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现财源建设资金有关工作的情况汇报(8篇)

时间:2024-09-14 12:2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兑现财源建设资金有关工作的情况汇报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

  1-10月份已发8800万元,不拖欠职工工资。

  3、专项资金拨付状况。截止到10月末,省市财政共拨给我县专项资

  首先欢迎各位领导到我县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根据通知要求,将我县金1087万元,其中:县财政已拨付到项目单位1022万元,尚有65万元因财源建设的有关状况作以简要汇报。

  项目单位尚未实施,暂未拨付。

  一、基本状况

  总结年初以来的财源建设工作,我们主要是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年初以来,我们绥棱县在省、市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把财源

  1、以项目建设为牵动,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坚持抓经济以抓工业为主,建设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核心,牢牢把握加快进展这个主题,坚持巩固提高抓工业以抓项目为主,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工业经济进展步伐。截止第一产业,优化升级其次产业,大力进展第三产业,不断扩充经济总量,拓到10月末,全县新口径工业总产值实现16433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6295宽财税收入渠道,使财源建设工作呈现了较好的进展态势。

  万元,实现税金440万元,分别完成年方案的112%、102.3%和40%。一是

  1、财政收入状况。截止到10月末,全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82万元,加大项目开发力度。截止到目前,全县共运作生产加工型项目23个。投资完成年度预算2180万元的67.98%,同比增收48万元,增长3.35%。其中,1200万元的食品公司改造、投资1500万元的复合肥生产项目、投资2100工商税收入完成105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73.84%,同比增收110万元,增万元的华林木业公司扩产改造、投资800万元的三星木业指接板生产项目、长11.7%。

  投资1100万元的宏生木业钢琴配件加工项目、投资1200万元的兴凯纺纱

  2、工资发放状况。我县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执行的是基本工资,即厂扩产改造和投资1255万元的诺敏河米醋厂改造等项目,都已投入生产。机关四项,事业两项,县乡标准全都,统一发放。全年应发工资10583万元,财源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提纲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

  同时,省厅重点包扶的项目也取得较好成效。(1)艾斯化工公司的1000吨四氢噻吩、5000吨叔十二碳硫醇“三废”治理工程项目。目前已投入资金80万元,对废水、废气进行了局部治理,废水处理初步达标。估计2022年年末全部治理完毕。(2)利凯米业4万吨绿色大米扩产项目,已到位资金2681万元(其中农行贷款1731万元),完成了生产车间、办公楼、配电室等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设备正在安装调试,估计月底前可正式投产。目前已收购新水稻2万吨左右,估计全年可实现产值4800万元,实现税金120万元。(3)丰收脱粒机厂年产6000台小型联合收割机技术改造项目,已上报省经贸委申请列入老工业基地改造项目方案。目前丰收脱粒机厂正在乐观与山东大丰集团洽谈合作事宜。(4)哈高科绥棱二塑公司的SBC聚氨脂胶粘剂项目,总投资1250万元,已投入资金50万元,完成了项目可研论证、批复和部分基础设施建设、检测仪器购置,估计2022年1月份正式投产,达产后可实现产值1260万元,上缴税金196万元。(5)黑龙木材防腐厂的防腐电柱项目。该项目总投资700万元,已完成投资500万元。截止到目前,企业已生产防腐电柱3.8万棵,占全省总销售数量的40%,实现产值2100万元,利润620万元,实现税金190万元。2022年企业方案生产防腐电柱9000立方米,将达到全省同行业总销售数量的50%。二是大力培育骨干企业。全面加大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强管理,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截止到10月末,哈高科绥棱二塑有限公司共实现销售收入2477万元,实现税金72万元。企业在巩固提高原有的防水卷材、土工膜等产品的基础上,乐观延长产品链条,使产品由建筑施工和农用转向工业应用,已开发生产输送带5.8吨;绥棱艾斯化工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042万元,实现税金166万元。三是乐观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本着改革进展并重,完善突破结合,“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原则,全面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自1996年以来,共有71户企业实现了转制经营。其中,1996年至2022年,共对13户企业进行了破产,甩掉包袱15440万元,对6户企业进行了破产重组。2022年新的县委班子组成以来,全面加大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有23户企业实现了租赁经营,有6户企业实现了整体出售,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

  有14户企业组建了有限责任公司,真正触及了产权改革,实现了国有资产退出竞争性领域的目标。

  2、致力于农夫增收,全面提高农村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夫收入为核心,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全面提高农业基础财源建设水平。一是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乐观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进展寒地黑土特色农业,估计今年粮食总产量将达到5.9亿斤。今年全县大豆种植面积近百万亩,水稻种植面积近50万亩。其中,绿色食品水稻和“两高”大豆均进展到30万亩,A级绿色食品水稻认证面积达10万亩,木耳生产规模达50多万袋,长白参种植面积达1500亩。二是大力进展畜牧经济。乐观推行规模养殖,大力进展大场大户和专业村屯。目前,全县畜禽饲养量近130万头(只),其中大鹅饲养量达到60万只,森林鸡达20万只,鹿达1000多头,大鹅和森林鸡的绿标申请已上报到省有关部门。三是大力进展劳务经济。截止到目前,全县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15亿元,拉动农夫人均增收560元。四是大力减轻农夫负担。仔细落实“一免两补”政策,全县共免收农业税2098万元,发放两补资金1943.6万元。

  3、坚持引放并举,加快进展第三产业和非国有经济。截止到10月末,全县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产值18676万元,同比增长12.6%,实现税金977万元,同比增长11.1%。一是放手进展非国有经济。深化实施“百千万”工程,讨论制定了《民营经济三年(2022—2022年)进展规划》,全面加大对非国有经济的扶持力度,放开政策、放胆支持、放手进展。目前,全县纳税超2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已达15户,其中超50万元的4户;“千户”家庭小工厂进展到105户,“万户”个体工商户进展到1214户。二是加大城镇开发力度。本着让老百姓住廉价房、让城市面貌有改观、让规模开发带动产业进展的思路,全面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今年城镇综合楼开发面积近13万平方米,是历年来最多的。三是大力进展旅游经济。围绕创建“三色游”(白色游、绿色游、红色游)品牌,全面加大旅游项目建设水平,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景点16个。同时,全面加大了旅游资源的对外推介力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

  度,已与国旅、中旅等6家旅行社达成了合作协议。四是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引资500万元建设的绥客隆超市将于近期正式营业,引资1000万元建设的粮食仓储物流中心项目已签订协议。此外,化肥农药批发市场、山林产品批发市场正在运作之中。

  4、加大严控细管力度,深化挖掘潜在财源。一是严格预算编制。对行政事业单位刚性支出指标实行了零基预算,定额公用经费划类、分档。把业务费等弹性支出压缩到了最低水平。通过与上年比较,节约资金200多万元。二是严格掌握支出。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切实把“四个确保”作为财政支出的第一顺位优先支配,其他支出视财力支配。全面压缩弹性支出,从严掌握人、车、会、话费,全年未新购一台车,会议费除县委办、人大办、政协办各支配5万元外,其他单位一律不予支配。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对全额拨款的94家预算单位实行了集中核算,集中管理,并取消其银行开设的原有帐户。截止到目前,已清理吃“空饷”人员近60人,拒付不合理支出56笔,23万元。加快推动政府选购,截止到目前,实行政府选购11次,项目金额229万元,比预算节省81万元。三是强化税收征管。鉴于我县严峻的财政形势,全面加大了收入的组织力度,保证明现的收入应收尽收。从11月份起,实行财税收入推动会制度,每10天组织财税部门开一次分析通报会,通报状况,提出看法,并对重点欠税企业实行主管县领导和部门包税责任制。全面加大了欠税企业的稽查力度。目前,已查补税款60多万元,罚款10多万元。对享受优待政策的个体工商业户重新进行界定,已清除不符合政策户30多户。全面加大了预算外资金管理,对全县12个系统31个单位进行了“收支两条线”状况进行清理检查,共查出违纪资金67万余元,惩罚金额近13万元,上缴专户资金55万多元。

  5、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财源建设环境。一是进一步加强财源建设工作的领导,严格落实财源建设包保责任制。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财源建设领导小组,并实行六大班子包产业、包项目、包企业的工作责任制度,坚持以财政税收论政绩,做到组织领导、协调协作、责任分解、目标考核四到位,形成了全县上下齐抓共管、全力推动财源建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

  设的良好态势。二是全面推动各项配套改革,为财源建设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改革上,已完成清查摸底测算工作,年底前要完成并轨职工2400人,职工平均工龄29年,经济补偿金平均标准338.5元,估计所需经济补偿金总额2356万元,其中企业和县财政分别需筹集经济补偿金785.4万元。目前我们首批试点的供销复合肥厂,县财政和企业各担当的3.3万元已经全部存入财政专户,相关材料已上报省试点办,待中央补贴部分下来后,立刻可以操作。另外,粮食系统的企业并轨工作已全面启动,12月底前将全部完成2859人的并轨任务。医药药材公司、酱菜厂和县福利厂也已经开头启动,待上级资金到位后立刻可以操作。在做实养老金个人帐户方面,目前已完成基础测算。依据试点规定,从2022年7月1日起,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按5%作实个人帐户。根据这一要求,全县共做实个人帐户基金220万元,按地方25%的补贴比例,县财政需支出55万元。在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工作方面,我们开展了农村土地大清查,进一步核实了土地面积,规范了土地承包行为。目前全县正在根据方案的部署,乐观稳妥地推动各项改革,估计11月底前将全部结束。三是坚持标本兼治,进一步优化经济进展环境。制定出台了《关于就破坏经济进展环境问题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行责任追究的规定》等一系列文件,严峻查处破坏经济进展环境的行为。对68户企业实行了挂牌爱护,将10户企业确定为价格收费重点爱护企业,为外来投资者发放了贵宾卡。通过优化经济进展环境,我县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到目前,全县共引进资金3.3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在财源建设方面取得了肯定的成效,但县财政还是典型的“吃饭型”财政,根据省市关于加快县级财源建设的工作要求,我们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1、财政压力过大。通过对前10个月的预算执行状况分析,估计全年一般预算收入能够完成2022万元,比预算短收165万元,比上年增长6%。比预算短收的主要缘由是受国家政策性因素影响:一是落实税收优待政策,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

  包括下岗优待政策和税收起征点提高,使营业税和相关税种下降。已初步认定未达到起征点业户1776户,残疾户、特困户和两劳释放户92户,全年估计减收270万元;二是金融企业政策性减收和贷款规模萎缩,估计减收80万元。根据估计的收入状况,加省补各项收入9518万元(其中:税收返还1260万元,所得税收入基数返还550万元,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3400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996万元,固定结算补助210万元,其他结算补助184万元,农业税补助收入2915万元),估计总收入为11533万元。剔除专项上解557万元,全年可用财力为10976万元,在一般转移支付未确定的状况下,支出按17794万元支配,当年财力缺口估计6818万元。

  2、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改革难度大。一方面,企业担当经济补偿金短时间内难以筹集到位。我县国有并轨企业大部分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只能通过闲置资产变现来解决经济补偿金,目前难以变现。而且绝大多数企业资产已抵押给金融部门,无法实行变现。有的企业如纺纱织布厂,目前企业已无资产,而现有的2569名职工需经济补偿金3000万元左右,企业需筹集1000万元,没有资金来源,基本无法进行改革。另一方面,并轨企业欠职工债务较多。经测算,我县参保并轨企业欠职工债务与经济补偿金基本持平。就2022年底前要完成的2400人来看,所需偿还债务资金约2200多万元。

  3、财源结构不尽合理。缺乏具有牵动力的大项目,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总量小、档次低、效益差,对财政的贡献率弱,农村经济中畜牧业比重小,农夫收入渠道不宽。

  4、缺乏必要的进展资金。尤其是项目建设资金严峻短缺。同时,做实养老金个人帐户所需资金也难以筹集。

  三、明年准备

  全省财源建设推动工作会议结束后,我们马上把贯彻落实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召开县长办公会和政府常务会进行了仔细学习,并结合会议精神,对我县明年的财源建设工作进行了规划,初步确定2022年我县财源建设总的思路是:以加快进展为主题,围绕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实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

  施项目推动战略,走工业富县、旅游兴县之路,打生态农业牌,发劳务输出财,改老上新调结构,外引内联扩总量,创新体制增活力,努力推动财政经济的健康运行。详细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立足资源优势,全面加大项目建设力度。要实现我县财政状况的根本好转,关键要靠项目作支撑。为此,我们本着既抓当前、又抓长远的原则,立足资源优势和基础优势,确定了6个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重点项目加以推动。同时,也盼望省厅赐予我们支持。(1)艾斯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000吨四氢噻吩、5000吨叔十二碳硫醇项目。该项目已被国家批准列入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方案,原来以两个项目进行申报,后经国家发改委中资公司专家组评审,合并成一个项目进行申请。项目总投资11645万元,其中自筹3475万元,贷款8170万元。项目达产后,估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6717万元,实现税金1440.87万元。目前,省级金融机构对艾斯公司的资产评估已完毕,等待总行审贷会的最终评审。国家发改委批复的1100万元扶持资金年底前可到位。同时,与韩国大宇株式会社的合作也已达成协议。(2)文治药业异地扩建项目。项目总投资3200万元,建设年产2亿片的片剂胶囊生产车间和3000万支水针剂车间,其中,将水针剂车间进行异地扩建,建筑占地达3万平方米。片剂生产车间估计2022年7月投产,水针剂估计2022年12月投产。项目达产后,可实现产值8200万元,实现利税1700万元。(3)利凯米业集团水稻加工项目。主要是依托我县水稻资源,以利凯米业为龙头,对全县水稻加工企业和业户进行整合,组建黑龙江省利凯米业集团,突出打造“诺源牌”绿色大米,深化开展水稻精深加工。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500万元,流淌资金7500万元,建设规模为年加工水稻15万至20万吨。达产后,估计实现产值3.6亿元,利税5400万元。(4)丰收脱粒机厂年产6000台小型脱粒机项目。这个项目省厅今年已经纳入扶持方案,盼望明年连续赐予支持。(5)金得鑫石材开发公司八一花岗岩荒料开采加工项目。八一玉冰花花岗岩石材矿位于绥棱林业局八一林场东南部,储量为600万立方米,图案为黑白相间的冰晶花组成,国内稀有,光泽度好,属高档板材,市场前景看好。该项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

  目方案投资860万元,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3000万元,实现利税420万元。(6)陶粒页岩开发项目。该项目主要依托我县丰富的陶粒页岩资源,生产陶粒及其砼制品。项目方案投资698.65万元,估计达产后可实现产值800万元,实现税金66.8万元,实现利润294.6万元。

  2、以增加农夫收入为核心,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要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进展壮大绿色、特色产业,加快粮食经济进展,确保粮食平安。要大上畜牧经济,尽快把以大鹅为主的养殖业做大做强,进展成为农村的主体经济。要大搞劳务输出,加强培训,提高输出质量和规模。

  3、大力进展第三产业和非国有经济,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把非国有经济进展成为百姓经济,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除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业外,全部向民营企业放开,重点扶持确定一批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进出口贸易等方面的民营大户。要搞好旅游开发,拉动相关产业进展。同时,要保持城镇开发的良好势头,为县域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千方百计破解制约县域经济进展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主要问题,通过不断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努力实现我县外向型经济的大突破和大进展。

  5、围绕体制创新,全面加大各项改革的推动力度。一要乐观推动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改革。要连续加大试点政策的宣扬力度,搞好企业政工人员和下岗职工的政策辅导和培训。要千方百计筹措并轨资金,引导企业乐观进行资产变现,偿还拖欠职工的债务。同时,进一步加大资金争取力度,确保试点工作顺当进行。二要乐观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要因企制宜,实行敏捷多样的方式,全面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重点要完成乳品厂、丰收厂、房产住宅公司、植物油厂等企业的改制工作。三要乐观推动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连续深化和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选购、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等项改革。

篇二:兑现财源建设资金有关工作的情况汇报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税费财源建设情况汇报

  导读:本文是关于税费财源建设情况汇报,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立足实际,把财源建设建立在发展税源经济上

  二、以项目为支撑,壮大支柱财源

  目21个,总投资46.5亿元,其中正大、天丰、环宇3个机制焦项目,总投资12亿元,年生产能力210万吨,今年全部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9亿元。机械电子产业,特变电工鲁能泰山电缆公司投资5亿元,开发生产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压、超高压交联电缆,方向是打造亚洲规模最大的线缆生产基地,其中高压电缆市场占有率达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今年销售收入可达10亿元,力争到2007年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赛特电工公司近几年年累计投入3.5亿元,年生产能力由5000吨扩大到2.5万吨,建成了我国北方最大的特种电磁线生产企业。以XX青云起重集团为龙头,以羊流民营经济聚集区为依托,带动发展起重机械制造企业96家,年产起重机械2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建成了全国第二大起重机械生产基地。精细化工产业,新上了年产5000吨黄原胶、年产2万吨碳酸二甲酯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投资9.8亿元对三氯联苯胺、四氯联苯胺等优势产品进行技改扩规,年产量达到1.5万吨,占国内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并远销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新型建材产业,以裕鑫玻纤为龙头,带动发展起华耀玻纤、富信玻纤、万通玻璃钢等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了玻纤玻钢产业集群。其中裕鑫玻纤的网格布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等下游产品研发、生产水平居国内领先。

  三、突出资金筹措和载体建设,为财源建设提供动力支持

  1、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为财源建设提供源动力。坚持借助外力与启动内力相结合,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大投入,以大投入保证高产出。近几年来,我

  2、建好城市,增强辐射带动力。牢固树立抓城建就是在更高层次发展经济的理念,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创造最适宜居住和创业的环境,增强对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力。近几年来,累计投入近6亿元,高标准、大规模地实施了城市道路、绿化、亮化、净化和旧村改造工程。新增公共绿地面积21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1.5%。人均公共绿地13.9平方米,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形象和品位大为提升。

  四、强化服务和监管,确保财源建设的健康发展

  源建设的社会环境明显优化。

  2、完善激励机制,调动财源建设的积极性。一是实行目标考核,对市直部门和各乡镇的工作重点考核招商引资、固定资产、财政收入指标,制定了针对市直企业的考核办法,采取签订目标责任制的形式,对市直企业严格考核,激励部门、乡镇和企业在加快发展培植财源上下功夫。二是完善市乡财政体制。本着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改革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实行“核定收支,定额上缴或定额补助加比例递减,短收超支自负,自求平衡。”三是制定鼓励扶持政策。出台了财源建设、招商引资等一系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列鼓励扶持政策,并认真兑现奖惩。2005年共兑现奖励资金490万元。

  3、强化税费监管,确保财政收入足额入库。一是加强收入监管。在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的纳税意识,营造良好纳税环境的基础上,坚持依法纳税、依率计征,做到据实征收、应收尽收、切实把经济发展成果及时反映到财政税收上来。大力加强税源控管,从源头上掌握税源情况、避免税源流失,积极推行社会化办税,提高收入征管水平,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将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确保收入征收到位。二是规范财源建设资金管理。制定了财源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各类财源建设项目资金申报程序,建立财源建设项目库,强化资金使用监督,实行跟踪问效,提高了财源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开展企业会计执法大检查活动,督促企业严格遵守《会计法》和《企业财务准则》,促使其如实核算经营效益,依法纳税。

  总之,围绕加强财源建设,我市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财政实力明显增强,提高了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协调发展的能力,为我市发展社会各项事业、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就业再就业、干部工资、社会保障的投入,提供了强大的财力保障。但是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今后,我们将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动力,认真编制好“十一五”规划,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优化财源结构,积极发展税源经济,提高财源建设的效益和质量,为加快建设经济强市,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篇三:兑现财源建设资金有关工作的情况汇报

  

  财源建设基本情况和做法总结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我市财政部门抓好财源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做法向大家做一汇报。

  财源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财源建设工作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民生事业的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抓好财源建设,实现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是财政工作的重点所在,是财政部门的职责所在。近年来,随州市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财政保障支撑作用、财政政策引导作用和财政资金杠杆作用,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税收质量持续提高,财源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我们的做法归纳起来主要是抓好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四个财源”

  (一)支持农业发展,做强基础财源。充分运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加大“三农”投入,支持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大力推进食用菌、泡泡青、优质麦、马铃薯、畜牧等特色农业,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产能规模。加大农业特色市场扶持力度,支持三里岗香菇市场等一批特色农业市场做大做强。二是扶持壮大加工农业。充分运用县域经济调度资金、产业发展基金等,大力扶持粮油、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农业产值转化能力。

  (二)壮大实体经济,做大主体财源。一是落实减税降费政策。XX年仅推行“营改增”、取消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为企业减负4.76亿元。二是强化政策激励措施。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炎帝人才计划、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招商引资政策措施,出台了《财政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细化政策激励举措。三是加大财政奖补力度。安排人才资金1000万元,支持市校合作、大学生实习实训;安排1000万元,对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项目进行奖励;安排300万元,对上市企业、上新三板、四板企业进行奖励;安排500万元,对一批争取精品名牌的企业进行奖励;安排300万元,对一批突出贡献企业家进行奖励;安排6000万元,兑现招商引资和鼓励投资政策。四是破解企业融资瓶颈。筹措4.2亿元,支持市金控集团开展融资担保、续贷业务,为100余户企业担保融资4.2亿元,为81家企业续贷12.9亿元,支持设立产业基金1亿元;安排财政间隙资金1.6亿元,支持各金融机构开展“助保贷”、“政银集合贷”等业务,为企业新增贷款4.6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促进经济转型,培植新兴财源。一是鼓励企业科技创新。落实税收优惠,对15户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加计扣除7142.11万元,对7户高新技术企业给予高新技术企业15%优惠税率,减免企业所得税1854万元;强化财政奖补,安排工业科技奖补资金3000万元,落实市政府出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4条,安排奖励资金296万元,对获得XX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的30个项目和获得科技创新奖的7个创新平台、18家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奖励。二是支持新经济发展。筹资1.1亿元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产业、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发展新动能。

  (四)支持招商引资,培养后续财源。一是落实招商经费。将招商引资专项经费足额纳入年度预算,支持招商工作专班开展招商活动,保障日常招商活动经费需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招商引资各项鼓励政策,调动全市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完善政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形势新要求,积极研究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要求的政策支持体系。创新支持方式。转变税收返还等传统让利招商模式,安排财政资金设立投资引导基金、产业发展基金,优先对招商引资企业进行配套投资;创优金融环境。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支持金融机构开展多品种贷款业务,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投放力度,对招商引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细化创新驱动。完善鼓励自主创新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政策,安排专项资金,重点对招引企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进行奖励;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研究具有针对性的奖励补助政策,支持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实落地。

  二、打造“五个平台”

  (一)打造体制平台。一是完善市县财政管理体制。按照分税制原则,全面实行“划分收支范围,核定收支基数,超收全额留用”的财政体制,各地财政收入增量全部留于地方发展经济,调动各地建设财源、组织收入的积极性,构筑具有特色的梯级财源。二是完善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对开发区实行独立的财政体制,其新增财力全额留用,用于开发区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开发区发展平台共建共享机制,实现市区、区县(市)共同投入、共同招商、共享利益、共同发展。三是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积极推进“乡财县管”财政体制,提高乡镇财政保障能力,增强乡镇财源建设实力;鼓励对经济发达的乡镇实行独立财政体制,对超收入基数部分全额留于乡镇,保持乡镇发展经济的活力。

  (二)打造政策平台。一是设立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对创业和就业再就业培训给予补贴,对大学生、下岗职工、农村劳动力创业给予贷款贴息,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和就业再就业。二是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对新创业、新引进或扩大投资的企业投资达到一定规模的给予补助,鼓励投资和创业。三是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积极支持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龙头企业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四是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企一策,给予特别政策支持,推动大项目建设。

  (三)打造融资平台。一是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加大财政注资力度,支持做大做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二是建立政银政保合作机制。推进政银合作,探索财政性资金存放竞争招投标办法,将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三农”贷款作为重要考核指标,激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增加续贷周转金规模,引导银行开发续贷产品,解决企业过桥融资难题。推进政保合作,加强与保险资金对接,推广保险资金以“投贷保”等方式发起资产支持计划,加大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三是支持社会资本投资。用好用活产业引导基金,市、县(市、区)政府共同出资参股,逐步做大产业引导基金规模,支持市金控集团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投资于我市优势特色产业及战略新兴产业。改革政府投融资体制,推广运用PPP运作模式,统筹整合财政存量资金、专项资金、政府债券等资金筹措落实项目资本金,以参股形式与社会资本合作,推进水利、交通、城市建设、生态文明等重点领域建设。四是支持企业直接融资。在落实省级财政支持企业上市、发行债券奖励政策的基础上,市财政对境内外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企业给予2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对在“新三板”、四板挂牌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奖励。对成功发行债券的企业,按照发行额的3‰予以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鼓励县(市、区)出台追加奖励政策。

  (四)打造激励平台。一是出台激励制度。出台了支持实体经济加快发展24条、财政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16条。二是实行招商引资奖励。对成功招商引进税收过千万元、亿元企业的有功之臣,按一定比例给予重奖,激励大招商、招大商。三是实行中小企业成长奖励。对成长为上规模工业企业、上市企业以及缴纳税收跨千万、5千万、亿元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激励创业、创大业。四是实行扩大金融信贷奖励。对金融机构放宽创业者、中小企业贷款准入条件,创新抵押贷款产品,扩大新增存贷比给予奖励,调动金融机构放大信贷的积极性。五是实行精品名牌奖励。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湖北名牌产品、湖北省著名商标、湖北名牌产品、湖北省服务名牌、湖北省质量管理奖的企业给予奖励,激励企业发展自主技术和自有品牌。

  (五)打造环境平台。一是营造宽松的收费环境。凡是中央、省明令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取消,凡是有收费上下限标准的一律取下限,凡是明确降低收费标准的一律取最低收费标准,形成最宽松、最优惠的收费环境。二是营造透明的收费环境。进一步完善企业“收费明白卡”制度,对各项收费进行公开;加快非税收入收缴系统建设,全面推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直达国库”的缴费模式,从源头上治理“三乱”,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营造阳光的政务环境。以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为平台,向社会公开财政政策法规、资金分配拨付、业务工作流程,网上解答群众咨询与疑难;加快财政业务网络平台建设,方便单位和个人网上办理财政业务,推动业务办理大提速。四是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强化“财力有限、服务无限”的理念,推行保姆式服务、一站式服务、限时服务和服务承诺制,做到份内事马上办、份外事设法办、紧急事高效办、重大事跟踪办、财政事干净办。

篇四:兑现财源建设资金有关工作的情况汇报

  

  加强财源建设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财源建设作为加快我市经济发展、促进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具体分析我市财政收入的现状,收入总量偏小、收入结构不合理、可用财力少,收支矛盾突出的问题还依然存在。因此,大力培植财源、增加税源,对促进我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确保财政增长、居民增收,实现率先富裕,已显得至关重要。

  一、XX年1-6月财政收入完成情况

  全市完成财政收入19608.4万元,为年初预算33200万元的59.1%,为年度目标任务36000万元的54.5%,比上年同期增收2588.3万元,增长15.2%。按征收部门分列,完成情况分别为:国税局完成3658.4万元,完成目标任务9600万元的38.1%;比上年同期减少378.8万元,下降9.4%;地税局完成6533.7万元,完成目标任务1XX万元的54.4%,比上年同期增加1034.8万元,增长18.8%;财政局完成9416.3万元,完成目标任务11600万元的81.2%,比上年同期增加1932.3万元,增长25.8%。

  从预算收入级次来看: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990.7万元,同比增长1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282.8万元,同比增收542万元,增长11.4%;非税收入完成9707.9万元,同比增收1747.8万元,增长22%;上划“两税”收入完成2576.6万元,同比增收170.9万元,增长7.1%;上划“所得税”收入完成1746.7万元,同比增长195.2%,主要是烟草公司1月份汇缴入库上年度所得税450万元;上划“营业税”收入完成701万元,同比增收251.7万元,增长56%。

  二、近年财政收入和财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财政收入规模小,可用财力少。XX年财政收入2.78亿元,XX年将突破3亿元大关。但总量仍然偏少,在湘潭市各县市区排名靠后,在全省各县市区排名也相当靠后。根据税收政策规定,国税征收的增值税地方部分只有18.75%,所得税地方部分为28%,再剔除国税工作经费约6%,国税征收税收部分地方实际所得约占国税征收总额的15%左右;地税主体税种是营业税,地方所得为75%,所得税地方所得为28%,其余税种100%为地方所得,剔除地税工作经费约8%左右,园区耕地占用税基本上需返还,地税税收地方实际所得约占地税征收总额的65%左右;财政部门则全部是非税收入,大部分按60%-100%的比例需返还给各单位(国土收入财政统筹10%),财政部门真正可作为财力的主要是物价部门征收的“一金两费”等其他收入。就XX年6月份数据分析,完成财政总收入19608.4万元,其中本级一般预算收入为14990.7万元,剔除国土收入2600万元,其他非税收入按60%的比例返还约4300万元,加上国地两税工作经费、教育附加、园区耕地占用税返还共约1500万元,剩下的地方实际可用财力约6600万元,综合可用财力不到一般预算收入的一半,约占财政总收入的35%左右。

  2、非税收入比重偏高,结构不合理。1-6月,我市全口径税收收入完成9900.5万元,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50.5%,比上年同期全口径税收收入所占比重53.2%下降2.7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非税收入的增长。其次,非税收入结构也不合理,1-6月,非税收入完成9707.9万元,同比增收1747.8万元,增长22%,超财政总收入增速近7个百分点,其中土地收入入库2600万元,占非税收入的27%。据我们到江西抚州崇仁县考察学习了解到,该县财政收入3.5亿左右,全年国土收入作财政收入入库仅180万元,控制在200万元以下,不到1%,其余全部作基金收入入库。而我市近年来国土收入作财政收入入库均在数千万元以上,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了10%-20%。国土收入作财政收入入库,在财政业务角度上则视同了可用财力,应当用于平衡财政收支,需返还的土地征收成本费用,并未包含在年初预算支出中,在账务上只能作暂付款处理,否则就会收支不平衡。近年来我市国土收入入库每年都达数千万元不等。这些都形成了事实上的财政赤字,需逐年来消化。

  3、支柱企业太少,规模财源建设后劲不足。从重点税源企业看,同比大幅下滑。国税44户重点企业1-5月入库税收1757万元,同比减少1017万元,下降36.7%。如环球受出口成本和出口量双重挤压,订单减少,经营出现亏损,生产车间由三个缩减为1个,1-5月实现国

  税60万元,同比减收190万元,下降76%;远东钢模由于高速、高铁建设冻结整顿,几千万货款仍无法收回,基本处于停产状态,1-5月仅实现国税16万元,同比减收96万元,下降85.7%;金盛锰业受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宏观调控影响,钢厂停产、限产,钢材价格大幅下跌,目前以销售存货和少量贸易为主,XX年为韶山市主要税收大户之一,今年1-5月仅实现税收5.3万元;大北农、世源等农产品企业税收也纷纷同比下降;废旧回收企业金盛废旧和立鼎废旧XX年基本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

  从高新技术产业园来看,新增税源不足,收入同比下降。园区企业1-5月共入库税收1475万元,同比减收846.7万元,下降36.5%,仅完成年初任务8000万元的18.4%,仅占财政总收入14231.5万元的10.4%左右,园区税收不容乐观。

  4、连续多年的高基数、高比例增长,使税收增长空间变窄。近年来,我市财政收入增长比例均保持在20%-30%,而每年的gdp增长比例在15%左右。按常理,财政收入增速应与gdp增速保持一致,而我市每年财政收入的增速超过gdp增速5%-15%,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挤干了企业的税源,甚至透支了部分企业的税源,使得原有企业无多大增收潜力可挖。

  5、财源建设的投入产出不成正比。我们曾对我市XX年至XX年近五年来财政对工业企业投入情况进行了一次较为详细的调查摸底,据调查五年来财政对工业企业累计投入17896万元,其中:上级财政项目资金10827万元,本级财政7069万元(主要是土地出让金返回、税收地方所得部分返还),而相关企业实际缴纳税收仅11387万元,其中国税10199万元,地税1187万元,五年来企业对财政的税收净贡献为—6509万元,投入产出比仅为0.64。同时,从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也可说明这一问题,近五年,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幅为32%,而地方财政收入平均增幅为25%,财政收入增幅较投资增幅低7个百分点,说明财源建设投入的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许多招商引资项目和园区内企业尚在建设期和生产初期,实现的税收很少。

  6、收入征管中仍存在漏洞,旅游税收增收潜力大。目前,我市部分个体私营企业纳税意识淡薄,偷漏税收现象还比较严重。在征收过程中,基数难核定,征收难到位,税收流失较大。近年来,随着中央一号工程----主席铜像广场扩大和遗物馆工程的实施和韶山高速的修通,来韶游客增长迅速,宾馆饭店爆满,但旅游业财政收入并未暴增,XX年地税从交通运输业、餐饮住宿业、文化体育业和娱乐业等旅游行业征收税收仅476万元(含本地人员正常消费),占地税税收比例仅7.7%,地税的主要税源仍在建筑业、金融保险业、信息传输业和房地产业;国税XX年从商业行业征收增值税1692万元(含当地人员正常消费),属于旅游行业的税收不到1000万;财政部门从旅游业中的收入主要是物价部门征收的“一金两费”收入,XX年征收约800万元,其中滴水洞景区580万元(按照省物价局的文件规定,我市从滴水洞门票收入每张可分成7元,加上“一金两费”约1元,实际每张门票我市可得8元)。XX年韶山游客达到703万人次,按50%进入滴水洞参观人数计算,游客达350万人,按8元/人,地方可得2800万元,两者相差2220万元,流失部分就相当于国税征收11840万元的税收收入给地方带来的财力,超过国税全年征收总收入,是XX年国税征收总收入的1.5倍。而该项分成收入征收成本不大,是100%的地方可用财力。

  三、财源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1、大力组织实施财源建设工作。把培植财源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大中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投资落户韶山,提高我市的经济总量和质量。加强资金调度,加大服务力度,积极支持协助重点项目、招商项目迅速落地开工建设。进一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考核,充分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积极协助城建投、园建投、旅建投加强与农发行、国开行的联系和衔接,积极争取贷款支持,继续加大对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投入,促进全市财源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为扩大财政收入规模,保障收入稳定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2、想方设法调整收入结构,增加财政可用财力。一是加强税收收入征管,提高税收收入的比重,逐步控制非税收入的规模。在增加税

  收收入比重方面,要关注对地方可用财力影响较大的地税收入,应重点支持地税税收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如旅游餐饮住宿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信息传输业等,积极促进旅游文化开发项目、城市开发、星级酒店培训基地等项目的建设。在控制非税收入规模方面主要是要逐步控制国土收入的规模,尽量减少国土收入作财政收入,尽可能地将国土收入作为基金收入入库;其次要加大“一金两费”收入的征收力度,要逐步纠正非税收入按比例返还行为,将其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管理,进行统筹安排。

  3、支持产业发展,增强规模财源建设后劲。要做大收入总量,还得靠产业的发展,要从多方面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要继续抓好园区企业招商引资工作,从政策、资金、环境等方面加强对园区的支持力度,争取今年实现税收过1000万元的企业一家,过500万元的企业2家,过200万元的企业7家,过100万元的企业4家,实现全市工业税收过亿元的目标,形成一批支柱企业,弥补我市关停企业、撤离企业带来的影响,成为我市坚实的财源。

  4、对园区签约企业、财政投资支持企业要严格考核,实行奖惩兑现。目前园区入园企业较多,但相当部分暂时还无税收实现,因此对园区签约企业,税收不能兑现的,政府应采取一定的强制制约措施,可采取通过其他形式入库、不再享受优惠政策等,国税、地税部门对这些企业进行纳税评估的同时,应综合考虑企业与园区签订的入园履约中的税收情况。其次,对近年来财政支持投资较多而税收缴纳较少的企业,财政应及时调减该企业项目资金,转移支持多缴税收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对财政投资较多而面临转让的企业,政府应及时介入,财政部门应适当收回投资,通过这些方式促使企业多缴纳税收,使财源建设投入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5、加强对旅游行业的管理。从财力分析,至少目前可以这样说,财力增长的重点并非园区,而是景区。因此,税务部门要加大对纪念品生产销售、餐饮住宿、交通运输、文化娱乐业税收的稽查力度,物价局要加大对“一金两费”稽查力度。就滴水洞景区的管理,最好的办法是能整合旅游资源,实现统一经营管理,从源头上杜绝财政收入

  的流失。

  四、目前我局正在起草制定我市财源建设相关规定

  (一)建立财源建设激励机制。

  1、鼓励外来投资,加快产业发展。对新办企业投产后第一个纳税年度内实缴当地入库税收达到50万元-50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1000以上的,分别对应其实缴基数给予8%、10%、12%三档的奖励(韶发[XX]10号文件第十条)。鼓励外地企业来我市设立销售公司或分公司,年实缴税金100万元以上,其缴纳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额补助企业,支持企业发展。

  2、对现有企业实行规模增收奖励政策,巩固现有税源。对当年税收在200万元以上的现有重点税源企业,比上年度实缴税收新增30%以上的,按新增税额的10%予以奖励(韶发[XX]10号文件第十七条)。对当年税收在200万元以上的重点税源企业设立规模贡献奖,取前3名进行奖励,分别奖励3万元、2万元、1万元。

  3、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鼓励企业技术创新。获得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次性奖励20万元;获得省级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韶发[XX]10号文件第十一条)。对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且年度实缴当地入库税收达到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分别给予2万元、3万元、5万元奖励(韶发[XX]10号文件第二十一条)。争创品牌产品。对经评定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且年度实缴税收达到200万元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获得省级著名商标或湖南省名牌产品、且年度实缴税收达到100万元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新获得省级新产品、且年度实缴税收达到50万元的企业,一次性奖励2万元(韶发[XX]10号文件第十九条)。对获得湖南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称号并获得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且年度实缴税收达到100万元的企业,分别给予2万元、3万元、5万元奖励(韶发[XX]10号文件第二十条)。

  4、鼓励企业上市,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拟上市企业并购企业,市本级有关部门优先办理各项报批手续,市本级行政性收费全免,优先推荐享受中央、省级各项政策性扶持。对在我市注册并成功在上海或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企业,一次性补助前期工作经费100万元。支持企业境外上市、借壳上市,对成功在境外上市的企业和借壳上市成功后并将上市公司注册地迁至我市的企业,奖励50万元;拟上市企业上市过程中,因审计调帐增加利润、资产评估增值等原因而增加的税费,对其中形成的地方留成部分,经审计、财政等审核后,由财政补贴给企业;5、加强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管理,实行挂钩奖补政策。辖内企业均应按标准足额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企业当年完成入园协议税收任务的(不含查补税),按6元/平方米奖补企业,支持企业发展;园区外企业当年实缴税收较上年度增长30%以上(不含查补税),则按土地使用税征收标准的50%奖补企业,支持企业发展。

  (二)整合政府资源,培植壮大存量税源。

  1、发挥我市政府采购平台的作用,在同等条件下鼓励优先采购本地或在本地有销售公司的企业产品。采购单位如确需采购外地产品的,必须在填报采购预算时说明理由,报政府采购办批准。

  2、实行政府性资金存款与金融机构纳税情况、中小企业贷款发放情况挂钩办法,进一步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将财政专户资金、社会保障基金等政府性资金存款,分别与商业银行上年度缴纳地方税收情况和上年度向本地中小企业发放新增贷款情况挂钩。商业银行可按其占全市银行对地方税收的权重和对中小企业发放新增贷款的权重,参与政府性资金存款额度的分配,以进一步调动商业银行增加地方税收、支持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三)整合社会资源,挖掘建设项目的潜在税源。

  1、发挥建设项目招投标监管平台作用聚集税源。市住建、交通、水利、国土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对所负责的建筑、交通、水利及国土开发、平整工程等项目,在行业管理、市场准入环节加强纳税监督,严把源头关。市住建、交通、水利、国土等项目主管部门要建立外地企业入韶登记制度,凡在韶承建工程的外地企业,必须依法办理

  相应的税务登记,且在我市依法纳税。对在我市承建工程但未办理税务登记的外地企业,项目主管部门必须责令其限期纠正。

  2、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建设项目的立项情况,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将供地情况,市住建、交通、水利、国土等项目主管部门负责将项目招标情况按季报市财源办。

  3、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税后拨款政策,市政工程、道路工程、园林绿化、水利工程及公路建设等政府投资项目必须在依法纳税后,财政部门及业主单位方可支付工程款。

  (四)加强税源信息监控,进一步加大综合治税力度。

  1、建设税源信息网络平台。要加强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实现对涉税信息的全覆盖管理。财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税务部门需求提供相应的税源信息,为税收征管提供全面准确的依据。税务部门应全面推广使用税控收款机等各类先进的税收征管监控技术。

  2、建立纳税信息的反馈制度。市国税、地税部门要将各成员单位提供涉税信息及时纳入监控征管范围,并提供相应的税收入库情况。尤其要对新投产的大项目、新登记的企业纳税情况进行追踪管理和信息反馈,形成涉税、征税、护税的良性循环。

  3、建立招商引资项目的税收评价制度。完善招商引资评估体系,各部门引进项目后,由税务部门对项目的税收情况进行预测和评价,并进行跟踪反馈,同时将实际评价情况每半年报送市财源办。

  4、建立部门合作的协税护税机制。建立税务部门与工商、国土资源、交通、水利、住建、公安等部门协作监控机制,有关部门要及时向税务部门提供涉税信息。纳税人须持有税务部门的完税证明,方可办理股权转让登记、房产及土地过户登记、文化娱乐经营许可证年审等。

  5、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对个人所得税的统一扣缴机制。市财政统发工资的机关事业单位依法到主管地税机关办理扣缴税登记。

  (五)建立财源建设联动机制,调动全市发展财源经济的积极性。

  园区、乡镇应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相关工作机制,按照责任与利益共担的原则,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形成各级各单位在政策体系和体

  制上共同引进和开发税源的新局面。为调动全市发展财源经济积极性,对园区和乡镇财源建设实行奖励政策,对支持地方企业发展的金融机构和招商引资先进单位、个人制定专门的奖励政策。

  (六)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作型的财源建设工作体系。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加强对财源建设工作的领导,成立市财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市财源建设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确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及目标任务,检查总结全市财源建设工作情况和成员单位履行职责情况。

  2、加强督导,强化考核。将财源建设工作考核指标纳入全市目标绩效考核,将各成员单位落实市委、市政府财源建设部署要求及市财源建设领导小组确定的各项工作完成情况纳入政府督查体系。各成员单位要将财源建设工作列入本单位年度业务职能目标。

  3、建立财源建设激励机制。设立财源建设工作专项资金,资金来源为:财政在年度财政预算中,集中安排可用财力的5%作为财源建设专项资金。财源建设专项资金包括招商引资、科技切块、农业产业化引导、新型工业化引导、文化旅游产业引导等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对重点财源建设项目的投入和重点税源企业的奖励,实行专项经费与财源建设工作完成情况相挂钩。

篇五:兑现财源建设资金有关工作的情况汇报

  

  市财源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快经济发展,培植壮大财源的一系列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大力发展税源经济,积极培植地方财源,为财政增收奠定了可靠的基础,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04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73106万元,比上年增长35.1%,其中税收收入达到49144万元,比上年增长44%,工商税收38223万元,比上年增长36.36%。今年1—9月份已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1170万元,同比增长38.6%,比××市平均水平高6.84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达到46170万元,比上年增长40.35%,占地方财政收的65%;全市完成乡镇级地方财政收入36804万元,同比增长77.66%,其中工商税收22121万元,同比增长66.14%,占全市乡镇级地方财政收入的60%。

  一、立足实际,把财源建设建立在发展税源经济上

  经过多年以来的发展,××经济社会取得了很大成绩,地方财政收入连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有135万人,居全省县市区第三位,是一个人口大市,地方财政收入在总量上虽然占有一定的优势,但人均占有偏少的问题一直是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中央提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后,就一个人口大市来讲,实现这些目标,压力更大,特别是农村水、电、路、学、医等各项社会事业,需要改善的地方还很多。解决好这些问题,关键靠投入,首先要解决好有钱办事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作为政府,财政是一个基本的调控杠杆,必须建立起强有力的公共财政,拿出更多的资金来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才能真正体现执政为民的理念,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财源是地方财政收入的基础和保证,主要靠税源和费源来支撑,费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主要靠加强征管来体现,但是税源主要靠发展来体现。基于以上认识,××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立足实际,把财源建设作为组织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对待,在工作思路上,调整优化财源结构,坚持把财源建设的立足点放在发展税源经济上,突出工业经济、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园区和城市建设四大重点,在具体实践中,抓住主要矛盾,进一步强化“重点是工业,关键是项目,根本在投入”的总体要求,紧紧抓住项目和投入不放松,加快财源建设步伐。在目标确定上,把1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幅放在全国基本竞争力百强和全省30强县市中来定位,提出了“两个确保”(确保地方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平均增幅,确保地方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全省30强县市平均增幅)的目标。近几年来,面对非典肆意入侵,国家实施严格宏观调控的严峻形势,我们视困难为机遇,咬紧牙关,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不动摇,有力地推动了税源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年1—8月份,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0.6亿元,同比增长77.9%;全市民营经济实缴税金5.37亿元,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税源经济的快速增长,促使财源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地方财政收入实现了突破性的增长,预计今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可突破10亿元大关。

  二、以项目为支撑,壮大支柱财源

  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财源的意识,把项目建设作为壮大支柱财源的一项根本措施来抓,采取加大投入新上一批,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启动民间资本发展一批,技改扩规壮大一批,产权改革盘活一批等有效手段,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以项目促发展、壮财源。今年以来,开工建设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222个,已完成投资72.9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57个,已完成投资46.6亿元,过亿元的项目43个,已完成投资29.4亿元,工业项目143个,已完成投资49.57亿元,这些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可新增利税29.39亿元。目前,在工业、农业、商贸、旅游服务业等各领域都建设了一大批项目,并逐步形成了全市的支柱财源,为地方财政的增收提供了永续后劲。

  1、围绕做强工业五大主导产业上项目,培植工业支柱财源。工业是新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也是财政税收的主要渠道。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思想不动摇,在工业发展方向上,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大项目建设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依托资源和优势产业上项目,着力培植对经济和产业支撑、拉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培植壮大煤电化工、机械电子、精细化工、新型建材、纺织服装、五大主导产业,形成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作支撑,上下游产品配套延伸,集群化发展的工业格局,做强以工业为主导的税源经济。煤电化工产业,总投资70亿元,新上了8个煤电一体化项目。其中投资23亿元的众泰4×15万kw电厂、投资24亿元的新源4×15万kw电厂正加紧建设。这8个项目已有5个投产运营,到2007年上半年全部竣工后,新泰区域2内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00万kw以上,年可转化煤炭400万吨,实现产值35亿元,利税7亿元。围绕煤电转化增值和煤炭深加工,新上了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1个,总投资46.5亿元,其中正大、天丰、环宇3个机制焦项目,总投资12亿元,年生产能力210万吨,今年全部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9亿元。机械电子产业,特变电工鲁能泰山电缆公司投资5亿元,开发生产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压、超高压交联电缆,方向是打造亚洲规模最大的线缆生产基地,其中高压电缆市场占有率达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今年销售收入可达10亿元,力争到2007年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赛特电工公司近几年年累计投入3.5亿元,年生产能力由5000吨扩大到2.5万吨,建成了我国北方最大的特种电磁线生产企业。以山东青云起重集团为龙头,以羊流民营经济聚集区为依托,带动发展起重机械制造企业96家,年产起重机械2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建成了全国第二大起重机械生产基地。精细化工产业,新上了年产5000吨黄原胶、年产2万吨碳酸二甲酯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投资9.8亿元对三氯联苯胺、四氯联苯胺等优势产品进行技改扩规,年产量达到1.5万吨,占国内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并远销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新型建材产业,以裕鑫玻纤为龙头,带动发展起华耀玻纤、富信玻纤、万通玻璃钢等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了玻纤玻钢产业集群。其中裕鑫玻纤的网格布等下游产品研发、生产水平居国内领先。纺织服装产业,新上了投资10亿元的领东制衣、投资8亿元的新申棉纺、投资3.5亿元的平阳纺织特种天然纤维、西张庄镇与菲律宾合资1500万美元的幸运纺织等一批项目,以这些企业为骨干,带动发展起了17家纺织服装企业,棉纺生产规模达到80万锭,年产针织服装8000万件。此外,大力发展产品方向好、技术含量高的项目。投资16亿元的百川纸业、投资7亿元的韩国乾元不锈钢极薄板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或投产。到去年底,全市规模企业达到230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47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75家,力争到2007年,特变电工鲁能泰山电缆、赛特电工、乾元不锈钢、青云起重、百川纸业5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以上,裕鑫玻纤、良达集团、领东制衣、平阳棉纺、中科化工等15家企业销售收达到10亿元以上。

  2、围绕创税农业上项目,培植农业支柱财源。积极转变思路,以工业化的理念来谋划农业,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基础,突出推进农业产业化,以拉长农业产业3链条,依托蔬菜、食用菌、桑蚕、畜牧、林果五大主导产业,加大“农字号”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培植了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流通项目,使财政增收由生产环节转到农产品深加工、购销环节,实现了农民增收,财政增长。2004年新发展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今年又投资2.8亿元,新上年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全市新建各类农产品专业市场20家,全市专业市场总量达到160处。正邦集团投资1亿元新上食品加工、冷储二期工程,日屠宰肉鸡能力由去年的4万只达到10万只,年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项目落户新泰后,既有力地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大幅度增加了财政收入。泉沟镇山东大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带动2500个农户发展畜牧业,年创利税870万元。楼德镇清大乳业有限公司带动奶牛养殖户2500个,年创利税1000万元。青云办事处东南关村投资5800万元建设的青龙路市场,营业面积136亩,年交易额6.2亿元,创利润1600万元。

  3、围绕提升商贸流通服务业档次上项目,培植商贸服务业支柱财源。以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大项目,建设大市场,形成大流通,发展大产业,提升服务业发展的档次,实现服务型经济向税源经济的转变。今年以来,总投资12亿元,开工建设了8个较大的商贸服务业项目。上海国际机电五金交易中心投资6亿元建设的鲁中五金商贸城项目,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投资1亿元,一期工程将于年底建成开市,已有40多家浙商签订协议入驻;投资3亿元的平阳河国际商贸中心,占地6.8万平方米,已完成投资8000万元,已有37家国内外知名品牌代理或生产企业签订协议入驻经营;投资1.1亿元的四星级荣峰大酒店、投资6200万元的三星级桃园大酒店、投资4000万元的金鼎商务广场年底将建成开业;投资6000万元的银座商城正在加快建设。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利税1.2亿元,新泰将逐步成为鲁中地区的人流、物流中心。

  4、围绕开发旅游业上项目,培植旅游支柱产业。坚持把旅游业作为一项朝阳产业来抓,作为新兴财源来培植。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了统一的规划,总投资3亿元,集中对莲花山、青云山、徂徕山、新汶森林公园、法云山等旅游景点进行了开发。其中投资1.2亿元着力打造了“观音胜境、北方普陀”的莲花山旅游风景区,目前已基本开发完成。“十一”黄金周期间,莲花山景区接待游客55900人4次,旅游收入达到71.11万元,全市旅游的人数达到85180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600万元。

  三、突出资金筹措和载体建设,为财源建设提供动力支持

  1、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为财源建设提供源动力。坚持借助外力与启动内力相结合,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大投入,以大投入保证高产出。近几年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了强劲势头,2004年历史性突破100亿元,达到了102亿,今年将突破150亿元,为财源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源动力。在建设资金的筹措上,一是招商引资。坚持内资、外资、民资并重,上争、下引、内联、外招并举,制定优惠政策,多方招引财源建设资金。2004年全市实际到位内资42.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277万美元,向上争取项目资金2.6亿元,启动民间资本26.1亿元。今年1—8月份全市内资实际到位39.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862亿元,向上争取项目资金1.4亿元,80%的财源建设项目主要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二是盘活存量资产。从去年以来,通过股份制改造,兼并联合,转让出售、租赁经营等改革形式,对8家企业进行改制,盘活存量资产15.6亿元,增添了发展活力。三是加大银行信贷的争取力度。开展了诚信新泰和金融安全区创建活动,提升新泰诚信度,努力争取信贷规模和信贷资金,支持经济发展和财源建设。今年以来,先后三次召开银企合作座谈会,共落实资金28.6亿元。四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围绕技术改造,招商引资及新上项目,给予企业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做大做强的积极性。去年以来,市财政共投入4603万元用于企业挖潜和技术改造,给予企业贴息和科技三项投入908万元。

  2、建好城市,增强辐射带动力。牢固树立抓城建就是在更高层次发展经济的理念,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创造最适宜居住和创业的环境,增强对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力。近几年来,累计投入近6亿元,高标准、大规模地实施了城市道路、绿化、亮化、净化和旧村改造工程。新增公共绿地面积21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1.5%。人均公共绿地13.9平方米,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形象和品位大为提升。

  3、加强园区建设,打造优质平台。坚持把开发区建设作为培植税源项目的龙头和载体,摆在突出位置,强力推进。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1.5亿元,实现了“六通一平”,开发区面积达到16平方公里,进区项目达到262个,总投资62亿5元。采取“政府投资、企业出资、招商引资、开发融资”等多种方式投资,加快全市各类民营经济聚集区建设。今年以来,全市民营经济聚集区共完成基础设施投入5200万元,建成总面积10.5平方公里,新进区项目92个,完成项目投资1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利税7.3亿元。

  四、强化服务和监管,确保财源建设的健康发展

  1、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市委、市政府对财源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财源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挂帅,市级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从乡镇部门到企业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强统一组织和协调。对财源建设重点项目严格实行包包责任制,成立专门工作小组靠上做工作,强化调度督促,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坚持把软环境作为一项硬措施来抓,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市场经济序,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39个部门的529个行政审批项目,结合我市实际,取消66项,变更12项,保留451项。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509项,取消227项,降低收费标准14项。设立了行政审批中心,实行阳光审批,从源头制止“三乱”。结合建设“平安××”,加大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惩戒力度,刑事和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分别下降了35.3%和52.5%,财源建设的社会环境明显优化。

  2、完善激励机制,调动财源建设的积极性。一是实行目标考核,对市直部门和各乡镇的工作重点考核招商引资、固定资产、财政收入指标,制定了针对市直企业的考核办法,采取签订目标责任制的形式,对市直企业严格考核,激励部门、乡镇和企业在加快发展培植财源上下功夫。二是完善市乡财政体制。本着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改革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实行“核定收支,定额上缴或定额补助加比例递减,短收超支自负,自求平衡。”三是制定鼓励扶持政策。出台了财源建设、招商引资等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并认真兑现奖惩。2005年共兑现奖励资金490万元。

  3、强化税费监管,确保财政收入足额入库。一是加强收入监管。在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的纳税意识,营造良好纳税环境的基础上,坚持依法纳税、依率计征,做到据实征收、应收尽收、切实把经济发展成果及时反映到财政税收上来。大力加强税源控管,从源头上掌握税源情况、避免税源流失,积极推行社会化办税,提高收入征管水平,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将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确保收入征收到位。二是规范财源建设资金管理。制定了财源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各类财6源建设项目资金申报程序,建立财源建设项目库,强化资金使用监督,实行跟踪问效,提高了财源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开展企业会计执法大检查活动,督促企业严格遵守《会计法》和《企业财务准则》,促使其如实核算经营效益,依法纳税。

  总之,围绕加强财源建设,我市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财政实力明显增强,提高了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协调发展的能力,为我市发展社会各项事业、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就业再就业、干部工资、社会保障的投入,提供了强大的财力保障。但是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今后,我们将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动力,认真编制好“十一五”规划,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优化财源结构,积极发展税源经济,提高财源建设的效益和质量,为加快建设经济强市,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篇六:兑现财源建设资金有关工作的情况汇报

  

  XX区工业财源建设调研报告

  加强财源建设是壮大地方财政实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工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深入了解和掌握近年来全区工业财源建设情况,进一步理清工业财源建设思路,按照工作安排,XX单位对全区的规模工业企业税源情况逐个进行深入分析,制定了全区工业财源建设调研报告,现报告如下:

  一、全区工业财源建设现状

  (一)工业经济情况

  近年来,全区工业经济坚持高质量发展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工业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根据已公布的统计年鉴,XX年,三次产业比重11.6:28.4:60.0,与XX年相比,第二产业上升了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已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工业行业覆盖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民爆化工、轻工纺织、建材、矿产品精深加工、其它行业等十大门类。

  (二)区属规模工业税收总体情况

  XX年,区属规模工业企业中实缴税金1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企业XX家,500-1000万元企业XX家,100-500万元企业XX家。

  (三)存在的问题

  1、工业财源基础薄弱,对财政的贡献力度有限。尽管近年来全区工业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工业经济财政贡献力度仍不理想。全区工业存在初级产品多、终端产品少,粗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上游产品多、下游产品少的“三多三少”现象。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发展不强,没有形成顶天立地的大企业,集聚效应不强。企业科研投入不足,品牌意识不强,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企业创造的利税少,对税收的贡献作用有限。

  2、大项目少,对工业财源支撑乏力。近年来,冷水滩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并建设了一批工业项目,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对壮大全区工业经济总量,解决城乡居民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上看,项目数量偏少,特别是大项目数量少,真正投资额上亿元的项目凤毛麟角,战略新兴产业项目更是奇缺。项目的规模决定了企业产能,目前全区还没有一家年销售收入过XX亿元的企业。大项目少,对工业财源的支撑作用发挥不够。

  二、对策建议

  (一)明确工业发展重点,夯实工业财源建设基础。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是全区加快财源建设、壮大财政实力的重要抓手。

  1、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特色轻工为重点,在“专、精、特、新”上下功夫,改

  造提升特色品牌,扩大产品知名度,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有效提高产品附加值,努力打造成全区支柱财源产业。

  2.培育壮大优势企业。集中力量,倾斜政策,重点扶持重点企业,加强对跟踪监测,强化要素保障,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数字经济融合,帮助企业及时掌握市场动态,调整营销策略,千方百计扩大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支持企业实施重大项目和技术改造,鼓励企业进行战略重组,引进创新人才,引导企业相互开展配套协作,尽快促其做大做强,提升工业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为全区工业财源壮大贡献力量。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高点站位、主动出击,走出去、引进来。瞄准全国500强企业和国内优势品牌企业,力争引进大型企业集团来冷水滩区投资兴业,列出项目清单,画出招商地图,“一对一”、专业化跟踪服务,开展精准招商,加快已有投资意向项目的落地进程,尽最大努力为客商投资落户服务,全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投资。真正使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生产前景好的重大项目落户,为壮大工业财源奠定良好基础。

  (二)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增强工业财源发展后劲。一是加强新续建项目的跟踪协调服务,促其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争取早建成,早投产,形成推动工业经济增长新的内生动力。二着力协调解决建成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促其达产达标,提高税收贡献。三是注重招商选资。今后在引进项目时,既要注重项目投

  资规模,更要注重税收贡献度。对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产业链长、对地方财政贡献率大的项目优先引进,增强工业财源发展后劲。

  (三)加大重点产业扶持力度,提升财源建设质量。要抢抓国家和省市的各项政策机遇,千方百计争取项目和资金,使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市计划盘子,努力获得国家、省上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把扶持重点向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特色轻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产业倾斜,以政府投入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逐步淘汰落后产能。立足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强企业知名度和竞争力,有效促进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形成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壮大地方工业经济实力,实现工业增效和财政增税良性循环。

  (四)加强纳税骨干企业政策支持,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对骨干纳税企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对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环节进行改造,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列入省、市、县企业信息化示范项目,并重点给予资金支持。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强政银企衔接,对符合条件的纳税骨干企业给予利率优惠、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和中长期项目贷款支持。三是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作步伐,推动骨干纳税企业优化股权结构,鼓励建立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建立

  健全企业内控机制。四是鼓励条件成熟企业在主板、创业板、新三板上市,对上市企业给予一定额度的财政资金奖励。

  (五)抓好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优质投资创业创新平台。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的原则,全面提升工业园区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和新入驻园区企业配套设施建设,加快道路、通讯、供排水、供电、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保障园区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提升园区聚集项目的能力。进一步创新园区服务管理模式,实行园区管理专业化、市场化运营服务机制,使园区管委会的职能和精力更多地向服务企业倾斜,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着力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更好地保障企业生产经营,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六)完善激励政策措施,形成支持工业财源建设的体制机制。一要强化责任落实。要把财源建设摆在工作的重要位置,由区领导亲自组织实施、督查考核及协调处理工业财源建设中的各类矛盾和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二是优化服务机制。定期听取工业财源建设工作汇报,及时解决财源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一步完善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以及牵头招商引资任务的工作机制,真正为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提供“菜单式”、“零距离”、“母亲式”服务。三是创新奖惩机制。要细化量化工业发展、招商引资、环境优化等目标管理责任,并坚持

  严格考核,兑现奖罚。创新财源建设资金扶持机制,从有限的财政资金中挤出一部分,建立财源建设扶持专项资金,对财政贡献大的纳税户,实行企业贷款贴息或其他投资补助,促进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做大做强,增强发展后劲,壮大税源基础。

篇七:兑现财源建设资金有关工作的情况汇报

  

  2023年财源建设专题资金绩效评价汇报

  2023年,为深入稳定存量税源,鼓励企业积极拢聚税源,保障协税护税工作有序推进,拉动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根据市政府确定旳财源建设政策,市级财政设置了财源建设专题资金。为此,本局积极会同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等有关部门积极稳妥地开展了各项工作,增进了财政持续增收。

  一、专题资金绩效状况

  (一)

  专题资金设置状况

  财源建设专题资金重要包括财源建设政策扶持资金和财源建设工作经费。

  1.财源建设政策扶持资金。按照第十五届人民政府105次、112次常务会议确定旳意见,2023年,本市根据企业2023年地方税收奉献状况进行扶持。扶持政策重要包括扶持重点税源企业拢聚税源、鼓励地方纳税50强企业、鼓励先进制造业加紧发展以及鼓励区市壮大收入规模等。为此,市级财政设置了财源建设政策扶持资金,用于支持重点税源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2.

  财源建设工作经费。根据《青岛市税收征收协助条例》有关“市、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税收征收协助

  工作旳组织、协调,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保障工作经费”旳规定,市级财政设置财源建设工作经费,专题用于保障市级有关部门协税护税工作顺利开展。

  (二)

  年度绩效目旳完毕状况

  1.2023年财源建设专题资金绩效目旳。实行财源建设扶持政策,对重点税源企业拢聚税源、增长地方税收等方面进行扶持和奖励,调动企业纳税积极性,稳定本市存量税源、拢聚增量税源。同步,考核财源建设有关部门(单位)提供涉税信息增长地方税收等状况,予以有关部门单位经费补助,提高各部门(单位)协税护税工作积极性。通过上述政策,保证全市财政收入预算和收入增长目旳旳顺利完毕。

  2.2023年财源建设专题资金绩效目旳完毕状况。财源建设政策扶持政策对稳固存量税源、拢聚增量税源、增进财政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协税护税单位通过部门职能源头把关,及时共享涉税信息,协助税务部门提高税收征管效率,有力增进了本市税收收入增长。2023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毕1100.03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税收收入完毕761.37亿元,增长0.3%,财源建设专题资金绩效目旳全面完毕。

  3.资金管理状况。财源建设专题资金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统一原则分级保障、专款专用”旳原则,实行据实记录、分级审核、统一兑现。

  (1)财源建设政策扶持资金。按照市政府确定旳财源建设扶持政策,市财政、税务等部门组织区市财税部门对符合政策条件旳重点税源企业地方纳税状况进行核算,对区市财政收入状况进行考核,形成财源建设兑现工作意见,报市政府审定后,由区市财政部门组织开展详细兑现工作。

  (2)财源建设工作经费。根据税务部门提供旳协税护税部门单位涉税信息报送数量、质量及新增地方税收状况,按照《青岛市财源建设工作经费管理措施》旳规定,确定部门单位工作经费。

  二、专题资金项目绩效状况

  (一)2023年财源建设专题资金预算批复状况

  根据市人代会审查通过旳2023年度市级财政专题资金预算及市财政局《有关批复2023年市级部门预算旳告知》(青财预指[2023]2号),2023年市级财政安排财源建设专题资金预算合计5.44亿元,其中:财源建设政策扶持资金5.29亿元,财源建设工作经费0.15亿元。

  (二)2023年财源建设专题资金兑现状况

  1.预算执行状况:2023年财源建设专题资金预算实际执行4.68亿元,其中财源建设政策扶持资金4.56亿元,财源建设工作经费1207万元。

  (1)财源建设政策扶持资金执行状况。按照工作程序,市财政局会同市税务、经信等部门组织各区市财税部门对企业2023年度地方纳税进行了记录、审核、确认,确定符合政策旳企业共231户,同步予以12个区市壮大收入规模政策鼓励,市级财政实际执行4.56亿元,已兑现有关企业。

  (2)财源建设工作经费。根据税务部门提供旳协税护税部门单位涉税信息报送数量、质量及新增地方税收状况,按照《青岛市财源建设工作经费管理措施》旳规定,兑现15个单位财源建设工作经费1207万元,保障部门单位协税护税工作需要。

  2.项目绩效状况:

  (1)重点税源企业地方税收增长较快,财源经济质效持续提高。财源建设扶持政策旳实行很好地推进了各区市财政实力壮大,支持了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发展,鼓励和引导大企业成为支撑全市地方财政旳中坚力量,增进了本市财政持续增收。

  一是区市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2023年,黄岛、崂山、即墨、市北、市南5区市财政收入过百亿,过百亿区市较2023年

  增长1个,其中黄岛区还成为全省首个过200亿旳区县。本市共有7个区市财政收入进入全省区县排名前10位。上述5区市在全省分别排名第1、第2、第4、第5、第6,此外,城阳区排名第7,胶州市排名第10。

  二是制造业大企业发展较快。50强企业中,制造业企业地方税收占50强地方税收总额旳49.6%,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50强企业中制造业企业保持健康发展旳势头,税收稳定增长,占比近二分之一,本市实体经济发展基础深入稳固。

  三是50强实力深入增强。2023年,尽管受到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以及国家实行一系列构造性减税政策等原因旳影响,在市委市政府旳坚强领导下,在良好政策服务环境旳有力支撑下,本市大企业仍保持了平稳较快旳发展态势。本市地方纳税50强企业奉献地方税收比上年增长5.7亿元,同比增长2.5%,占全市地方税收总额旳31.1%,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50强企业平均地方税收由2023年旳地方税收46200万元,提高到2023年旳47400万元,增长了1200万元,重点大企业实力不停增强。

  四是50强企业对地方财政奉献突出。本市50强企业缴纳旳地方税收2023-2023年五年期间增长了95.3%,年均增长

  19.1%,占全市地方税收旳比重超过三成。大企业已稳定成为支撑地方财政旳中坚力量和拉动地方税收增长旳主力军。

  (2)税收保障工作成效明显,增进税收征管效率不停提高。各协税护税部门单位认真贯彻贯彻《青岛市税收征收协助条例》,依托财源信息管理平台,按照《涉税信息采集目录》规定,加大涉税信息采集、推送、应用等管理工作力度,33个部门单位90项涉税信息纳入共享管理。

  一是增进地方税收增长。2023年,全市各部门通过财源信息管理平台共享涉税信息1582万条,比2023年增长482万条,增长43.8%。通过税务部门比对分析和跟踪征管,2023年实现税收39.14亿元,其中地方税收30.4亿元,拉动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个百分点。

  二是强化“财源经济”理念。加大财源建设工作培训力度,举行4次财源政策培训班,向各区市财政部门及全市重点税源企业宣讲、解读新出台旳财源建设扶持政策,调动大企业拢聚税源旳积极性;举行财源建设工作专题培训班,对各协税护税部门单位及各区市财源建设工作人员开展综合培训,不停提高各级各部门协税护税工作水平。

篇八:兑现财源建设资金有关工作的情况汇报

  

  全区财源建设情况调研的报告

  为更好地促进全区财源建设工作健康发展,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区政协牵头组织区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和*等单位及部分政协委员,于8月12日至9月底,对乡镇、办事处、开发区等19个单位和27家企业,通过实地考察、组织座谈、听取汇报、问卷调查等形式,就全区财源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财源建设的现状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欢迎光临517878秘书网.gwxz.按照财源建设三年规划的要求,牢牢抓住招商引资一号工作不放松,聚力猛促大项目建设,推动了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1-9月份,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37456万元,同比增长31.1%;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7892万元,占预算的107.7%,同比增长20.5%,其中工商税收8924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32%,同比增长12.7%;国、地税分别实现2442万元、686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2%、42.1%。全区财源建设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1、工业税收占据主导地位。在“工业立区”发展战略和招商引资一号工作的推动下,工业经济实现的税收有了很大提高。调查统计,前7个月,全区工业企业缴纳税金9234万元,同比增长62.6%,占税收总额的52.3%。部分乡镇工业税收占其税收总额的三分之二以上。如**、**、**、**等乡镇分别为96.6%、86.2%、88.6%和80.8%。

  2、重点企业发挥了主要作用。从区级财政看,**商城、大河热电、煤田地质机械厂、华塑建材、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等重点企业成为财政的重要支柱,前7个月,6家企业实交税金2259.1万元,同比增长45.6%,占区直征收企业上交税金总额的29.7%;从乡镇财政收入情况看,重点骨干企业成为当地财政收入的主要。**集团、**矿业和宝源实业,实交税金分别达844.8万元、453万元和86.6万元,分别占三个乡镇税收总额的40.5%、51.5%和36.7%。

  3、民营经济成为重要支柱。近年来,随着全区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民营经济由弱变强逐年壮大,民营经济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增速明显高于财政平均增幅。截止9月底,全区个体私营业户达到1xx户;注册资金20.9亿元,同比增长49.3%;民营经济缴纳税金1.9亿元,同比增长50%。

  4、招商引资拉动了财政增长。近年来,各级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主题,把招商引资作为拉动财政增长的重中之重,以项目的大推进拉动财源经济的大发展。调查统计,计划总投资近百亿元的130个项目正在建设之中,预计xx年、xx年可分别实现税收0.23亿元和2亿元以上。同时,重点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产生的税收,有利地增加了财源总量。如新矿热电、临汶石膏项目、光彩大市场,缴纳税金已分别达到146.5万元、83.3万元和268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力不足,结构不合理。按目前乡镇实际执行工资水平和基本办公等费用计算,年人均财力达到1.1万元才能维持乡镇基本运转,如果国家必保工资政策全部执行到位,人均财力必须达到1.2万元以上。但是我区xx年人均财力只有9800元,远远达不到保运转标准。截止xx年底,乡镇债务高达13.5亿元,是当年乡级财力的5.7倍,已经成为乡镇财源建设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乡镇经费缺口较大,有的存在拖欠人员工资现象,入不敷出的问题较为突出。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区乡两级特别是乡镇收入大幅减少,财政捉襟见肘。全区有10个乡镇的农业两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在60%以上,农业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例过大,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骤然显现,取消农业税后,新的财政增长点发展缓慢,财力不足的状况将更加严重。

  2、支撑财力增长的骨干企业少。在农业产业上,农业税收即将全部取消,但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农业龙头企业尚未形成财源“气候”,农业财源极为薄弱。在工业产业上,企业总量小,骨干税源少。截止xx年底我区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只有2个,过500万元的企业仅有6个。有的乡镇纳税万元以上的企业屈指可数,有的仅局限在一两个企业上。在第三产业上,如果没有新的重点项目上马,三产税收将是财源建设工作中的主要薄弱环节。

  3、财源建设的投入产出不成正比。近两年来,全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幅为46.5%,今年1-9月份,同比增长36.1%;而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前两年平均增幅为15.5%,今年前9个月,增幅为20.5%。财政收入增幅较投资增幅分别低31个百分点和15.6个百分点,财源建设投入的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许多招商引资项目和园

  区内企业尚在建设期和生产初期,实现的税收很少,即便有一些税收,相当部分还要兑现优惠政策予以减免或奖补。

  4、乡镇财源建设速度不平衡。从今年前9个月乡镇地方财政收入完成情况看,9个乡镇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年度进度预算,而有8个乡镇未能完成,少的仅完成年度预算的31.75%,其中有3个乡镇同比呈现负增长,其原因既有税费政策调整、兑现优惠政策和新建项目尚未产生税收等客观因素,也有财源建设工作力度不大、措施不力等主观因素*。

  5、征管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一是理财观念不强,业务素质低,制止“偷、逃”税费问题、监管企业的工作及措施不够有力,仍然存在“跑、冒、滴、漏”等税收流失现象和假外资、假福利企业。调查了解到,有些企业存在异地纳税现象,不少企业存有财务管理混乱问题,有的不设帐本,逃避稽查;有的核算不实,隐瞒经营成果;个别企业甚至是规模企业,不交税或交税寥寥。二是个别单位和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有的还非常突出,企业反映非常强烈,影响了税源的涵养。

  三、强化财源建设的几点建议

  1、突出工业经济,提升基础和骨干财源。大力发展工业是增强区乡经济发展后劲和增加财政收入的关键所在。要把加快工业化进程作为财源建设的重中之重。一是抓好现有企业的规范、提高,提升现有财源。目前我区国有、集体企业的产权改革已基本结束,工作重点应放在引导改制和新建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来,明确和建立、完

  善现代企业制度指导机制,强化对企业的监管和服务,督促和引导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确保税收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二是快速推进工业经济的扩规增量。要立足我区优势,着眼于实现结构升级和做大做强工业企业,搞好项目的论证、筛选、立项,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以此为抓手,强力招商,引进大企业、大财团和战略投资者,努力培育强劲的骨干和支柱财源,尽快扭转我区工业企业单体规模小、总量少、效益低、税源薄的不利局面。三是继续坚定不移地力促新上项目特别是重点项目建设进度。通过严格落实项目包保责任制、强化督导、调度和考核,努力突破土地、规划、资金等“瓶颈”,确保税源项目早建成、快见效。

  2、强抓招商引资,培植新兴和后续财源。实践证明,发展区域经济,不抓项目就是没有抓住关键,不抓招商就是不得要领。要树立“引进资金、项目就是引进新财源”的观念,紧紧抓住国际和国内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突出欧美、日韩、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等重要城市群,强力推进,快速膨胀规模。一是发挥好资源优势。着力引进大型石膏、岩盐开采、加工企业,整合现有同类企业,带动相关产业,迅速形成生产规模,拉长产业链条,使与石膏、岩盐相关的采矿业和化工业真正成为我区的产业龙头和财源支柱。二是着力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质量。要把引进“大、高、外、名、特”项目作为主攻方向,重点引进工业和外资项目。继续坚持对污染环境、科技含量低、市场前景差、对财政贡献小又不能安置大量劳动力的项目,一个不引、一个不上。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努力解决项目迟迟不能开工、“圈而不建”、提供税收太少和以虚假投资骗取政策优惠的问题,力争培植更多更强的区域经济支撑点和财政增长点。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品牌效应、**文化遗址和**丰厚的人文、自然资源及以天平湖乐园、青春开发区、石膏工业园、新城区为依托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是我们发展旅游业独特的优势。应组织相关部门、聘请专业人才,组成专门的班子,下大气力,对现有资源进行全方位规划设计、包装整合,对外专题招商,让能够带来人气、带动物流、信息流、拉动诸多产业的旅游业成为我区新兴的、延绵不断的后续财源。

  3、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随着农业税的逐步取消,农业这一基础财源建设面临严峻考验,作为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区,必须加快农业财源建设工作的转型步伐。一是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化。要按照“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统筹规划,强化措施,着力培植壮大农产品深加工等龙头企业,使其像丝绸公司那样,对地方财政的贡献能力与综合效益同步增长。二是健全完善农业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单就市场而言,要按照“多层次、强辐射、专业化”的要求,在引导各级大力发展各具特色专业批发市场的同时,对现有的较大型市场,进一步统筹规划,采取措施,引入培植市场经纪和组织人才,使之与国际国内市场相联系,使其像蔬菜批发和钢材大市场那样,真正做大做强,做成品牌,千方百计开辟更多的财源阵地。三是继续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着力发展

  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等高产值、高收入经济作物,继续发展桑蚕、特色林果和苗木花卉种植,力保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四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要按照“突出地方特色、规划适度超前、基础设施领先、功能配套完善”的要求,加快小城镇开发建设。同时要把小城镇建设与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想方设法吸引农民入镇进园经商办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乡村经济,努力增加财税收入。

  4、强化征管,努力提升财税收入总量。一是落实监控促收制。面对xx年区乡工资拉平的工作目标,各级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健全制度,强化力量,像抓招商引资工作那样,常年不断地狠抓财税收入工作。要针对我区税收点多面广、流动性强、难管易漏等特点,继续实行政府管税、专业治税、群众护税、部门协税的社会化办税机制。特别是区直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深入乡镇、深入企业,宣传政策、强化监督,帮助乡镇解决束手无策、无力解决的问题;督导企业加强管理,解决企业财务管理混乱、帐务不全的问题。并努力探讨推引“一家查帐,资源共享”的企业检查制度;要进一步加大依法征管和稽查力度,规范税收秩序,严格依率计征,做到依法征管;要严格福利企业、“三废“企业和税收减免优惠的审批,坚决打击偷、漏、逃、骗税行为,做到应收尽收。加强对民营企业“饮水思源”、积极纳税、回报社会的教育,尽快改变企业“生产红红火火,纳税低落寥寥”的不正常现象。同时,建议有关部门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严格审查和随时审定,及时改进不合时宜的“税收定额”征收办法,确保财税收入的稳步增长。二是加大增收节支的监管力度。要树立节

  约也是增收的观念,在保工资、保运转、保刚性支出的前提下,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一方面要严格定编定岗制度和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特别是要积极探索和建立机构编制、人员与财政预算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另一方面要整顿各级财务管理,健全推行“一个帐户存钱、一本帐管理、一个理财小组审批”的财务零户统管办法,大力压缩非生产支出。三是进一步优化财政管理体制。要按照省、市加强县乡财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推行“乡财乡用县管”和“村财村用乡管”的管理体制。当前,首要的是在严格现行区乡财政体制的基础上,认真解决好“财政收入的足额上缴与财政调度款项有机结合”的问题。对乡镇因基金会、股金会的清理、整顿等形成的历年欠帐,综合考虑乡镇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制定计划,实行分期、分批的偿还办法,以保护其组织收入和偿还欠款的积极性。要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对各单位预算外收入的、项目、数额、流向、用途及管理等情况进行全面清查,*清除游离于财务监管之外的“小金库”,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5、多措并举,进一步强化向上争取工作力度。我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离开了投入,经济的发展将寸步难行。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是加快发展、壮大财源的一条便捷途径。同时,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新形势下,国家陆续出台了许多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新政策,并加大了转移支付力度。因此,要更加注重政策的研究,努力掌握国家有关宏观调控的新政策、新动态和新机遇,不断增强开展工作的主动性。要把对上争取资金和项目列入重要的日事议程,并

  作为一项日常事务来抓,成立专门的协调领导组织,明确专人负责,秘书网网址:6636.bak.对上争取更多的建设资金和转移支付额度;要在做好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及时选择一批事关工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林业、水利、科技、交通、民政和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源建设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挤入国家和省市计划盘子,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对上争取工作。与此同时,要完善措施,强化责任,努力加大河沙、石膏、盐岩、石灰石资源等规费的征收力度。要通过专门制定政策、明确目标,加大奖惩,充分调动各级对上争取和各项规费征收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为全区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财力支持。

  内容仅供参考

推荐访问:兑现财源建设资金有关工作的情况汇报 财源 兑现 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