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原创性贡献研究(3篇)

时间:2024-09-30 13:0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原创性贡献研究

  

  作者:周鹏[1,2];王晓森[3]作者机构:[1]山东警察学院警务信息系,济南市,250200;[2]山东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3]山东警察学院学报编辑部,济南市,250200出版物刊名:民族论坛页码:24-32页年卷期:2023年第3期主题词: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个结合”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站位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要,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深入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两个结合”底蕴,有助于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坚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底气和信心。

篇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原创性贡献研究

  

  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关键词:有形有感

  铸牢

  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

  摘要: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它都是多民族国家,多民族国家必然会出现一些或多或少方方面面的民族问题。多民族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不是我国独有的,随着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的不断加深,经过不懈实践探索,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背景和重大意义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背景

  第一,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复杂的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地区不能少,一个民族不能少,只有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全国人民紧密地团结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有可能实现。

  第二,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成就。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奋斗,民族团

  结进步事业取得的成就也是天翻地覆的。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少数民族地区312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民族地区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村村通上了柏油路、通电通水通邮;各民族交往、交流交流更加广泛深入,居住在我国城市的散居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已超过少数民族人口的1/3,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会更加紧密。我们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成功抗击了新冠肺炎疫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极大增强。

  第三,我国民族工作呈现出一些阶段性特征。民族地区发展进入新台阶,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相对突出;各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融居趋势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思想基础不断巩固,但局部地区反分裂形势依然严峻,国际势力干扰、破坏我国民族团结的风险不容小觑。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1、它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础之上,在不同历史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全党在民族理论方面做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它是我们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对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讲,维护一个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根本基础在于人民,在于各族人民大团结。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来巩固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治本、铸牢精神力量之魂,让各族人民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清醒的认识到,只有加强各民族大团结,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各民族才有光辉灿烂的未来。

  3、它为世界各国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参考。历史和现实证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比较好的解决了“多”和“一”的问题。这也是“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从国际上来讲,就为世界各国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基本内涵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1、第一个阶段。从中华文明诞生开始一直到近代以前,各族人民生活在祖国大地,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祖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爱国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

  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伟大祖国的历史”。

  2、第二个阶段。从中日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风险,各民族对清王朝腐朽无能和国民党丧权辱国彻底丧失信心,在近100年的反帝、反封建、反压迫斗争中,中国人的民族意识给空前激发、激活、凝聚起来了。

  3、第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政治上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和政府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各民族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巨变,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巩固强化。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涵,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起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生死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更加强调政治归属和政治认同,是国家层面最高的社会归属感、面向世界的文化归属感,核心是引导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各民族要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三、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举措

  (一)大力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把汉族文化等同于中华文化、忽略少数民族文化,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缺乏认同,都是不对的。要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研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和青少年“筑基”工程,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

  (二)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我们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中央始终强调,必须把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上、惠及当地上、增进团结上,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享受更好的社会保障、就业、住房、教育、医疗,这样他们才能发自内心的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才能够真正的铸牢。

  (三)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要加快构建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想方设法的鼓励新疆少数民族群众更多到内地务工、经商、就业,同时欢迎内地更多的群众到新疆来旅游、来观光。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年年抓、月月抓、天天抓,通过各种潜移默化的方式,长期不懈的进行,从小让青少年在心里面种下爱我中华、维护民族团结的种子。要更加优化完善“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实施新疆与援疆省市结对共建工程。

  (四)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要构建完备的民族事务法律和法治体系,按照依法治疆的要求依法办事,将一切事物纳入法治化轨道做到民族事务法律和法制体系有法可依,增强各族群众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民族事务的矛盾。要切实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坚决避免民间的一些矛盾纠纷上升,由于不及时解决、不及时疏导,最后上升演变成大的事件。

  (五)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

  党的领导是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关键所在、根本所在,只要我们牢牢坚持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人、任何敌对势力可以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四个特别”要求(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

  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来选拔、培养、使用我们的干部,更好的把中央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

  2.《简明新疆地方史》;

  3.费孝通:关于民族问题的讨论;

  4.顾颉刚《中华民族是一个》;

  5.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100问

篇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原创性贡献研究

  

  总第506期Vol.506大学渊思政教研冤University渊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Research冤2021年3月Mar.2021民族高校基层党建引领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研究周迪姚强,王慧,辽宁大连116600)(大连民族大学,摘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是民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族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办好民族教育的根本遵循,也是衡量民族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尺。而党的基层直接关系到主线组织是党工作开展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强弱,工作的效果。基层党组织;主体作用关键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图分类号:G751;G75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2-0064-022019年10月,中央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对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民族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提出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校作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的重要场铸牢所,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持久开展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交流、交融,根本在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于加强党对各项事业、各个方面的领导。基层党组织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占据重要地位。识的重要内核和意义,不断加强筑牢各族学生接力实现中国梦的思想根基和信念之魂[2]。,党的领导是民族“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方针、政策和决工作的核心力量。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因此,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者和践行者这全面参一民族高校的核心任务,需要基层党组织积极组织,“最后一公里”与并严格执行。民族高校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工作的作用,对于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否到位,是否有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历代领导人都十分注重各民《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族共同繁荣发展。毛泽东同志在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深化民族团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共同团结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1]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二、发挥基层党组织主体作用的途径(一)突出发挥政治建设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不忘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旗帜鲜明讲政治,加强党的民族理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论和民族政策学习以及民族团结教育。创新落实主体责任政治“定盘星”作用,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工作体系,切实保障政治核心功能。民族高校应通过基层党组织,切实增强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把相关精神和工作理念落实到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各方面。(二)抓实组织体系建设基层党组织是学校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结构单元,不断健全和完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保证基层党组织覆盖范民族院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少数民族为国育才”的初心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为党育人、使命。长期以来,民族高校作为研究我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帮扶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基地,肩负着维护我国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集围,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工作全覆盖。一是不断优化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按照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方式,落实党支部对师生全覆盖的要求。创新党支部设置,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集合点、发力点。二是优化基层党组织内涵建设,突出基层党组织在学校主要工作的推进力,发挥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育人规律研讨等活动嵌入式开展,营造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校园内外文化环境、网上网下舆论环境、工作生活全域环境。三是要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和班子。按照突出政治标准、坚持双向提升、注重分类指导、强化基层导向的目标和要求,加强基层党支部书记选聘工作。尤其是加强“双带头人”支部书记选拔和培育工作,发挥支部书记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工作中的“头雁效应”,发挥政治功能,做好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带动党务和育人协同发展。四是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积极培养和壮大少数民族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切实做到早启蒙、早教育、早选苗、早培养、早发展。培养和发展更多能为党的事业和少数民族地区服务的、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的少数民族优秀大学生,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信心,提高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和价值认同,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三)发挥党组织育人特色高校党组织的育人功能和高校立德树人的理念是高度统一的,高校党组织在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也是育人体系的重要部分。民族高校基层党组织通过党建工作对青年的马克思主义“五观”形成、思想水平、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有直接影响。强化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育人功效,是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重要体现,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要求,更是加强新时代高校党组织自身建设,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工作的重要内涵。党组织发挥育人功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鲜亮底色”[3],促进专业知识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相融合,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五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各族学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忘初心忠于党,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二是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结合起来,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激励学生刻苦读书学习,为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培养时代新人[4]。三是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文化教育结合起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5]。民族高校要做好传承和发展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工作,增加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学习,夯实各民族师生交流、交往、交融的思想工作基础,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基层党组织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要不断引导各族师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利益和祖国尊严,树立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充分认识到文化认同是最基本、最深层次的认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四)突出党组织服务功能民族院校基层党组织应充分发挥好服务功能,增强服务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升解决师生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能力。不断优化载体,建设好党与师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不断营造

推荐访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原创性贡献研究 共同体 中华民族 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