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13篇

时间:2023-08-22 17:0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为推进我县农业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经县委、县政府研讨决定,我们组织个乡镇党委书记、有关部分首要负责同志和重点村村书记,于本月16、日赴三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13篇,供大家参考。

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13篇

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篇1

为推进我县农业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经县委、县政府研讨决定,我们组织个乡镇党委书记、有关部分首要负责同志和重点村村书记,于本月16、日赴三县就农业产业化、新民居建设进行了调查学习。实地观赏了涿鹿县矾山镇新民居建设、万全安家堡规划养殖小区、崇礼设备蔬菜基地等个点。经过现场看点、听取状况引见,三县立足县情、发扬优势、科学经营、强力推进的工作姿势以及比学赶超的工作气氛给我们留下了深入印象。在感触三县农业乡村经济迅猛发展的还,我们也看到了本身存在的差距,震动很大。

一、三县首要做法和经历:

(一)抓特征,县政府打造优势产业带。

三县都把特征优势产业作为培强农业、发展乡村的重中之重,规划扩张力度大,典型培养条理高,促农增见效果好。涿鹿县依照“区域化结构、产业化运营、专业化生产”的思绪,因地制宜发展葡萄、杏扁栽种、奶牛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并将设备蔬菜、张杂谷子栽种作为后续产业着力培强。特别是,该县建成个葡萄栽种专业乡镇、个专业村、带动万农户从事葡萄栽种,发展栽种面积万亩,年产葡萄近亿公斤,被国家林业局定名为“中国葡萄之乡”,产业化运营率到达%以上。万全县充分审阅本身前提,经过扩展种养规划、盘活闲置资产、统一托付治理、农民入股分红等有用办法,配以完善的治理体制,逐渐构成了“以鲜食玉米为主的特用玉米栽种加工、以燕麦为主的杂粮加工、以暖棚养猪为主的畜禽养殖加工和以果蔬为主的栽种加工”四大特征主导产业。该县产业优势突出,经济效益明显,先后荣获“中国鲜食玉米之乡”和“中国燕麦之乡”称号,年农大家均纯收入完成元。崇礼县根据地舆、天气等天然资源优势,大力完善农田水利基本设备建设,经过规范化服务和新种类、新技能的推行,着力发展设备蔬菜,率领全县农民走上致富路。该县发展设备蔬菜面积万亩,以崇礼蔬菜为主体的“坝上蔬菜”享誉京津及周边市场,年销售蔬菜万吨,完成产值亿元。

(二)抓机制,县乡村合力推进新民居示范村建设新民居建设是改善乡村生活情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进农民福祉的一件惠民大事,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具体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主要战略意义。涿鹿县从年开展新民居建设以来,各项目标延续两年位列全市第一。该县共有个村列入省级新民居示范村,重点打造了矾山镇东关村和涿鹿镇清宁堡村两个环首都新民居精品示范点。该县在新民居建设进程中,一是严厉土地政策,一直依照县域镇村空间结构规划、新一轮土地应用总体规划,充分寻求农民志愿,合规有序开展施行;二是搞好结对帮扶,坚持“+++”的帮扶工作机制(每个示范村由一名县指导、一个县直部分、一个效益较好的企业和名帮扶工作队员一起帮扶),协助示范村建班子、做规划、定政策、引项目,保证新民居建设强势推进;三是增强资金治理,执行“专帐核算、专人治理、专款专用”,保证悉数资金用于新民居建设。各级财务奖补资金和包村帮扶资金悉数用于示范村配套设备、公共服务设备、乡村建设规划、土地整治及坚苦户建房借款贴息,三措并举,为该县新民居建设供应了有力支持。

(三)抓服务,夯实农业乡村发展基本农业乡村发展迅速,服务到位必不成少。三县在推进农业乡村经济继续发展进程中,立足分歧角度,采取分歧方式进行扶持协助,塑造了一批全县、甚至全市农业亮点。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三县县政府和相关部分翻开思绪出政策,拓宽渠道筹资金,努力协助处理发展中碰到的坚苦,为农业良性发展奠基了坚实基本。涿鹿县经过协调农行、信誉社等金融部分对农业发展赐与信贷支持,特别是在农户小额信贷、中长期借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农户每年供应-万元小额借款,必然水平上破解了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万全县财务每年安排不低于万元的专项资金,对农业产业化进行扶持。并对企业技改扩模赐与借款贴息,对土地依法流转并用于发展设备农业的农户及市场主体赐与补助,极大提高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和自动性,构成了一批产业龙头和国家、省、市级产物。崇礼县出台了蔬菜产业扶持政策,安排设备蔬菜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用于设备蔬菜借款贴息、新建大棚膜下滴灌、打井配电、三膜掩盖、规范化技能推行和农民专业协作社补助。县县政府协调农行、信誉社为农户新建大棚供应借款,每新建亩大棚,可借款元,财务贴息元,配套滴灌主管道补助元,打井配电补助%;每个示范村专业协作社补助万元,从基本上保证了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产业龙头带动。三县在努力发展产业的还,积极奔波市场,鼓舞和指导农民成立产业龙头,扛起致富大旗。涿鹿县坚持“群众主体,组织先行”的准则,依照“一村一社、一社‘五化’(组织运转规范化、生产技能规范化、运营销售品牌化、社员技艺职业化、产物质量安全化)”要求,坚持专合组织家;并依据产业发展近况,在强大现有龙头企业基本上,发展了佳禾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张家口金农集团等家省市级龙头企业,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条,加强了带动才能。据调查,该县家产业龙头共带动万农户完成增收亿元。万全县采取“协作社(企业)+基地+农户”运营形式,发展龙头企业家,成立农民专业协作组织家,经过培树典型、示范带动,构成对主导产业的强势拉动。崇礼县围绕主导产业,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使崇礼县特种蔬菜开发有限公司、崇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家龙头企业发展成为集新种类和新技能引进、推行,农产物产、加、销为一体的领军企业,在此基本上,合时组建蔬菜协会(协作社),对蔬菜销售渠道、恒温设备、品牌、生意人等资源有用整合,规范治理,成为全国的越夏彩椒生产基地和河北省蔬菜产业示范县。

三是提高土地流转实效。要完成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就必需改动过去涣散的运营形式,完成土地集中、规划种养。为此,涿鹿县积极创新土地流转形式,采取租赁、交换、转包、让渡等方法,托付协作社进行土地流转。该县指导洪大有机蔬菜协作社租赁土地亩建设日光温室,指导黑山寺乡、东小庄镇农民经过土地交换方式,流转土地余亩发展设备蔬菜,经济效益完成翻番。万全县具体增强县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本能机能,规范流转合同,并坚持“土地流转市场准入准则”,客观评价大户、协作社、企业的资信状况,经过土地承包运营权入股,坚持股份制协作组织,加以县政府科学指导协调,ZUI后在各市场主体之间完成土地流转,完成了各方效益的化和产业发展的久远化。

二、几点启迪经过对三县调查学习,我们以为,这种高起点、高规范的农业乡村发展形式,恰是我们要学习借鉴之处。

第一,改变观念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永久主题。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水平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必需把推进思想解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坚持用工业化的思想指导农业,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圈子,加速农业工业化历程。

第二,创新科技是推进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持。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手段。同万全、涿鹿县比较,我县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奉献率低,致使产业规范化水平不高。我们必需全方位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使新技能浸透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以科技创新使用推进农业生产。

第三,健全市场是促进产物销售的关键环节。市场系统是农业赖以发展的载体。我县农业市场还处于低程度发展阶段。我们必需依照“大流通、大市场”要求,重点扩建和新建一批设备完全、功能完善、辐射才能强的农副产物专业市场,促进农产物的区域化生产和规划化销售。

第四,培强龙头是完成农民共富的有用路子。产业龙头是率领农民致富的领头雁,必需把产业龙头作为完成农民共富的强力引擎,把发扬好引领效果作为率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用路子。

三、对我县农业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建议学习借鉴三县经历,ZUI主要的是做好与赤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思想观念上完成改变,在蔬菜、畜牧、林果的规范化生产及乡村新民居建设等方面获得打破。

(一)坚持发展第一,做强主导产业。三县农业乡村发展的实践证实,要想完成农民快速增收,首先要选择一到几个合适当地实践的主导产业,制订可行的施行方案,常抓不懈。就我县而言,要借助环首都扶贫开发和绿色经济圈建设有利机遇,积极跑部进省,争夺扶持,使蔬菜、畜牧、林果业真正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在全市、全省有位次的大产业。把培植农产物加工龙头企业作为发展规划农业的关键行动来抓,增强指导,建管并举,并选准二商、战友公司,在发展初级种养的基本上,购进加工设备,引进先进工艺流程,以大带小,由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北方主要的蔬菜、畜牧产物生产加工基地。

(二)坚持龙头带动,抓好规范化生产。把加速龙头企业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运营的中心,围绕蔬菜、畜牧产业,大力扶持和培养一批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才能强的主干企业,提高农产物附加值。指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作组织、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执行规范化生产,发展绿色无公害产物。加速建设农副产物、活畜买卖中心,扩建乡镇农贸市场,构建多条理、多功能、多类型的市场系统。

(三)盘活闲置资源,做好土地流转。可以借鉴万全县经历,发扬村两委效果,指导农民一起参加。应用“龙头企业+农户”形式,鼓舞农民以土地作价入股,使土地集中流转到农业龙头企业或协作社手中,不必投工投劳就可以取得比土地产出更高的净收入。这样既有利于龙头企业完成集约化、规划化运营,添加单产,也能让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解脱土地约束、安心外出务工,还能让不肯外出的农民经过在企业从事劳动添加收入。这是一个符合实践、可以完成的多赢形式,该当大力推行。

(四)营建优越情况,保证良性发展。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县政府在技能推行、品牌创立、营销开辟、查验监测等方面添加扶持资金,着力抓好蔬菜基地的沟、渠、路等基本设备建设,提高生产才能。协调涉农金融机构,探究信誉担保机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作组织和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及农产物营销、加工的借款力度,降低借款门槛,简化借款手续,加强农户、业主、协作社的抗风险才能、自我造血才能和市场竞争才能。二是简化审批手续。经乡村赞同,本村村民可以自立调地,须由县农牧局立案;其他组织和个人建设种养基地的,县农牧局审批后,由国土局立案。农产物加工企业用地,土地出让金除上级收缴和赔偿村集体及农民个人的费用外,当地留成局部按规范的下限征收。设备棚室、乡村道路、农田水利设备等用地一概视为设备农业用地,不收取任何费用。还在信息服务、税收优惠等方面为企业发明优越情况。

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篇2

我们花庄村是俞垛镇的一个偏远村落,距离镇里大约12公里,我村地处三县市交界处,全村共有农业人口2358人,非农业人口104人,耕地面积4000多亩,河沟面积3000亩以上,村集体收入18万元,三产总产值一亿元,人均纯收入6480元,村所在辖区私营企业6加,加油站,奶牛场各一家,主要以加工毛绒玩具、石油机械、锻仲、家俱制造、特种养殖为主导产业。就自己近期的调查来看,有许多的因数制约我村现代农业的发展。

一、我村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我村的农业生产受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产业化进程慢等因素的制约,其生产仍然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经营的怪圈。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实际机播、机电灌溉率不高。

有这样有句话“要想富,造公路”,现在兴泰公路全线通车了,但是我们村的村级公路还很不发达,村西面跟南面的许多地方现在还是砖头路,有些地方甚至还有危桥,没有好的交通,就没有人来投资创业,农副产品就没有市场竞争力。

(二)农民素质低、适应性差,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目前,我村平均受教育年限7、9年,不足初中文化水平。而在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流动过程中,出现的农民人力资本的“逆向选择”现象:流出就业非农行业的基本是年富力强、受过较多教育的农村“精英”,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人力资本含量和劳动技能较低的儿童、妇女和老人,进一步从总体上降低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农民素质。无疑,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其素质偏低,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三)落后的思想观念仍是农户走入市场的最大障碍。

我村的农民仍然沿续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习惯,思想观念保守,在寻求项目和资金投入上多希望政府给以扶助,“等、靠、要”思想往往相当的严重。相当的一部分村民固守以农为本的生存观念和温饱型目标,小富即安,脱贫致富的心理预期不高。受固有观念的制约,资源开发利用和经营模式停留在初级水平。

(四)经济发展中“短视心理”造成集体实力日渐削弱,对户营经济的扶持存在误区。这里的“短视心理”是指部分村干部群众中存在的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利益,重个人利益,轻群众利益,享乐主义,摆官架子的不利倾向。由于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加之片面地看待户营经济的发展,多数村干部对集体经济发展抱的期望不大,导致近年我村集体经济实力处于缓慢的发展趋势。

由此看来,由于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因素的存在,要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缩小乡村致富的差距,就应该通过合理的规划,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遏制我村农民致富缓慢的势头。

二、多管齐下全面推进

发展现代农业,繁济荣农村经,促进农民增收,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整个经济社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此,必须以创新农业发展理念为前提,以提升农业装备水平为基础,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以推广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增加投入为保障,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用先进理念引领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树立新理念。要树立用现代工业推动农业发展的理念。要用办工业的方法办农业,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区域化布局、市场化运作,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农民工人化、农业现代化。要树立按比较原则参与新一轮市场分工和合作的理念。要通过不断比较、调整、改进、提高,着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良性发展轨道。要树立抓农业就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理念。要通过解决农民待遇不公、信息不灵、市场把握不准等问题,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改变农民身份,促使农民从产品生产者转变为商品生产者。

(二)用现代装备带动农业。

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明年我村公路交通条件会得到改善,我村已经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进行土地整改,修建乡村公路和桥梁,国家明年对经过我村的国家V级航道鲁汀河进行休整。

我村要着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要实施沃土工程,以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施用农家肥为突破口,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前段时间我镇的秸秆还田现场会在我村召开,这不仅是对于我村前段时间秸秆禁烧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一池三改”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六通、六有、六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存环境,带动现代农业发展。

(三)根据村的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的农业,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科技兴农,这样才能强村富民。

我村是俞垛镇注水养殖大村,应该发挥自己的产业特色,将养殖业做大做强,联合各养殖户进行规模化生产销售,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降低市场风险,创建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招商引资,今年我村已经引进了四个项目,其中有一项就是蘑菇大棚种植,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要扩大规模,创建食用菌生产基地,创建加工厂,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品牌化经营,包装出口,争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花庄村的农村经济一定能够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奔小康。

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篇3

为推进我县农业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经县委、县政府研讨决定,我们组织个乡镇党委书记、有关部分首要负责同志和重点村村书记,于本月16日赴三县就农业产业化、新民居建设进行了调查学习。实地观赏了涿鹿县矾山镇新民居建设、万全安家堡规划养殖小区、崇礼设备蔬菜基地等个点。经过现场看点、听取状况引见,三县立足县情、发扬优势、科学经营、强力推进的工作姿势以及比学赶超的工作气氛给我们留下了深入印象。在感触三县农业乡村经济迅猛发展的还,我们也看到了本身存在的差距,震动很大。

一、三县首要做法和经历

(一)抓特征

县政府打造优势产业带。三县都把特征优势产业作为培强农业、发展乡村的重中之重,规划扩张力度大,典型培养条理高,促农增见效果好。涿鹿县依照区域化结构、产业化运营、专业化生产的思绪,因地制宜发展葡萄、杏扁栽种、奶牛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并将设备蔬菜、张杂谷子栽种作为后续产业着力培强。特别是,该县建成个葡萄栽种专业乡镇、个专业村、带动万农户从事葡萄栽种,发展栽种面积万亩,年产葡萄近亿公斤,被国家林业局定名为中国葡萄之乡,产业化运营率到达%以上。万全县充分审阅本身前提,经过扩展种养规划、盘活闲置资产、统一托付治理、农民入股分红等有用办法,配以完善的治理体制,逐渐构成了以鲜食玉米为主的特用玉米栽种加工、以燕麦为主的杂粮加工、以暖棚养猪为主的畜禽养殖加工和以果蔬为主的栽种加工四大特征主导产业。该县产业优势突出,经济效益明显,先后荣获中国鲜食玉米之乡和中国燕麦之乡称号,年农大家均纯收入完成元。崇礼县根据地舆、天气等天然资源优势,大力完善农田水利基本设备建设,经过规范化服务和新种类、新技能的推行,着力发展设备蔬菜,率领全县农民走上致富路。该县发展设备蔬菜面积万亩,以崇礼蔬菜为主体的坝上蔬菜享誉京津及周边市场,年销售蔬菜万吨,完成产值亿元。

(二)抓机制

县乡村合力推进新民居示范村建设新民居建设是改善乡村生活情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进农民福祉的一件惠民大事,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具体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主要战略意义。涿鹿县从年开展新民居建设以来,各项目标延续两年位列全市第一。该县共有个村列入省级新民居示范村,重点打造了矾山镇东关村和涿鹿镇清宁堡村两个环首都新民居精品示范点。该县在新民居建设进程中,一是严厉土地政策,一直依照县域镇村空间结构规划、新一轮土地应用总体规划,充分寻求农民志愿,合规有序开展施行;二是搞好结对帮扶,坚持+++的帮扶工作机制(每个示范村由一名县指导、一个县直部分、一个效益较好的企业和名帮扶工作队员一起帮扶),协助示范村建班子、做规划、定政策、引项目,保证新民居建设强势推进;三是增强资金治理,执行专帐核算、专人治理、专款专用,保证悉数资金用于新民居建设。各级财务奖补资金和包村帮扶资金悉数用于示范村配套设备、公共服务设备、乡村建设规划、土地整治及坚苦户建房借款贴息,三措并举,为该县新民居建设供应了有力支持。

(三)抓服务

夯实农业乡村发展基本农业乡村发展迅速,服务到位必不成少。三县在推进农业乡村经济继续发展进程中,立足分歧角度,采取分歧方式进行扶持协助,塑造了一批全县、甚至全市农业亮点。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三县县政府和相关部分翻开思绪出政策,拓宽渠道筹资金,努力协助处理发展中碰到的坚苦,为农业良性发展奠基了坚实基本。涿鹿县经过协调农行、信誉社等金融部分对农业发展赐与信贷支持,特别是在农户小额信贷、中长期借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农户每年供应—万元小额借款,必然水平上破解了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万全县财务每年安排不低于万元的专项资金,对农业产业化进行扶持。并对企业技改扩模赐与借款贴息,对土地依法流转并用于发展设备农业的农户及市场主体赐与补助,极大提高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和自动性,构成了一批产业龙头和国家、省、市级名牌产物。崇礼县出台了蔬菜产业扶持政策,安排设备蔬菜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用于设备蔬菜借款贴息、新建大棚膜下滴灌、打井配电、三膜掩盖、规范化技能推行和农民专业协作社补助。县县政府协调农行、信誉社为农户新建大棚供应借款,每新建亩大棚,可借款元,财务贴息元,配套滴灌主管道补助元,打井配电补助%;每个示范村专业协作社补助万元,从基本上保证了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产业龙头带动。

三县在努力发展产业的还,积极奔波市场,鼓舞和指导农民成立产业龙头,扛起致富大旗。涿鹿县坚持群众主体,组织先行的准则,依照一村一社、一社五化(组织运转规范化、生产技能规范化、运营销售品牌化、社员技艺职业化、产物质量安全化)要求,坚持专合组织家;并依据产业发展近况,在强大现有龙头企业基本上,发展了佳禾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张家口金农集团等家省市级龙头企业,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条,加强了带动才能。据调查,该县家产业龙头共带动万农户完成增收亿元。万全县采取协作社(企业)+基地+农户运营形式,发展龙头企业家,成立农民专业协作组织家,经过培树典型、示范带动,构成对主导产业的强势拉动。崇礼县围绕主导产业,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使崇礼县特种蔬菜开发有限公司、崇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家龙头企业发展成为集新种类和新技能引进、推行,农产物产、加、销为一体的领军企业,在此基本上,合时组建蔬菜协会(协作社),对蔬菜销售渠道、恒温设备、品牌、生意人等资源有用整合,规范治理,成为全国最大的越夏彩椒生产基地和河北省蔬菜产业示范县。

三是提高土地流转实效。

要完成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就必需改动过去涣散的"运营形式,完成土地集中、规划种养。为此,涿鹿县积极创新土地流转形式,采取租赁、交换、转包、让渡等方法,托付协作社进行土地流转。该县指导洪大有机蔬菜协作社租赁土地亩建设日光温室,指导黑山寺乡、东小庄镇农民经过土地交换方式,流转土地余亩发展设备蔬菜,经济效益完成翻番。万全县具体增强县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本能机能,规范流转合同,并坚持土地流转市场准入准则,客观评价大户、协作社、企业的资信状况,经过土地承包运营权入股,坚持股份制协作组织,加以县政府科学指导协调,最后在各市场主体之间完成土地流转,完成了各方效益的最大化和产业发展的久远化。

二、几点启迪经过对三县调查学习,我们以为,这种高起点、高规范的农业乡村发展形式,恰是我们要学习借鉴之处。

第一,改变观念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永久主题。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水平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必需把推进思想解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坚持用工业化的思想指导农业,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圈子,加速农业工业化历程。

第二,创新科技是推进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持。

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手段。同万全、涿鹿县比较,我县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奉献率低,致使产业规范化水平不高。我们必需全方位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使新技能浸透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以科技创新使用推进农业生产。

第三,健全市场是促进产物销售的关键环节。

市场系统是农业赖以发展的载体。我县农业市场还处于低程度发展阶段。我们必需依照大流通、大市场要求,重点扩建和新建一批设备完全、功能完善、辐射才能强的农副产物专业市场,促进农产物的区域化生产和规划化销售。

第四,培强龙头是完成农民共富的有用路子。

产业龙头是率领农民致富的领头雁,必需把产业龙头作为完成农民共富的强力引擎,把发扬好引领效果作为率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用路子。

三、对我县农业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建议学习借鉴三县经历,最主要的是做好与赤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思想观念上完成改变,在蔬菜、畜牧、林果的规范化生产及乡村新民居建设等方面获得打破。

(一)坚持发展第一,做强主导产业。

三县农业乡村发展的实践证实,要想完成农民快速增收,首先要选择一到几个合适当地实践的主导产业,制订可行的施行方案,常抓不懈。就我县而言,要借助环首都扶贫开发和绿色经济圈建设有利机遇,积极跑部进省,争夺扶持,使蔬菜、畜牧、林果业真正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在全市、全省有位次的大产业。把培植农产物加工龙头企业作为发展规划农业的关键行动来抓,增强指导,建管并举,并选准二商、战友公司,在发展初级种养的基本上,购进加工设备,引进先进工艺流程,以大带小,由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北方主要的蔬菜、畜牧产物生产加工基地。

(二)坚持龙头带动,抓好规范化生产。

把加速龙头企业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运营的中心,围绕蔬菜、畜牧产业,大力扶持和培养一批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才能强的主干企业,提高农产物附加值。指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作组织、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领先执行规范化生产,发展绿色无公害产物。加速建设农副产物、活畜买卖中心,扩建乡镇农贸市场,构建多条理、多功能、多类型的市场系统。

(三)盘活闲置资源,做好土地流转。

可以借鉴万全县经历,发扬村两委效果,指导农民一起参加。应用龙头企业+农户形式,鼓舞农民以土地作价入股,使土地集中流转到农业龙头企业或协作社手中,不必投工投劳就可以取得比土地产出更高的净收入。这样既有利于龙头企业完成集约化、规划化运营,添加单产,也能让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解脱土地约束、安心外出务工,还能让不肯外出的农民经过在企业从事劳动添加收入。这是一个符合实践、可以完成的`多赢形式,该当大力推行。

(四)营建优越情况,保证良性发展。

一是加大扶持力度。

县政府在技能推行、品牌创立、营销开辟、查验监测等方面添加扶持资金,着力抓好蔬菜基地的沟、渠、路等基本设备建设,提高生产才能。协调涉农金融机构,探究信誉担保机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作组织和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及农产物营销、加工的借款力度,降低借款门槛,简化借款手续,加强农户、业主、协作社的抗风险才能、自我造血才能和市场竞争才能。

二是简化审批手续。

经乡村赞同,本村村民可以自立调地,须由县农牧局立案;其他组织和个人建设种养基地的,县农牧局审批后,由国土局立案。农产物加工企业用地,土地出让金除上级收缴和赔偿村集体及农民个人的费用外,当地留成局部按规范的下限征收。设备棚室、乡村道路、农田水利设备等用地一概视为设备农业用地,不收取任何费用。还,在信息服务、税收优惠等方面为企业发明优越情况。

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篇4

根据省委组织部《关于开展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社区)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情况调研的通知》(闽委组明电【2013】24号)要求,2013年10月下旬,龙岩市委组织部会同市财政局、农业局、民政局等有关部门组成3个调研组深入全市7个县(市、区)、乡镇、村,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访谈、查看台账报表等方法,对全市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关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全市共有村集体经济组织1783个(不含社区居委会),2012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65596万元,总支出58111万元,净收益7485万元,拥有固定资产158102万元,村均88.7万元。债务总额86947万元,村均负债48.8万元。2012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有经营收益的村842个,占村总数的47.2%,其中:经营收益在3万元以下333个,3-5万元118个,5-10万元211个,10-20万元99个,20-50万元59个,50-100万元10个,100万元以上12个。无集体经营收益的村941个,占村总数的52.8%。

(二)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①经营收入5526万元,占8.4%;②发包及上交收入4663万元,占7.1%;③投资收益751万元,占0.1%;④财政等有关部门补助收入29607万元,占45.1%;⑤其他收入25050万元,占38.2%。

(三)村级集体经济主要支出:①经营支出4248万元,占7.2%;②管理费用21209万元,占36.5%,其中办公费用4202万元,村组干部报酬7691万元;③其他支出32654万元,占56.2%,其中公益性支出24654万元。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制定出台了加快和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意见措施,鼓励各村立足村情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找准集体经济的项目源和增长点,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着力打造出一批“实力强、特色明、管理好”的经济强村。

(一)盘活集体资产增收。近年来,我市各级通过全面开展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摸清集体资产家底,盘活存量资源,开展承包租赁经营,使集体资源发挥效益,实现保值增值。如2012年连城县新泉镇新泉村通过清产核资,将一处被私人长期占用的沿街仓库300㎡重新追回,并通过公开招投标重新发包,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近万元。永定县龙潭镇龙潭村将新村部4-6楼出租,用于经营宾馆住宿,将闲置的旧村部店面出租,每年可获租金收入25万元。下洋镇思贤村将村集体土地租赁给私人企业主做煤炭运输中转站,每年可获租金收入25万元。

(二)开发集体资源增收。我市一些村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注重发挥地区特色和资源优势,通过合理开发运作,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激活了村集体经济活力。一是创建特色产业基地求发展。充分利用耕地、山地资源,开发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如武平县东留乡黄坊村投资60万元,搭建花卉钢架大棚种植基地15亩,租给花卉种植大户,每年创收9万元。二是开发特色资源求发展。部分村利用水利资源丰富的优势,或发展小水电,或建设鱼塘等发包租赁给企业或农户,也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收入。如武平县中赤乡、下坝乡等乡镇利用丰富的水利资源,在沿河投资建设了30多座小水电站,由所在村里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增加了村财收入。永定县高陂镇西陂村投资小型水电站,每年有9万元分红收入。漳平市南洋镇梧溪村、官田乡下浙村等村通过水资源入股开发水电项目,每年按股份分红均有2-10万元不等的固定村财收入。

(三)搞活资本经营增收。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化、城镇化的推进,一些村因土地被大量征用,土地征用补偿费骤增,如何用好、用活这些货币资金,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是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关键。对此,我市部分村充分发挥资金优势,开展资本经营,通过投资购买房产,搞景区开发等,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保值增值,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新罗区西陂镇大洋村科学利用征地补偿费,投资兴建大洋酒家、西湖人家、大洋宾馆等项目,每年增加村财收入200余万元。永定县凤城镇大园社区将移民集体补偿款在县城南门街购置店面3个,每年有租金收入6万多元。武平县平川镇城南村利用集体资金,投资兴办了中强建材有限公司、旭林木业有限公司两家集体企业,租赁经营一家加油站,每年固定收入达90万元。

(四)发展休闲旅游增收。近年来,我市部分村紧紧抓住市政府大力推广的以福建土楼—永定景区等为代表的“客家之旅”,冠豸山、龙硿洞、九鹏溪等为代表的“绿色之旅”,会址为代表的“红色之旅”和“游在龙岩”和“吃在闽西”的机遇,通过开发农家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罗区龙门镇洋畲村与香港青城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对村内旅游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开发,着力打造休闲度假、乡村生活体验、自然景观游览和原始森林探险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2012年村集体收入达158万元。永定县充分利用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每年为土楼景区周边村带来不菲的门票分成收入。如2012年永定湖坑镇洪坑村土楼景区门票分成收入68万元,下洋初溪村更达80万元。

(五)发展物业经济增收。近年来,我市一些城郊村利用区位优势,采取物业开发、租赁经营等形式,使村级集体经济整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些村利用闲置房产和整理取得的建设用地,通过改造或新建厂房、仓库、民工公寓、停车场、专业市场等出租给企业或村户,收取承租费,也为村集体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如武平县平川镇兴南村、岩前镇灵岩村等15个村,在县城或集镇建设办公楼、店面,每年获取几万到二三十万不等的物业经营收入;中山镇三联村投入10万元资金与中山镇政府合作建设岩前工业园区标准厂房,每年增加收益近万元。漳平市双洋镇东洋村在村集体林权改革中,利用拍卖集体林木所得的资金,在沿街(路)兴建村部综合楼,一楼作为店面,二、三楼作为办公,全部出租,每年有5万多元的租金收入。

(六)兴办服务项目增收。一些有企业入驻的村,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作用,在征地拆迁、矛盾纠纷处理等方面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企业每年给予村一定资金作为村级办公经费。如永定县龙潭镇联中村是福建闽福建材有限公司所在地,该企业每年给联中村10万元办公经费。福建塔牌集团有限公司落户武平县岩前镇灵岩村、峰贵村,每年给两个村协管费分别为30万元和20万元。

(七)帮扶带动助增收。从2004年开始,省、市、县三级先后选派了3批驻村干部到重点贫困村任职,实施帮扶工程。2012年,我市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的通知精神,在全市开展干部“联乡挂村帮户”活动。各挂钩部门、干部帮助挂钩村选优配强村级班子,选好领头人,建好新班子,清发展思路,制订发展规划,扶持地方特色产业,壮大村财收入。同时,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多渠道为挂钩村筹措资金,在引进实施生产性项目上下功夫,拓宽增收门路,促进集体经济和农村产业发展。据统计,“联乡挂村帮户”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落实发展帮扶资金2312万元,落实扶持政策789项,落实支持项目183个。实践证明,各级帮扶工程对加快欠发达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地区间平衡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帮扶,开发了一批集体经济项目,既挖掘了资源潜力,又推动了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村集体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看,全市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还比较薄弱,造血功能差,发展后劲不足,发展中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基础薄弱,先天不足。在落实家庭承包责任制和开展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我市绝大多数村只强调“分”的一面,而忽视了“统”的作用,不仅没有保留集体经营的土地、山林,而且把一些适宜集体统一经营的项目也平均分包到户,甚至把积累的集体资产也拆分殆尽,村集体经济从此退回到近乎空白的境地,失去了发展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重新发展集体经济自然困难重重,特别是地理位置偏僻、既无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又无人才资金等优势的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就更加艰难。调研中,不少村干部对此意见极大。

(二)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大。从全市各村集体经济现状来看,城镇周边地区比山区地区发展快、实力强;交通方便、资源丰富村比地理位置偏僻、资源匮乏的村收入高,村级班子强的地方比班子弱的地方发展快。村集体经济发展区域之间也不平衡,现有集体经济收入总量近40%集中在新罗区。同时,村集体经济组织间收入差距大。2012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65596万元,村均36.7万元,67%的村收入在30万元以下,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1%的村收入超过50万元,收入差距大,呈两极分化现象。

(三)增收渠道狭窄,来源单一。多数村集体经济来源渠道单一,对上级政策补助的依赖性较为突出。一些靠自然资源有限开发的村,随着对生态自然要求的进一步控制,收入来源渠道正在逐步萎缩,增收后劲严重不足。2012年全市村集体经营收益10940万元,仅占集体总收入的16.7%;财政等有关部门补助收入29607万元,占45.1%;征地补偿费等其他收入25050万元,占38.2%。不少村依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维持运转,勉强度日。

(四)刚性支出逐年攀升,负担沉重。调研中,不少村干部反映村级公共事务负担重,村级非生产支出大,特别是报刊杂志订阅费用负担沉重;一些上级支持农村的财政项目,没有足额安排项目资金,村集体为了争取资金,只好举债上项目。2012年全市村级管理费用21209万元,占总支出的36.5%,公益性支出24747万元,占42.6%。负债总额86947万元,村均48.8万元。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在现有刚性支出基础上,村集体必然还要增加更多保洁、路灯、巡逻等方面开支,收支矛盾将更为明显,一旦入不敷出,必然举债负担,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背上沉重包袱。

(五)资产经营不善、资金使用不当现象仍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一些村级集体资源、固定资产承包租赁合同不规范,承包租赁费偏低,造成了村集体资产的流失;一些村把城镇建设、过境公路等征用的土地补偿费全面分发到户,村集体却分文未提取,“分光用光”现象相当普遍。部分村尚未很好地执行有关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规定,财务透明度不强;部分村干部民主理财意识不强,开支随意性较大,存在“寅吃卯粮”现象。

四、影响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发展环境的差异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客观原因。从调研情况看,凡临近城镇、集镇、近郊的村庄,得益于优越区域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较为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村集体经济较为强壮,一、二、三产业健康发展,特别是二、三产业发展较好。而位于山区、稻区的村,地处偏僻,村落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观念陈旧,级集体经济一般比较薄弱,甚至是空白村。

(二)村级集体积累困难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村级集体积累是农村集体经济生产和服务的物质基础,是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和进行公益事业建设的重要保证。从调研情况看,受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严格的用地政策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影响,我市各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土地征用和“三提五统”的局面消失,农民的应交款拖而不决,钢性支出的不断攀升,冲抵了积累,坐吃山空。

(三)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观原因。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部分村干部怕麻烦受气,不用心;农民群众对村组织发展集体经济不放心,对集体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只要权益、不要义务、不愿出钱出力、不闻不问的现象。这些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性,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四)部分村干部群众盲目的攀比心理,阻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步伐。从调研情况看,农民群众对村级组织的要求以及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呼声越来越高,不断对村干部施加压力,使村干部都抱着“别人都在搞,自己若不搞,对不起老百姓”的态度,不顾所在村的经济承载能力,盲目跟风,举债建设,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村级组织的负担,也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五、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一)发挥区域优势,合理利用当地农村资源。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地农村资源,把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防止一哄而起,套用一个模式。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近郊和边远农村,应根据各村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干部农民素质等各方面实际,发挥优势,挖掘潜力,优化结构,扬长避短。各地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弄清本地区的优势、劣势,根据本地区的特色进行调整,走有特色的资源型路子。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镇郊区和边远农村,平原地区和山区等在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农民素质等各方面都有差别,应根据自身优势、潜力来调整结构,从而扬长避短,实现结构优化。

(二)创新管理模式,管好用活村级集体资产。一是盘活资产经营。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充分挖掘、整合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办公用房、老校舍、仓库等各类集体资产,通过厂房、机器设备、鱼塘、闲置土地等集体资产出租或入股经营的方式,搞活存量资产,发包和租赁经营,以存量换增量。试行对区域位置优越的宅基地实行有偿选位,探索开展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二是构筑资产增值机制。要积极实行集体资产以价值形态为主的管理办法,把土地等资源性资产作为经营性资产来运作,促使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要管好土地征用补偿费,严禁乱支滥用。三是强化监管管理。加快健全和落实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推进民主管理进程。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心的监管职能,建立“群众民主监督、会计核算监督、上级审计监督、电子网络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机制,着力构建“管理规范、监督有力、运行高效、富有活力”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证村级集体的正当收入不流失,不断提高村集体资产的利用率。

(三)加大扶持力度,助推集体经济发展。一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整合财政和各部门支农惠农资金,采取补助或奖励的办法,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倾斜,加大扶持力度,并吸引带动社会资金参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以省、市、县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实施为契机,对贫困村予以重点扶持,村实行“整村推进”式扶贫开发,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二要加大部门帮扶力度。结合开展“联乡挂村帮户”、“四下基层”活动,采取领导挂钩联系、部门结对帮扶、党员干部驻村任职等方式,帮助结对帮扶村搞好班子建设、发展规划、技能培训等关键性工作。结合第四批省、市、县下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选派党员干部到部分村任第一书记,为帮联村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是鼓励企业投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鼓励企业自愿结对,合作开发,实现双赢。结对企业可以与村合作盘活存量资产,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依法兴办经营服务设施。

(四)优化发展环境,夯实集体经济发展基础。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多予少取”的方针,来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一是落实村级发展用地机制。土地是现阶段农村ZUI重要、ZUI基本的生产资料。要维持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必须赋予村级一定数量的土地经营权,确保村级通过土地经营获取稳定的收入。探索建立土地征用留用地政策,村集体土地被征用的,按批准征用土地面积的5%—10%作为村级发展留用地,用于发展二、三产业。二是多渠道化解村级债务。要采取积极的举措化解村级债务,减轻村级债务负担。兴办村级企业的债务,可在核实情况的基础上,采用债务剥离给企业的办法。为兴办教育,电力设施形成的债务,可根据产权的变化,用划转的办法去剥离债务;有债权的村,在金融、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加大清收债权力度,加快偿还的速度。三是增加对村级组织的支持力度。要在税收、用地、用电、综合项目开发等方面,给村级组织以扶持。要加大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把村级管理、优抚的支出列入转移支付的范围。四是建立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财政补助制度。按照省里的标准,对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由省财政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市里也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对经济薄弱村也给予一定扶持,作为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保障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用于村干部补贴和村组织日常管理开支。

(五)加强班子建设,提高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一是要配强配好村级班子。特别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要不拘一格地把年轻、懂科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对一些相对贫困且又缺乏人才的地方,不能光以内选方式,必要时还要突破条条框框,通过下派途径解决好班子软弱的问题,使村级班子人员真正具备带领一方农民开拓创业,勤劳致富的能力,成为党在农村基层的坚强堡垒。二是加强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培养和教育。加强思想教育,树立为民服务、清政廉洁的思想,明确村级班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要加强村干部在县域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学习,借鉴经验,因势利导,强身固本。三是严格考核问责与激励。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对乡镇考核的内容,制定详细的考核办法,切实加大考核问责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将村干部经济待遇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挂钩,对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作出重大贡献的村干部,要给予奖励。四是要切实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对从事村级组织工作达到一定年数的老村干部,离任后要继续落实养老、医疗保险等关爱政策,使村干部有一个盼头,多一份工作干劲。

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篇5

  xx市国土总面积188.2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29.7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8.9%,森林覆盖率64.5%。近年来,我市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全市11个县(区)已有5个县实行了全封山。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如何提高林农收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市委、市政府根据全市林业现状,因势利导、积极扶持广大林农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据统计,xx年全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318万亩,从事林下经济农业人口51万人,实现产值37.1亿元,其中林下种植业产值12.6亿元,林下养殖业产值14.4亿,森林观光旅游和农家乐等产值10.1亿元,参与发展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50元,其中来自林下经济收入302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9%,广大林农真正尝到了“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甜头。

  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我市在木竹消耗量逐年降低的情况下,林业总产值却得到大幅增长。xx年全市林业总产值163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48%;与此同时,xx年我市林木采伐量只有30.5万立方米,比期间年均采伐量下降了41.2%;森林覆盖率从“十五”期末的61.1%上升到64.5%,增长了3.4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从“十五”期末的4253万立方米增加到4973万立方米,增长了17%。,林下经济的发展既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又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我市在发展林下经济过程中,注重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利用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的有利条件,结合农民经营习惯和当地优势产业,培育具有当地特色的林下经济产业。全市初步形成了崇仁麻鸡养殖加工,金溪芳樟种植加工,临川黄栀子和森林药材种植加工,资溪森林旅游和竹林鸡养殖,黎川香榧种植,南丰桔海农家乐,东乡花卉苗木,乐安竹笋和松脂加工,野生动物养殖等林下经济主导产业。

  崇仁县是中国麻鸡之乡。近年来,该县利用松树林地资源优势,结合当地养殖习惯,把林下麻鸡养殖作为主攻方向来抓。xx年全县林下养殖麻鸡达5000万羽,麻鸡饲养专业户1600余户,麻鸡加工企业20多家,实现年产值9亿元。全县从事麻鸡养殖、加工的近3万人,农民来自麻鸡的人均年收入达500元以上。临川区依托天顺公司、荣裕药业、苍源药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林下药材种植和加工。全区共种植黄栀子12万余亩、金银花2万余亩,杜仲、大枣、黄柏、吴茱萸等木本药材林1万余亩,在林下套种元胡、白芷、青蒿等草本中药材5000余亩。xx年该区实现林下药材种植加工产值2.7亿元,解决了6000多个农村劳动力就业,就业农民人均年增收近5000元。金溪县大力发展芳樟产业。xx年全县芳樟种植基地达6万余亩。目前香料企业已发展到32家,100多个产品,达到年产10万吨生产规模,其中:天然芳樟醇、天然樟脑粉等4个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在中国香化协会天然香料排名中,金溪县成为国内最大的天然香料基地。今年10月在金溪县召开了xx省林产香精香料协会首届年会。

  依靠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的强大拉动作用,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组织程度。主要采取了三条措施:

  一是出台了《xx市知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鼓励企业创立商标,打造品牌。市财政对每个获得市知名商标的企业奖励2万元。通过鼓励和引导,共培育林下经济龙头企业53家,创立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品商标60余个。如崇仁县培育了麻鸡省级龙头加工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创立了“山凤”、“国文”、“食话食说”、“跃鸣”等诸多知名品牌;临川区培育了“苍源”牌金银花茶、“天顺”栀子黄天然色素等知名品牌;金溪县培育了“思派思”、“华宇”、“天香”等10多家香料加工龙头企业和一大批香精香料产品品牌。资溪县着力打造“中国生态旅游大县”和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品牌,今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9亿元。二是扶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以产品为核心,以利益为纽带,以自愿为原则,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销售,提高林农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xx县“恒丰特种养殖公司”实行“集中孵化、统一配料、分户饲养、联合销售”的模式,带动100多户农民从事蓝孔雀养殖生产,xx年销售孔雀5000多只,农户平均收入3万元以上。资溪县村民杨华利用马头山自然保护区优越的自然条件养殖蜜蜂,成立了吉森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免费向周边农民提供种蜂、养蜂用具和统一生产销售等服务,一年就发展到了500余箱,计划3年内将社员发展到200余户。黎川县推广龙头企业带农户发展的模式,从菌种制作到产品销售实行统一服务,全县年种植茶薪菇3亿袋。据统计,我市共成立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377个,参与林下经济的企业和单位194家,带动农户10.8万户。三是加强林下经济品牌

  宣传。组织龙头企业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和名牌产品,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和森林产品博览会,不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我市先后有崇仁麻鸡、乐安水煮笋、黎川茶树菇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山凤”牌麻鸡被评为首届中国名牌农产品,临川“天顺”牌黄栀子干果获xx省名牌产品,乐安“山蜂”牌蜂蜜荣获xx年xx省十大最受欢迎农产品。xx年,我市组织24家企业参加第五届农产品展销会,乐安“广雅”牌清水竹笋获畅销农产品金奖。

  三、政策扶持,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根据市委、市政府即将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新增基地500亩以上的企业,纳入市级龙头企业管理给予扶持,并把林下经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到各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优先安排。各县(区)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金溪县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作为香料原料基地发展基金,对规模连片开发100亩以上的基地,每亩补助50元。南城县设立林业产业发展贷款担保基金,财政出资100万元,向信用联社担保500万元贷款,作为林业产业大户担保基金,用于扶持百亩以上绿色产业大户扩大生产规模。二是整合项目资金。临川区按照“统筹规划、相对集中、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原则,统筹林业生态工程、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扶贫、农业产业化、水土保持、土地整理等多项涉农资金用于支持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三是加强信贷扶持。xx县对林农创办家庭林下种植、养殖场或成立特色种养的专业合作社,按城镇再就业和农民工回乡创业待遇给予担保免息贷款,对林农发展林下经济优先给予办理林权抵押贷款,共发放小额贷款1200万元。四是扶持科技创新。金溪县设立了香料产业研发奖励基金,对申办成功国家级和省级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质量检测中心和技术中心的,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的奖励;对获得国家专利的技术开发项目或开发国家级优秀新产品每个奖励5万元;对引进核心技术人才奖励5—10万元;对企业生产新产品的,当年银行贷款将分别给予其贷款利息15%、30%的贷款贴息支持。通过技术研发和创新,先后攻克了“分压蒸馏”技术、芳樟无性扦插繁育等技术难关,使芳樟产业科技含量大大提高,几乎垄断了全国的天然香精香料市场。荣裕药业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技术,攻克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现已建成全省面积最大的标准化GAP中药材种植基地。五是强化考核。市委、市政府把林下经济发展纳入对县(区)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目标管理和年度考核。定时调度、通报林下经济发展情况,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有力地推进了我市林下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篇6

按照市局安排,我局组织人力对我区的关山镇代家村、新兴街道办的屈家村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调研。此次调研活动的方式采用了听取镇(街办)村、组领导的座谈汇报、组织农民座谈、进入农户单个问访,向农民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集中走访了解。现将在区关山镇代家村的调研情况统计分析汇报如下:

一、关山镇代家村的基本情况

区关山镇代家村位于城区东部8km处,北毗邻富平张桥,由阎入关山至蒲城的县际公路从其村旁穿过,基本属于典型的远离城区的农业村。该村现有农户519户,耕地面积3500多亩,农业人口数2180人,人均耕地1.60亩,全村几乎以种植甜瓜蔬菜为主,达到2600多亩。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3806元的全区平均水平。

二、关于调查问卷情况统计

该村发放问卷30份,收30份。从对调查问卷中涉及的五个方面的情况统计汇总结果:

(1)农村农民家庭的基本构成:每户人口在3~6人之间,以4~5口人居多,占发放总卷的52%之多。其中专门务农的3人居多占到23%;其文化程度以初中居多,占到36.4%,高中(职高)占9.5%,其余是初中以下。

(2)关于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情况:农民家庭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集中在种粮食、种植经济作物两方面途径,几乎占到31份问卷的84%,其余表现在畜禽饲养。该村纯收入~4000元的在30户中有15户,4000~6000元的4户,6000~8000元的5户,收入8000元~1元的在30户中占有6户,没有超过1.2万元的,其主要的农业收入集中在粮食和瓜菜两项上;收入的支出依序主要表现为买衣着、现金购买食品、子女教育和交通通讯上,总和占到68%;用于非经常性支出的`依序集中表现在购买耐用销费品、盖房子、农业机械三方面,占到57%;余钱储蓄的支付依序集中在盖房子、供孩子上高中大学、购买价值较大的耐用销费品两方面,占到近63%。当需要钱时解决办法依序集中在向亲戚、朋友借和银行、农村信社贷借两方面,且贷款借钱用途依序集中在农业生产、医疗开支、子女上学三方面。30份问卷中,农户的医疗、交通通讯和教育的三大支出中均超元的水平,其中因病、子女上高校加大支出的有13户,在15000元以上。在农业信息的获取途径上集中表现在电视广播和技术人员指导两方面,在对待政府的项目问题与实施上集中反映在相信政府,但缺乏资金和需要技术扶持三个选项方面,将近占到78%左右。

(3)村镇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问题:在该村村镇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问题方面,通过我们实际查看,村民反映和问卷统计上,总体情况为交通便利,村有规划整齐,出村路面有土路与水泥路,但无垃圾台(一般有人不定期打扫),无路灯,无沼气能源,无公厕,村内网络很少(仅协会示范点一处);对农村学校教育持基本满意或满意的态度居多,占到54%;在医疗保健方面,总体情况为看病方便,但医疗保健水平一般,占到64%多,且看病费用支出以劳动收入为主;购买各类商业险的以养老保险居多,占到近45%左右。

(4)培训农民与培育农村经济组织:在这方面通过问卷反馈看,农民对问卷中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一名词在字面上不理解,缺乏科学认识,认为没有“合作经济组织”与“没参加”、“不知道”的问卷回答占到40%,不做任何表态的有16%左右,但对认为村里建立合作经济组织是否必要的问卷回答几乎占到90%。

(5)农村治理问题:从调查问卷情况看,该村社会治安、社会风气一般,占到67%;对村两委班子的管理问题反映很好,认为团结、民主、决策公开,能征求意见的达到76%;村民代表大会每年3次,村务公开真实性大,财务每年公开3次。在该村存在的突出问题上依序集中反映在农业科技推广问题、贫富差距过大和农产品销售困难三个方面,几乎占到87%。

三、对该村调研情况的综合整理分析

从调研座谈和问卷中分析看出,该村和村民存有以下几个问题。

(1)农民三大支出费用相对年纯收入,明显偏大。由于该村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远离城区的村组,该村除了农民种植无公害甜瓜、蔬菜外,就是从事小额投资饲养业,几乎每户有奶山羊,养奶牛的全村共有15户,进城务工、外跑运输、开街门店等情况比较少。农民收入较前者新兴屈家村则比较低。在此次发放的30份问卷有15份就在元~4000元之间占一半,而全年三大费用支持也超过元,如有子女上学或疾病出现则更大,这一矛盾突出增收不易。

(2)制约农民增收的各种因素比较多。其制约因素表现在一是自身上文化程序低,获得农业科技信息渠道相对狭窄,接受信息技术培训少,比方对“合作经济组织”与“甜瓜协会”同作用不同语的含义不理解,甜瓜协会本身就是一种合作经济组织。二是客观因素上,年收入中的各种费用开支多应用于购买基本食品、子女教育、购买耐用消费品上,其次才是当年农业生产资料投资,加之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与农业经营成本偏高,又占用了相当一部分收入,使农民增收的困难显现。三是个人观念与影响。在选择产品从种、摘、收获、销售都是自己处理,一人搞到底。瓜菜收摘后,自己上市销售而不通中间商、协会组织,虽多赚了钱,但时间成本、劳动成本加大。另外,外出打短工补贴收入的意识淡薄,守家守地。四是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因素。

(3)农民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渴望得到作物新品种、新技术。从有余钱储蓄用途看,供孩子上高中上大学成为首选,即使无钱设法借贷款用于子女的教育开支意识深扎在农民思想中。另外,农民自身也希望通过技术培训、网络科技和政府引导、协会合作组织帮助等途径来提高自身农业作物水平能力,通过引进新品种做好耕作换代。

(4)农民希望从政府处得到更进一步的扶持,对政府有三大盼。从走访中了解到一是盼望政府在实际工作中做好科技培训、项目资金扶持和市场信息的提供。二是盼望政府解决农村农业用水电、农资市场价大、农业经营成本过高、个人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盼望政府解决农村医疗条件、农民养老保障、子女上学费用大的问题。

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篇7

为推进我县农业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经县委、县政府研讨决定,我们组织个乡镇党委书记、有关部分首要负责同志和重点村村书记,于本月16日赴三县就农业产业化、新民居建设进行了调查学习。实地观赏了涿鹿县矾山镇新民居建设、万全安家堡规划养殖小区、崇礼设备蔬菜基地等个点。经过现场看点、听取状况引见,三县立足县情、发扬优势、科学经营、强力推进的工作姿势以及比学赶超的工作气氛给我们留下了深入印象。在感触三县农业乡村经济迅猛发展的还,我们也看到了本身存在的差距,震动很大。

一、三县首要做法和经历

(一)抓特征

县政府打造优势产业带。三县都把特征优势产业作为培强农业、发展乡村的重中之重,规划扩张力度大,典型培养条理高,促农增见效果好。涿鹿县依照区域化结构、产业化运营、专业化生产的思绪,因地制宜发展葡萄、杏扁栽种、奶牛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并将设备蔬菜、张杂谷子栽种作为后续产业着力培强。特别是,该县建成个葡萄栽种专业乡镇、个专业村、带动万农户从事葡萄栽种,发展栽种面积万亩,年产葡萄近亿公斤,被国家林业局定名为中国葡萄之乡,产业化运营率到达%以上。万全县充分审阅本身前提,经过扩展种养规划、盘活闲置资产、统一托付治理、农民入股分红等有用办法,配以完善的治理体制,逐渐构成了以鲜食玉米为主的特用玉米栽种加工、以燕麦为主的杂粮加工、以暖棚养猪为主的畜禽养殖加工和以果蔬为主的栽种加工四大特征主导产业。该县产业优势突出,经济效益明显,先后荣获中国鲜食玉米之乡和中国燕麦之乡称号,年农大家均纯收入完成元。崇礼县根据地舆、天气等天然资源优势,大力完善农田水利基本设备建设,经过规范化服务和新种类、新技能的推行,着力发展设备蔬菜,率领全县农民走上致富路。该县发展设备蔬菜面积万亩,以崇礼蔬菜为主体的坝上蔬菜享誉京津及周边市场,年销售蔬菜万吨,完成产值亿元。

(二)抓机制

县乡村合力推进新民居示范村建设新民居建设是改善乡村生活情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进农民福祉的一件惠民大事,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具体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主要战略意义。涿鹿县从年开展新民居建设以来,各项目标延续两年位列全市第一。该县共有个村列入省级新民居示范村,重点打造了矾山镇东关村和涿鹿镇清宁堡村两个环首都新民居精品示范点。该县在新民居建设进程中,一是严厉土地政策,一直依照县域镇村空间结构规划、新一轮土地应用总体规划,充分寻求农民志愿,合规有序开展施行;二是搞好结对帮扶,坚持+++的帮扶工作机制(每个示范村由一名县指导、一个县直部分、一个效益较好的企业和名帮扶工作队员一起帮扶),协助示范村建班子、做规划、定政策、引项目,保证新民居建设强势推进;三是增强资金治理,执行专帐核算、专人治理、专款专用,保证悉数资金用于新民居建设。各级财务奖补资金和包村帮扶资金悉数用于示范村配套设备、公共服务设备、乡村建设规划、土地整治及坚苦户建房借款贴息,三措并举,为该县新民居建设供应了有力支持。

(三)抓服务

夯实农业乡村发展基本农业乡村发展迅速,服务到位必不成少。三县在推进农业乡村经济继续发展进程中,立足分歧角度,采取分歧方式进行扶持协助,塑造了一批全县、甚至全市农业亮点。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三县县政府和相关部分翻开思绪出政策,拓宽渠道筹资金,努力协助处理发展中碰到的坚苦,为农业良性发展奠基了坚实基本。涿鹿县经过协调农行、信誉社等金融部分对农业发展赐与信贷支持,特别是在农户小额信贷、中长期借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农户每年供应—万元小额借款,必然水平上破解了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万全县财务每年安排不低于万元的专项资金,对农业产业化进行扶持。并对企业技改扩模赐与借款贴息,对土地依法流转并用于发展设备农业的农户及市场主体赐与补助,极大提高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和自动性,构成了一批产业龙头和国家、省、市级名牌产物。崇礼县出台了蔬菜产业扶持政策,安排设备蔬菜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用于设备蔬菜借款贴息、新建大棚膜下滴灌、打井配电、三膜掩盖、规范化技能推行和农民专业协作社补助。县县政府协调农行、信誉社为农户新建大棚供应借款,每新建亩大棚,可借款元,财务贴息元,配套滴灌主管道补助元,打井配电补助%;每个示范村专业协作社补助万元,从基本上保证了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产业龙头带动。

三县在努力发展产业的还,积极奔波市场,鼓舞和指导农民成立产业龙头,扛起致富大旗。涿鹿县坚持群众主体,组织先行的准则,依照一村一社、一社五化(组织运转规范化、生产技能规范化、运营销售品牌化、社员技艺职业化、产物质量安全化)要求,坚持专合组织家;并依据产业发展近况,在强大现有龙头企业基本上,发展了佳禾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张家口金农集团等家省市级龙头企业,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条,加强了带动才能。据调查,该县家产业龙头共带动万农户完成增收亿元。万全县采取协作社(企业)+基地+农户运营形式,发展龙头企业家,成立农民专业协作组织家,经过培树典型、示范带动,构成对主导产业的强势拉动。崇礼县围绕主导产业,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使崇礼县特种蔬菜开发有限公司、崇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家龙头企业发展成为集新种类和新技能引进、推行,农产物产、加、销为一体的领军企业,在此基本上,合时组建蔬菜协会(协作社),对蔬菜销售渠道、恒温设备、品牌、生意人等资源有用整合,规范治理,成为全国最大的越夏彩椒生产基地和河北省蔬菜产业示范县。

三是提高土地流转实效。

要完成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就必需改动过去涣散的"运营形式,完成土地集中、规划种养。为此,涿鹿县积极创新土地流转形式,采取租赁、交换、转包、让渡等方法,托付协作社进行土地流转。该县指导洪大有机蔬菜协作社租赁土地亩建设日光温室,指导黑山寺乡、东小庄镇农民经过土地交换方式,流转土地余亩发展设备蔬菜,经济效益完成翻番。万全县具体增强县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本能机能,规范流转合同,并坚持土地流转市场准入准则,客观评价大户、协作社、企业的资信状况,经过土地承包运营权入股,坚持股份制协作组织,加以县政府科学指导协调,最后在各市场主体之间完成土地流转,完成了各方效益的最大化和产业发展的久远化。

二、几点启迪经过对三县调查学习,我们以为,这种高起点、高规范的农业乡村发展形式,恰是我们要学习借鉴之处。

第一,改变观念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永久主题。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水平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必需把推进思想解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坚持用工业化的思想指导农业,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圈子,加速农业工业化历程。

第二,创新科技是推进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持。

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手段。同万全、涿鹿县比较,我县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奉献率低,致使产业规范化水平不高。我们必需全方位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使新技能浸透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以科技创新使用推进农业生产。

第三,健全市场是促进产物销售的关键环节。

市场系统是农业赖以发展的载体。我县农业市场还处于低程度发展阶段。我们必需依照大流通、大市场要求,重点扩建和新建一批设备完全、功能完善、辐射才能强的农副产物专业市场,促进农产物的区域化生产和规划化销售。

第四,培强龙头是完成农民共富的有用路子。

产业龙头是率领农民致富的领头雁,必需把产业龙头作为完成农民共富的强力引擎,把发扬好引领效果作为率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用路子。

三、对我县农业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建议学习借鉴三县经历,最主要的是做好与赤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思想观念上完成改变,在蔬菜、畜牧、林果的规范化生产及乡村新民居建设等方面获得打破。

(一)坚持发展第一,做强主导产业。

三县农业乡村发展的实践证实,要想完成农民快速增收,首先要选择一到几个合适当地实践的主导产业,制订可行的施行方案,常抓不懈。就我县而言,要借助环首都扶贫开发和绿色经济圈建设有利机遇,积极跑部进省,争夺扶持,使蔬菜、畜牧、林果业真正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在全市、全省有位次的大产业。把培植农产物加工龙头企业作为发展规划农业的关键行动来抓,增强指导,建管并举,并选准二商、战友公司,在发展初级种养的基本上,购进加工设备,引进先进工艺流程,以大带小,由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北方主要的蔬菜、畜牧产物生产加工基地。

(二)坚持龙头带动,抓好规范化生产。

把加速龙头企业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运营的中心,围绕蔬菜、畜牧产业,大力扶持和培养一批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才能强的主干企业,提高农产物附加值。指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作组织、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领先执行规范化生产,发展绿色无公害产物。加速建设农副产物、活畜买卖中心,扩建乡镇农贸市场,构建多条理、多功能、多类型的市场系统。

(三)盘活闲置资源,做好土地流转。

可以借鉴万全县经历,发扬村两委效果,指导农民一起参加。应用龙头企业+农户形式,鼓舞农民以土地作价入股,使土地集中流转到农业龙头企业或协作社手中,不必投工投劳就可以取得比土地产出更高的净收入。这样既有利于龙头企业完成集约化、规划化运营,添加单产,也能让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解脱土地约束、安心外出务工,还能让不肯外出的农民经过在企业从事劳动添加收入。这是一个符合实践、可以完成的`多赢形式,该当大力推行。

(四)营建优越情况,保证良性发展。

一是加大扶持力度。

县政府在技能推行、品牌创立、营销开辟、查验监测等方面添加扶持资金,着力抓好蔬菜基地的沟、渠、路等基本设备建设,提高生产才能。协调涉农金融机构,探究信誉担保机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作组织和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及农产物营销、加工的借款力度,降低借款门槛,简化借款手续,加强农户、业主、协作社的抗风险才能、自我造血才能和市场竞争才能。

二是简化审批手续。

经乡村赞同,本村村民可以自立调地,须由县农牧局立案;其他组织和个人建设种养基地的,县农牧局审批后,由国土局立案。农产物加工企业用地,土地出让金除上级收缴和赔偿村集体及农民个人的费用外,当地留成局部按规范的下限征收。设备棚室、乡村道路、农田水利设备等用地一概视为设备农业用地,不收取任何费用。还,在信息服务、税收优惠等方面为企业发明优越情况。

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篇8

  一、问题

  (一)资金难充足。

  一是银行惜贷。由于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企业与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以及征信工作的不全面,造成银行巨额储蓄不敢放贷,大量具有发展潜力、有行业优势、有广阔市场和受专业政策支持的企业“望储兴叹”,很多好的项目和新开发的产品只能“胎死腹中”。如朝阳纺织20xx年因棉花收购旺季资金不足,致使企业放弃了一半的订单生产计划,企业因原料不足只能半停产半开工运行;环星油脂加工企业,因缺1000万元资金,致使日产100吨的扩规项目搁浅,造成数百万元配套生产装置作废的损失;鸿新食品和世贸公司因柑桔采摘旺季和龙虾收购旺季无资金,致使与外商签订的出口合同不能按时足量交货,造成近百万元违诺赔偿损失和信用损失。二是担保运作不到位。由于鑫源亨信两家担保公司面世伊始,资本金不足,运作经验不足,谨慎观望有余,配套风险机制也不健全,致使信用担保对多数企业而言不过是“画饼充饥”而已。

  三是利用资本市场融资辅导培训不够。时至今日,在xx100多家规模企业中,尚无一家上市公司,就连在中小板上市融资的企业也没有1家,这对一个平原工业强市来说是一个遗憾,但境内的优质公司和优质资产却并不少见。以酒业为例,今年按净资产1元增资扩股以后,股本总规模可达到1亿股以上,以日前沪深股市二级市场白酒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收盘价作参照,每股发行价格价如果定在10元以上(以酒业的高收益、高成长性应该还不止这个价),那么一次性融资额至少在20亿元以上,(国有股部分一次性可变现4亿元左右);如果将酒业的协作配套企业整合捆绑上市,则上市融资额还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况且这些资金不需要支付任何利息,也不需要还本,因此,日前迫切需要上级有关部门加强对我市有条件的企业通过进行上市融资辅导,争取一两家企业上市获得发展资金。

  (二)竞争难公平。

  一是打假难。xx大曲系列白酒已获省多年的著名商标,且已获得国家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品牌凝聚了无数人的辛勤和智慧,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但在省内不少的地方,不法生产厂家走“假冒伪劣”的捷径,打着牌子或仿照的品牌到处招摇撞骗,既损害了品牌形象,又造成了酒业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撇开宜昌市境内几家假冒厂家不谈,仅随州曾都区一个制假窝点,年仿制品达20万件以上,给酒业造成500万元的损失。枣阳、武汉、襄樊的仿制品也分别达到几万件到几十万件。今年初酒业打假办在武汉一次就查出假冒包装物上百万件,十堰、孝感、神农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假冒现象。此外,省外河南、湖南假冒品也开始泛滥,查处难度更大。

  二是价格竞争不公。以南辉电子为例,南辉电子与宜都东阳光公司的产品、技术、管理及规模在全国化成箔同行业中所占权重都比凯普松电子要大,但在市场上竞争不过凯普松,其根本原因就是凯普松的同类产品在市场的销价远低于南辉和东阳光的价格。业内人士都知道,电价成本在化成箔总成本构成中占有40以上的比重,而凯普松生产用电价格每千瓦时仅有两角多,只有南辉电价的一半。

  三是市场壁垒重重。我们的白酒、啤酒、化肥、水泥等骨干企业的产品,在很多地方限制进入,已经进入了的又限制销售,地方封锁严重,亟待形成一个规范透明的省内统一市场秩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竞争。

  (三)效益难提高。

  一是资源匮乏。境内既无旅游资源,又无煤矿、磷矿、石油及其它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也无电力资源,发展工业先天不足,成本昂贵。以助力水泥为例,与周边兄弟县长阳三源水泥厂相比,三源水泥厂以300万元买断了矿山5年的经营权,每年的矿石总成本是60多万元,按日前年产量60万吨计算,每吨矿石成本仅有1元,加上该厂建在矿山边,投料皮带传输机就接在矿山上,运输装卸费为零;而我们的助力每吨矿石购进价是13元,每吨到厂运费是15元,合计为28元,与三源水泥厂每吨1元的成本相比,排除长阳本地有小水电的电价优势和生产环节费用、助力水泥每吨成本要高二十多元,占每吨销价的10以上。这对于微利的水泥行业来说,提高效益谈何容易?我们的三宁化工所需的磷矿石也是一样受制于人,省化的用煤同样也需要长途运输,费用都相当高。

  二是原材料涨价带动劳动力涨价。煤、电、油、水、运输价格不断上扬,人员工资上涨,使企业的综合成本不断抬升,利润空间遭到挤压,很多企业只能在微利和亏损边缘上挣扎。

  三是宏观调控乏力。随着市域经济民营化,市场主体大多为民营(个体)企业,企业行为自主性、随意性增强,主管部门难以实施计划指导等调控措施;调控手段也逐渐弱化,经济主管部门手里没有掌握企业需要帮助的诸多调控手段,如没有配置煤电油水资源及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功能;市场经济条件下光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已经收效不大,需要创新新形势下指导与服务企业的新方式。

  二、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经济的本领。

  一是牢固树立全局观念,自觉做到思想和行动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二是不断地跟上时代步伐,更新知识结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三是注重调查研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四是严于律己,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为企业和基层服务不吃拿卡要;五是强化团结,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六是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综合素质,增强为指导基层服务企业的本领。培养一支思想过硬、政治合格、业务精通、勇于创新、年富力强的经济管理干部队伍;七是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始终经坚持党的先进性教育,坚持政务公开,转变工作作风,优质服务于县域经济建设。

  (二)依法行政,改善发展环境。

  一是依法加强对全市广大中小企业负担的监督,有效防止“三乱”反弹;二是完善为广大中小企业开展全方位服务的综合服务体系,切实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三是引导企业健康运行,提供配套基础设施和协调解决资金、劳力、能源原材料等实际问题。

  (三)继续坚持实施“一主三化”的方针,繁荣民营经济。

  一是在全市已基本实现民营化的基础上,不断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更宽广的投资领域,发展非公经济;二是积极推进中石化等中省国有企业主辅分离,加盟民营经济;三是结合行政事企单位改革分流,制订宽松政策,鼓励分流人员“下海”创业,兴办民营机构。

  (四)坚定不移走“以工兴农,工农互动”新型工业化之路。

  一是继续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充分利用丰富的粮棉油果菜等农产品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配套基地建设,促进农产品增产增收和转化增值;二是继续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和推进企业集聚,实现集聚地基础设施等城镇公共资源共享,促进农村城镇化;三是依托规模工业企业中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带动作用及广大中小企业的后劲作用,继续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开拓农村市场拉动经济增长。

  (五)进一步扶优壮强,支持各类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一是持优势产业,对受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对科技型、消费类工业,骨干企业,利用税收杠杆,加大价格、土地、环保等政策倾斜力度,支持做大做强;二是扶持成长性强的各类中小企业,做到既抓大又不放小,支持把小企业做成中型企业,把中等企业做成大企业,力争有更多的中小企业进入省“双百”工程和宜昌市“双50”工程之列;三是扶持地方特色鲜明的板块经济,对白洋的磷化工及建陶板块,七星台的油脂加工板块,问安的化纤板块,董市的化肥与建材板块,安福寺的果蔬加工板块,开发区的医用纺织板块等,要顺水推舟,扩大规模,创建品牌,树立声誉,轰动全省全国。

  (六)解放思想,加快发展步伐。

  一是要克服骄傲自满的思想,在发展意识上不坐井观天,在发展观念上不固步自封,在发展措施上不小打小闹,大手笔、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经济;二是要善于吸收外地或先进县市的经验,向宜都、夷陵兄弟市(区)靠拢,向仙桃、潜江、天门等先进县(市)看齐。向沿海发达地区取经,进一步加大我市工业占GDP的比重;三是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不要只看到缺矿产资源,缺旅游资源等软肋,不要只看到没有位居中部崛起支点位置的武汉城市群和武汉经济圈内,更多应看到自己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禀赋,利用已形成的农产品加工优势和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势,争取中部崛起优惠政策,加快发展。

  (七)注重商务,形成新增长点。

  一是要依托城市现有商业网点,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及现代大物流、大流通业,鼓励民间资金和温州等外来投资者建星级酒店、建大超市、建综合市场,刺激城市高档消费,把水陆铁空交通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商贸物流集散的经济优势;二是要依托两个“试点”,即商务部试行的“万村千乡”工程和新农村“信福工程”,开拓农村市场,挖掘农村消费潜力,扩大工业品下乡,拉动经济增长;三是要调优出口产品结构,加大出口产品科技含量,进一步占领国际市场,主要加大劳动密集的医用纺织品、原材料低廉型的食品罐头、高科技型的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量,扩大自营出口权,争取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

  (八)扩大招商,培植发展后劲。

  一是以工业园区招商,利用园区的公共设施和已有的核心企业优势,吸引上下游企业延长产业链,或集聚更多的相关企业入园,形成产业集群;二是以商招商,依靠已引进的外来投资者,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质量赢得外商的口碑、赞誉,以此说服外商更多的同伙前来投资兴业;三是以精品名牌招商,利用已获得的省优部优国优品牌及国家驰名商标品牌、出口创汇品牌、专利产品等,宣传形象,扩大知名度,促进诸多有识之士前来共同谋求更大发展。

  (九)加强综合服务,提高企业自我发展能力。

  一是加大信贷资金支持,继续为全市各类企业牵线搭桥,把科技成长型、骨干龙头配套型、资源深加工型、劳动密集型、出口创汇型等类企业向金融部门推介,争取政策性贷款以及各种专项资金的扶持;二是尽快启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两个担保公司的担保业务,支持成长型企业和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三是突破融资难题,积极争取酒业、三宁、开元等有条件的企业股票上市或发行债券,打破工业强市无上市公司的尴尬,通过全社会融资扩大企业在全国全球的知名度,同时获得巨额融资,以加快自我发展。四是网络各类技术拔尖人才,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财政要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或高薪聘请急需高档人才,或高额奖励新工艺、新产品、名优品牌研发者,或用以培训专业技术人才;五是加强领导,分工协作,形成发展经济的合力。各部门要进行专项分工,做到责任明确,市领导要全员上阵,对口挂点到某一企业;经济主管部门要搞好综合协调,全面搞好指导服务,真正成为企业和企业家的代言人。

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篇9

  总投资162.8亿元的铁路计划于今年8月1日货运通车,10月1客运通车,作为境内没有铁路通过及铁路站场的,为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我们认为如何就近连接铁路站场,实现我县客货与铁路站场互通,是促进我市铁路站场经济充分发挥的首要工作。5月19日,县政府组织县人大、政协、发改、经贸、交通、建设、旅游、外贸等部门赴、三门两地铁路站场进行调研,并对两地站场的建设情况进行深入了解。

  一、铁路站场的作用

  一方面,发挥客货中转、运送、补给作用。铁路运输最基本的任务是安全、迅速、经济、合理的运送旅客和货物,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在完成上述任务时,铁路站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辐射作用。在工业产品、农副产品运输、劳务输送和旅游产业中展示作为,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的辐射优势。货运方面,主动与现代物流接轨,自觉将自己纳入现代物流体系,加强与公路、水运的联手,在现代物流中寻求“多赢”效果。客运方面,充分发挥低价、准时、快速、安全的特性,大量开行朝发夕至、夕发朝至列车,为旅客出行提供越来越便利的条件。

  二、实现“三通”是确保铁路站场经济效益充分发挥的保障

  1、高速公路与铁路站场互通

  当今社会,高速公路已经逐渐成为主要公路运输方式之一,实施高速公路与铁路站场互通,对扩大铁路站场经济辐射范围,提高铁路站场使用效率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国道、省道与铁路站场互通

  国道、省道是公路运输的根本,是连接城市间的纽带,更是大多数人民群众的首选运输方式,为充分发挥铁路站场的作用,更广泛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实现铁路使用价值,实施国道、省道与铁路站场间互通意义重大。

  3、沿海港口与铁路站场互通

  市作为省第四大港口城市,如何开发一港六区,提升港口开发建设速度,实施沿海港口与铁路站场互通,对充分实现水路、铁路、公路运输互补、提升铁路站场使用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充分发挥铁路站场集散功能有促进作用,也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海上”的有效举措。

  三、当前我县连接铁路站场的两个方案及四条线路

  从铁路线路走向及铁路站场布置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县的现有交通网络及地理位置,按照就近连接的原则,通过调研,我们提出两个连接方案及四条连接线路。

  方案一、连接旁站

  第一条连接线路:取道上三高速——高速————74省道过境附线(预计XX年完工)——旁站

  各分段距离:上三高速段约26公里,高速段约9公里,74省道过境附线段约7公里。

  预计总里程:约42公里

  新建里程:约7公里

  通车时间:XX年

  第二条连接线路:取道60省道(改扩建为一级公路)——高枧——34省道————74省道过境附线(预计XX年完工)——旁站。各分段距离:60省道段约30.5公里,34省道段约7公里,74省道过境附线段约7公里。

  预计总里程:约44.5公里

  新建里程:约7公里

  通车时间:XX年

  方案二、连接邵家渡站

  各分段距离:上三高速段约26公里,高速段约16公里,大道段约4公里,铁路站场段约3.6公里。至大道连接线 预计总里程:约49.6公里

  新建里程:约3.6公里

  通车时间:XX年9月

  第四条连接线路:取道104国道——市——大道——铁路站场至(即将完工)——邵家渡站大道连接线

  各分段距离:104国道段约50公里,大道段约8公里,铁路站场至段约3.6公里。大道连接线

  预计总里程:约61.6公里

  新建里程:约3.6公里

  通车时间:XX年9月

  综合以上两个连接方案及四条连接线路,通过调研比较,方案一线路XX年才能建成通车,方案二线路可与铁路同时通车,考虑到各连接线的建设进转度,我们认为,铁路建成通车后,当前的最佳连接站场为连接邵家渡站,最佳连接线路为第三条连接线路(取道上三高速——高速——北——大道——铁路站场至——邵家渡站,通车里程为约50公里,理论用时约35分钟),该连接线路的优点为:能与铁路同时通车、路线较短、公路等级高;缺点为:与其他几种连接方式相比收费成本较高,且受高速入口不便限制。大道连接线

  从长远角度出发,若方案一连接旁站全线贯通,对我县镇、镇、镇的橡塑制品行业、汽车用品行业影响较大,该方案的优点为:线路更短、收费更省、成本更低;缺点为:公路等级低(60省道部分路段为三级、34省道段也为三级)、通车时间晚。

  四、邻近的铁路三门站、站对我县经济的影响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邻近的铁路三门站和站对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大。

  从经济效益方面分析,我县XX年的年客运量为985万人,货运量为613万吨,一直以来仅依赖公路运输为主,存在运能小、能耗高、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等缺点,严重制约了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阻碍了需要大宗货物运输项目的进入。随着铁路的开通,我县到铁路三门站仅需半小时,到站约35分钟左右,将为我县客、货到达沿海地区节约大量运输成本,也为引进大项目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从社会效益方面分析,首先,确保了各类民生物资的安全、快速、经济、准时到达,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保障;其次,为我县的工业企业、服务业输送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更加便捷的条件,也为我县的劳动力输出及旅客进出提供更加廉价、便捷的交通工具;同时,对我县的物流业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打破以公路运输为主导的传统运输模式,为我县的橡塑制品行业、汽车用品行业、产业用布行业等领域的货物进出提供运速更快、运能更大、更安全、更经济、更准时的运输条件。

  从我县的旅游业方面分析,XX年我县的旅游景点共接待旅游人次538万,同时根据旅游统计数据的星级宾馆接待人数、非星级接待人数以及本地一日游和外地一日游的人数、海外接待人数,折合旅游人数228万左右,根据客源地统计,约30万人次左右的游客会选择火车为交通工具。我们认为,随着铁路的开通,将会有更多的游客选择来我县游玩,外来旅客将会更多,对我县的三产发展将会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五、建议与要求

  1、建议加快实施74省道过境附线

  从长远角度来看,74省道过境附线若不及时通车,旁站仅为三门一县所用,以当前三门县42万的人口及其客货运量来看,站场效益将受到限制,三门港作用及发展也将受到抑制。相反,的客货运量首选流入旁站,另外上三高速以上的新昌、嵊州市若走沿海铁路通道也将有大批的客货流入;随着境内的60、62省道的相继扩建,届时磐安方向的客货也会有部分流入。可见,加快实施74省道过境附线对三门、乃至经济影响之大。

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篇10

为推进我县农业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经县委、县政府研讨决定,我们组织个乡镇党委书记、有关部分首要负责同志和重点村村书记,于本月16、日赴三县就农业产业化、新民居建设进行了调查学习。实地观赏了涿鹿县矾山镇新民居建设、万全安家堡规划养殖小区、崇礼设备蔬菜基地等个点。经过现场看点、听取状况引见,三县立足县情、发扬优势、科学经营、强力推进的工作姿势以及比学赶超的工作气氛给我们留下了深入印象。在感触三县农业乡村经济迅猛发展的还,我们也看到了本身存在的差距,震动很大。

一、三县首要做法和经历:

(一)抓特征,县政府打造优势产业带。

三县都把特征优势产业作为培强农业、发展乡村的重中之重,规划扩张力度大,典型培养条理高,促农增见效果好。涿鹿县依照“区域化结构、产业化运营、专业化生产”的思绪,因地制宜发展葡萄、杏扁栽种、奶牛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并将设备蔬菜、张杂谷子栽种作为后续产业着力培强。特别是,该县建成个葡萄栽种专业乡镇、个专业村、带动万农户从事葡萄栽种,发展栽种面积万亩,年产葡萄近亿公斤,被国家林业局定名为“中国葡萄之乡”,产业化运营率到达%以上。万全县充分审阅本身前提,经过扩展种养规划、盘活闲置资产、统一托付治理、农民入股分红等有用办法,配以完善的治理体制,逐渐构成了“以鲜食玉米为主的特用玉米栽种加工、以燕麦为主的杂粮加工、以暖棚养猪为主的畜禽养殖加工和以果蔬为主的栽种加工”四大特征主导产业。该县产业优势突出,经济效益明显,先后荣获“中国鲜食玉米之乡”和“中国燕麦之乡”称号,年农大家均纯收入完成元。崇礼县根据地舆、天气等天然资源优势,大力完善农田水利基本设备建设,经过规范化服务和新种类、新技能的推行,着力发展设备蔬菜,率领全县农民走上致富路。该县发展设备蔬菜面积万亩,以崇礼蔬菜为主体的“坝上蔬菜”享誉京津及周边市场,年销售蔬菜万吨,完成产值亿元。

(二)抓机制,县乡村合力推进新民居示范村建设新民居建设是改善乡村生活情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进农民福祉的一件惠民大事,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具体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主要战略意义。涿鹿县从年开展新民居建设以来,各项目标延续两年位列全市第一。该县共有个村列入省级新民居示范村,重点打造了矾山镇东关村和涿鹿镇清宁堡村两个环首都新民居精品示范点。该县在新民居建设进程中,一是严厉土地政策,一直依照县域镇村空间结构规划、新一轮土地应用总体规划,充分寻求农民志愿,合规有序开展施行;二是搞好结对帮扶,坚持“+++”的帮扶工作机制(每个示范村由一名县指导、一个县直部分、一个效益较好的企业和名帮扶工作队员一起帮扶),协助示范村建班子、做规划、定政策、引项目,保证新民居建设强势推进;三是增强资金治理,执行“专帐核算、专人治理、专款专用”,保证悉数资金用于新民居建设。各级财务奖补资金和包村帮扶资金悉数用于示范村配套设备、公共服务设备、乡村建设规划、土地整治及坚苦户建房借款贴息,三措并举,为该县新民居建设供应了有力支持。

(三)抓服务,夯实农业乡村发展基本农业乡村发展迅速,服务到位必不成少。三县在推进农业乡村经济继续发展进程中,立足分歧角度,采取分歧方式进行扶持协助,塑造了一批全县、甚至全市农业亮点。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三县县政府和相关部分翻开思绪出政策,拓宽渠道筹资金,努力协助处理发展中碰到的坚苦,为农业良性发展奠基了坚实基本。涿鹿县经过协调农行、信誉社等金融部分对农业发展赐与信贷支持,特别是在农户小额信贷、中长期借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农户每年供应-万元小额借款,必然水平上破解了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万全县财务每年安排不低于万元的专项资金,对农业产业化进行扶持。并对企业技改扩模赐与借款贴息,对土地依法流转并用于发展设备农业的农户及市场主体赐与补助,极大提高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和自动性,构成了一批产业龙头和国家、省、市级产物。崇礼县出台了蔬菜产业扶持政策,安排设备蔬菜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用于设备蔬菜借款贴息、新建大棚膜下滴灌、打井配电、三膜掩盖、规范化技能推行和农民专业协作社补助。县县政府协调农行、信誉社为农户新建大棚供应借款,每新建亩大棚,可借款元,财务贴息元,配套滴灌主管道补助元,打井配电补助%;每个示范村专业协作社补助万元,从基本上保证了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产业龙头带动。三县在努力发展产业的还,积极奔波市场,鼓舞和指导农民成立产业龙头,扛起致富大旗。涿鹿县坚持“群众主体,组织先行”的准则,依照“一村一社、一社‘五化’(组织运转规范化、生产技能规范化、运营销售品牌化、社员技艺职业化、产物质量安全化)”要求,坚持专合组织家;并依据产业发展近况,在强大现有龙头企业基本上,发展了佳禾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张家口金农集团等家省市级龙头企业,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条,加强了带动才能。据调查,该县家产业龙头共带动万农户完成增收亿元。万全县采取“协作社(企业)+基地+农户”运营形式,发展龙头企业家,成立农民专业协作组织家,经过培树典型、示范带动,构成对主导产业的强势拉动。崇礼县围绕主导产业,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使崇礼县特种蔬菜开发有限公司、崇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家龙头企业发展成为集新种类和新技能引进、推行,农产物产、加、销为一体的领军企业,在此基本上,合时组建蔬菜协会(协作社),对蔬菜销售渠道、恒温设备、品牌、生意人等资源有用整合,规范治理,成为全国的越夏彩椒生产基地和河北省蔬菜产业示范县。

三是提高土地流转实效。要完成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就必需改动过去涣散的运营形式,完成土地集中、规划种养。为此,涿鹿县积极创新土地流转形式,采取租赁、交换、转包、让渡等方法,托付协作社进行土地流转。该县指导洪大有机蔬菜协作社租赁土地亩建设日光温室,指导黑山寺乡、东小庄镇农民经过土地交换方式,流转土地余亩发展设备蔬菜,经济效益完成翻番。万全县具体增强县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本能机能,规范流转合同,并坚持“土地流转市场准入准则”,客观评价大户、协作社、企业的资信状况,经过土地承包运营权入股,坚持股份制协作组织,加以县政府科学指导协调,ZUI后在各市场主体之间完成土地流转,完成了各方效益的化和产业发展的久远化。

二、几点启迪经过对三县调查学习,我们以为,这种高起点、高规范的农业乡村发展形式,恰是我们要学习借鉴之处。

第一,改变观念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永久主题。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水平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必需把推进思想解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坚持用工业化的思想指导农业,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圈子,加速农业工业化历程。

第二,创新科技是推进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持。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手段。同万全、涿鹿县比较,我县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奉献率低,致使产业规范化水平不高。我们必需全方位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使新技能浸透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以科技创新使用推进农业生产。

第三,健全市场是促进产物销售的关键环节。市场系统是农业赖以发展的载体。我县农业市场还处于低程度发展阶段。我们必需依照“大流通、大市场”要求,重点扩建和新建一批设备完全、功能完善、辐射才能强的农副产物专业市场,促进农产物的区域化生产和规划化销售。

第四,培强龙头是完成农民共富的有用路子。产业龙头是率领农民致富的领头雁,必需把产业龙头作为完成农民共富的强力引擎,把发扬好引领效果作为率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用路子。

三、对我县农业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建议学习借鉴三县经历,ZUI主要的是做好与赤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思想观念上完成改变,在蔬菜、畜牧、林果的规范化生产及乡村新民居建设等方面获得打破。

(一)坚持发展第一,做强主导产业。三县农业乡村发展的实践证实,要想完成农民快速增收,首先要选择一到几个合适当地实践的主导产业,制订可行的施行方案,常抓不懈。就我县而言,要借助环首都扶贫开发和绿色经济圈建设有利机遇,积极跑部进省,争夺扶持,使蔬菜、畜牧、林果业真正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在全市、全省有位次的大产业。把培植农产物加工龙头企业作为发展规划农业的关键行动来抓,增强指导,建管并举,并选准二商、战友公司,在发展初级种养的基本上,购进加工设备,引进先进工艺流程,以大带小,由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北方主要的蔬菜、畜牧产物生产加工基地。

(二)坚持龙头带动,抓好规范化生产。把加速龙头企业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运营的中心,围绕蔬菜、畜牧产业,大力扶持和培养一批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才能强的主干企业,提高农产物附加值。指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作组织、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执行规范化生产,发展绿色无公害产物。加速建设农副产物、活畜买卖中心,扩建乡镇农贸市场,构建多条理、多功能、多类型的市场系统。

(三)盘活闲置资源,做好土地流转。可以借鉴万全县经历,发扬村两委效果,指导农民一起参加。应用“龙头企业+农户”形式,鼓舞农民以土地作价入股,使土地集中流转到农业龙头企业或协作社手中,不必投工投劳就可以取得比土地产出更高的净收入。这样既有利于龙头企业完成集约化、规划化运营,添加单产,也能让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解脱土地约束、安心外出务工,还能让不肯外出的农民经过在企业从事劳动添加收入。这是一个符合实践、可以完成的多赢形式,该当大力推行。

(四)营建优越情况,保证良性发展。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县政府在技能推行、品牌创立、营销开辟、查验监测等方面添加扶持资金,着力抓好蔬菜基地的沟、渠、路等基本设备建设,提高生产才能。协调涉农金融机构,探究信誉担保机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作组织和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及农产物营销、加工的借款力度,降低借款门槛,简化借款手续,加强农户、业主、协作社的抗风险才能、自我造血才能和市场竞争才能。二是简化审批手续。经乡村赞同,本村村民可以自立调地,须由县农牧局立案;其他组织和个人建设种养基地的,县农牧局审批后,由国土局立案。农产物加工企业用地,土地出让金除上级收缴和赔偿村集体及农民个人的费用外,当地留成局部按规范的下限征收。设备棚室、乡村道路、农田水利设备等用地一概视为设备农业用地,不收取任何费用。还在信息服务、税收优惠等方面为企业发明优越情况。

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篇11

我们花庄村是俞垛镇的一个偏远村落,距离镇里大约12公里,我村地处三县市交界处,全村共有农业人口2358人,非农业人口104人,耕地面积4000多亩,河沟面积3000亩以上,村集体收入18万元,三产总产值一亿元,人均纯收入6480元,村所在辖区私营企业6加,加油站,奶牛场各一家,主要以加工毛绒玩具、石油机械、锻仲、家俱制造、特种养殖为主导产业。就自己近期的调查来看,有许多的因数制约我村现代农业的发展。

一、我村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我村的农业生产受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产业化进程慢等因素的制约,其生产仍然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经营的怪圈。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实际机播、机电灌溉率不高。

有这样有句话“要想富,造公路”,现在兴泰公路全线通车了,但是我们村的村级公路还很不发达,村西面跟南面的许多地方现在还是砖头路,有些地方甚至还有危桥,没有好的交通,就没有人来投资创业,农副产品就没有市场竞争力。

(二)农民素质低、适应性差,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目前,我村平均受教育年限7、9年,不足初中文化水平。而在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流动过程中,出现的农民人力资本的“逆向选择”现象:流出就业非农行业的基本是年富力强、受过较多教育的农村“精英”,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人力资本含量和劳动技能较低的儿童、妇女和老人,进一步从总体上降低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农民素质。无疑,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其素质偏低,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三)落后的思想观念仍是农户走入市场的最大障碍。

我村的农民仍然沿续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习惯,思想观念保守,在寻求项目和资金投入上多希望政府给以扶助,“等、靠、要”思想往往相当的严重。相当的一部分村民固守以农为本的生存观念和温饱型目标,小富即安,脱贫致富的心理预期不高。受固有观念的制约,资源开发利用和经营模式停留在初级水平。

(四)经济发展中“短视心理”造成集体实力日渐削弱,对户营经济的扶持存在误区。这里的“短视心理”是指部分村干部群众中存在的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利益,重个人利益,轻群众利益,享乐主义,摆官架子的不利倾向。由于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加之片面地看待户营经济的发展,多数村干部对集体经济发展抱的期望不大,导致近年我村集体经济实力处于缓慢的发展趋势。

由此看来,由于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因素的存在,要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缩小乡村致富的差距,就应该通过合理的规划,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遏制我村农民致富缓慢的势头。

二、多管齐下全面推进

发展现代农业,繁济荣农村经,促进农民增收,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整个经济社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此,必须以创新农业发展理念为前提,以提升农业装备水平为基础,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以推广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增加投入为保障,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用先进理念引领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树立新理念。要树立用现代工业推动农业发展的理念。要用办工业的方法办农业,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区域化布局、市场化运作,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农民工人化、农业现代化。要树立按比较原则参与新一轮市场分工和合作的理念。要通过不断比较、调整、改进、提高,着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良性发展轨道。要树立抓农业就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理念。要通过解决农民待遇不公、信息不灵、市场把握不准等问题,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改变农民身份,促使农民从产品生产者转变为商品生产者。

(二)用现代装备带动农业。

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明年我村公路交通条件会得到改善,我村已经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进行土地整改,修建乡村公路和桥梁,国家明年对经过我村的国家V级航道鲁汀河进行休整。

我村要着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要实施沃土工程,以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施用农家肥为突破口,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前段时间我镇的秸秆还田现场会在我村召开,这不仅是对于我村前段时间秸秆禁烧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一池三改”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六通、六有、六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存环境,带动现代农业发展。

(三)根据村的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的农业,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科技兴农,这样才能强村富民。

我村是俞垛镇注水养殖大村,应该发挥自己的产业特色,将养殖业做大做强,联合各养殖户进行规模化生产销售,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降低市场风险,创建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招商引资,今年我村已经引进了四个项目,其中有一项就是蘑菇大棚种植,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要扩大规模,创建食用菌生产基地,创建加工厂,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品牌化经营,包装出口,争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花庄村的农村经济一定能够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奔小康。

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篇12

按照市局安排,我局组织人力对我区的关山镇代家村、新兴街道办的屈家村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调研。此次调研活动的方式采用了听取镇(街办)村、组领导的座谈汇报、组织农民座谈、进入农户单个问访,向农民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集中走访了解。现将在区关山镇代家村的调研情况统计分析汇报如下:

一、关山镇代家村的基本情况

区关山镇代家村位于城区东部8km处,北毗邻富平张桥,由阎入关山至蒲城的县际公路从其村旁穿过,基本属于典型的远离城区的农业村。该村现有农户519户,耕地面积3500多亩,农业人口数2180人,人均耕地1.60亩,全村几乎以种植甜瓜蔬菜为主,达到2600多亩。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3806元的全区平均水平。

二、关于调查问卷情况统计

该村发放问卷30份,收30份。从对调查问卷中涉及的五个方面的情况统计汇总结果:

(1)农村农民家庭的基本构成:每户人口在3~6人之间,以4~5口人居多,占发放总卷的52%之多。其中专门务农的3人居多占到23%;其文化程度以初中居多,占到36.4%,高中(职高)占9.5%,其余是初中以下。

(2)关于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情况:农民家庭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集中在种粮食、种植经济作物两方面途径,几乎占到31份问卷的84%,其余表现在畜禽饲养。该村纯收入~4000元的在30户中有15户,4000~6000元的4户,6000~8000元的5户,收入8000元~1元的在30户中占有6户,没有超过1.2万元的,其主要的农业收入集中在粮食和瓜菜两项上;收入的支出依序主要表现为买衣着、现金购买食品、子女教育和交通通讯上,总和占到68%;用于非经常性支出的`依序集中表现在购买耐用销费品、盖房子、农业机械三方面,占到57%;余钱储蓄的支付依序集中在盖房子、供孩子上高中大学、购买价值较大的耐用销费品两方面,占到近63%。当需要钱时解决办法依序集中在向亲戚、朋友借和银行、农村信社贷借两方面,且贷款借钱用途依序集中在农业生产、医疗开支、子女上学三方面。30份问卷中,农户的医疗、交通通讯和教育的三大支出中均超元的水平,其中因病、子女上高校加大支出的有13户,在15000元以上。在农业信息的获取途径上集中表现在电视广播和技术人员指导两方面,在对待政府的项目问题与实施上集中反映在相信政府,但缺乏资金和需要技术扶持三个选项方面,将近占到78%左右。

(3)村镇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问题:在该村村镇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问题方面,通过我们实际查看,村民反映和问卷统计上,总体情况为交通便利,村有规划整齐,出村路面有土路与水泥路,但无垃圾台(一般有人不定期打扫),无路灯,无沼气能源,无公厕,村内网络很少(仅协会示范点一处);对农村学校教育持基本满意或满意的态度居多,占到54%;在医疗保健方面,总体情况为看病方便,但医疗保健水平一般,占到64%多,且看病费用支出以劳动收入为主;购买各类商业险的以养老保险居多,占到近45%左右。

(4)培训农民与培育农村经济组织:在这方面通过问卷反馈看,农民对问卷中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一名词在字面上不理解,缺乏科学认识,认为没有“合作经济组织”与“没参加”、“不知道”的问卷回答占到40%,不做任何表态的有16%左右,但对认为村里建立合作经济组织是否必要的问卷回答几乎占到90%。

(5)农村治理问题:从调查问卷情况看,该村社会治安、社会风气一般,占到67%;对村两委班子的管理问题反映很好,认为团结、民主、决策公开,能征求意见的达到76%;村民代表大会每年3次,村务公开真实性大,财务每年公开3次。在该村存在的突出问题上依序集中反映在农业科技推广问题、贫富差距过大和农产品销售困难三个方面,几乎占到87%。

三、对该村调研情况的综合整理分析

从调研座谈和问卷中分析看出,该村和村民存有以下几个问题。

(1)农民三大支出费用相对年纯收入,明显偏大。由于该村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远离城区的村组,该村除了农民种植无公害甜瓜、蔬菜外,就是从事小额投资饲养业,几乎每户有奶山羊,养奶牛的全村共有15户,进城务工、外跑运输、开街门店等情况比较少。农民收入较前者新兴屈家村则比较低。在此次发放的30份问卷有15份就在元~4000元之间占一半,而全年三大费用支持也超过元,如有子女上学或疾病出现则更大,这一矛盾突出增收不易。

(2)制约农民增收的各种因素比较多。其制约因素表现在一是自身上文化程序低,获得农业科技信息渠道相对狭窄,接受信息技术培训少,比方对“合作经济组织”与“甜瓜协会”同作用不同语的含义不理解,甜瓜协会本身就是一种合作经济组织。二是客观因素上,年收入中的各种费用开支多应用于购买基本食品、子女教育、购买耐用消费品上,其次才是当年农业生产资料投资,加之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与农业经营成本偏高,又占用了相当一部分收入,使农民增收的困难显现。三是个人观念与影响。在选择产品从种、摘、收获、销售都是自己处理,一人搞到底。瓜菜收摘后,自己上市销售而不通中间商、协会组织,虽多赚了钱,但时间成本、劳动成本加大。另外,外出打短工补贴收入的意识淡薄,守家守地。四是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因素。

(3)农民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渴望得到作物新品种、新技术。从有余钱储蓄用途看,供孩子上高中上大学成为首选,即使无钱设法借贷款用于子女的教育开支意识深扎在农民思想中。另外,农民自身也希望通过技术培训、网络科技和政府引导、协会合作组织帮助等途径来提高自身农业作物水平能力,通过引进新品种做好耕作换代。

(4)农民希望从政府处得到更进一步的扶持,对政府有三大盼。从走访中了解到一是盼望政府在实际工作中做好科技培训、项目资金扶持和市场信息的提供。二是盼望政府解决农村农业用水电、农资市场价大、农业经营成本过高、个人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盼望政府解决农村医疗条件、农民养老保障、子女上学费用大的问题。

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篇13

根据省委组织部《关于开展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社区)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情况调研的通知》(闽委组明电【2013】24号)要求,2013年10月下旬,龙岩市委组织部会同市财政局、农业局、民政局等有关部门组成3个调研组深入全市7个县(市、区)、乡镇、村,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访谈、查看台账报表等方法,对全市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关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全市共有村集体经济组织1783个(不含社区居委会),2012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65596万元,总支出58111万元,净收益7485万元,拥有固定资产158102万元,村均88.7万元。债务总额86947万元,村均负债48.8万元。2012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有经营收益的村842个,占村总数的47.2%,其中:经营收益在3万元以下333个,3-5万元118个,5-10万元211个,10-20万元99个,20-50万元59个,50-100万元10个,100万元以上12个。无集体经营收益的村941个,占村总数的52.8%。

(二)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①经营收入5526万元,占8.4%;②发包及上交收入4663万元,占7.1%;③投资收益751万元,占0.1%;④财政等有关部门补助收入29607万元,占45.1%;⑤其他收入25050万元,占38.2%。

(三)村级集体经济主要支出:①经营支出4248万元,占7.2%;②管理费用21209万元,占36.5%,其中办公费用4202万元,村组干部报酬7691万元;③其他支出32654万元,占56.2%,其中公益性支出24654万元。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制定出台了加快和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意见措施,鼓励各村立足村情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找准集体经济的项目源和增长点,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着力打造出一批“实力强、特色明、管理好”的经济强村。

(一)盘活集体资产增收。近年来,我市各级通过全面开展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摸清集体资产家底,盘活存量资源,开展承包租赁经营,使集体资源发挥效益,实现保值增值。如2012年连城县新泉镇新泉村通过清产核资,将一处被私人长期占用的沿街仓库300㎡重新追回,并通过公开招投标重新发包,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近万元。永定县龙潭镇龙潭村将新村部4-6楼出租,用于经营宾馆住宿,将闲置的旧村部店面出租,每年可获租金收入25万元。下洋镇思贤村将村集体土地租赁给私人企业主做煤炭运输中转站,每年可获租金收入25万元。

(二)开发集体资源增收。我市一些村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注重发挥地区特色和资源优势,通过合理开发运作,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激活了村集体经济活力。一是创建特色产业基地求发展。充分利用耕地、山地资源,开发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如武平县东留乡黄坊村投资60万元,搭建花卉钢架大棚种植基地15亩,租给花卉种植大户,每年创收9万元。二是开发特色资源求发展。部分村利用水利资源丰富的优势,或发展小水电,或建设鱼塘等发包租赁给企业或农户,也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收入。如武平县中赤乡、下坝乡等乡镇利用丰富的水利资源,在沿河投资建设了30多座小水电站,由所在村里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增加了村财收入。永定县高陂镇西陂村投资小型水电站,每年有9万元分红收入。漳平市南洋镇梧溪村、官田乡下浙村等村通过水资源入股开发水电项目,每年按股份分红均有2-10万元不等的固定村财收入。

(三)搞活资本经营增收。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化、城镇化的推进,一些村因土地被大量征用,土地征用补偿费骤增,如何用好、用活这些货币资金,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是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关键。对此,我市部分村充分发挥资金优势,开展资本经营,通过投资购买房产,搞景区开发等,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保值增值,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新罗区西陂镇大洋村科学利用征地补偿费,投资兴建大洋酒家、西湖人家、大洋宾馆等项目,每年增加村财收入200余万元。永定县凤城镇大园社区将移民集体补偿款在县城南门街购置店面3个,每年有租金收入6万多元。武平县平川镇城南村利用集体资金,投资兴办了中强建材有限公司、旭林木业有限公司两家集体企业,租赁经营一家加油站,每年固定收入达90万元。

(四)发展休闲旅游增收。近年来,我市部分村紧紧抓住市政府大力推广的以福建土楼—永定景区等为代表的“客家之旅”,冠豸山、龙硿洞、九鹏溪等为代表的“绿色之旅”,会址为代表的“红色之旅”和“游在龙岩”和“吃在闽西”的机遇,通过开发农家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罗区龙门镇洋畲村与香港青城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对村内旅游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开发,着力打造休闲度假、乡村生活体验、自然景观游览和原始森林探险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2012年村集体收入达158万元。永定县充分利用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每年为土楼景区周边村带来不菲的门票分成收入。如2012年永定湖坑镇洪坑村土楼景区门票分成收入68万元,下洋初溪村更达80万元。

(五)发展物业经济增收。近年来,我市一些城郊村利用区位优势,采取物业开发、租赁经营等形式,使村级集体经济整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些村利用闲置房产和整理取得的建设用地,通过改造或新建厂房、仓库、民工公寓、停车场、专业市场等出租给企业或村户,收取承租费,也为村集体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如武平县平川镇兴南村、岩前镇灵岩村等15个村,在县城或集镇建设办公楼、店面,每年获取几万到二三十万不等的物业经营收入;中山镇三联村投入10万元资金与中山镇政府合作建设岩前工业园区标准厂房,每年增加收益近万元。漳平市双洋镇东洋村在村集体林权改革中,利用拍卖集体林木所得的资金,在沿街(路)兴建村部综合楼,一楼作为店面,二、三楼作为办公,全部出租,每年有5万多元的租金收入。

(六)兴办服务项目增收。一些有企业入驻的村,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作用,在征地拆迁、矛盾纠纷处理等方面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企业每年给予村一定资金作为村级办公经费。如永定县龙潭镇联中村是福建闽福建材有限公司所在地,该企业每年给联中村10万元办公经费。福建塔牌集团有限公司落户武平县岩前镇灵岩村、峰贵村,每年给两个村协管费分别为30万元和20万元。

(七)帮扶带动助增收。从2004年开始,省、市、县三级先后选派了3批驻村干部到重点贫困村任职,实施帮扶工程。2012年,我市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的通知精神,在全市开展干部“联乡挂村帮户”活动。各挂钩部门、干部帮助挂钩村选优配强村级班子,选好领头人,建好新班子,清发展思路,制订发展规划,扶持地方特色产业,壮大村财收入。同时,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多渠道为挂钩村筹措资金,在引进实施生产性项目上下功夫,拓宽增收门路,促进集体经济和农村产业发展。据统计,“联乡挂村帮户”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落实发展帮扶资金2312万元,落实扶持政策789项,落实支持项目183个。实践证明,各级帮扶工程对加快欠发达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地区间平衡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帮扶,开发了一批集体经济项目,既挖掘了资源潜力,又推动了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村集体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看,全市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还比较薄弱,造血功能差,发展后劲不足,发展中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基础薄弱,先天不足。在落实家庭承包责任制和开展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我市绝大多数村只强调“分”的一面,而忽视了“统”的作用,不仅没有保留集体经营的土地、山林,而且把一些适宜集体统一经营的项目也平均分包到户,甚至把积累的集体资产也拆分殆尽,村集体经济从此退回到近乎空白的境地,失去了发展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重新发展集体经济自然困难重重,特别是地理位置偏僻、既无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又无人才资金等优势的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就更加艰难。调研中,不少村干部对此意见极大。

(二)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大。从全市各村集体经济现状来看,城镇周边地区比山区地区发展快、实力强;交通方便、资源丰富村比地理位置偏僻、资源匮乏的村收入高,村级班子强的地方比班子弱的地方发展快。村集体经济发展区域之间也不平衡,现有集体经济收入总量近40%集中在新罗区。同时,村集体经济组织间收入差距大。2012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65596万元,村均36.7万元,67%的村收入在30万元以下,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1%的村收入超过50万元,收入差距大,呈两极分化现象。

(三)增收渠道狭窄,来源单一。多数村集体经济来源渠道单一,对上级政策补助的依赖性较为突出。一些靠自然资源有限开发的村,随着对生态自然要求的进一步控制,收入来源渠道正在逐步萎缩,增收后劲严重不足。2012年全市村集体经营收益10940万元,仅占集体总收入的16.7%;财政等有关部门补助收入29607万元,占45.1%;征地补偿费等其他收入25050万元,占38.2%。不少村依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维持运转,勉强度日。

(四)刚性支出逐年攀升,负担沉重。调研中,不少村干部反映村级公共事务负担重,村级非生产支出大,特别是报刊杂志订阅费用负担沉重;一些上级支持农村的财政项目,没有足额安排项目资金,村集体为了争取资金,只好举债上项目。2012年全市村级管理费用21209万元,占总支出的36.5%,公益性支出24747万元,占42.6%。负债总额86947万元,村均48.8万元。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在现有刚性支出基础上,村集体必然还要增加更多保洁、路灯、巡逻等方面开支,收支矛盾将更为明显,一旦入不敷出,必然举债负担,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背上沉重包袱。

(五)资产经营不善、资金使用不当现象仍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一些村级集体资源、固定资产承包租赁合同不规范,承包租赁费偏低,造成了村集体资产的流失;一些村把城镇建设、过境公路等征用的土地补偿费全面分发到户,村集体却分文未提取,“分光用光”现象相当普遍。部分村尚未很好地执行有关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规定,财务透明度不强;部分村干部民主理财意识不强,开支随意性较大,存在“寅吃卯粮”现象。

四、影响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发展环境的差异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客观原因。从调研情况看,凡临近城镇、集镇、近郊的村庄,得益于优越区域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较为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村集体经济较为强壮,一、二、三产业健康发展,特别是二、三产业发展较好。而位于山区、稻区的村,地处偏僻,村落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观念陈旧,级集体经济一般比较薄弱,甚至是空白村。

(二)村级集体积累困难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村级集体积累是农村集体经济生产和服务的物质基础,是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和进行公益事业建设的重要保证。从调研情况看,受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严格的用地政策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影响,我市各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土地征用和“三提五统”的局面消失,农民的应交款拖而不决,钢性支出的不断攀升,冲抵了积累,坐吃山空。

(三)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观原因。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部分村干部怕麻烦受气,不用心;农民群众对村组织发展集体经济不放心,对集体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只要权益、不要义务、不愿出钱出力、不闻不问的现象。这些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性,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四)部分村干部群众盲目的攀比心理,阻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步伐。从调研情况看,农民群众对村级组织的要求以及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呼声越来越高,不断对村干部施加压力,使村干部都抱着“别人都在搞,自己若不搞,对不起老百姓”的态度,不顾所在村的经济承载能力,盲目跟风,举债建设,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村级组织的负担,也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五、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一)发挥区域优势,合理利用当地农村资源。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地农村资源,把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防止一哄而起,套用一个模式。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近郊和边远农村,应根据各村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干部农民素质等各方面实际,发挥优势,挖掘潜力,优化结构,扬长避短。各地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弄清本地区的优势、劣势,根据本地区的特色进行调整,走有特色的资源型路子。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镇郊区和边远农村,平原地区和山区等在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农民素质等各方面都有差别,应根据自身优势、潜力来调整结构,从而扬长避短,实现结构优化。

(二)创新管理模式,管好用活村级集体资产。一是盘活资产经营。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充分挖掘、整合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办公用房、老校舍、仓库等各类集体资产,通过厂房、机器设备、鱼塘、闲置土地等集体资产出租或入股经营的方式,搞活存量资产,发包和租赁经营,以存量换增量。试行对区域位置优越的宅基地实行有偿选位,探索开展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二是构筑资产增值机制。要积极实行集体资产以价值形态为主的管理办法,把土地等资源性资产作为经营性资产来运作,促使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要管好土地征用补偿费,严禁乱支滥用。三是强化监管管理。加快健全和落实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推进民主管理进程。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心的监管职能,建立“群众民主监督、会计核算监督、上级审计监督、电子网络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机制,着力构建“管理规范、监督有力、运行高效、富有活力”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证村级集体的正当收入不流失,不断提高村集体资产的利用率。

(三)加大扶持力度,助推集体经济发展。一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整合财政和各部门支农惠农资金,采取补助或奖励的办法,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倾斜,加大扶持力度,并吸引带动社会资金参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以省、市、县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实施为契机,对贫困村予以重点扶持,村实行“整村推进”式扶贫开发,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二要加大部门帮扶力度。结合开展“联乡挂村帮户”、“四下基层”活动,采取领导挂钩联系、部门结对帮扶、党员干部驻村任职等方式,帮助结对帮扶村搞好班子建设、发展规划、技能培训等关键性工作。结合第四批省、市、县下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选派党员干部到部分村任第一书记,为帮联村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是鼓励企业投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鼓励企业自愿结对,合作开发,实现双赢。结对企业可以与村合作盘活存量资产,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依法兴办经营服务设施。

(四)优化发展环境,夯实集体经济发展基础。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多予少取”的方针,来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一是落实村级发展用地机制。土地是现阶段农村ZUI重要、ZUI基本的生产资料。要维持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必须赋予村级一定数量的土地经营权,确保村级通过土地经营获取稳定的收入。探索建立土地征用留用地政策,村集体土地被征用的,按批准征用土地面积的5%—10%作为村级发展留用地,用于发展二、三产业。二是多渠道化解村级债务。要采取积极的举措化解村级债务,减轻村级债务负担。兴办村级企业的债务,可在核实情况的基础上,采用债务剥离给企业的办法。为兴办教育,电力设施形成的债务,可根据产权的变化,用划转的办法去剥离债务;有债权的村,在金融、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加大清收债权力度,加快偿还的速度。三是增加对村级组织的支持力度。要在税收、用地、用电、综合项目开发等方面,给村级组织以扶持。要加大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把村级管理、优抚的支出列入转移支付的范围。四是建立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财政补助制度。按照省里的标准,对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由省财政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市里也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对经济薄弱村也给予一定扶持,作为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保障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用于村干部补贴和村组织日常管理开支。

(五)加强班子建设,提高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一是要配强配好村级班子。特别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要不拘一格地把年轻、懂科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对一些相对贫困且又缺乏人才的地方,不能光以内选方式,必要时还要突破条条框框,通过下派途径解决好班子软弱的问题,使村级班子人员真正具备带领一方农民开拓创业,勤劳致富的能力,成为党在农村基层的坚强堡垒。二是加强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培养和教育。加强思想教育,树立为民服务、清政廉洁的思想,明确村级班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要加强村干部在县域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学习,借鉴经验,因势利导,强身固本。三是严格考核问责与激励。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对乡镇考核的内容,制定详细的考核办法,切实加大考核问责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将村干部经济待遇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挂钩,对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作出重大贡献的村干部,要给予奖励。四是要切实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对从事村级组织工作达到一定年数的老村干部,离任后要继续落实养老、医疗保险等关爱政策,使村干部有一个盼头,多一份工作干劲。

推荐访问:调研报告 发展现状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