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养成路径

时间:2023-07-18 09:0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陈海萍

[摘要] 通过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相关案例分析,尝试总结科学精神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养成路径。研究提出,在科学实验的定量分析、科学现象的解释澄清、科学建模的推理论证、科学实践的合作修正,以及科学成果的质性评价中,增进循证探索意识,培育质疑审辩思维,生成抽象转化能力,渗透人文道德修养和涵育平权尚实精神。

[关键词] 科学精神;
中学生物学;
循证探索;
质疑审辩;
科学实践

一、在科学实验的定量分析中助推循证探索意识

循证探索意识的养成往往基于学生对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认识,透过相关事实证据对生命现象进行不断探究。生物学实验的创新并非否定他人的实验成果和结论,而是对教材上或前人所做实验提出更具创造性和建设性的尝试,对一个实验给出更多可选择的实践方法,更深层次地思考、探寻实践结果的意义,并将具有科学精神的教学活动融入实验创新教育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严谨的科学数据能够令人信服。比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有很大的延展性,既包含丰富的基础知识,又要求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原实验的方案根据产物与检测试剂产生的颜色来判断产物的多少、种类,进而进行定性分析,主要注重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试剂的选择、实验装置的设计、实验步骤的设计,以及变量分析与控制等知识。其内容介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可能的发展去向之间,它们的关联性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并为学生顺利进入下一个发展区提供了支架,但定量分析在该实验中却无从体现。对此,教师可以把现代科技根植于课堂,运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自动、迅速地采集并记录锥形瓶溶液中溶解氧、空间中的CO2和O2浓度数值,然后用Excel软件和Origin软件制作溶解氧、CO2与O2浓度的变化曲线。这样就能准确分析在有氧呼吸过程中O2消耗量与CO2产生量之间的固定关系,进而让学生领会细胞呼吸生理变化过程中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最终合理运用细胞呼吸原理解释现实生产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思索→质疑→猜想→探究→……”不断持续,学生就在这种“不平衡→平衡→不平衡→平衡→……”的状态中真正做到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知识的兴趣,增进观察、分析能力,確定推理与假设的逻辑关系,同时在质疑中把试图陈述的问题向更深更广的层面推进,运用所获得的新知识、掌握的新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的成因,探索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程式。

二、在科学现象的解释澄清中培育质疑审辩思维

自然界中的生物奥秘无穷无尽,无处不在的生物知识根植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值得我们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超越现实生活。如果能对人们的感知、经验、情景、判断、信念或意见表征的可信性进行评价,就能提升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深度,以及学生对生命价值的重视度和理解度,改善当下生存状态。

思维起于质疑,质疑起于情境。在学生的生活前概念基础上创设情境,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建构自己新的认知。比如,在“食物链”教学过程中,讨论“啄木鸟是益鸟还是害鸟”时,一部分学生认为啄木鸟是益鸟,因为它的食物绝大多数是存活在树皮中对树木生长有害的虫子,而且啄木鸟食量大、活动范围也很广,这个结论可被当作真的论据接受;
一部分学生提出疑问,如果虫子藏得深,啄木鸟会给树干来一个深入追查,甚至刨洞筑巢,足以破坏树干内的组织结构;
另一部分学生还评估啄木鸟是益鸟这一观点的论据存在重大漏洞,啄木鸟敲击树干流出汁液或形成小树洞,容易吸引害虫落脚生息,对树木的生长非常不利;
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仅从啄木鸟的食谱来说,得出的结论有点片面;
甚至有一部分学生通过调查,发现啄木鸟还会啄食其他鸟类雏鸟的内脏或脑髓,并将视频的网址生成二维码,确定了在自己认知能力范围内的附加信息,削弱了啄木鸟是益鸟的论据。

生物学教学着眼于学生作为生活中人的需求,调动学生的好奇心,重视知识与生活体验的联系,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实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在原有生活体验上延伸思维触角、尊重基本事实与基本逻辑、激发学习者的认知需求、丰富生活经历、提升生活质量,以养成质疑审辩思维。

三、在科学建模的推理论证中生成抽象转化能力

高中生物学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学会用建构模型的方法解决生物学的概念、原理、过程等问题,并在建构过程中领悟建立模型的理性思维方法。通过建构模型能够使生命现象、生命过程和生命本质得到简化、纯化和外化,再现原型的各种复杂结构、功能和联系,在不断推论的过程中使科学根据和生物学事实相一致,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只有经过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才能作为我们认知生命现象的标准。如“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制作,需要我们建构概念模型,寻求证据了解“DNA分子结构”的基本知识,从而获得所需的相关理论,辅助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遴选制作构建模型的基本原件,谋划寻求学生亲自动手构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方法,收集、汇集前人实践中可供支持的经验,并了解结构中基本原件间的关系;
断定、揭示哪些缺失的信息会影响这一选择的合理性,再对决定该选择的优点、相关信息做出推论和判断,形成一个指向明确的计划;
最后,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依据DNA分子中各化学成分的关系连接各基本原件,以实物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检验、修补、完善模型,清晰地回答所要解决的问题,反映生命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生物结构生理的相互联系,化解抽象的生物学难题。

无论是概念模型建构、物理模型建构,还是数学模型建构,作为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它们都需要排除、舍弃研究对象的非本质因素。学生要想剔除非本质部分,需要基于充分的理性和事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在积极参与知识建构中确定研究对象,系统、透彻地理解设置的已知和未知,使认知水平逐步由片面的感性认知转向全面的理性认知,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从具体向抽象过渡,进而凝练出抽象精当的理论和规律;
在不断推论中检验模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将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从中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得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增进批判性思维技能,让科学精神成为融入学生骨血的文化烙印。

四、在科学实践的合作修正中渗透人文道德修养

调查类探究学习是新课标提倡的学科实践活动。其立足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在活动过程中精准记录、精确描述和精当评估,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推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得出推理的结果,并在特定标准和语境中揭示本质、寻找规律,验证结论的正确性,以发展学生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校园活动中,让学生对校园每一种植物进行补充、认定和挂牌,完善学校绿色校园规划,这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校内教育的重要补充、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能够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具体流程:在Excel中绘制整个校园的分布示意简图,以便对挂牌布局予以精确陈述,防止在首次认定后二次确认时找不到位置,同时也方便统筹牌子的合理分布→利用软件APP“花伴侣”“识花君”“形色”“花帮主”等开始初次认定植物名称,根据辨识结果再进行监控,网上搜索和查阅书籍进行二次确认,并标注在校园分布示意简图上,统筹挂牌的区域和挂牌的数量→查找古诗词中寄托人们主观情思、最能表现校园文化和激励学生的诗句,思考选用自己比较满意的诗句,形成人文素养→根据内容和视觉效果设计牌子的大小和版面,认识到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困难的产生和解决,并考虑在不同区域选用固定牌子的方法→在“草料二维码生成器”中生成二维码,扫码延伸阅读,以弥补牌子版面内容的不足。如此,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发现不足,进而根据先前经验、逻辑关系和辩证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实践,学生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形成了科学探究的能力,激活了合作共赢的团结意识,彰显了肩负社会责任的道德素养,同时在“问题→尝试性解决→反思、质疑、排除错误→新的问题→……”过程中有力地提高了自身综合素养。

五、在科学成果的质性评价中涵育平权尚实精神

学业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分为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使用的主要方式是测验,是量化的评价方法;
过程性评价旨在了解教学实施的效果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侧重于质性评价。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节内容在教学上有很大的延展性,教学中可以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进行评价。教师提出问题:我们能否获得远古时期生物的物质?请提出你的思考和想法。问题最终指向对生态系统整体性的理解,但在得出答案的过程中,还有值得探讨的问题: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概念中的物质是指什么?生物圈内碳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有哪些?碳在生物群落生物体之间以何种形式流动?无机环境中的碳主要通过什么生理过程进入生物群落?生物体内的碳以何种形式进入无机环境,生物死亡后碳去向何处?古代生物的遗体变成化石燃料中的碳元素怎样返回无机环境?人类活动对碳循环有什么影响?学生需要阐明自己的意见,检视自己的思维过程,尊重客观事实,并设计必要的补救或校正错误的措施。

自我校准强化了个人感情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在对等的信息交流沟通中融评价于集体活动之中,让反馈调节更加及时,促进养成习惯、信仰、动机、兴趣等平权文化心理,从而能够调动被评价者自觉地内省与反思,使他们在讨论交流、作品展示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团队情感体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调整自身的思想行为,充分挖掘学习的潜力,形成团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资助课题“基于大概念的高中生物學主题式教学研究”(项目编号:B-a/2020/02/49)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中学生物学科学精神试论生物实验教学中的科学精神教育未来英才(2016年16期)2017-01-11例谈小学阅读文本解读的角度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6年11期)2017-01-06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未来英才(2016年3期)2016-12-26电脑制作微课在中学生物中的应用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26期)2016-12-15初中理科教学养成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研究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30期)2016-12-05电大教务管理中科学精神的应用考试周刊(2016年88期)2016-11-24欢迎订阅2017年《中学生物学》杂志中学生物学(2016年10期)2016-11-19《中学生物学》杂志新征稿启事中学生物学(2016年10期)2016-11-19《中学生物学》杂志新征稿启事中学生物学(2016年9期)2016-11-15欢迎订阅2017年《中学生物学》杂志中学生物学(2016年9期)2016-11-15

推荐访问:生物学 路径 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