业人员在就业、创业上的优惠政策,社会保险缺乏保障,教育医疗等相关政策不配套。其三现行农村政策影响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由于现行的土地政策和农村计划生育管理政策等,使农民进城动力不足,即使进城了也是“人在城中户在乡村”。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及建议

  (1)进一步强化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理念。努力完成从把城市资产作为公共财产到可经营资产的转变;从把城乡建设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到市场经营的转变;从把政府部门作为出资者到服务者的转变。在城乡建设过程中,坚持适度负债理念,对于基础设施敢于投入,不断挖掘城市发展潜力,在新城区的建设中,要通过前期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土地价值。

  (2)进一步完善土地供应机制。制定科学的土地出让计划,按规划严格控制年度建设用地出让量及出让各类用地比例;重点加强对市政基础设施、公益性公共设施等公共开发主导的建设用地供应,有效引导城市发展方向;采取征收土地闲置费,依法回收土地使用权、土地置换权等,积极消化闲置土地资源。

  (3)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按照“政策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向社会及外资开放,筹措建设资金;积极探索资源整合、土地拍卖、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推进已经建成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的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全部或部分产权、股权出让、经营权的有偿有期限转

  让等方式,盘活国有资产存量,为社会各方面提供参与投资经营的机会。

  (4)进一步建立有效的政策保障机制。其一针对土地出让、征地、城中村改造等不同情况,在完善拆迁安置、评估补偿等政策的基础上,改进和规范拆迁安置房的安置标准和操作规范,让被拆迁户一方面真正享受到城市建设的成果,另一方面理性对待和服从城市建设的需要。其二搞城乡建设需要大量的农民工,可以说农民工为城市建设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我们要从各个方面确保并完善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政策,制定并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保证医疗、教育、就业等相关福利的落实,妥善解决农民变居民的后顾之忧,尤其在对待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上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足额发放农民工工资,改善农民工的生产生活环境。

  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调研报告第2篇

  为配合省、市新型城镇化调研工作,我县通过组织座谈、听取汇报、实地察看等形式扎实开展相关调研工作,全面了解了我县城镇化建设现状,认真总结了工作经验,深刻查找了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县围绕“一河两岸、新老融合,南延东扩、产城对接”发展思路,坚持把城区当作景区建、把园区当作城区建、把乡村当作社区建,加快推进了“山水**、美丽樟乡、生态福县”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提速提质,截止目前,全县户籍城镇人口万人、新增落户城镇人口1568人、常住城镇人口万人,外出务工农民工万人,中心城区常住人口10万人,县城建成区面积拓展到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

  1.注重规划引领,推动城镇科学发展。高度重视规划的引领调控作用,始终把加强规划编制与管理摆在城镇建设中的突出位置来抓,启动实施了县城第三轮、各乡镇总规和县城绿道、商业#点、城市绿地系统、排水、燃气等专项规划编制修编,完成了全县30户以上村庄的规划编制,同时,为保护县内历史遗留建筑,还完成了金田乡银圳村和竹江乡沙溪村两个国家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编制。按照城市建设“既重视面子、也重视里子,既重视地上、更重视地下”的要

  求,投入资金万元,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县城(含工业园区)约平方公里地下管线普查。大力推进“阳光规划”,建立健全了城镇规划建设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和规划批前公示、批后公布等制度,实现了城镇建设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确保城镇建设始终延着规划确定的方向前行。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力。结合我县实际,大力实施精细、精致、精品建设,着力促进城区景区“互动”、园区城区“对接”、城市乡村“融合”。城市建设提速升级,加快推进了道路提升工程,修通了公园路、站前大道和百福门至湛田桥等景观道,完成了武功山大道、宝成路地面立面改造工程,组织实施了17条小街小巷的综合整治,构建了“三横四纵”城市交通#络框架。重点推进了品质提升工程,基本完成了泸水河大道和泸水河两岸亮化提升工程,改造新建了中山场公园、思成小游园等街头绿地20余处,县城绿地率达%;**广场、文化公园、湿地公园、滨江公园入选首批吉安市立公园,蒙岗岭公园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全力推进了功能提升工程,启动实施了天然气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了排水、排污、路灯等基础设施改造,城市承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镇村建设。我县国土面积2796平方公里,下辖7镇12乡,其中5万以上人口的集镇1个,为县城所在的平都镇,2万至5万人口的集镇8个,分别为横龙镇、严田镇、枫田镇、洲湖镇、山庄乡、寮塘乡、金田乡和洋门乡。近年来,我县突出镇村联动这个核心,积极推进6个乡镇的扩权强镇试点,以“九个一工程”建设为抓手,加大了乡镇集镇的综合改造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圩镇环境,做旺集镇人气和商气,涌现出了洲湖新区、泰山风情街、洋溪新农贸市场、横龙移民新区等一批建设档次高、品位深、有看点的精品示范点,特别是围绕我县省百强中心镇洲湖镇,依托其区位优势,产业基础,重点打造了洲湖新镇区项目,全力将其建设成为**县南乡片的人流、物流集散中心。与此同时,我县还稳步推进了81个村点的新农村建设,打造了安茅线、吉福路两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和平都镇李家村张家山、寮塘乡冈口村塘下等一批美丽乡村建设精品示范点,荣获“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县”。

  4.加强规范管理,优化城市环境。一是开展“三城同创”活动。全面启动了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顺利通过了省级文明城市、省级森林城市二次复检。二是加强环境治理。深入开展净空、净水、净土行动,严把项目环保“准入关”,规范企业排污行为,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荣获“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称号,并通过了省级生态县验收,目前,我县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乡镇11个、省级生态村9个,总量在全省排前列。三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并出台了《**县城市管理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县城市管理一、二、三类责任单位和门店考评方案》、《加强和完善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五个二”管理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积极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改革,在全省率先建成数字化城管“三全平台”的基础上,开通了12319城市管理热线、“**数字城管*平台”,构建了数字化城管统一指挥,市政维护应急处置、城管综合执法、责任单位分工协作的“1+3”城管新模式,变多头管理为统一指挥、变被动补救为主动处置、变推诿拖沓为快捷高效,实现了城市管理高效化。其中数字化城市管理、政府投资工程“五个二”监管等方面的做法得到省、市领导肯定并作为经验在全市推广。四是强化综合执法检查,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组织开展了县城违规占地种菜专项整治行动,加大了“两违”建筑巡查和清理整治力度,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5.强化平台建设,拓宽融资渠道。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县财政在城镇建设上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目前,我县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占财政总支出比例已达%,为加强城建投融资工作,缓解城建资金压力,我县于2022年和**年分别成立了**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和安平城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两家城镇化投融资平台,累计融资亿元,共解决了20余个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公用设施的建设资金。目前,我县正积极推动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着力构建借用还一体化、投建管相分离、实体化运作机制,并探索推进公私合营ppp模式融资项目。

  6.开源节流并举,保障建设用地。一是积极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严格执行土地政策,积极盘活城区、园区存量土地,清理闲置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荣获“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国模范县”;截止目前,县中心城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县城存量用地亩,工业园区存量用地1000亩,清理闲置土地亩。二是用好政策把握机遇,大力推行农村土地流转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完成农村土地流转万亩,获批立项土地“增减挂”项目亩,增加建设用地亩。三是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建立动态巡查和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坚决打击违

  法违规用地行为,2022年至今共清理违法违规用地153宗。

  7.推进均化等服务,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突出“人的城镇化”这一发展核心,坚持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放在推进全县城镇化工作的重要位置,努力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落户、住房、社保、医疗、养老、子女就学等问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业方面,坚持工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扩大社会就业,不断增强城市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能力。截止**年,全县工业园区从业人员万人,服务业从业人员万人,分别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合计占比达%。工业园区和服务业企业已成为城市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主渠道。落户方面,面放宽进城人员落户条件,对有意落户的城镇就学、就业、经商、投靠、居住公民,不受房屋、计生证明等限制,即可在城镇落户。积极推行居住证制度,流动人口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和父母,符合条件的,可以在实际居住地申请常住户口,并对在城镇务工、经商的流动人口,按照登记即办证的原则,实行居住证“两栖”制,保留原享有的农村权益,同时在就业、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年共办理各类农民工落户城镇1653人,另外还为3876名外地农民工办理了居住证。住房方面,我县从2022年开始建设保障性住房,先后开发了“安居小区”、“和谐小区”和“园区小区”三个保障性住房工程项目,全县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总量3374套,其中廉租房2492套,公租房804套,经济适用住房78套,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切实解决了一大批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基本构建了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住房补贴资金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体系。在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同时,我县还积极开展了旧城区、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工作,并结合创建“人文社区温馨家园”活动,对9个50户以上无物业住宅小区进行了改造,2022年至今共完成拆迁11万平方米,改造1136户,城市面貌有了明显改善,城市品位得到很大提高。教育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力度,高标准建设了晶宝幼儿园,实施平二小异地新建工程,实现职业技术学校成功“退城进园”,城关中学扩容改造项目全面完工,整体回收了华泰学校并进行了重点改造,积极改善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办学条件,确保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实现100%就近入学。卫生医疗方面,完成了县人民医院门诊外科综合大楼建设并投入使用;推进了泰山卫生院等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

  设,进一步完善了医疗硬件设施。通过强化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提升了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社保方面,按照“低门槛、广覆盖”参保模式,尽可能让广大农业转移人口特别是农民工都能参加并享受养老、工伤、生育和医疗等社会保险。截至目前,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口已达到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万人,失业保险万人,医疗保险实现了全覆盖,参保率达到100%,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2861人。养老方面,制定出台了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了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完成了县社会福利院主体工程建设,推进竹江、赤谷等2个乡镇敬老院建设,改造提升了枫田、洲湖等17所乡镇敬老院。出台了《**县推进新一轮敬老(光荣)院建设管理提升实施方案》,实行了县领导挂点、县直单位结对帮扶,并将县直单位帮扶敬老院列入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评内容。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县新型城镇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市规划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一些建设项目与城市总体规划衔接不够;城镇化水平有待提高,集镇规模普通较小,功能单一,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城市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城镇管理工作还有待加强,违章违规建房,余土废渣、临街洗车污染路面,城区集镇占道经营堵塞交通的现象时有发生。

  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打算下一步,我县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决策部署,紧扣“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秩序井然、和谐宜居”的目标,积极策应市里确定的**-吉安-永丰和**-永新-井冈山-遂川两个城镇发展轴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统筹,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家园。

  (一)打造亮点,力促县城品位大提升。围绕城区当景区建、项目当景点建的思路,按照板块式打造、组团式开发的要求,继续推进城东、城南、公园路“三大板块”建设,加快推进安林大桥至安平电站路堤结合景观工程等续建项目建设,尽快启动城东路#等新建项目建设,着手开展瓜畲至横龙绕城公路的规划设计。按照成荫、成景、成林和出彩的要求,进一步抓好蒙岗岭公园和泸水河两岸、泸水河大道和武功山大道两边的绿化亮化提升工程。按照市中心城区“两带一

  区”建设模式,沿枫田车田至横龙石溪一线,启动县城泸水河两岸田园休闲观光带建设,加强沿河沿路规划管控,突出文化、自然和历史资源整合,打造成集人文历史、自然风光以及生态农业为一体的郊野田园观光休闲带。沿安林大桥、凤林桥、**大桥,着力打造泸水河内环线,重点抓好沿线道路的畅通,泸水河两岸建筑空间、立面风格的管控和整治,形成错落有致的天际线、退让有度的红线和疏密有间的绿线,进一步提升泸水河“金腰带”景观品位。

  (二)狠抓整治,力促环境优化大提升。扎实开展“三改四清”攻坚行动,认真制定整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集中力量“改旧城、改旧村、改旧厂,清河流、清广告、清违建、清菜地”,推动宜居环境再上一层楼。按照“人文社区,温馨家园”建设模式,继续推进文化路、滨江南路、蒙岗路等城市棚户区、无物业小区、渡河城中村以及部分城边村、小街小巷改造,全面完善拆迁安置地基础设施,打通断头路。积极利用边角废料地块、闲置土地资源,多建生态小游园和停车场,满足群众健康休闲需求。立足治脏治乱治污,完善垃圾中转站、地下管#等配套设施,以铲除户外广告、清理违章搭建、开展护城河截污清淤等为重点,促进路面立面和水面河面的清洁化,打造更加秀美的城市环境。同时,积极策应全省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把**建设成为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样板县”,真正实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绿色崛起。

  (三)以点带面,力促集镇面貌大提升。全面推进6个扩权强镇试点工作,重点将已经明确的相关事项落实到位。以“九个一”建设为抓手,依托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加快建设一批旅游名镇、商贸大镇、工业重镇和农业强镇,力争年内每个乡镇集镇建成一个规模较大、品质较高的中心公园。强化沿线整治、带状推进,推行乡镇联中心村、中心村带自然村的“镇村联动”模式,构建重点突出、梯次合理、功能明显、特色鲜明的镇村布局体系,不断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重点沿瓜泰旅游线、安茅线打造2-3个精品示范点、1-2条精品示范带,。扎实开展农村环境治理,有序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以泸水河水源地等重点区域为试点,积极推广农村垃圾处理新模式。

  (四)强化培育,力促城市产业大提升。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促进就业、方便生活为目标,积极策应旅游强县战略和产业升级的需要,既围绕做旺产业强

  化服务业配套支持,也注重培育新型业态形成多极增长。加快推进豪德国际商贸物流城、五星级酒店、城市综合体、城南国际等项目建设,尽早启动城北汽车站和城郊汽车专业市场建设。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落实扶持政策,稳定市场预期,引导消费需求。统筹发展电子商务、总部经济、信息咨询、教育培训、家政服务和健康养老等服务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启动并推进老年公寓综合开发建设,加快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拉长服务业短板,促进各种业态互动发展。

  (五)注重民生,力促公共服务大提升。稳步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改革,重点在市政、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健康养老等领域推出一批重大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农业人口有序进城、就地城镇化,提升城区和小城镇聚集效应。大力扶持就业创业,以“千人创业万人就业”工程为抓手,加强对城镇困难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尽快完成二期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160户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统筹推进社会福利院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稳步提高社保标准,继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参保扩面工作。继续优化义务教育学校#点布局,加快平二小异地新建、**中学扩建、华泰实验学校扩容改造项目建设步伐,尽快启动城东学校、县城幼儿园建设,加快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周转房建设。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继续抓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和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高全县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六)健全机制,力促长效管理大提升。以科学规划引领管理升级,探索实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生态发展规划等“多规合一”,做好电力、道路、自来水、公共服务等专项规划的衔接工作,加快完成县城和乡镇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工作,确保20户以上的自然村规划完成80%以上。做好城市设计工作,着眼于优化城市空间,塑造城市特色,**年完成1项以上城市设计试点,并将城市设计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土地出让条件。扎实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确保完成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完善数字城管“三全”平台,建立市政维护应急处置、各类违法综合执法、县直单位“门前三包”的三轮驱动机制,探索推进城管综合执法改革,建立健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联审联批制度以及征用地、预留地、安

  置地台账清单式管理制度。

  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调研报告第3篇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己成为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近期,本人就我县城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对xx城镇化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一、我县城镇发展概况及特点

  我县现有城镇21个城镇建成总面积46平方公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建设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发展原则,抓规划铸特色,抓建管提品位,抓经营保投入,抓产业强后劲,城镇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李渡、文港、温圳等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荣誉称号,呈现出速度快、特色显、后劲足的良好态势。速度快。始终坚持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非农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县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增速比全省快个百分点,比全国高个百分点。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彰显个性,形成了以酒著称的李渡、以笔扬名的文港等一批极具特色的名镇。

  二、我县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镇缺乏聚集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差,绿化覆盖率较低;自来水普及率不高,断头路多;环卫及消防设施不足,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设施还不能满足城市的需要。产业基础总体薄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低,南部乡镇和北部乡镇发展不平衡。城镇文化气息不浓,大多特色不鲜明,城镇应有的凝聚力、感染力、辐射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产业缺乏拉动力。近年来,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县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七个一”支柱产业,但受科技创新能力低、产业链条短、品牌不响、实力不强、行业恶性竞争等因素影响,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无法形成真正特色工业主导

  产业,不能有效带动相关一、三产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同时,城镇产业用地布局分散,各类性质用地区别不明显,工业用地偏少,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服务需求,影响到第三产业发展。

  3、规划缺乏制约力。在建设规划上投入较少,规划编制资金短缺,规划内容深度不够,科学性不强,没有把城镇规划与区域规划、产业规划、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只是对“自发无序”建设的改进,缺乏协调统一的区域性规划指导和调控机制,城镇间、城乡间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结构趋同、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效应。一些城镇规划约束力弱,建设随意性大,市场寄生于道路,沿主干道线型排列,形成只见新街、不见新镇的现象。建筑形体空间缺乏艺术效果,风貌趋同的问题比较突出。

  4、政策缺乏推动力。一些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政策规定没能适时完善,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一是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动。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现象普遍。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进城务工人员没有享受到城镇就业人员在就业、创业上的优惠政策,没有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三是现行的土地制度制约,不少农民认为“土地是最牢靠的保障线”,不愿放弃拥有的土地经营权,导致了征地难,影响了城镇建设。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根据调研分析,经过深入思考,我认为,xx城镇化应遵循的总体思路是:发挥县城和中心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县城为核心,按照“中心隆起、沿线组团、错位发展”的原则,通过中心城市到重点镇的聚集效应的逐级传导,递次推进,最终形成中心牵动、轴线辐射、城乡一体的城镇群、产业带、经济圈,形成县城、中心镇、集镇链接配套、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为加速xx崛起构建重要载体,为突现追赶跨越提供发展动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四个坚持”:

  1、坚持规划先行,把城镇起点做“高”

  一要大气做总规。高起点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要按照“生态环境优、山水特色明、文化品位高、现代气息浓、带动能力强”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动,深化规划的统筹性,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编制出功能明确、错位

  发展的县城、重点镇、一般镇和集镇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统筹解决资源重复和分散配置问题,实现城乡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同时,要倡导“阳光规划”,扩大公众参与范围,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

  二要精细编详规。抓紧制定产业布局、交通路#、修编土地总体利用和基本农田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并搞好各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在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抓紧做好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着重加强对城镇新区、重要地段、重点组团的详细规划和设计工作,把能看得准的先做了,看不准的先放着,给后人留下空间。同时,要做好水电气、通讯、环保、防洪、绿化、防震减灾、历史文化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适应xx大建设大发展的需要。

  三要严格抓落实。规划向来有“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的说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充分发挥规划对城镇发展的引领和调控作用,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坚决克服规划与建设“两张皮”的现象,决不能让规划成为“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必须维护规划的法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严格落实“一书两证”制定,对未办理“一书两证”的违法建设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使规划与建设无缝对接。建立城镇规划联合执法机制,整合城建、城管、国土等部门的力量,成立规划巡查大队,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日常巡查工作,做到关口前移、源头管理,分片包干、每日上报,把各类违反城镇规划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2、坚持突出重点,把城镇规模做“大”

  一要铺好路#拉框架。路#是城镇的骨架与血脉,影响着城镇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引领着城镇发展的方向与框架。首先,要强攻主动脉。重点建好新区骨干道路,畅通新老城区资源流通,拉近主副中心的空间距离,拉开城镇发展框架。其次,要打通断头路。结合组团开发与老城改造,打通断头路、丁字路,健全微循环,完善城区路#,使城区道路真正形成环状循环、连贯顺畅。

  二要建好基地育亮点。坚持做大城镇规模与做强城镇实力相结合,根据总体规划,按照“规划先行、产业支撑、设施配套、打造亮点”的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加快推进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吸引农民进城务工,把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成城镇的发展新区,农民进城的就业区。

  三要统筹建设强承载。加快推进老城改造,依托现有建设格局,着重改善交

  通状况,扩大绿地面积,改善人居环境,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加速“城中村”改造,统筹城乡资源,盘活存量资产,推动城镇发展。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统筹城镇供水、供电、供气、污水管#等公共设施对接,加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殡仪馆等公共设施建设,尽快启动“村村通公交”,加快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

  3、坚持产业支撑,把城镇实力做“强”

  一要搞好产业布局。根据区域经济特色,突出城镇产业功能,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产业体系建设。按照“统一布局、分工协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错位发展、集群集聚,统筹发展、互利共赢”的指导思想,由有关部门启动产业一体化编制工作,统筹制定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划分各自重点发展产业,明确产业定位分工,实现优势互补,尽量避免产业发展重复投资现象;各乡镇根据“三大圈层”发展规划,加快修订和完善本地的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认真做好园区工业布局规划,加强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衔接,项目向园区集聚,关联产业向龙头企业集聚,大项目、大企业向园区集结,走项目产业集聚之路,加快工业强县进程,实现产业对城镇发展的支撑。

  二要培育优势产业。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坚持招商引资与发挥能人优势相结合、与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相结合、与培植新兴产业相结合、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推进重大基础设施相结合、与争资立项相结合,着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产业集聚发展,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三要壮大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是城镇功能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志。要根据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精神,城镇新区建设要充分考虑服务业发展的需要,规划确定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出台具体配套政策,推动服务业加速发展。加强商业#点规划管理,建设培育商品交易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配送、新型商贸业态、大型购物中心和电子商务。加快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休闲娱乐场所建设,进一步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加快旅游业发展。

  4、坚持改革创新,把城市机制做“活”

  一要加快投融资机制改革。资金匮乏是制约xx建设的“瓶颈”,仅靠财政投入远远不够,必须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首先,实施多元化、多渠道战略,用好、用活、用足“四块钱”:即招商引资、引进外面钱,争取国债和省市

  项目资金、争来上面钱,盘活资产、激活闲置钱,启动民资、聚集零散钱。其次,按照“土地支撑融资、融资支撑建设、建设支撑发展”的原则,善于经营土地,建立有形市场,真正形成“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第三,按照“适度举债,加快建设”的原则,进一步整合资产,打捆包装新项目,继续争取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同时按市场化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将供水、供气、公交、污水处理、市政管#、城市路桥、公共广场等项目建设推向市场,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及外资参与建设经营,形成多元化主体结构,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二要加快。一是改革户籍制度。实行全县城乡户口管理一体化,在一定范围内试点,逐步取消二元制户口管理模式。继续放宽户口迁移限制,积极为城乡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创造有利条件,鼓励高素质人才进城镇经商落户,共同繁荣城乡经济,推进城镇发展。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优化配置职业教育资源,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打造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基地。实行城乡统一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推行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对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创造条件,使新落户居民在子女入学、就业、参军、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原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三是改革土地使用制度。要在依法、自愿、有偿、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允许集体土地使用权在经过批准以后进行出租、转租、置换、作价入股(或出资)等形式有序流转。按照“社会保障换承包地、住房补助换宅基地”的思路,采取置换或回购退出宅基地,实施“新居工程”、享受廉租住房、自主购房补贴等办法,鼓励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流转承包地”,进入城镇或农村新型社区居住。让有能力、有知识、有头脑、高素质的农民规模经营土地,使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实现农业规模经济、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

  三要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城镇建设的高标准,来源于高起点的规划建设和高效率的管理。要尽快建立健全城镇的执法管理机构,充实管理队伍,建立起正常的管理秩序。明确乡镇政府的城镇管理主体地位,尽快协调解决好“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健全和完善与城镇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管理机构,实施综合管理、统一执法。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聘请经济实力较强,管

  理经验丰富的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小城镇的管理。总之,要按城镇的标准,积极探索城镇管理的有效模式,加强城镇的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我县城镇化水平。

篇五: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怎么写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2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1按照市委办公室关于开展新型城镇化调研通知的要求,镇党委、政府组织人员对我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束城镇位于xx市东北部35公里处,南邻尊祖庄乡,西邻米各庄镇,北邻卧佛堂镇,东与大城县接壤,面积96平方公里,辖41个行政村,人口5万,是我国北方重要的保温建材生产销售基地。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加大城镇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将以镇驻地建设为中心,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示范,以村容村貌综合整治为抓手,由点及面、梯次推进,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城镇化发展现状

  一是镇区建设主体框架结构不断优化。20xx年以来,我们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科学管理的目标对镇区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重修了宽6米、长1700米的镇区主干道和南环路、北环路建设工程,镇区形成了“两纵三横”的主体框架,镇区面积扩大到了6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2万人。同时,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实施了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即将完成的主干道边道3700米的彩砖铺设,开挖了下水道,安装路灯,设置垃圾箱,弱电入地等工程,这些工程进一步提升束城镇的整体形象,对全镇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

  二是农村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步伐不断加快。近几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了人口从农业生产中分离的步伐,“农民进城”数量不

  断增加,把一部年轻农民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拓展农民致富空间。据统计,我镇从事二三产业人数超过了1万人,外来务工人员达到3000人,主要从事保温、密封、化工、服务等十几个行业。

  另外,农业生产劳动力的转移推动农村土地流转进程,有利于解决土地规模经营和耕地撂荒问题,使一部分土地集中到种养能手手中,不仅为集约经营、规模经营、推动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而且还有利于促进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应用和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的水平,增强农业整体竞争力。

  三是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善了消费环境,改变了村镇居民的消费观念,提高了消费水平。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变了传统农业社会形态,小农消费观念,被市场经济冲淡,农民入住新型城镇化后,消费观念和水平向前迈了一大步,现代家具、电器、轿车走入寻常百姓之家,农民进城购买商品房需求逐步增大。20xx年建设完成的居民住宅小区——束城佳苑,20xx年投资3000万元的粮站居住小区刚刚开工建设。

  四是非公有制企业不断向镇区集中,拉动了经迅速增长。新型城镇化建设使村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城镇交通、通信、商贸、学校、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的逐步配套,城镇功能的日趋完善,为乡镇企业提供了服务保障体系,促进了工业园区的形成。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科学规划,先后完成了工业园区一、二、三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兴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吸引了50多家非公企业入驻,形成聚合优势,集结发展。目前,全镇形成了保温建材、密封材料、砂轮磨具、化工等四大支柱产业,培植了60多家年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20xx年利税达到1。25亿元。

  三、主要做法

  一是把城镇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随着新一轮经济浪潮的兴起,环境的恶劣严重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虽然我们有着相对雄厚的工业基础,但由于产业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污染环境、产品能耗高、符加值低、产品档次不高等,我们要面临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换代。鉴于此,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决定要顺应时势,迎难而上,迅速把全镇上下的思想统一到小城镇建设工作上来,引导和组织群众致力于“大搞城镇建设,共建美好家园”的行动上来。

  二是全方位编制城镇发展规划。规划是城镇建设和发展的龙头。束城镇总体规划于20xx年11月委托xx市规划设计院规划编制完成。20xx年初,束城镇总体规划课题小组正式成立,并进入束城工作现场。在近6个月的时间里,小组成员通过现场踏勘、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完成了现状调查和资料收集等工作。调研工作完成后,设计单位认真分析研究了束城现状,并组织院内专家审核,方案研讨,于20xx年10月份,完成《束城总体规划》初稿,后经市委、市政府审批同意。《规划》分为说明书、图则、文本三个部分,规划时间为20xx—20xx年。

  另外,严格规划实施。我们始终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思想,不管什么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是谁,都严格按规划审批,同时聘请市工程监理部门进行质量监督,并注重发挥城建执法队的作用,及时制止和拆除违规建筑,使镇区建筑始终按照规划依次有序推进。

  三是进一步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按照xx市“一主三副”发展战略,我们以“先主后副、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先后对镇区镇区面貌进行了升级改造,先后投入100多万元把束城镇区路段作为改造整治亮点进行重点打造,通过完成垃圾清理、边道硬化、路灯亮化、清理广告牌匾,统一门牌、拆除残垣断壁及临时建筑、弱电入地等工程,打造束城样板一条街。清理街道垃圾300多车,主街边道进行面包砖铺设。镇区广告牌匾清理和统一牌匾安装。粉刷完成了从沙束路至束城桥公路两侧所有墙体10000平米,对镇区公路两侧的占道经营进行了治理,所有商品入店,划定了临时摊点区域,有效净化和美化了整体环境。弱电入地工程正在安装分线箱和铺设光缆,待整个工程安装完成后地面线杆全部清除。同时,投资200多万元进行了南大街翻修和东大街边道硬化,更新路灯等。

  另外,结合今年开展的“四清四化”活动为契机,对全镇41个进行彻底治理,工作中,我们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狠抓落实,确定了“5+3+33”推进模式,即先从束城、南呈各庄、xx、刘九村、满中良5个重点村抓起,同时巩固第一批3个村重点,再带动全镇其它33个村的活动开展。在重点村建设过程中,坚持因村制宜,根据现有状况,村集体财力物力,群众合理诉求,制定了行动规划,镇政府在人力、财力上给予倾斜,在街道卫生整治,边道铺设,街道绿化,美化,硬化上下功夫。分期分批进行,力争农村面貌年内求突破、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

  四是多渠道为城镇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城镇建设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没有投入上的保障就难以取得较快的发展。在资金筹措上,我们积极创新思路,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方式,引入经营城市的理念,初步实现了城镇建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一是财政投入。镇财政每年都拿出不低于1/3的财力,主要用于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二是启动法人及社会资金,盘活资产。通过制定土地出让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让利开发商,调动法人单位和社会资金参与小城镇建设的积极性。目前,束城佳苑小区已建成入住,共有住宅楼12栋190多套住房,粮站小区的建设刚开始建设。三是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争取专项资金,加大新农村建设。四是鼓励受益商户出资出力。我们本着“商户出一点,财政补一点”的方法,将道路两侧门店的标牌、门窗、立面统一标准,统一色彩进行了改造,虽然商户出资不多,但有效提高了参与意识和共建家园的责任意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保证了我镇的城镇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四、问题及建议

  主要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结合不够紧密,就新型城镇化抓新型城镇化的情况多。对新型城镇化拉动经济的作用认识不足,在经济建设尤其是在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载体作用不力。

  二是政策措施不到位,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严重匮乏。在前一阶

  段,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由于现在都是吃饭财政,财政缺乏调节手段,镇本级财政拿不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各项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提出三点建议:

  一要统筹规划,完善功能,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做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按照“束城镇城镇建设规划”总体规划,加速商贸住宅区、工业集中区和生态农业区建设步伐,优化功能布局。搞好镇区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彻底改变镇区面貌和居住条件。

  二要制定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城镇建设投入力度。用好用足国家支持小城镇建设的各项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商以多种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激活民资,放宽民间资本准入领域,凡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允许其参与与经营,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城镇设施建设。

  三要创新管理机制,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提升城镇品位。坚持建管并重,把管理放在与规划、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创新管理机制,改改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消除管理死角,大搞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抓好“门前三包”制度的落实。加强对城镇居民的社会公德教育,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2城镇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城镇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和省委、省政府今年目标任务的落实,以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战略部署,我局围绕加快推进阳谷县城镇化进程进行专题调研。我局在深入实地考察、查阅有关资料、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对我县目前城镇化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了发展现状和经验,分析查找了存

  在的问题和有利条件,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城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及推进措施等。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城镇化的"发展现状

  推进新型城镇化,就要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城乡建设步伐,增强城镇功能,改善人民群众居住环境,不断提高城镇辐射带动能力。据统计,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发生了显著变化,县城区面积扩大了7倍,人口增加了5倍,城镇化水平由改革开放之初的不足10%提高到2010年的38%,城乡建设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城乡建设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全力打造“东夷之都、千年古城、武松故乡”特色城市品牌,制订了“工业强县、农业稳县、三产兴县、城建靓县”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在工作中,坚持用工业化提升城镇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目前,我县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初步形成了以县城市规划区为中心、寿张镇、阿城镇两个中心镇为次中心、13个乡镇、中心村4个层次的城镇体系。

  我县现辖12镇3乡3个街道办事处,县域面积1064平方公里,县规划区面积64.7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8.39平方公里。2010年底全县总人口80.43万人,其中城区人口15.12万人,建制镇驻地非农人口18.44万人。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71.4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3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投入89.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7.6亿元,三次产业比为18.13∶57.56∶24.3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1486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517元。2010年累计完成城建投资4.25亿元,占GDP2.48%。

  (一)城市定位和功能分区特色显著。

  2004年,我县在聊城各县市第一个修编完成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将城市性质定位为聊城南部以发展工业为重点、以旅游为特色的生态型园林城市,提出了“东扩北展”的城市发展方向。

  “东扩”是跨越京九铁路向东依托凤祥工业园发展新工业园区;“北展”是跨越黄河路依托谷山路向北发展新的行政文化生活区。我

  县城市规划区的范围是:东到闫楼镇东界,西至金线河,南到南外环南1公里,北到凤祥路北1公里,县域范围内的城市水源保护区、景阳冈景区、祝家庄景区、海会寺景区、古阿井景区和古东阿古城遗址等风景名胜区为规划区。目前,我县城区基本形成了古城区、老城区、新城区、开发区4个布局板块。

  在县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控下,近年来,我县相继编制完成北部中心区、老城区、工业园区、西部工业区等控制性详细规划,目前,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92.9%。同时先后编制完成了城市绿地、热力工程、防洪排涝、排水等专业规划。城区水系、燃气专项规划正在编制当中。

  (二)城市建设突飞猛进。

  2006年以来,以谷山路的综合改造为起点,拉开了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大建设、大完善、大发展的序幕。县委、县政府在县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城建投入,每年都拿出相当资金实施城建重点工程建设,一系列涉及民生的道路建设、园林绿化、沟渠治理、排水管网、美化亮化、小区开发等工程相继实施并竣工。按照“先地下、后地上、一步到位、一劳永逸”的原则,埋设了各种管线,城市基础设施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式发展,实现了集中供水、集中供热、集中供气、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高层、小高层建筑不断涌现。改造开发了6条宋式古街,建设了3座宋式牌坊,1平方公里具有浓郁宋代风格的古城核心区初步形成。

  截至2010年底,我县城市道路总长度为131.2公里,总面积为370.6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4.17平方米;设供水企业1个,日均供水能力2万立方米/日,供水管道长度101公里,供水普及率99.15%;共有排水管道144公里,服务面积18.39平方公里,排水管道密度7.83公里/平方公里;路灯共计6156盏,种类分为高压纳灯和节能灯两种,亮度达到200流明,年度耗电量120万度,电费总计80万元;现有3个公园、8个广场,总占地面积26.7万平方米;道路绿化覆盖率达到40%,城市绿化面积为77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6.22平方米,现有园林绿化水车3辆,机械化修剪率40%;现有2座热力发电厂,供热管道总长度45公里,集中供热面积为93万平方米,至今县内无生物发电厂;城区燃气由阳谷三山天然气公司供给,供气管网总长度为70公里,总用气户数为14040户,供气普及率为98.63%;城区建有1座污

  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4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达100%;城区设有2处垃圾处理厂,其中1处无害化垃圾处理厂正在建设中,目前日处理能力200吨,垃圾处理率为100%。城区共有垃圾清运车28台,机械化清扫95万平方米,公厕16座,环卫工人257名;城区共设置公交线路11条,公交汽车113辆,日运送能力1321人;城区建有10万平方米以上的小区5个,人均住房面积34.95平方米;建有体育馆1处,总建筑面积10600平方米,能容纳观众8000人;建有影剧院1处,总建筑面积1156平方米,能容纳观众数940人。目前我县城市会展中心还未建设,还没有购买除雪机械。

  (三)城市管理高效有序。

  县委、县政府在城市管理方面,重点实施了以“绿化、亮化、净化”为主要内容的“三化靓城”工程,狠抓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做好市政公用设施日常修复,初步形成了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的城市管理机制。亮化方面,城区80个主要临街单位的办公楼体全部安装了灯亮设施。大力开展了门牌广告亮化整治,统一设置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坚决予以拆除;绿化方面,积极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基本形成了“一街一景、一路一品,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绿化格局;净化方面,坚持“清扫工人年轻化、着装规范化、车辆统一化、值班轮流化”,主城区街道晚10点前基本实现了无乱倒垃圾现象,生活垃圾基本实现了日产日清。

  目前,住建局下属市政工程管理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园林管理处和城市公用事业管理处,具体负责城区各项管理工作。城区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卫生保洁均实行了“建管分离,管养分离”。

  (四)村镇建设稳步推进。

  近年来,各乡镇党委、政府都加大对乡镇驻地建设的投入,镇容镇貌有了较大改观,增强了聚集和辐射功能。各乡镇都加大规划编制

  力度,目前15个乡镇全部重新修编完成驻地总体规划,全县876个行政村拟合并为112个农村社区。启动了农村新居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目前已启动整村迁建50多个村,建设新居。

篇六: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怎么写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己成为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近期,本人就我县城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城镇化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一、我县城镇发展概况及特点

  我县现有城镇21个城镇建成总面积46平方公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建设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发展原则,抓规划铸特色,抓建管提品位,抓经营保投入,抓产业强后劲,城镇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李渡、文港、温圳等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荣誉称号,呈现出速度快、特色显、后劲足的良好态势。速度快。始终坚持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非农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县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增速比全省快0.2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彰显个性,形成了以酒著称的李渡、以笔扬名的文港等一批极具特色的名镇。

  二、我县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镇缺乏聚集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差,绿化覆盖率较低;自来水普及率不高,断头路多;环卫及消防设施不足,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设施还不能满足城市的需要。产业基础总体薄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低,南部乡镇和北部乡镇发展不平衡。城镇文化气息不浓,大多特色不鲜明,城镇应有的凝聚力、感染力、辐射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产业缺乏拉动力。近年来,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县形成

  了初具规模的“七个一”支柱产业,但受科技创新能力低、产业链条短、品牌不响、实力不强、行业恶性竞争等因素影响,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无法形成真正特色工业主导产业,不能有效带动相关一、三产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同时,城镇产业用地布局分散,各类性质用地区别不明显,工业用地偏少,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服务需求,影响到第三产业发展。

  3、规划缺乏制约力。在建设规划上投入较少,规划编制资金短缺,规划内容深度不够,科学性不强,没有把城镇规划与区域规划、产业规划、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只是对“自发无序”建设的改进,缺乏协调统一的区域性规划指导和调控机制,城镇间、城乡间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结构趋同、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效应。一些城镇规划约束力弱,建设随意性大,市场寄生于道路,沿主干道线型排列,形成只见新街、不见新镇的现象。建筑形体空间缺乏艺术效果,风貌趋同的问题比较突出。

  4、政策缺乏推动力。一些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政策规定没能适时完善,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一是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动。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现象普遍。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进城务工人员没有享受到城镇就业人员在就业、创业上的优惠政策,没有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三是现行的土地制度制约,不少农民认为“土地是最牢靠的保障线”,不愿放弃拥有的土地经营权,导致了征地难,影响了城镇建设。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根据调研分析,经过深入思考,我认为,××城镇化应遵循的总体思路是:发挥县城和中心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县城为核心,按照“中心隆起、沿线组团、错位发展”的原则,通过中心城市到重点镇的聚集效应的逐级传导,递次推进,最终形成中心牵动、轴线辐射、城乡一体的城镇群、产业带、经济圈,形成县城、中心镇、集镇链接配套、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为加速××崛起构建重要载体,为突现追赶跨越提供发展动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四个坚持”:

  1、坚持规划先行,把城镇起点做“高”

  一要大气做总规。高起点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要按照“生态环境优、山水特色明、文化品位高、现代气息浓、带动能力强”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动,深化规划的统筹性,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编制出功能明确、错位发展的县城、重点镇、一般镇和集镇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统筹解决资源重复和分散配置问题,实现城乡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同时,要倡导“阳光规划”,扩大公众参与范围,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

  二要精细编详规。抓紧制定产业布局、交通路网、修编土地总体利用和基本农田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并搞好各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在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抓紧做好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着重加强对城镇新区、重要地段、重点组团的详细规划和设计工作,把能看得准的先做了,看不准的先放着,给后人留下空间。同时,要做好水电气、通讯、环保、防洪、绿化、防震减灾、历史文化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适应××大建设大发展的需要。

  三要严格抓落实。规划向来有“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的说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充分发挥规划对城镇发展的引领和调控作用,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坚决克服规划与建设“两张皮”的现象,决不能让规划成为“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必须维护规划的法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严格落实“一书两证”制定,对未办理“一书两证”的违法建设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使规划与建设无缝对接。建立城镇规划联合执法机制,整合城建、城管、国土等部门的力量,成立规划巡查大队,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日常巡查工作,做到关口前移、源头管理,分片包干、每日上报,把各类违反城镇规划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2、坚持突出重点,把城镇规模做“大”

  一要铺好路网拉框架。路网是城镇的骨架与血脉,影响着城镇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引领着城镇发展的方向与框架。首先,要强攻主动

  脉。重点建好新区骨干道路,畅通新老城区资源流通,拉近主副中心的空间距离,拉开城镇发展框架。其次,要打通断头路。结合组团开发与老城改造,打通断头路、丁字路,健全微循环,完善城区路网,使城区道路真正形成环状循环、连贯顺畅。

  二要建好基地育亮点。坚持做大城镇规模与做强城镇实力相结合,根据总体规划,按照“规划先行、产业支撑、设施配套、打造亮点”的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加快推进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吸引农民进城务工,把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成城镇的发展新区,农民进城的就业区。

  三要统筹建设强承载。加快推进老城改造,依托现有建设格局,着重改善交通状况,扩大绿地面积,改善人居环境,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加速“城中村”改造,统筹城乡资源,盘活存量资产,推动城镇发展。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统筹城镇供水、供电、供气、污水管网等公共设施对接,加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殡仪馆等公共设施建设,尽快启动“村村通公交”,加快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

  3、坚持产业支撑,把城镇实力做“强”

  一要搞好产业布局。根据区域经济特色,突出城镇产业功能,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产业体系建设。按照“统一布局、分工协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错位发展、集群集聚,统筹发展、互利共赢”的指导思想,由有关部门启动产业一体化编制工作,统筹制定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划分各自重点发展产业,明确产业定位分工,实现优势互补,尽量避免产业发展重复投资现象;各乡镇根据“三大圈层”发展规划,加快修订和完善本地的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认真做好园区工业布局规划,加强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衔接,项目向园区集聚,关联产业向龙头企业集聚,大项目、大企业向园区集结,走项目产业集聚之路,加快工业强县进程,实现产业对城镇发展的支撑。

  二要培育优势产业。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坚持招商引资与发挥能人优势相结合、与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相结合、与培植新兴产业相结合、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推进重大基础设施相结合、与

  争资立项相结合,着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产业集聚发展,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三要壮大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是城镇功能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志。要根据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精神,城镇新区建设要充分考虑服务业发展的需要,规划确定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出台具体配套政策,推动服务业加速发展。加强商业网点规划管理,建设培育商品交易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配送、新型商贸业态、大型购物中心和电子商务。加快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休闲娱乐场所建设,进一步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加快旅游业发展。

  4、坚持改革创新,把城市机制做“活”

  一要加快投融资机制改革。资金匮乏是制约××建设的“瓶颈”,仅靠财政投入远远不够,必须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首先,实施多元化、多渠道战略,用好、用活、用足“四块钱”:即招商引资、引进外面钱,争取国债和省市项目资金、争来上面钱,盘活资产、激活闲置钱,启动民资、聚集零散钱。其次,按照“土地支撑融资、融资支撑建设、建设支撑发展”的原则,善于经营土地,建立有形市场,真正形成“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第三,按照“适度举债,加快建设”的原则,进一步整合资产,打捆包装新项目,继续争取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同时按市场化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将供水、供气、公交、污水处理、市政管网、城市路桥、公共广场等项目建设推向市场,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及外资参与建设经营,形成多元化主体结构,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二要加快。一是改革户籍制度。实行全县城乡户口管理一体化,在一定范围内试点,逐步取消二元制户口管理模式。继续放宽户口迁移限制,积极为城乡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创造有利条件,鼓励高素质人才进城镇经商落户,共同繁荣城乡经济,推进城镇发展。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优化配置职业教育资源,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打造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基地。实行城乡统一的劳动用工管理制

  度,推行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对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创造条件,使新落户居民在子女入学、就业、参军、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原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三是改革土地使用制度。要在依法、自愿、有偿、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允许集体土地使用权在经过批准以后进行出租、转租、置换、作价入股(或出资)等形式有序流转。按照“社会保障换承包地、住房补助换宅基地”的思路,采取置换或回购退出宅基地,实施“新居工程”、享受廉租住房、自主购房补贴等办法,鼓励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流转承包地”,进入城镇或农村新型社区居住。让有能力、有知识、有头脑、高素质的农民规模经营土地,使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实现农业规模经济、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

  三要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城镇建设的高标准,来源于高起点的规划建设和高效率的管理。要尽快建立健全城镇的执法管理机构,充实管理队伍,建立起正常的管理秩序。明确乡镇政府的城镇管理主体地位,尽快协调解决好“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健全和完善与城镇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管理机构,实施综合管理、统一执法。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聘请经济实力较强,管理经验丰富的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小城镇的管理。总之,要按城镇的标准,积极探索城镇管理的有效模式,加强城镇的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我县城镇化水平。

推荐访问: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怎么写 城镇化 调研报告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