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芳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国家要求学校教师关注学生素质理念的培养,这便需要各科教师在课程授课过程中积极创新,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整体实效性。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为研究对象,结合现阶段课程发展存在的困境,提出有效的实践对策,希望能够有效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深入发展,同时为初中教师教学工作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初中;
思政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0-0145-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0.048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提到:“教育发展要勇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习总书记的讲话强调了教育改革要适应当前国内发展的新格局,适应世界文化发展的新变化。我国需要在复杂多变的世界环境下,积极改善教育体系,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展现教育价值,更好地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
随着二十大的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府报告中再次提到了教育改革对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各级教育系统需要以双减政策为背景,不断深化改革,重视素质教育教学工作的推进。初中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成绩的提升,还要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感悟法治知识与理念。除此之外,教师要积极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课堂开展的实效性。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提升的意义
在初中教育中,道德与法制知识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保障。教师只有充分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才能够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有所感悟,进而促进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培养正确的法治观念。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案例分析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此外,初中教师在课程设计中不断创新授课方法与手段,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课程发展实效性,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勇毅、自信、拼搏等优秀品质,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未来成长与发展。为了进一步促进双减政策下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进,初中教师需要采取有趣的教学方法,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度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意义。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优化的原则
(一)契合时代原则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要充分将教育理念与社会发展规律相融合,通过提升教学实效性凸显课堂价值。在社会发展历程中,教育实效性与时代发展的契合度越强,则表示教育水平与理念越先进。不同的人群对于教育的需求千差万别,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需要展现出与时代的契合性,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改革的方式与時代相匹配,以促进初中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遵循规律原则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中,改革越深入,内容与方法越复杂,这需要道德与法治课程做好各层级教育内涵之间的有效衔接与融合,使得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满足内外部发展规律,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中,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课程创新。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课程内涵式发展,要严格按照初中教育要求进行创新与改革。
(三)适应性原则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自适应调节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育新时期,复杂的社会环境需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实效性提升方面充分发挥教育在社会思想引导中的指向性作用。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提升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中德育理念融入不够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发展过程中,学校在教学体系建设方面,通常会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课程优化让学生提升分数,为后续中高考奠定一定的基础。由于在教学建设过程中容易忽视德育与课程的融合,导致学生无法很好地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和思想意识提升相串联。在以往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这虽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数,但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这一教学目标已经无法满足德育工作开展的需求。在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对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同时也要借助课程提升思想认知,充分融入德育理念,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缺乏与时代背景相结合
现阶段,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上看,很多初中学校过于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背诵,这虽然能够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应试能力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并且,教师在课堂讨论、测试等环节,受到以往教育模式的干扰,往往会按部就班地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记忆能力,却忽视了时代背景对于学生思想的影响。现阶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体系建设方面,仍然需要做出不断的改革,从时代发展的背景入手,更好地结合当今教育发展的新变化,提高教学实效性。
(三)课程评价模式较为单一
在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体系发展过程中,虽然近些年很多初中学校纷纷创新教学评价模式,但是仍然有很多学校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中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实效性,导致学生无法提升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热情。并且,教师评价的方式主要以学生单纯对道德与法治知识背诵的情况作为标准,这使得评价过程过于注重理论,忽视了实操性与趣味性,导致课程评价与现代化教育理念出现脱节的现象。同时,教学评价内容重复性较高,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热情与参与主动性。
(四)学生学习效果提升不明显
初中是塑造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教育基地。而在目前的初中学校教学体系建设中,学校通常会以教师为中心开展各项教学任务,这无法很好地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也容易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不利于个人学习效果的增强。初中学校需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体系改革方面,以学生实际水平与需求为基础,进行教学模式创新,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的快乐。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提升的优化对策
(一)以“教材延伸”展现课程德育之本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理念指引行动,良好的实践工作都需要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作为依托。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做好发展理念建设,将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等新发展理念融入学科理论建设之中,进而实现初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现阶段,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是根据我国教育国情以及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编写,其中涵盖了多元化的德育元素。所以,初中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严格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深入挖掘教材中关于德育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同时,教师也要做好教材延伸工作,通过课程以外的内容让学生加强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亲情之爱》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懂得亲情的可贵。这一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需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感悟父母的不易以及构建和谐家庭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主题,教师在教材讲授完毕之后,可以结合本单元活动要求,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陪伴自己的父母共同前往家中长辈的家里进行探望、聊天,以此感悟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意义。利用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很好地将课本内容与社会实践、社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感悟,对个人思想意识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以“时代使命”凸显课程教学价值
在教育新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发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理论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查找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等原则落实到体系建设工作之中。在初中教育中,教师是教育工作改革推进的核心,而高质量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理论体系建设需要以现代教师教育体系为基础,将高质量发展、创新、协调等理念融入体系建设之中,加快推进教师教育体系的发展与完善,进而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随着我国各层级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要求教育系统需要结合发展态势做出改进。在新时期,初中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中需要充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推动体系的完善与建设,并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将思政理念融入课程教学之中。现阶段,思政教育已经成为各级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充分做好与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合贯通,将党的新教育方针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统一,进而促进我国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二是将师风建设与学科改革相融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创新中,做好师德师风建设,能够帮助初中学校更好地完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体系,加强思想引领,展现初中良好的师德形象。因此,在具体的体系建设方面,初中学校需要不断改进师德考评制度,建立师德师风长效管理机制,进而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完善提供一定助力。三是增强教师专业能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能力能够为体系的完善与优化提供坚实基础。初中学校需要在新时期背景下加强对于教师人才的培养,引导教师科学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创新,发挥教学改革的价值。
(三)以“课程要求”搭建教育评价体系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体系需要进行全面优化与改革,将立德树人理念充分融入体系建设之中,坚决杜绝唯分数、唯文凭、唯学历等不良思想的融入,进而从根本上优化教育评价体系。并且,初中学校要将现代化新教育要求融入评价体系之中,通过开展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弥补教育体系建设的空白,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论保障。
随着教育深化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需要主动摸索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并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手段营造优质的学习环境,为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首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要将分类评价作为主要手段。在初中教育中,教师通过分类评价能够有效带动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并对不同学生实现精准定位,利用分类化培养满足社会对素质人才培养的多元化需求。其次,将立德树人与教师评价相融合。初中学校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中,要将高质量教师队伍作为理论体系优化的重要基础,可以将教学科研作为导向,通过考评教师的师德情况,推动教师教书育人理念的发展,进而实现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与师德理念的全面提升。最后,在道德与法治教育评价体系建设中,将综合能力作为学生评价的核心。教师要改善以往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使评价能够从单一转为多元,从封闭转为开放,更好地从学生需求与特点出发,将评价体系建设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统一,促进五育并举。
(四)以“联系实际”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在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中,脱离生活实践的课程无法突出教育的价值。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进行道德与法治的融合设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联想到自己曾经的一些经历,加深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从不同的生活案例中感悟德育理念,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节课《网络生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班上爱上网的同学,通过实际的上网案例进行讲述。教师可以让不同的学生分别讲一讲自己在空闲时间如何上网,并在网上进行了哪些活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于本节课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将网络资源相关的知识与本节课的学习联系起来,更好地感悟网络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结合教师的引导,也能够让学生理解应当如何理性上网。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实践创新教学的推进,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教育工作中,道德與法制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同时对于培养学生优秀的法制观念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注重课堂实效性的提高,这样才能有效推动当下教育改革工作的开展,以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铺开。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发展,同时为初中教师的教学工作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金荣.如何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J].天津教育,2022(26).
[2] 张得强.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途径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2(14).
[责任编辑 窦伊沙]
猜你喜欢道德与法治初中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中小学德育(2017年1期)2017-02-09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中小学德育(2017年1期)2017-02-09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中小学德育(2017年1期)2017-02-09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课堂内外·教师版(2016年6期)2016-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