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生多元判据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3-08-15 08:2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李啸瑜 荆芳

摘   要:
目前,随着育人方式改革和综合素质评价全面铺开,如何推动五育并举的基于多元判据的校本化学生评价,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该研究以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为例,通过质性分析方法,从学校教育案例、特色介绍、校友回忆中逐步提炼校本化的判据,构建“公智能”多元判据体系,形成了“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责任担当”“学业扎实”“勇于创新”“善于学习”“健康生活”“审美情趣”“劳动意识”九个具体表征点,为后续实行学生多元判据发展指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各学校探索高中生发展指导多元判据体系校本化生成的路径与方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学生评价;
多元判据体系;
质性分析;
高中生发展指导

一、问题提出

转变育人方式是当前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国家战略,是高中学校办学育人的重大命题。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出建立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导向的评价体系。① 虽然《总体方案》首次对德、体、美、劳四育的具体评价路径和内容进行了分条规定和要求,但在学校具体实施教育评价过程中仍需要结合校情,探索校本化的学生评价体系。故而,如何将方案中的要求落实到普通高中学生评价体系中,探索五育并举的校本化学生评价体系构建模式,成为本文关注的焦点。

本文正是在《总体方案》框架指导下,基于校情,开展校本化高中生评价多元判据体系构建研究,力图构建“多维度、多层次、多要素、多角度”动态变化的多元判据体系,并探索出普通高中构建校本化学生评价体系的路径与方法。本研究围绕“学生评价多元判据”这一变量进行质性研究,通过扎根理论的研究,探索多元判据的具体内容、寻找有效判据表征点,构建动态变化的多元判据体系,凸显全面而有个性的判据,以期为校本化学生评价多元判据体系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以下简称“南模中学”)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其用于评价依据的校本化学生形象仍未形成。故而,本文通过搜集学校办学过程中的教育案例、特色介绍、校友回忆等,以质性研究中文本分析作为研究方法,采用扎根理论,按照“三级编码”进行分析处理,严守质性研究的操作规范,并贯穿整个分析过程。

2.数据来源

本文依据“强度抽样”原则,筛选信息强度和变异量大的典型个案。以专家学者、学校领导、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教工人员、毕业校友、在校学生为重点对象,选取办学过程中对学生评价具有指导意义的教育案例、会议记录、回忆录等作为数据来源,采用“代表性抽样”“滚雪球抽样”等非随机性抽样方法,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实时考察资料对研究的深入拓展与补充,以促进理论的建构和深化,观点达到饱和时,资料收集结束。1 本研究共收集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教育案例15篇,学校领导学校特色介绍5篇,专家访谈4篇,校友回忆录4篇,共13万字。

3.信效度保证

为保证研究的信效度,遴选1名高校教师及3名高中教师作为分析员,4名分析员背景均不同,且对教育评价均较为熟悉,具备敏锐发现提炼新观点的能力和素质,且因背景不同,对相同的文本具有不同的见解与认识,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背对背”编码的准确性。

在文本编码过程中,运用合众比对方法,每位研究人员先独立编码,再汇总比对,发现不同之处再回归文本进行讨论和修订,以免除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邀请心理学、教育学专家对编码的科学性进行检验,并依据专家意见对编码进行调整修改。最后,在完成数据编码后,利用相关文本对编码结果进行饱和度检验,以印证编码的正确性与严密性。

三、文本编码与分析

基于扎根理论2 的要求,本研究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三个阶段,从原始资料中挖掘、提炼相关理论。所谓编码,即通过对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连续对比,将原始资料进行概念化,以形成类属及其属性。3 本研究正是基于此方法,逐步建构出高中生评价多元判据体系。

1.开放式编码:高中生发展指导多元判据体系的初级要素

开放式编码是一个将收集到的资料打散,赋予概念,然后再以新的方式重新組合起来的操作化过程。4 研究人员首先进行开放式编码,选取能够体现南模特点的学生评价文本进行分析,具体来说,从教师教育案例、专家访谈、校友回忆录三个类别中分别提取具有代表性的1篇文本,采用“背对背”编码原则,每位研究人员独立编码,逐行分析研究资料,进行意义范畴提取,通过“译码”最大限度还原文本作者的思想观点本质,并通过概念化方式抽提原始语言的本质意义。再将编码进行合众比对,第一轮确立了37个初始概念。在汇总对比的过程中,发现不一致之处即回归文本讨论修订,对概念进行合并和删减,如将“爱国爱党”与“爱校”合并,将“民族志”“民族自信”等并入“文化自信”,同时对未饱和的“国际视野”“劳动意识”进行第二轮资料收集,第二轮确立了33个初始概念。随后对文本数量进行扩充,展开第三轮开放式编码,最终确立了33个初始概念,为后续类属关系的建构奠定了基础(见表1)。

2.主轴编码:高中生发展指导多元判据体系建构指标的类属范畴

主轴编码是在开放式编码的基础上,发现和建立类属之间的各种联系,建立更高一级的概念范畴,即通过对不同概念之间关系的反复思考与分析,依照相似条件、脉络划分出适当的类属范畴,进行主轴编码,并定义其交互关系。1 本文以“高中生评价多元判据体系”对33个初始概念进行归类,对开放式编码中的不同类属以逻辑关系进行串联,最终归纳为9个范畴,分别是“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责任担当”“学业扎实”“勇于创新”“善于学习”“健康生活”“审美情趣”“劳动意识”。9个范畴的编码参考数不相同,而编码参考点数的不同从侧面体现出不同范畴的核心影响力。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是“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这些内容在高中生评价多元判据体系中起重要的支撑作用。

3.选择性编码:高中生发展指导多元判据体系建构指标的类属类型

选择性编码又称核心编码,是指在主轴编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已归纳提炼的概念范畴,将分析集中到核心类属上。此过程通过对类属范畴进行整合,建立初步理论框架,并进行回旋性比较分析,最终确立了“公”“智”“能”的理论模型。在比较过程中,不断进行资料的分析与再收集,并不断验证观点是否达到饱和。同时,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相互联系、相互检验,构成回旋往复的整体。

四、高中生发展指导多元判据体系建构

基于以上编码分析和可视化呈现,发现高中生发展指导多元判据指标有其本身的内在逻辑和层次结构。结合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围绕社会参与、自主发展与文化基础三个维度,形成了“公、智、能”高中生发展指导多元判据模型。以下将对高中生发展指导多元判据体系进行详细阐述。

1.“公”——为公意识

由表3可知,“公”(为公意识)参考节点数为433,是学生评价多元判据三个维度中参考点占比最高的。这表明为公意识、家国情怀在南模中学师生思想中的感受最深、影响最大。

1896年,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创办,其中外院(附属小学)即为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前身,“公学”讲求公益精神、公共意识、为公情怀。历史上南模学子信仰坚定,爱国图强,积极投身民主革命,被誉为上海中学界的“民主堡垒”,从质性分析中可看出,红色基因留印在南模文化中。“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亦多次出现在被访者的谈话记录中。面对新时代、新问题,“国际视野”成为南模学生的又一重要特质。材料中提到,“目前全球化进程加快,中国国际地位提升,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对于学生的国际视野塑造有积极作用,我校学生应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尊重、包容多元文化”。1

“公”,指服务社会的为公意识,意指南模的学生要敢为人先,胸怀天下。“家国情怀”,即南模的学生应爱国爱党爱校,拥有文化自信,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
“国际视野”,即能够尊重多元文化,具有全球意识;
“责任担当”,即有强烈的责任心,乐于奉献,以模范不断要求自我并影响他人。

2.“智”——崇尚一流,追求卓越

“智”(崇尚一流,追求卓越)参考节点数为420,在学生评价多元判据三个维度中参考点数量位列第二。其中包含“学业扎实、勇于创新、善于学习”三个范畴。

南模始终倡导扎实的学业基础、严格的教学管理,在学术能力、人格教育等方面成绩显著,学业成绩在全市始终名列前茅。1950年,毛泽东应南模学生的请求为学生壁报题名“青锋”。“青锋”既有“青年先锋”的称谓,又有“锋利宝剑”的寓意,即锐意创新、改革探索、善于反思,勇于变革、敢于突破、追求卓越。

“智”,指面对不确定未来能够积极适应的智慧,即崇尚一流,追求卓越。“学业扎实”,即南模的学生应有扎实的学业基础、善于评价与反思的能力、认真学问的精神,以及深厚的人文素养;
“勇于创新”,即能够积极实践,具有面对未来的信息意识、打破传统的创新思维,以及追求卓越的能力与魄力;
“善于学习”,即讲求批判性思维,拥有超常的学习能力,敢于质疑,善于沟通,并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3.“能”——精神富有,情趣高雅

在资料中,书写者多次提及南模对其精神的塑造,南模一贯注重高雅气质的培养,为第一所开设美育课的学校,逐渐形成了篮球、交响乐、美育、国防、环境科技、社团六大特色项目。南模以人格教育著称,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气质优雅、素质卓越”也成为南模学生独特的名片。

材料中提到,学校注重在日常教学生活中设置多种情境,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人生价值,自信自爱,懂得生活。毕业生回忆、美育课使书写者识美、赏美、尚美,具有良好的审美修养、高雅的生活情趣,从而影响其日后的工作发展方向。学农、社会实践以及劳技课使得学生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主动参加公益活动,并能积极改进与创新劳动方式。

“能”指选择和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南模的学生要精神富有,情趣高雅。“健康生活”,即能够尊重他人,尊重世界,精神富足,互幫互助,拥有健康的体魄,自信自爱,自觉自律;
“审美情趣”,即以美育人,强调学生的创意表达,识美、赏美、尚美;
“劳动意识”,即拥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并愿意参与劳动实践活动。

五、研究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通过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以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为例,构建学生评价“公智能”九大维度多元判据模型,探索了高中生评价多元判据体系校本化生成的路径与方法。

1.校本化多元判据体系具有特色化显著、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多元判据评价的目的在于识别学生的强项和潜能,为学生提供有益反馈。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等理论的兴起为多元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撑。随着研究的深入,笔者发现多元判据评价的困境主要集中在指标设置等问题上。王斌华认为,目前的学生评价注重书本知识的评价,忽视其他目标的评价1;
李玉芳提出,现行学生评价存在评价功能单一,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标准强调整齐划一,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等弊端。2 刘巧丽认为,目前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评价存在评价观念有偏差、评价指标不完善、评价内容不全面、评价方法传统等问题。3 对比现有评价体系,本研究构建的“公智能”九大维度多元判据评价体系从学校办学文化中提炼而来,具有校本特色化显著、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2.利用校本化多元判据体系为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导航

在质性分析过程中,笔者发现“国际视野”与“劳动意识”的参考节点数分别为“74”与“63”,相较其他判据点较少,可能原因在于资料搜集仍未饱和;
而另一个原因则可能在于学校在“国际视野”与“劳动意识”上的教育仍需加强。由此,如何利用多元判据体系指导学生发展,成为后续需要探讨的问题。

建立动态变化的多元判据体系只是高中生发展指导的第一步,如何利用多元判据体系建立学生评价系统,利用多元信息判据综合分析高中生的发展状况,为学生发展指导提供精准判断,仍是需要努力的目标。在未来的研究中,学校将以量化数据刻画学生发展趋势、以质性分析描绘学生个体发展过程,两者相互融会贯通来构造学生发展中“多维度(多级指标)、多层次(全面/个性)、多要素(五育并举)、多角度(三类观测)”动态变化的客观判据,并将多元判据融合结果转换成学生发展指导的路径机制。

Construction of a Multiple Criteria System for Average High School Students:
A Case Study of Shanghai Nanyang Model High School

LI Xiaoyu,JING Fang

(Shanghai Nanyang Model High School,Shanghai,200032)

Abstract:
With education reform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toward student development fully underway at present, it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how to promote the“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five kinds of education”for school-based student evaluation based on multiple criteria. By means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method, this research takes Nanyang Model High School as an example, gradually refines the school-based multiple criteria from the school education cases, the introduction of its features and alumnis memory, and constructs a multiple criteria system. It has also formed nine specific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Care for Your Home”;
“Expand Your Worldview”;
“Take Ownership and Accountability”;“Excel in Academic Learning”;
“Emerge with Innovation”;
“Nurture a Learning Mind”;
“Lead a Healthy Life”;
“Love Aesthetic Appreciation”and“Exercise a Hardworking Mindset”,which have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up implementation of students" development guidance on multiple criteria. The research also provides some inspiration for schools to explore the paths and methods of school-based multiple criteria systems for high school student development.

Key words:
student evaluation,multiple criteria system,qualitative analysis,high school student development

基金項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国家一般课题“基于多元判据融合的高中生发展指导研究”(课题批准号:BHA22026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啸瑜,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校长,正高级教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荆芳,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二级教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学生物教学研究。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载教育部官网: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10/t20201013_494381.html),最后登录日期:2022年10月13日。

1  W. C. Liu, “Motherhood:
A Social Constructive Perspective”, Research in Applied Psychology, no.1(2002), p.6.

2  J. Corbin & A. Strauss,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4Ed),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 2015. p.23.

3  徐用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目标体系的建构——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上海教育科研》2022年第2期,第6页。

4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32-334页。

1  B. Glaser, A. Strauss,“The Discovery Grounded Theory:
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Inquiry”, Aldin, Chicago, no.2(1967),p.156.

1  注:引自访谈材料。

1  王斌华:《学生评价:夯实双基与培养能力》,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90-92页,第131-136页。

2  李玉芳:《多彩的学生评价》,科学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0-16页。

3  刘巧丽:《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评价的一点思考》,《教学与管理》2014年第3期,第136页。

猜你喜欢学生评价加强师生互动,构建高效语文课堂考试周刊(2017年5期)2017-02-05中小学“减负”的悖论与教材改革决策与信息(2016年12期)2017-01-14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11期)2016-12-23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评价的思考学周刊·中旬刊(2016年12期)2016-12-15小学英语课堂中对学生评价的改革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促进班级管理中国市场(2016年23期)2016-07-05有效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达成的关键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6年2期)2016-03-10“高职学生”视角下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探析广东教育·职教版(2015年9期)2015-09-24基于学生评价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策略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15年4期)2015-04-30

推荐访问:判据 构建 高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