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4篇
抗美援朝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篇1
罗盛教,湖南省新化县相子村人,1931年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志愿军47军第141侦察队文书。他高举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昂首挺胸踏上了朝鲜的土地,一直向南急行军,迎接战火的洗礼。当年,他参加了阵地防御作战。
8月的一天,罗盛教与炊事班的同志到阵地送饭回来,美军发射的炮弹越过头顶,落在南映里和平村庄的土地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炮声过后,罗盛教听到远处传来孩子的哭声。他冒着美军飞机的扫射轰炸,翻越一座山循哭声而去,在一个防空洞旁边,发现一个小孩子,正扑在一名妇女的胸脯上,边哭边叫着“阿妈妮”。那个孩子的身上、脸上、手上沾满了鲜红的血。母亲手里紧紧握住小锄把,背上的婴儿已经被炸得只剩下半截身子了。罗盛教有生以来第一次目睹如此悲惨的景象,他脸色铁青,紧握拳头。此时,美军扔下的炮弹还在爆炸。他不顾一切,把孩子抱起来,交给附近的一位朝鲜老大爷。尔后,他回去安葬了那位朝鲜母亲和她的孩子。晚上,罗盛教躺在床上,怎么也不能入睡……夜已经很深了,他打开手电筒,翻开日记本,写了一首诗。诗中写道:当我被侵略者的子弹打中以后,希望你不要在我的身体面前停留,应当继续前进,为千万朝鲜人民和牺牲的同志报仇……
1952年1月,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风雪弥漫,气温降到零下2摄氏度以下。2日,一位朝鲜少年崔莹在栎沼河上滑冰,不慎摔倒,压破冰层,掉进2.7米深的冰窟窿里,一瞬间就没了顶。刚刚投弹训练归来的罗盛教见此情景,像接到战斗命令,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他边跑边脱掉棉衣,纵身跳进冰洞,潜入水底寻人。在剌骨的冰水中,罗盛教一连两次沉入水底,摸到崔莹,几次用力把他托出水面,只因冰洞四周的冰层太薄,崔莹无法爬上去,又塌进冰水中。罗盛教第三次潜入水底摸住崔莹,双脚蹬着河底的碎石,使出最后一点力气,用头将崔莹顶出水面,战友赶来协助救出。崔莹得救了,罗盛教却被冲到远处的冰层下,再也没有出来。
罗盛教冰下救崔莹的消息传出后,石田里20多户群众像失去亲人一样痛哭不已,他们用朝鲜人民最隆重的葬礼安葬了罗盛教。劳动党里委员长指着冰封的栎沼河,声音颤抖地说:“在这条河里,志愿军为救我们的一个孩子献出最宝贵的生命;也在这条河里,美国侵略者用我们亲人的鲜血染红了河水。乡亲们,让我们世世代代都记住罗盛教的名字吧!”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罗盛教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同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追授他为“模范青年团员”。1953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一级战士荣誉勋章。朝鲜政府和人民为了永远纪念罗盛教,将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将栎沼河改名为“罗盛教河”,将安葬烈士的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山上修建了“罗盛教亭”和罗盛教纪念碑,碑上刻着金日成首相的亲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抗美援朝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篇2
1.抗美援朝“攀登英雄”:杨连迪
他是铁路战士中著名的“攀登英雄”,在朝鲜战场上做出了新的贡献,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和革命军人的杰出代表。
杨连迪(1919-1952),天津市北仓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生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铁路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一营第一连副连长。
1949年3月13日,杨连迪加入东北人民解放军铁路纵队第一支队第一桥旅第三连,成为铁路纵队的一名军人,驻扎在河北省滦县。8月参加龙海路8号桥抢修。在维修过程中,如何爬上45米高的桥墩已成为维修工作的最大难点。在一切惯常做法被一一否定后,杨连迪以他的机智和勇气,提出了“在桥墩上每隔三到五米用铁夹板搭一个单面脚手架”和“在距墩顶一米远的地方搭一块木板作为掩护,用土炸药爆破”的方案,并率先实施,为8号桥的早期修复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他曾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赢得了“攀登英雄”的称号。
1950年9月,杨连迪获准参军,正式成为铁路兵。10月,他出席了全国劳模、农民、士兵和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当选为大会主席团并受到接待。10月25日,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并被编入铁路兵团第一师第一团第一营第一连。1951年3月6日,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朝鲜战场上,杨连迪和战友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铁路桥梁建设和抢修的一个又一个奇迹。1951年7月,他参加了著名的青川河大桥的抢修。它恰逢40年来最严重的洪水。杨连迪指挥一个排在激流中奋战30昼夜,修建了12座浮桥,创造了钢轨浮桥的新方法,保证了桥梁的顺利修复。因此,我很荣幸能做出一大贡献和两小贡献。
1951年8月,杨连迪出席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铁路兵团第一次英雄模范代表大会,当选为主席团成员,并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事功勋奖章。9月,他参加了全国铁路劳模大会,并再次在采访中受到表扬。10月1日,他当选为志愿军返回代表,出席国庆庆典。
1952年5月15日,杨连迪率领铁道部抢修青川河大桥。敌机轰炸后,当高射炮弹爆炸的余烟留在桥上时,杨连迪带领士兵到桥上检查桥。正当他和士兵们移动因振动而移位的钢梁时,一枚定时炸弹爆炸,一枚弹片击中了杨连迪的头部。他英勇牺牲,享年33岁。
同年7月下旬,铁道部将陇海路8号桥命名为“杨连地桥”,该站为“杨连地站”,并在桥头修建纪念碑和烈士雕像。
杨连迪去世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和政治部纪念杨连迪的“特功”,并授予“一级人民英雄”光荣称号。他的公司被命名为“杨连迪公司”。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举行隆重仪式,表彰杨连迪烈士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并颁发“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勋章”和英雄证书。
抗美援朝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篇3
烈火焚身岿然不动的“一级英雄”邱少云
邱少云,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7月出生,1949年12月入伍,四川铜梁人,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二十九师八十七团九连战士。1952年10月,他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为避免暴露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荣誉称号,并追记特等功。
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1952年10月中旬,在金化以西391高地的反击战中,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任务。潜伏前,邱少云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写道:“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执行任务中,邱少云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敌人突然向潜伏区逼近。为了掩护潜伏部队,指挥所命令炮兵对敌进行打击。
敌人遭到打击后出动飞机侦察,并盲目发射侦察燃烧弹。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燃烧液燃遍他全身,烧着了他的棉衣、头发和皮肉。他身旁就是水沟,只要往水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因为邱少云是尖刀班战士,负责战斗打响后剪断敌人的铁丝网,所以埋伏较靠前,他只要稍微动一下,就有可能被发现,整个排也就会被发现,整个行动也许就会失败。但是英勇的邱少云自始至终没有动一下,任由全身在燃烧。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严守纪律,咬紧牙关,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
他双手深深插进泥土中,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时年仅26岁。邱少云的战友盼望的时刻终于来到了!下午5时30分,敌人的枪声不响了,火焰渐渐地熄灭了,阵地上一片寂静。突然,潜伏在草丛中的500多名志愿军战士,像爆开的定时炸弹一样,轰然一声炸响了……邱少云同志牺牲后,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怀着深深的敬意,在391高地的石壁上刻了一行大字:“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为了表彰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上级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经中央军委批准,将其画像制作印发全军,在连以上单位悬挂、张贴。
抗美援朝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篇4
孤独英雄唐凤喜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唐凤溪的名字传遍了朝鲜的山川,传遍了祖国的南北。在朝鲜,女孩和孩子们热情地唱着:“早春的花朵铺满大地,红旗飘扬在晴朗的天空,同志们热情地唱着歌,唱着我们的英雄唐凤喜。”当祖国人民听到他的事迹时,每个人都想见他的亲人。当时,唐凤喜发给祖国人民的照片,从北京传到天津,从天津传到东北,从学校传到工厂,从工厂传到农村。人们还把他的照片贴在工人、农民和学生的纪念册上。
1951年10月初,美军“秋季攻势”被粉碎后,他们将战争的矛头转向志愿防线的晋城地区。美军从李成万的陆军第七师、第二十四师、第六师和第二师集结约7万人,对晋城前线发起猛烈进攻。敌人用飞机和大炮袭击了焦燕山志愿军的阵地。上级命令排长于永才带领班长唐凤喜和两个三级战斗队进入胶岩山阵地,坚守胶岩山68阵地。
68号山脊上有五座或六座小山,唐枫溪的机枪放在中间最高的山丘上。每端有一组三人的步枪。山上有小荆棘向南延伸,是敌人进攻的重点。因此,排长于永才率团出战。
拂晓时,敌人的炮火突然响起。紧接着,68号阵地像一座突然喷发的火山一样摇晃着。伴随着巨大的爆炸声和火光,三班副班长和排长几乎同时坠入火海。在这个关键时刻,唐峰带领其他士兵坚守阵地。东山上的敌人对我军构成最大威胁。为了打败那里的敌人,唐凤喜从后面钻进荆棘,爬上了东边的山包。虽然它只有一英里长,但对唐凤溪来说,它比攀登数千座高山和河流更困难。只要他的头在爬行时抬起一点,他就有可能被敌人发现。因此,他只能屏住呼吸,全身集中在肘部,一寸一寸地向前移动。荆棘刺在他的伤口、脸和身体上。唐凤喜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爬上了东山堡脚下。
敌人的重机枪在他面前向左右两侧扫射。成群的敌人距离唐凤溪不到100米。他受到三面袭击,身后是一座陡峭的悬崖。唐凤喜看着模糊的山影,默默地告诫自己:“抓紧它,不要让敌人爬上去!”他捡起两枚手榴弹,用它们作为挖掘工事的工具。当敌人发起冲击时,唐凤喜已经从新挖的炮弹坑进入射击阵地。
敌人发动了一连串的攻击。东部的被击倒了,西部的又出现了。有时双方的敌人一起出击。激烈的战斗让唐凤喜忽略了他破碎的嘴角、破碎的手指和血淋淋的衣服。他只看到三面的敌人一个个倒下。机枪子弹用完了,手榴弹和手榴弹都不见了。利用烟雾,他抓起敌人的机关枪,从敌人的尸体堆里捡了一些手榴弹和手榴弹。
晚上8点,战场一片寂静。唐凤喜的伤口还在流血。为了减轻疲劳,唐凤喜抓起一块冰冷的石头放在他炽热的舌头上。他挣扎着站起来,望着黑暗,盯着敌人。突然,双方的敌人一个接一个地出现了。唐凤喜立即单腿跪下,一枚一枚地向敌人投掷手榴弹。他正在开枪,一枚手榴弹在他旁边爆炸了。他觉得自己的左腿受了很大的伤,但他并不在乎受伤,继续向敌人投掷手榴弹。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一群敌人转向唐凤喜身边包围了他。当他找到它时,他转过身举起他的机枪,“哇——”机枪子弹扫射了很多敌人。与此同时,唐凤喜也摔倒在地。当战友们来时,唐凤喜只能看到他们张嘴,却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原来枪声震聋了他的耳朵。
到目前为止,唐凤喜已单独坚守阵地两昼夜,击退敌人七次进攻,歼灭120多人,坚守阵地。战后,唐凤喜获得一等功和二等战斗英雄称号。
推荐访问:抗美援朝 先烈 革命 抗美援朝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简短 抗美援朝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七篇 抗美援朝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简介 抗美援朝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有哪些 抗美援朝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50字 抗美援朝革命先辈事迹 抗美援朝革命先烈的故事 抗美援朝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 抗美援朝革命英烈故事 抗美援朝的革命英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