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企业内部控制论文(集合12篇

时间:2023-08-04 19:4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集合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司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企业在加强经营管理的同时,一定要健全内部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内部控制论文(集合12篇,供大家参考。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集合12篇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集合篇1

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司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企业在加强经营管理的同时,一定要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内部会计控制的变革与创新是企业资产安全完整和经济活动有效进行的基础,通过内部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确保企业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论文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牵制;制约;激励与约束

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与完善是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保证会计工作规范有序进行的重要举措。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必须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的创新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企业自我约束能力,提高抵御风险能力,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不足

(一)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制度急需完善

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有效实施是两个概念。目前,企业虽然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制度,但缺乏有效预防的会计监督机制,使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缺少有力的约束,加之外部监督机制的软弱无力,虚假的会计信息生成输出后很少被发现,因此,导致会计工作次序混乱。从外部环境看,由于政府宏观控制措施、法制建设还不完善,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较差。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不健全。

(二)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

当前,多数经营较差的企业,都出现费用支出失控、财务收支混乱,违法乱纪现象时常发生,导致财务混乱,使会计信息难以真实反映实际经营情况,各种经济指标考核失去了意义。其主要根源在于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严重导致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薄弱,缺乏自我约束机制。尤其是缺乏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的严格检查和监督。内控制度执行不力,疏于防范,有章不循。所以,很难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应有的效力和作用。

(三)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

面对新的经济环境,企业要保持竞争能力,势必要经常调整经营策略、调整内部机构等,这就导致原有的控制对新增加的业务内容没有控制作用。所以,根据经营管理范围的变化、科学技术发展的变化来调整和拓宽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变革与创新已变得尤为急迫。只有不断调整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才能提高其效能,充分发挥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

二、建立与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应遵循的原则

(一)内部相互制约的原则

内部相互牵制是指在各岗位问建立互相验证、互相制约的关系,其在进行有关责任分配时,单独的一个人或部门对一项经济业务活动无完全的处理权,必须经过其他部门或人员的查证核对。在设计内部会计控制过程中,一项经济业务活动各项环节尽量由不同部门处理,也可委托中介机构,发挥其客观、公正的作用。

(二)完整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

完整性要求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应渗透到单位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由于会计工作贯穿于单位整个经济活动,是对单位整个经营管理活动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另外,还要求内部会计控制对全体员工都有约束力。由于单位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因此,要将各部门和各岗位形成既相互制约,又具有纵横交错关系的统一整体,以保证各部门和各岗位均能按照单位的目标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

(三)成本效益观念与务实原则

设计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为了实际应用,因此,不用过于强调其严密性和完整性。应尽量精简机构和人员,选择恰当控制方法和手段,减少过繁的手续和程序,避免重复劳动,使内部控制制度简化且高效率;内部会计控制的文字说明要简洁明了,条理清楚。

(四)动态反馈和预见性相结合的原则

单位的会计机构要积极修订完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与时俱进,不断修订和完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始终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的适应力和活力。同时,由于各个单位的内部实际情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面临的外部环境也是随着社会进步而变化和发展,但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又是相对稳定,为了既要符合现时需要,又要与未来发展相结合,保证在一定时期内的适应力和活力,在设计时要有一定的前预见性。

三、完善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一)重新审视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

牢固树立内控观念,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自我认识,自觉主动地进行内控的监督约束,尽快构建一套责权分明、规章健全、运作有序的内控会计机制,从而促进现代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必须坚持依法理财的原则;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必须注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必须根据企业经营范同的变化,不断调整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以提高其效能,因此,要真正地重视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把这样的认识融人到企业的治理结构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利于企业依法自主经营、减少经营风险、顺利实现经营目标;有利于保护企业资产的完整;有利于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合理分工、明确权责、科学管理;有利于所有者和经营者权利的制衡、优化企业外部环境、提高内控效果。重视内部会计控制是正确处理企业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前提。

(二)重构企业内部会汁控制制度

当前,很多企业都是跨越式发展的,企业规模快速扩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也需要打破传统的内部会计控制的狭隘性,拓宽了内部会计控制的内涵,由局部的会计控制、财务控制扩展到对整个企业的资源环境和业务流程的全方位管理控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会计信息的内容被赋予新的涵义,反映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方面,使得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控制内容更加丰富,控制难度相应加大。这也必然要求企业在加强经营管理的同时,必须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通过内部相互牵制、相互制约,才能确保企业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制定内部会计控制的目的是要通过有关制度的内部牵制和制约,不断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最终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所以,就有必要在新的形势下,重构内部会计控制,建立健全内控风险评估和监测制度,建立、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以及相关惩处办法,强化内部稽核检查机制,统一思想,增强企业内控的自觉性。

(三)更新成本费用的控制观念

成本是决定企业竞争能力的强弱,盈利能力多少的关键,企业在设计和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时,必然要考虑成本费用的控制问题,内部会计控制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减少低效和投资浪费,因而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应以成本效益原则为指导,要在实行内部会计控制所花费的成本和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因此,建立以成本控制为手段的成本管理制度势在必行。信息技术的进步为战略成本管理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在新经济环境下,企业要树立战略成本费用控制的新观念,要考虑如何将成本控制措施融合到具体的业务过程之中,使成本管理措施得到顺利实施。企业应当建立成本费用控制系统,做好成本费用管理的基础工作,诸如制定成本费用标准,分解成本费用指标,控制成本费用差异等等。新经济时代,企业经济运作的特征,迫使企业改变传统成本的管理控制观念、管理模式,运用高新技术,培养职工的成本意识,通过全员成本管理和全过程成本管理,充分发挥价值流程中生产者与其他价值创造者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成本控制日的,实现战略成本的管理。降低成本是企业盈利的最根本途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成本结构,企业应该认真分析价值流程中的成本控制要点,设计合理的绩效考核模型,抓住重点制定目标成本,实施成本控制制度,加大考核力度,包括确定目标成本、费用预算等;根据预算单元进行分解,每月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在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中寻找进一步降低消耗,杜绝浪费的突破口,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企业自身“体质”,才能实现预定的目标成本,促进成本不断降低,提高经济效益,从而有效地发挥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

(四)加强信用管理,构建和更新信息管理系统

企业应尽快建立预警机制和风险防范措施,提高风险控制意识,加强资信管理和信用分析工作,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建立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建立企业内部授信制度、建立应收账款监控制度,设立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真正使企业的信用风险控制管理落到实处,抓出成效。通过积极有效的风险管理,最大程度地降低会计风险。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控制手段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使得内部会计控制的效率大大提高。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必须高度重视网络系统管理体制和程序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为保障计算机系统下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应以制度为准绳制定详尽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下的操作细则和作业指导书,从而确保蕴含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思想的计算机系统正常进行。由于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应用程序,所以,应进行定期评审,对计算机系统下的内部会计控制进行审核和评估,检查其是否符合内部会计控制的要求,减少和消除人为控制因素。根据评审的情况,及时加以补充、修正和完善,确保信息系统下的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同时,要加强对财会电子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数据输出输入、文件储存和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因此,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应在传统的控制观念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内部会计控制的创新工作,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内部会计控制,以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五)把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有效结合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内部会计控制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财务管理模式,更是一种企业管理机制。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内部会计控制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它不再是孤立地被理解成一些程序和过程,而是包括企业战略目标、预算管理、业绩评价和激励在内的一整套控制制度,把预算编制、激励与约束机制等手段有机结合,已成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手段,所以,必须强化内部会计控制约束,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一是强化组织约束,提高政府和社会的外部监督力度是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有力保证,依靠政府的权威性,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使之有效实施,要加快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社会监督体系,使其成为企业的约束力量。同时,通过中介组织,依据独立审计准则,站在公正立场上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评估,并对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损失、责任进行追究,通过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有机结合,有效进行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准确地把握企业内部运行中的症结所在,有利于提高内控工作的质量,对企业实施会计控制,确保企业健康运行和公司效益不受损失。二是建立多层次的现代企业会计控制制度。多层次的会计控制体制是通过明确各方关系人的权利和责任来实现的,使每个群体或个人行为均处在他人的监督控制之下,避免会计控制流于形式。如委派“财务总监制”,体现控制主体相互制衡的关系,通过多层次的财务监控体系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财务管理控制风险。建立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确保企业财产安全和会计信息真实。

(六)积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立以人为本的`内部控制制度,围绕人的价值管理来开展内部会计控制活动的各项内容,协调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的环境控制关系。通过优化企业控制环境,培养职责权限,划分责任中心,建立适当的沟通渠道,根据实际完成情况予以奖励或处罚,建立责、权、利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激励约束机制,同时应注意责任的考核民主化和问题处理的人性化,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企业内每个员工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企业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内部会计控制的最终目标是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的,而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人是内部会计控制活动的载体,企业内部各层面的人均应参与内控体系的活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本身就是人的活动,是由人来进行并受人的因素影响,以人为本作为构建内部控制机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保证组织内所有成员具有一定水准的诚信、道德观和能力的人力资源方针与实践也是内部控制有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要加快建立会计诚信的内控机制,强化企业内部的会计诚信管理,确立会计人员的会计诚信观念和诚信立人的意识,使会计人员意识到会计诚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把会计诚信作为最重要的工作准则和最基本的工作要求,树立起会计职业的尊严感。所以,建立以人为本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制定严格的企业内部会计诚信控制制度,对培养企业员工,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进而更好地贯彻和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管理有着更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会计控制,它通过健全制度、规范行为、强化监督、完善自我等活动,不断促进我国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在新经济时代,只有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才能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中小企业股东的利益;有利于董事会有效行使控制权;有利于保障债权人、职工、客户等的利益;有利于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和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集合篇2

一、房地产内部会计控制现状

(一)资金管理问题

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也加剧了房地产行业市场的竞争,资金俨然成为房地产企业赖以生存的唯一依靠。然而,对绝大多数房地产企业而言,他们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一旦房地产企业银行贷款受阻或是投资资金得不到回收,而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这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甚至可能造成企业的破产。因此,确保企业拥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并合理的管理资金是抵抗风险,保持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二)工程项目管理方面问题

1、违法分包

对于房地产行业,违法分包的现象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是十分普遍的。违法分包就是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施工单位,或者是未经建设单位同意,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建设工程部分交由其它单位来完成。然而,一旦出现违法分包的现象,那么工程项目的质量,建设周期,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就可能得不到相应的保证,给企业也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房地产企业在招标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流程,仔细审查投标单位的资质,以及综合考虑投标单位在行业内的成就和名誉,来选择承包单位。同时,还要派遣企业内部专业人员入住工程施工现场,做到实时的监督、管理的工作,杜绝违法分包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2、预结算管理不完善

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预结算管理不完善的问题。预结算的方式都是一对一的,由于没有稳定的工作地点,根本无法完全公平公正的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绩效评比。所以常常造成部分施工人员消极怠工,从而影响了工程施工进度。

3、缺乏风险意识

很多企业的破产,并不是因为企业本身实力存在问题,而是由于企业高层人员缺乏风险意识,没有正确把握市场环境变化的动向,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并且在应对风险时也没有有效的措施,从而造成企业的倒闭。因此,加强风险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二、加强房地产企业会计内控的策略

(一)调整风险预期,提高风险意识,建立风险评估制度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潜在的风险,房地产企业想要得以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一方面,房地产企业可以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时刻监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金的流动情况,增强企业的预测财务风险的、发现财务风险和解决财务风险的能力,以便企业员工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解决问题,避免因为疏忽大意或是错误而带来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企业还要加强企业员工自身的风险意识,使得企业员工在实际的工作中都能够细致入微,严谨认真,做到防范于未来,这对于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一套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是保障企业能够正常运转的重要前提。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不断的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加强体系对于企业内部员工日常工作的监督和鼓励作用,以便于该体系能够更好的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建设良好的控制环境

1、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工程施工方面的专业素质和自身的道德修养企业的高层把握着企业的发展方向,高层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直接关乎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专业素质有助于高层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更好的参与、指导和管理工作。道德修养有助于提高自身的自制力,杜绝行贿和受贿的行为,做到遵纪守法,这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2、建立独立的内审部门

除了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外,企业还有必要建立独立的内审部门,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不完善之处所带来的问题。通过不定期的随机抽查,对企业员工的工作也是起到一个督促和监督的作用,也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利于企业的发展。

(四)建立有房产行业特性的内部会计控制动态管理指标体系

预算管理方面的工作的是房地产行业的特性,它直接关乎企业利润,但是,绝大多数的房地产企业并不重视预算管理方面的工作。其造成的结果就是,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大量的数据和所期望的目标与实际的市场环境不符。另一方面,少量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指标制度,对于会计预算管理方面的工作中的成本预算,收益和支出的核算等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因此,建立一个具有房地产行业特性的内部会计控制动态管理指标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更加有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

三、结束语

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房地产原有的内部会计制度已经不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目前资金管理问题、工程项目管理问题是房地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房地产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够使得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不断的完善,以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集合篇3

一、引言

自从2002年美国颁布萨班斯法案(SOX)后,内部控制审计倍受关注。我国在2008年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在2010年4月26日再次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实施。本文从内部控制产生过程中的关于组织行为的线索出发,结合现在内部控制现状研究,分析内部控制实施应当尊重人性。

二、内部控制发展及体现的组织行为内容

现在一般将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和内部控制框架阶段,其中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和内部控制框架阶段体现出组织行为的内容,其具体内容如下:

1、内部控制结构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人类学等众多学科开始与企业管理问题进行交叉研究,使得行为科学引入企业管理的领域,其强调对人的因素的重视,以注重人际关系提高生产率,以影响、激励等方式来提高绩效,将满意作为首要目标,生产率作为其次目标,最重要的是认为人是"社会人"的认知基础。这些思想丰富了内部控制的内容:基于"社会人"假设而采用激励政策,注重内部控制中人际关系的地位,将最大满意度提到与最高生产率比肩的位置。

2、内部控制框架阶段。20世纪末众多管理理论的交叉发展,丰富了内部控制内容。此时的"系统管理理论"和"权变管理理论"对人的认识更进一步,认为人并非不是"经纪人"即为"社会人",而是"复合人"或"复杂人",其有不同的需求和需求类型;管理手段和方法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而言,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同时管理也以满意度与生产率不分前后,二者并重为目标。受这种管理思想的影响,内部控制的相应观念也因此改变,控制活动将人际关系与生产管理全部包括在内。

三、现在内部控制现状研究

本文仅就内部控制在我国发展中两个状况进行分析:

1、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台若干涉及内部控制的文件,其后建立内部控制成为众多企业的内部构建之一,但企业在对真正关于内部控制的理论一知半解的情况下便纷纷设立内部控制机构,其实施结果可想而知,徒有其表罢了。

2、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所设立的内控系统并不完整,重视供产销环节的程序控制,但忽视内部控制结构的整体协调,从而造成管理上的混乱,舞弊事项经常发生。这与内部控制最初由内部牵制或会计控制发展丰富起来有根源性原因,对于内部控制的整体理念还缺乏认识,还处于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从组织行为尊重人性的角度展开针对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分析。

1、企业。从企业整体战略规划角度来看,我国很多企业缺乏完整的战略规划,也并非定要以发展到大公司为目标,企业的危机意识不足,并没有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内在需求,缺乏动力和主动性。从成本角度来看,对于很多中小型企业来说,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制实属"强人所难",成本与收益不一定相称。例如,很多中小企业由于人员编制不足并且业务简单,建立一个复杂的控制系统反而会增加职员的业务量,这与节约成本的追求不符。

固然产生这种现状的因素很多,但不可否认在是否需要建立内部控制体系这个层次来说,我们应对企业状况予以尊重和考量,不可一刀切,企业作为组织,其发展能力、发展动力等人性因素也应考虑在内。

2、管理层。企业的任何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都离不开制度的制定者,企业内部控制同样也无法逾越过那些制定、管理与监督制度的人的行为及其价值观。但当前现实情况是企业高管舞弊已经成为审计的重中之重,财务舞弊、违法违规屡见不鲜。而从管理层人员角度出发,他们的管理理念、对自身在企业的定位、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对企业现状的认识都影响着一些重要问题:他们自身是否赞成建立内控,企业现在是否需要内部控制,应当如何建立内部控制。因此,在内部控制建立初始,对处于组织领导地位的管理层,其利益和态度是否有考量,其观念是否有进行改进和统一,其积极性是否充分调动等等,应给与尊重。我们应对管理层的能力、观念、自身利益等方面给予人性化的思考。

3、员工。内部控制的成败自然离不开组织的员工,要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必须确保组织中每个人均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务;有胜任能力、忠诚的员工是提供有效控制的基础。而这些需要在员工的招聘、评价、培训、晋升和奖励办法等各个阶段进行内部控制,并将其作为内控的组成部分并在建立内部控制时充分考虑。

著名的 "丰田召回"事件正是一个反面的例子,曾以"全面质量管理"这一控制中重要组成部分著称的丰田生产方式从80年代开始便是全球典范,却爆发出多起质量问题。丰田过去的成功便是以员工发现问题可停止生产线为基础,一步步改进质量控制得来的,丰田章男在记者会上强调:这次召回问题的背景,是与这些年丰田的增长速度过快,而员工和组织结构的成长跟不上有关,这些年快速的发展使我们不能像以前那样停下来去思考和做出改进。真可谓"成也萧何败萧何"。

由此可看出内部控制的成功与否同每个员工的关系的至关重要。而相对的,每个员工对内部控制实施的态度、其获得的需求满足则镶嵌在内部控制的各环节。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对作为组织基础的员工,是否充分考虑其适应性,对于变革是适合渐进式变革还是突变式变革,是否考虑其需求满足,其对内部控制的态度等都要从人性角度给予关注。更重要的是提升员工对自我价值的认识,明白其建议对内部控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以使员工能在内部控制建设中得到自我实现。

四、结语

由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对内部控制建设应从企业、管理层和员工三层次的需求出发开始。使企业、管理层和员工首先意识到自身对内部控制的需求,继而产生实施动力,并在内部控制实施中有自我价值实现的满意感。

对此,提出建议:

(1)提高企业风险意识,使企业全面认识其生存环境充满挑战与风险,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建立全面有效的内部控制不失为有效的有效手段。

(2)建立内部控制的基础,帮助管理层和员工走出误区、更新观念、强化管理需求,首先得到管理层的强烈需求和重视,再将这种观念传达给基层员工,从而建立内部控制建设的良好环境和欢迎态度。

参考文献:

[1]孙光国,莫冬燕。我国内部控制研究新方向:基于财务报告可靠性目标[J]。 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8)。

[2]王竹泉,隋敏。控制结构+企业文化:内部控制要素新二元论[J]。 会计研究,2010,(3)。

[3]王虎超。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现状、成因及改进措施[J]。 法制与社会,2007,(5)。

[4]丁瑞玲,王允平。从典型案例分析看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必要性[J]。 审计研究,2005,(5)。

[5]王缨,杨光。寻找"丰田原点" 丰田生产方式辨[J]。 中外管理,2010,(4)。

[6]李雪。会计理论研究。第1版。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年。292-308页。

[7]施先旺。内部控制理论的变迁及其启示[J]。 审计研究,2008,(6)。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集合篇4

《 企业内部控制刍议 》

摘要: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企业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控制舞弊环境的有效措施,同时,也可以及时防止企业经营管理上存在的各种漏洞,促进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的经营健康地向前发展。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6-0178-02

内部控制是组织经营管理者为了维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保证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以及各项法律和规范的遵守,而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调整、检查和制约所形成的内部机制,是组织为实现管理目标而形成的自律系统。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企业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本文将对有关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作如下探讨。

一、部控制的基本结构

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或实施某项政策产生影响的各种要素,主要反映单位管理者及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表现为管理者经营思想和经营作风,单位组织机构、管理者的职能对这些职能的制约、确定权责的方法以及管理者监控的方法,人事方针实施举措与影响本企业业务的各种外部关系。

2、会计系统。会计系统是指企业单位为汇总、分析、分类、记录、报告业务活动并保持相关资产与负债的受托责任而建立的方法与程序。

3、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是指管理者制定的方针,用以保证达到特定目的的行动步骤,主要包括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的批准权,明确有关人员职责分工,有效防止舞弊的发生,即凭证账单设置、使用应保证业务活动的正确记载、财产及记录的接触、使用有保护措施,对记载的业务及计价值复核等。

二、内部控制的作用

1、统驭作用。内部控制涉及到企业中所有机构和所有活动及具体环节,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级结合、统驭整体。一个企业虽有不同部分,但要达到经营目标,必须全面配合,发挥整体的作用。内部控制正是利用会计、统计、业务部门、审计等各部门的制度规划以及有关报告等作为基本工具,以实现综合与控制的双重目的,所以说,内部控制具有统驭整体的作用。

2、制约与激励的作用。内部控制是对各种业务的执行是否符合企业利益及既定的规范标准准予的监督评价。适当的控制使企业各项经营按部就班,以期获得预期的效果。由此可见,内部控制对管理活动能发挥制约作用;严密的监督与考核,能真实反映工作绩效,稳定员工的工作情绪,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及潜能,提高工作效率。由此可见,内部控制也能发挥激励作用。

3、促进作用。无论是管理还是控制,执行者在运用内部控制手段时更重视制度设计、控制原则应用、了解业务部门的实际工作动态,从而及时发挥控制的影响力,促进管理目标、如实达成。因此说,内部控制有促进作用。

三、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内部控制就其控制的范围和目的的不同,可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会计控制是指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合法性有关的控制;管理会计是指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而实施的有关控制。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两个方面,二者是相容相通、相辅相成的,不仅整体目标是一致的,而且一些控制措施及方法也是相同的。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一般主要以内部会计控制为主体,辅之以管理控制,最终实现整个企业内部管理的控制。其主要控制内容和方法有:

1、授权控制。指企业经济活动发生前内部部门及各级职员必须经过授权和批准,否则,就不允许接触这些经济业务,以防止滥用职权,保证既定管理方针的执行。授权批准控制包括一般授权与特定授权两种形式,这是种事前控制。

2岗位责任控制。就是单位经营管理者在合理设置机构的基础上,按程序定位和内部牵制原则,将各职能部门业务细划为若干工作岗位,按岗位赋予其权利和职责,由此建立一套自我制约和自动检查的岗位工作关系。企业不相容的职务必须进行分工负责,不能由一个人同时兼任。

3、业务记录控制。指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必须按一定程序和方法进行会计记录,确保对企业内部和外部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会计记录是整个会计控制的核心,包括会计凭证制度、完整的账簿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合理的会计政策和程序,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及建立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

4、财产安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确保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即对企业的现金、银行存款的收支活动,固定资产存货等财产物资购进、领用及库存情况必须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反映,防止企业财产的损失和浪费,保证财产和物资的安全。

5、内部财务控制。是指企业的财务资源及其利用状态所进行的控制。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以计划或预算为依据,利用相关的财务信息,对资金的收入、支出、占用、耗费进行审核,发现实际与目标之间的财务偏差,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进而最终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和企业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6、内部审计控制。是指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以确定既定政策和程序是否得以贯彻,建立的目标是否遵循,资源利用是否合理有效,单位经营目标是否实现。它独立于会计机构之外,对会计工作实行控制和再监督。

四、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完善对策

今年以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深入,从政府部门到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内部控制目标过于简单。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内部控制存在及存在形式的根本,也是建立内部控制框架以及考核、评价内部控制的指导参照物。目前,中国内部控制目标过于简单。往往单从经营角度出发而很少从治理层面考虑,因而其更多地是关注合规经营目标,而很少关注经营效率目标。这样,不仅不能发挥其改善经营管理的作用,而且也不利于调动领导和员工的积极性,甚至可能使其产生抵触情绪。

2、“内部人员控制”问题相当严重。“内部人控制”就是一个企业由不拥有股权或者拥有少份额的内部人――经理人员事实上或依法掌握了企业的剩余控制权(甚至剩余索取权),其直接后果是管理当局以牺牲股东的权益获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只要企业存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内部人控制的必然结果是相当比例的实际利润以工资、奖金、福利和其他形式变成了管理人员和职工(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的额外收入被记人了企业成本。

3、风险控制的不足。在现今这个以风险投资和知识资本为主导的社会里,企业会遇到多方面的风险。这些风险大致可分为: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及时发现这些风险并采取科学的措施予以管理,做到规避风险,减少损失,这是应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的一个过程,应用于企业的战略制定和企业的各部门以及各项经营活动,用以确认可能影响企业潜在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从而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首先应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为达到这一目标,一是要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强化产权约束,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形成权责分配、激励与约束、权利制衡关系,把各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公司管理层必须牢固树立内控优先的思想,自觉形成风险管理观念,制定有效的信息资料流转通报制度,保证员工及时了解重要的法规和管理层的经营思想。三是完善员工管理制度,注重人的因素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通过建立企业文化和培养团队精神,保持一种健康的文化氛围,为企业内部控制政策制定和贯彻落实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2、建立全面的风险评估体系。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跨国公司的大量涌现,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必须对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及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以加强管理,及时的防范和化解风险实现经营目标。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应主要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依靠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对企业的认知度来提高企业各类风险进行评估的效率;二是聘请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事前预算,并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以期将企业的风险降至最低。

3、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制定内部控制程序的原则是避免由相关人员组成的集团从头到尾控制某个操作和交易。企业在制定控制活动时关键就是要寻找关键控制点。一般企业应当根据其经营活动的关键绩效领域确定其关键控制活动,以便使得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更好的实现。

4、建立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与沟通是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生命保障线,为企业管理层监督各项活动和在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提供保障。一个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企业信息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应确保企业的每个员工都明确自身的职责;二是信息系统应具备全方位的信息沟通渠道。

5、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内部控制过程就必须被恰当的监督。为此,一是要强化内部审计职能。重视并强化内部审计可以促进控制环境的建立,为改进控制制度提供建设性建议,并保证各项控制措施能够得以贯彻落实。二是控制自我评估。企业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及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总之,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控制舞弊环境的有效措施,同时,也可以及时防止企业经营管理上存在的各种漏洞,促进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的经营健康地向前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集合篇5

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司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企业在加强经营管理的同时,一定要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内部会计控制的变革与创新是企业资产安全完整和经济活动有效进行的基础,通过内部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确保企业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论文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牵制;制约;激励与约束

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与完善是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保证会计工作规范有序进行的重要举措。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必须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的创新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企业自我约束能力,提高抵御风险能力,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不足

(一)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制度急需完善

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有效实施是两个概念。目前,企业虽然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制度,但缺乏有效预防的会计监督机制,使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缺少有力的约束,加之外部监督机制的软弱无力,虚假的会计信息生成输出后很少被发现,因此,导致会计工作次序混乱。从外部环境看,由于政府宏观控制措施、法制建设还不完善,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较差。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不健全。

(二)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

当前,多数经营较差的企业,都出现费用支出失控、财务收支混乱,违法乱纪现象时常发生,导致财务混乱,使会计信息难以真实反映实际经营情况,各种经济指标考核失去了意义。其主要根源在于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严重导致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薄弱,缺乏自我约束机制。尤其是缺乏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的严格检查和监督。内控制度执行不力,疏于防范,有章不循。所以,很难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应有的效力和作用。

(三)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

面对新的经济环境,企业要保持竞争能力,势必要经常调整经营策略、调整内部机构等,这就导致原有的控制对新增加的业务内容没有控制作用。所以,根据经营管理范围的变化、科学技术发展的变化来调整和拓宽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变革与创新已变得尤为急迫。只有不断调整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才能提高其效能,充分发挥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

二、建立与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应遵循的原则

(一)内部相互制约的原则

内部相互牵制是指在各岗位问建立互相验证、互相制约的关系,其在进行有关责任分配时,单独的一个人或部门对一项经济业务活动无完全的处理权,必须经过其他部门或人员的查证核对。在设计内部会计控制过程中,一项经济业务活动各项环节尽量由不同部门处理,也可委托中介机构,发挥其客观、公正的作用。

(二)完整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

完整性要求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应渗透到单位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由于会计工作贯穿于单位整个经济活动,是对单位整个经营管理活动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另外,还要求内部会计控制对全体员工都有约束力。由于单位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因此,要将各部门和各岗位形成既相互制约,又具有纵横交错关系的统一整体,以保证各部门和各岗位均能按照单位的目标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

(三)成本效益观念与务实原则

设计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为了实际应用,因此,不用过于强调其严密性和完整性。应尽量精简机构和人员,选择恰当控制方法和手段,减少过繁的手续和程序,避免重复劳动,使内部控制制度简化且高效率;内部会计控制的文字说明要简洁明了,条理清楚。

(四)动态反馈和预见性相结合的原则

单位的会计机构要积极修订完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与时俱进,不断修订和完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始终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的适应力和活力。同时,由于各个单位的内部实际情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面临的外部环境也是随着社会进步而变化和发展,但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又是相对稳定,为了既要符合现时需要,又要与未来发展相结合,保证在一定时期内的适应力和活力,在设计时要有一定的前预见性。

三、完善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一)重新审视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

牢固树立内控观念,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自我认识,自觉主动地进行内控的监督约束,尽快构建一套责权分明、规章健全、运作有序的内控会计机制,从而促进现代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必须坚持依法理财的原则;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必须注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必须根据企业经营范同的变化,不断调整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以提高其效能,因此,要真正地重视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把这样的认识融人到企业的治理结构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利于企业依法自主经营、减少经营风险、顺利实现经营目标;有利于保护企业资产的完整;有利于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合理分工、明确权责、科学管理;有利于所有者和经营者权利的制衡、优化企业外部环境、提高内控效果。重视内部会计控制是正确处理企业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前提。

(二)重构企业内部会汁控制制度

当前,很多企业都是跨越式发展的,企业规模快速扩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也需要打破传统的内部会计控制的狭隘性,拓宽了内部会计控制的内涵,由局部的会计控制、财务控制扩展到对整个企业的资源环境和业务流程的全方位管理控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会计信息的内容被赋予新的涵义,反映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方面,使得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控制内容更加丰富,控制难度相应加大。这也必然要求企业在加强经营管理的同时,必须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通过内部相互牵制、相互制约,才能确保企业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制定内部会计控制的目的是要通过有关制度的内部牵制和制约,不断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最终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所以,就有必要在新的形势下,重构内部会计控制,建立健全内控风险评估和监测制度,建立、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以及相关惩处办法,强化内部稽核检查机制,统一思想,增强企业内控的自觉性。

(三)更新成本费用的控制观念

成本是决定企业竞争能力的强弱,盈利能力多少的关键,企业在设计和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时,必然要考虑成本费用的控制问题,内部会计控制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减少低效和投资浪费,因而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应以成本效益原则为指导,要在实行内部会计控制所花费的成本和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因此,建立以成本控制为手段的成本管理制度势在必行。信息技术的进步为战略成本管理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在新经济环境下,企业要树立战略成本费用控制的新观念,要考虑如何将成本控制措施融合到具体的业务过程之中,使成本管理措施得到顺利实施。企业应当建立成本费用控制系统,做好成本费用管理的基础工作,诸如制定成本费用标准,分解成本费用指标,控制成本费用差异等等。新经济时代,企业经济运作的特征,迫使企业改变传统成本的管理控制观念、管理模式,运用高新技术,培养职工的成本意识,通过全员成本管理和全过程成本管理,充分发挥价值流程中生产者与其他价值创造者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成本控制日的,实现战略成本的管理。降低成本是企业盈利的最根本途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成本结构,企业应该认真分析价值流程中的成本控制要点,设计合理的绩效考核模型,抓住重点制定目标成本,实施成本控制制度,加大考核力度,包括确定目标成本、费用预算等;根据预算单元进行分解,每月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在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中寻找进一步降低消耗,杜绝浪费的突破口,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企业自身“体质”,才能实现预定的目标成本,促进成本不断降低,提高经济效益,从而有效地发挥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

(四)加强信用管理,构建和更新信息管理系统

企业应尽快建立预警机制和风险防范措施,提高风险控制意识,加强资信管理和信用分析工作,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建立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建立企业内部授信制度、建立应收账款监控制度,设立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真正使企业的信用风险控制管理落到实处,抓出成效。通过积极有效的风险管理,最大程度地降低会计风险。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控制手段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使得内部会计控制的效率大大提高。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必须高度重视网络系统管理体制和程序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为保障计算机系统下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应以制度为准绳制定详尽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下的操作细则和作业指导书,从而确保蕴含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思想的计算机系统正常进行。由于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应用程序,所以,应进行定期评审,对计算机系统下的内部会计控制进行审核和评估,检查其是否符合内部会计控制的要求,减少和消除人为控制因素。根据评审的情况,及时加以补充、修正和完善,确保信息系统下的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同时,要加强对财会电子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数据输出输入、文件储存和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因此,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应在传统的控制观念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内部会计控制的创新工作,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内部会计控制,以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五)把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有效结合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内部会计控制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财务管理模式,更是一种企业管理机制。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内部会计控制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它不再是孤立地被理解成一些程序和过程,而是包括企业战略目标、预算管理、业绩评价和激励在内的一整套控制制度,把预算编制、激励与约束机制等手段有机结合,已成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手段,所以,必须强化内部会计控制约束,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一是强化组织约束,提高政府和社会的外部监督力度是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有力保证,依靠政府的权威性,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使之有效实施,要加快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社会监督体系,使其成为企业的约束力量。同时,通过中介组织,依据独立审计准则,站在公正立场上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评估,并对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损失、责任进行追究,通过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有机结合,有效进行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准确地把握企业内部运行中的症结所在,有利于提高内控工作的质量,对企业实施会计控制,确保企业健康运行和公司效益不受损失。二是建立多层次的现代企业会计控制制度。多层次的会计控制体制是通过明确各方关系人的权利和责任来实现的,使每个群体或个人行为均处在他人的监督控制之下,避免会计控制流于形式。如委派“财务总监制”,体现控制主体相互制衡的关系,通过多层次的财务监控体系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财务管理控制风险。建立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确保企业财产安全和会计信息真实。

(六)积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立以人为本的`内部控制制度,围绕人的价值管理来开展内部会计控制活动的各项内容,协调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的环境控制关系。通过优化企业控制环境,培养职责权限,划分责任中心,建立适当的沟通渠道,根据实际完成情况予以奖励或处罚,建立责、权、利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激励约束机制,同时应注意责任的考核民主化和问题处理的人性化,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企业内每个员工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企业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内部会计控制的最终目标是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的,而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人是内部会计控制活动的载体,企业内部各层面的人均应参与内控体系的活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本身就是人的活动,是由人来进行并受人的因素影响,以人为本作为构建内部控制机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保证组织内所有成员具有一定水准的诚信、道德观和能力的人力资源方针与实践也是内部控制有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要加快建立会计诚信的内控机制,强化企业内部的会计诚信管理,确立会计人员的会计诚信观念和诚信立人的意识,使会计人员意识到会计诚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把会计诚信作为最重要的工作准则和最基本的工作要求,树立起会计职业的尊严感。所以,建立以人为本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制定严格的企业内部会计诚信控制制度,对培养企业员工,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进而更好地贯彻和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管理有着更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会计控制,它通过健全制度、规范行为、强化监督、完善自我等活动,不断促进我国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在新经济时代,只有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才能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中小企业股东的利益;有利于董事会有效行使控制权;有利于保障债权人、职工、客户等的利益;有利于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和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集合篇6

《 企业内部控制刍议 》

摘要: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企业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控制舞弊环境的有效措施,同时,也可以及时防止企业经营管理上存在的各种漏洞,促进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的经营健康地向前发展。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6-0178-02

内部控制是组织经营管理者为了维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保证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以及各项法律和规范的遵守,而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调整、检查和制约所形成的内部机制,是组织为实现管理目标而形成的自律系统。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企业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本文将对有关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作如下探讨。

一、部控制的基本结构

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或实施某项政策产生影响的各种要素,主要反映单位管理者及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表现为管理者经营思想和经营作风,单位组织机构、管理者的职能对这些职能的制约、确定权责的方法以及管理者监控的方法,人事方针实施举措与影响本企业业务的各种外部关系。

2、会计系统。会计系统是指企业单位为汇总、分析、分类、记录、报告业务活动并保持相关资产与负债的受托责任而建立的方法与程序。

3、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是指管理者制定的方针,用以保证达到特定目的的行动步骤,主要包括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的批准权,明确有关人员职责分工,有效防止舞弊的发生,即凭证账单设置、使用应保证业务活动的正确记载、财产及记录的接触、使用有保护措施,对记载的业务及计价值复核等。

二、内部控制的作用

1、统驭作用。内部控制涉及到企业中所有机构和所有活动及具体环节,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级结合、统驭整体。一个企业虽有不同部分,但要达到经营目标,必须全面配合,发挥整体的作用。内部控制正是利用会计、统计、业务部门、审计等各部门的制度规划以及有关报告等作为基本工具,以实现综合与控制的双重目的,所以说,内部控制具有统驭整体的作用。

2、制约与激励的作用。内部控制是对各种业务的执行是否符合企业利益及既定的规范标准准予的监督评价。适当的控制使企业各项经营按部就班,以期获得预期的效果。由此可见,内部控制对管理活动能发挥制约作用;严密的监督与考核,能真实反映工作绩效,稳定员工的工作情绪,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及潜能,提高工作效率。由此可见,内部控制也能发挥激励作用。

3、促进作用。无论是管理还是控制,执行者在运用内部控制手段时更重视制度设计、控制原则应用、了解业务部门的实际工作动态,从而及时发挥控制的影响力,促进管理目标、如实达成。因此说,内部控制有促进作用。

三、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内部控制就其控制的范围和目的的不同,可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会计控制是指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合法性有关的控制;管理会计是指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而实施的有关控制。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两个方面,二者是相容相通、相辅相成的,不仅整体目标是一致的,而且一些控制措施及方法也是相同的。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一般主要以内部会计控制为主体,辅之以管理控制,最终实现整个企业内部管理的控制。其主要控制内容和方法有:

1、授权控制。指企业经济活动发生前内部部门及各级职员必须经过授权和批准,否则,就不允许接触这些经济业务,以防止滥用职权,保证既定管理方针的执行。授权批准控制包括一般授权与特定授权两种形式,这是种事前控制。

2岗位责任控制。就是单位经营管理者在合理设置机构的基础上,按程序定位和内部牵制原则,将各职能部门业务细划为若干工作岗位,按岗位赋予其权利和职责,由此建立一套自我制约和自动检查的岗位工作关系。企业不相容的职务必须进行分工负责,不能由一个人同时兼任。

3、业务记录控制。指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必须按一定程序和方法进行会计记录,确保对企业内部和外部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会计记录是整个会计控制的核心,包括会计凭证制度、完整的账簿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合理的会计政策和程序,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及建立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

4、财产安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确保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即对企业的现金、银行存款的收支活动,固定资产存货等财产物资购进、领用及库存情况必须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反映,防止企业财产的损失和浪费,保证财产和物资的安全。

5、内部财务控制。是指企业的财务资源及其利用状态所进行的控制。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以计划或预算为依据,利用相关的财务信息,对资金的收入、支出、占用、耗费进行审核,发现实际与目标之间的财务偏差,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进而最终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和企业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6、内部审计控制。是指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以确定既定政策和程序是否得以贯彻,建立的目标是否遵循,资源利用是否合理有效,单位经营目标是否实现。它独立于会计机构之外,对会计工作实行控制和再监督。

四、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完善对策

今年以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深入,从政府部门到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内部控制目标过于简单。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内部控制存在及存在形式的根本,也是建立内部控制框架以及考核、评价内部控制的指导参照物。目前,中国内部控制目标过于简单。往往单从经营角度出发而很少从治理层面考虑,因而其更多地是关注合规经营目标,而很少关注经营效率目标。这样,不仅不能发挥其改善经营管理的作用,而且也不利于调动领导和员工的积极性,甚至可能使其产生抵触情绪。

2、“内部人员控制”问题相当严重。“内部人控制”就是一个企业由不拥有股权或者拥有少份额的内部人――经理人员事实上或依法掌握了企业的剩余控制权(甚至剩余索取权),其直接后果是管理当局以牺牲股东的权益获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只要企业存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内部人控制的必然结果是相当比例的实际利润以工资、奖金、福利和其他形式变成了管理人员和职工(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的额外收入被记人了企业成本。

3、风险控制的不足。在现今这个以风险投资和知识资本为主导的社会里,企业会遇到多方面的风险。这些风险大致可分为: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及时发现这些风险并采取科学的措施予以管理,做到规避风险,减少损失,这是应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的一个过程,应用于企业的战略制定和企业的各部门以及各项经营活动,用以确认可能影响企业潜在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从而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首先应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为达到这一目标,一是要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强化产权约束,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形成权责分配、激励与约束、权利制衡关系,把各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公司管理层必须牢固树立内控优先的思想,自觉形成风险管理观念,制定有效的信息资料流转通报制度,保证员工及时了解重要的法规和管理层的经营思想。三是完善员工管理制度,注重人的因素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通过建立企业文化和培养团队精神,保持一种健康的文化氛围,为企业内部控制政策制定和贯彻落实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2、建立全面的风险评估体系。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跨国公司的大量涌现,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必须对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及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以加强管理,及时的防范和化解风险实现经营目标。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应主要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依靠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对企业的认知度来提高企业各类风险进行评估的效率;二是聘请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事前预算,并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以期将企业的风险降至最低。

3、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制定内部控制程序的原则是避免由相关人员组成的集团从头到尾控制某个操作和交易。企业在制定控制活动时关键就是要寻找关键控制点。一般企业应当根据其经营活动的关键绩效领域确定其关键控制活动,以便使得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更好的实现。

4、建立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与沟通是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生命保障线,为企业管理层监督各项活动和在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提供保障。一个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企业信息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应确保企业的每个员工都明确自身的职责;二是信息系统应具备全方位的信息沟通渠道。

5、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内部控制过程就必须被恰当的监督。为此,一是要强化内部审计职能。重视并强化内部审计可以促进控制环境的建立,为改进控制制度提供建设性建议,并保证各项控制措施能够得以贯彻落实。二是控制自我评估。企业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及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总之,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控制舞弊环境的有效措施,同时,也可以及时防止企业经营管理上存在的各种漏洞,促进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的经营健康地向前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集合篇7

4月,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门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18个应用指引,1个评价指引和1个审计指引),连同2008年6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已经建成。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笔者认为,在内控规范体系出台后,内部审计已由幕后走向前台,内部审计理念将发生以下四个转变:即从财务审计向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转变;从经营层业务导向审计向战略层治理导向审计转变;从事后审计向全程审计转变;从查错防弊导向审计向价值增值导向审计转变。

一、从财务审计向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转变

传统的财务审计强调的是结果理性,而忽视了对生成财务报表的内部控制系统的过程理性的审计。近几年,公司倒闭大多与公司内部控制失效、无法提供必要的和可靠的财务信息有关。笔者认为,要解决公司财务信息不真实、财务报告误报的灾难性问题,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发挥作用的内部审计。《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下称萨班斯法案)404条款要求经营层在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之前对本组织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自我评价,并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因为内部控制制度及其程序是管理部门建立的,其执行状况和有效性由管理部门自己评价有失公允,所以,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之前,内部审计人员要对本公司的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评价,向高级经理层提交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高级经理层认可后才能向会计师事务所提交。这样一来,就把内部审计人员从“后台”推向了“前台”,本组织的内控状况不佳,内部审计人员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内部基本规范》第十五条明确指出,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也明确指出,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具有不可推卸的评价和监督职责。这就为内部审计向财务报告内部审计转变提供了法理依据,内部审计由结果理性的财务审计向程序理性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转变是势所必然。

二、从经营层业务导向审计向战略层治理导向审计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内部审计一直处于经营层业务导向审计的范畴,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在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的经营层领导之下,甚至有一部分是由负责财务的总会计师或者负责财务的副总经理主管。这种把内部审计的地位限制在总经理或负责财务的副总经理的经营层级以下,实质就是经营层业务导向审计,而战略决策层相关的审计成为内部审计的盲区。同时由于我国企业的组织架构中,审计委员会制度不健全或形同虚设,阻塞了内部审计由经营层业务导向审计向战略层治理导向审计的上升路径。

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出台,为内部审计由经营层业务导向审计向战略层治理导向审计转变提供了法规和制度保障。首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要求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构建内部审计参与公司治理的桥梁和通道。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同时,《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明确指出,内部审计部门负有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和评价之责,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报告,内部审计部门必须接受审计委员会的职能监督,并通过审计委员会不受限制地接触董事会。在隶属关系上,内部审计部门不再由经营层领导,而是由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领导,直接对董事会负责,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其工作范围不受管理部门的限制,能够确保审计结果受到足够的重视,进而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其次,《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体现了内部审计部门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经营层(总经理)双轨报告、双重负责的模式。职能性审计报告向审计委员会报告,而行政性审计报告向经营层报告。这种转变体现了内部审计的服务范围和内容从传统的经营层经营业务活动扩大到风险管理、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发展战略等公司治理所关注的内容。

三、从事后审计向全程审计转变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指出,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应遵循“全面性”原则,在流程上应当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避免内部控制出现空白和漏洞。内部控制强调全过程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那么作为对内部控制负有监督、控制之责的内部审计,也必将变为全过程审计,由传统的事后审计变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与事后审计相结合。

(一)事后审计的内部控制功能与作用

事后审计是我国传统内部审计的方式,主要侧重于事后的监督和评价,对内部控制进行查缺补漏。事后审计是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内省反思的过程,其侧重点包括战略的正确性、财产的安全性、法规的遵循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及经营的效率效果性,企业对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采取适当的形式及时进行报告。当经济活动结束后,内部审计人员应对计划、决策的完成情况作出全面、综合的审查、分析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意见。企业应当分析内部控制缺陷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和实施改进方案,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对于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重大缺陷或者重大风险,应当及时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经理汇报。

(二)事中审计的内部控制功能与作用

事中审计侧重于审计的实时性,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过程进行实时跟踪,借助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软件技术,实时审计和远程审计都将成为可能。内审人员要进行跟踪审计调查,对计划的实施、方案的落实和决策的执行、经济效益和工作效果进行分析。实时审计能够及时纠正内控制度制定过程中对既定战略目标的偏离倾向和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偏差,实现对生产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财务会计管理系统等的实时监控,不断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与效果。在实施事中审计过程中,内审人员应重点关注以下领域和环节:在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方面弄虚作假;未经授权、滥用职权或者采取其他不法方式侵占、挪用企业资产;在开展业务活动中非法使用企业资产牟取不当利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舞弊给企业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可能造成的重大影响;员工单独或者串通舞弊给企业造成损失。对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行为,应及时通报情况和反馈信息,并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维护内部控制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事前审计的内部控制功能与作用

事前审计是一种积极防御性审计方式,审计关口前移,体现了“要我审计”到“我要审计”的理念的转变;体现了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的转变。事前审计的控制功能与作用突出体现在对事前控制标准的制定和控制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内审人员要对企业的计划、决策进行审计,审查决策方法的科学性,审查决策所依据的资料、数据的可靠性,审查决策有关保证措施的可行性和执行情况与结果。在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内审机构应积极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对各方面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和论证,提出自己的意见,作为企业的决策参考。事前审计实质上是对内控体系进行风险评估和识别的过程,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和财产的安全完整。事前审计强调在内控制度建立和执行之前就对风险进行评估,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和评价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内审人员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依据风险的重要性水平,运用专业判断,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对企业影响的严重程度进行风险排序,确定应当重点关注的重要风险。内审人员应当充分关注包括经营层凌驾、串通舞弊、人为错误或者疏漏、制度滞后等内部控制的局限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将可能发生的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内审人员应当根据风险分析情况,结合风险成因、企业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次上的可接受风险水平,确定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应对策略一般包括风险回避、风险承担、风险降低和风险分担等。事前审计是一种积极预防性审计方式,是内部审计未来发展的方向。

四、从查错防弊导向审计向价值增值导向审计转变

传统内部审计侧重于查错防弊和对经营业务层的监督控制,甚至和作为被审对象的经营业务层形成了对立面,使内部审计工作阻力重重,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效果大打折扣。实际上,内部审计和作为被审对象的管理层目标应是一致的,都在于实现组织目标和增加股东价值。在防风险、重控制、强监管的时代背景下,内部审计必须要转变目标理念,应由过去的查错防弊等一般防护性目标,发展到预测决策、献计献策等高层次的增加组织价值的目标导向上来。正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2130规定:“内部审计活动应该评价并改进组织的治理过程,为组织的治理作贡献。内部审计师应对经营和管理项目进行评价,以确保经营管理活动与组织的价值保持一致,应该为改进公司的治理过程提出建议,为公司治理做出应有的贡献。”

内部审计创造价值的途径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其增值功能的实现是一个间接的过程。恰当的内部审计,还会起到优化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每个连接和降低连接间的协调成本的作用。内部审计创造的价值表现为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内部审计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组织预防和减少损失,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当内部审计成本小于损失的减少时,企业的价值就增加了,这是内部审计创造的直接价值,也是显性价值。除此之外,由于内部审计天然的监督职能,还会产生“威慑价值”,即无论内部审计是否发现了问题,由于在公司治理架构中有其存在,客观上会对组织内的包括总经理在内的各级管理者产生震慑作用,使其尽忠勤勉职责,避免偷懒和机会主义行为,并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绩效,以应对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检查。当然,这种被动的“自控”行为客观上导致了组织价值的增加,这种“威慑价值”的实质也是潜在价值、隐性价值。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集合篇8

4月,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门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18个应用指引,1个评价指引和1个审计指引),连同2008年6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已经建成。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笔者认为,在内控规范体系出台后,内部审计已由幕后走向前台,内部审计理念将发生以下四个转变:即从财务审计向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转变;从经营层业务导向审计向战略层治理导向审计转变;从事后审计向全程审计转变;从查错防弊导向审计向价值增值导向审计转变。

一、从财务审计向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转变

传统的财务审计强调的是结果理性,而忽视了对生成财务报表的内部控制系统的过程理性的审计。近几年,公司倒闭大多与公司内部控制失效、无法提供必要的和可靠的财务信息有关。笔者认为,要解决公司财务信息不真实、财务报告误报的灾难性问题,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发挥作用的内部审计。《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下称萨班斯法案)404条款要求经营层在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之前对本组织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自我评价,并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因为内部控制制度及其程序是管理部门建立的,其执行状况和有效性由管理部门自己评价有失公允,所以,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之前,内部审计人员要对本公司的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评价,向高级经理层提交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高级经理层认可后才能向会计师事务所提交。这样一来,就把内部审计人员从“后台”推向了“前台”,本组织的内控状况不佳,内部审计人员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内部基本规范》第十五条明确指出,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也明确指出,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具有不可推卸的评价和监督职责。这就为内部审计向财务报告内部审计转变提供了法理依据,内部审计由结果理性的财务审计向程序理性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转变是势所必然。

二、从经营层业务导向审计向战略层治理导向审计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内部审计一直处于经营层业务导向审计的范畴,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在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的经营层领导之下,甚至有一部分是由负责财务的总会计师或者负责财务的副总经理主管。这种把内部审计的地位限制在总经理或负责财务的副总经理的经营层级以下,实质就是经营层业务导向审计,而战略决策层相关的审计成为内部审计的盲区。同时由于我国企业的组织架构中,审计委员会制度不健全或形同虚设,阻塞了内部审计由经营层业务导向审计向战略层治理导向审计的上升路径。

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出台,为内部审计由经营层业务导向审计向战略层治理导向审计转变提供了法规和制度保障。首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要求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构建内部审计参与公司治理的桥梁和通道。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同时,《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明确指出,内部审计部门负有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和评价之责,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报告,内部审计部门必须接受审计委员会的职能监督,并通过审计委员会不受限制地接触董事会。在隶属关系上,内部审计部门不再由经营层领导,而是由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领导,直接对董事会负责,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其工作范围不受管理部门的限制,能够确保审计结果受到足够的重视,进而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其次,《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体现了内部审计部门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经营层(总经理)双轨报告、双重负责的模式。职能性审计报告向审计委员会报告,而行政性审计报告向经营层报告。这种转变体现了内部审计的服务范围和内容从传统的经营层经营业务活动扩大到风险管理、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发展战略等公司治理所关注的内容。

三、从事后审计向全程审计转变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指出,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应遵循“全面性”原则,在流程上应当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避免内部控制出现空白和漏洞。内部控制强调全过程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那么作为对内部控制负有监督、控制之责的内部审计,也必将变为全过程审计,由传统的事后审计变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与事后审计相结合。

(一)事后审计的内部控制功能与作用

事后审计是我国传统内部审计的方式,主要侧重于事后的监督和评价,对内部控制进行查缺补漏。事后审计是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内省反思的过程,其侧重点包括战略的正确性、财产的安全性、法规的遵循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及经营的效率效果性,企业对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采取适当的形式及时进行报告。当经济活动结束后,内部审计人员应对计划、决策的完成情况作出全面、综合的审查、分析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意见。企业应当分析内部控制缺陷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和实施改进方案,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对于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重大缺陷或者重大风险,应当及时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经理汇报。

(二)事中审计的内部控制功能与作用

事中审计侧重于审计的实时性,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过程进行实时跟踪,借助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软件技术,实时审计和远程审计都将成为可能。内审人员要进行跟踪审计调查,对计划的实施、方案的落实和决策的执行、经济效益和工作效果进行分析。实时审计能够及时纠正内控制度制定过程中对既定战略目标的偏离倾向和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偏差,实现对生产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财务会计管理系统等的实时监控,不断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与效果。在实施事中审计过程中,内审人员应重点关注以下领域和环节:在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方面弄虚作假;未经授权、滥用职权或者采取其他不法方式侵占、挪用企业资产;在开展业务活动中非法使用企业资产牟取不当利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舞弊给企业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可能造成的重大影响;员工单独或者串通舞弊给企业造成损失。对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行为,应及时通报情况和反馈信息,并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维护内部控制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事前审计的内部控制功能与作用

事前审计是一种积极防御性审计方式,审计关口前移,体现了“要我审计”到“我要审计”的理念的转变;体现了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的转变。事前审计的控制功能与作用突出体现在对事前控制标准的制定和控制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内审人员要对企业的计划、决策进行审计,审查决策方法的科学性,审查决策所依据的资料、数据的可靠性,审查决策有关保证措施的可行性和执行情况与结果。在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内审机构应积极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对各方面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和论证,提出自己的意见,作为企业的决策参考。事前审计实质上是对内控体系进行风险评估和识别的过程,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和财产的安全完整。事前审计强调在内控制度建立和执行之前就对风险进行评估,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和评价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内审人员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依据风险的重要性水平,运用专业判断,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对企业影响的严重程度进行风险排序,确定应当重点关注的重要风险。内审人员应当充分关注包括经营层凌驾、串通舞弊、人为错误或者疏漏、制度滞后等内部控制的局限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将可能发生的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内审人员应当根据风险分析情况,结合风险成因、企业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次上的可接受风险水平,确定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应对策略一般包括风险回避、风险承担、风险降低和风险分担等。事前审计是一种积极预防性审计方式,是内部审计未来发展的方向。

四、从查错防弊导向审计向价值增值导向审计转变

传统内部审计侧重于查错防弊和对经营业务层的监督控制,甚至和作为被审对象的经营业务层形成了对立面,使内部审计工作阻力重重,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效果大打折扣。实际上,内部审计和作为被审对象的管理层目标应是一致的,都在于实现组织目标和增加股东价值。在防风险、重控制、强监管的时代背景下,内部审计必须要转变目标理念,应由过去的查错防弊等一般防护性目标,发展到预测决策、献计献策等高层次的增加组织价值的目标导向上来。正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2130规定:“内部审计活动应该评价并改进组织的治理过程,为组织的治理作贡献。内部审计师应对经营和管理项目进行评价,以确保经营管理活动与组织的价值保持一致,应该为改进公司的治理过程提出建议,为公司治理做出应有的贡献。”

内部审计创造价值的途径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其增值功能的实现是一个间接的过程。恰当的内部审计,还会起到优化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每个连接和降低连接间的协调成本的作用。内部审计创造的价值表现为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内部审计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组织预防和减少损失,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当内部审计成本小于损失的减少时,企业的价值就增加了,这是内部审计创造的直接价值,也是显性价值。除此之外,由于内部审计天然的监督职能,还会产生“威慑价值”,即无论内部审计是否发现了问题,由于在公司治理架构中有其存在,客观上会对组织内的包括总经理在内的各级管理者产生震慑作用,使其尽忠勤勉职责,避免偷懒和机会主义行为,并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绩效,以应对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检查。当然,这种被动的“自控”行为客观上导致了组织价值的增加,这种“威慑价值”的实质也是潜在价值、隐性价值。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集合篇9

一、内部审计的作用

1、 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内部审计的作用,是随着内部审计目标的变化而变化的,它的基本作用首先是经济监督。内部审计监督是对单位经济监督的第一个窗口,通过审计监督来规范单位的经营行为,使经济整体运行协调一致,从而自我约束。具体来说,要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要对单位的重点部门进行监督;要对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通过对所发现问题的揭示,促使各部门规范管理,堵塞漏洞,为单位实现经营目标服务。

2、内部审计的评价鉴证作用。评价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和作用之一,实质是对审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评议。鉴证是对单位经济活动的鉴别和证明,针对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建设性和针对性的意见和改进建议。通过开展绩效审计、经营目标审计、内控制度审计,对单位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及时掌握及评价,协助管理者更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活动。

二、单位内部审计现状

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完善,独立性不强。内部审计的地位和职能定位不够清晰,作用难以发挥。独立性原则是内部审计工作的一项根本指导性原则,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只有在组织上、行为上都是独立的,职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一些单位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将内审机构合并到纪检、监察或财会部门,或者由会计人员兼任,使得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无法得到保证。

2、内部审计程序不规范,技术手段滞后,难以适应工作需要。许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仍局限于单纯的财务收支或收费价格等方面的审计,没有或很少开展对经济责任制和内控制度的评价。少数审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不能严格履行相应的审计程序,导致相关审计准则的运用流于形式或没有得到正确运用,使得很多部门内审工作不能为单位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不利于两个效益的提高。

3、单位内审人员专业素质普遍较低,制约了审计工作的开展。现代内部审计工作要向事前、事中转移,要求内审人员具有综合性管理知识,但实际工作中,搞内部审计工作的审计科班出身的人少,有的人员是从其他部门调来的,有的只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甚至对审计业务一窍不通,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审计技巧,而且对单位经营管理工作缺乏了解,难以发现深层次的问题。

三、加强单位内部审计的方法

1、严格执行审计程序。严把审计取证关,审计人员所取得的证据必须客观、真实、充分、有力、合规;严把审计复核关,通过实行审计复核,强化审计人员的服务意识,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审计质量,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2、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一是事前审计与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内审的作用应不仅限于事后监督,更多的应是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随着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它将对单位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以便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单位风险降到最低,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或初始阶段。二是微观审计与在宏观方面发挥作用相结合,既从宏观调控和宏观管理的要求出发安排审计项目,又在审计若干具体项目后,综合加以分析,找出共同性或倾向性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规范单位财务收支行为提出建议。三是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既要进行恰当处理,又要深入分析产生的原因,从帮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管理工作等方面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使之不再有重复发生的可能。

3、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为了保证单位内部审计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必须定期对内部审计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评价单位管理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看内部审计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有何成绩,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某项内部审计制度不能执行或不能完全执行,估计可能产生或已经造成什么后果。开展对专项业务活动的审计,评价各部门对单位决策和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是否达到预定目标,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只有做到压力与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审计的目的。

4、加强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提升审计工作水平。要将那些懂业务、知识面广、能力强的人选拔进来,提高内审人员的整体素质,在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业绩评价上,严格考核制度。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工作技能和审计理论水平。单位应对内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增强内审人员的使命感、责任感。同时,还要加强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内审人员也应注意更新知识,通过自学、培训、继续教育等方法不断拓宽知识面,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多种技能,不断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促进单位又好又快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集合篇10

一、房地产内部会计控制现状

(一)资金管理问题

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也加剧了房地产行业市场的竞争,资金俨然成为房地产企业赖以生存的唯一依靠。然而,对绝大多数房地产企业而言,他们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一旦房地产企业银行贷款受阻或是投资资金得不到回收,而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这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甚至可能造成企业的破产。因此,确保企业拥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并合理的管理资金是抵抗风险,保持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二)工程项目管理方面问题

1、违法分包

对于房地产行业,违法分包的现象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是十分普遍的。违法分包就是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施工单位,或者是未经建设单位同意,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建设工程部分交由其它单位来完成。然而,一旦出现违法分包的现象,那么工程项目的质量,建设周期,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就可能得不到相应的保证,给企业也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房地产企业在招标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流程,仔细审查投标单位的资质,以及综合考虑投标单位在行业内的成就和名誉,来选择承包单位。同时,还要派遣企业内部专业人员入住工程施工现场,做到实时的监督、管理的工作,杜绝违法分包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2、预结算管理不完善

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预结算管理不完善的问题。预结算的方式都是一对一的,由于没有稳定的工作地点,根本无法完全公平公正的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绩效评比。所以常常造成部分施工人员消极怠工,从而影响了工程施工进度。

3、缺乏风险意识

很多企业的破产,并不是因为企业本身实力存在问题,而是由于企业高层人员缺乏风险意识,没有正确把握市场环境变化的动向,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并且在应对风险时也没有有效的措施,从而造成企业的倒闭。因此,加强风险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二、加强房地产企业会计内控的策略

(一)调整风险预期,提高风险意识,建立风险评估制度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潜在的风险,房地产企业想要得以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一方面,房地产企业可以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时刻监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金的流动情况,增强企业的预测财务风险的、发现财务风险和解决财务风险的能力,以便企业员工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解决问题,避免因为疏忽大意或是错误而带来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企业还要加强企业员工自身的风险意识,使得企业员工在实际的工作中都能够细致入微,严谨认真,做到防范于未来,这对于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一套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是保障企业能够正常运转的重要前提。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不断的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加强体系对于企业内部员工日常工作的监督和鼓励作用,以便于该体系能够更好的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建设良好的控制环境

1、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工程施工方面的专业素质和自身的道德修养企业的高层把握着企业的发展方向,高层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直接关乎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专业素质有助于高层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更好的参与、指导和管理工作。道德修养有助于提高自身的自制力,杜绝行贿和受贿的行为,做到遵纪守法,这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2、建立独立的内审部门

除了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外,企业还有必要建立独立的内审部门,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不完善之处所带来的问题。通过不定期的随机抽查,对企业员工的工作也是起到一个督促和监督的作用,也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利于企业的发展。

(四)建立有房产行业特性的内部会计控制动态管理指标体系

预算管理方面的工作的是房地产行业的特性,它直接关乎企业利润,但是,绝大多数的房地产企业并不重视预算管理方面的工作。其造成的结果就是,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大量的数据和所期望的目标与实际的市场环境不符。另一方面,少量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指标制度,对于会计预算管理方面的工作中的成本预算,收益和支出的核算等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因此,建立一个具有房地产行业特性的内部会计控制动态管理指标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更加有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

三、结束语

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房地产原有的内部会计制度已经不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目前资金管理问题、工程项目管理问题是房地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房地产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够使得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不断的完善,以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集合篇11

一、引言

自从2002年美国颁布萨班斯法案(SOX)后,内部控制审计倍受关注。我国在2008年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在2010年4月26日再次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实施。本文从内部控制产生过程中的关于组织行为的线索出发,结合现在内部控制现状研究,分析内部控制实施应当尊重人性。

二、内部控制发展及体现的组织行为内容

现在一般将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和内部控制框架阶段,其中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和内部控制框架阶段体现出组织行为的内容,其具体内容如下:

1、内部控制结构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人类学等众多学科开始与企业管理问题进行交叉研究,使得行为科学引入企业管理的领域,其强调对人的因素的重视,以注重人际关系提高生产率,以影响、激励等方式来提高绩效,将满意作为首要目标,生产率作为其次目标,最重要的是认为人是"社会人"的认知基础。这些思想丰富了内部控制的内容:基于"社会人"假设而采用激励政策,注重内部控制中人际关系的地位,将最大满意度提到与最高生产率比肩的位置。

2、内部控制框架阶段。20世纪末众多管理理论的交叉发展,丰富了内部控制内容。此时的"系统管理理论"和"权变管理理论"对人的认识更进一步,认为人并非不是"经纪人"即为"社会人",而是"复合人"或"复杂人",其有不同的需求和需求类型;管理手段和方法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而言,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同时管理也以满意度与生产率不分前后,二者并重为目标。受这种管理思想的影响,内部控制的相应观念也因此改变,控制活动将人际关系与生产管理全部包括在内。

三、现在内部控制现状研究

本文仅就内部控制在我国发展中两个状况进行分析:

1、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台若干涉及内部控制的文件,其后建立内部控制成为众多企业的内部构建之一,但企业在对真正关于内部控制的理论一知半解的情况下便纷纷设立内部控制机构,其实施结果可想而知,徒有其表罢了。

2、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所设立的内控系统并不完整,重视供产销环节的程序控制,但忽视内部控制结构的整体协调,从而造成管理上的混乱,舞弊事项经常发生。这与内部控制最初由内部牵制或会计控制发展丰富起来有根源性原因,对于内部控制的整体理念还缺乏认识,还处于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从组织行为尊重人性的角度展开针对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分析。

1、企业。从企业整体战略规划角度来看,我国很多企业缺乏完整的战略规划,也并非定要以发展到大公司为目标,企业的危机意识不足,并没有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内在需求,缺乏动力和主动性。从成本角度来看,对于很多中小型企业来说,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制实属"强人所难",成本与收益不一定相称。例如,很多中小企业由于人员编制不足并且业务简单,建立一个复杂的控制系统反而会增加职员的业务量,这与节约成本的追求不符。

固然产生这种现状的因素很多,但不可否认在是否需要建立内部控制体系这个层次来说,我们应对企业状况予以尊重和考量,不可一刀切,企业作为组织,其发展能力、发展动力等人性因素也应考虑在内。

2、管理层。企业的任何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都离不开制度的制定者,企业内部控制同样也无法逾越过那些制定、管理与监督制度的人的行为及其价值观。但当前现实情况是企业高管舞弊已经成为审计的重中之重,财务舞弊、违法违规屡见不鲜。而从管理层人员角度出发,他们的管理理念、对自身在企业的定位、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对企业现状的认识都影响着一些重要问题:他们自身是否赞成建立内控,企业现在是否需要内部控制,应当如何建立内部控制。因此,在内部控制建立初始,对处于组织领导地位的管理层,其利益和态度是否有考量,其观念是否有进行改进和统一,其积极性是否充分调动等等,应给与尊重。我们应对管理层的能力、观念、自身利益等方面给予人性化的思考。

3、员工。内部控制的成败自然离不开组织的员工,要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必须确保组织中每个人均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务;有胜任能力、忠诚的员工是提供有效控制的基础。而这些需要在员工的招聘、评价、培训、晋升和奖励办法等各个阶段进行内部控制,并将其作为内控的组成部分并在建立内部控制时充分考虑。

著名的 "丰田召回"事件正是一个反面的例子,曾以"全面质量管理"这一控制中重要组成部分著称的丰田生产方式从80年代开始便是全球典范,却爆发出多起质量问题。丰田过去的成功便是以员工发现问题可停止生产线为基础,一步步改进质量控制得来的,丰田章男在记者会上强调:这次召回问题的背景,是与这些年丰田的增长速度过快,而员工和组织结构的成长跟不上有关,这些年快速的发展使我们不能像以前那样停下来去思考和做出改进。真可谓"成也萧何败萧何"。

由此可看出内部控制的成功与否同每个员工的关系的至关重要。而相对的,每个员工对内部控制实施的态度、其获得的需求满足则镶嵌在内部控制的各环节。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对作为组织基础的员工,是否充分考虑其适应性,对于变革是适合渐进式变革还是突变式变革,是否考虑其需求满足,其对内部控制的态度等都要从人性角度给予关注。更重要的是提升员工对自我价值的认识,明白其建议对内部控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以使员工能在内部控制建设中得到自我实现。

四、结语

由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对内部控制建设应从企业、管理层和员工三层次的需求出发开始。使企业、管理层和员工首先意识到自身对内部控制的需求,继而产生实施动力,并在内部控制实施中有自我价值实现的满意感。

对此,提出建议:

(1)提高企业风险意识,使企业全面认识其生存环境充满挑战与风险,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建立全面有效的内部控制不失为有效的有效手段。

(2)建立内部控制的基础,帮助管理层和员工走出误区、更新观念、强化管理需求,首先得到管理层的强烈需求和重视,再将这种观念传达给基层员工,从而建立内部控制建设的良好环境和欢迎态度。

参考文献:

[1]孙光国,莫冬燕。我国内部控制研究新方向:基于财务报告可靠性目标[J]。 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8)。

[2]王竹泉,隋敏。控制结构+企业文化:内部控制要素新二元论[J]。 会计研究,2010,(3)。

[3]王虎超。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现状、成因及改进措施[J]。 法制与社会,2007,(5)。

[4]丁瑞玲,王允平。从典型案例分析看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必要性[J]。 审计研究,2005,(5)。

[5]王缨,杨光。寻找"丰田原点" 丰田生产方式辨[J]。 中外管理,2010,(4)。

[6]李雪。会计理论研究。第1版。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年。292-308页。

[7]施先旺。内部控制理论的变迁及其启示[J]。 审计研究,2008,(6)。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集合篇12

一、内部审计的作用

1、 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内部审计的作用,是随着内部审计目标的变化而变化的,它的基本作用首先是经济监督。内部审计监督是对单位经济监督的第一个窗口,通过审计监督来规范单位的经营行为,使经济整体运行协调一致,从而自我约束。具体来说,要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要对单位的重点部门进行监督;要对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通过对所发现问题的揭示,促使各部门规范管理,堵塞漏洞,为单位实现经营目标服务。

2、内部审计的评价鉴证作用。评价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和作用之一,实质是对审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评议。鉴证是对单位经济活动的鉴别和证明,针对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建设性和针对性的意见和改进建议。通过开展绩效审计、经营目标审计、内控制度审计,对单位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及时掌握及评价,协助管理者更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活动。

二、单位内部审计现状

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完善,独立性不强。内部审计的地位和职能定位不够清晰,作用难以发挥。独立性原则是内部审计工作的一项根本指导性原则,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只有在组织上、行为上都是独立的,职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一些单位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将内审机构合并到纪检、监察或财会部门,或者由会计人员兼任,使得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无法得到保证。

2、内部审计程序不规范,技术手段滞后,难以适应工作需要。许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仍局限于单纯的财务收支或收费价格等方面的审计,没有或很少开展对经济责任制和内控制度的评价。少数审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不能严格履行相应的审计程序,导致相关审计准则的运用流于形式或没有得到正确运用,使得很多部门内审工作不能为单位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不利于两个效益的提高。

3、单位内审人员专业素质普遍较低,制约了审计工作的开展。现代内部审计工作要向事前、事中转移,要求内审人员具有综合性管理知识,但实际工作中,搞内部审计工作的审计科班出身的人少,有的人员是从其他部门调来的,有的只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甚至对审计业务一窍不通,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审计技巧,而且对单位经营管理工作缺乏了解,难以发现深层次的问题。

三、加强单位内部审计的方法

1、严格执行审计程序。严把审计取证关,审计人员所取得的证据必须客观、真实、充分、有力、合规;严把审计复核关,通过实行审计复核,强化审计人员的服务意识,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审计质量,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2、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一是事前审计与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内审的作用应不仅限于事后监督,更多的应是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随着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它将对单位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以便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单位风险降到最低,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或初始阶段。二是微观审计与在宏观方面发挥作用相结合,既从宏观调控和宏观管理的要求出发安排审计项目,又在审计若干具体项目后,综合加以分析,找出共同性或倾向性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规范单位财务收支行为提出建议。三是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既要进行恰当处理,又要深入分析产生的原因,从帮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管理工作等方面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使之不再有重复发生的可能。

3、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为了保证单位内部审计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必须定期对内部审计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评价单位管理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看内部审计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有何成绩,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某项内部审计制度不能执行或不能完全执行,估计可能产生或已经造成什么后果。开展对专项业务活动的审计,评价各部门对单位决策和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是否达到预定目标,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只有做到压力与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审计的目的。

4、加强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提升审计工作水平。要将那些懂业务、知识面广、能力强的人选拔进来,提高内审人员的整体素质,在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业绩评价上,严格考核制度。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工作技能和审计理论水平。单位应对内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增强内审人员的使命感、责任感。同时,还要加强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内审人员也应注意更新知识,通过自学、培训、继续教育等方法不断拓宽知识面,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多种技能,不断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促进单位又好又快发展。

推荐访问:内部控制 集合 论文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怎么写 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毕业论文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题目有哪些?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论文 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论文 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文献综述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论文 某某企业内部控制论文3000字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论文摘要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