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篇摘抄及感悟(7篇)

时间:2024-09-30 15:5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陶行知教育名篇摘抄及感悟

  

  陶行知教育名篇》引人深思句摘抄

  >"教育的唯一目的是培养人,而人的基本素质,只有两个:爱和理解。"-陶行知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比灌输知识更重要。"-陶行知

  >"教育最大的毒瘤,就是考试。"-陶行知

  >"孩子的教育,要注重培养其独立的人格,而不是依赖他人。"-陶行知

  >"教育的本质是在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陶行知

  >"教育应该注重启迪学生的天赋和潜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陶行知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陶行知

  >"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适应社会,而是为了推动社会进步。"-陶行知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陶行知

  >"教育不应该局限于课堂,应该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陶行知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培养他们的学术能力。"-陶行知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式和节奏,教育应该尊重个体差异,给予他们合适的帮助和支持。"-陶行知

  >"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陶行知

  >"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变得更自由、更完整、更幸福。"-陶行知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激发他们的潜能和热情。"-陶行知

  >"教育不应该仅仅追求高分和升学,更应该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陶行知

  >"教育不应该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道德的培养。"-陶行知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思想、有情感、有责任心的人。"-陶行知

  >"真正的教育是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未来是可以自己创造的。"-陶行知

  >"教育的本质是传递智慧,而不是灌输知识。"-陶行知

  >"让孩子知道,他们不仅仅是学生,还可以是思考者、创造者、改变者。"-陶行知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陶行知

篇二:陶行知教育名篇摘抄及感悟

  

  陶行知教育名篇摘抄(一)

  现在的人叫在学校做先生的叫这教员,叫他所做的事情为教书,叫他所运用的法子为教授法,好像先生是专门教学生书本知识的人,除了教书以外,没有别的事教。而在这种学校里的学生呢,除了受教之外,也没有别的功课。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好象是学的事体都被

  教的事体打消掉了。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样。这都因为重教太过,那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在不知不觉中就将教与学分离。

  大凡世界上的先生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儿童来读、记它,把活泼泼的小孩子当作一个书架子、字纸篓。先生就是书架子、字纸篓的制造家,学校就像书架子、字纸篓的制造厂。第二种的先生不是教书,是教学乃是学生;他所注意的中心点,从书本上移到学生到身上来了。不像从前一样拿学生来配书本,现在是拿书本来配学生了。他不但是要拿书本来配学生,凡是学生需要的,他都拿来给他们。这种办法,果然比第一种好得多,然而学生还是在被动的地位,因为先生不能一处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想将他所有的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尽把天地间奥妙为学生一齐发明?既然为能与学生一齐发明,那他所能给学生的,也是有限的,其余还要学生自己去找出来的。况且事事要先生传授,既有先生,何必又要学生呢?

  所以专拿现成的材料来教学生,总归还是不妥当的。那么,先生究竟应该才好?第三种也就是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

  是教学生学,要把教与学联系起来:一方面先生要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学生要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教师不要拿现成的解决方法传授给学生,而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得了这种经验理想,学生方才能去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对于世间的一切真理,就能取之不尽,用之无穷了。这就是孟子所说的“自得”。也就是现今教育家所主张的“自动”。所以要想学生学的自动,必先有教学生学的先生。这是教学应该合一的第一个理由。

篇三:陶行知教育名篇摘抄及感悟

  

  陶行知教育名篇》好句摘抄

  陶行知教育名篇》好句摘抄

  1.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

  2.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病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

  3.有些人做了几年教师便有倦意,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的还是因为不好学,天天开留声机,唱旧片子,所以难免觉得疲倦起来。惟独学而不厌的人,才可以诲人不倦。要想做教师的人把岗位站得长久,必须使他们有机会一面教,一面学;教到老,学到老。’当然,一位进步的教师,一定是越教越要学,越学越快乐。

  4.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这也是教学分离的流弊。那好的先生就不是这样,他必定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

  5.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换句话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6.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

  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7.我的主张是:有书读的要做事,有事做的要读书。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8.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9.教学做合一这个理论包括三方面:一是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二是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教育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乃是教人学做事。无论那方面,“做”成了学的中心,即成了教的中心。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要想做得好,就须“在劳力上劳心”,以收手脑相长之效。

  10.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11.教学做合一有两种涵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在方法方面,它主张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不然,便要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了。

  在又一方面,它是生活的说明: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实学。

篇四:陶行知教育名篇摘抄及感悟

  

  陶行知教育名篇摘抄及感悟(六篇)(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料作文大全、名言名句、心得体会、语录大全、祝福语、演讲稿、古诗词、读后感、申请书、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Inaddition,thisstore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practicalmaterials,suchasthecompletecollectionofmaterialsandcompositions,famoussayingsandsentences,experiences,quotations,blessings,speeches,ancientpoems,after-readingfeelings,applications,andothermaterials.Ifyouwanttoknowdifferentdataformatsandwritingmethods,pleasepayattention!陶行知教育名篇摘抄及感悟(六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陶行知教育名篇选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摘抄及感悟篇一

  作为一名耕耘者,首先自己心中要充满爱的阳光,善于把爱的种子播种在泥土里,只有这样才能让娇嫩的幼苗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当教师的,在教育中遇到让你费心的学生,遇到让你头疼的学生,遇到让你咬牙切齿的学生,若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就能让我们少一份怒气,多一份期待,少一份斥责,多一份宽容。学生内心那颗爱的种子便会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之下生根、发芽。

  爱是雨露,她能滋润人;爱是夏日,她能温暖人;爱是奉献,她的无私能让幼苗茁壮地成长。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希望得到爱的滋润,爱的温暖,更何况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学习和行为上暂时落后的学生。如陶先生那样,爱他们吧,即便他的成绩不理想,即便他的反应不敏捷,即便他的顽性过火......但是,他仅仅是个孩子,他仅仅是个学生,我们真的没有理由不爱他们。

  滴水,可以穿顽石;清泉,可以润心田;爱心,可以拨心弦。

  伸展在学生们面前的生活之路也许不是那么平坦,但我想,我们老师可以把爱的雨露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做孩子前进道路上的铺路石。

  以真诚对待学生,必将收获丰硕果实。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平日里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度的关爱,照顾,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受到重视的,那么,在孩子心里就会很满足,很满足,他们也会特别感激你。

  实践证明,“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要以广博的爱教育人,以崇高的精神感化人,以美好的心灵塑造人。让我们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坚定自己心中“以爱育人”的信念,在教育旅程中抒写最为壮丽的诗篇,奏响一曲激昂的人生凯歌!陶行知教育名篇选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摘抄及感悟篇二

  陶行知,我只在学生时代的《教育学》一书中,知道他是杜威的学生。对于他的教育理论,我也只是模糊地记着:‘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虽然是名教师,但我自愧从来没有认真钻研过我国这位影响深远的大教育家留给我们的宝贵教育理论。

  上周末,读了学校发的《新教育》上关于陶行知的教育小故事,说实话。我只是粗略地浏览下,就以感慨颇多。

  报纸上多次提到”温和地,语重心长地,耐心地“等字眼,这些词语,让我感受到陶行知先生首先是位温文尔雅的先生,是位亲切的老师,是位可以谈知心话的叔叔。他的人格魅力让你不由自主地想亲近他,望着他那和蔼可亲的样子,聆听他那和风细雨的教诲。真的好羡慕陶先生当时的学生啊,他的学生即使犯错,也不会担心挨老师的”横眉冷眼“,他的教育方式如春风细雨般,但会让学生深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记忆深刻。如《烧扑克牌》,《不要做井底之蛙》这些小故事,无一不体现出这种教育方式。

  其次还深深体会到陶行知先生对孩子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陶行知有四个字”爱满天下“,他不仅爱孩子,还爱生物,”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从心出发,爱上孩子,世上所有的孩子都足够可爱,都是落入凡尘的精灵,憨厚天真。用爱为他们插上飞翔的翅膀,眼中透出光亮,让他们感受希望。没有差孩子,只有缺少爱的精灵。这是陶先生为我们讲述的”爱满天下“的高尚教育情怀。我们的心应该放在眼里,放在手心里,让可爱的学生可以摸得着、看得见。我们心与心的沟通,构建起美好的生活。

  爱孩子,体现在欣赏孩子。欣赏是有效实施教育的态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会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不仅包含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当作正常的人一样。不仅欣赏优秀学生的优秀品质,而且,要学会欣赏学生的缺点和失误。人没有不良品质,只有用错了地方的性格。

  陶行知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有的学生看死了,把他们看成不可教的孩子,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他不会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努力把他塑造成一个有用的人材。

  陶行知先生之所以伟大,还体现在他的无私奉献上,为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在家庭生活异常贫困的条件下,他依然用自己的稿费创办晓庄师范,依然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这样的奉献精神怎能不让我们为之感叹!如今,当我再次进入校园,看着教学楼上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也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勇于开辟的实践精神;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追求科学的求真精神。医者可治百病,师者育桃李,工作的不同,事业的不同,生命也会因此有不同的光彩。学陶师陶,乃师者所毕生学习的。陶先生所表现出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所学习。陶行知教育名篇选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摘抄及感悟篇三

  最近我有幸地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读罢这本书,我受益匪浅。陶行知先生作为一名留洋的教育家,在深刻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显示功能,又关住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他的理论和实践,应该成为中国教育血液的重要成分。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我也为之折服。

  在读到《教学合一》这节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要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须一面教一面学。我仔细阅读,细细品味,联系我的教学,我感觉陶公所提出的“教学合一”的观点很有道理。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的课堂设计应适合本班学情,根据学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那么这样学生就会乐学了。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确实还需要不断的学习,用丰厚的知识去充实自己,不是有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吗?”

  《学生的精神》中提到三点:

  (一)学生求学必须具有科学的精神;

  (二)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

  (三)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我想说说我自己的感受。现在的学生正如陶公所说容易“自满”,自己刚刚对这个知识点有一定的领悟,就沾沾自喜,但真正实践做题时,却无从下手。学生对学习缺少一定的目标,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学校来接受教育是为了什么。每当找学生谈话时,我便会问“你准备读完干什么?”学生的回答:“不知道。”他们从来很少会想过我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会是什么样?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上不想下功夫,更不愿意吃苦,对于周围的环境学生很少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把更多的原因归纳在外界的环境上。例如,学生作业未完成,当问其原因时,学生回答无非这几种“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交作业?”“我不会做。”“我不知道做哪道题?”“我忘记交作业啦!”“课代表交作业时没告诉我!”诸如此类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让人无可奈何,更多的时候我在问自己:“我们的学生到底是怎么了?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变成这样?”

  回首这些年的教学,我在不断的告诉自己:你一定要学会去转变角色了,你现在已经是一名教师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著》中师范生的但如果把课设计得紧凑合理,让他们时时处在动嘴,动手,动脑的状态,那么相信他们还是会配合学习的。

  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有些学生由于父母忙于生计,把孩子扔在一边,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学习跟不上,有时我真的不忍心责备他们。想想自己的孩子每晚几乎都在自己的看护下做作业,再想想他们,我们作为教师的有什么理由不去爱他们呢?教育本来就要用爱去浇灌,心与心交融才能回报以真诚。

  学生除了在学校学点科学文化知识以外,更重要的一点的是也要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在学习中学生一定会遇到困难与挫折,一个积极的学生能够认真面对,从而解决困难;而又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由于人性懒惰,所以放弃了,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信心缺乏了。记得一句话:对于远足的骆驼,最可怕的并不是眼前一望无际的沙漠,而是心中无绿洲。那么如何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就摆在我们面前了。世界著名的激励大师安冬尼罗宾说过:“人为什么愿意去做事情,原因有两种:一种是追求快乐,另一种是逃离痛苦。”这话有一定的道理。所以首先得认识学生需要什么,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有什么好的地方。而总有一些基础实在差的学生,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一大堆。那么我们就不要对他们有多少高的要求。对于这一类同学,我一直灌输一种思想:把困难当作挑战。这样子,就减轻了一些学生心理上的压力,但我们决不可以不管他们!陶行知教育名篇选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摘抄及感悟篇五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那么,什么是“生活教育”呢?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读了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席话,让我对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让人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

  在学习新课程理念,开发园本课程,研究有效教学的今天,我们再回头品位陶行知先生的话,是预见?还是巧合?在震撼的同时,我想更多还是思考和学习。在学习中领悟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在学习中整合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学习中进行自我提高。现谈谈自己对“生活既教育”的理解和感受:

  ——生活化的教育内容

  在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贴切幼儿的实际需要,适合幼儿实际发展的,是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否定一切资源。

  ——生活化的教育环境

  在自然的生活中进行教育,创设生活化的环境更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

  ——生活是活的教育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幼儿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围绕一次区域活动的开展情况,我进行了观察和引导活动,把关注幼儿的结果转移到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来,让幼儿真正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方法,获得经验。在动手区“制作动物指偶”的活动中,我先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索制作的方法,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绘画。同时我注意观察幼儿的各自表现,发现孩子对“困难”表现出不一样的情景:有的马上请老师求助,有的表现不耐烦,也有的在失败、尝试中反复继续着……我想这不只是一次操作活动,从活动中,我们更看到了孩子处理问题的情绪和方法,因此围绕这次制作活动,我组织了谈话活动“遇到困难了,怎么办?”通过谈话,让幼儿不仅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更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学习经验。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形式上的活动,应该透过表面的活动,更有效的帮助孩子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健全他们的性格和个性品质。

  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盏明灯,指引我继续前进、感悟和探索……陶行知教育名篇选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摘抄及感悟篇六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那么,什么是生活教育呢?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读了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席话,让我对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让人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

  在学习新课程理念,开发园本课程,研究有效教学的今天,我们再回头品位陶行知先生的话,是预见?还是巧合?在震撼的同时,我想更多还是思考和学习。在学习中领悟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在学习中整合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学习中进行自我提高。现谈谈自己对生活既教育的理解和感受:

  生活化的教育内容

  在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贴切学生的实际需要,适合学生实际发展的,是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否定一切资源。

  生活化的教育环境

  在自然的生活中进行教育,创设生活化的环境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生活是活的教育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学生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

  围绕一次区域活动的开展情况,我进行了观察和引导活动,把关注学生的结果转移到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来,让学生真正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方法,获得经验。在动手区制作动物指偶的活动中,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索制作的方法,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绘画。同时我注意观察学生的各自表现,发现学生对困难表现出不一样的情景:有的马上请老师求助,有的表现不耐烦,也有的在失败、尝试中反复继续着我想这不只是一次操作活动,从活动中,我们更看到了学生处理问题的情绪和方法,因此围绕这次制作活动,我组织了谈话活动遇到困难了,怎么办?通过谈话,让学生不仅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更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学习经验。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形式上的活动,应该透过表面的活动,更有效的帮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健全他们的性格和个性品质。

  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盏明灯,指引我继续前进、感悟和探索

篇五:陶行知教育名篇摘抄及感悟

  

  陶行知教育名篇》好句摘抄

  1.真正的教育是一种心灵相通的活动,只有从内心发出的教导才能深入人心。

  2.如果你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中,把自己和学生的生命放在社会的生命中,那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

  3.有些人做了几年教师就感到疲倦,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因为不好研究,只会重复旧的教学方法。只有那些善于研究的人才能不厌其烦地教导学生。如果想要成为一名长期稳定的教师,就必须让自己有机会一边教学,一边研究;永远不断地研究。

  4.如果老师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这就是教学分离的弊端。而好的老师不是这样的,他们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

  5.好学是具有传染性的,一个人的好学可以感染许多人。就地位而言,好学的老师最为重要。如果想要有好学生,就必须先有好学的老师。换句话说,只有那些不厌其烦地研究的老师才能教出不厌其烦地研究的学生。

  6.教师是社会改革的领导者。在教师手中掌握着年轻人的命运,也就掌握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7.我的主张是:有书读的人也要实践,有实践的人也要读书。老师不应该只教授书本知识,他们的责任是教导学生做人。学生也不应该只专注于读书,他们的责任是研究人生之道。

  8.教师的职责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责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9.“教学做合一”理论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实践和研究相互促进,研究和教学相辅相成;二是对于事情,老师要以做为主,学生要以学为主,对于人,老师要以教为主;三是教育不仅仅是教人研究,更是教人学会实践。无论哪个方面,“做”都是研究和教育的核心。如果想要教得好,学得好,就必须做得好。而要做好,就必须在劳动中和思考中不断进步。

篇六:陶行知教育名篇摘抄及感悟

  

  陶行知教育名篇》精彩句摘抄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家、思想家,也是教育改革的先驱者。他的教育思想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敬。以下是他教育名篇中的精彩句摘抄:

  1.“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有足够的志向和决心,我们能够做到任何事情。

  2.“学校教育的目的,应是养成学生为人之本能力。”——这句话强调了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养。

  3.“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陶行知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是重要的教育任务。

  4.“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品德。

  5.“教育是一种艺术,需要教师有深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格。”——陶行知认为教育是一种艺术,只有具备深厚学识和高尚品格的教师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

  6.“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这句话强调了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并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以上是《陶行知教育名篇》中的一些精彩句摘抄,这些句子展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观。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些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发展和指导教育实践,以培养更优秀的学生。

篇七:陶行知教育名篇摘抄及感悟

  

  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摘抄

  篇一:《再议爱国主义教育》

  陶行知的《再议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篇极为深刻的文章。在文章中,他谈到了如何正确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他认为,要使爱国主义教育真正有效,必须从追求真、善、美、爱、诚这些普遍的价值观念入手,将这些价值观念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教育幼小的儿童懂得如何爱国。

  陶行知的这篇文章非常深刻。他首先指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然后谈到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他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使人们成为真、善、美、爱、诚的人。这五个普遍的价值观念,是人类文化的基础,也是幼小的儿童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价值观念。因此,将这些价值观念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将能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在文章中,陶行知还提到了一些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做法。他建议,应该多让学生接触真善美方面的文化,使他们学会欣赏美,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尊重他人。此外,他还提到了如何正确评价教育的问题。他认为,应该从学生的人格品质入手,评价学生的成长和教育的成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更加深入人心,更加有效。

  在写作方面,陶行知首先强调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接着,他讲述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最后,他提出了一些关于实际做法的建议,并强调了正确的评价方式。这些内容都极为深刻,表达了作者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用词方面,作者的用词简练、准确,语言通俗易懂。篇章结构清晰,篇幅适中,对于读者来说,非常容易理解和接受。总的来说,这是一篇十分成功的文章。

  篇二:《教育要为人性服务》

  陶行知一直提倡教育要为人性服务,这在他的《教育要为人性服务》一文中得到了进一步阐释。文章中,他对于现代教育的局限性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教育要遵循人性本善的原则,让孩子成长为有尊严、有情感、有良知、有理智、有勇气的人。

  这篇文章的重点就是提出了教育要为人性服务的理念,并阐述了这一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者认为,现代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为了培养人的品格和素养。教育应该告诉学生,他们的人性是有尊严的,不应该被某个制度、某个意识形态所束缚。此外,作者还强调了培养学生的人性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理智、勇气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全面的人格素质。

  在写作方面,这篇文章的可读性很高。作者的用词准确、简练。文章体裁是议论文,但作者又不局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将短篇小说与议论文融合在一起,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亲和力。篇章结构清晰,表达简明,言简意赅,让读者对教育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而言之,这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陶行知阐述了教育为人性服务这一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有针对

  性的教育建议,写作手法也十分高明,文章通俗易懂,对于广大读者来说,是一篇值得一读的好文章。

推荐访问:陶行知教育名篇摘抄及感悟 名篇 摘抄 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