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茶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模式与路径——以陕西省双坪村为例

时间:2023-08-12 10:0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王科越,刘辉,李超

(1.宝鸡文理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
2.陕西君行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3)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1]。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如何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如何保障生态环境可持续性,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茶作为中国传统农业产品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茶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拉动下,我国茶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而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中融合力、催化力最强的产业之一,可以有效推动传统产业的延伸与融合[2]。随着人们对休闲度假、体验文化等需求日益增强,以茶为核心吸引物的旅游业也逐渐崛起。将茶产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茶+旅”、“旅+茶”的产业互动模式,即所谓的“茶旅融合”,对弘扬茶文化,推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进而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非常重要的牵动作用。茶旅深度融合主要通过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在优化茶产业生产函数的基础上为乡村振兴带来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四大维度综合价值的创造。茶旅融合是以满足“茶文化学习交流考察与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开发出具有当地茶文化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当前,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茶旅融合”已经成为各地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实施美丽中国建设战略、探索乡村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缺少顶层设计和规划指导,“茶旅融合”项目开发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
缺少科学评价体系,“茶旅融合”项目效果难以衡量;
缺少专业人才队伍,“茶旅融合”项目运营管理水平不高;
缺少创新性质思维,“茶旅融合”产品形式单一、内涵空洞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茶旅融合”项目的效益和价值,也制约了“茶旅融合”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因此,有必要从多方面加强“茶旅融合”发展的研究和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1.1 研究现状

茶旅融合是指以茶文化为核心,以茶产业为基础,以旅游业为载体,通过多种形式和方式实现茶与旅游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综合发展模式。茶旅融合发展是指将茶产业和旅游业融合[3],建立一个既有茶文化特色又能满足游客需求的互惠互利的发展模式。该模式既有利于茶产业的升级与旅游业的发展,也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撑。茶旅融合发展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是一种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意义的产业发展模式。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消费者对茶文化和休闲体验的需求不断增长,茶旅融合成为了国内外研究和实践的热点话题。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涉及茶产业和旅游业的协同发展、茶旅融合产业的发展路径和实践案例等三个方面。

茶产业和旅游业的协同发展是茶旅融合发展的首要任务。茶产业是以茶叶的种植、生产和销售为主的产业,而旅游业则是以旅游活动为主的产业。两者本身就具有合作的潜在性,茶产业的发展可以为旅游业提供文化和经济支持,旅游业的发展也可以为茶产业的升级提供经济收益。因此,茶旅融合发展的目的在于构建一种协调有序的产业融合,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茶旅融合产业的发展路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茶文化、茶产业和旅游业。茶文化是茶旅融合发展的核心,茶文化的传承使茶旅融合产业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茶产业的发展是茶旅融合产业发展的基础,其中包括茶叶的种植、生产和销售。旅游业的发展则是茶旅融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旅游业的推广和发展,可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

茶旅融合产业的发展实践案例很多,这些案例主要分为分散式发展和综合式发展两种。分散式发展是指将茶产业和旅游业分开独立进行发展。在此模式下,旅游业和茶产业之间的联系比较薄弱,往往只是靠着茶产业的特色吸引游客。综合式发展则是指将茶文化、茶产业和旅游业三者融合在一起发展,其中旅游业是核心驱动力,茶产业和茶文化则是支撑其发展的基础。综合式发展既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又能带动当地茶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1.2 文献综述

国内外相关文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从理论层面分析了茶旅融合的概念界定、内涵特征、形成机制等基本问题。(2)从实证层面探讨了茶旅融合的发展现状、模式类型、效益评价等应用性问题。(3)从策略层面提出了茶旅融合的发展路径、措施建议、政策建议等解决问题。这些研究为进一步认识和推进茶旅融合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然而,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后,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1)大多数文献只是从单一或局部角度分析了茶旅融合的某些方面或个案,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且系统的理论框架。(2)大多数文献只是描述性或定性地阐述了茶旅融合的现象或效果,并没有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或指标进行量化或比较性地评估。(3)大多数文献只是根据自身条件或经验给出了一般性或片面性的建议,并没有考虑到不同地区或不同类型的差异性和特殊性。

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本文试图以陕西省双坪村为例,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对乡村振兴背景下茶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模式与路径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2.1 茶旅融合发展现状

茶旅融合是指将茶产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型的产业模式,利用茶文化、茶园景观、茶叶产品等资源,开发出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消费者对休闲度假、体验文化等需求的增长,茶旅融合作为一种新兴的乡村产业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茶园面积约3500万亩,其中约有1000万亩具备开展茶旅融合项目的条件。目前,在全国各地已经形成了一批以“茶”为主题或元素的优秀茶旅融合示范基地、景区、村镇等。

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茶旅融合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西南山区等传统产茶区域。例如,在福建省福安市,通过打造“三茶”(白毫银针、红心柚子、金桔)融合模式,实现了农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转型升级;
在海南省白沙县,通过建设生态茶园、开展茶旅融合项目,赋能绿水青山、释放生态红利;
在云南省普洱市,通过发展茶文化、茶艺、茶叶加工等项目,打造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的茶旅融合目的地。

从业态形式来看,我国茶旅融合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以茶园为载体,开展观光采摘、体验制茶、品鉴品牌等活动;
二是以茶文化为主题,开展茶艺表演、教学培训、文化展示等活动;
三是以茶叶为产品,开展电商销售、线下体验店、跨界联营等活动;
四是以茶乡为背景,开展乡村民宿、农家餐饮、休闲娱乐等活动。这些业态形式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选择和体验感受,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和就业机会。

从发展效果来看,我国茶旅融合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影响。一方面,在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方面,茶旅融合有效地整合了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提高了产业链条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例如,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岩茶+”模式将岩茶与旅游、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进行深度融合,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在浙江省安吉县,“白茶+”模式将白茶与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多个产业进行有效对接,打造了一批具有品牌效应和示范效应的茶旅融合项目。另一方面,在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方面,茶旅融合有效地提升了乡村形象和吸引力,增强了农民参与度和幸福感。例如,在江西省婺源县,“红茶+”模式将红茶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民合作社运营、农业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4];
在四川省眉山市,“花椒+”模式将花椒与精品民宿、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等多个项目进行创新整合,打造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茶旅融合基地。

2.2 茶旅融合发展问题与挑战

尽管我国茶旅融合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影响,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我国茶产区分布广泛,但并非所有的茶园都具备开展茶旅融合项目的条件。部分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污染等原因,难以吸引游客前往;
部分地区由于缺乏规划设计、投资保障。

2.2.2 产品创新能力不强。我国茶旅融合产品多以茶园观光、茶文化体验、茶叶购买等为主要内容,缺乏差异化和个性化的特色。部分地区由于对茶文化内涵和价值认识不足,难以将其与旅游业态有效结合;
部分地区由于对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了解不够,难以开发出符合时代潮流和消费者期待的产品;
部分地区由于对科技创新和跨界融合缺乏探索和尝试,难以提升产品品质和竞争力。

2.2.3 管理服务水平不高。我国茶旅融合项目多由农民自发组织或政府主导推动,缺乏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和服务标准。部分地区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协调配合、监督评估等措施,导致茶旅融合项目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
部分地区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培训机制、激励机制等措施,导致茶旅融合项目管理水平低下、服务质量差异大、游客满意度低下。

综上所述,我国茶旅融合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何充分发挥茶旅融合的协同效应,提升茶旅融合的创新能力,提高茶旅融合的管理水平,是当前亟待解决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3.1 双坪村的发展基础

双坪村位于陕西省紫阳县西北部,全村总面积11.6平方公里,有耕地4850亩,林地12250亩,其中,茶园5200亩。可采摘面积4800亩,年总产值2000余万元,茶叶产业占农民年均收入的60%,是全村的主要农业经济支撑产业,是推动双坪村乡村振兴和农民产业增收的重要渠道。全村种植地方品种紫阳茶较多,是全国的富硒茶产地之一。双坪村地处富硒茶业优生区,气候湿润,海拔高度适宜,天然的富硒土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优质土壤,同时为茶叶生长提供了必需的矿物质。双坪村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完全达到茶叶的生产标准,及可发展的茶叶衍生产品的条件。

通过三产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双坪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使更多地茶农加入合作社,通过鼓励茶农入股的形式,激发双坪村茶产业发展的活力。村领导组织国内外有关茶叶专家进行茶叶的专门技术指导和培训,提升全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提高茶叶生产质量,获得企业、合作社与茶农的多赢。通过规划现代农业绿色示范基地,引导村内有资质的茶叶企业进行绿色食品认证,提升茶企生产检测标准,扩展茶企线下生产渠道。利用政府力量扩大了紫阳富硒茶的产品推广,加大市场的宣传力度,增强了对“紫阳富硒茶”的区域品牌的保护。双坪村新建展示、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村股份合作社电商服务中心,培养电商工作人员[5],通过互联网加快产品宣传及产品销售,例如,邀请壹哥传媒等电商到村开展茶叶直播带货活动。双坪村村内建立众多经济合作组织,村经济组织实力明显增强。

3.2 双坪村茶旅融合发展模式

双坪村茶叶品种众多,为了发展村落经济,提高村发展水平。双坪村政府重点扶持了一批景色优美、环境条件优越的茶园的建设,走出了一条集茶旅观光、茶旅体验为一体的茶旅融合基地以及形成了特色的发展模式。

3.2.1 茶+文化模式。开展与茶文化相关的主题文化演艺活动,丰富茶旅融合的文化韵味。通过举办茶文化节和茶叶主题活动展示当地茶文化以及茶叶的独特魅力。通过结合茶文化,通过茶文化体验中心,为游客提供茶叶食品、茶叶衍生产品等方式向游客介绍茶文化。例如建立以观茶园、品茶香、休憩娱乐、文化演艺为核心功能的广场,让游客置身于茶海中观赏茶园风光,在休憩观景中感受紫阳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3.2.2 茶+度假模式。通过将茶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对茶园产业链予以延伸,打造“茶海观赏、乡村农家康养度假、农事采摘体验教育、茶产品”为一体的可览、可游、可居、可购的农旅融合度假基地。通过游客在参与茶叶的制作过程,提高游客的参与感和互动感,增强深度体验感,让游客在茶园旅游时,感受双坪村的生态环境,在茶海观赏、品茶中体会茶文化,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提高游客的参与感和互动感,增强深度体验感。

3.2.3 茶+民俗模式。利用双坪村优越的自然环境与茶园资源,建设具有特色的乡野民宿以及农家乐为主的休闲度假空间,打造特色美食,建立完整的吃住游赏的旅游模式,通过乡野民宿满足游客的原生态生活的体验感的需求,度假村让游客放松休憩并且让游客欣赏了茶山美景,特色美食的出现会激发游客的返游心,利用互联网的大环境,加强双坪村旅游的知名度同时也打开双坪村茶产业的发展之路,通过原生态的农家乐以及民宿的建设,促进茶园与民宿的结合与发展。

3.2.4 茶+观光模式。形成了优质高效的茶园管理示范基地,通过绿色生态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建立众多有机茶园,并配备了完善的园区管理设施,在加大茶叶的生态种植以及加工销售的基础上,茶园还兼具观光的功能。茶园中的观赏亭以及生态观光廊道以便游客更好的欣赏田园风光。茶叶生产车间以智能化、网络化、数据化全场景呈现给游客,展现给游客茶叶的生产制作过程,让游客得到观景价值最大化。

3.3 推动双坪村茶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思考

通过对安康市双坪村的茶旅融合发展模式总结分析,发现双坪村在资源整合、政策支持、模式创新、价值共享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资源开发不平衡、产业协同不充分、模式单一化、价值分配不公等。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基于前文研究提出的茶旅融合的理论分析框架,给出进一步推进双坪村茶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

3.3.1 加强资源整合,提高茶旅融合水平。要充分利用双坪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构建以茶为核心的多元化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满足不同层次和群体的消费需求。要加强跨区域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以茶为纽带的区域联动机制,促进安康紫阳茶叶各产区之间的互补与共赢。

3.3.2 完善政策支持,激发茶旅融合动力。要加大政府对茶旅融合发展的投入与扶持力度,在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在规划、管理、监督等方面给予指导服务。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在保护环境和传承文化方面给予法律保障,在保障权益和解决纠纷方面给予法律支持。

3.3.3 推进模式创新,增强茶旅融合竞争力。要根据双坪村的特色资源和市场定位,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茶旅融合模式,如观光型、体验型、度假型、文化型等,形成各具特色的茶旅品牌和形象。要注重运用现代科技和新媒体手段,提升茶旅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增强茶旅消费者的体验感和参与感。

3.3.4 实现价值共享,促进茶旅融合可持续性。要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使茶产业与旅游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或服务业能够共享茶旅融合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要加强社会责任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使茶产业与旅游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或服务业能够共担茶旅融合发展所面临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要弘扬茶文化精神和文化特色,使茶产业与旅游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或服务业能够共建茶旅融合发展所需要的文化效益。

本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茶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模式与路径,基于我国茶旅融合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分析,特别是以安康市双坪村为案例,深入剖析了其茶旅融合发展的现状和模式,给出了促进双坪村茶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具体包括加强资源整合,提高茶旅融合水平;
完善政策支持,激发茶旅融合动力;
推进模式创新,增强茶旅融合竞争力;
实现价值共享,促进茶旅融合可持续性。

本研究对乡村振兴和茶旅融合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1)发掘地方文化资源。在茶旅融合产业发展中,应充分发掘地方文化资源,挖掘特色,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旅游吸引力。(2)推广品牌宣传。要提高茶旅融合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可以加强品牌宣传和营销,提高品牌影响力,促进产品销售。(3)加强生态保护。茶旅融合产业的发展要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加强环保措施,营造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4)政策扶持和合作交流。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发展,同时可以与其他地方的茶旅融合企业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其成功经验和管理模式,促进产业发展和创新。

猜你喜欢茶园旅游业茶文化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云南画报(2022年4期)2022-05-05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现代装饰(2021年2期)2021-07-21茶园飘香心声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茶园之晨江淮法治(2020年16期)2020-11-27茶文化的“办案经”民主与法制(2020年19期)2020-08-24世界各地的茶文化现代苏州(2019年16期)2019-09-27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疯狂英语·初中天地(2019年8期)2019-08-27湄潭茶园乡村地理(2018年1期)2018-07-06茶园观色百科知识(2018年7期)2018-04-17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金色年华(2017年12期)2017-07-18

推荐访问:陕西省 为例 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