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道德观察案例分析
《伦理学》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分析报告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考核方式授课对象选课人数60人R020074014课程名称伦理学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权重总和学分13学分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终结性评价2020级思想政治教育班参评人数评价责60人课程目标达成期望度0.7学生、教学督导、任课教师李娜任人李娜评价参与人同行、教学团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适应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要求,立足内蒙古自治区、面向国家中西部,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热爱教育事业;具有现代教专业人才育理念、良好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掌握扎实的教育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培养目标科基本知识与教学技能;具备自觉而优秀的班级管理和育人能力;具有创新意识、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能在县域中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及教研工作的思政课骨干教师。课程目标1(知识层面):能阐述较为完整的伦理学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了解中西方伦理思想文化精神,能够用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提升道德认知水平。课程目标2(能力层面):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审视社会伦理关系及其交往准课程培养目标则,能使用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理性分析社会道德现象;提出应对中国社会改革和发展中的道德矛盾和冲突的合理解决方案,培养审辨思维,科学评价和趋善避恶的能力。课程目标3(素养层面):自觉投身道德实践,增长道德智慧,坚定道德理性信念;具备扎根县域基础教育,从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深厚职业责任感、自豪感和奉献精神。1二、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情况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知识):掌握较为完整的伦理学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了解中西方伦理思想文化精神,能够用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提升道德认知水平。毕业要求指标点1.4明确职业目标立志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好老师。3.1掌握学科知识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知识体系及其发展历史和前沿动态,掌握系统扎实的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毕业要求1.师德规范支撑度M支撑理由通过掌握系统的伦理学理论体系,融入马克思主义前沿理论成果,提升师范生深厚的人文底蕴和道德素养,为师范生的培养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2022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中政治认同、道德修养、责任意识、健全人格的具体要求与本课程目标的内容相契合,课程目标有效支撑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面对社会发展中的道德矛盾,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审视、分析、评价和解决问题,提高道德理论素养、完善道德人格,具备思政学科育人能力。3.学科素养M课程目标2(能力):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审视社会伦理关系及其交往准则,能使用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理性分析社会道德现象;提出应对中国社会改革和发展中的道德矛盾和冲突的合理解决方案,培养审辨思维,科学评价和趋善避恶的能力。课程目标3(素养):强化道德实践,增长道德智慧,坚定道德理性信念;具备扎根县域基础教育,从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深厚职业责任感、自豪感和奉献精神。2.2提高自身修养2.教育情怀内外兼修,“知行合一”,秉承公正,具有人文底蕴与钻研精神,有较强的从教意愿与教育理想,做一名“懂教、会教、善教、乐教”中小学思政课教师。6.2强化学科育人6.综合育人能够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深入挖掘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合理设计育人目标、主题和内容,有机开展养成教育,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体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H*H*实践性是道德最深层的本质,强调知行统一。通过积极主动投身中小学教育管理德育实践活动,从现实的实践情境中汲取积极体验,能够坚定教师职业道德理想信念,涵养师德,培养职业责任感和自豪感。2三、课程考核依据与标准考核标准课程笔记(10%)↓目标1评分标准字迹工整度(25分)逻辑条理性(20分)内容准确度(30分)考核细则评分范围参考1.美观(20-25分)2.良好(15-19分)3.一般(10-14分)1.条理清晰,笔记框架清晰易懂(16-20分)2.调理一般,逻辑一般,阅读较为容易(11-15分)3.调理混杂,逻辑不清晰,难以阅读(5-10分)1.对课堂内容记录简洁明了,准确度高,总结性强;自学内容整理完善,有自己的理解。(26-30分)2.对课堂内容记录较复杂浅显,准确度一般总结性一般。(16-25分)3.对课堂内容记录鱼目混杂,准确度较差,没总结(0-15分)内容和形式有所创新(25分)1.内容形式新颖,具有较高的创新性(21-25分),对笔记内容有自己的观点。(+5分)2.内容形式有所创新,但创新性一般(16-20分)3.内容形式不具有创新性,较普通(10-15分)过程性考核60%道德观察小组活动(20%)↓目标2、3评价要点仪表仪态语言能力思辨能力专业知识评价标准仪态端庄,服饰得体,精神饱满,心理健康,表现出良好的仪容、气质和修养。(05分)使用普通话,语言清晰、精炼,表述流畅,语速适度,语调富有激情。(05分)能够提问及时应答,反应机敏,思路清楚准确,逻辑性强。(15分)专业基础理论扎实;能够结合所学伦理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思考深入,有适当拓展。(20分)准备充分,小组分工明确,全员参与,材料加工整合精炼,内容熟练,课件美观,视频传达内容聚焦、时效性较强。(20分)能够发挥其他小组的作用,恰当布置任务,并能够有效支撑道德观察(小组展示)的主题。(10分)典型性强,切合教学内容,能够支撑道德观察的主题,恰当分析,引发学生思考讨论。(25分)小组准备组间互动案例分析另附:小组活动记录表(含教师评价);小组活动汇总表。3纪录片观后感(20%)↓目标2、31.清晰地阐述对所观视频(或讲座)的理解,围绕“观”与“感”的结合点,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所学伦理学相关知识加以分析,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能够独立思考,条理清晰,格式字数符合要求。(90—100分)2.“观”与“感”的结合,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字迹工整,调理清晰,字数符合要求;有参考别人的观点,并能够结合自身理解进行评述。(80—89分)3.条例清晰,格式正确,字数符合要求,参考别人的观点过多,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少。(70—79分)4.格式错乱,字数不足,只是局限于事实描述,缺乏自己的观点。(60—69分)每周末自主参加义务志愿活动,旨在养成优良的道德习惯、乐享道德自由。鼓励学生参加服务基础教育实践活动为主,活动过程中有完整的活动记录,附照片;真切的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同时包括利益相关者的中肯评价。本学期内总共完成10次,每次计10分,总计100分。(注:贡献突出,社会效应良好,并得到有关部门表彰的志愿行为,编入教学案例案例库,班级表彰获奖。)周行一善(10%)↓目标3总结性考核40%闭卷考试(40%)↓目标1、2确立命题的依据与导向,研制命题细目表,制定参考答案及标准。试卷按百分制出题,满分100分。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简答、论述、案例分析等题型,学院统一安排闭卷考试。四、课程分目标考查方式与分值分布考核体系课程笔记(10%)过程性考核道德观察(20%)观后感(20%)周行一善(10%)终结性考核期末闭卷考试成绩(40%)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10分55分课程目标210分5分45分课程目标310分15分10分备注:总成绩(100%)=过程性考核(60%)+总结性考核(40%)4五、课程评价的依据根据《包头师范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达成度评价管理办法(试行)》、《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管理指南》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实施细则》,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大纲,以本课程期末考核、过程性考核成绩以及表现性考核材料量化成绩作为计算来源。六、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结果(一)定性评价1.教学督导、同行听评课结果:0.86教学督导听课内容《道德义务》道德义务的内涵与本质;道德义务的特征;自觉履行道德义务;道德绑架的伦理思考。专家评教教学过程落实“学生中心”理念,学习目标可评、可测;教学过程灵活学习通的主题讨论、抢答、词云展示等功能,有效实现师生互动,学生观点表达覆盖面广泛;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反馈即时有效;教师善于引导启发,拓展理论知识,注重学生高阶能力培养。教学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引用学习强国中的优质视频资源服务教学;道德观察小组展示环节,小组互评和讨论中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讨论,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突出“学生中心”,有效实现课堂翻转,教学重点主要围绕如何正确理解道德与幸福的关系展开探讨。小组展示环节,学生以现实生活中的德福不一致情形切入,选取顺境中的不幸之人和逆境中的幸福之人的典型案例论证幸福与道德的深层关系,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综合评分刘军(同行)86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宋从越观的内涵;社会主义核(院督导)心价值观统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幸福》正确理解幸福;道德与幸福关系,其中难点为:如何看待现实贺晋秀生活中德福不一致的情(校督导)形;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拓展内容即获取幸福的三原则。85分88分教学督导(同行)听评课综合评价结果:(86+85+88)/3*1%=0.862.教学团队成员课堂观察评价结果:0.78表一: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观察评价(整体)观察者许阳刘军观察视角学习态度、习惯、行为、方式、情绪情感等学习态度、习惯、行为、方式、情绪情感等观察课例《道德义务》《幸福》综合评分82分84分课堂观察评价(整体)综合量化评价结果:(82+84)/2*1%=0.835表二: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观察评价(抽样)观察者教学团队(刘军、许阳)教学团队(刘军、许阳)教学团队(刘军、许阳)抽样学生黄文雅司凯瑞伊如汗情况描述成绩好、较安静成绩中、较活跃成绩一般、内向评分刘军(88分)许阳(86分)刘军(83分)许阳(81分)刘军(58分)许阳(49分)综合评分87分82分53分课堂观察评价(抽样)综合量化评价结果:(87+82+53)/3*1%=0.743.学生课程评价(1)教务系统学生评教综合结果:0.97(2)课程目标达成评价问卷调查量化结果:0.83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问题分布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第五题课程目标3第六题第七题非常认同13181718232926认同31343834322629基本认同16858555不认同0000000非常不认同00000000.87目标达成值0.81课程目标20.83计算办法:(1)“非常认同”为10分,“认同”为8分,“基本认同”为6分,“不认同”为4分,“非常不认同”为2分。(2)课程目标达成度=(【非常认同】人数×10)+【认同】人数×8+【基本认同】人数×6+【不认同】人数×4+【非常不认同】人数×2)/(学生总人数×10)。(二)定量评价1.课程考核成绩评价总结果:0.86对毕业要课程目标支撑内容课程笔记课程目标1期末考试道德观察课程目标2观后感期末考试道德观察课程目标3观后感周行一善45分10分5分55分10分15分10分36.578.754.2443.458.7512.759.566目标分值10分实际平均分8.82达成值0.88目标达成值等级求支撑度0.850.810.870.840.790.870.850.950.890.83A很好支撑B支撑A+很好支撑
备注:达成值=实际平均分/目标分值目标达成值=[0.6×(课程目标过程性评价平均成绩/课程目标过程性评价满分)+0.4×(课程目标期末考试平均成绩/课程目标期末考试满分)]目标达成度A级=达成值0.86-0.95区间;目标达成度B级=达成值0.8-0.85区间;目标达成度C级=达成值0.7-0.79区间;目标达成度D级=达成值0.7以下,即未达成。(三)课程目标总达成评价结果汇总类别课程目标直接达成情况学生课程考核成绩(80%)目标3:0.89教学督导、同行听评课评价课程目标间接达成情况(20%)教学团队成员课堂观察评价学生教务系统教学评价学生课程目标达成评价问卷调查课程目标总达成情况即:0.86*80%+[(0.86+0.78+0.97+0.83)/3]*20%0.860.780.970.830.850.86目标2:0.830.86指标计算来源分目标达成值目标1:0.85总目标达成值课程目标直接达成(80%)+课程目标间接达成(20%)七、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一)课程目标达成情况从整体上看,课程目标总达成值0.85,超过既定课程目标达成基准值0.7,因此本学期《伦理学》课程目标已达成。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分析基于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量化结果,采用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的评价方法,特别注重学生表现性评价反馈。1.课程目标直接达成情况课程目标直接达成情况主要采用定量评价方式进行有效反馈,主要依据课程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终结性考核成绩计算课程目标达成值,课程目标1、2、3达成值均超过基准值0.7,预期目标均达成。具体来说,课程目标1和课程目标3整体达成状况良好,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达成值相对偏低。其中,支撑课程目标2的三项达成值中,期末考试卷的案例分析题达成值最低(0.79),说明学生材料处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分析解决复杂道德问题能力欠缺,因此本课程高阶目标达成方面有待提升。2.课程目标间接达成情况课程目标间接达成情况主要采用定性评价方式进行有效反馈,依据教学督导(同行)听课评价、教学团队成员课堂观察评价、学生教务系统教学评价、学生课程目标达成评价问卷调查四部分的质性评价量化结果计算达成值,并均超过既定基准值0.7,课程目标达成效果良好。具体来说,学生教务系统教学评价量化值最高(0.97),教学团队成员课堂观察评价量化达成值最低(0.78)。课堂观察主要以学生学习态度、习惯、行为、情绪情感反馈等维度作为观察视角,由教学团队两位教师分别深入课堂进行整体观察和抽样观察的方式反馈学生学习状态。从观察量表评分情况来看,支撑学生高阶能力培养的小组展讲讨论和观点表达情况评分整体相对偏低,部分思维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较为活跃,观点表达、互动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次数和质量较高,而基础相对薄弱且性格偏内向的学生课堂参与度偏低。与此同时,课程目标达成评价调查问卷量化结果偏高(0.83),可能存在调查问卷设计效度不够,而注重学生表现性评价的课堂观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主观评价的缺陷。(二)存在问题1.基于课程考核成绩和课堂观察反馈,学生的高阶能力素养达成相对不足,特别是对案例信息提炼整合、知识迁移、观点论证的能力欠缺。一方面,高质量的教学案例资源缺乏有效供给,数量上不够丰富,质量上缺乏典型性。另一方面,道德理论知识迁移、观点论证方法指导欠缺,思维训练强度不大。同时,社会学、道德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相对匮乏,应对复杂社会道德现象和矛盾冲突的分析、评价和解决能力的培养有待提升。2.课前预学任务的设置缺乏梯度,教学实施过程中过分注重思维活跃且善于表达的学生,而对于思想基础较好但能力信心略显不足的中等生提升培养不充分,而对于部分学困生和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关注度、学法指导、思维误区的矫正、课后跟踪调查等方面缺乏个性化教学服务。3.实践拓展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不具备统一组织道德实践活动的条件(疫情防控,基地建设不足),部分学生依托于第二课堂组织的青年志愿者活动,被动选择志愿服务对象。“周行一善”道德实践活动更多倾向于考核参加的次数,而对于学生活动中表现性评价效度不够,仅仅依据学生活动记录的自我感悟表达和他评,无法真实有效的反馈实践活动中的学生切实的情绪情感体验。4.课堂观察专业性不足,特别是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精准度欠缺。存在诸如课堂观察部分内容外延过宽、个别观察条目可操作性不强、部分观察内容针对性欠缺、课堂观察抽样学生数量较少、跟踪观察次数少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表现性评价的效度。而特别要指出的是,“周行一善”课后实践活动的抽样跟踪观察评价缺失。(三)改进措施1.教学团队集体教研,加强学法指导、信息整合和观点论证的训练力度;重构教学内容,融入社会学、道德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融入学术前沿成果,拓展学习视野;结合社会热点挖掘高质量的讨论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训练学生理性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2.持续推动伦理学案例库和高质量试题库资源建设,搭建线上课程体系,丰富线上线下学习资源,辅助学生课前预学和课后拓展学习,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强化学习小组功能,实现小组内生生互助学习。3.加强与旗县区基础教育合作,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双减”政策导向下,协同学院第二课堂和旗县区中小学校,共同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诸如中小学生义务课后辅导、与中小学生结对子、辅助实习基地指导教师教育管理工作等,强化学生职业认同感、培育学生爱心、耐心和责任心。4.教学团队参加教学质性评价的培训,掌握多样化质性评价的方法,提高教学评价的专业性;教学团队集体教研,提高课堂观察量表的科学性和操作性,通过分配任务、自主设计、课中检验、讨论修改等环节逐一落实。同时,教学团队要努力探索针对道德实践活动中学生表现性评价的量表。八、课程改革的反思(一)课程改革成效伦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始终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依据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标准设计教学实施方案。1.重构教学目标,注重高阶能力素养。思政专业毕业要求:师德规范;学科素养;教育情怀;综合育人思政专业培养目标:立足内蒙古、面向国家中西部的县域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专家诊断;团队研究基础教育需求调研;学情调研;见习基地指导教师调研;上一轮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分析报告。课程学习目标1:学会用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培养道德情感、养成优良道德品质,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学会用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方法来审视社会伦理关系及其交往法则,探索人生价值,用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和方法分析社会道德现象,明确自身的道德责任,塑造健康的道德人格。课程学习目标2:掌握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以及中西伦理思想与伦理文化精神。课程学习目标3: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改革和发展中诸多的道德矛盾和冲突,具备从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知识储备和实际能力。课程目标1(知识层面):能阐述较为完整的伦理学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了解中西方伦理思想文化精神,能够用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提升道德认知水平。课程目标2(能力层面):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审视社会伦理关系及其交往准则,能使用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理性分析社会道德现象;提出应对中国社调整会改革和发展中的道德矛盾和冲突的合理解决方案,培养审辨思维,科学评价和趋善避恶的能力。课程目标3(素养层面):自觉投身道德实践,增长道德智慧,坚定道德理性信念;具备扎根县域基础教育,从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深厚职业责任感、自豪感和奉献精神。2.重塑教学内容,凝练教学专题教学内容改革遵循教材体系的内在逻辑,融入学术前沿成果,注重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突出道德知行统一的本质,凝练六个教学专题,即伦理思想发展史;道德基本理论;道德规范体系;道德活动;道德建设与实践;乡村教育伦理。3.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学习进阶教学实施采用以线下为主的线上线下混合的进阶式教学模式。课程结合学情调查反馈,设置线上预学任务,低阶知识的学习前置到课前自主完成,课堂教学集中突破教学难点,课后自觉投身实践活动深化道德认知,由此实现由浅到深的进阶式增值学习的效果。【浅层学习→深度学习、道德认知→道德实践→深化道德认知】4.优化课程评价,突出表现性监测。一方面,课程教学团队秉承“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紧扣课程目标设计过程性评价任务,增设了“周行一善”的道德实践活动支撑课程目标3。另一方面,教学团队致力于探索方式多样、主体多元的评价机制,本课程教学评价增设了质性评价方式,特别注重学生学习习惯、行为、方式及情绪情感体验等表现性要素的考核。1课前进行充分的学情调查,掌握学生认知、思维、习惯等基本基本情况,有针对性的设计课程教学目标;课中运用质性评价中的观察法,教学团队设计课堂观察评价量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深入课堂进行整体观察和抽样观察;邀请教学督导(同行)看课评课。课后实践活动中,学生自主反馈实践体验,并结合他人评价强化道德自觉。课程结束后,发放开展针对学生的课程目标达成评价调查问卷,反馈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观性评价。5.增设道德实践、强化知行统一。基于伦理学的课程特点、课程教学目标、学情调查以及基础教育实习见习基地指导教师的问卷调查反馈,课程改革探索指向目标3的课内课外道德实践活动,诸如“周行一善”、服务基础教育的志愿活动等,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增长道德智慧,强化教师职业认同感、责任感和自豪感。(二)问题与不足1.线上线下伦理学教学资源库建设滞后,教学团队成员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欠缺。2.课程教学评价任务、评价工具的选择,评价标准的设置均缺乏专业理论支持,且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课程教学评价量表和模型。因此教研室要开展专题教研和培训活动,研究创新教学评价。3.单一的期末评教方式评价效度低,学生评教应实现课课评教与期末综合评教相结合,强化教学的过程性监控,有利于实时反馈诊断,持续改进教学。4.优化教学团队人员结构,吸纳优秀县域中小学德育名师协同育人;细化团队成员教学和科研分工,实现优势互补,推动教学团队成员教、学、研融合。5.拓展道德实践基地,稳定与县域基础教育合作,丰富道德实践活动形式,实现资源共享,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效。后附:支撑材料11
篇二:道德观察案例分析
CCTV12道德观察观后感
《道德观察》作为中国惟一一档全国平台播出的道德类全日播栏目,直击种种道德事件,一方面对可歌可泣的高尚行为进行讴歌,在感动中激发每个人心中向善的力量;另一方面对种种不道德的行为进行揭露和鞭挞,在震撼中让每个人用思考完成心灵的净化,已成为“深刻反映中国道德现状、深入进行道德思考、促进中国道德生态建设”的电视互动平台。下面是店铺精心为您整理的道德观察观后感,希望您喜欢!道德观察观后感篇一
中央电视12频道的道德观察栏目近期播出了一期名为《筹码》的节目,说的是镇江一名男子无情抛弃植物人女友的事情.12频道是去年秋天才在镇江正式开播的(江苏第一家),当时听说是为了给"平安镇江"加大宣传力度,也是花了本钱的.不曾想人家收了钱不但给你脸上贴金,抹黑的事做起来也毫不手软,镜头里的出镜记者始终戴着一顶能遮住大半个脸的帽子,想来是怕镇江的有关人士认出来,说他们中央台不厚道吧?扯远了,抹黑不抹黑的,不怪人家记者,谁让你镇江出了这样一个活宝呢?有人说中央台的主持人最后的结束语有问题,对双方的行为各打五十大板,没有站对基本的立场.其实不然,你想,那名无情的男子本不姓孙,为了尊重他的姓名权记者以"小孙"代之,可为什么不叫"小李""小王""小张",偏偏硬给他安上一个"孙"姓呢?大家知道北京人骂人怎么骂?"孙子!丫给我叫板不是?老子拍死你!"呵呵,让他姓"孙"可谓意味深长,神来妙笔!也有人说"小孙"在法律上不负责任,道德上应当受到谴责,其实亦不然,在明知七万元赔偿款应当归当事人陈慧所有的情况下,故意隐瞒事实,拒不归还赔偿款,这实质上已经构成了一种财产侵占,法院在判决的时候应当就此作出明确说明,节目中没有看到有关结果,小孙的公司业务中有"司法鉴定"一项,想来应当和司法界人士有些交情,别是我们哪位不争气的法官吃了人家的嘴软吧?不追究他这方面的法律责任,实质上是对社会良知的一种践踏和侮辱!镇江,时事,社区,房产,装修,美食,摄影,车迷,运动,音乐,游戏
好在镇江人虽然在央视丢了一回脸,镇江人的舆论导向还是一边倒谴责这种不道德的行为的,这说明我们的社会良知还没有完全泯灭,正义的呼声依然占据了主流,我们也不能怪人家央视记者主持人没有从道德的角度对这起事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据常识分析,这一类的节目一般是不可以带有任何导向性的东西在里面,它只需要反映客观事实,剖析事件真相,是非黑白留给观众评说.<道德观察>嘛,并不是<道德评估>,他们让那小子白当了一回"孙子",就已经把自己的立场悄悄地放在里面了.不出预料的话,就这被领导审片时看出来了,恐怕还是要挨批评的.再说说这件事的本身吧,这孙子......呵呵,原谅老缘说顺嘴了,谁让你做的这些破事真他妈够孙子的呢?其实依你在网上发布的这些公司资料,你的生意应当不错,小日子过得也应该还过得去,都准备买车了,就不必斤斤计较于几瓶矿泉水几听八宝粥,更不至于再从人家的救命钱里去扣除自己的什么"跑腿费""劳务费""中介费",凭良心讲,这么做你他妈真叫"缺了DIAO德"了!请原谅老缘第一次在文章里讲粗口,你就是不想和人家谈了,但你终究应当把这件事情负责到底啊,该花的钱是一定要花的,这是良心钱!就是以后陈慧永远醒不过来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该另娶便另娶,女方是不会阻止的.我想,就是你以后谈了新女朋友,人家若知道你对前植物人女友依然情深意重,肯定会对你更加信赖青眼有加的,甚至会和你一起照料她的下半生;现在你这样绝情无义,呵呵,镇江哪个女孩还敢嫁你啊?呵呵,央视都播了,怕是但凡中国女生你都别指望了!都是被钱害的啊,要知道钱真是个好东西,谁都喜欢钱,谁也都心疼钱,这件事让我想起了冯小刚的电影<没完没了>傅彪欠了葛优九万多块车钱,那是葛优为了给植物人姐姐续命的钱,吴倩莲就不明白这两个人为什么这么爱钱,直到葛优带她到医院看了他姐姐,看到他为了延续姐姐的生命不惜一切代价的时候,吴被这个有情有义的男人感动了,我想那时候所有的观众都被他的骨子里那种中国男人特有的家庭观念和骨肉亲情感动了,葛优说的一句台词写的好啊:"我对妈说,姐姐在,我也在,我们这个家,还在!"这种深深扎根在骨子里的人性魅力,足以让小孙和胡女士这样被铜臭玷污了灵魂的孙子们无地自容,你们的行为不但给全体镇江人丢了脸,而且你们的下半生也将永远笼罩在这件事的恶梦中挣扎,你们可能最
大限度地减少了你们在金钱方面的损失,但这件沉重的精神枷锁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你们的灵魂深处越背越重,直到有一天彻底压垮你们的心理极限,四院的围墙内,已经为你们留好了两个带铁窗的高干病房!作为局外人,或许我的预言过了恶毒了一些,但你们的将来并不令人同情,真正令人同情和担忧的,是那个名叫陈慧的可怜女孩,她本是带着对未来的幸福憧憬去学驾驶,却遇上飞来横祸成了植物人,更不幸的是她满怀信赖托付终身的竟是这样一个绝情无义道德败坏的孙子!节目最后说她可能很快就将醒来,真诚地希望,她还是不要醒来的好,醒来以后的残酷事实是这样的令她伤心和绝望.就让她永远生活在梦里吧,生活在她被汽车撞倒那一刹那间之前的美好回忆当中吧!在那个美丽的梦里,她将披上洁白的婚纱,与他的白马王子携手步入幸福的婚姻殿堂,享受她未来精彩而美丽的人生!祝福她,下辈子别再遇上这样以人性作筹码的赌徒!道德观察观后感篇二
在央视看了《道德观察》,一直很喜欢这个节目,因为它用真实的案例,挖掘社会人的深层道德,让我们看到了在每一个犯罪构成初期,罪犯所经历的道德沦丧,并让我们看到犯罪形成的外部原因,引以为戒。
让我最为愤恨的是这样一期节目:
一对八旬夫妇四十年前由于传统观念作怪,虽然生育了两个女儿却又领养了一个男孩,对这个孩子可说是关爱有加,溺爱备至,甚至自己亲生的女儿也无法得到这样的待遇,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溺爱使这个孩子变的任性、粗暴、冷酷、动不动就对父母拳打脚踢,他带给这个家的就是一场噩梦!长期以来对父母的虐待,邻居和亲属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特别是自己的两个已经结婚的女儿更是每天为父母担惊受怕。由于父母的忍让,被虐待后从不报警,助长了养子的气焰。养子曾对八旬的养父说:“你不是我爹,我是你爹!”在他四十一岁的一个晚上,他又野兽般虐待已八旬的老父亲,拳脚相加,老妇人爬在老翁身上求饶。忍耐了四十年的姐姐亲眼目睹了禽兽不如的弟弟如此对待老人,一怒之下在他熟睡的时候用斧头将他砍死而后去自首。
这是一起故意杀人案件,可最后的结果却是我们无论如何没有想到的,我当时觉得故意杀人就是有自首情节最少也要判处二十年徒刑啊!可这起故意杀人案,一是有自首情节,二是死者有长期虐待老人的事实,二百多名邻居联名集体向法院请求宽大处理,最后判决的结果仅仅是判处姐姐有期徒刑三年缓期五年,这个判决绝对在中国的审判史上开了先例。
为什么这个案件会这样判决哪?老人是弱势群体,儿子如此禽兽不如,这样的判决其实是给那些长期虐待老人的不孝者敲响了警钟,兔子急了也要咬人的,而法律真正的保护了这个群体的弱者,是大快人心的好事情啊!为那位姐姐而庆幸,这样的法律是能够让人们接受和信服的,是公正的。我们也应该从这个案件中获取教训:对虐待老人的绝对不能饶恕,同时也提醒我们在教育子女方面一味的溺爱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惯子如杀子”中国老话就讲出了这个道理。另外,中国已经改革开放,再不是那个封建愚昧的民族,重男轻女的思想只会阻碍谁会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发展,让我们剔除愚昧观念,摒弃错误方法,用高尚打造人生,用道德营造和谐社会!道德观察观后感篇三
道德观察中《孽债》的母子之争中,我觉得那个老母亲很可怜,所谓养儿不孝,苦一生,句很有道理。我不知道那个人怎能当着社会、电视、记者的面前打自己的母亲,他可知道“孝”的意义?这样的一个人,还理直气壮,还为自己辩解,把自己的母亲打伤了,还说她是母亲装的?天理何在?这样的人渣为何能这样活的逍遥自在、心安里得?人活在这个世界的意义是什么?可能他永远也不会知道吧!换句话说,如果当初没有他的母亲,他会有今天的一切吗?这样的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年迈的母亲只是向他提那么微薄的要求,让他赡养自己,可是遭遇的是拒绝,那种心酸可能只有廖老婆婆知道。他可知道,他现在也是别人的父亲,要是有一天自己的儿女也这样的对待他,他心里会如何?难道他不会换位思考一下?他也不想想,现在
他母亲老了,能吃他的多点?能用他的多少呢?他已经丧失了做人的基本意义,一个连自己亲生母亲也欺辱的人,还在这个世界上苟活着,对于懂孝的人而言是一种污辱。不知道他还有没有良心?有谁不痛恨这样的人?难道他真得不知道“百善孝为先”这句话的意思吗?
篇三:道德观察案例分析
道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方案
标题: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现代社会中,道德问题日益突出,青少年道德素养下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培养青少年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学校决定开展一次道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正确行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3.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4.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个人素养。
5.促进学生正向行为的形成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内容
1.开展道德讲座
在活动开始之前,邀请专家来学校进行道德讲座,内容涵盖道德规范、品德修养、社会责任等方面。通过讲座,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道德行为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2.组织道德实践活动
(1)社区志愿者活动
学生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帮助,传递爱心和友善。通过实践参与,让学生感受到对他人的帮助是一种道德上的责任,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品质。
(2)道德故事分享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或观察,分享一个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故事。分享的过程中,学生要总结出道德故事中的道德准则,并与其他同学一起探讨案例中的道德问题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3)定期道德实践
每周选取一个道德主题,安排学生在校内或校外进行实践活动。例如:“守约诚信”主题下,学生可以组织学生会干部签订承诺书,保证自己能够遵守约定的规则;“勇敢正义”主题下,通过模拟法庭、辩论赛等活动,培养学生敢于维护正义、勇于面对困难的品质。
3.道德观察和反思
安排学生观察身边人的行为,以及自己的行为,反思行为背后的道德问题,形成道德观察和反思的习惯。通过班级讨论、写作等形式,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反思,进一步加深对道德的理解和思考。
4.道德训练课程
开设道德训练课程,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律教育。课程内容包括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网络道德教育、校园欺凌预防等,通过针对性的教育训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四、活动计划与安排
1.活动时间:预计持续一个学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安排。
2.活动形式:讲座、实践活动、观察反思、训练课程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3.活动参与者:全体中学生和相关教师。
4.活动组织者:学校教育部门、班主任、社会组织等。
五、活动评估和总结
1.进行活动效果评估:根据学生的道德行为变化、社会责任意识提升等方面进行评估。
2.活动总结与分享:举办道德教育活动分享会或座谈会,学生代表和教师分享各自的体会和感悟,总结活动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道德教育提供借鉴。
通过这次道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将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将这种道德观念内化为他们行为的准则,以此促进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在道德与行为中取得更好的平衡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