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泽林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明确要求,要深入推动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精准落实“五个振兴”要求,着力稳住农业基本盘,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当前,重庆市涪陵区正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新提升”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进“五大行动”,积极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以实际行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夯实乡村产业发展基础
近年来,涪陵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围绕“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工作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守好三条底线,精准落实“五个振兴”要求,着力稳住农业基本盘,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乡村振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有效供给
三大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粮食保持总体稳定。近三年,每年粮食产量稳定在43万吨以上,出栏生猪65万头以上,生产蔬菜200万吨以上。2022年,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142.55亿元。粮食种植面积141.02万亩,其中水稻50万亩。蔬菜增量明显,蔬菜产量(含青菜头)196.27万吨。涪陵黑猪、渝东黑山羊和增福土鸡等畜禽产品在全市具有较高知名度,出栏生猪72.61万头、家禽1006.04万只。
(二)“2+X”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
主要依托榨菜集团、太极集团两大上市龙头企业,形成了以榨菜、中药材两大百亿级产业链为牵引的“2+X”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农业产业发展稳中有升。一是两大支柱不断夯实。2022年青菜头种植面积73.08万亩、总产量176.72万吨,实现榨菜产业总产值132.87亿元;
中药材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0.36万亩,其中金荞麦、前胡、紫苏、厚朴等四个单品规模全市第一,实现中药材综合产值115亿元。二是柑橘、生态畜牧业、蚕桑、茶叶等地方特色产业加快发展,2022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292.54亿元。三是新增授权使用“巴味渝珍”特色农产品11个,新创建重庆名牌农产品10个。
(三)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向好
一是正积极推动建设国际(重庆)农产品加工园区涪陵核心区。主要依托中粮油脂、道道全等龙头企业,打造集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智能化生产、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心于一体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辐射带动川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发展。二是规上农产品工业产值持续攀升。2022年,全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280.8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总产值的9.18%。三是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持续增强。“川渝共建中国酱腌菜科技创新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落地涪陵,西南大学涪陵研究院和农科院等科创平台着手共建,重庆市畜牧科学院涪陵分院正式挂牌,青菜头收砍机械研发突破切根、脱叶关鍵技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70%。水稻制种能力持续提升,推广优质稻品种13个,新育成2个水稻品种达部颁二级米标准。
(四)农文康旅深度融合
一是积极申报申创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南沱镇睦和村、江北街道二渡村、蔺市街道连二村获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村,马武镇民协村、武陵山乡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大顺镇大顺村获评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二是提档升级景区景点,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精品路线5条。白武路荣获“十大最美农村路”。三是乡村旅游活力迸发。2022年,全年接待乡村休闲旅游游客1272万人次,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营业收入约66亿元。
(五)农业农村改革蹄疾步稳
新增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109个、累计达196个,覆盖53%的行政村(社区)。“三社”融合深入发展,累计发放贷款10506.8万元。农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面消除,全区369个涉农村(社区)实现村均经营收入36.86万元。农村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开展,累计颁证20.82万户、面积154.04万亩。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三级联创工作深入推进,累计培育国家级示范社20个、市级66个、区级6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评价体系试点工作有序推进,目前涪陵区已完成“村村旺·农服通”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已建成5个市级“三社”融合金融服务点。
二、找准乡村产业发展问题
农业产业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演进的重要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虽然涪陵区农业农村基础条件较好,在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要素资源等方面离真正“振兴”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产业发展不够充分
一是产业集群打造仍需加强。榨菜、中药材发展具有较大的规模,但除涪陵青菜头之外还缺少更多叫得响的农产品,真正形成农产品规模化品牌化生产的为数不多,蚕桑、果品、水产、烤烟、茶叶等产业占比较小,区域特色、品种特色不突出、市场竞争力不强。二是生产方式亟待转变。现阶段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仍占据主导地位,仍以小规模分散的农户经营为主,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范围不大、比例较低。三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足,大部分农业龙头企业规模较小、科创能力弱、精深加工滞后,带动农户和产业发展能力不强。四是乡村产业链条还不完善,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乡村产业“接二连三”一体化融合程度不深、层次较浅、链条较短,附加值不高。
(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
涪陵区山地丘陵占比高达70%,农村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一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亟须加快,涪陵区高标准农田面积有限,仅占全区耕地面积的40%,缺少机械化耕作条件,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适度规模经营。比如,涪陵榨菜产业发展受机械化耕种收水平低的制约明显,种植过程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机耕机种,剥皮看筋等初加工环节还停留在手工水平。二是生产灌溉设施滞后,全区有效灌溉面积占比仅为45.36%,特别是大中型水库偏少,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效益不高,灌溉方式,灌溉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各项灌溉设施不完善。三是农村信息网络滞后,居民聚居区已基本实现4G网络、光纤网络全覆盖,但5G网络覆盖还需加大向农村地区倾斜布局。四是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够健全,仓储冷链物流设施缺乏,现在大型商超及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对本土农产品的带动力还不强,本地农产品直接进入大型综合超市的占比不高。
(三)要素资源制约有待加快破解
一是土地资源的刚性约束矛盾日益突出,土地流转及监管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难度较大,特别是集中连片规模流转成功率不高,全区土地流转率不高。“三区三线”对农业产业发展的空间作了一定程度的限定,农业设施用地资源越来越短缺。二是农村金融产品、服务和贷款抵押方式偏少,农业主体直接融资渠道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和市场价格波动,导致城市资本不愿下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产业发展。三是农业农村体制机制仍需创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引领不够,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四是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不足,农业生产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高,乡村干部和专技人才队伍建设也较为薄弱。许多村组只有较少的人口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且多为妇女儿童老人,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弱质化现象明显,给乡村产业发展带来较大制约。
三、谋定乡村产业发展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乡村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涪陵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锚定“打造乡村振兴新典范、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战略目标,以更大的责任心、更强的执行力,针对问题想办法,带着使命谋发展,依靠基础求突破,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彰显地域特色,体现乡村气息,承载乡村价值,紧紧围绕产业兴旺下功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步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加快补齐设施短板
一是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按照“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要求,坚定不移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未来三年拟实施原有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19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15万亩。二是加快提升灌溉能力。着力补齐工程性缺水突出短板,在集中连片的经果林及蔬菜基地投资建设水肥一体化设施,加快建设骨干水源工程,谋划跨区域、跨流域重大水源工程,构建水源保障程度高、联调联供能力强、水质优良的水资源配置格局,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开展轨道车、无人机等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建设冷链仓储设施,实现规模化、现代化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技术,培育形成一批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运营主体,基本建立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体系,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优质优价,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能力。四是夯实乡村数字化信息基础。加快推进5G在乡村地区的应用,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规模生产加工和农旅休闲产业聚集区等5G信号优先落地。整合农业农村、科技、商务等村级信息站点,推进信息进村入户。
(二)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是构建农业全产业链,推进产业规模化。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推进延链、补链、壮链、优链,从抓生产到抓链条、从抓产品到抓产业、抓环节到抓体系转变,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拓展乡村多种功能,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农业全产业链,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依托国药太极集团、葵花药业、中宝药业等优势企业,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加快推动规划建设药博园和区域性中药材交易市场,全力打造中医药康养小镇和全国道地中药材之乡。二是做优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产业高端化。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农产品加工业是支点。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中试城项目落户,建设高标准农产品加工园区,巩固提升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建设,加强农产品加工产品创新研发,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延伸农业加工链条,增强带动力。三是突出科创赋能,推进产业品牌化。推行“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母子品牌模式,做好资源整合、力量集成。大力保护、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让文化之美為链条铸魂,以文化之力为链条赋能,在传统工艺中融入现代元素、时尚元素,注入文创、智创、数创产品,实现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产品标准化。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示范区建设,实现品种、生产技术、生产管理标准化。落实食品安全战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格监管,建立农产品质量分级及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五是精准招商扩投资,推进产业新动能。环境是“气候”,资金、项目是“候鸟”。哪里环境好,资金、项目就往哪里走。聚焦重点产业链,坚持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在税收租金、企业用地、项目补贴、投资奖励、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更大政策支持。重点围绕榨菜、中药材、涪陵黑土猪、涪陵白茶等优势产业,谋划储备一批有地方特色、有资源优势、有市场前景、有地域差异的现代农业招商项目,开展聚商选资工作,培育一批前后相连、上下衔接的全产业链农业企业入驻。
(三)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一是打造农文旅融合综合体和乡村旅游集聚区。推动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依托旅游景区、城市郊区、旅游景观镇、现代农业园区、田园综合体等,提升和规划建设一批农旅融合综合体。统筹整合和配置农业农村资源要素,统一产业布局,统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从涉农财政资金、建设用地、投融资等方面形成优惠政策,鼓励城市资本进入农旅融合综合体,打造一批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和城乡要素跨界整合平台。新建和提升一批乡村旅游集聚区,力争创建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打造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二是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和业态。深度挖掘地域民族民俗和农耕文化,开发农事活动、节庆活动等乡村农耕、民俗参与性和体验性产品,按照“全域全季全时”旅游发展理念,唱响“四季歌”和“二十四节气歌”,让农田变景区、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形成集观光、游览、品尝、采摘、节庆、休闲、养生等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从时间、空间、特色资源三个维度优化农业旅游业发展布局,打造一批涵盖观光、研学、体验、医疗、康养等多种旅游业态的高品质农家乐和旅游民宿,提升特色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创建一批“特色景观旅游村”“中国精品民宿”和“中国乡村度假地”品牌。三是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优化乡村道路,改善旅游点生态环境;
加快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旅游标识、停车场、厕所、活动广场、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推进智慧乡村旅游建设,旅游镇、旅游村逐步实现5G网络和免费WiFi全覆盖。建成以大数据为支撑的智慧乡村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电商平台,乡村旅游产品、商品、服务实现在线预订销售。
(四)创新激活要素资源
一是打造乡村产业链“人地钱货”直通车。优化“链条才”服务,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等群体到农村创新创业;
优化“链条地”服务,贯彻落实好国家关于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相关政策,力求突破;
优化“链条贷”服务,搭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直通车平台,帮助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大对乡村产业的支持;
优化“链条购”服务,组织采购商、投资商、制造商、创意商、原料商、服务商、电商等与农业全产业链对接,通过点创新、线模仿、面推广,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二是激活乡村产业发展,插上科技金融“双翼”。围绕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促进产业链向中上游迈进,价值链向中高端跃升。针对专用品种“缺芯”,创新全产业链原料品种。保护利用特色种质资源,组织联合攻关,选育专用、高产、优质、多抗的新品种,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针对产后加工“少核”,创制全产业链自主可控技术装备。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校的对接合作,推动“政产学研金”有机结合,组建科技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力争每个产业链都有一个专家服务团队,在生产一线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实现技术集成、技术与装备的无缝对接。针对创新主体“分离”,强化全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创新。引导科研单位、种业企业、加工流通企业、装备制造单位、生产性服务组织、金融机构联合起来,在产业链上构建“创新链”。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资金链,吸引金融机构的进入,将金融血液注入链条建设之中,建立“银税互动”“银信互动”贷款机制,探索开发“专项贷、订单贷、种子贷”等金融产品,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小农户获得信贷资金,为其提供担保和增信服务,促进整个链条活跃起来。
作 者: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责任编辑:马 健
猜你喜欢升级版农产品农业国内农业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国内农业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国内农业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农产品市场周刊(2020年8期)2020-07-24农业支持政策体系亟待“升级版”财经(2016年35期)2017-01-04广西崇左市外贸发展的SWOT分析及“升级版”战略对策对外经贸(2016年9期)2016-12-13中国一拖集团董事长赵剡水:一拖将打造海外战略“升级版”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11期)201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