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11篇

时间:2023-08-22 20:1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饱含着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饱含着台湾与大陆同胞之间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11篇,供大家参考。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11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篇1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饱含着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饱含着台湾与大陆同胞之间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能通过这一样一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人间真爱,感受到两岸亲情,在他们心中埋下善的种子,植入爱的根苗,应该是语文课的骄傲,是语文教师的骄傲!这就是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之所在吧。然而,语文课毕竟不同于政治课,语文课也不是单纯的思想品德课。在语文课堂上,要通过听、说、读、写等一系列属于语文的学习活动,让孩子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技能的训练与提升,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习得语文学习的方法,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这才是语文工具性的体现。那么,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怎样把这两者统一起来,把三个维度的目标都落到实处呢?这个问题是本次赛课的主题,也一度困惑着我。

在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一课时,我突然发现,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真的很简单,那就是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也就是说,在课堂上如果我们以发展学生的语言为出发点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那么,三维目标就自在其中。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每一个语言符号都表现着一种思维,承载着一种思想,蕴含着一种情感:对语言的理解,就是对思维的训练;对语言的积累,就是对思想的传承;对语言的运用,就是情感的传递。比如,我引导学生体会李博士的爱心,运用的是把一个自然段的几个句子都跟沉着这个关键词联系起来朗读体会的方法,在这种瞻前顾后地阅读与朗读实践中,对李博士博大爱心、高尚医德的感悟,不言而喻。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这40分钟的教学中,只设计了两个层面的阅读实践:第一个层面是初读整体感知。这个层面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真正让孩子把课文读通,把内容说明白。我设计了这样3个实践环节:第一,自由读,给足时间让学生真切感知课文;第二,自主提醒词语,给足空间与方法理解词语,读通长句子;第三,分工合作,把听读检查读书效果和组织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给足机会让每个孩子参与实践。这样的几个可以说是很常规的学习活动过后,第一个层面阅读目标就基本落实了。第二个层面是品读理解内容、感悟精神。根据四年级上学期学生阅读感悟能力的实际水平,我在这个层面的引导中采用了以读代讲、代说的策略。引导学生通过以下2个实践感悟到台湾青年的博大爱心和李博士的高尚精神。第一环节,默读画出令自己最感动的语句简单标注感受;第二环节,交流感受。在第一个环节开始和交流感受的过程中,我试图充分的发挥教师指导、引导和组织的作用,让学生学得更有实效。比如点拨默读感悟方法;还有配乐范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对台湾青年内心世界的想象中,通过运用恰当的词语练习说话表达出来;以及通过补充材料引导学生自主理解奔波、连夜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等等。

总之,理念决定呈现,呈现决定效果。在这次会议理念的引导下,我体验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的快乐,体验到了扎扎实实为学生的充实。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骨髓移植、谈何容易、突如其来、血脉亲情”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的含义。

3、情感与态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难点:

了解大陆青年小钱的白血病的严重程度,骨髓移植迫在眉睫。进一步体会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教学策略: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适时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采取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板书课题,追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生命桥是什么意思?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又是什么意思呢?

课文讲了两个场面,你知道是哪两个场面吗?适时板书。

二、自主学习,体会人物情感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因为真实,我在读这个故事时,格外感动,我想大家也和我一样。

下面,让我们再用心地读读课文,看看哪些语句让你深受感动,或让你感受最深。把它划下来。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默读。

三、小组交流,

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

四、全班汇报

(一)第一个场面

预设句子1:“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学生可以体会到:小钱得了严重的白血病,很可能呼吸都困难,再也没力气下地走路,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才18岁啊,生命才刚刚开始,就像含苞的花朵,可是却有了这么严重的病,所以说马上就要凋零了。此时,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挽救小钱的生命。

师小结:是啊,小钱的生命已危在旦夕,一天都不能耽搁,甚至一个小时都不能耽搁。马上进行骨髓移植,是他活着的唯一的希望。

预设句子2:“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他生的希望来自海峡的彼岸----台湾的花莲慈济医院。

把你体会到的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二)第二个场面

预设句子1:“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重点体会“沉着”和“静静”,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还这样沉着?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他的内心一定很不平静,他的心里能想什么呢?

预设句子2:“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大地震动可能发生什么情况?体会艰难。

有感情地朗读。

(三)体会李博士忙碌的一天

出示李博士一天的工作时间表,在感情朗读。

(四)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回归整体,感情升华

再看课题,你还认为这是一座普通的桥了吗?

那还是一座什么桥?

六、课外延伸

小钱的病好了,他一定心存感激,他都会感激谁呢?会说什么呢?

七、全课总结:(教师配乐朗诵)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

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

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

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

因为有爱,世界才更和谐,更温暖;

因为有爱,人们才更快乐,更幸福;

因为有爱,生命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附:板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爱心桥

杭州,台湾

血脉相连的亲情桥

骨髓

小钱,青年

爱心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篇3

[教学内容]讲读第三自然段到全文结束。

[教学目的]

1、理解“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调动情感。

1、(课件出示病床图)师深情叙述事情的发生,导入新课。

2、齐读课题。

二、深入文本,感受亲情。

(一)讲读3~6自然段。

1、自由读3~6自然段,用一两句话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2、学习3~5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让自己感动的一些句子,进行批注。

(2)小组合作交流。

(3)汇报交流。

a、围绕“此时此刻……病床上”。这一重点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结合课件等方法、手段,体会人物一心为他人着想,沉着镇定的品质。

b、抓“仍沉着”“也静静”去揣摩人物内心,感受台胞的爱心。

c、围绕“经过一次又一次……涓涓流出……”这一感人的语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进一步感受到爱和奉献。

3、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

(2)引导抓关键词,体会李博士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

(3)出示奔波图(课件),通过引导学生质疑,感受海峡两岸之间无法阻隔的血脉亲情。

(二)品读第七自然段

(1)带着不同的感受,读“小钱得救了”。

(2)齐读第七自然段。

(3)品读课题,理解“生命桥的含义”。

(4)再一次齐读由该自然段改写成的诗。

三、延伸拓展,升华情感。

(1)(播放音乐)小钱得救了,此时,他会说些什么?

(生讲)

(2)把小钱想说的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爱心

血脉亲情

杭州

中国台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设想

执教:福州市福清渔溪中心小学  张建莲

指导:福州市福清渔溪中心小学课题组

[教材分析]《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讲述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章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细腻,情致淳厚感人,书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爱的赞歌。

[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本课教学依据文章情真意切的特点,引导学生从最感人处入手,通过品词析句,联系生活,观看直观课件,揣摩人物心理,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两岸人民的浓浓的血脉亲情。最后的教学环节--说写训练,又使得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训练巧妙结合起来,实现三维目标有机的整合。

[教学目的]

1、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顺情导入、整体感知。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的导入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本课的导入是由教者用深情的语言叙述故事的发生,引读课题。这样的设计使得新课导入与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巧妙地衔接起来,同时又创设了适当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文本的欲望。

紧接着遵循由整体感知入手,精读部分,再回归整体的阅读教学原则,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3-6自然段),用一两句话归纳该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

二、重在体验,以读激情。

本文教学主要的目的是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教学中,以生为主,以读为本,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层层感悟、体验,以读促思,以读激情。

(一)自读入手,激起情感涟漪。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文章的第二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描写感人肺腑。教学本段,着重引导学生自由读书,找出感动自己的句子,进行批注,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思考、批注、交流的时间,让学生找出感人的句子,并进行体会,深入文本,感受文本。

(二)逐层悟读,叩响情感和弦。

在学生读书、体会、交流的基础上,学生进行汇报。在这一环节教学中,设计意图明确,那就是抓住文体最感人的语句为切入口,逐层感受,层层深入,不断加深体验,升华情感。首先,引导学生读书并播放课件,直观、深刻地感受地震及其后的余震危险,为学生进入文本,进入人物内心做好铺垫;然后,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抓关键词句进行品析,感受人物的崇高品质,最后,引导学生从关键词“静静”入手,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揣摩人物的矛盾、复杂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感受人物的无私而又博大的爱。在此基础上的三次齐读,“此时此刻,……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表现出学生从感知到感悟理解,再到情感熏陶感染的过程。

(三)直观感受,引发情感共鸣。

教学文章第六自然段时,还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去理解,特别是“奔波”,并出示奔波材料和地图路线,既让学生感受到李博士的辛劳和博大的爱,又引起了学生的疑问“两岸仅一水之隔,为什么不直飞呢?”利用这一阅读期待,教师深情叙述解疑,引发了学生情感的共鸣。纵然有千山万水千难万阻也无法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

(四)激情品读,推向情感高潮。

文章的最后一段,既写出了故事的结果,又表达了作者炽热的情感,讴歌了浓浓的血脉亲情,是本文的中心段。教学该部分时,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课题,教师则深情地描述“这岂止是一座桥……这是一首爱的诗篇。”煽动学生的情感,最后齐读这一段,把学生的情感推向最高潮。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指出: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学生有了上面的情感的积淀,他们心潮澎湃,有千言万语要说,如鲠在喉。此时,教师深情地描述,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 “假如我们就是小钱,有一天和中国台湾青年见面,会说些什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让学生动笔给小钱写一封感谢信。这样既加强了说写训练,又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具有一举多得的效果。

总之,本节课教学立足文本,以生为主,以读为本,强化体验,扎实训练。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受到爱的熏陶和教育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移植、间隔、袭击、空旷、暂停、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语句及“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4、领悟作者分两个不同地点交代故事内容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阅读能力。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10分钟)

谈话:《撘石》的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发现了人间真情,让我们感受到了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让我们从挽救生命的大事中去感受两岸同胞的骨肉真情。

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看着黑板,跟着老师写:“跨”注意左窄右宽,“海峡”的“峡”山字头要靠上写,这样才平衡,才美观,最后一笔是捺,捺要讲究一波三折,这样写出来才漂亮,“桥”左边“木”字旁的捺变成了“点”。右边的一横要穿插到木的点之下,汉字讲究的穿插填白。

解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生可能会说:为什么是生命桥?和我们普通的桥有什么差别?生命桥到底指的是什么?跨越海峡又是怎么回事?教师相机在课题的疑问处画上“?”号。

自由读课文,看看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在哪里,出示课件,给学生指出杭州和台湾,理解“台湾海峡”和“跨越”。第一个问题解决了,那么生命桥到底指的是什么,学完课文就十分清楚。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同学们这一次大声读课文,听清要求:把字音读准,不认识的字要拼读一下括号中的读音;句子要读通顺,读不顺的句子要多读几遍。(3分钟)刚才哪个字你不认识,通过你的练习读准了;哪句话不是太好读,通过你的练习现在读通顺了。(6分钟)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纠正字音,长句子教会学生断句,断句时注意以每个词为一个单位。注重逗号和句号之间的停顿。(3分钟)

3、(20分钟)刚才同学们联系的好多词语都在大屏幕上,要求会认的词“凋零,含苞,袭击,空旷,暂停,满怀着,身躯,静静地,骨髓移植,血脉亲情,海峡两岸,骨肉同胞”学生先读一遍,开火车读。第二次注意红色的字体挑读,第三次直接读生字,全班先齐读,哪一个生字你认为很难读,但是现在记住了,来吧,给大家介绍你的好方法可以吗?多找几个同学读,同桌读等多种方式。

4、会认的字大家掌握的这么好,那么会写的生字呢,相信大家一定表现得更好。来,开始吧!大屏幕出示会写的字,先读。挑一个难写的字吧,我们大家一起来写,好,大家看,我要写了,我先要看一看书,这个字到底该怎样写呢?我发现袭是上下结构,上面的龙小,下面的衣大。开始吧!要先读:请翻看书108页读一读生字。来,谁说一说,根据学生所说教师相机板书生字。“皙”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一个字,我来挑,你来写,谁敢来挑战老师。拿着你的书来吧,湾。学生在练习本认真地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边点评。组织纪律:x个同学不仅字写得漂亮,而且写完之后能马上坐。

三、谁能给其中的“湾”和“脉”组词,用上课文中的词语。学生说:血脉亲情和台湾。谁能给大家说说这一课讲了什么吗?用这两个词语,如果想不起来,可以再看看读读课文,想一想。

再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最感动。(如果有时间的话让学生进行,没有时间可放到下一课时。)字典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温故知新(5分钟)

“袭击,台湾,海峡彼岸,血脉亲情,骨肉同胞,移植”听写之后改正。同学们,什么是“血脉亲情”?什么是“骨肉同胞”?课文中为什么说“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课文,找到答案。(血脉亲情:形容有血缘关系的人,感情非常深厚。

骨肉同胞:指的是亲生的兄弟姐妹。

二、 品读课文,交流感受

1、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提出要求,不指读,不出声。找到你最感动的地方,在旁边批注,写上自己的感受。(学生在阅读批注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学情,时刻和学生交流,让学生先说前面,最后再感悟结尾段。全班学生交流感悟时,做到由浅到深,最后感情升华。)

(1)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没有多媒体)

孩子们,这里有几个描写花的词语:“凋零”、“绽放”、“含苞”,哪两个词语是一对反义词?什么“凋零”,(我们通常指的是…、)?(生命之花)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这运用了一种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是呀,含苞的花朵的年龄,18岁的生命就要凋谢,我们更能深刻地感受到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情况的……(学生说),我们的心在…、、(揪痛),我们的心在…、、(),怎么不让我们心痛?通过这样的比喻,我们更能深切地感受到……,带着这样的情感来读读。(学生说)孩子,想想,这个18岁的年轻人心里在渴求着什么?对,渴望着生。“唯有…、、才”,再读着这句话,你的心中的感受呢?此时,我们的心中有许多情感,对小钱的……,让学生说,对生命的…、、带着你的这种感受,把你的感受送回到句子之中,再来读读这句话吧!

(2)就在昨天,一场李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袭击的片)

为什么要出示这句话?怎么来理解“袭击”?抓住“袭击”,通过幻灯片,7、3级带来的灾难,让学生通过画面直接理解“袭击”的含义。地震袭击之后还会有什么危险地情况呢?

(3)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有片)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文章之中有两个“静静地”,找到所在的句子。第一句,这里又出现一对反义词,“苍白和红润”,苍白说明…、、?(小钱身体虚弱),所以他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静静地”外表之下,小钱的内心却并不平静,他在静静地期待着…、、期待着……期待着……(中间穿插上期待着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看第二句,此时此刻,是什么时候?(非常危险的时候,余震之中,还会有什么情况发生。)他们为什么如此呢?再看还有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同一时刻”,指的是什么时候?(1999年9月22日早晨,小钱正满心期待骨髓移植的时刻)所以这个时候尽管余震时时在发生,尽管时刻都会处在一种危险之中,但是他们呢,有一个共同的希望,希望小钱“苍白的脸红润起来”,所以读“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希望,希望能让小钱的生命之花绽放。所以读“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所以从“沉着地”这个词语我们能感受到李博士……(一心为他人着想,不顾个人安慰,高尚的医德),从“静静地”这个词语我们能感受到那位青年的……(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所以那个台湾青年才如此……(镇定),才如此……(沉着)。由此我们对他们感到无比的……(敬佩),再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4)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同学们,文章讲到这里,你理解什么是生命桥了吗?……对,是李博士,是台湾青年,是两岸许许多多关心小钱的人,是他们的爱心为小钱搭起了生命之桥,重新点燃了小钱的生命之火。是海峡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师板书:爱。音乐起,教师范读最后一段。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小钱祝福,让我们永远铭记并传承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大家一起来读。(最后一段),读了这段话,你的。感受是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读吧!

“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也许,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四、结课,沉淀下的是爱!

这座生命桥跨越了海峡、跨越了生死、跨越了心灵,在我们的心中沉淀下一个字,(课件出示)爱!

教学反思

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在街道中年级教学交流上,我教学了颂扬人间真情的一篇文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章主要讲述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重陶,获得思想启迪。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这节课上我设计了以“感激”为话题,以“感激”为线索,激起了学生情感的千层浪花,他们从自己的阅读中去发现,去感悟,去体会,各抒己见,明白了“生命桥”的深刻意义。

内心的情感积聚太多需要写的方式来宣泄。写是对内心情感的梳理、积淀,将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阅读感悟便发生了质的飞跃。课上,我让学生动笔写一封信,表达心中的感激。这个教学过程让我从中真切感受到阅读感悟是说、写的基础,说、写反过来能促进阅读感悟的提高,阅读感悟可以通过说、写的方式呈现出来,只重感悟,不重说、写训练的教学,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如从雾里看花一样不真切,相反,只重说、写训练的教学,学生的感悟就像空中筑楼一样不现实,只有让学生“读”进去后,通过说的形式“浮”出来,再通过写的训练“沉”下去,课堂教学才能绽放溢彩。

课后,街道学校的老师对这堂课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反思这节课,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遗憾。

在课文讲授中,对学生朗读指导还欠缺。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体会语句含义,激发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感情表达出来。学生有时朗读不到位,例如: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重点是要学生体会到当时情况很紧急,很危险,朗读时要要读出这样的感情来。虽然我叫了好几个学生来读来感受,但是学生读的仍旧不够到位。感觉完全是为了读而读,朗读时声音也不够收放自如,因此感情没有到位,没有达到朗读的目的。如当时,老师能够给予恰当的范读,从声音带动学生,将会对学生进一步感受文本,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起到作用。

通过讲授这一课,还暴露出自身应变的能力的不强。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踏踏实实地把课文中的最基本的、最优秀的东西,教给学生。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篇5

课题: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8个,会写“峡、桂、移”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海峡、桂树、移植、中国台湾、彼岸、袭击余震、满怀、空旷、暂停、同胞、血脉”等12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

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

教学准备:

1、收集两岸同胞互相关爱帮助的故事。

2、一张中国地图(或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搭石》的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了人间的真情。今天要学习的却是从挽救生命的大事中去赞美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

2、揭题。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台湾海峡”,适当讲解一些两岸现状,突出两岸同胞的亲情。指导写“湾、峡”。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从地图上找出“杭州市”和“中国台湾花莲”,理解“跨越”。

3、思考:“生命桥”在课文中指什么?

三、自学生字词

1、自学,互教互帮,借助拼音读准确。

2、分类检查读音

3、写字指导。9个左右结构的字归一类,以“峡、湾、脉”为重点;2个上下结构的字,以“暂”为重点;另一个为一类。

4、指名分段试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

四、学习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出示重点句,与课文原句对比阅读: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如果不尽快移植骨髓,将面临死亡。

3、讨论:你觉得哪句写得更好?为什么?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原句。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两岸同胞骨肉亲情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谈话:两岸同胞怎样全力抢救小钱的?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2、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

二、教师的引导策略:

可以从正面引导,如

a.面对地震,这位青年躺在病床上,想到的是什么?

b.面对余震,李博士和这位青年是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做?

c、李博士怎样将骨髓带到杭州?

也可以从侧面引导,如:

a、这位青年难道不想念家人是否平安?

b.李博士和青年难道不怕余震吗?

c、李博士是怎样“奔波”的?(想象“奔波”的情景)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三、升华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七自然段。

2、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a、小练笔(或口头填空):联系课文内容,用“终于”写(说)一句话。 小钱几经辗转,终于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                 。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终于                         。经过两岸同胞的全力救助,小钱终于                         。

,终于                        。

b.完成练笔(或填空)之后,说说自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3、理解结句的含义。

“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a.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中国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b.4人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材料,再向班上汇报,畅谈两岸的血脉亲情。

4、朗读背诵全段。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作文:以小钱的名义,给中国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李博士写一封感谢信,表达你对李博士和那位青年的感激之情,表达两岸骨肉的血脉亲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篇6

a级基础训练:课内巩固与强化(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16分)

hǎi     xiá

yí      zhí

tóng   bāo

tái    wān

bǐ       cǐ

xí       jī

kōng kuàng

zàn    tíng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16分)

杭(  )  峡(  )  凋(  )  旷(  )

抗(  )  狭(  )  调(  )  矿(  )

苞(  )  绽(  )  怀(  )  躯(  )

胞(  )  定(  )  杯(  )  驱(  )

三、一锤定音(在正确的词语或拼音下画“──”)(6分)

利用大地(振动 震动)暂(zhàn zàn)停的间(jiàn jiān)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suǐ suí),终于从身躯(qū qǖ)里(娟娟 涓涓)流出。

四、句子大观园(12分)

1、这个刚满十八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栓,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

这句话把         比作                  。

仿句:         ,如同                  。

2、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这句话把         比作                  。

仿句:         ,如同                  。

b级重点难点过关(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五、词语巧搭配(16分)

(  )的阳光  (  )的香气  (  )的花朵  空旷的(  )

雄伟的(  )  精美的(  )  (  )的目光  (  )的神态

六、选词填空(10分)

愿望  期望  盼望  期待

1、我的(  )是长大当一名解放军战士。

2、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和家长的(  )。

3、全国人民(  )早日实现小康。

4、他知道,有一位青年正(  )着他的骨髓。

沉重  严重

5、小钱患了(  )的白血病,他母亲的心情很(  )。

七、快乐阅读(24分)

跨越海峡的生命救助行动圆满成功(节选)

韩胜宝

早晨六时四十分,黎明的曙光绽开五彩绚丽的朝霞,在祖国宝岛台湾花莲,一位青年静静地躺在无菌室内,等候着他的骨髓从他的躯体里抽出来,流进海峡彼岸姑苏城内此刻同样躺在无菌室内的一位年轻姑娘的血管。

八时,经过全身麻醉的骨髓捐赠者,在经历了一小时二十分钟的手术之后,他的骨髓,饱含着同胞之情,从他的身躯内跃出。

九时三十分,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装进了盛满液氮的骨髓箱,由三名慈济会的志愿者护送,从中国台湾花莲起飞,十时二十分到达台北桃园机场。

十三时二十五分,骨髓运输小组从台北桃园机场起飞赴香港。在飞机上,志愿者们小心地呵护着骨髓箱,每隔一小时要上下左右晃动,以防止骨髓的凝结,影响细胞的活性。他们深知,手里捧着的,不仅仅是活性细胞,而且是陈霞姑娘的生命。

十五时零四分,骨髓提前六分钟运到香港特区。这意味着离陈霞姑娘的生命的希望更近了。

十九时五十五分,运输骨髓的飞机平稳地在上海虹桥机场停机坪降落。由于香港的天气原因,飞机延迟了二十分钟起飞。虽然抵达上海的时间比预期晚了十五分钟,但总的来说还是相当顺利的。

二十二时,骨髓移植手术开始。午夜时分,手术顺利完成。

1、这篇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能把表明这 m.jiaoxuela.com 种顺序的词语用“──”画出来。(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给本文另拟一个标题。(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这两位青年相遇了,她会对他说些什么。(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篇7

a级基础训练:课内巩固与强化(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16分)

hǎi     xiá

yí      zhí

tóng   bāo

tái    wān

bǐ       cǐ

xí       jī

kōng kuàng

zàn    tíng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16分)

杭(  )  峡(  )  凋(  )  旷(  )

抗(  )  狭(  )  调(  )  矿(  )

苞(  )  绽(  )  怀(  )  躯(  )

胞(  )  定(  )  杯(  )  驱(  )

三、一锤定音(在正确的词语或拼音下画“──”)(6分)

利用大地(振动 震动)暂(zhàn zàn)停的间(jiàn jiān)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suǐ suí),终于从身躯(qū qǖ)里(娟娟 涓涓)流出。

四、句子大观园(12分)

1、这个刚满十八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栓,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

这句话把         比作                  。

仿句:         ,如同                  。

2、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这句话把         比作                  。

仿句:         ,如同                  。

b级重点难点过关(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五、词语巧搭配(16分)

(  )的阳光  (  )的香气  (  )的花朵  空旷的(  )

雄伟的(  )  精美的(  )  (  )的目光  (  )的神态

六、选词填空(10分)

愿望  期望  盼望  期待

1、我的(  )是长大当一名解放军战士。

2、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和家长的(  )。

3、全国人民(  )早日实现小康。

4、他知道,有一位青年正(  )着他的骨髓。

沉重  严重

5、小钱患了(  )的白血病,他母亲的心情很(  )。

七、快乐阅读(24分)

跨越海峡的生命救助行动圆满成功(节选)

韩胜宝

早晨六时四十分,黎明的曙光绽开五彩绚丽的朝霞,在祖国宝岛台湾花莲,一位青年静静地躺在无菌室内,等候着他的骨髓从他的躯体里抽出来,流进海峡彼岸姑苏城内此刻同样躺在无菌室内的一位年轻姑娘的血管。

八时,经过全身麻醉的骨髓捐赠者,在经历了一小时二十分钟的手术之后,他的骨髓,饱含着同胞之情,从他的身躯内跃出。

九时三十分,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装进了盛满液氮的骨髓箱,由三名慈济会的志愿者护送,从中国台湾花莲起飞,十时二十分到达台北桃园机场。

十三时二十五分,骨髓运输小组从台北桃园机场起飞赴香港。在飞机上,志愿者们小心地呵护着骨髓箱,每隔一小时要上下左右晃动,以防止骨髓的凝结,影响细胞的活性。他们深知,手里捧着的,不仅仅是活性细胞,而且是陈霞姑娘的生命。

十五时零四分,骨髓提前六分钟运到香港特区。这意味着离陈霞姑娘的生命的希望更近了。

十九时五十五分,运输骨髓的飞机平稳地在上海虹桥机场停机坪降落。由于香港的天气原因,飞机延迟了二十分钟起飞。虽然抵达上海的时间比预期晚了十五分钟,但总的来说还是相当顺利的。

二十二时,骨髓移植手术开始。午夜时分,手术顺利完成。

1、这篇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能把表明这种顺序的词语用“──”画出来。(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给本文另拟一个标题。(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这两位青年相遇了,她会对他说些什么。(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篇8

课文讲述是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同胞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小钱这样的一个感人的故事。课文用动情的语调,描绘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一家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于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花莲的慈济医院里。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青年的骨髓。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就是以两个两景来切割,今天执教的是第二课时,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台*青年和李博士等医护人员在余震中抽取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由此体会李博士和台*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1.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基本设计思路:

一、沟通课堂内外,拓展文本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四年级的同学而言,在平时的生活中,对于地震没有直接的生活体验,缺乏具体直观的感受。因此,教师就有意识地补充地震时房倒屋塌,人员伤亡的课外资料,旨在充分利用这些语文学习的资源,引导学生在大语文的背景下学习语文,那一幅幅悲惨的画面,一个个具体可感的数据,激荡着学生的心灵,学生对台*青年和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救助伤员有更深刻的体会。又如:结合“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一句的理解,补充李博士当天的工作时间表,请同学们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将抽象的语言化为一连串具体的。数据呈现的学生面前,学生对于李博士和医护人员不辞辛劳有了更直接的感受。

二、注重语言感悟,引导个性化阅读。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有专家说:小学语文归根到底还是姓“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感悟文本语言,从具体的语言中体会在余震中抽取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

课标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想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发现。在本课学习过程中,同一样的文本,学生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同学感受到工作的紧张,有的同学感受到情况的危急,有的同学则油然而生对台*青年和李博士的敬佩之情……不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的不同,他们感悟到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教师对于同学们的不同感悟都给以积极的肯定,并引导他们用朗读表达自己感悟到的内容。教师不一刀切,不搞标准答案,不以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替代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注重学生的独立发挥,读出每个同学鲜明的个性,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三、挖掘文本空白,注重读写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这就是说,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学生既要对语言材料有所感悟,产生感情的共鸣,受到情感的熏陶,也要加强语言的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以致用才能真正达到语文学习的目的。在引导学生理解台*青年不顾家人的安危为小钱捐献骨髓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利用文本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台*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他的内心却极不平静,此时此刻,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动笔写一写。学生感动于青年博大的爱心,写道:爸爸妈妈,不是我不担心你们的安危,实在是我没有办法来看你们。如果我现在不给小钱捐骨髓,他就会有生命危险,等做好手术,我一定马上回来,请你们保重!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篇9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⑴学习并掌握本科的生字新词

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们高尚的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骨髓一直对小钱的重要性。

2、难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学习相关部分,体会找骨髓的困难及对小钱的重要性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找骨髓的困难及对小钱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收集白血病、骨髓移植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猜谜导引

师:老师有个谜语,请大家猜猜。

谜语:水里看是一个洞,岸上看是一张弓。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到河东。(打一交通设施)

(学生数人发言,都猜到谜底是桥,并说明了猜谜理由。教师由此谈话:是啊,桥是联系河两边的,其实我们刚才的交流就像已在我们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之桥,友谊之桥。)

三、揭题

1、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边写边教“峡”的书写,“山字旁”要写得瘦些。)

2、生读题,教师问学生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

生:生命桥是从哪里到哪里?

生: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生命桥指的什么”这个问题引入文本:那么,就让我们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四、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反馈:

(1)(教师出示词语认读。)

我能读准,我能读懂:步履间  隔凋零暂停身躯袭击空旷辗转血脉白血病骨髓移植

a、师:在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哪些词语?

(生数人回答,主要着眼于字形、字音和自义。其中“骨髓”这个词读错的人较多,教师作了强调,但在后来的反馈中还是有学生读错,教师自己也老是读错。还对“间隔、暂停”等词正了音。还有学生提了几个容易写错的字,教师课件出示了“袭、暂”的田字格。)

b、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步履”,教师作了引导。

(2)(教师出示句子认读。)

我能读准,我能读通: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师:这个句子中包含5个生字,谁能读准?

(生数人朗读,师生共同评议。好几个学生“白血病”的“血”读错,教师正音,但感觉引导得还不够,其实在三下册《她是我的朋友》中就出现了血的两个读音,区分应该还是比较明显的。)

五、结合“谈何容易”研读课文

1、师:救这个青年容易吗?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词语。

(生数人回答,答案有“谈何容易、终于”等)

2、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理解读)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篇10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l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体会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体会给予的崇高与快乐。

3、培养学生研读拓展的能力,尝试运用一些全息阅读教学的方法。

l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l教学难点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l教学时间2课时

l教学准备搜集身边的爱心故事,寻找典型的声像资源。

l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引

师:老师有个谜语,请大家猜猜。

谜语:水里看是一个洞,岸上看是一张弓。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到河东。(打一交通设施)

(学生说明了猜谜理由。教师由此谈话:是啊,桥是联系河两边的,其实我们刚才的交流就像已在我们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之桥,友谊之桥。)

三、揭题

1、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边写边教“峡”的书写,“山字旁”要写得瘦些。)

2、生读题,教师问学生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

生:生命桥是从哪里到哪里?

生: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生命桥指的什么”这个问题引入文本:那么,就让我们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四、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反馈:

(1)(教师出示词语认读。)

我能读准,我能读懂:步履间隔凋零暂停身躯袭击空旷辗转血脉白血病骨髓移植

a、师:在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哪些词语?

b、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步履”,教师作引导。

(2)、(教师出示句子认读。)

我能读准,我能读通: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师:这个句子中包含5个生字,谁能读准?

五、结合“谈何容易”研读课文

1、师:救这个青年容易吗?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词语。

(生数人回答,答案有“谈何容易、终于”等)

2、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理解读)

师:为什么这么不容易找呢?从文中找到有关句子。

生1: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生读时不理想,鼓励后再读,表扬。)

发散:小钱可能会在哪儿找骨髓?(在学生的回答中理解辗转。)

(拓展小资料:我国大陆的骨髓库起步较晚,人们对骨髓的知识欠缺,意识淡薄。目前捐献者库存资料加起来还不到3万份。而中国台湾有目前亚洲最大的骨髓库,库存资料30多万份。)生3: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中国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第二课时

一、切入课文内容,指导朗读,理解感悟

1、《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和中国台湾花莲之间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小组交流:对学习小组内的学习伙伴读几遍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

4、全班交流。(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句子以及感动的原因)

范例:

a、最后一段。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感动的原因是小钱得救了。这是一个美丽的结果,患有严重白血病的小钱最终得救了,很多人在这样的时刻容易留下幸福的眼泪,这是一种感动。)

b、第五段。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发生的时间很突然。余震的大小事先也不知道,可能很小,也可能很大。在突如其来的余震中,还要进行着手术,真是令人感动。)

c、第二段。朗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小钱只有18岁,就患了白血病,白血病又叫血癌,很难医治,很可怜;骨髓很难找,终于找到了,真让人高兴。真是大悲大喜,悲喜交加。)

小钱患的是白血病,小钱的生命就像“生命就像不曾开放就将面临凋零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重新绽放。”在这句话中找到一组反义词吗?

(人们常说“生命如花”、“岁月如花”,那是比喻生命的美好,让生命更加美好是人类永远的追求,于是你就有了这大悲大喜的感动,你的感觉是和全人类的感觉一致的。

d、第四段。朗读:“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这位青年不顾家人的安危捐献骨髓,因为他知道拯救生命更重要。给予是快乐的!很令人感动。)

二、深入阅读文本,整合资源,深刻体会

1、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全班交流。

a、感谢为他捐献骨髓的那位中国台湾青年。

(小钱患的是严重的白血病,目前,唯一有效的医治方法就是移植骨髓。很多人对捐献骨髓怀有恐惧心理,害怕会影响自己的健康,其实这是所有的医学研究和临床经验表明,捐献骨髓对于人体健康没有影响;但是即使是这样,也有很多人没有捐献骨髓的意愿,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陆的中华骨髓库中的库存量只有4万多份,中国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库存23万份,而我国的白血病患者有400多万,需要更多的人志愿捐献骨髓。而这位中国台湾青年就是这样一位志愿捐献骨髓的先行者,小钱应该感谢他,我们也应该感谢他!余震有大有小,房屋随时都可能倒下来,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他却冒着生命危险捐献骨髓。并且他不顾亲人的安危来为小钱捐献骨髓。)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又一次余震发生了,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来了,身体下的病床吱吱作响……但是,这个青年人仍静静地趟在病床上。这需要多大的勇气。需要多大的决心。

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动。

在大地震过后,在剧烈的余震中,这位青年不顾亲人的安危,冒着生命危险,为海峡另一边的小钱捐献骨髓,用自己的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b、他还会非常感谢李博士。

(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从中国台湾青年身上抽去骨髓,并一路奔波送到杭州,为小钱作了骨髓移植手术。)

(这位李博士就是中国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他是那样令人尊敬,他主持创办了中国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征集到23分骨髓样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今年的4月15日,他第100次携带着台湾同胞捐献的骨髓来到大陆。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的老人!(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

深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中国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中国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尽管中国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理解“奔波”,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c小钱还会感谢医护人员朋友亲人

(是啊,这些人就在小钱的身边,时时刻刻给予小钱关心、爱护和支持。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人关心、爱护这小钱,奇迹才会发生;正是因为海峡两岸这么多人的爱心才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4、想象拓展,启迪心灵

(根据国际上骨髓捐助的有关规定,骨髓捐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我们来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小钱会对那位中国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呢?)

三、总结全文内容,点明主题,深化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时刻,有很多的人需要我们去帮助,但是很少需要付出鲜血和生命。更多的时候需要帮助别人,给予别人也许仅仅只需要说一句温暖的话,仅仅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但是,却能给别人很大的鼓励和帮助,也会给我们自己带来很大的快乐,因为给予是快乐的,给,永远比拿快乐!

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杭州中国台湾

骨髓

小钱(李博士)年轻人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篇11

教材分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课文描写了同一时间的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她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中国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相距虽远,他们的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些基本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文本思考一些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初步用读来表达感受。所以,本节课以读为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中理解词语,品味句子,感悟文章。同时试图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

设计思路:

1、“以读为本”。文章感人而生动,适合朗读训练。力求通过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稳步推进,螺旋上升,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受到情感熏陶。

2、“自主学习”。构建乐学氛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题目入手,引生探究目标。浏览全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语句品味语言文字。以填空和朗读再次回归整体,使认知更完整、深刻。扩展练习,培养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熟记本课生字,随文理解:“谈何容易、苍白、红润、几经辗转、奔波、突如其来”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及医护人员一心为他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课题卡片

课程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桥”揭题,引导质疑。

1、学生自由交流曾经见过了怎样的桥?

2、出示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并齐读。

3、课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已有的生活积累引入新知,从课题产生疑问,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去学习课文,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探究的欲望,引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各小组同学合作,先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遇到不懂的词语,小组讨论解决,也可以查。还是解决不了的可以请教老师。

2、检查学生自学字词的情况。

(1)师:(出示生字词语)对于本课的生字词,刚才同学们都会读了,现在我们要进行一个比赛,去掉拼音,你能读好吗?在比赛之前,请每组同学选一位代表,组内其他同学先帮助他准备准备。

(2)各小组开始帮助代表读熟字词。

(3)各小组代表赛读。

(比赛读字词的形式活泼,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赛前要求小组同学帮助参赛代表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枯燥的学习融入了有趣的游戏。看重的就是学生经历比赛的过程,着重点就放在了学生准备的过程中,而不是仅仅注重比赛的结果。使学生是真正自主地、轻松地学会知识。)

3、给本课的生字找找朋友好吗?

(注意:我讲的“朋友”可以是与这个生字有关的古诗、歇后语、名人名言、谚语等。)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人心,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它的外延正在逐步扩大,建立“大语文”的概念已成为许多教师的共识。我把我们平常所见的“给生字找朋友”的训练项目作了一些小小变动,把“朋友”的外延扩大为涵盖古诗、歇后语、名人名言、谚语等等,语文的积累就融入了这些“特殊的朋友”之中。)

4、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1)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过程中,师相机板书一些关键词语)

(2)让学生根据板书试着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尽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感悟学习方法,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三、品读畅谈,感情朗读。

1、自由默读课文,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2、师生交流。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找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注重相机而导,顺学而教,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力求体现“张扬学生个性,提倡多元感悟”,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深刻理解文本的内涵。)

四、总结朗读,拓展延伸。

1、总结朗读: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两句话。

(阅读教学不面面俱到。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受骨肉亲情。)

2、拓展延伸:

假设有一天小钱和这位中国台湾青年见面了,让学生发挥想象,想想他们会说什么?

(让学生把语文延伸到课外。)

第二课时(略)

一、感情朗读,深化体味,生发情感

二、假设见面,亲切交谈,提升情感

三、质疑问难,互动交流,融合情感

四、提醒指导,写好字词,扎实基础

五、借助语段,联系实际,抒写友情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海峡 跨越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及反思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与反思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的桥教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跨越海峡生命桥优秀教案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件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试讲逐字稿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试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