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劳动教育的外延看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容(10篇)

时间:2024-09-13 12:0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从劳动教育的外延看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容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制度的改革,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劳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也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激发他们对劳动的热爱和热情。同时,劳动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技能,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为将来的就业和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传统的课堂教育往往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环节。而实践是检验理论的真理性和可行性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应该积极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如实验课、实训课、社会实践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实践、去动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关键要素。劳动教育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劳动教育还要关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支持,为他们将来从事创业活动打下基础。

  四、强调劳动精神和职业道德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要强调劳动精神和职业道德。劳动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是人们在劳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进取、勤奋务实的精神状态。高校劳动教育应该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创造美好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同时,劳动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引导他们在职业生涯中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职业道德底线,做到诚实守信、敬业奉献。

  五、构建多元化的劳动教育体系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要构建多元化的劳动教育体系。劳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的有机衔接和协同发展。高校应该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多样化的劳动教育平台和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劳动教育内容和形式。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正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

  动技能、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强调劳动精神和职业道德、构建多元化的劳动教育体系等方面展开的。只有通过全面深入的劳动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高校毕业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二:从劳动教育的外延看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容

  

  供您编辑修改使用

  专业

  品质

  权威

  编制人: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________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

  And,thisstoreprovidesvarioustypesofclassicmaterialsforeveryone,suchasofficematerials,workplacematerials,lifestylematerials,learningmaterials,classroommaterials,readingmaterials,knowledgematerials,partybuildingmaterials,educationalmaterials,othermaterials,etc.Ifyouwanttolearnaboutdifferentdataformatsandwritingmethods,pleasepayattention!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本体价值与实践进路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基础内容之一,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新时代下,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进步,劳动教育的本体价值也不息进步和更新。本文从本体学角度出发,探讨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本体价值和实践进路。文章认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本体价值体此刻劳动与技能、劳动与创新、劳动与道德、劳动与健康等多个方面,其中劳动与技能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劳动与道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在实践进路方面,本文提出了劳动教育的“人本、知行合一、外延拓展、内涵丰富、创新引领”五大路径,分别从教育体制改革、教育内涵深化、课程改革、人才培育模式创新和劳动实践创新等方面展开探讨,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进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劳动教育;本体价值;实践进路;技能;创新;道德;健康;教育改革;人才培育

  一、引言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基础内容之一,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新时代下,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进步,劳动教育的本体价值也不息进步和更新。劳动教育在新时代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既是推行经济转型和提高

  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制度保障,也是推行人民群众全面进步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有力措施。

  本文从本体学角度出发,探讨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本体价值和实践进路,旨在为劳动教育的深化和进步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本体价值

  2.1劳动与技能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该重视培育同砚的实践技能,培育同砚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同砚能够精通一定的劳动技能,为将来的工作和创新提供基础。在新的劳动教育中,应该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和培训体系,为同砚提供快速进修和精通技术的途径,强调知行合一,并重视创新与实践,为将来的科技创新做好基础筹办。

  2.2劳动与创新

  劳动教育具有增进创新的重要作用。在新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对技术和创新的需求也在不息增加。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培育同砚的创新能力,培育同砚的创新思维,加强对科技创新的培育,为同砚今后成为创新领域的中流砥柱打下基础。同时,也要重视对同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基础的加强和深化,让同砚精通更多实际技能和实践知识,提高创新能力。

  2.3劳动与道德

  劳动是一种文化价值,包括了职业道德和品德修养的方面。劳动是贡献社会、为他人服务的重要方式,是体现人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一种方式。在新时代下,劳动教育应该重视培育同

  砚的道德素养,提议同砚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忱劳动、亲近劳动、创设劳动的文化价值观,为形成全面的人类乐观向上的社会主义文化客观条件打下基础。

  2.4劳动与健康

  劳动不仅是创设财宝的过程,也是强身健体的过程。劳动能够让人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同时也可以增强身体素养,预防疾病。在新时代下,劳动教育应该重视培育同砚的身体素养,鼓舞同砚通过劳动来增强身体素养、预防疾病,为国家建设和自身健康生活打下基础。同时,也要重视保卫同砚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在工业劳动中,需要重视安全防范,保障同砚的安全健康。

  三、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践进路

  3.1教育体制改革

  在新时代下,教育体制改革是推行劳动教育深度进步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建立和完善劳动教育的体制机制,加强对劳动教育的工作的规范管理和监督。在劳动教育的评估机制中,要重视同砚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的评估,发挥教学效果最大化。

  3.2教育内涵深化

  在实践教学中,要重视同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劳动教学中,可以整合教育资源,为同砚提供更多实践教学机会,增强同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知识,同时提高同砚的理论知识水平。在内容上,要重视开展问题导向的探究教学,提议以问题为中心,探究实践的方法和理念。

  3.3课程改革

  在课程改革中,劳动的地位和作用应该得到充分的发挥。要将劳动教育归入到教育过程中来,重视劳动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的培育,加强相应课程的教学,提高同砚的认知水平宁实践能力;同时重视课程评判的科学性和好用性,加强评判指标的规范性和多样性。

  3.4人才培育模式创新

  人才培育应该符合推动经济进步和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应该加强对同砚实践能力的培育,提高同砚的实际技能水平,重视同砚的能力和素养培育;同时重视文化和文明的继承和发扬,开展多种载体的劳动教育,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3.5劳动实践创新

  劳动实践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同砚成长和进步的重要途径。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为同砚提供出门在外的进修机会,加强同砚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师生的互动和沟通,扩高校生劳动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同砚的实践阅历,并在劳动实践中开展创新活动。

  四、结论

  本文从本体学角度出发,探讨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本体价值和实践进路。文章认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本体价值体此刻劳动与技能、劳动与创新、劳动与道德、劳动与健康等多个方面,其中劳动与技能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劳动与道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在实践进路方面,本文提出了劳动教育的“人本、知行合一、外延拓展、内涵丰富、创新引领”五大

  路径,分别从教育体制改革、教育内涵深化、课程改革、人才培育模式创新和劳动实践创新等方面展开探讨,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进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劳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和价值体系,不仅关乎将来社会的进步,也干系到每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因此,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实行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劳动教育的进步。

  起首,在教育体制上,需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和统筹规划。在学校中,应该建立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提高劳动教育的地位和质量。同时,要加强对教育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使劳动教育能够真正落实到教育实践中。

  其次,在教育内涵深化方面,需要重视培育同砚的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除了传统的劳动课程外,还应该在社会和生活中为同砚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加强同砚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重视同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劳动教育中培育同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创新进步扫清道路。

  第三,在课程改革方面,需要重视劳动教育的整合与联动。除了传统的劳动课程外,还应该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和联动,增进同砚的综合能力的提升。例如,将劳动教育与科技、文化、语言等学科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立体化、综合化的劳动教育模式。

  第四,在人才培育模式创新方面,需要建立起与时俱进的人才培育模式。要重视培育具有国际化、创新化、实践化能力并具有人文情怀的将来人才,不息探究符合中国国情和世界进步潮流

  的人才培育模式。同时,加强对同砚们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教育,为同砚的职业进步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支持。

  最后,在劳动实践创新方面,需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为同砚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也应该鼓舞同砚在劳动实践中进行创新,不息探究新的劳动方式和方法,为将来的劳动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气。

  总之,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进步需要我们不息探究和创新,为同砚和将来的社会进步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只有坚持“人本、知行合一、外延拓展、内涵丰富、创新引领”的劳动教育理念,才能够让劳动教育在新时代得到真正的落实和进步。

  面对新时代的变革和挑战,劳动教育需要不息创新和完善。以下是几点详尽措施:

  一、推行新一代职业教育

  新一代职业教育是面对现代产业进步需求、重视实践技能培育、致力于提高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劳动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传统的技能培育基础上,重视培育同砚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使其具备适应将来社会进步的能力。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劳动教育需要更多地重视实践环节,鼓舞同砚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校内外劳动实践、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提高同砚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劳动教育的重要支撑,需要重视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和提升。提高老师的岗位素养、实践阅历和创新意识,打造一支专业化、敬业化、创新化的师资队伍,为劳动教育的进步提供坚实的师资基础。

  四、与社会融合进步

  劳动教育需要与社会融合进步,创设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使同砚在实践中进修、在进修中实践。加强学校与企业、行业协会等社会资源的联系和合作,在实践中锤炼同砚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提高教育质量

  劳动教育需要重视教育质量,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判方式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升级。同时,也需要对整个教育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总之,新时代的劳动教育需要不息创新和进步,以培育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将来人才为基本目标,增进同砚的全面进步和社会的茂盛进步。

  六、加强国际沟通与合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劳动教育也需要加强国际沟通与合作。学校可以与国外学校、探究机构等建立学术沟通的合作干系,共同推行劳动教育的探究和进步。同时,国际化的视野也可以援助同砚拓展视野、增长见闻,适应全球化的竞争环境。

  七、重视跨学科融合

  劳动教育需要重视跨学科的融合,将不同砚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和应用。例如,将机械制造、电子技术、计算机技能等综合运用于智能制造,培育具有跨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八、推行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现代教育的必定趋势,劳动教育也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学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在线实践等教育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同时,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提升同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通过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等技术进行创新设计和实践探究。

  九、提高社会认知和影响力

  劳动教育还需要提高社会认知和影响力,让更多的人熟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学校可以通过社会化的教育活动、科技效果转化等形式,提高劳动教育的著名度和影响力,带动社会对劳动教育的关注和支持。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劳动教育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和提升,以适应将来社会进步的需要和人才培育的需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和同砚应共同努力,共同推行劳动教育的进步和进步。

  结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和提升,包括重视实践、培育创新能力、开展产教融合、利用信息化技术等等。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和同砚应共同努力,提高

  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以适应将来社会进步的需要和人才培育的需求。

篇三:从劳动教育的外延看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容

  

  大学University2021年第17期总第511期从《实践论》解读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郗培宇江苏南京211816)(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要: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再次高度关注作为中劳动、劳动教育的理论逻辑在毛泽东人方向中重要一环的劳动教育,而《意见》时隔多年,《实践论》站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实践论》中也有体现。意义、途径,既为中历久弥新,本文即从《实践论》中挖掘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新时代劳动教育建构理论支撑,也为《实践论》在八十多年后赋予更多时代色彩。;劳动观;劳动教育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实践论》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7-0020-04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加强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咱1暂。(以下简称《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而“劳动”以及其背后的“实践”在《实践论》中有着经典解析,《实践论》从“实践”这一马克思认识论是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出发,阐释了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思想,《实践论》中挖掘糅合和辩证法的认识论,蕴含着毛泽东极为深刻的实践哲学特质。本文即从也为《实践论》在八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意义、途径,既为新时代劳动教育建构理论支撑,十多年后赋予更多时代色彩。一、从《实践论》解读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涵《意见》提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解读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的核心在于理解劳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将劳动。“劳动”和“实践”是本文研究对象教育与智育区别开,防止用文化课的学习取代劳动教育”明晰两者概念的同与不的关键桥梁,是将《实践论》和劳动教育连接在一起的两个关键词,(1996—)研究方向:党的建设、高校思作者简介院郗培宇,男,硕士在读,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想政治教育。2涵盖主观、客观以及主客观之间的同是进一步解读的前提。两者从本质要素来看是一致的,联系。毛泽东认为“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咱2暂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可见这里而《意见》中所说的“劳动”外延就是“日常生活劳动、不能简化为包含和包含“劳动”的范畴包含在“实践”当中。但仍不能轻易将两者混为一谈,而是在时代性解读的需求下,将“劳于的关系,也不是削弱“劳动”在政治经济学中的意义,注意界限,这样才能在《实践论》中找到更多动”的概念过渡到“实践”中,同时仍要加以区别,开展劳动教育的理论支撑。一是要从劳动的外延概念来看劳动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界限。过去教育部门和学校常常提到“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更多的是指课堂教学内容现实意义的参与和走出课堂走向社《意见》单独将劳动教育提出来,某种程会的亲身体验,大多是对课内学习的“变现”,而这次度上就是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劳动教育隐匿在实践教育之后。《意见》特别将两者区别开来,也是明确了二是要从劳动的内涵来看劳育和智育的界限。劳动内部种类的划分。广义上的劳动可以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而劳动教育的劳动更多指向体力劳动。当前学生的升学选拔仍是以智育成果即文化课成果为主,这就从教育的明确劳育和智育的界限也是为了让劳动教育目的和动机层面使“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成为培育学生的重要合力之一。二、从《实践论》解读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义(一)发挥劳动对劳动自身升级的作用尤其是高“劳动”所具有的历史性内涵,使它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外延。当前教育体系,往往忽视基础技能培养。正如《实践论》等教育,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侧重于复杂的部分,,任何复杂的实践都是中所说的“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只会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变为“空中花园”。由基本的劳动演变而来的,若忽略基础劳动,而是引导学生掌握基本从劳动层次上看,一方面,重视劳动教育并不意味着简单低级,生产生活的方法与技能并加以实践体验,从而为今后学习更高层次的专业技能打好基础;另一方面,重视劳动教育并不意味着是守旧低效,尽管当前科学技术的先进程度远超过去,大量需要人力的劳动被机器取代,不只是生产方面有大量自动化数控机器,生活方面也出现了也就是《意见》中基本各种设备减轻人力,此时加强劳动教育能更好地体现劳动的发展规律,原则提到的“强化实践体验”,在亲身经历劳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从纵向角度掌握生产生活的最新技术。(二)发挥劳动对深化理论认识的作用思想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结合升《实践论》很大程度上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21,在劳动教育中,学生可以在原华的结果,其中强调人的认识“从实践发生,而又服务于实践”有的理论认识指导下开展劳动,不断产生对生产、生活以及服务新的认识和看法咱3暂。同时《实,认识的真理性由实践论》强调“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践来检验,实践能够让真理性认识从失败、错误中脱胎而出。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及技能通从而让学生加强对真理的探索。过劳动实践转化为现实,将主客观联系在一起加以对照,(三)发挥劳动对改造劳动主体的作用还有劳动主体。目前的确存在“不珍劳动的改造作用绝不止体现在对自然、社会的改造,思想慵懒,这是《实践论》中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有个别学生缺乏劳动、所说的“思想超过客观过程”,是脱离了劳动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然而改造主观世界不能让主客观世界不断只局限在唯心的、主观的、自我的层面上,更多的是要靠实实在在的劳动,结成联系,在劳动中体会感受,要比通过书本读来的、通过大脑思考来得更真实有效。这也就是毛泽东所说的“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促进学生形成正确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意见》中提到劳育对学生最终的影响在于能够真切感受作为商品价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劳动教育中,学生通过亲自劳动,的———“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能够逐步改变学生对于劳动本质和劳动成果磨砺意志,逐步培养劳动精神。的珍惜程度,同时潜移默化地升华个人品质、三、从《实践论》解读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途径“知行合一”(一)强调劳动主体《意见》中提到劳动教育的一个关键原则就是“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从深层最直接地获得了对劳动对象表面现次体现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学生通过接受劳动教育,通过发挥象和外部联系的感性认识,即感受劳动本身的体力消耗以及对劳动的直观感受;上升为对劳动技巧的摸索、规律的总大脑思考的作用,使感性认识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认识,还需要《实践论》中所说的,不仅是“从感结、意义的体会。然而知行合一在此远远没有结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回报社会,不断一个飞跃”。换句话说,劳动教育不能止于校园,更要让劳动教育回归家庭、用劳动得来的新的理性认识再去指导新的劳动咱4暂。“循序渐进”(二)强调劳动过程相同阶段的学生又依据不同学《意见》中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指导方案,制进行区别。毛泽东在《实践论》中的认识论观点,是充满辩证法色彩的认识论,认为人类认识发展全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个过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每一循环内容,都相对到了高一级的程度。人类的本质活动就是劳动,也可以说是劳动的发展历史,同样,人的认识发展过程和社会发展也是同步向前的。这就要22贴近时代需求、符合历史方位咱5暂。求对学生的劳动教育要在时代性认识的指导下进行,(三)强调劳动环境“支撑保障”劳动教育的主体区别于劳动的主体,劳动的主体是学生,而劳动教育的主体是有目的、有计划实施教育的家庭、学校、社会,除此之外这也是劳动主体所处的主要外部环境。在《实这是“人的践论》看来,作为具有社会性这一根本属性的人在一定生产关系下从事生产劳动,。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生活资料生产的实本研究认为,这里所说的生产活动就是人们最基本的进行生产资料、必然会践活动,接受劳动教育不可能仅是闷头做事,其社会性必然会使其与环境紧密相连,受到学生所处环境的影响。一方面环境包含劳动所需的工具和资料,这就直接限制了劳动的水平,另一方面环境影响人的认识,通过认识的反作用也会影响劳动的水平。因此《意见》中指出要分别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基础、主导、支持作用,这三者既是劳“着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切实加动教育的供给者,也是其主要场所。同时,强调强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也是从劳动主客体联系之外,保障学生接受劳动教育质量的重要方面。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7(01).[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马克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陈宝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N].人民日报,2020-03-30(12).[5]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02):82-84.(荐稿人:郭万牛,南京工业大学教授)邹宇铭)(责任编辑:23

篇四:从劳动教育的外延看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容

  

  2022年第6期总第558期JournalofScienceandEducationNo.6,2022SumNo.558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研究——基于立德树人的视角张(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威江苏·南京210000)摘要:立德树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各级各类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制定了标准。新时代,国家重提“五育”并举,劳动教育正式归位。在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明确“立什么德”和“树什么人”这一根本问题,厘清立德树人和劳动教育的逻辑关系;从人的不同成长阶段和社会角色的视角准确定位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尝试建构“一课一品一学一行”的劳动教育培养模式。关键词:立德树人;劳动教育;实践路径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871/j.cnki.kjwh.2022.06.012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教育活动都围绕这一根本任务展开,从“立德”出发实现“树人”,在“树人”的具体工作中突出“立德”这个优先标准。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新时代视野下,高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必须基于立德树人视角,梳理劳动教育的时代脉络和价值依归。“德”内涵十分丰富:从形成的时间维度来看,有中华传统美德、中国革命道德、社会主义道德等;从道德的类型维度来看,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也可分为大德、公德和私德,上可“兼济天下”,下可“独善其身”。我们所立的“德”应是根深、源广、包容、发展的“德”,其根植于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汲取了中国革命战争时期舍生取义的大德、社会主义建设中一心为公的公德等思想精华,同时蕴含仁爱友善的私德,具备人类情怀。我们应胸怀天下,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丰富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1]强则国家强。”高校教育培养的青年学生应该是理1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本质体现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属性,劳动的创造性和道德制约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道德教育与劳动教育紧密相连,不管是“德艺双馨”的双重期许,还是育才与育人的辩证统一,都要求二者共同为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服务。1.1准确定位“立什么德”和“树什么人”从古至今,中华民族都十分重视“德”的养成,把“德”作为人才评判的重要指标。立德树人中的想高远、本领过硬、敢于担当的时代新人,他们既要有崇高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又要有能成事、成大事的智慧和才华,还要有经得起风雨考验、能做善成的担当精神。1.2科学认识劳动教育的内涵和本质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劳动的属性也在不断地演变。在原始社会公有制中,人类的劳动主要是生存性劳动。由于社会生产力较为低下,人们为了生基金项目:2021年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基础课课程群”专项课题“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1JDKT071)。作者简介:张威(1980—),男,本科,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44思政教育存,以氏族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或捕猎活动,劳动所得平均分配,没有等级之分、没有物物交换及货币交换,所有劳动所得均用于维持日常生存。私有在自然人的生存法则中存在天然的道德要求。道家经典《道德经》的思想精髓是“道法自然”,“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法”是“道”在自然制产生后的劳动主要是生产性劳动,一部分人占有社会主要生产资料,主导劳动生产,处于剥削地位,此时处于基层劳动者的生产劳动被异化,属于异化劳动。社会主义公有制出现后,异化劳动向自由劳动转变。新时代高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指向,充分认知劳动教育的价值内涵,明确劳动教育的育人定位。同时,高校要坚持“五育”并举,把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重视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价值意蕴,发挥劳动教育在培育社会主义新人中的重要作用。1.3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立德树人与劳动教育之间存在天然联系:立德树人是劳动教育的价值指引和实践要求,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德育承载和育人践行。在立德树人总要求下,劳动教育有了价值旨归,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通过劳动教育的实施得以完成。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育的根本指向,决定了劳动教育的价值归宿和实践指引。德育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育人目标,高校要通过劳动教育大力弘扬“劳模工匠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是让广大青年学生在劳动体验、习惯养成、开拓创新中锤炼自己的实践本领,把他们培养成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劳动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深刻表达,是人才培育的生动实践。“五育”并举是高校教育的必然要求和路径选择,高校要充分利用劳动教育的实践优势,发挥其在理论与实践、德育和智育之间的衔接作用,以及在人才培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2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价值定位重视劳动教育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实践属性及自我实现,明晰立德树人视角下劳动教育的价值定位,是历史发展和现实需要的必然结果。2.1劳动教育孕育于自然人的生存繁衍自然人是人的天然属性,与生俱来。自然人的劳动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的需要,领域的规则体现。它揭示了宇宙天地之间万事万物均应效法和遵循的自然而然的规律,它蕴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之中。这种自然的道德思想发展到现代社会,主要体现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安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人在劳动中对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等诸多关系的处理,无不蕴含这种哲学思想和朴素道德。挖掘劳动教育中的自然规律和“道”与“法”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应然要求。2.2劳动教育承载着社会人的角色适应人除了具有自然属性外,还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人们通过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活动、学习社会规范、履行社会角色等来完成社会化,从而成为社会人。在不同场景下,社会人履行的社会角色不同,所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承担的角色责任也不同。在国家层面,公民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标准,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在社会层面,公民需要遵纪守法,敬业乐群,以社会公德为价值追寻,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进步;在家庭层面,公民需要尊敬父母,爱护幼小,夫妻和睦,兄弟相亲,家庭和谐,共同营造良好家风,通过个人发展促进家庭富足。个体需要完成角色转变,而每一个角色也都有相应的道德规范和责任要求。劳动教育促使个体在扮演多样化角色的过程中尊崇对应的道德要求和岗位职责,并通过劳动实践和体悟实现个人成长。2.3劳动教育推动了职业人的事业发展人类社会进入私有制之后便开始了社会分工,社会中的个体就有了职业身份。社会大生产以来,劳动分工更加精细,职业更加多样,不同职业在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种差异越来越明显,界限越来越清晰。职业人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熟悉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劳动教育也必然离不开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教育。高校将劳动教育和专业能力训练结合起来,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技术技能水平提升,有助于他们完成职前能力储备。2.4劳动教育鼓舞了“理想人”的自我实现“理想人”是自我发展的最高标准,是人全面发45思政教育展的理想状态。有学者把“理想人”定义为“动态生成的相对意义上的‘完人’”[2],主要旨在说明人的发展需要达到智力与体力的和谐统一,实现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现实社会中的“理想人”是个体发展的理想目标和最高追求,但个体发展的目的不是为了发展本身,而是为了通过素质和能力提升满足人的某种现实需要。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是不同的,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即充分发挥自身各种才能和潜能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个人的理想和抱负。由此可见,“理想人”和更多反映的是个体的精神追求。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是劳动价值教育的重要内容,这种教育是人思想境界提升的重要途径,为人的理想追求和价值实现奠定了精神基础。3立德树人视域下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近年来,高校劳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依然存在对劳动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劳动教育育人功能缺失、劳动教育工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做好新时代劳动教育工作,必须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聚焦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3.1建构劳动教育体系,注重劳动教育师资培训新时代高校在劳动教育中必须加强组织建设,做好劳动教育工作的整体规划、组织实施、科学评价等工作,确保劳动教育的实效性。高校在建构劳动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师资培训、课程建设、成果展示、实践形式、组织实施和科学评价等方面完善劳动教育体系,确保劳动教育“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育人目标的实现。劳动教育不是简单的“劳动”,而是以“劳动”为载体、以“教育”为目的的劳动。在劳动教育体系建构过程中,高校必须在“统一结合”上下功夫:在师资培训体系上,必须注重劳动教育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的结合;在课程建设体系上,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成果展示体系上,必须注重劳动物化成果与育人成果的统一;在实践形式体系上,必须注重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统一;在组织实施体系上,必须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的统一;在科学评价体系上,必须注重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的统一。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46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劳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等也要相应地发生转变。加之高校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师资结构性矛盾凸显,高校必须加强对师资的系统性培训,切实提升劳动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劳动教育实施的实效性。3.2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将劳动教育列入人才培养计划劳动教育课程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高校需要开设的必修课程。高校必须将劳动教育课程列入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使之成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过程中,高校要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原则。劳动教育课程内容既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价值、劳动精神等理论内容,又要包括以日常性生活劳动、公益服务性劳动、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依托的实践内容,以便学生能够通过劳动教育课程来认知、体悟、内化、践行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其中,理论性教学以劳动价值、劳动素养、劳动安全、劳动法律法规等为主要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分散教学,循序渐进,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提高学生劳动素养;实践性教学以生产服务性劳动为主,通过“劳动周”或专项劳动等形式让学生进行集中体验,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在劳动实践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创造劳动成果,体会平凡劳动中的伟大。在劳动教育实践中,高校可通过“劳动周”,在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劳动教育类通识选修课程,开发劳动教育在线开放课程,供学生结合自身需要,进行选修选学。3.3打造劳动教育育人品牌,将劳动文化植入校园文化高校校园不仅是青年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更是高校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阵地。高校必须在劳动教育中融入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劳动教育的引领功能。高校可通过以下措施来促进二者的融合:通过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邀请优秀毕业生作报告等劳动模范人物进校园活动,组织先进典型进校园、进班级、进课堂,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活动,综合运用学术报告、宣传栏、新媒体等,打造“身边劳模”“最美教师”“技能标兵”等模范人物,让全校师生近距离接触劳动模范、聆听劳模故“自我实现”“劳动月”

  思政教育事、观摩精湛技艺、感悟勤勉敬业的劳动精神,从而营造劳动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学生参加技能培训、技能证书考试,开展“巧手匠心·创意无限”特色劳动教育活动,打造劳动教育育人精品项目,激发学生创新创意思维,彰显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3.4促进劳动教育与思政政治理论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将劳动素养教育纳入专业教育体系新时代高校必须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将劳动素养教育纳入专业教育体系。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过程中,高校教师要创新实践教学环节,以现场观摩、主题讨论、社会调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等。在专业教育过程中,高校教师要拓展劳动教育的外延与载体,深化劳动教育的内涵和价值意蕴,积极培育高校青年学生的劳动价值理念,注重分析相关劳动形态的发展趋势,强化劳动品质培养,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3.5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劳动能力融入课外校外实践高校可通过以下几项措施来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1)设立劳动育人示范岗。结合学校勤工俭学工作,设立“卫生员”“宿管员”“交管员”“餐管员”等工作岗位,服务校园公共区域卫生工作,推进文明宿舍创建,维护校园交通秩序,促进文明就餐;依托学生社团,设立以环境保护、社区帮扶等为主题的志愿服务岗,让学生在真实岗位实践中培养劳动习惯,增强劳动意识和能力。(2)建立义务劳动认证体系。鼓励学生每学期完成10~20小时义务劳参考文献[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10-27].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18)[2017-动,并给予义务劳动认证,作为评奖评优、党员发展、奖助学金发放的参考依据。(3)开展劳动主题教育活动。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如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国际劳动节等,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劳动,创建“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劳动文化。(4)建立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推动二级学院与校园周边街道共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探索实施“一院一街一品”的劳动教育合作模式,依托团中央、团省委等平台,创新开展社会实践等服务性劳动,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鼓励学生将人生理想与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等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在一起。新时代高校在劳动教育中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认识新时代劳动发展新变化、学生身心发展新特点,科学创新劳动教育内容和方式,通过开展劳动教育师资培训、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打造劳动教育育人品牌、融入专业教育、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建构“一课一品一学一行”的劳动教育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王安全.教育的理想是将现实人发展成理想人[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3,5(2):6-9.ResearchontheValueImplicationandPracticalPathofLaborEduc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intheNewEra:BasedonthePerspectiveofEnhancingMoralityandFosteringTalentsAbstract:Asthefundamentaltaskofsocialisteducationinourcountry,enhancingmoralityandfosteringtalentsZHANGWeihaspointedoutthedirection,putforwardrequirements,andformulatedstandardsfortheorganizationandimple?mentationofvariouseducationalactivitiesatalllevels.Inthenewera,theStatere-emphasizesthe“fiveeduca?tions”,andlaboreducationhasofficiallyreturnedtoitsplace.Duringtheimplementationoflaboreducation,itisnecessarytotakethefollowingmeasures:clarifyingthefundamentalissueof“whatkindofmoralitytoenhanceingtalentsandlaboreducation;accuratelylocatingthevalueimplicationoflaboreducationfromtheperspectiveofdifferentgrowthstagesofpeopleandtheirsocialroles;tryingtoinnovatethetrainingmodeloflaboreducation.Keywords:enhancingmoralityandfosteringtalents;laboreducation;practicalpath编辑:顾andwhatkindoftalentstofoster”,andclarifyingthelogicalrelationshipbetweenenhancingmoralityandfoster?杰47

篇五:从劳动教育的外延看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教程全书电子教案完整版

  第一章

  立足时代,感悟劳动精神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劳动和劳动者

  一、劳动

  二、劳动的内涵和外延

  三、劳动的重要意义

  四、劳动者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一、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基础与核心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思想

  四、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实践价值

  第三节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

  一、学校劳动教育的现状

  二、加强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

  三、落实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劳动实践方案

  实践活动一

  走进养老院,体味践行劳动精神

  实践活动二

  参与社区服务,感受劳动精神

  二、教学难点

  1.理解劳动的概念

  2.体会马克思主义劳动关系的内涵、时代价值。

  3.掌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义、方法。

  三、教学方法

  1.理论讲解

  2.政策解读

  3.案例讲解

  4.影片欣赏

  5.阅读体验

  第二章

  奋斗一线,弘扬劳模精神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劳模和劳模精神

  一、劳模

  二、劳模精神

  第二节

  劳模精神的时代特色

  一、革命战争年代劳模精神的时代特色

  二、新中国建设时期劳模精神的时代特色

  三、改革开放初期劳模精神的时代特色

  四、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内涵

  第三节

  劳模精神的当代价值

  一、劳模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二、劳模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

  三、劳模精神为培育时代新人构筑重要手段

  第四节

  践行劳模精神

  一、爱岗敬业——养成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二、争创一流——弘扬超越自我、永不止步的不懈追求

  三、艰苦奋斗——造就不畏艰辛、自强不息的革命本色

  四、勇于创新——保持锐意进取、求新求变的精神风貌

  五、淡泊名利——锤炼廉洁自律、遵规守矩的高尚品格

  六、甘于奉献——培育敢于担当、乐于付出的行为品质

  劳动实践方案

  实践活动一

  办公室助理,储备办公技能

  实践活动二

  食堂劳动,体验生产劳动

  二、教学难点

  1.了解劳模的由来和内涵。

  2.掌握劳模精神在不同时代的特色,深刻体会劳模精神的当代特色。

  3.掌握劳模精神的当代价值,树立劳模精神的认同感。

  4.结合学生实际,践行劳模精神。

  三、教学方法

  1.理论讲解

  2.政策解读

  3.案例讲解

  4.影片欣赏

  5.阅读体验

  6.参观体验

  第三章

  精雕细琢,传承工匠精神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一、敬业——职业精神

  二、协作——团队精神

  三、精益——品质精神

  四、专注——坚持精神

  五、创新——革新精神

  第二节

  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

  一、工匠精神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

  二、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前行的精神源泉

  三、工匠精神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

  四、工匠精神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

  五、工匠精神是劳动者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第三节

  践行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之热爱

  二、工匠精神之专注

  三、工匠精神之勤奋

  四、工匠精神之严谨

  五、工匠精神之责任

  六、工匠精神之创新

  劳动实践方案

  实践活动一

  图书管理分类,体验工匠精神

  实践活动二

  师范生支教,发挥专业优势

  二、教学难点

  1.理解工匠精神及其内涵。

  2.掌握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

  4.结合学生实际,践行工匠精神。

  三、教学方法

  1.理论讲解

  2.政策解读

  3.案例讲解

  4.影片欣赏

  5.电视节目欣赏

  6.参观体验

  第四章

  学有所用,培育创新精神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创新精神概述

  一、创新精神的内涵

  二、新时代创新精神的特征

  三、培养创新精神的途径

  第二节

  创新意识

  一、创新意识的内涵

  二、创新意识的作用

  三、创新意识的特征

  四、创新意识的养成

  第三节

  创新能力

  一、创新能力的概念

  二、创新能力的特征

  三、创新能力的基本构成

  四、创新能力形成的原理

  第四节

  创新思维

  一、创新思维的内涵

  二、创新思维的特征

  三、创新思维的基本形态

  四、排除创新思维障碍

  劳动实践方案

  实践活动一

  践行垃圾分类,体悟与时俱进

  实践活动二

  体会基层挂职,感悟青春人生

  二、教学难点

  1.理解创新精神的概念、特点及内涵。

  2.掌握创新意识的概念、特点和培养方法。

  3.掌握创新能力的概念、特点和培养方法。

  4.掌握创新思维的概念、特点和培养方法。

  三、教学方法

  1.理论讲解

  2.思维训练

  3.案例讲解

  第五章

  快乐奉献,投身志愿服务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志愿服务在中国

  一、志愿服务渐兴起

  二、志愿服务大发展

  三、志愿服务常态化

  第二节

  志愿服务精神的内涵与原则

  一、志愿服务精神的内涵

  二、志愿服务精神的原则

  第三节

  志愿服务的时代特征

  一、志愿服务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志愿服务群众化和广泛化

  三、志愿服务主题时代化和主题化

  四、志愿服务专业化和多样化

  五、志愿工作全球化和国际化

  第四节

  践行志愿服务精神

  一、志愿者注册

  二、志愿服务组织活动规范

  三、志愿者志愿活动规范

  四、志愿服务的领域

  劳动实践方案

  实践活动一

  幼老关爱,青春无悔

  实践活动二

  社区服务,积极作为

  实践活动三

  文化宣传,文明使者

  二、教学难点

  1.理解志愿服务的内涵和原则。

  2.掌握志愿服务的时代内行。

  3.掌握志愿服务的活动规范。

  三、教学方法

  1.理论讲解

  2.政策解读

  3.案例讲解

  4.影片欣赏

  5.阅读体验

  第六章

  知行合一,勤于劳动实践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保持校园清洁

  一、校园公共环境卫生清洁

  二、宿舍楼卫生清洁

  第二节

  接力扶贫支教

  一、扶贫支教的意义

  二、扶贫支教的类型

  三、大学生参加扶贫支教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

  践行垃圾分类

  一、垃圾分类的意义

  二、垃圾分类的标准

  三、大学生参与垃圾分类的途径

  劳动实践方案

  实践活动一

  美丽教学楼,全员大清扫

  实践活动二

  学生支教,传送知识

  二、教学难点

  1.示范讲解校园清洁的标准和规范。

  2.掌握扶贫支教的政策依据和流程。

  3.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掌握垃圾分类的宣传途经。

  三、教学方法

  1.理论讲解

  2.政策解读

  3.案例讲解

  4.影片欣赏

  5.阅读体验

  第七章

  严于律己,恪守职业道德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职业道德概述

  一、职业道德的概念

  二、加强职业道德的意义

  三、职业道德的作用

  四、职业道德的原则

  五、职业道德的特征

  六、职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第二节

  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一、爱岗敬业

  二、诚实守信

  三、办事公道

  四、服务群众

  五、奉献社会

  第三节

  职业道德培养的方法

  一、自觉、自主地进行自我修养

  二、职业道德理论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三、自觉地进行内省和慎独

  四、积极投身实践

  五、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

  劳动实践方案

  实践活动一

  坚守十字路口,奉献社会

  实践活动二

  服务幼儿园,关爱幼儿

  二、教学难点

  1.了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2.掌握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

  3.结合实际,践行和培养职业道德。

  三、教学方法

  1.理论讲解

  2.政策解读

  3.案例讲解

  4.影片欣赏

  5.电视节目欣赏

  6.参观体验

  第八章

  防患未然,确保劳动安全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顶岗实习安全

  一、顶岗实习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

  二、常见的岗位操作安全事故

  三、岗位操作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第二节

  勤工助学安全

  一、勤工助学的岗位

  二、勤工助学中的安全保护

  三、勤工助学中的侵权应对

  第三节

  社会实践安全

  一、社会实践中的交通安全

  二、社会实践中的饮食安全

  三、社会实践中的人身安全

  四、社会实践中的财产安全

  五、社会实践中的人际交往安全

  第四节

  实验室安全

  一、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原因

  二、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措施

  三、实验操作的基本常识

  四、发生实验事故时的应对方法

  劳动实践方案

  实践活动一

  整洁食堂,你我参与

  实践活动二

  温馨宿舍,定时大扫除

  二、教学难点

  1.掌握顶岗实习安全规范,培养安全生产意识。

  2.掌握勤工助学相关规定,掌握维护权益的法律武器。

  3.了解社会实践风险,掌握社会实践安全注意事项。

  4.掌握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养成按规定操作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方法

  1.理论讲解

  2.政策解读

  3.案例讲解

  4.示范讲解

篇六:从劳动教育的外延看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容篇七:从劳动教育的外延看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容

  

  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现实样态与逻辑路向

  一、本文概述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劳动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现实样态与逻辑路向,分析当前劳动教育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趋势。通过对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理论基础、实施策略和实践效果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揭示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重要价值,为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文章将首先概述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核心理念,接着分析当前劳动教育课程的现实样态,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劳动教育课程的逻辑路向,包括课程目标、内容选择、实施路径和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最终,本文旨在为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完善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现实样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呈现出多样化和创新性的现实样态。这种样态不仅反映了时代的需求,也体现了教育理念的转变。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课程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工艺技能和体力劳动,而是将科学技术、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现代元素融入其中。课程内容涵盖了从基础劳动技能到高级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情境模拟、实践操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这种教学方法的创新,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也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不再单一依赖于考试成绩,而是更加注重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多方面表现,全面评价学生的劳动教育成果。这种多元评价的方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教育平台、虚拟实验室等,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途径,也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现实样态呈现出丰富性、创新性、多元性和共享性等特点。这种样态不仅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也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逻辑路向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劳动教育课程的逻辑路向应当紧密围绕培养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来展开。具体来说,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逻辑路向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劳动教育课程不仅要传授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实践能力。因此,课程应设置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提升劳动素养。

  强化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融合发展。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关系。在课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劳动教育与德育的结合,让学生在劳动中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智育的结合,让学生在劳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与体育的结合,让学生在劳动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与美育的结合,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美、创造美,提升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再次,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新时代的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多元化的需求,劳动教育课程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同时,课程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劳动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实现个性化发展。

  注重劳动教育课程的时代性和创新性。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应紧跟时代步伐,关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及时将新的劳动

  知识和技能纳入课程体系。课程应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逻辑路向应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融合发展、构建多元化个性化课程体系、注重时代性和创新性等原则,推动劳动教育课程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课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使得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扩大,如何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方向和内容,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群体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也对劳动教育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是劳动教育课程面临的另一大挑战。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和教育模式的僵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劳动教育课程的发展。

  针对这些挑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要明确劳动教育的目标定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要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多样化的劳动教育课程和活动。要加强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形成跨学科的教育合力。还应加强劳动教育的师资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要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的评价机制,确保劳动教育的质

  量和效果。

  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课程的发展既面临着挑战,也充满了机遇。我们应积极应对挑战,探索适合新时代特点的劳动教育课程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五、结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已经呈现出其独特的现实样态和逻辑路向。通过对当前劳动教育课程的分析和探讨,我们不难发现,劳动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精神和劳动价值观。这需要我们构建更加完善的课程体系,注重实践与创新,加强师资建设,以及深化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劳动教育课程的现实样态已经逐渐从传统的“重技能轻素养”转向“技能与素养并重”的模式。我们强调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劳动教育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同时,劳动教育课程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如何更好地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如何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等。

  在逻辑路向上,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以社会为背景。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也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形成跨学科的综合素养培养模式。

  展望未来,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我们将不断探索和实践,努力构建更加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为新时代的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在新时代,劳动教育成为了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一种教育方式。劳动教育是指通过参与生产劳动,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劳动素养,促进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在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逻辑理路是什么呢?

  劳动教育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新时代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化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劳动素养和技能。劳动教育正是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和收获,从而培养出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和意识。

  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生产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需要人们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方法和技能。在劳动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

  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三,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生产劳动往往需要多人协作完成,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密切配合。在劳动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分组合作的形式参与生产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协调,从而培养出团队合作精神。

  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参与生产劳动,学生可以了解到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从而培养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逻辑理路是符合人才培养需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为了更好地实施劳动教育,我们需要加强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加强校企合作和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等措施。只有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并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劳动教育正在焕发新的活力,朝着更高的发展目标前进。本文将从逻辑的角度出发,探讨新时代劳动教育再发展的动因和趋势。

  劳动教育在新时代得到了更广泛的重视。传统上,劳动教育往往

  被视为一种技能教育,缺乏全面的认识和理解。然而,在新时代,人们逐渐意识到劳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获得实践操作技能,同时也可以培养独立自主、团队协作、责任感、创新思维等多种能力。因此,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并将其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更加注重实践和创新。传统的劳动教育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然而,在新时代,人们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通过项目制学习、创客教育、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种实践和创新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更加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只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然而,在新时代,人们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获得知识技能以外的更多收获,如情感、价值观、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培养。这种全面发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需求。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需要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在新时代,劳动

  教育需要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和方法,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需求。还需要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将劳动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正朝着更全面、更实践、更创新和更学生发展的方向发展。通过更新观念、创新方法和加强实践,劳动教育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帮助,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本文将从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现实样态和逻辑路向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实践和探讨提供参考。

  在当今社会,劳动教育课程已经引起了广泛的。为了更好地推进劳动教育,各地学校和企业都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实践活动。例如,某小学在课后组织学生参加手工制作和园艺劳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劳动意识。某企业也定期开展员工劳动竞赛和职业培训,以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还为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职业素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逻辑路向方面,首先要明确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引导。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实践能力和创新

  精神,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的劳动者。为实现这一目标,课程设置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同时要课程实施的可行性和长期效益。

  要目标达成。劳动教育课程的目标不仅要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要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进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

  应重视成果呈现。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成果不仅体现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上,还体现在学生劳动观念和价值观的转变上。学校和企业要及时总结劳动教育的经验和成果,加强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明确价值引导、目标达成、重视成果呈现等措施,可以进一步优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劳动教育质量。在未来的实践中,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劳动者贡献力量。

  教学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探讨教学的本质、目标、过程、方法等基本问题。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教学论在中国已经发展了70年。在这70年中,教学论经历了从引进、模仿到本土创新的过程,其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将回顾教学论70年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实践样态和逻辑路向,以期为未来的教学论研究提供参考。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教学论的发展主要以引进和模仿国外教学理论为主。在这个阶段,苏联的教学论对中国教学论的影响最大。中国引进了苏联的教学过程理论、教学原则理论、教学方法理论等,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西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等也对当时的中国教学论产生了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教学论开始进入本土创新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教学论研究开始关注本土的教学实践,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学理论。例如,情境教学、愉快教育、主体性教育等都是在这个阶段提出的。这些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的情境性和趣味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教学论进入了多元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教学论开始吸收世界各地的优秀教学理论,探索适应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教学理论。同时,中国教学论也开始关注跨学科的教学研究,如脑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都被引入到教学论的研究中。

  在中国教学论的发展过程中,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一直是相辅相

  成的。一方面,理论研究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指导;另一方面,教学实践又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案例。因此,中国教学论研究者一直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检验理论的有效性。

  随着教育学的学科发展,教学论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学科领域。在当代中国教学论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开始注重跨学科的研究,如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都被引入到教学论的研究中。这种学科交叉与融合为教学论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理论支撑。

  中国教学论在发展过程中既注重本土化的特色,也注重与国际教学理论的接轨。中国研究者不仅引进了国外的教学理论,也通过本土化的改造和创新,提出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论。同时,中国教学论也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中国教学论的国际化发展。

  未来中国教学论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探索教学的本质、目标、过程、方法等基本问题。只有建立起系统的教学论基础理论体系,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和推动理论创新。

  随着教育学的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趋势,未来中国教学论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跨学科研究。通过引入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拓展教学论的研究视野和思路,推动教学论的创新和发展。

篇八:从劳动教育的外延看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容

  

  职业

  总第629期

  新时代技工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研究文/杜新珂摘 要:技工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探索技工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途径意义深远。本文主要从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入手,对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措施进行研究探讨,以期扎实推进技工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施,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关键词:新时代技工院校劳动教育实践路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劳动是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为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技工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根本出发点,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全过程融入劳动教育,实现学生专业技能和劳动素养的全面提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等优秀品质,促进学生劳动实践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为学生未来进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二、构建新时代技工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的实践路径(一)构建劳动教育实施体系,系统化实现劳动育人目标新时代技工院校以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质为总体目标,注重将“德、智、体、美、劳”融入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中,构建“12345”特色劳动教育体系,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外延、载体、渠道,系统推进技工院校劳动教育各项改革,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拥有积极的劳动精神,具备必要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1.聚焦“核心”堡垒,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挖教材中劳动教育方面的思政元素,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匠心教育优良传统。2023年3月上一、技工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劳动教育在新时代技能人才全面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技工院校也一直都比较重视劳动教育。劳动教育的落实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劳动技能,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真正成为道德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技能人才。(一)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将劳动教育融入教学实训中,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获得劳动技能的同时,逐步树立起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价值观,成长为专业技能硬、社会责任心强的新型劳动者。(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技工院校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在技工院校开展劳动教育,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55OCCUPATION

  教学探索

  2.整合“两点”资源,建好劳动教育基地校内依托劳动教育辅导员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实验实训室等资源,打造校园劳动教育示范点。校外以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为依托建立志愿服务基地,打造协同育人示范点。结合校内外育人资源,在图书馆、食堂、超市、公寓、机房等场所建立劳动教育基地,设立一批勤工助学岗位,为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提供平台;设立劳动日、劳动活动周、爱国卫生月,利用学生课余时间,组织开展校园绿化、室内清洁、卫生评比、劳动之星评选等活动,为学生开展集体劳动提供机会;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提供学习场所,组织新生开展集体劳动教育,让学生认识劳动实践的意义,体验劳动的价值;紧密结合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三下乡”社会实践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具有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水平。3.抓住“三条”主线,传播劳动教育观念以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大国工匠精神谱系、优秀毕业学生励志成才典型案例为主线,通过邀请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优秀毕业生到校宣讲,知名学者到校开办讲座和进行现场辅导,思政课教师课堂讲解,全面普及劳动教育。4.融合“四面”教育,丰富劳动教育内涵在课程建设方面,与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建设相结合;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与顶岗实习相结合;在活动组织方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坚持与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技能下乡实践活动相结合;在生活养成方面,注重与学生个人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相结合。通过将劳动教育融入“课程、实训、活动、生活”四个方面,真正做到劳动观念普及走进课堂,劳动能力培养融入实训,劳动习惯养成融入日常生活、活动中,全面提升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赋能水平。5.构建“五位”体系,提高劳动教育成效以创新劳动教育为载体,通过“课程育人、实训育人、生活养成、劳动活动、劳动文化”驱动,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打破专业之间、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边界,丰富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渠道。尝试进行劳动教育课程改革,按照培养层次和学制设置一定学时,在新生入学第一年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第三年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挖掘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元素,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和开拓创新的探索精神。(二)构建劳动教育融合体系,一体化推进劳动教育改革1.推进与专业技能的融合,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认真规划劳动教育课程,结合专业建设特色,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模块开设劳动实践课,开展社会实践、实习实训、技能竞赛、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和劳动素养。2.推进与素质教育的融合,助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制定《技工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等级认定办法》,开展“校内+校外”劳动实践活动,全面考核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赋予学生参加学校、家庭、社会劳动实践相应的分值,探索建立课内外劳动实践项目清单、日常生活技能认定清单、生产劳动和服务型劳动清单,全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实践教育新格局。56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职业

  总第629期

  3.推进与社会实践的融合,提升多元协同育人的实效性制订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计划,结合校内资源,设置校园清洁、后勤服务、图书管理、广播宣传等志愿服务岗位,创建学生暑期技能下乡、助力乡村振兴等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深入农村、社区、企业积极开展家电维修、敬老爱幼、电商直播等志愿服务活动。4.推进与教育评价的融合,确保学生成长成才的导向性将全过程劳动教育评价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在开展劳动之星认定和评选活动过程中,有效推进劳动素养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以学期为单位,开展劳动素养的监测,全过程的评价结果将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及时诊断与改进,不断提升劳动教育实效。全员开展劳动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的专项培训和交流学习活动,通过教师挂职锻炼、顶岗实习、交流访问等方式参与专业提升和社会实践,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劳动素养。成立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辅导员工作室,围绕劳动教育的教学、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工作,定期开展交流研讨、专题研修等活动,提升教师在劳动教育方面的综合能力。(三)规范管理,落实劳动教育的制度保障措施结合技工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实际,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制定《加强新时代技工院校学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结合校内外实际情况,用好劳动教育资源,做实、做细、办好与“劳模、工匠、学生”有关的活动,贯通“课程、实训、活动、生活”中关于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的培养、培育,展示、展现“课程育人、实训育人、生活养成育人、劳动活动育人、劳动文化育人”的成效,实现新时代技能人才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落实开展劳动教育的保障措施(一)整合资源,落实劳动教育的物质保障措施整合校内劳动教育资源,打造校内劳动教育示范基地,重点在清洁卫生、绿化养护、后勤服务等方面开设劳动教育实践课,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能力。联合企业、乡村、社区,建立校外劳动教育示范基地,在社会实践、技能服务、乡村振兴三个方面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打造学生暑期技能下乡、助力乡村振兴等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提升校外劳动教育实效。学校应单列劳动教育工作经费,在课程建设、师资培训、活动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全面保障劳动教育改革的有序推进。(二)形成合力,落实劳动教育的人员保障措施聘请专业课教师、专职辅导员等为专职劳动教育教师,聘请劳模、技术能手、优秀毕业生、知名学者、思政课教师等作为兼职教师,四、结语劳动教育在技工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技工院校要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多角度、多方位探索劳动教育的新途径,引导更多师生认识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让劳动成为社会新风尚。参考文献:[1]龙大奇,尹友明,罗恒辉,等.新时代技工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路径的研究[J].情感读本,2022(6).[2]张亮,丁德智.新时代高校立体化劳动教育体系建设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22(2).(作者单位:平顶山技师学院)2023年3月上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57OCCUPATION

篇九:从劳动教育的外延看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容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

  一、本文概述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涵、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提高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对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深入研究,我们期望能够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文将首先阐述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明确劳动教育在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接着,分析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和内容等。结合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探讨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和效果评估方法,为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推动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深入发展,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青年贡献智慧和力量。也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大学生劳动教育被赋予了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劳动教育不仅是指培养大学生的劳动技能,更在于通过劳动实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涵,首先体现在对劳动价值的重新认识上。劳动不仅是生存的手段,更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桥梁。通过劳动,大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社会运行的规律,增强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劳动教育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大学生在参与劳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还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劳动实践中,大学生需要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劳动往往需要团队协作,这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个性化发展。新时代的大学生劳动教育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在劳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实现个性化发展。二是强调多元化实践。新时代的大学生劳动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体力劳动,而是涵盖了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为大学生提供了

  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三是突出创新性教育。新时代的大学生劳动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在劳动实践中探索新的方法和思路,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涵与特点体现了对劳动价值的重新认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以及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这种劳动教育不仅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三、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近年来,政府和教育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强调要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实践能力。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劳动教育也逐渐被纳入课程体系,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高校开设了劳动教育相关课程,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劳动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劳动、体验劳动的机会。

  另一方面,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仍面临一些困难。部分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足,缺乏参与劳动实践的积极性。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一些学生认为劳动教育是低人一等的教育形式,对自身的未

  来发展没有帮助,因此对劳动教育持消极态度。高校劳动教育资源有限,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由于资金、场地等原因,一些高校无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劳动实践机会,导致劳动教育效果不佳。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尚未完善,难以准确评估学生的劳动成果和劳动态度。

  针对以上问题,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应加大对劳动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高校应增加劳动教育投入,丰富劳动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劳动实践的机会。还应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全面评估学生的劳动成果和劳动态度。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推动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深入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四、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和挑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也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和竞争力。

  社会认知偏差:当前社会普遍存在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偏差,认为劳动教育并非大学教育的核心,而是更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这种观念导致劳动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

  教育资源不足:许多高校在劳动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足,缺乏相应

  的教育资源,如实践基地、劳动工具、指导教师等。这限制了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和有效实施。

  教育方式单一:当前劳动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往往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这无法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也无法激发他们对劳动教育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参与度低:由于劳动教育往往被视为一种附加任务或义务,而非学生的自发行为,因此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度较低。

  社会环境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劳动环境、劳动形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对大学生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需要高校和社会共同适应和应对。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只有正视这些问题和挑战,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健康发展。

  五、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劳动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了有效推进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深入实施,以下提出几点对策与建议。

  高校应明确劳动教育的目标定位,将其纳入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之中。通过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和劳动精

  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要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形成互补效应,使劳动教育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劳动教育的内容应与时俱进,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实际需求进行创新。可以通过开设劳动课程、组织劳动实践活动、开展劳动竞赛等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同时,要注重劳动教育的多元化和个性化,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高校应加强对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可以通过引进专业人才、加强教师培训、完善激励机制等措施,吸引更多教师投身劳动教育事业,为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劳动教育应注重实践导向,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价值。可以通过建立劳动实践基地、开展校企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劳动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同时,要加强对劳动实践的指导和评价,确保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建立完善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是推进劳动教育深入发展的重要保障。应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将劳动教育成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之中。要加强对劳动教育效果的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工作,不断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对策与建议应围绕明确目标定位、创新

  内容与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实践导向和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展开。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可以推动大学生劳动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深入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六、结论与展望

  经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劳动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环,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结论方面,本研究认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应当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同时,高校应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还应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将劳动教育成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和积极性。

  展望未来,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也将不断拓展和深化。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更新劳动教育理念,创新劳动教

  育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还应加强与国际劳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和实践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参考资料: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劳动教育在大学生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不仅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如何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劳动精神和劳动价值观。通过参与劳动实践,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劳动的价值,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风气,从而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一

  方面,部分高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系统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劳动教育与专业学习无关,缺乏参与劳动实践的积极性。

  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涵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确保劳动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重视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为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和内容。高校应结合实际,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和内容,如开展校园劳动实践、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大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劳动的魅力,增强劳动意识。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高校应建立科学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将劳动成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形成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通过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和内容以及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出更多具备劳动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的劳动教育思想对当今社会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劳动教育的作用:陶行知认为,劳动教育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增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劳动教育的目标:陶行知提出,劳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通过劳动实践,掌握生产技能,培养独立生活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

  劳动教育的内容:陶行知认为,劳动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生产技能、劳动伦理、劳动法规等方面,涵盖了文化、科技、社会等多个领域。

  培养责任感:通过劳动教育,可以让大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深刻理解劳动对社会和自己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

  提高综合素质:劳动教育不仅培养大学生的生产技能,还能够帮助他们提高综合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团队合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劳动实践,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掌握社会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重视实践操作:陶行知强调劳动教育的实践性,因此,在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生产技能和社会技能。

  注重全面培养:劳动教育不仅是生产技能的培养,还涉及到文化、科技、社会等多个领域,因此,应该注重全面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强调劳心与劳力相结合:陶行知认为,劳动不仅仅是体力劳动,还包括脑力劳动,只有将劳心与劳力相结合才能实现全面的人的发展。因此,在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劳动教育的内涵和目标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将分析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原因和根源,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大学生劳动教育提供一些启示。

  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面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同时,随着家庭劳动教育的弱化,大学生劳动教育逐渐成为社会的焦点。因此,如何在新时代下做好大学生劳动教育,成为了摆在面前的重要课题。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高校对劳动教育重视不够,缺乏对劳动教育的正确认识。主要表现为:一是将劳动教育视为体力劳动的代名词,排斥智力劳动;二是将劳动教育视为惩罚手段,要求学生参加劳动以弥补学业不足;三是将劳动教育视为单纯的实践活动,缺乏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这些观念严重制约了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开展。

  部分高校虽然开设了劳动教育课程,但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主要表现为:一是课程目标不明确,缺乏针对性;二是课程内容单一,缺乏多样性;三是课程安排随意,缺乏系统性。这些问题导致劳动教育课程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大学生劳动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创新。主要表现为:一是以校内实践为主,缺乏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二是以实习实训为主,缺乏与创新创业的融合;三是以短期体验为主,缺乏劳动教育的连续性和持久性。这些问题使得大学生劳动教育难以全面、深入地开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些高校开始积极探索劳动教育的实践经验。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例子:

  某高校开设了校园环保项目,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绿化、卫生清洁等公益活动。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还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某高校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提

  高社会适应能力。这种社会实践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某高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在企业实习,了解企业生产流程、提高实践能力。这种实习实训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对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的介绍,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高校应该重视劳动教育,认识到劳动教育对于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要摒弃将劳动视为惩罚手段或单纯实践活动的观念,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应该制定明确的劳动教育课程目标,注重课程的多样性和系统性。例如,可以开设与学科相关的实践课程,增加研究性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比重,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和创造作品来提高实践能力。

  除了校内实践、社会实践和实习实训外,高校还可以积极探索其他形式的劳动教育。例如,可以开设创新创业课程,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高校应该注重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成长和收获。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活技能比赛,如烹饪、针织等,让他们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劳动的乐趣和价值。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劳动价值观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职业发展和人生价值。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大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大学生缺乏对劳动的正确认识,认为劳动只是一种低级、简单的体力活动,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太大的帮助。一些大学生缺乏对劳动精神的追求,对于工作敷衍塞责,缺乏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一些大学生缺乏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和珍惜,对于自己的工作成果不以为意,缺乏成就感。

  在新时代,对大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劳动价值观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劳动价值观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勤奋、创新、责任、奉献等精神品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劳动价值观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成果是有价值的,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加强课程设置,将劳动价值观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向大学生传授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价值观念。

  丰富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等,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提高他们的劳动意识和能力水平。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劳动文化氛围。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科技创新活动、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念的熏陶。

  加强家庭教育,培养家长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教育方式。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劳动观念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教育方式,引导孩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

  加强社会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的支持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社会资源,同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大学生感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在新时代,对大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加强课程设置、丰富实践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家庭教育和加强社会支持等多种途径,可以提高大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价值观念,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

  的职业生活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篇十:从劳动教育的外延看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容

  

  202丨年第3期总第323期農龙>惠教叫究HeilongjiangResearchesonHigherEducationNo.3,2021SerialNo.323跅时代高枝务动教育体糸构建研堯:

  逻辑理路与卖我路径谢丽娜u(1.西南大学,重庆400715;2.重庆H峡职业学院,重庆404155)摘要: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重提和回归有着极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价值意蕴,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重新诠释了高校

  劳动教育新的内涵、定位及形态。并进一步指明了高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的逻辑理路,需要遵循以劳树德,塑造和涵养社会

  主义劳动观;以劳增智,把握“知行合一”的原则和方法;以劳强体,明确劳动是增强体质的重要途径;以劳育美,在劳动中“审美”和“创美”。最终通过“学校一专业一课程一活动”等四个层面,构建了高校劳动教育体系的实践路径-关键词:高校;劳动教育;逻辑理路;实践路径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丨〇〇3-2614(2021)03-0001-05作为“五育并举”之一的劳动教育,如何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中体现其高等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如何在高等教育中构建符合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面对越来越突出的矛盾,本研究将从高校劳动教育提出的时代背景、高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的逻辑理路以及构建高校劳动教育体系的实践路径来进行探讨。校教育的突出问题在于培养出来的人才由于过于“专门化”,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

  “不同类型的教学——学——普通的、科学的、技术的和专业的教

  之间的那种严格区别必须加以废除;而教育必须同时成为理论的、技术的、实践的和手工的教育。”12现代化人才只有具备综合技术知识,才能适应生产不断变动和职业不断更换的趋势。新时代高校的劳动教育并不仅仅是教授综合技术知识,一、遗忘与唤醒:高校劳动教育提出的时代背景要厘清高校劳动教育所提出的时代背景,首先需要重新诠释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通常意义上的劳动教育具有三重不同的含义:第一种认为,劳动教育是德育的内容之一;第二种认为,劳动教育是学校组织的生产劳动,以作为对各育实施途径的补充;第三种认为,劳动教育即劳动技术教育,

  来源于马克思的“综合技术教育”思想。本研究所指的劳动教育是指第三种含义,高校的主要职能之一是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因此在高校实施劳动教育的目的,除了让学生习得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以扭转学生对劳动的轻视及边缘化,更主要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掌握运用各种生产的最简单的工具技能”D,从而更好地适应工作需求,为就业做准备。作为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如果不掌握多种技术知识和技能,很难适应T.种、行业的迅速变换和技术要求,难以直接进人现代化的生产过程。因为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论述来看,综合技术教育打破了旧分工智力和体力的分离,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生产的现代化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而高高等教育更强调教育和社会之间的联系,劳动教育是通向工作世界的教育,以劳动教育连接高校和工作世界,能够让学生在面对非传统就业形势时,通过在劳动过程中获得的科学精神、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轻松应对工作世界的挑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高校劳动教育又被赋予新的定位、新的使命、新的任务、新的功能、新的实践、新的特色和新的形态。新的定位是指劳动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使命是指劳动教育承载了新时代教育发展道路的使命,唤醒劳动热忱,复兴劳动文化和精神,避免因崇尚新自由主义而导致的劳动缺失[3];新的任务是指防止体力劳动的和脑力劳动出现异化,避免劳动教育出现“外在化”

  “规训化”“去身体化”“去自然化”等问题新的功能是指

  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感和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态度;新的实践是指高校劳动教育要创新实践方式,通过创新创业和产教融合,构建新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新的特色是指高校劳动教育以创造性劳动和合作性劳动为主;新的形态是指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由传统单一的体力感知收稿日期:202丨-01-04作者简介:谢丽娜,两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重庆峡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研究

  2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劳动变为数字劳动、创意劳动、智慧劳动等形态。二、回溯与追问:高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的逻辑理路1.以劳树德,塑造和涵养社会主义劳动观作为有劳动过程的劳动教育,无疑是实践德育理论的一条极为重要的途径。很难设想,不参加劳动就能培养出热爱劳动、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品德;也很难设想,不参加劳动就能培养出集体主义精神、对国家和集体的责任感等。只

  不过站在高校劳动教育的角度,这个“德”应明显区别于中小学。在中小学这个“德”指的是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而到了大学这个“德”首先应该上升为爱国为民的“大德”。《礼记?大学》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虽然今天大学的意义和古代“大学”的意义不一样,但在培养人才的问题上是一致的,大学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所要求的人,这些人既应该是拥有高政治素养和高道德素质的人,也应该是有中国梦、有理想的人。只有拥有这些品质和才能的人,才有资格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则能够帮助高校实现“大德”。大学生只有通过劳动实践的体悟和劳动精神的感染,才能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才能通过劳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其次,高校劳动教育里的“德”还应该体现为奉献祖国、关心社会的“公德”。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次阐述了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的深刻内涵与重要意义。新时代的高校应该秉承劳模精神,弘扬劳动意义,让学生在生产劳动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天道酬勤”的道理,从而回归本心和本性,通过劳动创造来获得幸福感,反对一切不劳而获、崇尚暴富、贪图享乐的错误思想。最后,高校劳动教育里的“德”还应该体现为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实干兴邦的“私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5]只有中国梦而没有行动,所设立的目标就会沦为空谈。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辛勤的劳动,中华民族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转变。“少年强,则国强”,当今的大学生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去除懒惰,养成慎思笃行、勤学苦干的私德,才会养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实干兴邦的精神,才能助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2.以劳增智,把握“知行合一”的原则和方法无论是“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还是“中国智造”,都需要一大批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虽然我国制造业规模居全球首位,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工业门类的国家,但我国制造业还处于大而不强的状态。关键在于缺乏“高、精、尖”的人才,缺乏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人才队伍。

  高等教育的重大使命之一在于人才培养,而高校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劳动,让学生获取现代化生产的技术知识和科学原理,并学会转化运用。因此,高校劳动教育可以增进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这个“智”既表现为通过劳动实践凝结而成的劳动智慧,也表现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创造性劳动的呼吁。第一,通过劳动教育能够让大学生快速获取现代化生产的科学知识、技能和技巧,扩大和提高大学生从事现代化生产的视界,为能够参加多种生产活动打下坚实基础。“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而发展的”[6]。劳动是人类创造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同时人们也是通过劳动规律和劳动的基本观点来认识历史、认识世界。因此不同形态的劳动实践也蕴含着不同的劳动智慧,高校学生通过参加各种丰富的劳动实践(例

  如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等),学会运用各种工具去解决问题,进而获得不同的劳动知识,并学会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思维的真理性。第二,通过劳动教育加深大学生对生产劳动的理解与思考,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好地分析、解决劳动中遇到的问题,从简单的重复性劳动走向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在现代社会,创造性劳动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大力发展创造性劳动,推进科学技术发展和自主创新技术,既是时代的诉求,也是个体发展的本质追求。3.以劳强体,明确劳动是增强体质的重要途径现代社会对人健康的定义包含“身、心”两个方面,通过劳动教育强健大学生的健康之体也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通过劳动教育强健大学生的身体;另一方面,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大学生热爱劳动的精神。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智能化、自动化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人们逐渐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同时也助长了懒惰的滋生。不少大学生开始厌恶劳动、轻视劳动、看不起劳动,更是将劳动人为地划分成三六九等。虽然近些年高分考生扎堆报考“热门专业”,教育越来越功利化,但改变命运的不应该是物质的增加,更多的应该是从思想和格局上对劳动认识的提高。劳动本无贵贱之分,职业的不同只是劳动分工不同造成的。在高校中实施以劳强体,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大学生重新认识劳动的地位,无论什么工作都需要付出劳动和努力,考学也好,热门专业也好,首先,都需要强健的体魄,将来才能为社会更好地服务;其次,才是养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敬畏劳动者,尊重劳动成果;最后,通过劳动实现外强身体、内强心灵。4.以劳育美,在劳动中“审美”和“创美”劳动不但创造了美的生活和美的艺术,而且“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7]。劳动教育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物化”智力,改造自然的过程,还是一个欣赏美、鉴别美和创造美的过程。高校劳动教育要体现以劳育美,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实现。第一,让大学生在劳动中感受美,在高校劳动教育中纳人劳动审美活动,以劳动者的美、劳动过程中的美和劳动产品的美为载体,让大学生提升发现美、感受美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3能力和素养。劳动者的美的感受主要表现为精湛的劳动技艺以及劳动者的精神与行为之美;劳动过程中的美的感受是指在改造劳动对象或者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美好体验或者对劳动环境和劳动场面的领悟及感受;劳动产品的美的感受则表现为劳动者在创造劳动工具及劳动产品过程中所展现的灵感、技艺和智慧,取得的成就以及其中寄托着的人的情感。第二,让大学生在劳动中创造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提出“劳动创造了美”这一论断。比起在劳动中感受美,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劳动财富是深层次和更高一级的美感体验。当代大学生只懂得感受劳动美是远远不够的,现代社会需要让学生学会感受劳动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能够通过劳动创造和谐与自由,通过劳动习得人之为人的智慧[8]。先进的生产工具要靠人去创造,先进的科学技术需要靠人去摸索,先进的管理经验需要靠人去总结,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运行机制都需要靠人去运用。大学生应该在劳动中不断去创造美,在坚守中寻求突破,从而获得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三、激活与践行:构建高校劳动教育体系的实践路径1.学校劳育:实现劳动教育顶层设计的系统化劳动教育是整体性、全局性的工作,要在高校全面实施劳动教育,必须有顶层设计,这个顶层设计也被称为学校劳育。学校劳育的贯彻落实需要从五个方面着手。第一,学校劳育需要运用系统方法,站在人才培养的角度,整体地、长远地、战略地制定劳动教育发展规划、劳动教育发展战略等,它规定了劳动教育实施的路线图和进程表,即顶层设计。这个顶层设计要有时代眼光,找准社会的现实诉求,找准目前高校劳动教育实施的主要矛盾和困境,探索改善高校劳动教育实施现状的路径,在综合考虑长远目标和近期工作统筹的基础上,提出切合实际的发展方向、目标和工作重点。第二,有了顶层设计之后务必要贯彻落实。目前,学校劳育的最大问题就是行动力不强,要么流于形式,要么浮于表面,呈现出“有教育无劳动”或者“有劳动无教育”的现象。学校劳育必须通过明确、可行的计划、措施,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具体表现为将劳动教育纳人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9。德智体美更多地指向的是“向内的教育”,而劳动教育指向的是“向外的教育”。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中相对独立的一育。从劳动教育自身的特点而言,劳动教育的核心是传授基本的劳动技术;从实施过程而言,劳动教育既有生产过程,又

  需要学生手脑并用,其实践性比其他任何一育都要更为复杂和强烈;从实施的物质条件而言,劳动教育需要劳动工具、实践场所;从实施的结果而言,劳动教育既能使学生习得一定的劳动技术,又能创造一定的物质财富,这是其他各育无法替代的。这些都决定了劳动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为其进人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及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基础。而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向内的教育”与“向

  外的教育”的统一。高校教育作为大学生走向职场的最后一站,需要借助劳动教育让大学生更加自然地走进工作世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因此,劳动教育是高水平人才培养所必不可少的,只有当劳动教育出现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

  里,劳动教育的实施才能得以保障,劳动教育才能真正意义上地进课表、进课堂,才能进一步设置课时学分及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第三,高校劳动教育的目标应该体现出多层次性和多面性,即根据劳动教育实施的不同阶段和内容形成一定的标准,从而增强劳动教育目标的可操作性h°例如,不同阶段的高校劳动教育目标应该体现出多层次性,本科教育阶段劳动教育的目标侧重于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技能的习得,研究生阶段劳动教育的目标在于强化专业基础上的科学研究。而劳动教育目标的多面性则表现为劳动教育的目标不是单一元素构成,而是由目标群组成,既包括劳动教育的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也包括社会发展目标、高等教育目标等。第四,健全学校劳育的评价考核机制。劳动教育的考核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还是评价学校劳育实施效果的重要标尺,因此评价体系需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考虑,评价方式也要多元化。劳动的技能知识可以采用答辩或者小组辩论的方式,劳动实践可以采用过程考核或者线上作品展示的方式等。而目前在学校劳育中出现的“课堂上听劳动,课余做劳动,网上看劳动,试卷上考劳动”等方式是不可取的。第五,学校劳育还需要强化保障体系,通过加大劳动资源投人和经费保障,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相关制度,系统组织、长期规划,使学校劳育能够顺利开展并受到良好的效果。2.专业劳育:实现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一体化高校的各类专业都具有丰富的劳动指向和劳动属性,实现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一体化,必须考虑到劳动教育的通识教育属性与专业教育属性的适切性问题。事实上,劳动教育不仅具有专业教育的属性,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谋生技能,还具有通识教育的属性,能够塑造学生的身体、精神和灵魂。在高等教育阶段,更强调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和需求,更重视劳动教育的专业属性,但也不能因此而忽略掉劳动教育的通识教育属性,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受到良好的职业技能训练,还要接受人文教育的熏陶,拓宽其学习的眼界首先,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一体化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通识属性,在拓宽学生学习广度和视野的基础上,再强化劳动教育的专业属性。其次,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一体化要充分考虑不同专业的特色,深人挖掘专业劳育元素,把劳动教育渗透进专业教育培育方案的全过程中,并引导师生共同探究劳动理论,搭建劳动实践平台,提升劳动技能:例

  4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如,理科中的化学实验、地质勘探,工科中的冶金技术、原料选择研究,人文社科中的田野考察、新闻采访,艺术领域中的音乐和舞蹈创作,都是劳动教育与专业发展相结合的鲜活实践,其中都具有丰富的劳动属性和劳动指向。在这些过程中,高校劳动教育内容可以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色,围绕专业教育中的关键点:一是以项目、案例等为中心组织教学,同

  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如慕课、在线开放课程、翻转课堂等方式组织好专业劳育,打造新时代专业劳动的“金课”;二是把握好日常学习、考试、毕业论文写作等环节与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相融合。最后,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一体化要推动高校课程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培养学生应对工作世界的劳动技能为中心转变。这个转变也有三点需要注意: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跨界整合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二是在以训练学生运用学术思维模式解决学术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用劳动思维或者职业思维模式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三是形成一个前后连续、上下贯通的独立体系。这是由劳动教育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决定的。任何一种生产或技术的理论知识都遵循着从简单到复杂的逻辑结构。劳动教育的理论知识、生产的工序和实践技能要求劳动教育内容系列化、系统化。3.课程劳育:实现劳动教育与思政课的协同化《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施主要依托于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高校劳动教育的课程形式应明显区別于普通智育的课程,因为生产和技术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劳动教育内容的多样性以及强烈的实践性,但劳动教育课程的组织形式与智育又有交叉和联系。因此,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设计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探讨。第一,课程劳育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通用劳动知识为内容,打造知行合一、协同发展、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从劳动教育课程本身的构成而言,劳动教育课程包括劳动教育理论课和劳动教育实践课。劳动教育理论课的教学大体与智育相似,即同属掌握劳动知识、获取劳动信息的认知过程。这是劳动教育与智育的共性。劳动教育理论课以讲座的形式开设,或者以“劳动教育通论”“劳动法学”“劳动伦理学”

  “劳动心理学”“劳动关系学”“劳动经济学”等课程开设,但这种课程的开设很容易让人走人一个误区——劳动教育的作用不过是对课堂知识的检验和深化,在思想上也很容易产生这些课程是次要的、附加的、可有可无的,更不可与专业课程相提并论。这样,劳动教育理论课很容易丧失其原本的地位和意义。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就需要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统率和引领作用,让人们从思想上提高对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的认识,从根源上去理解劳动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逻辑体系。

  劳动教育实践课以强化学生的实践体验和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为主,是与高校专业的实习实训结合开展的。以往由于部分学生对劳动教育认识不足以及功利性因素的影响,仅把实习实训中的劳动看作一种单纯的体力劳动,从而表现出消极的态度,不能深人理解其中蕴含的劳动价值和意义:再加上高校也缺乏对实习实训中的劳动教育教学的统筹设计、过程管理和考评机制,高校学生多是被动接受学校安排的低层次的劳动岗位,从事专业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导致其缺乏主动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因此,劳动实践课与专业实习实训必须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开设形式可多样化,即借助探究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科学研究或者技术探索来达成劳动实践的目的。第二,注重课程劳育和思政劳育的协同关系,实现劳动教育与思政课的协同化。思政课在整个高等教育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思政课作为培养人才的主渠道,长期引领着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将劳动教育和思政课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思政课这个主阵地,充分挖掘思政课中的劳育精神和元素,通过深人研究劳动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让学生深刻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理解劳动与社会发展、民族复兴的辩证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劳动教育强化思政课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不仅能够拓宽思政课的实施路径、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还能够让大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4.活动劳育:实现劳动教育从点到面的全覆盖为了避免劳动教育内容的单一化、形式化,高校还需要创新劳动教育的类型,在“活动”中实现劳动知识与实践的知行合一,实现从点到面的全覆盖。这个“活动”的含义很广泛,从形式上实现了第一课堂到第四课堂的跨越(第一课堂指具体开设的劳动课程,如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学等;第二课堂指校园内的各种实践活动,如以“劳动”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举办具有劳动技能的竞赛等;第三课堂指校外的实践活动,如劳动支教、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第四课堂是指通过网络等现代信息化技术,破除时空限制,围绕劳动观、劳模、事迹、工匠精神等反映的热点、难点和重点,实现与学生随时的交流与讨论),从功能上实现了理论认知和被动接受向主动认知和自觉吸收的有效转化。从目前高校呈现出的活动劳育来看,虽然高校开展了大量的实习实训、志愿服务,并且将产教融合和创新创业等活动融人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观,但这种形式的活动劳育只是在“点”的层面开展,既没有全面贯穿到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也尚未形成全面加强劳动教育的“面”。要实现活动劳育从“点”到“面”的全覆盖,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多主体协同搭建各类活动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平台。活动劳育的全覆盖,依靠单一的学校主体是无法实现的,尤其是校外的实践活动,必须充分发挥企业、社会、政府的协同育人作用。例如,既可以选择优秀的企业展开实习合作,综合运用企业劳动文化和劳动精神培育学生,也可以与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共同搭建创业孵化平台或者创业孵化园,让学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5生在亲历创业的过程中体验劳动致富此外,政府要发挥宏参考文献:观统筹和政策保障作用,构建劳动教育与产教融合相结合的[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丨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生态环境。由于劳动教育对于产教融合的作用并非立竿见1964:218.影,企业很难全身心地参与其中,这时候就需要政府的宏观[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

  调控,落实有利于产教融合的劳动教育保障机制:第二,依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

  教育研究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257.靠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活动劳育的全覆盖。以往的活动劳育[3]

  肖绍明,扈中平.新时代劳动教育何以必要和可能[J].教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例如,面对突如其来的特殊情况,原定育研究,2019(8):43.的劳动教育计划会被阻隔实施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4]

  徐海娇.劳动教育的价值危机及其出路探析[J].国家教

  可推动活动劳育实施的覆盖面,通过互联网可以随时汇聚育行政学院学报,20丨8(10):22-23.人才供需、项目研发、技术服务等各类活动信息,向高校学生[5]

  习近平回信勉励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珍

  提供精准化发布和推荐。高校学生在线即可实现与企业和惜荣誉努力学习继续拼搏再创佳绩激励广大劳动群

  社会的互动,并通过新媒体途径,延伸活动劳育的实践空间。

  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N].人民日报,2018-05-01例如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开设“劳模之家”“大国工匠”

  (1).等栏目,开发建设劳动教育资源库,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也[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51.感受劳模精神。第三,选择恰当的组织形式来实现活动劳育[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的全覆盖。活动教育的内容具有丰富多样性,而这些丰富多1962:742.样性的内容必须通过多样化的组织形式来实现由于活动

  [8]

  鞠玉翠.追寻劳动的教育美学意蕴[J].教育学报,2018劳育的教学内容有不同于智育的独立逻辑体系,因此必须使(10):58,活动劳育的所有组织形式紧密配合、相互协调,构成整体,但[9]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

  实际上,无论哪种单独的组织形式都不能将活动劳育的所有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

  内容全部付诸实施。我们需要分别把整个活动劳育的内容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11(1).合理地安排到每一种组织形式中,使之得到科学的实施,形[10]

  彭泽平,邹南芳.新时代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成一个完整且贯通的体系逻辑机理与实践方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12):ResearchontheConstructionofCollegeLaborEducationSysteminthe

  NewEra:

  LogicalThoughtsandPracticalPathXIELi-na1,2(1.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400715,China;2.Chongqing

  Three

  Gorges

  Vocational

  College,

  Chongqing404155,China)Abstract:

  Therevivalandreturnofcollegelaboreducationintheneweraindicatesaveryprofoundhistoricalbackgroundandval-ueimplication,whichisanalyzedin-depth,andthenewconnotation,orientationantiformofcollegelaboreducationneedstoberein-terpreted.Furthennore,thelogicalapproachtothelaboreducationsystemconstructingaremadeclear,namely,laboreducationiscon-ductedtohelprealizethefollowingpurposes:)tocultivatestudents*excellentmoralityandtoshapetheviewofsocialistlabor,tode-velopstudents*wisdomandtoembodytheprincipleandmethodof**unityofknowledgeandprac,tic■e^^,tostrengthenthestudents"phys-icalhealthandtomakeitdearthatlaborisanimportantwaytostrengthenthebody,andtoexerciseaestheticeducationandtohelpstudentsto“appreciatebeauty”and“createbeauty”inlabor.Finally,throughthefourlevels?f“school-major-curriculuni-aclivi-ty",thepracticeapproachisconstructedtocollegelaboreducationsystem.Keywords:university;laboreducation;

  thelogicalthoughts;thepracticalpath

推荐访问:从劳动教育的外延看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容 劳动教育 外延 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