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想道德论文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律教育部分存在的问题(1)教师教学方式。在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进行讲述的过程,往往以教师单方面的授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思想道德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
大学思想道德论文篇1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律教育部分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方式。在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进行讲述的过程,往往以教师单方面的授课为主要方式,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加之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不深,思想上不够重视,经常有逃课或不认真听讲的情况发生,课堂效率较低,学生们往往都是在老师的灌输下被动地接受法律知识,而不是自己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2)课程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在2006年课程改革之前是分开的两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但是在两门课程合二为一之后,由于将“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排在“法律基础”之前,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往往习惯于把教学重点放在教材的前半部分“思想道德修养”上,而忽视了有关法律知识的教学,教师的不重视就导致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忽视,甚至是无视。除此之外,教材中有关“法律基础”部分的知识编写不够精确、概念含糊不清,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再者,整本教材通篇采用文字形式进行编写,理论概念性较强,知识分布过于紧密,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劳感。
二、改善法律教育部分存在的问题的措施
1、教材改革
(1)保障教材编写的严肃性。
(2)增强法律部分教材的趣味性。
(3)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平衡性。
2、教学改革
(1)完善我国大学生法律素养教学的机制。根据我国目前法律教育发展现状,建立起一个从小学开始至初中、高中、大学的完善而衔接有效地法律教学体系,从小就开始培养学生一种法律意识,真正地体会到法律学习的重要性,自觉地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2)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对授课老师进行培训。加强大学生法律素养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授课者的法律素养。目前,高校中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师可能会出现知识断层的现象,由于他们往往自身并不是法律专业出身,对于我国法律制度、法律变革也不甚了解,因此,高校就需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随时更新他们的法律知识体系。
(3)活跃课堂气氛,改革授课方式。传统的法律授课方式往往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难以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考,课堂效率较低。因此,授课老师应当在法律素养的课堂中充当引导者而不是决策者的形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大学思想道德论文篇2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对我们每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在学业方面,要不断加强学习,在思想方面,思想道德修养也是大学生为人处世的基本要素。现如今,不良的社会风气危及校园,导致众多学子迷失方向,纠正这一不良现象任重道远。学校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做一个对社会发展有用之才应负有重要的职责。
关键词:思想道德;社会风气;公民道德规范
《易经》中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人们经常谈论的一句话,也是作为清华大学校训的重要话语。它的意思是自然界的运动刚劲有力,相对于此,君子的为人处世,也应该像天一样,不断求得进步,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该增强美德,海纳百川,容载万物。这句古话教会了人们要怎样做人,要有怎样的修为。因此,“厚德载物”便成为我国文化的精髓要义。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知识给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生活的技巧与本能,更多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
据调查:我国国民年人均阅读书本为4.5本,韩国年人均为11本,法国年人均为20本,日本年人均为40本,以色列年人均为64本。犹太人将读书看作是“甜如蜜”的事情,每一个小孩出生后不久,他的母亲就会让他们在《圣经》中感受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多读书,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培养我们的智力,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面对问题时,能不断克服困难;而且对一个人塑造良好的性格、培养完整的人格素质、道德修养将产生深远影响。
一、德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应先从“德”开始。
首先,我们做人要正直、光明磊落。这要求我们对一些“不思进取,自由散漫”的行为予以坚决摒弃,虽然这类人也能生存,但没有梦想,就失去了人生方向。其次,做人要重视“仁德”。儒家学说以“仁政”为治国理政思想,这是儒家学派的最高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学派的最低层次理想,从这可以看出,言谈举止符合规矩道德规范是仁德的一种体现,仁不是先天存在,而是后天“修身养性”的结果。最后,做人一定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吾日三省吾身,从自身不断检验修养品行,做人重视全面发展。我们经常提及“白富美”这一词,对其最新解释为:“洁身自好为白,经济独立为富,内外兼修为美。”那么,内心完善和外在优秀这就是对自我提升的最好的诠释。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大学时期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关键,也是建立健全人格的关键节点。
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道德败坏的问题层出不穷,比如:考试作弊;评奖学金投机取巧;看见摔倒老人不搀扶;看见司机碾过小孩身体不予施救,等等。这些事例在我们身边经常在上演,我们也在拷问着自己的良心,拷问着社会的道德底线。
归根结底,由于现在的孩子基本是独生子女,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资源很丰富,父母不愿意让子女受苦,从小被家人娇惯,导致整天无所事事,对父母辛苦赚来的钱任意挥霍。现在,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普遍是让他们上很多兴趣班,弹钢琴、唱歌、跳舞等,抱着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心态,最终忽视了对孩子的人格思想道德教育。校园道德缺失尤为严重,考试作弊、论文抄袭、恶意制造贫困证明评定助学金,等等。
建设和谐的校园,首先要从人格道德开始,建立诚信档案,处理好学校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其次,校园的安定依靠道德的约束力。诚信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道德规范只有深入民心,才能构建社会和谐的基础。当然,父母应该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做人的榜样,对其做人进行全面的教育,培养健康心态,身心共同发展的孩子才是社会教育的宗旨。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通过理论和实践,认真体会思想道德修养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我们内心会有正确的价值取向,积极主动地自我教育,正确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克服不足,不断反省自我。
三、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方法
第一,加强课堂中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工作。在学校理论课的学习中,应把思想品德教育摆在第一位,从最基础的做人做事的道理深入展开,让思想修养深入每一位学生心中。在实践学习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结合社会中的实例,比如“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甘孜州菊美多吉等这些正面例子,给予学生人生观的正确引导。而如药家鑫案件和复旦大学投毒案,则折射了道德思想缺失的事例,也必须从负面的例子来教育学生。
第二,重视校园课余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墙上设立道德教育专栏,用每周的海报对学生思想素质进行渗透,教导他们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学校经常开设学术讲座,与著名大师进行互动,不仅对自身道德素质有全方位的提高,而且从中体会道德修养在未来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性。
第三,乐于见贤思齐。见贤思齐的意思是看见贤人,我们要向他看齐;如果看不见贤人,我们要检查自身。我们做事要按照道德规范的标准,善于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多为他人着想。
第四,在生活中锻炼自我。道德修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应该把道德教育提升至新的高度,在同学朋友中互相勉励,互相监督,促使共同进步。
四、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意义
第一,努力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甚是重要。“美丽中国――五位一体”发展,社会进程也关乎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政治方面,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经济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保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文化方面,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生态文明方面,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建设城市湿地保护区等;社会建设方面, 要多考虑民生工程,加强市政建设,为百姓和谐安定的生活不断努力。
第二,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从精神文明建设中锻炼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校园举办的活动中,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不断教会他们处理好人际关系,让学生从优秀传统观念中学到社会公德意识的重要性。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努力学习,磨炼自己的意志,成为德才兼备的大学生才是我们教育最终的归宿点。
五、结语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我们究竟要做什么样的人?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我们的理想应该切合社会发展,符合我们自己实际需求,应该明确我们身上肩负的社会责任,胸怀大志。不断提升自身道德素质修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夏伟东。道德的历史与现实[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陈小平。面对道德冲突[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3]焦国成。公民道德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方凤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多媒体教学设计的探索[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4,(4):78-81.
大学思想道德论文篇3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秘书职业的需求日趋增长,对秘书的思想道德修养的要求也日趋提高。然而当前的秘书素质却参差不齐,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不能与时俱进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道德因素对一个人的事业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秘书只有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才是做好秘书工作的根本。
一、加强秘书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秘书工作是直接为领导服务的工作。要向领导及时不断地提供信息,提供资料,为领导决策创造条件;要为领导了解情况,掌握工作进程服务;要为领导想问题,出谋划策,提出建议;要为领导节省时间,让领导用很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多的信息。秘书工作归纳起来,主要应抓好两个方面即“七个字”,进行“四种帮助”,发挥“三个作用”。“七个字”就是:一方面,对文电的收、发、转、抄等事务性的工作;另一方面,对事情的管(理)、拟(稿)、调(研)建设性工作。“四种帮助”就是:帮助领导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拿出主意、处理问题。“三个作用”就是:起到参谋、助手、顾问作用。在完成上述任务时,要站得高、看得远,立足领导角度考虑问题,顺应历史潮流,循序渐进,积极稳妥,有效展开。首先,秘书职业道德是秘书工作自身特点的内在要求。秘书工作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职业,自身存在着多方面的特点。特别是机要性,这对秘书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秘书是领导近身工作人员,最了解领导的活动,故能掌握一个机关的核心机密。所以,秘书工作是机要工作,要求秘书要有很强的保密观念。其次,加强秘书的职业道德修养是由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决定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时代社会的进步发展,对秘书的职业道德要求也更加严格和具体。秘书工作已经不再是单向、简单地体会领导意图就可以了,而迫切要求秘书自身具有较高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因此,秘书要想在复杂的环境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要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发展。
二、提高秘书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提高秘书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可以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习惯、学习先进、自我激励等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事业观。秘书工作是领导机关的中枢神经、联系纽带和沟通桥梁,是各级领导部门不可缺少的工作。每一位秘书工作者,都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牢固树立“三服务”的思想和爱岗敬业的事业观。必须坚持学习,不断充电提高,特别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通过不懈地学习,全面提高素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迅速提高“政治思想水平、政策水平、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写作水平”,切实增强“学习观察能力、政策运用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管理服务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自管自控能力”,从而达到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
(二)讲政治,提高思想性。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考虑的是解决原则问题,然后解决具体问题。坚持解放思想,秘书工作要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和需求,与时俱进地转变思想认识,更新观念,增强活力,以应对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保证工作始终沿着正确和健康的轨道运行。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自己的头脑,用科学发展观统揽自己的工作,切实提高工作中的思想政策水平,在起草文电、办理事情、解决问题时,都力求体现党的方针政策。坚持加强思想品德、组织纪律和实事求是作风方面的修养,尊敬领导,尊重同事,尊重他人,尊重事实,做到素质强,形象好,作风硬。
(三)认真负责,严格要求。把认真负责落实到位。做工作要有干劲、钻劲、韧劲,百折不挠,不怕困难;办事情,敢于动脑,善于动脑。认真负责要体现在办事情的彻底上。每办一件事情,都有头有尾,有交代、有检查、有结果,做到收到文电必处理,发出文电询收到,呈送请示催批发,传达布置查结果,领导交办有回音,出现问题要报告,件件事情有着落。严格要求,就是有成绩不自满,有问题不放过,对自己好的方面要发扬,不足的就克服。对下面,有好的就表扬、鼓励,不足的督促改进,错误的批评,并帮助纠正。综上所述,构建社会主义秘书职业道德体系这栋大厦,亟须国家、社会、秘书人员各方的共同努力,当然要提高秘书的职业道德素养,也绝非短期所能奏效的,必须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共同持之以恒地为之添砖加瓦 m..com 。
大学思想道德论文篇4
《关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与教育对策》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这种转变也必然折射到大学生的身上。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取向也具有多元化、轻度功利化的特点。本文就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现状提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教育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这种转变也必然折射到大学生的身上。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任,大学生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建设,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也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要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本文就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状况
(一)政治素质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总体上说还是比较乐观的。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大部分学生积极努力希望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多,并且在申请入党和入党后基本上都能在学习和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并起带头作用,这是大学生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们也都比较关心国家大事,了解时事政策的愿望都比较强烈,对一些国内外大事都能够用一种比较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他们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着坚定的政治立场,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坚信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并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将一步步走向共产主义社会。但同时也有少数大学生对一些政治理论问题存在模糊的认识,少数大学生政治觉悟不高,对一些政治基本理论问题停留在感性模糊的认识上。
(二)人生观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都比较积极,大部分学生在学校期间都能够努力学习,现在学校里出现的一些“考证”热现象也从侧面说明了当代大学生都在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比如英语四、六级考试,外语口语水平测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证等等,很多同学都在不停的考证,虽然考证的原因各异,有的同学可能是为了毕业后能够找份好点的工作,而有的同学是为了真正提高自身的素质,但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他们都在努力提高自己,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同时也有些同学每天只是混日子,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一纸文凭,上了大学后就不必那么努力了,因此生活过的很悠闲轻松,没有理想和信念。
(三)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已不同于70、80年代的大公无私、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等一些只讲集体利益不顾个人利益的价值观。他们也讲奉献,但不是完全的奉献,是有保留的奉献,强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兼顾,他们追求奉献与索取的统一。同时也应看到由于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呈多样化的趋势,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但总体上来说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还是比较健康的。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大多数大学生赞成“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这一观点,但往往没有完全将之付诸于实践,也有同学没有人生信仰,没有远大抱负,对生活没有目标,重视金钱轻薄理想追求,重视等价交换而不愿付出。价值取向也呈现兼容性、多样性、不稳定性等特点。
(四)道德素质
当代大学生的总体道德水平较高,能够认同奉献及助人为乐等高尚品德,处理问题时能以大局为重,基本道德观念初步形成,道德价值取向也呈多元化与功利性特点,他们对道德水平的评价存在双重标准。一些大学生特别是是党员能够先人后己,先集体后个人,能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乐于奉献,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在平时学习工作生活上表现十分出色。但还有另外一些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个人主义倾向比较严重,一事当先,先为自己打算,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排在个人了利益之后,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没有热情,他们不关心国家大事,缺少社会责任感。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成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道德变化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由于打开了国门,国外的一些不良思想也随之对当代的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及“悲观主义”等等一些腐化的思想,腐蚀着当代大学生。以权谋私,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也有一定的影响,也使得大学生产生了不平衡的消费心理,一些人甚至怀疑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比社会主义社会优越。
(二)家庭环境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比较宠爱,也因现在生活水平也确实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大部分的子女在家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使得很多大学生养成了不知感恩、贪图舒适、好吃懒做等不良习惯。不少人只知索取,不讲回报,一旦家庭经济条件满足不了时,因为一贯的安逸,可能有些人会不顾道德的约束想方设法获取金钱,甚至不择手段以致走上歧途。
(三)学校环境的影响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很多学校偏重学生的知识素质,学校的奖学金制度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个问题,能否获得奖学金取决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对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一般只流于形式。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也未能很好的结合起来,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长期以来也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两张皮”现象,这些都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传播媒体的因素
现代社会已进入高科技发展的时代,各种高科技传播媒体迅速发展,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大学生的素质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网络,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传播不良信息,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企图在意识形态领域占领中国,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很大程度都是受网络上的不良信息的影响。
(五)大学生自身的影响
大学生还处于青年时期,由于人生阅历及经验不丰富,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存在着严重的从众心理,甚至还留有儿童时期的影子。有些学生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喜欢找个同伴,若果找不到同伴,自己就不愿去做事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些大学生的依赖心理还是很强的。一些学生对当前形势下日趋多元的道德标准不能正确的加以选择,对一些不道德、不文明的习惯缺乏足够的抵制意识,同时也不能身体力行那些良好的道德规范,存在着知行脱节的现象。
三、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对策
针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教育措施加以解决:
(一)加强以“两课”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
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要讲究方法的灵活多样性,运用各种手段,理论联系实际,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们的政治素、思想道德认识水平,增强他们抵制错误思想的能力。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的思想意识走向
大学生还处于可塑性极强的时期,他们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误导,有的甚至被一些人所利用而导致犯罪,所以学校应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使他们能够真正成为社会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三)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大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中,学校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显著的。校风、校纪、学校老师的素质高低、学校管理方式及制度、学习风气等等都会对在校的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持久性的。因此学校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学生会、团委等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课外知识及审美鉴赏能力,通过陶冶大学生的情操,进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高校政工队伍特别是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教师素质的高低可以说直接决定着学生素质的高低。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老师的学术及教课水平、人格魅力等对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要提高高校教师的素质,高校教师不仅应当具有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人格及高尚的道德。
(五)加强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教育
人一旦有了理想并且努力为实现理想拼搏奋斗的时候,就会充满热情并且不怕困难和挫折,崇高的理想信念可以振奋大学生的精神,鼓舞他们的斗志,当大学生都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时,就不会在为眼前的利益所困扰,从而心胸开阔,不斤斤计较,并能为他人着想,因此正确崇高的理想信念有助于大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大学思想道德论文篇5
《多元化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道德问题及教育途径》
摘要:高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正确认识和分析多元化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道德领域存在的问题,探索新时期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路径,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道德问题;教育
当今世界,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社会问题不断显露,对传统的责任意识和理想信念产生强烈冲击,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出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严峻挑战。
一、高职学生思想道德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错位、精神空虚
有少数高职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缺乏充分的了解,对自己的人生缺乏理想,缺乏信念,精神空虚;民族精神淡漠,不愿意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爱国主义精神缺失,缺乏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对自己的骨肉同胞,对祖国的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对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知之甚少。价值观念模糊,言行举止失范。他们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不感兴趣,在价值取向上,更加注重实际利益。高职学生面临着多种文化、多元价值观的挑战,喜欢盲目学习和追求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2、自我意识膨胀、个人主义至上、惟我独尊
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从小到大倍受父母家长呵护,视他们为“掌上明珠”,心中的“小太阳”,致使他们从小养成懒惰、任性、自私自利、缺乏责任感等不良习惯。在与外界交往中,在接人待物上,相当多的高职学生往往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别人,比较注重个人的感受和利益,崇尚自我,惟我独尊,心胸狭隘,对人冷漠缺乏爱心,忽视理性力量、回避真诚、吝啬付出、缺乏助人的品格,人际相容性差,难以与他人合作,无法和社会相融、沟通。
3、道德行为习惯养成不足,知与行严重脱节
知行统一是和道德人格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个人能否做到言行一致,是他立身处世的基础。高职学生对责任、公正、自立、纪律等道德规范都很认同,道德的认知水平较高,但自律性、自控性不够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他们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上存在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许多高职学生能够明辨道德是非,但往往不能付诸实践,缺乏应有的道德责任感。一定程度上存在知行分离、重知轻行的现象,甚至出现一些道德逆反行为。
4、法制纪律观念淡薄,违纪违法现象增多
少数高职学生缺乏纪律观念,没有法律意识,不能很好地做到遵纪守法。高职学生违纪、违法现象日趋严重,由于社会经验不足,鉴别是非能力较弱,心理偏差严重,动辄结成团伙,打架斗殴,甚至暴力相残。一些高职学生存在抽烟、酗酒、赌博等不良行为,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越来越多的不良影响,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重要问题。
5、奢侈浪费、不知孝顺、不讲礼貌
少数高职学生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限,不懂得朴素节俭,讲虚荣、盲目攀比摆阔,追求高档消费、铺张浪费,缺乏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精神,缺少感恩之心,文明素养低,社会公德差。高职院校学生生活行为失范现象屡见不鲜,缺乏诚信、不讲礼貌、行为粗野、谈吐庸俗、缺少文明语言,不遵守公共秩序、损坏公物的现象时有发生。
6、沉迷网络游戏、聊天等网络世界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互联网的发展和兴起,使一些高职学生或沉迷网络游戏,或热衷于网上聊天,或经常浏览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在虚拟世界忘记了自我。大量黄色淫秽、暴力信息混杂在一起,对高职学生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它们扭曲着高职学生的心灵,污染他们的精神,降低他们的道德水准,甚至使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多元化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路径
1、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营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
家庭教育贯穿人生的全过程,渗透于人生的全部社会领域,成为人生教育的基础,构成终身性的教育。家庭教育作为全部教育的起点、基石,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构成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支撑着现代教育的大厦,共同培养和造就现代社会的建设人才。家庭教育是一项关系到个人、家庭和社会未来的伟大工程。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家长要承担起子女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提高自身素质,强化家长的示范性;建立良好家规以及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民主开放的家风;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2、加强学校德育教育,营造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
在新的历史时期,切实加强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好学校德育工作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强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重点是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加强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关心学生的学业,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实施德育创新,全方位渗透德育教育;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寓教于乐,丰富高职学生的生活;不断探索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与方法。
3、注重社会氛围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
大学不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高职学生不可能脱离人类社会而存在,他们与社会的联系非常密切。良好的社会环境是高职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为此,我们要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重视法律教育,强化高职学生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高职校园周边环境;营造有利于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舆论环境;使用和管理好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重点的学生活动场所。
4、以体验教育为途径,推进高职学生道德实践活动
以体验教育为主的道德实践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缺乏针对性、实效性的问题。道德实践活动要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并与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和文体活动结合起来,注意寓教于乐,满足兴趣爱好,让高职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教育。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例如,大庆职业学院发挥地处大庆油田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铁人纪念馆、第一口井、1205钻井队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深刻解读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丰富内涵。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让高职学生去亲身践行;在具体真实的情景中让高职学生去体验人生;在管理与自我管理中让高职学生去感受成长;营造体验教育的良好环境。
5、加强高职学生的仁爱与审美情感教育
自古以来仁爱就被认为是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中华民族的根。包括忠诚、善良、奉献、宽恕、孝敬、诚信等的仁爱品德,是超越金钱、官位、名誉之上的安身立命的为人准则。继承和弘扬仁爱等优良道德传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高职学生的仁爱精神,能够在学生的心田播下仁爱的种子,丰富高职学生的精神世界,完善他们的人格和道德品质,推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才。作为一种情感教育,美育对德育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审美教育培养“真、善、美”合一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使高职学生在美育中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崇高优美的感情、丰富的文化知识修养,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热爱生活,从而提高审美素质。
6、趋利避害寻求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功效
面对网络负面的和消极的影响,为了使高职学生能在网络大海中不迷失方向,我们应采取积极措施,克服网络的不良影响和消极因素,强化网络环境下的高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正确领航,恰当引导高职学生健康成长。充分了解高职学生的特殊需求,努力掌握互联网的特点和技术手段,构建面向高职学生的积极向上、健康文明、充满活力、功能齐全的互联网导航平台。通过网站向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健康有趣的文化艺术作品和活动以及其他知识信息,即用大量科学、健康的信息感染熏陶高职学生。组织专家开发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软件,积极推进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对高职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为他们认知世界、增进交往、健康成长服务,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人才保障
作为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要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遵守良好的道德规范。而教师对学生的道德的教化,必须来自教师自身对于道德的遵守和自律,来自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高尚的师德、良好的师风,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思想,自觉以诚信的作风、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感召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高职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决定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多元化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道德问题及教育途径研究,推进高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协调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构建,是时代的永恒主题。
大学思想道德论文篇6
《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研究》
【摘要】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关系着他们的人生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未来。学校要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人才,就应该切实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引导。本文从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方面出发入手,阐述了如何才能更好地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途径;全面发展;引导;矛盾
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属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它各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由此可见,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及整个社会体系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呢?结合著者的工作经验,个人以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采用启发、尊重和依靠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正面施教、渗透熏陶、科学管理和实践锻炼相统一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将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的品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影响只是外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更何况教育的对象是有着主观能动性的学生,他们在接受教育和影响的过程中,不仅是被教育、被影响的对象,而且是能动地吸取教育和环境影响的主体。学生接受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和影响到什么程度,是否通过自己内部的思想感情活动转变为道德行为,这都要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如何。在同一教育环境中,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进步是不相同的,有的进步快,有的进步慢,这主要取决于各人的主观努力程度。因此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尊重和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的教师没有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这个特点,采取“我讲你听”、“我管你服”的办法,压抑了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导致教育工作的失误,使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
教师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规律对学生进行正面施教、渗透熏陶、科学管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正面施教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进学生思想矛盾的转化。渗透熏陶是创设教育情境,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有人认为,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就不要管理了,这是一种误解,某些大学生由于道德认识局限,情感不稳定,易冲动,控制自己道德行为的能力不强,更需要教育者的管理,但这种管理不是动辄训斥,不是把学生的思想管“死”,而是要把学生的思想管“活”。因此,教师必须用科学管理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
最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教导必须统一在实践锻炼中,才能最后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思想道德教育过程决不能停留在教师的长时间说教,否则,不管教师讲得如何动听、感人,实际效果仍将不能落实。只有将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指导性统一在实践锻炼中才能完成思想道德教育过程,才能达到完满的德育效果。
2要采用引导学生开展思想内部矛盾斗争、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师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现状的矛盾,这个矛盾推动着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发展。学生在出生以后,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和影响,已形成了一定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对于教师提出的要求,学生有自己的选择,对有的要求能接受,经过自己的积极的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内化为自己的良好品德;对有的要求可能产生抗拒的情绪,当消极因素占了上风时,就不能转化为学生良好品德,甚至成为不良品德。因此,教师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当旧的矛盾解决了,个体的思想道德就能逐步得到完善。在学生中产生的矛盾通常有以下几种:
(1)认识性质的矛盾,即由于缺乏道德知识而产生的错误思想和行为。
例如:教师要求学生要勇敢,有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勇敢,把粗野行为当成是勇敢,犯了错误。解决这类矛盾,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讲解道德规范,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以指导道德行为。
(2)能力性质的矛盾。
学生知道道德规范是什么,自己应该遵守道德规范,但遇到某种特殊情景,学生自己言行缺乏控制能力,经不起外界引诱,以导致犯错误。如有的学生与同学发生冲突,知道不能骂人、打人,但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破口大骂,甚至打人。对于这种矛盾,应及时指导学生总结错误行为的不良后果,并对他们加强道德行为的事迹锻炼,使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形成习惯,以解决能力性质的矛盾
(3)思想性质的矛盾。
由于学生已经染上不良的思想和行为,自己又不愿意遵循道德规范,因而犯了错误。对于这种矛盾,教师必须满腔热情地晓之以理,使学生认识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质,以后不再做类似的错事,同时也要使学生感到自己改正了错误,同样是个好学生,使他有前进的动力。对这类学生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切忌采用讽刺挖苦的办法,是他们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是矛盾加剧。当然,我们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要相一致,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3要指导学生在团体和个人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道德。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离不开活动和交往
在人类社会中,道德规范的传递不能自动作用于人,也不能只用间接的经验传授于人,而必须让人们在活动和交往中,亲身去感受它,才能掌握它。对于儿童来说,开始接触父母、亲属、邻居,以后接触教师、同学,逐步深入社会,参与各种活动,自觉或不自觉地从这些活动和交往中吸取了道德认识,形成了辨明是非、善恶的道德观念,培养了好恶、爱憎等道德情感,养成了一定的道德习惯。如果学生离开了社会的活动和交往,心理得不到发展,思想道德也不可能得以形成。
因此我们要在学校里充分利用教学活动,并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生产劳动、参观访问以及参加社会上的各种有益活动。这些具有灵活性、生动性、趣味性的活动,容易被学生接受。而且由于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人际交往较多,更能使学生得到较为全面、充分的发展。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正式团体,并能积极主动发展自己的活动,引导学生的活动和交往都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总之,学生的思想道德不是一次两次、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期教育、反复的培养,逐步提高的过程才能形成。作为思想道德教育者的我们,应该明确、理解大学生的特点,多了解研究学生,多钻研材料,多阅读有关的辅导书籍,多与同事交流讨论,并根据教育实践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完成对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达到完好的教育效果。
大学思想道德论文篇7
一、“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各高校有部分教师在探索如何进行“基础”课实践教学,其中不乏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是,“基础”课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基础”课的实效性。
(一)实践教学内容没有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目前除一部分实践教学活动外,大部分实践教学活动如旁听法院庭审、外出参观,由于经费有限,往往派部分代表参加,这样导致很多学生对实践教学活动漠不关心,更不用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实践教学内容陈旧
“基础”课的实践教学类型无外乎模拟法庭、旁听法庭庭审、社会调查、做校园文明环境的践行者、以及外出参观等,形式陈旧,真正能深入学生内心、引起学生共鸣的形式较少。
(三)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
实践教学常常以调查报告、心得体会、活动总结的内容与字数作为标准来评定学生实践教学的成绩,忽视了过程评价,导致有些学生弄虚作假,这样的考核体系,缺乏可操作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实践教学课时分配缺乏规范性
“基础”课的实践教学的课时分配,没有科学、明确的指导标准。实践教学的课时由每个学校自行决定,有的学校实践教学的课时占理论课的一半,有的学校实践教学的课时很少。同时有的学校实践教学的课时进入了课表;有的学校实践教学的课时没有进课表,不能保证实践教学开展的效果。
(五)“基础”课师资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教师数量相对不足,教师教学任务普遍繁重,以至于很少有教师去研究如何开展形式多样而又有实际效果的实践教学;另一方面,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严重不够,部分教师对实践教学抱着拿教分的态度,思想上不重视,部分教师对实践教学的指导缺少经验。
二、“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形式探索
由于“基础”课教学内容与生活和现实息息相关,因此设计和开展“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最有效途径,就是把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师的特长,可以采用感受型、体验型、践行型实践教学模式,尽可能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使实践教学变成学生喜欢和终身受益的项目。
(一)感受型实践教学
感受型实践性教学是让学生在与社会接触中获得感受,主要的活动形式为参观访问。参观访问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如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时,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历史纪念馆,引导大学生学习革命先辈的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进行弘扬中国精神教育时,通过开展“重走长征路”的活动,培养大学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了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危害国家安全案件的庭审,帮助学生认清当前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和挑战,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组织这种类型的实践教学,首先要认真规划,明确活动的主旨和注意事项。活动结束后,要及时交流总结,撰写观后感和心得体会。
(二)体验型实践教学
体验型实践教学是让学生在参与生活中获得直接经验,以培养能力为导向,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基础”课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开展以社会调查、模拟法庭、参观“芷江受降纪念坊”等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实践教育。通过对体验实践的感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如计算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本,引导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时刻不忘父母的培养和国家的期望,发奋学习。同时让大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到实践中去学习,在实践中受教育。如拍摄“感动人心”微视频,以展示生活中向善、向上的一面,弘扬真、善、美,激发学生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拍摄“发人深省”微视频,主要展示生活中不文明、不雅观的一面,以批评脏、乱、差为主,警示人们主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针对学生思想、道德、法律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如结合有关章节的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参加“大学生诚信状况”“校园文明状况”“大学生法律意识”“大学生择业观”“道德素质”等问题的问卷调查,调研活动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践行型实践教学
践行型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把道德法律知识内化为道德法律行为。这是目前“基础”课实践教学最应该提倡的教学方式。因为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提高,是知、情、意、行相结合过程。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的教学,只有通过个人的自身实践,才能内化为德性、外化为自觉的行动。践行型实践教学主要是引导大学生不要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侏儒”,必须立足现在,着眼长远,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做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如开展“信守诺言”活动,要求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努力方向或针对自己的缺点,在全班做出1~2项公开承诺,并要求承诺有一定难度。通过活动,引导大学生从信守诺言做起,培养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使大学生明白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三、增强“基础”课实践教学质量的措施
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因此,“基础”课教师必须认真实研究践教学,设计合理高效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笔者认为,增强“基础”课实践教学质量的措施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要有制度与经费的保障
开展“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关键是领导重视和人们观念的改变。目前“基础”课实践教学表面上很热闹,每个学校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实际上却很寂寞,效果非常一般,究其原因,领导不够重视。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建立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负责,学校各部门分工合作的管理机制。“基础”课实践教学首先得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每个学期初承担该门课程的所有老师共同讨论,确定实践教学的内容、要求;其次,实践教学的成绩应该进入学生的成绩系统,以便学生查询,引起学生的重视,而不是做完就万事大吉,做与不做没有本质的区别。为了保证“基础”课实践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必须有实践教学的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不允许截留和挪做他用,以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同时学校还要创造条件多给“基础”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接触社会的机会,将教师参加和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教师社会实践的内容,给予一定的报酬,并在职称评定上予以倾斜。
(二)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
评价体系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能否顺利开展以及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建立科学、系统、操作性强调评价体系,是“基础”课实践教学的重中之重。
1、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应遵循的原则为了扭转教师和学生重理论知识教学、轻实践教学的观念,使“基础”课实践教学达到预期效果,有必要对“基础”课实践教学进行考核。实践教学应坚持以下四个原则:一是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学生提交的实践教学材料评定实践教学的成绩,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允许出现双重标准;二是重过程性原则,提高实践教学材料中所反映的过程材料的分数,绝对不允许抄袭,否则做零分处理;三是教学相长原则,实践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基础”课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书本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统一,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四是实效性原则,为了避免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把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与学生的平时成绩挂钩,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实践教学应达到的效果。
2、建立多元化、立体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因为大学不同于中学,任课老师同学生互动联系不够密切,因此应该建立以任课教师为主,以班主任、辅导员、班干部为辅,各系党支部审核的“三位一体”的多元化、立体化的“基础”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同时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应该量化,如拍摄微视频,微视频作品50%、撰写微评论30%、作品展示20%,既能体现“基础”课实践教学注重过程和结果相统一,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同时实现实践教学的教学目的———帮助大学生如何做一个大写的、堂堂正正的、认认真真的人。
大学思想道德论文篇8
摘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十分重要的课程。一方面,它既具有高校一般课程所具有的普遍特征;但由于其课程的特殊性质,又具有独特的规律。准确把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规律,是做好本门课程教学的根本。根据教学的目的,紧扣教学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是认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规律的重要路径之一。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规律;实效性
1把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规律的要求
1.1把握规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
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大家越来越普遍地认识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抓住事物的本质,是任何工作取得成功的根本。任何违背客观规律,依据人的主观思维而盲目进行的行为注定要失败,甚至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只要我们抓住了它的根本规律,按照其内在的本质联系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就会不断提高;反之,如果我们背离了其教学规律,其教学效果就会非常差,甚至适得其反,起到负面效果。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工作也一样,也必须按照其自自身的客观规律进行。
1.2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不同的阶段有其特殊的规律
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人在不同的阶段,接收知识的方式方法,认识事物的方式和方法,存在差异。比如三岁左右的孩子,他们会有自己独特的识别事物区别的方式。孩子小的时候,对成年人的话,具有极大的信任度。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提高,他们会不断地对别人的观点或看法提出质疑,并试图自己去进行探寻或考察事物的真实规律。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时代不一样,其成长与发展的规律也会发生变化。大家都普遍感受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大学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学生、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大学生和今天的大学生,他们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这种年代间的显著差异,已经从以前以五十年、二十年、十年的区分区间,发展到了今天的五年、二年甚至一年。这些孩子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和社会时代背景下的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育的特殊性。
1.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具备特殊的教学规律
在高等学校,通常开设三类主要的课程,一类是属于事实判断类的课程,讲授的是事物的规律,求真是其主要目的;一类是属于价值判断的课程,讲授的是事物的价值,求善是其主要目的;还有一类是属于艺术判断的课程,讲授的是事物的美感,求美是其主要目的。由于三类课程的目的不一样,因此决定了他们所具备的不同的教学规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则兼而具备上述三类课程的特征,也就是它既要求学生求真,又要求学生求善,还要学生追求美。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必定具备特殊的规律,我们只有认真地对它进行研究,才能更好地把握这种特殊的规律。
2把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特殊规律的正确途径
2.1教学目的是把握教学规律的前提
教学目的,是对所有教学工作的方向性的规定。如果离开了教学目的,谈论教学工作的规律,就可能南辕北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中,不但同专业性的课程相比,有其特殊的目的,就是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其他课程相比,它也有其特殊的使命。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中,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目的是这样表述的:“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它包含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法律观念和解决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三个教学目的,就规定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不是单独传授知识的教育、也不是传授单方面知识的教育,而是多方面的既包含知识的传授也包括道德的修养与法制的实践;是综合的既包括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还包括了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决的教育。
2.2教学内容是把握教学规律的关键
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的,我们不难发现,其教学内容必定是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对于思想道德教育来说,既包括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如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和价值观教育;还包括了道德教育的内容。虽然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大量的联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规律。我们现在对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基本上都采用了相当的方式和方法,其效果在一定程度受肯定会受到影响。比如道德教育,就必须依据个体道德意识的发生机制来进行,这就是它的教学规律的重要依据;思想教育就必须依据思想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来进行。对于法制教育,也有其独特的规律,就必须按照法律思维、法律方式来进行。法律思维和道德思维之间,各有其特殊性,教育方式又必然存在着各自的特殊规律。进一步说,道德教育的方式,对于法律教育来说,不一定适用;法律教育的方式,对于道德教育来说,也不一定适用。对于解决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实际问题,其教学内容的涉及面更广、内容更多,规律更复杂。我们仅从两个主要的方面来分析,如成长规律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成长规律教育就必须按照人的成长成才的规律性进行,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人生设计,选择恰当的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确定可靠的措施和解决不同的困难。而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按照人的心理发展和变化的特殊规律进行。通过这一段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其教学内容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不但涉及的学科领域众多,其内容也十分广泛,因此,对其教学规律性的把握,必须紧紧抓住其相关内容的特殊性,试图超越这些内容寻求至上的教学规律,不但是十分困难的,也是没有多大实际价值的。在现阶段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工作中,是否存在整本教材和各章各节,都基本按照相同的方式方法、相同的教学规律在进行,是我们应该随时反思的重要问题。
2.3学生实际是把握教学规律的基础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实际。在前面的论述中,已经提及,同一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学生的同一阶段,不同学生的不同环境和时代,都有许许多的不一样。我们可以进一步举例来说明这个道理。对于同样处于现代环境下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在对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态度上、学习需求上和努力的程度上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一样。有的学生会认为它是指引自己发展的十分重要的课程,有的学生会认为它只是考试必须通过的课程,还有的学生根本就不会把它当作一门真正的课程。要把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规律,就必须认真地研究学生所处的实际,并根据这种实际去寻求实现教学要求的方式和方法。
综上所述,由于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特殊规律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特殊规律,要求我们必须把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特殊教学规律。只有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紧紧根据教学内容、紧紧抓住学生实际,并将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抓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规律,从而更好地做好课程的教学规律,真正体现教学的实效性。
推荐访问:思想道德 论文 大学 大学思想道德论文怎么写 大学思想道德论文题目 大学思想道德论文1000字 大学思想道德论文800字 大学思想道德论文关于人生真谛 大学思想道德论文范文大全 大学思想道德论文范文 大学思想道德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思想道德论文 大学思想道德修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