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规范有序运转的探索与思考

时间:2023-07-17 19:5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是充分彰显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的重要保障。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平稳运行的深层原因在于大党与小党合作共生的制度格局,以及二者之间功能优势的深度互补。进一步推进新型政党制度规范运行,必须建立健全党的领导机制、加强参政党建设、健全政治协商相关工作机制、完善制度运行的配套机制,确保多党合作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发展。

关键词: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民主党派;
规范运行;
多党合作;
制度效能

作者简介:胡刚,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多党合作理论與政策。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课题“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参政党履职能力研究”(ZK20200233)、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部门合作专项研究课题“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养制度建设的浙江实践与完善路径”(21NDYD022YB)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7月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治引领,完善制度机制,推动新时代多党合作更加规范有序、生动活泼”[1]。因此,推进新型政党制度规范有序运转是新型政党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保障。

一、推进新型政党制度规范有序运转的重要意义

新型政党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十分突出。

(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政党制度重要论述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多党合作事业和民主党派工作,不断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推进理论创新,把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伟大政治创造;
提出各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明确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
提出民主党派建设“四新”“三好”的目标,要求民主党派增强责任和担当,共同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强调无党派人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力量;
强调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多党合作制度、怎样坚持和发展多党合作制度”的重大问题,是我国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根本指针。推进新型政党制度规范有序运转,有利于制度体系协同运行、健康稳定,持续激发制度效能,更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

(二)是推动新型政党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保障

新型政党制度的萌芽、催生、确立、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伟大征程中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政治创造。发展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的过程,同时也是这项制度的优势逐步转化为治理效能的过程。

从制度运行过程来看,新型政党制度政治效能要最大限度发挥出来,除了良好的制度设计,还要有良性的运行机制与之相匹配。通过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发挥制度主体的能动性,汇聚力量,形成共识,这也是多党合作的制度优势逐步转化为治理效能的过程。新型政党制度规范有序运转,党际关系和谐,满足了新型政党制度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多党合作制度的领导,有利于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健全组织体系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营造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良好合作关系,推动新型政党制度独特优势不断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三)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内容

如果说民主是一种价值追求,那么,民主的实现则依赖多个环节的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全过程”,意指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在民主实践和落地的过程中,链条更长、环节更全面、程序更规范、覆盖面更广。不断加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建设,持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参与实践,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目标追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落地实施,需要有良好的制度设计和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新型政党制度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一个参加、三个参与”提供了制度渠道和保障,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特色优势的生动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归纳提炼为新型政党制度。新型政党制度明确规定了我国政治生活中各政党的主体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各民主党派发挥作用的途径,以及开展政治协商的主要内容和形式。这项制度能够广泛、真实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全过程人民民主真实管用,可触可感。

二、当前新型政党制度规范有序运转存在的主要短板

(一)思想认识层面:对新型政党制度规范有序发展存在认识上的模糊

在长期的合作实践中,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形成了一系列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安排来保障制度的有效运行,新型政党制度在国家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基层实践中还面临着许多认识上的问题。

一般而言,在中央和省级层面,对党派工作比较重视,多党合作意识较强,而在基层层面,多党合作意识相对薄弱。部分基层组织的党外人士对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价值、优势了解不够,对民主党派政治功能理解不足,对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不够积极主动。

(二)制度建设层面:程序性制度尚待加强

围绕多党合作长远发展,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法规文件,如《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以及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三个文件”。新时代以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初步形成了以国家宪法为基础、以《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等法规文件为主体的制度框架体系,这是发挥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的制度保障”[2]。

在新型政党制度实践中,用实体规范来细化政党的权利与义务,用程序性规范来明确规定政党关系中各主体政治行为的方式、步骤,是新型政党制度效能充分发挥的重要保障[3]。但是在制度建设中,一定程度存在重实体形式、轻程序操作的倾向,一些制度设计因缺乏科学、规范的程序而无法具体落实。例如,党委部门领导同志与党派负责同志开展协商通常都有时间安排、工作准备、相关流程等,但其他协商及参政议政方面,对如何参加和参与缺少明确的细则规范,缺少可操作性程序。

(三)制度运行层面:一些制度在实践中存在“虚置”和“空转”现象

新型政党制度在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日益显示出独特优势和强大动能,但是在制度实践的操作运行层面,一定程度存在“虚置”和“空转”的现象。过去在制度创制和文件出台时,对制度保障、程序安排、流程规范等考虑不够,微观操作层面的规范和程序不足,制度出台后也缺少行之有效的监督检查而难以落实,在制度运行层面就容易流于形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多党合作制度效能的发挥。

目前,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顶层设计是比较明确的,但相关规范性文件还存在贯彻实施难的问题,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落地构成了某种张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共同目标明确,内涵丰富,但在现实运行中与制度预期目标仍有距离,制度实践运行效果与社会认同度之间存在一定的落差,某种程度上存在“空转”现象。

(四)主体建设层面:参政党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2018年以来,中共中央及相关部门先后出台有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三个文件”,明确了参政党建设的核心要义、目标任务,提出了有关政策措施,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总体要求。参政党要更好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就要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但也存在党派成员参政意识不强、党外干部基层从政经验欠缺等问题,这不同程度上制约或影响了参政履职作用的发挥。

三、进一步推进新型政党制度规范有序运转的优化路径

(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新型政党制度规范有序运行提供坚实政治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政党制度效能彰显的基本前提。

一是提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上,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诸多国内外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并发挥统领作用[5],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二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6]。执政党的先进性是政党制度效能彰显的关键因素,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场伟大的自我革命,有利于更好发挥中国共产党对多党合作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多党合作因共识而生,因团结而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作为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主体,应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解决好新型政党制度的短板

制度主体能力建设是影响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的重要因素,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作为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主体,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履职能力。

一是强化各民主党派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增进履职尽责的意愿。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新”“三好”总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效果导向,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不断创新思想引导的内容和形式。

二是增强各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能力。在参政议政能力提升上,政治把握能力是关键,调查研究能力是基础,合作共事能力是重要条件。具体而言,就是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尤其就群众关心关注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就是“参政参到要点上,议政议到关键处,努力在会协商、善议政上取得实效”[7]。

三是加强各民主党派的组织建设,做好人才梯队建设。在加强党派组织建设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有意识把一部分优秀人才留在党外”政策要求,为民主党派发展提供源头活水,形成党派工作新老交替、良性循环。要根据民主党派成员的年龄、职务职级、性别等情况来规划地方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和梯队建设。

四是统筹规划无党派人士各项制度机制,增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的展示和制度效能的提升都离不开无党派人士积极作用的发挥。在无党派人士工作领域构建党委统筹、统战部协调、相关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保障无党派人士工作协调有序;
依托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留学人员联谊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等组织,在教育培训、调研考察、建言资政、社会服务中培养人才;
按照有关规定加强无党派人士的安排使用,统筹规划好政治安排、职务安排和社会安排,强化政治历练,助推培養和使用相互衔接,以使用带动培养、以培养支撑使用,帮助无党派人士提升代表性和影响力[8]。

(三)健全完善新型政党制度相关机制,不断提高政治协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其运行机制也有相关党内法规的保障。根据《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相关规定,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党外代表人士在各级政协安排比例和数量要求以及政协机关中党外代表人士担任专职领导职务等规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实行新型政党制度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的作用,对各民主党派以本党派名义在政协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作出机制性安排。”[9]

新型政党制度规范运行,需要构建完善的政治协商机制,充分发挥参政党在政协协商中的作用。首先,健全协商规则机制。开展政党协商和人民政协政治协商,要在议程安排、工作准备、保障条件、情况反馈等工作规则上形成常态化机制,整合各类平台、凝聚各方力量、汇聚各方共识,展示新型政党制度优势效能。其次,健全考察调研机制。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做好选题,协调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及时主动提供信息,做好调研相关保障,确保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考察调研取得实效,并推动调研成果转化。再次,建立协商反馈机制。无论会议协商、专题协商还是书面协商,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提出的意见建议,党委都应高度重视,做到及时研究、及时办理、及时反馈,还可根据协商议题情况,采取适当形式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10]。最后,建立舆论宣传机制。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而要使这种独特优势得到切实有效的发挥,除了相关制度保障外,更需要通过舆论宣传,让全社会都了解。

(四)完善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双向发力的制度、程序,充分彰显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

政党制度包含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两个层面,前者主要是制度主体的性质、政治活动的目标,以及制度主体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社会地位、作用等制度化规定,后者则是实现制度目标过程中制度结构、主体之间互动关系、活动规则等[11]。

一方面,围绕新型政党制度的长远发展,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各民主党派作为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既是相关制度建设的亲历者、参与者,又是制度建设的实践者、推进者[12]。当前,以宪法为基础、以党内法规和其他文件为主体的新型政党制度体系初步形成,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在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基础上,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的彰显与提升需要规范有序的程序安排和运行机制。其一,要发展好完善好新型政党制度体系的程序安排。实现新型政党制度规范有序运行,就是要制定有关政党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程序安排,就议题议程、内容流程等作出明确规定,并落地落实,增强实操性,避免“虚置”和“空转”的现象。其二,健全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体系的运行机制,确保制度良好有序运转。首先,进一步健全完善协商机制、监督机制、参政机制、参政党建设机制、党外代表人士全链条管理服务机制等专项机制,相关专项机制既是新型政党制度政治功能实现的保障,也是制度规范运行的内在要求。其次,着力发挥新型政党制度效能优势,不斷健全和完善实现多党合作政治目标的相关工作机制。从加强联系沟通机制、提升广泛参与机制、构建社会服务机制等入手,广泛激发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提升积极性主动性。最后,健全完善新型政党制度运行的保障机制。法治保障体系是新型政党制度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进的重要保障,政策保障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履职、作用发挥创造良好条件。要及时制定与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相适应的政策,在推动相关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及时优化政策,充分彰显新型政党制度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维护稳定等政治功能。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 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伟力[N].人民日报,2022-07-31(1).

[2] 伟大的政治创造:中国新型政党制度[M].北京:华文出版社,2022:284-285.

[3] 蒋劲松.政党的国法治理[J].法学,2016(1):12.

[4]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1).

[5] 祝灵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不断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J].中国领导科学,2021(5):7.

[6]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J].求是,2023(3):9.

[7] 习近平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N].人民日报,2016-01-31(1).

[8] 开创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新局面[N].人民日报,2021-07-29(12).

[9] 习近平.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2(6):10.

[10] 胡刚.推动新型政党制度有序运行 促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完善[N].团结报,2022-09-20(8).

[11] 檀培培.增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自觉[J].山东社会科学,2019(8):182.

[12] 参政党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22:65.

责任编辑:王天海

猜你喜欢多党合作民主党派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确立70年的主要经验及启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年5期)2019-11-11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发展70年的三维认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年5期)2019-11-11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传媒评论(2019年6期)2019-10-14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5期)2017-11-27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新阶段新起点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3期)2017-07-05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安排使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1期)2017-04-16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多献务实良策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1期)2017-04-08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年6期)2016-03-01民主党派 工商联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5期)2014-02-28

推荐访问:政党 中国 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