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听课评课记录10篇(2023年)

时间:2023-08-10 13:4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怎样写听课评课记录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张老师这节课始终都贯穿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采用“读为基础,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书声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怎样写听课评课记录10篇,供大家参考。

怎样写听课评课记录10篇

怎样写听课评课记录篇1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张老师这节课始终都贯穿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采用“读为基础,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书声琅琅,读读议议,互动交流,真正奏响了“读”这一主旋律,切实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语文教学,是一门塑造心灵的学科。善于“抒情”、“煽情”的语文老师,会使他的语文课堂魅力无穷。张老师在课堂上就用她的心灵去拨动了孩子们的心灵。他想方设法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小燕子,设身处地地自主阅读,交流感受,营造了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不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了解故事,而是入情入境地体验课文。这样,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融入其中。

其实,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特有的气质,只要我们对这门学科多一分油然而生的的痴迷,多一分内心的沉静与学科气质的沉淀,就足够吸引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入情入境今天我有幸听了张老师的`《燕子专列》这节课,给我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面对学生,张老师循循善诱,在语言中建构精神,在精神的建构中发展语言,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

与此同时,精神催生了语言、净化了语言、提炼了语言,让听课老师赞叹不已。学生在课堂上理解、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享受着丰富的文化大餐,经历着难忘的精神之旅。

三年级的每一篇课文,文段多,可谓“厚”。教学的作用要让学生通过理解朗读感悟,读出文章的“厚实”;接着能够把握准文章的中心意思和思想感情,这样就把文章读“精”,即读“薄”了。读“薄”之后,再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回归到人与动物之中去,回归到“爱心无界”的境界里。就是文章由“厚实”到“精义”再到“丰厚”的过程。张老师教学的《燕子专列》,通篇贯穿了此读书要义,具体体现在:

1、以人和动物和谐相处导入,为学习课文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2、阅读全文后,指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对阅读课文起到了提纲挈领的统领作用。而老师出示一组提示概括内容的词语,降低了难度,学生能概括得准确而有条理。

3、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朗读,尊重学生的选择,很好地体现了“以生为本”这一教育理念。而且学生读后交流感受,让学生不停留在文字表面。只是感觉学生体会得不够深刻,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的朗读,顺势而导,让学生朗读感悟,这样教学方式就会更灵活,而且不会显得重复。

4、重视字词训练,如挑出“长途跋涉、气温骤降、濒临死亡”等词进行理解。通过对重点词的理解,让学生有了自己的体会,这样就更好地朗读课文,深刻地理解课文。

5、老师很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在理解“纷纷”一词时,想象有哪些人走出家门,让学生体会到不同年龄和职业的瑞士人民对燕子都很关爱。在此老师很好地利用课件这一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真正有了“寒冷”的感觉。

6、教师设计的问题巧妙,如在引导分析完课文后,老师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其实这不仅仅是燕子专列,还会是什么专列?”,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爱心专列、友情专列??这个精巧的问题,既回归了课题,又深化了主题。

7、感悟时,不忘记教技巧给学生。“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技巧才是学生受用的东西,老师有意识地贯穿朗读技巧,让学生“有法可依”。

8、注重让学生体会、感受,读出自己的感悟。如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抓住“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气温骤降”等词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再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兴趣盎然,一遍比一遍读得好。

9、教学流程设计清晰,语言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0、板书富有创意,用心形把燕子和居民们紧紧包围,突出了“人和动物是朋友”这一主题。

有人说过:语文老师应该是“性情中人”,应该是“多情善感”的人。善于“抒情”和“煽情”的语文教师会使她的语文课堂魅力无穷。充满磁性与感动的声音会使语文教师本身光彩照人,鲜亮无边。这一点,在张老师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深厚的语文功底使我折服。整堂课上,他都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时时刻刻感染着学生,把文章的感情色彩渲染得恰到好处。尤其是结尾部分,在感人的背景音乐下,老师深情地说着:“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在乎就是爱呀!有了这么多人的爱,小燕子一定会生活得更加美好!”并让学生反复朗读最后一句话,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有感情。就在这样的情境中,这堂课进入了尾声,让听者觉得意犹未尽的同时,也感叹张老师深厚的语文功底!

怎样写听课评课记录篇2

一、谈话引出话题

1、教师:小朋友,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冬季)

你感到气候有什么变化吗?

2、教师:这么冷的天气,花草树木会冻死吗?植物们准备好怎样过冬天了吗?

二、引导幼儿观察植物,并记录植物现象。

1、教师:冬天到了,小树上的叶子有什么变化?大树上有什么变化?小草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请小朋友自主观察,并讲述自己的发现和自己的疑问。

3、教师引导幼儿有重点地观察个别植物,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植物的变化。

(1)观察大树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冬天的树是什么样子?想一想,它们冻死了吗?找一找树上还留下了什么?

(引导幼儿发现芽苞、果实、种子等。)

(2)教师:请小朋友剥开芽苞看一看,它里面有什么?猜一猜,明年春天会变成什么?

(3)观察小草

请小朋友在草地上观察,看看冬天的小草怎么样了?想一想,小草冻死了吗?

挖出小草的根看看是什么颜色的?根上长着什么?

4、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植物,并用自己的彩笔记录植物过冬的种种表现。

三、组织交流

教师:请小朋友跟同伴讲讲你的记录和发现,看看植物过冬有几种方式?

四、帮助幼儿了解植物过冬的各种方式。

1、教师:冬天到了,落叶树的叶子纷纷掉下来,常青树的叶子仍然还是绿色的;

落叶对树木过冬有帮助吗?

(减少水分蒸发、落叶能化为肥料、营养树根)

2、教师:小草是什么颜色?它冬死了吗?

(有的小草根已经死了,但是它留下了种子,有的小草根还活着,明年春天还会发芽。)

3、教师:人们怎样帮助植物过冬呢?

(在树上涂石灰、扎干草,为油菜、麦苗撒上草灰、干粪,把怕冷的观赏植物搬到室内或温室。)

听课评析:

在课堂中让幼儿了解植物怎样过冬,感知冬季植物与气候变化的关系。通过观察、绘画、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感知各种植物在冬季的不同状态。培养幼儿有探索植物奥秘的兴趣及爱护植物的情感。

怎样写听课评课记录篇3

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两件事:

第一,“教什么”,即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处理;

第二,“怎么教”,即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就语文教学而言,教学内容永远是第一位的、本质的、决定着课程价值的。

《燕子》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法迁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讨论;第二小节有几句话,是怎么写的?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教者做引引路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二、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教者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充分利用自已的优势,发挥特长,运用课件,展示“春天的景色”、“春天归燕的外形”、“春天的柔柳”等图像,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调动学习激情。

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学会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其一:自主学习生字新词,从读音到字形,引导学生去记忆,如:“似的”的“似”,“圆晕”的“圆”;其二:读课文,学会纠正读音。这就必须要有听的能力,同时,自已的读音要准,另外,还要善于表达,学会评价。

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训练是顾老师的教学特色,本节课,通过个别读、自由读、赏读及范读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在提高了学生的读书能力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积累迁移,将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小学语文改革方向“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依赖于教师的训练和培养。教者充分用好导学案,从课前预习收集信息开始,了解燕子,了解春天的特征,到课中表达,在朗读中认知、品味和表达,把课本上学习的语言内化以后加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这里谈到广泛阅读,大量阅读,多方积累,所谓“博积而厚发”“磨刀不误砍柴工”。现在,有的学校在研究“课内海量阅读”,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

1、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认字;

2、二三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诵读和积累;

3、四五六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经典。低年级以童话儿歌为主,中年级大量背诵韵文和小故事,如:《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唐诗故事》、《宋词故事》、《中华成语》,高年级读经典名著。大量积累后,学生在课堂上读或说“定能生慧、静能通神、能言善辩、侃侃而谈,”建议我们语文教师做一些研究,相信会有好收获的。

怎样写听课评课记录篇4

一、以游戏《小蚂蚁学本领》引入课题

1、教师、幼儿戴头饰扮蚂蚁,在木地板、海绵垫上爬,让幼儿用手触摸、按压,

感知并说出这两种物体的硬、软。

2、教师:原来,我们的手能摸出硬的和软的东西,我们的手真能干!

当看见一个东西,我们不知道它是硬的还是软的时,可以用手摸一摸,这是一个好办法!

二、在触摸——发现——再触摸中感知物体特性,并表述出来。

1、摸一摸

(1)请幼儿听口令从小筐中拿出硬的东西(木积木),使劲捏捏、按按

教师:你捏得动积木吗?(捏不动)按捏不动的东西是硬的。

同样拿出软的东西(海绵),摸一摸,捏一捏,还可以拧几圈,海绵是柔软的。

(2)幼儿摸摸锯沫板,感受正反两面(粗糙和平滑)的不同,能说出一面扎手,摸起来不舒服,

是粗糙的而另一面不扎手,很舒服,是光滑的。

(3)伸出双手分别握住热、冷水杯,并说出哪杯水热、哪杯水冷。

(4)小结:我们的手不仅能摸出硬的、软的东西,还能摸出冷的、热的、粗造的、光滑的东西。

2、选一选

请几名幼儿到台前来,任选一件喜欢的物品,告诉大家所拿物品是硬的、软的、光滑的、粗糙的,还是热的、冷的……

3、找一找

带领幼儿在活动室里边摸边问,哪些物品是硬的、软的、冷的、光滑的等,让幼儿逐一说出感觉。

4、说一说

平常还摸过什么东西,是粗糙的、柔软的、热的?

5、评析: 手能摸出硬的、软的,冷的、热的、粗糙的、光滑的东西。但是有些东西不能摸:

如电源插座、开水、旋转的电风扇叶等,要学会保护好自己。

三、分组游戏

《小蚂蚁搬东西》 听口令把小筐中软的东西送过来,或把硬的东西送过来。

活动评析:

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找找、摸摸其他东西,说出自己的感觉或和父母一起玩摸东西的游戏,让家长协助以丰富幼儿的词汇,如湿漉漉、毛绒绒等。

怎样写听课评课记录篇5

一、情境导入

1、齐读课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春天(板书),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春光明媚,春暖花开)

3、出示词语: 气温骤降、风雪不止、料峭的春寒、冻得坚硬的山路、 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

a.指名读

b.说说读了这些词语的感受

c.齐读

二、品读课文

(一)小燕子在这寒冷的冬天遇到了哪些麻烦?读一读,想一想 交流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

1、天气冷 指名读

2、 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饥寒交迫——“饥饿”

3、再来看看这个词语,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显示“濒临死亡”) 师: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要经过长途跋涉,他们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事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濒临死亡”就是——即将死亡,再看看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配乐)齐读

4、过渡:然而悲剧没有发生,这是怎么回事? 指名说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当你读完这个故事,你将会被感动。读一读,找一找最感动自己的话,在旁边写写感受。

2、交流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 她不在乎什么?在乎什么?

2、 齐读第四自然段

3、 认识小贝蒂(出示图片) 在什么地方寻找?怎么发现的?她会怎么想?怎么做?同桌说一说。 交流 师生接说:小贝蒂不在乎——,不在乎——,她在乎的是——,多么令人感动的画面。

4、 还有什么地方也深深地打动了你?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人很多,把燕子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2、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什么危险?

3、 找一找,还有没有其他地方令你感动的?(政府做出这么大的决定,为的是一群燕子。)

4、 师:回到充满温暖的列车,齐读第一自然段(配乐)

5、如果你就是车厢内的一只燕子,当你看到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6、写话: 以“这怎能不令人感动……”为开头写一段话。(播放“小燕子”歌曲)

7、交流

三、总结课文,提升感情 让我们记住——,记住——。

教学设计:

一、感受春天的寒冷

1、学生说春的字词,体会春天的美好。

2、找找课文中春寒的词语,读读说说给你的感受,再一次读好这些词。

3、找找课文中描写春寒的句子,读悟感受。

二、感受严寒中的温暖

1、找打动自己的句子。

2、步步深入读、悟。

3、充分谈自己的感受,及时的追问引导体会,悟后读。

4、动笔写写:如果你就是燕子,当你看到人们这样帮助你,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让燕子专列开进学生幼小的心灵。

评 析: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老师能及时的捕捉学生回答中的亮点和惑点,本节课执教的老师能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学生感悟后能及时让他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读来表达。整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板块与板块之间衔接较紧凑。 不足:政府如何帮助小燕子这部分理解还没有到位,对与学生的回答要有个整体的梳理,使层次更分明。小贝蒂那段的话与插图在教学时应交换顺序,让学生在感观图片中小贝蒂的形象后,再读文,可能学生的感受会更深。

第二节课 教学设计:

一、构建阅读,主线贯穿

1、课的开始,抓住向谁致谢,为什么致谢?这条主线为学生创造氛围,大体回顾课文的大意。

2、逐个读悟

政府

(1)在什么情况下帮助?

(2)遭遇什么? 让学生在读、找中激发担忧之情。

居民

(1)那儿看出寒冷,读读这些短语让你体会到什么?

(2)人们怕不怕冷,找关键词。体会居民无畏的精神。并深情朗读。

小贝蒂

(1)抓住两个“冻”字在文中找原因

(2)抓数量词感受。

二、创设情境感悟

1、想象:“瑞士政府会呼吁写什么?”“如果你是居民,你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2、看图写话:观察图中小贝蒂就小燕子的景象,写一小段话。 本节课中,教师主线把握较好,但自己进入角色较快,学生关注不够。重教案,轻了学生,对于学生的回答容易打断并接学生的话。 第三节课 教学设计:

一、以“燕子遇到的麻烦”为主线,导入课文。

二、自读课文3-5小节,抓重点词句学生体会,并感悟读。

三、写话交流:把小贝蒂救助小燕子的感人场面写下来。

评析

板书设计较新颖,板块较清晰,老师的引导不够自若那流畅。学生的朗读不够到位。 三节相同的课,三位老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各有特色。主线的把握较准确,根据教材特点合理的安排各个教学环节。第一位老师的教学环节之间衔接较自然流畅,注重学生自己的感受。后两位老师的主线在课堂开始就明确,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但在课堂教学时,牵引成分较多,特别是第二位老师容易打断学生的回答。

怎样写听课评课记录篇6

在杜老师执教的《燕子》一课中,我看到了年轻教师在历练中成长的羽翼更加丰满,感受到她们身上执着的气息和散发出的生机勃勃的活力。下面我结合这节课具体谈一谈:

一、有了“根基”意识。

我们都知道,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深入解读教材、分析学情是备课的重要环节。杜老师在教材理解方面做到了深入、细致,并且能用自己的目光审视文本,没有局限与参考书的范围之中。这一点是很难能可贵的。比如她没有按课文自然段的叙述顺序来讲解,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描写“春天”和“燕子”的段落归纳,按一定的联系和线索重新组织教学,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凸显课文的主题。

二、教学设计用心,撰写细致。

教案中既有过度语又有预设方案,设计详细。

三、目标达成有实效。

上课过程中,老师的引导自然,能在情境中进行引领并能尊重学生的感受。我观课时注重了学生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比如读词、读句的有效性和提高率。这节课在读词方面杜老师采用了自由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对容易读错的音节及时进行纠正,如对“掠”的学习,及很到位。再读课文方面,老师也通过想象画面等方式进行情景创设,在情景中指导朗读,效果一次比一次好。

我对这节课提一点建议:在第三自然段感受燕子飞行的动态美时可以放手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老师根据学生的理解指导感受作者的用词准确的特点即可,句句都那样分析,破坏了了文章的意境美。最后一个自然段,虽然注意到了“打比方”的修辞手法的作用,但是在引领上有些操之过急,“音符”与“停着的燕子”做了比较,“几痕细线”没做具体分析,其实“痕”字用的相当好,也应该引导学生去体会体会。

怎样写听课评课记录篇7

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两件事:

第一,“教什么”,即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处理;

第二,“怎么教”,即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就语文教学而言,教学内容永远是第一位的、本质的、决定着课程价值的。

《燕子》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法迁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讨论;第二小节有几句话,是怎么写的?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教者做引引路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二、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教者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充分利用自已的优势,发挥特长,运用课件,展示“春天的景色”、“春天归燕的外形”、“春天的柔柳”等图像,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调动学习激情。

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学会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其一:自主学习生字新词,从读音到字形,引导学生去记忆,如:“似的”的“似”,“圆晕”的“圆”;其二:读课文,学会纠正读音。这就必须要有听的能力,同时,自已的读音要准,另外,还要善于表达,学会评价。

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训练是顾老师的教学特色,本节课,通过个别读、自由读、赏读及范读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在提高了学生的读书能力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积累迁移,将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小学语文改革方向“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依赖于教师的训练和培养。教者充分用好导学案,从课前预习收集信息开始,了解燕子,了解春天的特征,到课中表达,在朗读中认知、品味和表达,把课本上学习的语言内化以后加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这里谈到广泛阅读,大量阅读,多方积累,所谓“博积而厚发”“磨刀不误砍柴工”。现在,有的学校在研究“课内海量阅读”,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

1、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认字;

2、二三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诵读和积累;

3、四五六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经典。低年级以童话儿歌为主,中年级大量背诵韵文和小故事,如:《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唐诗故事》、《宋词故事》、《中华成语》,高年级读经典名著。大量积累后,学生在课堂上读或说“定能生慧、静能通神、能言善辩、侃侃而谈,”建议我们语文教师做一些研究,相信会有好收获的。

怎样写听课评课记录篇8

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两件事:

第一,“教什么”,即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处理;

第二,“怎么教”,即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就语文教学而言,教学内容永远是第一位的、本质的、决定着课程价值的。

《燕子》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法迁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讨论;第二小节有几句话,是怎么写的?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教者做引引路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二、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教者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充分利用自已的优势,发挥特长,运用课件,展示“春天的景色”、“春天归燕的外形”、“春天的柔柳”等图像,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调动学习激情。

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学会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其一:自主学习生字新词,从读音到字形,引导学生去记忆,如:“似的”的“似”,“圆晕”的“圆”;其二:读课文,学会纠正读音。这就必须要有听的能力,同时,自已的读音要准,另外,还要善于表达,学会评价。

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训练是顾老师的教学特色,本节课,通过个别读、自由读、赏读及范读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在提高了学生的读书能力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积累迁移,将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小学语文改革方向“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依赖于教师的训练和培养。教者充分用好导学案,从课前预习收集信息开始,了解燕子,了解春天的特征,到课中表达,在朗读中认知、品味和表达,把课本上学习的语言内化以后加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这里谈到广泛阅读,大量阅读,多方积累,所谓“博积而厚发”“磨刀不误砍柴工”。现在,有的学校在研究“课内海量阅读”,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

1、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认字;

2、二三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诵读和积累;

3、四五六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经典。低年级以童话儿歌为主,中年级大量背诵韵文和小故事,如:《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唐诗故事》、《宋词故事》、《中华成语》,高年级读经典名著。大量积累后,学生在课堂上读或说“定能生慧、静能通神、能言善辩、侃侃而谈,”建议我们语文教师做一些研究,相信会有好收获的。

怎样写听课评课记录篇9

一、情境导入

1、齐读课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春天(板书),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春光明媚,春暖花开)

3、出示词语: 气温骤降、风雪不止、料峭的春寒、冻得坚硬的山路、 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

a.指名读

b.说说读了这些词语的感受

c.齐读

二、品读课文

(一)小燕子在这寒冷的冬天遇到了哪些麻烦?读一读,想一想 交流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

1、天气冷 指名读

2、 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饥寒交迫——“饥饿”

3、再来看看这个词语,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显示“濒临死亡”) 师: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要经过长途跋涉,他们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事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濒临死亡”就是——即将死亡,再看看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配乐)齐读

4、过渡:然而悲剧没有发生,这是怎么回事? 指名说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当你读完这个故事,你将会被感动。读一读,找一找最感动自己的话,在旁边写写感受。

2、交流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 她不在乎什么?在乎什么?

2、 齐读第四自然段

3、 认识小贝蒂(出示图片) 在什么地方寻找?怎么发现的?她会怎么想?怎么做?同桌说一说。 交流 师生接说:小贝蒂不在乎——,不在乎——,她在乎的是——,多么令人感动的画面。

4、 还有什么地方也深深地打动了你?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人很多,把燕子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2、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什么危险?

3、 找一找,还有没有其他地方令你感动的?(政府做出这么大的决定,为的是一群燕子。)

4、 师:回到充满温暖的列车,齐读第一自然段(配乐)

5、如果你就是车厢内的一只燕子,当你看到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6、写话: 以“这怎能不令人感动……”为开头写一段话。(播放“小燕子”歌曲)

7、交流

三、总结课文,提升感情 让我们记住——,记住——。

教学设计:

一、感受春天的寒冷

1、学生说春的字词,体会春天的美好。

2、找找课文中春寒的词语,读读说说给你的感受,再一次读好这些词。

3、找找课文中描写春寒的句子,读悟感受。

二、感受严寒中的温暖

1、找打动自己的句子。

2、步步深入读、悟。

3、充分谈自己的感受,及时的追问引导体会,悟后读。

4、动笔写写:如果你就是燕子,当你看到人们这样帮助你,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让燕子专列开进学生幼小的心灵。

评 析: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老师能及时的捕捉学生回答中的亮点和惑点,本节课执教的老师能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学生感悟后能及时让他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读来表达。整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板块与板块之间衔接较紧凑。 不足:政府如何帮助小燕子这部分理解还没有到位,对与学生的回答要有个整体的梳理,使层次更分明。小贝蒂那段的话与插图在教学时应交换顺序,让学生在感观图片中小贝蒂的形象后,再读文,可能学生的感受会更深。

第二节课 教学设计:

一、构建阅读,主线贯穿

1、课的开始,抓住向谁致谢,为什么致谢?这条主线为学生创造氛围,大体回顾课文的大意。

2、逐个读悟

政府

(1)在什么情况下帮助?

(2)遭遇什么? 让学生在读、找中激发担忧之情。

居民

(1)那儿看出寒冷,读读这些短语让你体会到什么?

(2)人们怕不怕冷,找关键词。体会居民无畏的精神。并深情朗读。

小贝蒂

(1)抓住两个“冻”字在文中找原因

(2)抓数量词感受。

二、创设情境感悟

1、想象:“瑞士政府会呼吁写什么?”“如果你是居民,你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2、看图写话:观察图中小贝蒂就小燕子的景象,写一小段话。 本节课中,教师主线把握较好,但自己进入角色较快,学生关注不够。重教案,轻了学生,对于学生的回答容易打断并接学生的话。 第三节课 教学设计:

一、以“燕子遇到的麻烦”为主线,导入课文。

二、自读课文3-5小节,抓重点词句学生体会,并感悟读。

三、写话交流:把小贝蒂救助小燕子的感人场面写下来。

评析

板书设计较新颖,板块较清晰,老师的引导不够自若那流畅。学生的朗读不够到位。 三节相同的课,三位老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各有特色。主线的把握较准确,根据教材特点合理的安排各个教学环节。第一位老师的教学环节之间衔接较自然流畅,注重学生自己的感受。后两位老师的主线在课堂开始就明确,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但在课堂教学时,牵引成分较多,特别是第二位老师容易打断学生的回答。

怎样写听课评课记录篇10

一、导入

师:送给大家一句话:敢于展示自己是一种勇气!记下了吗?

生:记下啦!

师:在今天的课堂上,你有没有勇气展示自己?有没有勇气把自己的观点和大家交流?

众:有——!

师:说到勇气,词典里是这样解释的——敢作敢为,有无所畏惧的气概。在你的心目中,你最欣赏、最佩服的勇气是什么?请用“勇气就是……”说一句话。

生1:勇气就是面对恶势力毫不屈服。

生2:勇气就是明知可能做不到还敢于挑战自己。

师:好,我们就走进美国作家狄斯妮的一篇小说,了解二战时期一位普通的士兵和一位普通的妇女的勇气。(板书课题、作者)先了解一下背景:

(屏幕出示,交代小说背景:1939年,德、意、日和英、美、法两个帝国主义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而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快蔓延全球,短短6个星期之后,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就宣布投降。但具有革命传统的法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拿起武器,同世界向往和平的反法西斯的人民一起英勇斗争。1944年6月6日早晨,盟军三个伞兵师在德军防线后方空降,本文的故事发生了……)

二、读出故事:

师:了解了背景,请同学们把这篇小说默读一遍。有两点要求:第一、把不清楚的字词标出来。第二,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开始吧!

(屏幕出示:1、默读课文,不清楚的字词标出来。2、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生默读课文。)

师:都读完了吧?我发现咱班的同学有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同学把每一段前边都标上了序号。有没有不清楚的字词?(很多学生举起手来)

师:解决字词的途径很多:首先,要学会利用课下的注释;其次,可以利用工具书;第三,可以和同学交流;如果还解决不了,问老师。(学生看注释、交流。只剩少数学生举手了。)

生1:第九段“把门什么上”?

师:这个字哪位同学认识?

生2:读“shuān”

师:明白了吗?

生1:明白了。

师:人家帮你解决了困难,你应该怎么样?

生1:谢谢!

师:好!

师:还有吗?

生3:第一段勋章什么带?

师:谁知道?

生4:shòu

生3:谢谢!

师:哪一位同学能够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一下这篇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5:本文讲述了一个法国女人救美国伞兵的故事。

生6:文章叙述了二战期间法国女人不怕危险,两次救助美国伞兵的故事。

(板书:美国伞兵 法国女人)

三、读出人物

师: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很多,大家再细读一下这篇小说。找出描写人物的句子,说说你最欣赏的是谁的勇气。

(屏幕出示:细读课文,着重研读人物描写的句子,用下面句式回答:我认为______最有勇气,我最敬佩他(她),因为他(她)______。)

(生认真读课文,思考相关问题。)

师:有答案的同学举手。

生1:我认为法国女人最有勇气,我最佩服她,因为她勇敢的两次救了那个美国伞兵。

师:能不能结合具体的句段说说?

生1:第6段,“‘哦,当然啦。”法国女人说着便把他带进屋里。这是对法国女人的语言描写,从这里我看出了她的勇气。

师:说的好,对法国女人的语言描写还有吗?

生2:有,在第16段“哦,当然啦。快!”

师:这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话?

生2:这是第二次救美国伞兵时说的。在第一次救他的时候,法国女人的丈夫被德国士兵无情的杀害了。

师:能不能把这两句读一下?

(生读)

师:这两句有区别吗?

生2:有,第二句多了一个“快”字。

师:那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2:应该读出她的"坚定、勇敢。

师:这是在她付出沉痛的代价之后,当机立断,包含更大的勇气。法国女人说的话似乎少了些,在这儿让她多说几句行吗?

生2:不行,这时候情况紧急,德国兵很快就要追来了。

生3:“她毫不迟疑的把他送进壁炉边的碗橱里。”“毫不迟疑”写出了法国女人的干脆、果断。

生4:我更赞赏美国伞兵,我佩服他的勇气,他是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师:说的好,你能具体的解释一下他的机智、勇敢表现在哪些地方吗?(板书:机智、勇敢)

生4:他遇到危险,毫不犹豫的求救。

生5:还有被捕以后,及时从窗口逃生。

生6:从窗口逃生后,再次返回到法国女人的家里。显示了美国伞兵超人的智慧,

师:是啊这个情节出乎我们的意料。这学院多大的勇气呀!他知道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于是,他赌了一把。他求救时怎么说的?

生7:读第5段和15段。

师:第一次去法国女人家,知不知道法国女人会救他?

生7:不知道。

师:应该怎么读?

生7:慢读。

师:第二次说这句话时的心情和处境怎样?

生7:很内疚,很危险。

师:应该读得……?

生7:快些。

师:你们两个能不能把这两次对话给大家再读一下?

(生读)

师:这两句“愿意把我藏起来吗”含义一样吗?

生1:不一样。第一次意思是说你愿不愿意帮助我?第二次是说,我已经给你的家庭带来了不幸,你还敢不敢帮我?

师:尽管是给人家带来了那么大的不幸,但还是返回来求助人家,这需要有……?

众:勇气!

生2:我认为法国女人的丈夫最有勇气。

师:呵呵……为什么?

生2:读第7段。

师:对,她和法国女人的意见是一致的。

生3:我也认为法国女人最勇气,我最欣赏她。因为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善良。

师:从哪里看出的?

生3:第4段,“她长得并不漂亮,虽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这是对法国女人的外貌和神态描写,从这里可以看出法国女人是善良的。

师:好,“她长的并不漂亮”告诉我们什么呀?

生4:这是外貌描写,说明法国女人并不特殊。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妇女。

师:那为什么写她“不是笑容满面”呢?

生4:暗示那是战争年代,法国女人经历了很多的苦难。

师:我认为这段有两个词非常重要,你能找出哪两个词吗?

生:善良、镇定。如果不镇定的话,美国士兵来到她的家中,她就会非常的慌乱,也就不能及时的救助美国士兵。

师:好,为什么写她的善良?

生:如果不善良,她就不可能救助美国伞兵。

师:文中对法国女人还有一处神态描写,能找到吗?

生4:在第1段,“他满脸苍白,泪眼模糊。”写出了她失去丈夫后的悲伤、悲痛。

师:在这句的后面有一句话:“他们面对面地,站了也许一秒来钟。她没有向她丈夫的尸体看上一眼,一直看也不敢看他一下。她直直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他的到来使她变成了寡妇,孩子们变成了孤儿。”仅仅一秒钟,这一秒里她会想到……也许还会想到……

生4:她会想到,你怎么又来了?

生5:如果再被发现很危险;也许她还会想到,应该救他。

师:因为她知道造成她家庭悲剧的真正凶手是谁!为什么她没有向她丈夫的尸体看上一眼?

生5:她害怕看了之后悲痛会动摇她果断的决定。

师:所以她用行动代替了语言。除了我们,还有一个人,对法国女人的精神非常的敬佩。他是谁?

生1:空军将领。读第20段。

师:这时候法国妇女遭受了失去丈夫的不幸,三个孩子也已成了孤儿。为什么将军却说“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你对幸福怎样理解的?大家交流一下。

(生交流www..com)

生2:因为她懂得她信仰的是什么,所以她是一个幸福的人。

师:她的信仰是什么呢?

生2:她的信仰是“和平”。

师:其实,它还强调了幸福的条件:要想幸福,就要有信仰。(板书:爱和平、有信仰)

师:这句话适用于法国女人吗?

生3:不是,像她这样的人还很多,有的甚至连名字都没有。

师:对,我们不知道她(他)是谁,但我们知道她(他)为了谁!

师:法国女人为了人类的和平,为了自己能过上幸福的日子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所以说她是幸福的。你还知道这样的事例吗?

生4:我们可以坐在教室里学习,是幸福的。

师:嗯,还有吗?例如:文天祥为正义不怕牺牲,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幸福吗?

众:幸福!

生5:日本地震后,50名志愿者在明知道可能会在两周内死亡的情况下,依然选择死守核电站。他们在精神上也是幸福的。

师:说得好!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面对生与死,这位二战中普通的法国农妇毫不犹豫地做出了抉择!此刻,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生6:我想对她说:我佩服你,佩服你的勇气和善良!

生7:你为了和平,不惜一切代价。值得我们尊重,我们会因你而幸福。

师:请大家齐读最后5段。(生读)

四、读出感悟:

师:上课前,我们谈了对勇气的理解。学了本文,你对勇气是不是又有了新的理解?

生1:我们要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生2:做一个有信仰、有追求的人。

总结:

2篇文章教师都很好的将情境带入,学生对课堂的参与非常积极,然后最后引出对本堂课的理解,让学生明白,从中学到了什么,该做个怎么样的人。

推荐访问:听课 评课 怎样写 怎样写听课评课记录幼儿园 听课评课记录20篇 怎样写听课评课记录范文 怎样写听课评课记录表 怎样写听课评课评语 听课评课记录本怎么写 听课评课稿怎么写 如何写听评课记录 如何写听课评课情况 听课评课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