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3-08-12 09:45: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马 琪,祁伟伟,杨 盈,杜芳妮,徐兆健,郭建华

(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作为黄土高原地区苹果的最优种植区和重要的果品生产区之一,天水市苹果产业的主栽品种为元帅系列中的‘红元帅’,该地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气候资源孕育了果形端正、色泽鲜艳、果肉细脆、营养丰富、耐贮运的“花牛苹果”,深受果商和消费者喜爱,远销国内外市场。自“花牛苹果”荣获中国苹果著名品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荣誉以来[1],天水市苹果产业便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资料显示,2020年天水市苹果种植面积5.47 万hm2,苹果产量138.8 万t,产值40 亿元,入围“2020 中国苹果产业榜样100 品牌”,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苹果产业已成为天水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富农支柱产业。然而近年来,随着天水市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品牌保护意识弱、劳动力匮乏、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经营管理粗放、自然灾害防御技术短缺等问题逐渐暴露,栽培管理和标准化生产中的诸多不足亟待解决[2]。因此,根据天水市区域地理环境特点和产业发展现状,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进而实现天水苹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地理优势

天水市地处甘肃省东南部 (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陇中黄土高原与西秦岭山地交错地带,海拔1 000~2 100 m,交通便利,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农产品流通枢纽。天水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光照充足,雨水适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1 ℃,无霜期155 d,降水量491.7 mm,日照时数1 700~2 300 h,符合全世界公认苹果最适宜栽培范围(北纬35°左右、海拔1 500 m)。

作为中外专家公认的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年均温、年降雨、年极端最低温、1月中旬均温、夏季均温、<35 ℃天数、夏季平均最低气温等7 项生态指标,均达到苹果最适宜区标准[3]。尤其昼夜温差大,利于果品糖分的积累。土壤多以黑垆土和黄绵土为主,土层深厚疏松,适宜果树生长[4]。所辖2 区5 县生产的苹果色泽艳丽、肉质细密、松脆多汁、香气浓郁,品质上佳,加之其耐贮存、货架期长,深受广大消费者和客商青睐,知名度高,果实品质和产量在全省多年来一直处于前列。

1.2 品牌战略

天水市作为我国北方落叶果树的优生区,所产“花牛苹果”先后荣获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奖、中华名果、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等诸多殊荣,已成为同“美国蛇果”“日本富士”齐名的世界三大苹果著名品牌,享誉国内外。“十三五”期间,秦安县被确定为甘肃省苹果生产重点县。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秦安县委、县政府提出多项苹果产业发展战略举措,经过30 多年的积极推进,已初步形成规模化、市场化、标准化、 品牌化、 社会化的优势发展格局,“秦安苹果”品牌也于2018年3月被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秦安县被命名为“中国苹果之乡”,赢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客商的青睐和好评,知名度和美誉度逐年递增。如今,越来越“红”的“花牛苹果”已然发展成为天水市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张“金名片”。良好的地理区位使得天水苹果品质上乘,也促使国家加大对天水市苹果产业的扶持力度,天水苹果的产地收购价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苹果产业已成为助农增收、富农强市的优势主导产业。

1.3 产业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目前,天水市依托果业资源优势,制定并推广多项优惠政策,加大对苹果工业园区的建设,狠抓果品精深加工,积极扶持当地龙头企业的发展,已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创新管理模式,并形成产、贮、运、销为一体的产业服务体系。为加强苹果生产管理,天水市各县区均成立了果业服务中心,各乡镇也相继成立果业技术服务站,在绿色果业协会的指导下组建了技术服务队伍,积极建立苹果种植示范园,以方便对果农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同时,为推动苹果产业迭代升级,天水市先后制定了天水花牛苹果生产技术标准,建成4 个国家级果品标准化示范园、175 个省市级果品产业示范园区和119 个果品产业乡村振兴示范点。天水市三农部门坚持每年出台《天水市“花牛苹果”适期采收指导意见》,向全社会发布倡议书,鼓励引导果农、合作社和企业适期采收,并持续加大对产地和市场的检测力度,以确保“花牛苹果”质量。

2.1 市场体系不健全,品牌保护意识薄弱

天水市苹果产业的物流体系建设缓慢,在果品贮存、运输、流通等环节的物流信息不透明,加之企业化程度低,致使果农多以家庭为生产和销售单位,规模小,收入低,风险高。另外,天水市种植的晚熟苹果品种所占比例大,成熟期集中在国庆节前后,易出现销售困难、贮藏耗费高、售价偏低等问题[5]。从长远角度看,天水苹果的发展前景广阔,品牌价值也不断提升,但随着市场环境的竞争力愈加激烈,原本属于天水苹果的市场份额一步步被其他苹果品牌所蚕食,天水苹果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受到冲击。目前市场上“花牛苹果”的外包装并未统一,设计印制的随意性大,部分地理标志保护区外的苹果被包装成“花牛苹果”进行销售,致使品牌效应逐步下降,不利于花牛苹果的市场营销。

2.2 果品基地建设滞后,管理标准化程度低

近年来,随着天水市政府逐步加大对苹果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产、贮、运、销为一体的产业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但全市果品基地建设滞后,使得高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无法顺利推行。部分果园的管理标准化程度低,在生产管理上的物资投入严重不足,未能准确落实果园标准化管理技术措施,果园管理技术不够现代化,果园经营管理粗放,病虫害加重,结果少,品质下降,严重影响天水苹果的加工和销售,制约了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技术人才短缺,自然灾害防御能力较低

天水市部分苹果种植者文化层次低,且缺少与外界接触沟通的机会,对高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低。专业技术人才短缺,栽培管理技术落后,已成为制约天水市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天水市苹果产区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标准化育苗基地数量少,未能建立脱毒、无毒苗木标准化生产体系,苗木繁育体系不够健全,苗木繁育能力严重不足。同时,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多项生态环境工程的相继建设完成,使得苹果产区的生态环境逐渐改善,但霜冻等自然灾害仍对果园产生威胁,需要采取有效举措,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

3.1 强化包装管理,重塑苹果品牌形象

出台“花牛苹果”包装行业规范,由政府或果业协会统一设计和管理包装标识,以彰显“花牛苹果”的品牌价值。同时,要加大对“花牛苹果”品牌的宣传力度,如在国内部分城市定期举办花牛苹果推介会,组织优质苹果参加大型农产品展销会[6]。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微视频等媒介对“花牛苹果”进行宣传,从而提高“花牛苹果”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开展企业与果农的合作,通过实施明星品牌带动战略,推动苹果产业现代化、国际化,不断做大做强。

3.2 加大支持力度,提高栽培管理水平

完善对天水市苹果产业的扶持政策,积极加大资金投入,吸引年轻劳动力回流,使种植苹果成为带领果农致富的康庄大道;

组织果园管理人员赴山东烟台、陕西洛川等地学习先进生产管理技术,为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实施果园精细化管理,真正做到“三分种、七分管”;
制定果园规范化管理实施标准,建设优质果园,推动天水“花牛苹果”稳步高质量发展;
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可建立供销合同,龙头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并将鲜果加工为果干、果脯、苹果醋、苹果酒等农副产品,拓展销售渠道,实现果农致富。

3.3 推广先进技术,提高灾害防御能力

在天水苹果产区推广五项技术:一是幼树早果丰产栽培技术。包括一年定干保苗、二年重剪促条、三年拉枝细管和四年保证丰产。二是树形改良,优化修剪技术。即综合运用“疏枝、开角、提干、落头、间伐”五项技术,对树形结构实行动态管理。三是免耕覆盖技术。包括覆沙、秸秆覆盖、生草制和地膜覆盖,从而达到改良土壤、蓄水保墒、调节地温、沃土壮树的目的。四是人工授粉技术。即实施授粉品种高接换头,盛花期采取人工点授、喷雾等方法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五是平衡施肥技术[7],天水地区土壤呈碱性(pH 值7.8 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2%~4%,氮不足,故应推广N∶P2O5∶K2O=1.0∶0.7∶1.2 的平衡施肥措施,即每生产100 kg 苹果,需给土壤补充纯氮1.0 kg 左右,P2O50.7 kg 左右,K2O 1.2 kg 左右,并增加有机肥和生物肥的施用量。

同时,要加强对苹果重大自然灾害防控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从而提高果实品质,提升天水苹果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猜你喜欢花牛天水市天水天水婶与两岸商贸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富士行情稳弱 花牛价格走低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精彩童年“玩”味无穷——天水市新华门小学社团活动走笔学生天地(2020年5期)2020-08-25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中小学校长(2020年6期)2020-08-07花牛歌作文与考试·小学低年级版(2020年14期)2020-07-31天水地区的『秦与戎』艺术品鉴(2020年4期)2020-07-24谈“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思考——以天水市为例甘肃教育(2020年24期)2020-04-13花牛歌小学生优秀作文(趣味阅读)(2019年4期)2019-11-26重返丝绸之路—从天水到青海湖美食(2018年10期)2018-10-18走进天水市秦安县王窑初级中学——大山上最美是坚守学生天地(2017年8期)2017-05-17

推荐访问:天水市 产业发展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