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及对策(4篇)

时间:2024-10-02 08:2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及对策

  

  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在青少年裙体中愈发凸显。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爆炸性增长,青少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作为我们社会的一部分,我们有责任关心和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本文将围绕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展开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探讨,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1.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青少年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社交等多方面的压力。他们常常感到焦虑、紧张和失落,甚至出现抑郁和自卑的情绪。现代科技的普及也给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沉迷于网络、游戏,缺乏户外活动和面对面交流,使得他们的心理健康面临挑战。

  2.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有诸多原因。学业压力过大是导致青少年焦虑和抑郁的重要原因之一。家庭环境的不和谐、缺乏温暖和关爱也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现代科技的发展给青少年带来了新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网络成瘾、游戏障碍等。

  3.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

  要帮助青少年改善心理健康,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学校、家庭

  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减轻学业压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压力应对能力。家长应该多关心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温暖和陪伴。青少年自身也需要主动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适当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增加户外活动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在我看来,建议中最重要的是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认识和应对压力,培养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让青少年健康成长,迎接未来的挑战。

  总结回顾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通过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和提出相应的建议,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并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希望我们社会能够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创造更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通过以上内容的排版和编辑,构成了一篇有深度和广度的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文章。文章已经涵盖了指定的主题,并在所提出的建议中加入了我个人的观点和理解。希望这篇文章可以为您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帮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也在不断加剧。除了学业压力、家庭环境和现代科技带来的影响外,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社会心理环境也不容忽视。在这样的情况

  下,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各种因素,以及更多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给青少年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社会对成功和成就的追求,导致青少年在学业、社交、未来规划等方面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学业竞争激烈,社会人际关系复杂,未来发展不确定性等问题,无不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我们需要通过相关教育和活动,鼓励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压力应对能力。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些家庭的不和谐、缺乏交流和支持,会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家庭教育水平,以此来保障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现代科技的发展也给青少年心理健康带来了新的问题。沉迷于网络、游戏,使得青少年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社交能力下降,甚至出现依赖和隐匿行为。我们需要通过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养,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科技产品,培养健康的网络意识和生活态度,从而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针对以上问题和原因,我们可以提出以下一些解决办法和建议:

  1.建立多元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辅导机制、心理健康促进活动等,以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调适能力。

  2.家长和老师应该关注青少年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温暖和支持,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教育环境,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素质。

  3.加强社会的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心理环境,减少社会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提高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

  4.增加青少年心理健康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心理健康服务水平,为青少年提供更加专业化、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服务。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关心和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创造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青少年摆脱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健康、快乐地成长。

篇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及对策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

  引言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着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挑战。在这一阶段,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严重影响。本文档旨在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成因及应对策略,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应对心理挑战,促进其健康成长。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1.1情绪问题

  青少年时期,个体情绪波动较大,易出现情绪问题。主要包括:

  -焦虑症:表现为过度担忧、紧张、恐惧等。

  -抑郁症: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生活懒散等。

  -情绪爆发:易怒、冲动、攻击性强等。

  1.2行为问题

  青少年阶段,个体可能在行为上表现出一些问题,如: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注意力不集中、冲动、好动等。

  -行为障碍:逃学、离家出走、网络成瘾等。

  1.3人际关系问题

  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中可能遇到以下问题:

  -社交恐惧症:害怕与人交往、紧张不安等。

  -同伴关系紧张:欺凌、排斥、孤立等。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2.1生理因素

  青少年时期,生理发育迅速,激素水平波动,可能导致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等心理问题。

  2.2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教育方式、亲子关系等因素可能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例如,家庭教育过于严格可能导致孩子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2.3学校因素

  学业压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因素可能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例如,过度的学业压力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2.4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媒体影响等因素可能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例如,网络成瘾可能与过度使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因素有关。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

  3.1预防策略

  1.加强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2.关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师生心理健康素养。

  3.创建健康的社会环境,减少负面影响。

  3.2干预策略

  1.心理辅导:针对个体或团体开展心理辅导,帮助青少年应对心理问题。

  2.药物治疗: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对患有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进行药物治疗。

  3.康复训练:针对行为问题,开展康复训练,帮助青少年改善行为表现。

  3.3支持策略

  1.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专业心理援助。

  2.加强社会各界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3.培养青少年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心理素养。

  结论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共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篇三: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及对策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面临各种心理问题。本文将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策略。

  一、原因分析

  1.学业压力

  学业是青少年最主要的生活任务之一。过高的学业压力常常导致情绪低落、焦虑等问题的出现。一方面,学生需要面对高额的竞争压力,不得不承受大量作业、考试等学业负担;另一方面,家长的期望和社会的评价也给青少年增加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2.家庭因素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关系的稳定与和谐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家庭中的冲突、亲子关系的不良、父母的压力转嫁等问题都可能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父母的过度期望、对孩子的严厉要求等因素,也容易导致青少年的自卑感和抑郁情绪。

  3.社会压力

  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对青少年产生了较大的压力。同龄人的群体压力、社交障碍、社会价值观的冲突等问题,使得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经常感到困惑和焦虑。与此同时,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导致青少年沉迷

  于互联网、手机等虚拟世界中,缺乏现实生活中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重了心理健康问题。

  二、解决策略

  1.建立健康心理教育体系

  学校应该加强心理教育课程的开设,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服务。通过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情绪管理能力,防范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2.关注青少年家庭环境

  家长应该关注自身与子女的沟通方式,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避免过度期望和压力转嫁。此外,可以通过家庭活动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增进彼此的情感联系。

  3.社会多元支持

  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服务和支持。注重培养青少年的自信心和独立人格,在社交活动中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各类兴趣爱好,提供多样化的发展机会,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4.建立网络健康管理机制

  针对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问题,社会和学校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限制使用时间、开展网络健康教育、建立网络健康管理机制等。同时,家长也应该发挥监护的作用,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资源。

  5.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

  对于确实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及时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是十分必要的。学校和社会应该设立相关机构,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治疗,帮助他们克服困扰,恢复心理健康。

  结论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学业压力、家庭因素、社会压力等是较为突出的原因。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应该采取措施,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帮助青少年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篇四: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及对策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共5篇)

  第一篇: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青少年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阐述了当代青少年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针对问题及时有效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应遵循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TheProblemsoftheTeenagers’PsychologicalHealthandtheCountermeasures【Abstract】Paperhaselaboratedpresentteenagersintheexistentmajorprobleminmentalhealth,hasmadetoaimatproblem,intimeeffectivecarryouttheeducationofmentalhealthistheinevitablerequirementofmoderneducation.Inteenagers,theeducationofmentalhealthisascientificness,theeducationofverystrongpracticalitywork,shouldfollowtofaceisall,teachstudentsinaccordanceoftheiraptitude,istheprincipleofmainpartwithstudent.【Keywords】Teenagers;

  PsychologyHealth;education《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党和国家非常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势在必行。

  1.当代青少年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活方式、学习环境及人际关系不断变化的现实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人日渐增多。

  当代青少年在心理健康方面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

  1.1冷漠与孤独。对人对事冷漠,漠不关心,有时甚至冷酷无情。在学校对所学知识不专心,没有学习热情,对集体生活冷眼旁观置身于外,给人一种“看破红尘”的印象。冷漠常诱发孤僻,使之产生一种与世隔绝的心态,觉得一切百无聊赖,寂寞无穷。严重时,使人感觉空虚、躁狂、诱发抑郁症,产生轻生厌世心理。

  1.2过度自卑。胆小怯生,非常害怕在他人或大庭广众面前亮相做事,常常是话到嘴边说不出。过度自卑者缺乏自信和竞争勇气,不敢交际,特别畏惧失败,有的甚至在课堂上做作业也遮遮盖盖,生怕他人见笑。

  1.3嫉妒心理。嫉妒伴有焦虑、悲哀、猜疑敌意、怨恨报复等不愉快情绪。不仅对他人先天的身材容貌、聪明伶俐,惹人喜爱产生妒忌,而且对其他诸如荣誉、地位、家庭状况等也产生嫉妒。在嫉妒心理驱使下,不但不学习他人长处,反而进行挖苦讽刺、吵架破坏,严重的可导致病态心理。嫉妒心理是扼杀青少年进取心,降低活动能力,破坏同学、师生关系的不良心理。

  1.4抑郁和焦虑。抑郁是以情绪低沉和忧郁为特征的心理状态,表现为极度痛苦苦闷,对外界不感兴趣,活动减少。焦虑是一种恐惧和不安的不愉快的心理状态,常伴有忧虑、烦恼、不安。

  1.5由于青少年心理失调,心理活动偏离了正常或失去调控,很容易引发一些身心疾病,如失眠;性过敏和过度手淫;希死心理与自杀;神经性厌食等。

  1.6如果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严重的会使之出现行为障碍和人格障碍。有的过分猜疑,防范于人,妒忌他人,怀疑一切,易怒易躁,寻衅闹事;有的既无道德感、责任心、义务感、也无良心可言,冷酷无情;有的自伤、自残、损物捣乱、装腔作势,大惊

  小怪,不顾及个人尊严。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探讨

  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严峻问题,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我们一定要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这项教育工作。

  2.1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2.1.1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2.1.2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①学习心理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改进学习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有效的智力活动策略和自我监控智力活动的意识与技能;提高学习自觉性、兴趣和成就动机;考试辅导和学业成败归因分析等。

  ②生活辅导和情感心理教育。要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各种方式积累良好的情绪经验,帮助学生情绪渲泄和自我调控;教育学生如何面对生活事件;改善与家人、老师和同辈的人际关系;怎样面对青春发育、学习与异性相处和正确对待婚恋;怎样渡过课余生活、合理消费;价值观、生活目标和态度辅导;认识环境和社会生活。

  ③自我意识教育和性格修养辅导: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和完善自我形象;养成自立、自信和增强意志力;关心他人、合群和增长爱心;矫正不良行为习惯和性格。

  ④社交辅导。就是在社会交往中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引导他们懂得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帮助他们排解社交障碍。

  2.2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途径

  2.2.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

  育的主要途径。

  2.2.2除与原有的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育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外,还可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2.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2.2.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2.2.5进行专项心理训练。

  2.2.6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2.2.7建立科学的学生心理档案。

  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利于我们实行连贯性的跟踪教育。学生每一阶段的心理状况作为档案保存下来,方便我们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制定科学的教育计划,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科学的学生心理档案不仅可以为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

  提供丰富的第一手材料;而且还可以作为评价学生身心发展和学校教育效果的可靠指标。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尽可能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以有利于系统、连贯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这也是一项很讲究科学与方法的工作。我们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和遵循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结合心理学基本原理和运用科学的方法,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为较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提供现实的可能性。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本学校的实际,在本校可提供的资源上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有计划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盲目攀比,制定一些过高或根本就实现不了的目标,这样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要有科学的教育观,因校制宜。

  总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

  作,应遵循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学生主体的原则。要讲求实效,把形式和内容有相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人俊.《健康心理学的创立、发展与公元2000年》,《应用心理学》,1990年第二期

  [2]赵国秋、王义强.《一份发人深省的调查》、《大众医学》,1990年第五期

  第二篇: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奉新二中

  涂明琴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进入21世纪后,青少年心理问题逐渐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据调查表明,中小学中,有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自私等。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偏差,甚至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已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刻不容缓的责任。

  [关键词]青少年(中学生)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上,心理上与社会环境和谐协调的状态,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面对挫折和逆境,能较平稳地度过社会和家庭的变故以及灾难的打击。青少年一般在6--17岁之间,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心理素质比较弱,自控能力不强。我们只有了解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预防和解决它。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呢?

  1、家庭教育不当,造成心理隐患。

  俗话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所学校。”家庭良好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家庭的教育不当则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隐患。自90年代以来,大批的独生子女来到校园,他们由于受到家庭的不同影响,有的学生懒散,有的好胜争强,有的孤独封闭,有的多愁善感,表现出一些不良的品性和心理缺陷。大部分学生没有受过挫折,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都较差,一旦遇到困难或挫折,就容易产生心理重负,形成心理障碍,甚至形成心理疾病。此外,单亲家庭的影响,分数挂帅,盲目攀比等都会给孩子留下心理患。

  2、学校处理不当,造成心理失调。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学校或教师在教育思想、方法上的不当或失误也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例如,对于个别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不屑,同学鄙视,就形成心理压抑,从而破罐子破摔、无心向学、精神不振。有的还因不善交往,造成心理失调,诱发心理疾病。

  3、社会负面影响,造成心理障碍。

  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使孩子们变得无忧无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溺爱、迁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企盼和呵护;现实社会的万紫千红、五彩斑斓,以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物欲诱惑、不健康的思想、情感、行为,都严重地毒害着学生的心灵。特别在当前,各种社会的传媒,信息化的作用等负面的影响,都会加重学生心理负担和内心矛盾,造成心理障碍。

  因此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不良心理问题的产生。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与我们的平日教学有许多相似之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针对学生的,任课老师要摒弃学生心理品德教育与我无关的错误认识,认真研究与学科相关的心理品质教育方法。在此过程中,要求教师应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中,各科老师要互通信息,通力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积极发现问题,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困惑,做到防患于未然,使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从而有充沛的精力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二、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了解的方法可用心理问卷调查、观察、谈心等方法。可以将学生经常遇到的一些事情作为心理测试题来考察学生。如“当你和同学闹矛盾时你怎么办?”“当老师批评了你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当

  别人比你强时?你怎么办?”通过类似的问卷调查,就可以准确地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友等各方面的情况。观察法、谈话法和交流法也很有效,通过教师用心观察,和学生推心置腹的谈话来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来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搞清学生的心理问题之后,再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三、要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在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上,学校应与家庭配合默契,协调一致。教师要利用好家长会、家访、家长联系册等与家长接触的机会,有针对性交换看法,制定目标,分工教育。学校还有必要开办家长学校,使家长了解掌握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培养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缺陷家庭的孩子更要注意。

  四、要设立心理咨询室。

  有条件的学校,可选聘具有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教师设立心理咨询室,采取面谈和书信等方式,同有心理需要的学生建立沟通渠道,使他们可以倾诉心理的苦衷,解除心理负担,释放学习、生活、家庭、社会等诸方面带来的心理压力。对学生定期进行一些心理常识的介绍、讲座使那些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打消顾虑,勇敢地面对自己心理的压力,健康的成长。

  五、要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优美整洁的外部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人的心理都有良好影响。因此学校要注意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师生之间,老师之间,学生之间关系要融洽。还要广泛利用各种途径,如板报、宣传栏、挂图、校园广播站等介绍心理知识、典型人物事迹

  总之,现实教育问题向教育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应是全方位多角度的。从心理教育入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情操,严格自律,自尊自信的全面发展的现代人。

  第三篇: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榆中县第九中学金平俊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进入21世纪后,青少年心理问题逐渐成为

  突出的社会问题。据调查表明,中小学中,有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自私等。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偏差,甚至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已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刻不容缓的责任。

  [关键词]青少年(中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只有了解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才能在教育教

  学中有意识地去预防和解决它。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呢?

  社会影响

  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很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社会的思想垃圾、丑恶现象乘虚而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在社会上蔓延,渲染色情、暴力的书刊、音像制品充斥文化市场,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等,严重侵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另外,遍布城乡的网吧、台球厅等更是诱发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的温床。

  家庭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教与家风对孩子的心理及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成长环境先天不良,缺乏父爱或母爱是导致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的第一诱因。教育方法不当也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在独生子女家庭里,长辈对家中的“小皇帝”或“小公主”一方面过分溺爱,要什么给什么,舍不得让他们参加任何家务劳动,另一方面又对他们期望值过高,过分地要求他们,强使他们接受超越幼小心灵承受力的教育。过度的溺爱往往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自私自利的恶习;过度高压极易造成孩子的人格自卑和逆反心理;此外,有的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学习和升学

  目前,我国学生升学的学习负担太重:在学校里整天被束缚在冗长乏味的课程中,课外活动徒有虚名,回到家中还要埋头于做不完的作业中。看会电视都成了他们遥不可及的奢望。学习内容枯燥乏味,学习方法陈旧,既激不起学习兴趣,又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从而使不少青少年产生了疲劳心理,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记意力下降、情绪不安、烦燥。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而且严重地损害了心理健康。同时,学校在教育目标上存在偏差,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致使学校教师,家长都围绕着考试转,频繁的考试,反复地排名,搞的青少年十分紧张。而且这种升学压力已波及到小学生,使他们幼小的心灵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小学生为了考上好初中,初中为了考上重点高中,高中又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都在为分数而超负荷运转。一旦考分低。随之而来的便是教师的批评,家长的埋怨甚至打骂。所以每当考试,很多青少年便惶惶然,长此以往会诱发许多心理疾病。

  青少年自身的因素

  青少年时期,尤其是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的“心理危险期”。这时期,青少年生理上迅速发育,造成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及心理诸

  因素之间的平衡被打破,致使青少年生理“早熟”与心理“晚熟”的反差越来越大;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片面性和主观性;青少年精力旺盛,感情丰富,但又带有冲动性,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青春期是一个人一生最美好的时期,也是特别重要的一个时期。我国历来在这方面的教育就相当薄弱。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更是少得可怜,即使有那么一点,也可能是从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上得来的,零零落落,很不健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青春期有普遍提前的现象。而对于这种悄悄到来的变化,青少年自身没有思想准备,家长、老师也往往缺乏充分认识,不能及时地采取措施,帮助孩子渡过这个阶段,因此,他们不是采用消极封闭自己,使自己更加忧郁,就是采用大胆地欣赏追求异性,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早恋或非正常交往,导致心理疾病.致使这一时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

  网络的影响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在增长学生的见识,启发他们的思维

  发展,提高他们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管理的不完善,非法的不良的网站、网吧林立,一些肮脏的性、暴力等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东西充斥网络,而这些又得不到有效控制。可青少年的分辨能力、自控能力都还很差,这就自然产生了许多令人忧心忡忡的现象。据有关调查,不良网络、网吧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杀手”。我们从相关的媒体的报道中也可以经常看到因网络而引发的各种青少年犯罪、离家出走、失踪等问题的例子,而其中有的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可网络对我们的青少年的吸引力是无可抗拒的。再说,作为一个现代人离开电脑、离开网络是不可想象的。学生要上网查阅资料、娱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任何人都无法阻止。校内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上网欲望,学生就往校外跑,导致学生逃学比例的增加。这其中的种种现象、种种矛盾对青少年的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埋下了祸根。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惧学、意志薄弱,不能承受挫折与困难,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不会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出现了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我们教师必须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理论和方法,通过心理知识教育,心理训练和心理影响等途径,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予以启发帮助,以增进学生的认识水平,开发其潜在的能力,改善其心理状态、情感和行为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不良心理问题的产生。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与我们的平日教学有许多相似之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针对学生的,任课老师要摒弃学生心理品德教育与我无关的错误认识,认真研究与学科相关的心理品质教育方法。在此过程中,要求教师应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中,各科老师要互通信息,通力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积极发现问题,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困惑,做到防患于未然,使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素

  质,从而有充沛的精力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二、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了解的方法可用心理问卷调查、观察、谈心等方法。可以将学生经常遇到的一些事情作为心理测试题来考察学生。如“当你和同学闹矛盾时你怎么办?”“当老师批评了你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当别人比你强时?你怎么办?”通过类似的问卷调查,就可以准确地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友等各方面的情况。观察法、谈话法和交流法也很有效,通过教师用心观察,和学生推心置腹的谈话来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来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搞清学生的心理问题之后,再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三、要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在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上,学校应与家庭配合默契,协调一致。教师要利用好家长会、家访、家长联系册等与家长接触的机会,有针对性交换看法,制定目标,分工教育。学校还有必要开办家长学校,使家长了解掌握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培养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缺陷家庭的孩子更要注意。

  四、要设立心理咨询室。

  有条件的学校,可选聘具有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教师设立心理咨询室,采取面谈和书信等方式,同有心理需要的学生建立沟通渠道,使他们可以倾诉心理的苦衷,解除心理负担,释放学习、生活、家庭、社会等诸方面带来的心理压力。对学生定期进行一些心理常识的介绍、讲座使那些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打消顾虑,勇敢地面对自己心理的压力,健康的成长。

  五、要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优美整洁的外部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人的心理都有良好影响。因此学校要注意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师生之间,老师之间,学生之间关系要融洽。还要广泛利用各种途径,如板报、宣传栏、挂图、校园广播站等介绍心理知识、典型人物事迹。

  总之,现实教育问题向教育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应是全方位多角度的。从心理教育入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把学生

  培养成具有高尚情操,严格自律,自尊自信的全面发展的现代人。

  第四篇: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金乡三中焦维国

  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学生都属于未成年人,他们正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思维活跃,乐于交往,求知欲和好奇心强。但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在辨别是非、区分良莠方面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在学校从事学习、交友、游戏,要逐渐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提出的要求。学龄期是身心发展可塑性最

  强的时期。因此,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健康与否与学校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与规模、学校教育的结构、学校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教育方法、教师、校风、同龄群体的人际关系等都会影响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其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也最大。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态度和情绪,无不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有健全的人格,则学生的学习氛围和情绪就会是和谐快乐的,教师本人如有人格缺陷即使他具有丰富的学识、认真的态度但仍会引起学生情绪上的纷扰以及学习困难。曾有人做过调查,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具有下列明显特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能有效进行课堂教学;性格好;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幽默感;乐于了解学生,不偏袒,对学生公平严正;不易怒,不专横;不讽刺;有使人快乐的人格;体贴学生的情感,有礼貌,使学生感到适意;尊重学生意见……我们从中不难看出上述所列特征中绝大多数是属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成熟特征,而这些特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基于这种情况我认为教师在工作中应避免性情暴躁、神经过敏、吹毛求疵、讽刺挖苦、性情偏狭、虚伪偏私、喜怒无常、悲观消沉等人格特点。否则,不但破坏学生的情绪、影响课堂学习,也必将造成学生人格发展的损害。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89年曾把“健康”定义为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可见,健康不仅仅是身体的无疾病表现。当今社会不同与往昔,竞争激烈,生活节奏日趋加

  快,这就要求青少年学生必须具有健全、健康的心理素质。现在绝大多数青少年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艰苦”一词对他们来说是那么的遥远和陌生,他们更缺乏社会、家庭的责任感,又处于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之中,使之心理成熟的发展越发滞后,随之而来的是他们的心理健康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诸如情绪多变、意志薄弱、依赖性强、自控力差、缺乏合作意识等等。种种调查研究表明,中小学生中均普遍存在较大比率的心理健康问题,在社会竞争、学习竞争的压力下有些学生出现了厌学、逃学、辍学等不正常现象。而要从根本上改变之种状态,单靠学校的德、智、体、美、劳教育是不能奏效的,而应该让心理健康教育与其并重,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就是国民素质的竞争。因此,素质教育就成了当代教育的主流。那么素质又包括身体素质、品德素质、文化素质、劳动素质与心理素质,而心理素质又是素质结构中的核心部分,由此我们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强烈,要实现民族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心理健康教育做好了,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也有利于其他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所以我们必须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来抓:

  首先,只有心理健康的人个性才能得以健全发展,智力才能发挥正常,才能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学习,能将志趣和精力倾注于学习活动中,能正常地进行学习,在学习中获得智能,并将习得的智能用于进一步的学习中,在学习中容易获得成功,于是就有了成就感,进而产生乐学感,如此而形成良性循环。而有些同学因为意志薄弱、缺乏恒心,或因一次的失败而一蹶不振;也有的学生

  因为个性倔强,缺乏沟通,不愿请教而导致成绩不断滑落,这其中关键在于这部分学生的心理不健康所致。

  其次,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现代社会不仅生活节奏加快,社会信息也不断巨增,这就会不同程度地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加之学业负担的加重、升学的压力不断增大,个人抱负水平与现实的不适应等导致了部分学生心理不健康使其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不能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例如,某些寄宿学校的一些新生很长时间都难以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离开父母后“吃不香,睡不安”从而影响了身体的健康发展和成绩的提高,而有些班级“帮派现象”较为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心理素质较差造成的。而心理健康的学生不但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还会与他人进行交流,并且不以表面印象评价他人,也不将自己的好恶强加于人,而且懂得尊重和关心他人,会主动地与人进行沟通,增进感情。

  再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我。心理健康的人能做到“自知”,即能客观正确地认

  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需要,他们既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也深知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其各方面的素质。遇到挫折、困难、失败时能够正确地去面对。

  此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也必定有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因为品德教育的关键就在于渗透。若只单纯地进行品德教育往往收效甚微。若把心理教育和德育教育联系起来,则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更有利于二者的相互促进,使二者相得益彰。因此,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调整学生心态,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来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综上所述,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德、智、体、美、劳等领域教育的基础,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加强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当然,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伟大的工程,它是竞争时代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点,在我国大力提倡提高国民素质,稳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时刻,加强对

  青少年心理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而努力吧!

  第五篇: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要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在于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个独立的组成部分。所以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心理素质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水平。然而目前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必须引起全社会重视。

  一、目前青少年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青少年负面情绪问题比较明显

  所谓负面情绪就是对身体有害的、干扰身体平衡运作的情绪,如自卑、抑郁逆反等[1]。

  1.自卑、抑郁情绪的恶化

  自卑表现在有意识的掩饰自己的缺点,害怕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美国心理学家艾丽斯(A·Ellis1962)的ABC理论认为这些负面情绪如自卑抑郁焦虑都是由个体事物的某些不合理的期望和要求造成的。自己对自己期望过高,因而对别人的评价特别敏感,也容易胡思乱想,把别人一些无关紧要的言行或与自己无关的事都能联系到自身,总认为别人会轻视自己不承认自己。这样他们就会刻意掩饰自己缺点,同时也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外界其他人沟通,进而导致抑郁情绪产生。

  2.逆反心理严重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而采取的与常理相违背的态度和言行,随着青少年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增强,就特别想摆脱别人的管束。同时这个时期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形成的时候,自我意识较强[2]。自身对外界认识有较强自我认定,对别人的看法和见解难以接受,对父母和老师的教育都极力想摆脱。

  (二)青少年意志力薄弱

  意志力薄弱是指做事不够自信,没有坚持下去的恒心,容易被诱惑。

  1.不能承受学习压力

  青少年这个时期正处于学习知识的阶段,学习意识薄弱,学习上一遇到困难就退宿;学习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期待过高,学生精神压力压力大。这种情绪往复循环,使他们对学习无奈,害怕学习,学习动力不足,丧失学习信心,严重发展为旷课、逃学、辍学,离开

  学校,缺少知识的熏陶,就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2.抵制不了诱惑力

  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信息传播带来很大的平台,增加了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这一代吸取信息知识的渠道,缩短人际交往之间的时间和空间,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然而给青少年开阔视野的同时,也传播着一些颓废、黄色下流甚至反动的垃圾信息,对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消极网络文化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不文明的内容已经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在这眼花缭乱的的信息时代,受不了诱惑,抵制不了诱惑力。就被这种信息污染,颓废、不上进就成为青少年的最主要的心理特征,照此发展下去,就会将他们带上犯罪的道路。

  (三)青少年的人际关系问题处理不好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人共同生活中过程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

  1.与家人朋友的关系疏远

  与朋友的关系问题,青少年这个敏感时期,因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就会导致一些错误的想法产生。如好朋友不信任自己,认为朋友不能为自己两肋插刀,而怀疑友谊的不真诚,觉得没有人可以信任。从而开始独来独往,不愿与身边的人沟通。

  与父母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因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与沟通,或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给子女造成心灵伤害。有的孩子和父母经常吵闹,不乐意与父母沟通,然而看到父母疲倦的面容又觉得父母可怜,每天在这种矛盾之中生活,面对这种矛盾,对于孩子父母都不会静下心里来沟通,而让这种矛盾继续恶化。这种吵闹,使家庭整日

  笼罩在硝烟,使孩子不愿在家里呆,整天往外边跑,心里烦闷。同时有些家庭父母有不良行为,如赌博,带给子女的不安全感,开始对父母产生厌恶。

  2.师生关系紧张

  主要表现在老师对学生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以及老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压抑心理。老师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希望得到老师关心。然而有些老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予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和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会很失望。更有胜者,老师缺乏师尊,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心

  理遭受严重创伤。这种情况下,学生对老师开始产生一种抵抗心理,消极情绪产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二、造成这种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堂课,家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人的行为习惯、生活作风和教育方式直接给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生长环境要是先天不良,缺乏父母的爱护和教育,就会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障碍。

  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当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问题。宠爱型: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青少年这个敏感时期,父母要过分溺爱,孩子就会形成遇事退缩,依赖性强,自制力和自信心比较差;放任型:父母属于完全放任型的,很少管教约束,给子女造成不呢能明辨是非,缺乏教养,性格孤僻冷漠。

  家庭的结构的缺失,如(离异、单亲、分居)不同程度都会给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带来较大影响。现在的青少年犯罪中,有较大一部分是因为家庭父母离异,在这种家庭中,孩子缺少教育,缺少家人的关爱,造成家长孩子之间关系紧张,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怀疑、冷漠、反抗、孤僻就成了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而演变成自卑,自暴自弃不健康心理。

  家庭生活环境环境,主要包括家庭气氛和外在的生活条件环境也会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气氛就是在日常的相互关系中形成的稳

  定的心理行为,和睦融合的家庭气氛会给孩子安全感,有利于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相反争吵不断,牢骚满腹的家庭气氛带给孩子孤僻、冷漠、焦虑不良情绪,进而损害了青少年心理健康[3]。

  (二)学校教育方式

  学校的学习压力,老师的教学方式以及老师的个人素质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重大影响。

  有研究表明青少年精神健康状况与学习成绩之间密切相关[4]。学校片面追求学生的升学率,以学生成绩好坏来论定学生的人格以及各方面素质,这种错误的判定给学生带来的心理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学习压力大,学生应对不了这种压力,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力这样的恶性循环,影响到学生的不只是压力问题,甚至会造成学生在社会生

  活和人格完善的障碍,这些突出表现在:学生为学习成绩而困扰,打破正常的生活习惯;学校对学生的学习安排不合理,课程太多根本不会正视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起了反面影响,这些极端问题就诱发了心理问题。

  老师的教学方式和个人素质对学生的心理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言传身教、个人素质高低对学生影响很重要,首先老师必须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平等对待学生,所有学生应当一视同仁,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样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反之,教育理念偏差,只注重知识的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消极被动的心理,紧张、焦虑、恐惧抑郁不愿于老师、同学沟通;其次老师教育方式简单,例如变相体罚,致使学生精神压力增大,自尊心受挫,从而使学生不健康心理形成。

  (三)社会、社区反面信息影响

  社会经济秩序,社区的文化、社会关系和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永久性,社会、社区生活中各种不健康思想,行为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一些负面信息也随之出现,青少年的对社会认识出现了扭曲,社会认知观念出现偏差,例如贪污腐化,金钱美色,是个别青少年产生消极的认定趋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官

  二代、富二代,这种认知的形成对青少年的教育产生了逆反心理。

  社区的文化环境、人际交往对青少年心理产生极大影响,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在社区内塑造自己的形象,使自己成为一个社会人的角色,在适应社区生活的同时,也受到社区内各种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社区复杂的环境、消极文化因素给青少年带来百害而无一利的影响。良好的社区环境以及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会对青少年带来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反之,要是邻里矛盾恶化,社区生活毫无秩序,那样给青少年带来的是懒惰涣散的生活作风,这样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根本得不到解决。

  三、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

  (一)社区为家长孩子建立和谐的交流平台

  1.社区照顾

  社区照顾是社区对青少年的全面关怀,不仅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完善的社区环境和充分的活动设施,而且可以对父母对青少年的监护进行监督。(1)如果发现父母的某些行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就可以采取社区干预,可以把受影响的孩子组织在一起,进行“心理照顾”,以社区的名义找问题少年的父母沟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到错误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改变自己的恶性行为以及教育方法[5];(2)可以在社区内开展一些亲子活动,通过活动增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认识到亲情的可贵以及父母良苦用心,消除心理困惑,保持健康良好的的心理状态。

  2.社区外展工作的实施

  (1)社区可以成立一个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青少年的成长环境,遭遇到的问题和目前烦恼做一个调查,及时沟通并和他们做朋友,及时解决他们内心的困惑,开展心理求助热线(免费),帮助问题少年与家人朋友沟通,(2)社区可以加大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力度,社区宣传栏可以留一部分专门宣传心理健康问题,让家长孩子都能认识到健康的心理状态会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二)学校教育采取的相关措施

  1.建立“家庭学校学生联系卡”

  (1)学校为学生建立联系卡,加强学校与家庭沟通,一方面学校可以定时向家长反应学生学校的各种表现,有利于家长老师学生一线沟通,能及时认识问题,解决问题;(2)学校可以邀请家长来学校参加学生在校的各种活动,全面了解青少年的健康学习问题。

  2.开展心理教育活动课

  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内容、方式、方法归纳为,通过引入故事,启发学生的联想,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经验。(1)组织学生针对当前学生关心的问题心理困惑问题,开展讨论,利用录像、录音、电影多媒体手段,真实的再现某些语言描述场景,感受和谐之美,感受心态起伏,营造与主题相映衬的生动气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活动,增进相互沟通,情感交流,形成的一种相互关心、相互尊重、平等关系;(2)让学生扮演活动中某一人物角色,按角色思考、行动体验人物角色思想,心理感情[6]。进而增进自我意识减轻或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组织游戏,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放松,在各种不安情趣中变得坦然,在竞赛中找到自己的观点,充分放松,表现自我。

  (三)社会更应该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1.政府加大投资心理健康医疗事业

  (1)各地政府提供投资建立一个有规模上档次的心理医疗卫生中

  心,招聘专业的人才,一方面,可以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业务,另一方面,可以培训专业化人才,定期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人才,而且还可以创办“心理卫生”科普杂志,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全民那个素质。(2)城市内可以把各种青少年经常爱去但没什么积极作用的娱乐场所改为规模大,项目比较齐备的公益场所。

  2.优化社会环境

  (1)要在全社会创设宽松的成长环境,尊重青少年个体特点和发展需求;要逐步建立有效的青少年心理援救体制,有针对性的指导青少年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如何自我调适;(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特别是心理辅导或咨询人员的资格认证体系。

  青少年问题行为必须引起社会的重视,尤其是家长和老师更应

  该把纠正青少年的问题行为作为己任,不要消极地等待青少年问题行为,而应该积极主动地关心他们,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及时科学的引导和矫正,让他们健康成长,使其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刘直铄.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离不开行为问题的矫正.本科毕业论文.2012.3[2]黎少游,朱旭.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人格因素.医学与社会.2006[3]石有梅.《关注家庭教育成长环境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吉林教育2006[4]张海霞,张涛.《论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教育与教学研究期刊.2010.02.20[5]王婵.《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1.19[6]彭厚德.《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10.04.01

推荐访问: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及对策 心理健康 对策 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