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彩瓷,绚丽华彩

时间:2023-08-14 18:10: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广彩瓷和外销密切相关,广州成为彩绘瓷加工和外销的首选之地,有着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广彩瓷是对在广州地区生产的釉上织金彩瓷的简称,是广州特有的瓷器品种。广彩瓷并不是指“广窑”生产的彩瓷,而是指在广州对从景德镇运来的瓷坯进行加工的瓷器品种,其以构图紧密、色彩浓艳、金碧辉煌著称。广彩瓷生产始于清代康熙年间,雍正时已初具风貌,成熟于乾嘉时期,至道光至光绪时达到了最为繁盛的阶段。广彩瓷吸收了中国传统工艺和西方艺术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

文献中所见“广彩”

民国刘子芬撰《竹园陶说》中记载:“审其所言,实即粤人所称之河南彩或曰广彩者。海通之初,西商之来中国者先至澳门,后则径趋广州。……于珠江南岸之河南开炉烘染,制成彩瓷,然后售之西商。盖其器风自景德镇,彩绘则粤之河南厂所加者也,故有河南彩及广彩等名称。此种瓷品始于乾隆,盛于嘉道。……阳江密早已消灭,亦未闻能制彩瓷也。”

此书在对前朝古籍所记广彩瓷综述和评价的基础上,指出:广彩绘于“粤之河南厂”,产品“始于乾隆,盛于嘉道”,与景德镇五彩有差异,与雍正、乾隆年间粉彩类似;
习惯上称“广彩”或“河南彩”;
阳江窑在宋代已经衰落且并无此种彩瓷;
“河南彩”之名是因为广彩行业曾在珠江南岸,主要集中在现今广州同福路二龙街一带进行生产而得。

清代蓝浦、郑廷桂所著《景德镇陶录》中有“盖仿洋磁烧者”“绚彩华丽”的记载,有的研究者认为这描述的是“广彩”一类彩瓷。清代陈浏所著《匋雅》中记载:“嘉道间鸦片烟馆始设于广东馆中。所用茗具皆画以洋彩,工细殊绝……或曰广窑也,非景德镇所制。”其中“皆画以洋彩、工细殊绝”的茗具实际上为广彩,这里所谓的“或曰广窑也”实际上是“在广东加彩”的省略说法。

20世纪60年代,韩槐准先生《南洋遗留的中国古外销陶瓷》一书也有相关记载:“当时广州商行亦为欧洲贾舶定造釉外彩之五彩或三彩瓷器,其素瓷多由景德镇烧成运到广州后,广州商行乃依欧人之习惯及好尚,有时专用欧人之稿本或军团之军徽,其花纹金属欧化,有时其花纹半中半西,有时习以中国画谱,由广州之瓷画手以珐琅彩及泥金,绘画于素瓷上,炉烧而成釉外五彩或三彩供给与欧洲。”

从相关文献中可见,广彩瓷和外销是密切相关的,之所以会出现“广彩”这一品种,可以说就是出于外销的需要。

广彩瓷诞生的历史条件

广彩瓷是使用别处生产的白瓷胎在广州加釉上彩绘的外销陶瓷,是与珐琅彩瓷、粉彩瓷有着密切关系的瓷器品种。广州被选择为加彩、外销地点,有着历史上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广州是中国最早接触国际贸易的城市之一,得洋風之先。明清时期,广州作为中国历时最久的唯一合法外贸港口,成为中国瓷器外销欧美国家的主要口岸,这为广彩瓷器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欧洲人初识中国瓷器是从13世纪末开始的,15世纪末中国瓷器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于16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15世纪末至16世纪,正值欧洲进入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西欧一些海洋强国迫切需要扩大商业市场,发展海外贸易,地处欧洲西南端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率先探索东方新航线,成为中国瓷器外销的直接贸易者。

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开辟了从大西洋到印度洋的欧亚海上交通新航线。1511年他们开始向东南亚挺进,并于1514年抵达广州沿海及邻近大陆的广东东莞市屯门岛,1517年到达广州,在澳门建立商栈,成功开辟了一条从南海经印度洋到大西洋的欧亚海上交通航线。自1524年起,他们在中国东南沿海进行走私贸易,1553年,在澳门搭棚建屋,聚居成村,并以澳门为海上贸易据点,建立东亚与欧洲的贸易网络。

随着西方早期殖民势力东来,耶稣会士也纷纷跟随贸易船舶来到中国沿海口岸,并慢慢进入内地。明万历七年(1579年)耶稣会士罗明坚到了广州,万历十年(1582年)利玛窦进入广东肇庆传教。从此以后,中国人开始见到越来越多前所未见的西方新奇事物,而这些新奇事物大多是从广州开始传入的。

彩绘瓷加工的首选地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朝廷下令“开海贸易”,指定广州等四地为通商口岸,并设立粤海关等机构以负责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等事务。粤海关成立以后,清朝廷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规范对外贸易。之前开通的广州与澳门之间的陆路贸易被停止,到粤的洋船和内陆的货物只能由海路运抵澳门。之前市舶提举司抽税的制度被废止,改为所有商人按则例向粤海关纳税,粤海关负责“征收海上出入洋船之货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发布《分别住行货税》文告,设立“金丝行”和“洋货行”两种货店,对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实行不同的管理制度,这就是著名的“广东十三行”,又称“洋货行”,简称“洋行”。

但其初期课税较重,来舶无多,后广东海关课税渐减,广东海洋贸易才日渐繁盛。1699年和1719年,英、法两国先后在广州设立商馆,随后欧洲其他国家也相继在此设立商馆和贸易代理。洋货北输,土产外流,海内外市场越来越大,因此刺激了广州手工业品多仿制西洋工艺品。在移植、模仿过程中,新兴的手工艺行业就有绘制彩瓷。虽然景德镇彩瓷产量大,但无法成为欧洲市场的唯一供应地,主要原因是其不是一个直接的通商口岸。从景德镇运输瓷器有两条路线,一条是到漳州港,一条是到广州。由于运输路途遥远,瓷器破损率很高,此外,景德镇陶工不熟悉洋文、洋样,常会出错,外商在中国境内生活又受到种种限制,使得景德镇白瓷在异地加彩势在必行,而此时手工业发达且又是通商口岸的广州就成为彩绘瓷加工的首选之地。在海禁开放、通商口岸设立以及海外贸易繁荣的背景下,广州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瓷器贸易流通也迅速加快。

广彩瓷开山之祖

相传清雍正年间,江西景德镇人杨快和曹钧作为候补官员来到广州,由于长期不能上任,为解决生计问题,他们利用在家乡学习到的彩瓷技艺开办作坊。杨快负责画瓷,曹钧负责烧窑,经过用心经营,产品销路逐渐打开。偶然的一次机会,他们捕捉到商机,尝试在传统彩瓷技法中融入西方传来的技法制作瓷器,市场反应不错。于是他们对此再度加以运用发挥,制作出一种另类的彩瓷作品,这些作品很受西方人的喜爱,之后逐步完善,令西方人为之争购。

广彩瓷器装饰图案题材广泛,除运用典型的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外,还融入了诸多西洋元素,并随欧美各地区消费者的生活需求和审美情调而变化,款式精巧,绚丽多姿,呈现出“岁无定样”的多彩风貌。精明的西方商人很快觉察到广彩瓷器的巨大商机,遂将西方人自制的装饰图案交与杨快进行加工,成品销往西方,逐渐成为王室贵族争相购买之物。

随着广彩瓷的显著发展,广彩行业的第一个行会组织—灵思堂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自发成立,会址就在今广州西关文昌路毓桂坊三巷。杨快被广彩后人认定为开山祖师,每年农历八月初四,广彩人聚集灵思堂举行师傅诞,庆祝祖师杨快诞辰,到了农历八月初八这天,广彩人再次隆重地举行仪式,以烧猪祭祀祖师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彩人共同祭祀祖师的活动被取消。改革开放后,各自经营的广彩人,在自己的工作室内继续沿袭师傅诞活动。

广彩瓷的恢复发展

清末至民国,随着国力衰弱,广彩瓷和大部分艺术品类一样,发展日渐式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政府高度重视工艺美术业的恢复发展。1956年,时任广州市市长朱光邀请因战乱转移到港澳的广彩人回内地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赵国垣、司徒宁等35名广彩艺人回到广州,与广州本地的广彩艺人共60余人,在天成路96号重建广彩加工厂,恢复广彩业。

在广州市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下,广彩艺人的待遇大幅提升,也得到了相应名誉和社会地位。政府的一系列举措使广彩艺人的工作热情高涨,努力发挥各自所长,毫无保留地传授广彩制作的技艺和经验。广州市织金彩瓷工艺厂以老一辈广彩艺人为骨干,摒弃传统手工艺技师只传艺一人的保守旧习,采用新型带徒传艺方式,积极培养新人,以多种形式传承技艺。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整个广彩行业呈现出崭新的面貌。21世纪初,随着广彩对外贸易的基本中断,广彩行业从繁荣落入低谷,广彩从业人员渐少。

2008年6月7日,廣彩瓷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在广州从事广彩瓷制作的艺人有百余人。

广彩瓷由诞生之初起,历经300多年的发展,一代又一代广彩艺人的传承,已经成为广州的一张艺术名片,是广州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今的广彩瓷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创新,从摆件、工艺品转为日用瓷器,广彩瓷的实用性在增加,已走入更多人的生活。

陈艳婵,广州逸彩彩瓷设计工作室资深工艺师。

猜你喜欢外销彩瓷景德镇清代广作外销髹漆折扇艺术研究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2年1期)2022-08-31清代广州外销面中的稻作图研究古今农业(2022年2期)2022-08-15景德镇陶瓷夏令营大灰狼画报(2022年7期)2022-08-06景德镇御窑博物馆现代装饰(2020年12期)2021-01-18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景德镇陶瓷(2020年5期)2021-01-07故宫博物院明清外销瓷收藏及影响紫禁城(2020年9期)2020-10-27与古代艺术大师画粉彩瓷少年漫画(艺术创想)(2020年11期)2020-03-29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当代陕西(2019年5期)2019-03-21外销画中的十三行街道戏曲商铺考中华戏曲(2019年2期)2019-02-06浅绛彩瓷欣赏之一辽海散文(2017年1期)2017-02-23

推荐访问:彩瓷 织金 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