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8篇(完整)

时间:2023-07-14 09:0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2.接触和了解以独特想象为特点的故事,感受它的生动有趣。3.根据故事内容能够大胆想象,乐于用通顺的语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8篇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

2.接触和了解以独特想象为特点的故事,感受它的生动有趣。

3.根据故事内容能够大胆想象,乐于用通顺的语句讲述自己的想法,并指导每个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要尊重、倾听他人的意见。

4.体会“我”既不希望自己的“魔法”被妈妈看破,又盼望着妈妈能认出自己的心情。感悟世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教学重难点]

接触和了解以独特想象为特点的故事,感受它的生动有趣。

根据故事内容能够大胆想象,乐于用通顺的语句讲述自己的想法,并指导每个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要尊重、倾听他人的意见。

体会“我”既不希望自己的“魔法”被妈妈看破,又盼望着妈妈能认出自己的心情。感悟世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同学们读过不少生动有趣、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和童话故事,在这些故事里,主人公往往具有超常的能力。今天,老师也请来了一位具有超能力的动画人物,看!谁来了?(播放课件)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故事里的孙悟空神通广大!尤其令人羡慕的是他会七十二变!(播放《西游记》中孙悟空七十二变的画面。)假如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5.教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话,我知道大家都非常羡慕孙悟空会变的本领。有一个小朋友叫英英,她也想变。想知道她要变成什么吗?想知道她变化后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吗?想知道就和老师一起阅读一篇新的课文。(板书:17我变成了一棵树学生齐读课题)

6.介绍作者:顾鹰:儿童文学作家,出版《森林化妆师》、《站住,兔子》等绘本,作品散见于《儿童文学》、《东方少年》、《幼儿故事大王》、《童话王国》、《小青蛙》等杂志,作品多次入选各出版社的年选,获2008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

二、初读课文,识字解词。

1.谈话激发阅读兴趣: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在听、在看的时候都快入迷了。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看得出来,大家都想知道文中的小朋友想要变成什么,更想知道她变化后发生了的有趣的故事。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更多内容。

2.学生默读课文。要求:

(1)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准字音之外,还要看清字形。

(2)把句子读通顺。

(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检查预习。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汇报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相机正误、补充,并小结。

4.在默读课文、观察课文插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不理解的地方和不明白的问题。

1.看拼音,写词语。

hú 1i

()

dīng 1íng

()

jì xù

()

tái qǐ

()

2.形近字组词。

壮()状()

克()兄()

肠()场()

密()蜜()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受。

1.学生默读课文,观察课文插图。

2.小组交流,自己通过默读课文和观察课文插图都了解到了什么。

3.小组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

4.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1)英英厌烦了妈妈的唠叨,想变成一颗大树。

(2)英英真的变成了一棵树,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

(3)英英请各种小动物住进鸟窝。

(4)妈妈住进了鸟窝,把各种好吃的东西分给了小动物们,他们一起在“我”的鸟窝里吃了起来。

(5)“我”的肚子饿了,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

(6)妈妈知道“我”肚子饿了。

2.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读书的时候,就应该把课文插图和课文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接下来,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读课文。

3.学生自由读全文,对照课文内容观察课文插图。

四、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观察描写,识记字形。

3.集体交流,重点点拨范写。(“狐、狸、零、秘、密”)

4.书写练习。

5.自评互评。

五、作业:练习书写会写字。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

2.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二、互相交流,质疑探究。

1.问题导学,探究交流。

(1)“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厌烦妈妈的唠叨。

②课件出示:

“英英,吃饭了!”

我在树下玩得好好的,一点都不想吃饭。

“英英,吃饭了!”妈妈的嗓门又大了许多。

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③指导朗读:读出不耐烦的语气。

④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我”想变成一棵树的愿望实现了吗?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②课件出示:

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③指导朗读:读出惊喜的语气。

④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3)“我”变成了一棵什么样的树?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长满各种形状鸟窝的树。

②课件出示:

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

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③指导朗读:读出自豪的语气,在朗读中表现出只有孩子才会有的奇思妙想。

④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4)“我”变成一棵树后做了什么?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请各种动物住在鸟窝里。

②课件出示:

我会请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住进来。

你怎么住进来?别担心,我会弯下腰,让鸟窝离你很近很近,你只需轻轻一跳或者轻轻一爬,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

③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我”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

④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出了小动物,还有谁住进了“我”的鸟窝?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妈妈住进了“我”的鸟窝。

②课件出示:

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在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你好!”妈妈向我点了点头,“请问我可以住在那个三角形的乌窝里吗?”

她不知道我变成了树!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一些树枝轻轻地垂下,妈妈顺着这些树枝爬了上来,坐在那个三角形的乌窝里。

③学生自由朗读,说说在朗读中体会到什么?(开始“我”担心妈妈发现“我”变成了树感到担心,后来发现妈妈不知道“我”变成了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失望”是什么意思?(因希望不能实现而失去信心或感觉不快活。)

④“我”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矛盾)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

⑤“嗵嗵”“丁零丁零”是描写什么的词语?(声音。)

⑥指导朗读:读出“我”心情的变化和矛盾的心理。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本课生词。

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想象的神奇。

3、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过程与方法:

1、采用读、议等多种方式,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

2、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自己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妈妈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想象的神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发挥想象,说说自己想变成什么。

【教学难点】

体会妈妈的爱,感受想象的神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写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弄清故事的来龙去脉。

3、品词析句,感受想象的神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同学们,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课文中的英英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这是多么有趣的想象啊!你想知道这棵树的样子吗?那我们一起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

教师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把学生引入想象的世界,用问题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促使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中。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把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2、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3、认读会认字。

(1)课件出示要认的7个生字,指名学生领读。

(2)学生读课文,画出含有生字的词语,然后读一读。课件出示词语。

指名读词语,再引导学生利用生字组词、造句。

4、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带有会写字的词语,齐读词语。

形状狐狸丁零丁零巧克力香肠继续

抬头麻烦

(2)教师提示。

①同偏旁的字:狐狸继续

②区别形近字:状——壮肠——杨

③注意笔画的写法:“巧”的第5笔,“肠”的第5笔。

(3)学生练习书写。

(4)展评,纠错。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识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旨在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三、通读全文,感知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叙述了英英变成了一棵树,树上长着各种形状的鸟窝,她请了许多小动物住进了鸟窝,妈妈也住进了三角形的鸟窝里,与小动物们吃好吃的,最后妈妈发现了英英的秘密)

2、课文中哪些段落是对现实生活的描述?哪些段落是作者的想象?(第1~3自然段、第21~23自然段是对现实生活的描述,课文第4~20自然段是作者的想象)

设计意图:

通过默读全文,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使课文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一个整体印象。通过区分课文中描写现实生活的部分和作者想象的部分,让学生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

四、品读想象,感悟神奇。

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认为课文中哪些想象最大胆、最有趣?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1、课件出示句子: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提问:英英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她想变成一棵树,想着想着真的变成了一棵树,她的心情怎样?(英英因为想尽情地玩,所以想变成一棵树。想着想着,真的变成了一棵树,她自己也非常惊讶)

2、课件出示句子: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

我变的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1)读句子,讨论:你为什么认为这样的想象最大胆、最有趣?(英英变成的树跟我们生活中的树不一样,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这样的想象真是大胆、有趣)

(2)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英英变成的树的样子。(板书:鸟窝)

(3)再读句子,想想:这两段话采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作者的想象?

讨论交流:

①设置悬念:让读者猜树上长的是什么。

②巧用标点符号启发读者思考,破折号表示意思的转折,省略号说明树上的鸟窝还有很多。

③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思考。

3、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学习课文第7、8自然段。

讨论交流:

(1)你认为想象有趣的原因是什么?(让小动物住进鸟窝,让喜欢这棵树的人也可以住进去,真是大胆的想象。还特意讲了住进鸟窝的方法,真有意思)(板书:动物)

(2)通过读句子,自己有什么收获?(我对爱因斯坦的名言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3)读读这两段话,注意语气和表情,读出人物的愉快心情。

设计意图:

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体会想象的神奇,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事物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 www.haozuowen.net 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新词,知道了英英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长满鸟窝的树,体会到了想象的美妙与神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想象的神奇。

2、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自己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部分生字、词语,学生认读。

2、回忆上节课的内容: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课文,知道了英英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而且小动物们住进了鸟窝里,到了傍晚的时候,又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品读想象,感悟神奇。

傍晚的时候,又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找出句子读一读。

1、品读描写妈妈出现的句子。

(1)课件出示句子: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思考:妈妈来到跟前,“我”的心情怎样?(紧张)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理解:嗵嗵地、丁零丁零)

(2)后来,妈妈又做了什么?(妈妈住进了三角形的鸟窝里)(板书:妈妈)

课件出示句子:她不知道我变成了树!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

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我”变成了一棵树,妈妈不知道“我”的变化,“我”有点儿高兴;但是转念一想,妈妈竟然不知道“我”变成了树,没有认出“我”来,不免让“我”有些失望)

(3)妈妈住进鸟窝后,又做了什么?(妈妈把好吃的分给小动物们,小动物们吃了起来)(板书:吃东西)

指名读课文第9~12自然段,了解了妈妈的言行,你认为妈妈具有什么品质?(说话有礼貌,爱护小动物)

分段朗读这部分课文。

2、品读描写“我”饿了的句子。

(1)小动物们在鸟窝里吃东西,“我”的肚子饿得“咕噜噜……”乱叫,“我”有什么表现呢?

(2)学生读句子,谈体会。(“我”肚子饿了,想起了家里的饭菜,想吃糖醋排骨了,“咕噜噜……”形象地写出了“我”饿的程度,这样的想象真有意思)(板书:咕噜噜……)

3、自读小动物们的对话,体会小动物的快乐生活。

学生自读课文第15~20自然段,汇报交流学习体会。(“我”嘴里流出了水珠,小动物们搞不清水珠是从哪里来的,“我”有些不耐烦了)

三、研读描写现实生活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品质。

读一读课文中描写现实生活的句子,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1、学生读课文第21~23自然段。

(1)读了妈妈的话,你知道了什么?(妈妈对“我”非常关心)

(2)课件出示句子:噢,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哎呀,她是怎么知道我的秘密的?

学生读句子,并说出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妈妈是世界上最关心“我”的人)(板书:秘密)

2、学生再读课文第1~3自然段。(妈妈叫英英吃饭,引起了英英的想象)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把描写现实生活的句子与描写想象的句子进行比较,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想象的神奇。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课文描写了英英变成了一棵树,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妈妈和小动物们住进了鸟窝里,他们在鸟窝里吃东西,这是多么神奇的想象啊!(板书:想象——神奇)

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呢?

【板书设计】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我变成了

一棵树鸟窝{■("动物"@"妈妈")}吃东西咕噜噜……秘密

想象——神奇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篇3

设计说明

课文以一个可爱的孩子的口吻,描述了她变成一棵树后,发生的奇妙的事情。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作者从不同的方面展开,想象奇特、有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随着情节走入那棵树中,去感受作者描述的神奇景象。

学前准备

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认字、读词语,了解主要内容。

学前准备

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谈话导入。(用时:5分钟)

1、假如你会变,你最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2、文中的作者让自己变成了一棵树,而且还发生了一些很有趣的事情呢!

板书课题:我变成了一棵树。

1、交流自己想变成的事物及原因。

2、齐读课题。

3、质疑:会发生哪些事呢?

二、自主学习,自主质疑。(用时:10分钟)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说一说自己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体会。

1、学生借助文中拼音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2、把自己认为难记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做上标记。

3、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在文中所连的词、多音字、优美词句,并读两遍。

4、读中想一想: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一、我能给带点字注音。

希望()抓痒()

鳄鱼()陈醋()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变成________的感受,表现了______永远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赞美了__________的温馨和美好。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用时:20分钟)

1、交流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什么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3、展示生字词情况。

(1)学生在读中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说出读后的体会。

(2)小组交流。(字音方面:希、痒、鳄、醋;字形方面:状、狐、狸、丁、零、巧、克、肠、继、续、抬、秘、密)

(3)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4)看拼音写词语。

xínɡzhuànɡhú1i

()()

jìxùmìmì

()()

qiǎokè1ì

()

四、展示汇报,拓展延伸。(用时:5分钟)

1、小组展示朗读课文。

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想一想:你学得文中哪些想象有意思?小组同学共同参与,选择喜欢的展示方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教学反思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特点,在教学《我变成了一棵树》这篇课文时,我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并打破课文的编排顺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想象的神奇。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

学习重点

理解作者变成树后发生了哪些事,体会想象的神奇。

学前准备

课文内容相关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

1、听写词语。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师板书课题)

1、学生听写词语。

2、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4、听写词语。

形状狐狸丁零

巧克力香肠继续

抬头秘密

二、精读感悟。(用时:25分钟)1、自读第1~4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希望变成一棵树?

2、细读第5、6自然段,了解“我”变的树是什么样子的。

3、齐读第7、8自然段,边读边想:“我”让所有的动物都住在树上说明了什么?

4、用开火车的方式朗读第9~12自然段,从妈妈身上感受想象的神奇,并思考:

(1)第11自然段中,“我”为什么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

(2)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5、默读第13~20自然段,从小动物的言行中感受想象的奇妙。思考:“我”变成一棵树后,心情有哪些变化?

6、齐读第21~23自然段,感受妈妈对“我”的爱,思考:

“噢,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1、带着问题,运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用“”在文中画出“我”希望变成树的原因。

2、用“”在文中画出“我”变成的树的样子。

3、感受“我”变成的树的神奇之处,以及“我”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4、重点从妈妈身上感受想象的神奇,体会妈妈的爱心。

5、联系全文,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兴奋?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失望、着急?后悔?觉得变成树很麻烦。

6、细细品味第21~23自然段,明白:母亲是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在母亲眼里,每一个孩子绝对不会被错认。

5、仿写拟声词。

咕噜噜__________________

哗啦哗啦__________________

6、“我”变成一棵树后,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妈妈早就知道那棵树是“我”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提升。(用时:10分钟)

1、联系课前的想象,说说如果你变成了其他事物,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或画一画。 1、交流自己变成其他事物后发生的奇妙的事。

2、仿写一篇想象作文或画一个场景。 8、写想象作文或画出自己想象的一个场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通过课件展示,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想象的奇特,最后安排的写或画的内容是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片段

体会作者奇特的想象。(教学拓展点)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作者的哪些想象非常奇特呢?

(学生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生1:作者想变成一棵树,就很快感觉到树枝从身上冒出来了,真神奇!

生2:作者变成的树上还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我从来没想过会有这样的树,太让我惊喜了。

生3:作者想得真周到,担心小动物们上不去,还会弯下腰让小动物住进自己喜爱的窝里。

生4:更奇特的是妈妈带着好吃的也住到了树上,她不担心妈妈把树枝压断了吗?

生5:作者居然能听懂小动物们的语言,真是太神奇了。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感受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如果给你一次变的机会,你会变成什么呢?为什么?

生1:我想变成一栋可以容纳很多人的房子,让人们居住。因为我想让我们班的同学、父母一起住在一个大房子里,那样我们就可以每天一起玩耍,还不用离开爸爸妈妈。

生2:我想变成空气清新剂,每天早晚把周围的空气清洁一遍,让每个人都在清新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学习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并且能根据生活实际,变成人们最急需的事物,老师为你们的爱心点赞!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

2.接触和了解以独特想象为特点的故事,感受它的生动有趣。

3.根据故事内容能够大胆想象,乐于用通顺的语句讲述自己的想法,并指导每个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要尊重、倾听他人的意见。

4.体会“我”既不希望自己的“魔法”被妈妈看破,又盼望着妈妈能认出自己的心情。感悟世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教学重难点]

接触和了解以独特想象为特点的故事,感受它的生动有趣。

根据故事内容能够大胆想象,乐于用通顺的语句讲述自己的想法,并指导每个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要尊重、倾听他人的意见。

体会“我”既不希望自己的“魔法”被妈妈看破,又盼望着妈妈能认出自己的心情。感悟世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同学们读过不少生动有趣、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和童话故事,在这些故事里,主人公往往具有超常的能力。今天,老师也请来了一位具有超能力的动画人物,看!谁来了?(播放课件)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故事里的孙悟空神通广大!尤其令人羡慕的是他会七十二变!(播放《西游记》中孙悟空七十二变的画面。)假如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5.教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话,我知道大家都非常羡慕孙悟空会变的本领。有一个小朋友叫英英,她也想变。想知道她要变成什么吗?想知道她变化后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吗?想知道就和老师一起阅读一篇新的课文。(板书:17我变成了一棵树学生齐读课题)

6.介绍作者:顾鹰:儿童文学作家,出版《森林化妆师》、《站住,兔子》等绘本,作品散见于《儿童文学》、《东方少年》、《幼儿故事大王》、《童话王国》、《小青蛙》等杂志,作品多次入选各出版社的年选,获2008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

二、初读课文,识字解词。

1.谈话激发阅读兴趣: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在听、在看的时候都快入迷了。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看得出来,大家都想知道文中的小朋友想要变成什么,更想知道她变化后发生了的有趣的故事。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更多内容。

2.学生默读课文。要求:

(1)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准字音之外,还要看清字形。

(2)把句子读通顺。

(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检查预习。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汇报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相机正误、补充,并小结。

4.在默读课文、观察课文插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不理解的地方和不明白的问题。

1.看拼音,写词语。

hú 1i

()

dīng 1íng

()

jì xù

()

tái qǐ

()

2.形近字组词。

壮()状()

克()兄()

肠()场()

密()蜜()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受。

1.学生默读课文,观察课文插图。

2.小组交流,自己通过默读课文和观察课文插图都了解到了什么。

3.小组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

4.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1)英英厌烦了妈妈的唠叨,想变成一颗大树。

(2)英英真的变成了一棵树,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

(3)英英请各种小动物住进鸟窝。

(4)妈妈住进了鸟窝,把各种好吃的东西分给了小动物们,他们一起在“我”的鸟窝里吃了起来。

(5)“我”的肚子饿了,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

(6)妈妈知道“我”肚子饿了。

2.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读书的时候,就应该把课文插图和课文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接下来,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读课文。

3.学生自由读全文,对照课文内容观察课文插图。

四、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观察描写,识记字形。

3.集体交流,重点点拨范写。(“狐、狸、零、秘、密”)

4.书写练习。

5.自评互评。

五、作业:练习书写会写字。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

2.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二、互相交流,质疑探究。

1.问题导学,探究交流。

(1)“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厌烦妈妈的唠叨。

②课件出示:

“英英,吃饭了!”

我在树下玩得好好的,一点都不想吃饭。

“英英,吃饭了!”妈妈的嗓门又大了许多。

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③指导朗读:读出不耐烦的语气。

④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我”想变成一棵树的愿望实现了吗?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②课件出示:

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③指导朗读:读出惊喜的语气。

④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3)“我”变成了一棵什么样的树?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长满各种形状鸟窝的树。

②课件出示:

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

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③指导朗读:读出自豪的语气,在朗读中表现出只有孩子才会有的奇思妙想。

④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4)“我”变成一棵树后做了什么?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请各种动物住在鸟窝里。

②课件出示:

我会请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住进来。

你怎么住进来?别担心,我会弯下腰,让鸟窝离你很近很近,你只需轻轻一跳或者轻轻一爬,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

③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我”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

④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出了小动物,还有谁住进了“我”的鸟窝?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妈妈住进了“我”的鸟窝。

②课件出示:

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在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你好!”妈妈向我点了点头,“请问我可以住在那个三角形的乌窝里吗?”

她不知道我变成了树!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一些树枝轻轻地垂下,妈妈顺着这些树枝爬了上来,坐在那个三角形的乌窝里。

③学生自由朗读,说说在朗读中体会到什么?(开始“我”担心妈妈发现“我”变成了树感到担心,后来发现妈妈不知道“我”变成了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失望”是什么意思?(因希望不能实现而失去信心或感觉不快活。)

④“我”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矛盾)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

⑤“嗵嗵”“丁零丁零”是描写什么的词语?(声音。)

⑥指导朗读:读出“我”心情的变化和矛盾的心理。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篇5

教学目标

xx

知识与能力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狐狸、继续、秘密”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说说你觉得文中哪些想象有意思。

3、展开想象,说说如果你也会变,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过程与方法

1、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图片和文字内容,生动再现课文所讲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妈妈永远是最了解孩子的,体会伟大的母爱。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狐狸、继续、秘密”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说说你觉得文中哪些想象有意思。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说说如果你也会变,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假如你可以变,你会变成什么?是自由快乐的小鸟,还是五彩缤纷的花朵;是沙漠中的一眼清泉,还是美丽可爱的小蜻蜓……可有一位小朋友,她的想法却很奇特,她想变成一棵树,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到文中去看一看吧,相信学完本课,你一定会为这个小朋友的奇思妙想叫好。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后鼻音“状、丁、零、肠” 。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状、零、巧、肠、续、抬”时,可以使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狐、克、继”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狸、秘、密”时,可以用同音字对比的方法。

形近字歌示例:

状:大地穿新装,山峰显异状,壮美令人叹,大雪巧梳妆。

丁:原有千寻山,丁香把露含,于今再寻觅,水枯地也干。

字谜示例:

有犬不是狗,左靠瓜旁走,生性很狡猾,借虎威风抖。

(谜底:狐)

同音字歌示例:

狸:一只小狸猫,想摘大鸭梨,爬上青竹篱,还是有距离。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状”左窄右宽,右部捺画伸展。

“狸”左窄右宽,“里”在竖中线上起笔。

“丁”的横要长些,竖勾要写在竖中线上。

“零”的“ “宜写得扁些,下部撇捺伸展,托上盖下。

“巧”的“工”位置偏上,下横变提,右部折笔要自然。

“克”的“口”要写扁小,撇宜长,竖弯钩要舒展。

“肠”的左部窄长,右部两撇平行,长短不同。

“继”注意笔顺,右边部分先写“米”,再写竖折。

“续”左窄右宽,右边是“卖”。

“抬”左窄右宽,“口”在竖中线上起笔,写扁一些。

“秘”的“必”卧钩短且向右下倾斜,撇上伸且稍长。

“密”中间的“必”稍扁。

易错提示:

“狐”左部是“犭”,不是“扌”;右部是“瓜”,不是“爪”。

“零”下部是“令”,不是“今”。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犬-状(形状)-突(突然)-哭(哭泣)

瓜-狐(狐狸)-弧(弧度)-孤(孤单)

里-狸(狸猫)-童(童话)-野(田野)

令-零(零食)-铃(铃声)-冷(冰冷)

(4)多音字。

bēi:背包背负

bèi:后背背井离乡

mì:秘密秘而不宣

bì:秘鲁

(5)形近字。

状zhuàng:形状

壮zhuàng:强壮

丁dīng:园丁

于yú:于是

克kè:克服

兄xiōng:兄弟

抬tái:抬头

治zhì:医治

密mì:秘密

蜜mì:花蜜

(6)重点词语解释。

希望:(多义词)

①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

②希望达到的某种目的或出现的某种情况;愿望。

③希望所寄托的对象。

担心:放心不下。

傍晚:时间词。临近晚上的时候。

丁零丁零:形容铃声或小的金属物体的撞击声。

香喷喷:状态词。形容香气扑鼻。

秘密:有所隐蔽,不让人知道的`(跟“公开”相对)。

(7)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明确:

课文讲述了“我”因为不想自己在玩的时候有人叫“我”吃饭而自己变成了一棵树,继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展示了一个奇妙的想象世界,也表明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妈妈。

(2)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请在段落前标注出来。

明确:

共有23个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这节课,通过初步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课文讲述的是“我”想象变成了一棵树后发生的故事。小朋友们一定觉得很有意思吧!课后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如果你可以变成某样东西,你想要变成什么?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状态狐狸丁当零食轻巧

克服香肠继续抬头秘密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大家还记得课文讲了些什么吗?(指名回答或让全班齐答)对,讲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我”变成树后,究竟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吧!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同学们想象一下,一棵长满各种形状鸟窝的树会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图片)

2、第4自然段哪句话交代了“我”想变成一棵树的原因?

明确:

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3、同学们,你们想想,普通的树上都会长些什么呢?

明确:

花、叶、水果……

4、而“我”变成的树上又长的是什么呢?

明确:

鸟窝。

5、这些鸟窝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

各种形状都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6、“我”会邀请哪些小动物来住在鸟窝里呢?

明确:

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

7、妈妈来了,“我”的心为什么会“嗵嗵地跳着”呢?

明确:

因为“我”害怕妈妈发现这棵树是“我”变成的。

8、妈妈要求住进三角形的鸟窝,“我”为什么“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呢?

明确:

“我”高兴是因为妈妈不知道“我”变成了树,可以尽情地玩;“我”失望是因为妈妈居然不认识“我”了。

9、妈妈从背包里拿出了哪些好吃的东西呢?

明确:

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

10、课文是如何写“我”馋得流口水的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课文没有直接写“我”馋得流口水,而是先由狐狸用“下雨了”表明有水滴落;马上又用“天空中一丝乌云都没有”来说明并非下雨,引起读者思考;然后用小鳄鱼、小松鼠、小白兔的猜测来一步一步地勾起读者的好奇心;最后再由“我”自己亲自揭晓答案--“水珠是从我的嘴巴里流出来的”,含蓄地点明了“我”是馋得流口水。这样写能起到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11、猜想一下,妈妈“是怎么知道我的秘密的”?

明确:

猜想一:因为妈妈最了解“我”,一直都知道“我”已经“变成了一棵树”。

猜想二:因为是“我”幻想自己变成了一棵树,而不是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12、回顾整篇课文,思考问题。

课文中出现了哪些拟声词?你还知道些其他的拟声词吗?

明确:

文中有:嗵嗵、丁零丁零、啧吧啧吧、咕噜噜。

滴滴答答:形容水滴落下的声音。

咕噜:形容水流动或东西滚动的声音。

扑通:形容重物落地或落水的声音。

哗啦啦:形容撞击、水流等的声音。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本文记叙了“我”xxxx ,表明了xxxx。

明确:

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后发生的故事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妈妈

2、本文巧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生动形象,请试着简要分析一下。

明确: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得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地表现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如“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一句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各种形状的鸟窝随风摆动的样子,形象生动。

3、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们有些什么感悟呢?

明确:

母爱是最无私的感情。母爱如春天的甘霖,悄无声息地洒落在我们的心田。这种爱,温柔而深沉!我们常常埋怨自己的母亲啰唆,但如果我们用心去体会,不难感受到她们的关怀。不管是慈爱还是严厉,我们都要相信,那是她们爱的体现。这个世界上,最纯洁而又最真挚的爱莫过于此。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篇6

教学目标

xx

知识与能力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狐狸、继续、秘密”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说说你觉得文中哪些想象有意思。

3、展开想象,说说如果你也会变,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过程与方法

1、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图片和文字内容,生动再现课文所讲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妈妈永远是最了解孩子的,体会伟大的母爱。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狐狸、继续、秘密”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说说你觉得文中哪些想象有意思。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说说如果你也会变,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假如你可以变,你会变成什么?是自由快乐的小鸟,还是五彩缤纷的花朵;是沙漠中的一眼清泉,还是美丽可爱的小蜻蜓……可有一位小朋友,她的想法却很奇特,她想变成一棵树,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到文中去看一看吧,相信学完本课,你一定会为这个小朋友的奇思妙想叫好。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后鼻音“状、丁、零、肠” 。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状、零、巧、肠、续、抬”时,可以使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狐、克、继”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狸、秘、密”时,可以用同音字对比的方法。

形近字歌示例:

状:大地穿新装,山峰显异状,壮美令人叹,大雪巧梳妆。

丁:原有千寻山,丁香把露含,于今再寻觅,水枯地也干。

字谜示例:

有犬不是狗,左靠瓜旁走,生性很狡猾,借虎威风抖。

(谜底:狐)

同音字歌示例:

狸:一只小狸猫,想摘大鸭梨,爬上青竹篱,还是有距离。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状”左窄右宽,右部捺画伸展。

“狸”左窄右宽,“里”在竖中线上起笔。

“丁”的横要长些,竖勾要写在竖中线上。

“零”的“ “宜写得扁些,下部撇捺伸展,托上盖下。

“巧”的“工”位置偏上,下横变提,右部折笔要自然。

“克”的“口”要写扁小,撇宜长,竖弯钩要舒展。

“肠”的左部窄长,右部两撇平行,长短不同。

“继”注意笔顺,右边部分先写“米”,再写竖折。

“续”左窄右宽,右边是“卖”。

“抬”左窄右宽,“口”在竖中线上起笔,写扁一些。

“秘”的“必”卧钩短且向右下倾斜,撇上伸且稍长。

“密”中间的“必”稍扁。

易错提示:

“狐”左部是“犭”,不是“扌”;右部是“瓜”,不是“爪”。

“零”下部是“令”,不是“今”。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犬-状(形状)-突(突然)-哭(哭泣)

瓜-狐(狐狸)-弧(弧度)-孤(孤单)

里-狸(狸猫)-童(童话)-野(田野)

令-零(零食)-铃(铃声)-冷(冰冷)

(4)多音字。

bēi:背包背负

bèi:后背背井离乡

mì:秘密秘而不宣

bì:秘鲁

(5)形近字。

状zhuàng:形状

壮zhuàng:强壮

丁dīng:园丁

于yú:于是

克kè:克服

兄xiōng:兄弟

抬tái:抬头

治zhì:医治

密mì:秘密

蜜mì:花蜜

(6)重点词语解释。

希望:(多义词)

①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

②希望达到的某种目的或出现的某种情况;愿望。

③希望所寄托的对象。

担心:放心不下。

傍晚:时间词。临近晚上的时候。

丁零丁零:形容铃声或小的金属物体的撞击声。

香喷喷:状态词。形容香气扑鼻。

秘密:有所隐蔽,不让人知道的`(跟“公开”相对)。

(7)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明确:

课文讲述了“我”因为不想自己在玩的时候有人叫“我”吃饭而自己变成了一棵树,继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展示了一个奇妙的想象世界,也表明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妈妈。

(2)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请在段落前标注出来。

明确:

共有23个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这节课,通过初步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课文讲述的是“我”想象变成了一棵树后发生的故事。小朋友们一定觉得很有意思吧!课后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如果你可以变成某样东西,你想要变成什么?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状态狐狸丁当零食轻巧

克服香肠继续抬头秘密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大家还记得课文讲了些什么吗?(指名回答或让全班齐答)对,讲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我”变成树后,究竟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吧!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同学们想象一下,一棵长满各种形状鸟窝的树会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图片)

2、第4自然段哪句话交代了“我”想变成一棵树的原因?

明确:

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3、同学们,你们想想,普通的树上都会长些什么呢?

明确:

花、叶、水果……

4、而“我”变成的树上又长的是什么呢?

明确:

鸟窝。

5、这些鸟窝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

各种形状都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6、“我”会邀请哪些小动物来住在鸟窝里呢?

明确:

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

7、妈妈来了,“我”的心为什么会“嗵嗵地跳着”呢?

明确:

因为“我”害怕妈妈发现这棵树是“我”变成的。

8、妈妈要求住进三角形的鸟窝,“我”为什么“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呢?

明确:

“我”高兴是因为妈妈不知道“我”变成了树,可以尽情地玩;“我”失望是因为妈妈居然不认识“我”了。

9、妈妈从背包里拿出了哪些好吃的东西呢?

明确:

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

10、课文是如何写“我”馋得流口水的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课文没有直接写“我”馋得流口水,而是先由狐狸用“下雨了”表明有水滴落;马上又用“天空中一丝乌云都没有”来说明并非下雨,引起读者思考;然后用小鳄鱼、小松鼠、小白兔的猜测来一步一步地勾起读者的好奇心;最后再由“我”自己亲自揭晓答案--“水珠是从我的嘴巴里流出来的”,含蓄地点明了“我”是馋得流口水。这样写能起到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11、猜想一下,妈妈“是怎么知道我的秘密的”?

明确:

猜想一:因为妈妈最了解“我”,一直都知道“我”已经“变成了一棵树”。

猜想二:因为是“我”幻想自己变成了一棵树,而不是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12、回顾整篇课文,思考问题。

课文中出现了哪些拟声词?你还知道些其他的拟声词吗?

明确:

文中有:嗵嗵、丁零丁零、啧吧啧吧、咕噜噜。

滴滴答答:形容水滴落下的声音。

咕噜:形容水流动或东西滚动的声音。

扑通:形容重物落地或落水的声音。

哗啦啦:形容撞击、水流等的声音。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本文记叙了“我”xxxx ,表明了xxxx。

明确:

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后发生的故事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妈妈

2、本文巧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生动形象,请试着简要分析一下。

明确: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得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地表现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如“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一句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各种形状的鸟窝随风摆动的样子,形象生动。

3、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们有些什么感悟呢?

明确:

母爱是最无私的感情。母爱如春天的甘霖,悄无声息地洒落在我们的心田。这种爱,温柔而深沉!我们常常埋怨自己的母亲啰唆,但如果我们用心去体会,不难感受到她们的关怀。不管是慈爱还是严厉,我们都要相信,那是她们爱的体现。这个世界上,最纯洁而又最真挚的爱莫过于此。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篇7

“英英,吃饭了!”

我在树下玩得好好的,一点儿都不想吃饭。

“英英,吃饭了!”妈妈的噪门又大了许多。

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

我变的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我会请小白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住进来。

你怎么住进来?别担心,我会弯下腰,让鸟窝离你很近很近,你只需轻轻一跳或者轻轻一爬,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

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来了,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你好!”妈妈向我点了点头,“请问我可以住在那个三角形的鸟窝里吗?”

她不知道我变成了树!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一些树枝轻轻地垂下,妈妈顺着这些树枝爬了上来,坐在那个三角形的鸟窝里。

妈妈打开背包,从里面拿出好多东西: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她把这些好吃的分给小动物们。他们一起在我的鸟窝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咕噜噜……”我的肚子里发出一种怪怪的声音,把他们吓了一跳。他们也只是奇怪地互相望了一眼,又继续吃起来。

“咕噜噜……”我肚子里的声音越来越响了。这时候,我开始想念家里那些香喷喷的饭菜,好像还看见爸爸正在大口大口地啃着一块糖醋排骨。天哪,那可是我最喜欢吃的东西!

“咦,下雨了。”小狐狸抬头望了望,可天空中一丝乌云都没有。

“是你的牛奶打翻了吗?”小鳄鱼问小松鼠。

“你看,这不好好的嘛。”

“那么,可能是一只虫子撒的尿。”

“不对,是大树在哭。”小白兔发现了树干上不断往下滴的水珠。

唉,变成了树真麻烦。他们连水珠是从我的嘴巴里流出来的都不知道。

“小馋猫,肚子饿了,对吧?英英!”妈妈说话了,还对我眨了一下眼睛。

噢,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哎呀,她是怎么知道我的秘密的?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本课生词。

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想象的神奇。

3、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过程与方法:

1、采用读、议等多种方式,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

2、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自己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妈妈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想象的神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发挥想象,说说自己想变成什么。

【教学难点】

体会妈妈的爱,感受想象的神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写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弄清故事的来龙去脉。

3、品词析句,感受想象的神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同学们,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课文中的英英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这是多么有趣的想象啊!你想知道这棵树的样子吗?那我们一起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

教师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把学生引入想象的世界,用问题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促使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中。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把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2、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3、认读会认字。

(1)课件出示要认的7个生字,指名学生领读。

(2)学生读课文,画出含有生字的词语,然后读一读。课件出示词语。

指名读词语,再引导学生利用生字组词、造句。

4、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带有会写字的词语,齐读词语。

形状狐狸丁零丁零巧克力香肠继续

抬头麻烦

(2)教师提示。

①同偏旁的字:狐狸继续

②区别形近字:状——壮肠——杨

③注意笔画的写法:“巧”的第5笔,“肠”的第5笔。

(3)学生练习书写。

(4)展评,纠错。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识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旨在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三、通读全文,感知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叙述了英英变成了一棵树,树上长着各种形状的鸟窝,她请了许多小动物住进了鸟窝,妈妈也住进了三角形的鸟窝里,与小动物们吃好吃的,最后妈妈发现了英英的秘密)

2、课文中哪些段落是对现实生活的描述?哪些段落是作者的想象?(第1~3自然段、第21~23自然段是对现实生活的描述,课文第4~20自然段是作者的想象)

设计意图:

通过默读全文,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使课文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一个整体印象。通过区分课文中描写现实生活的部分和作者想象的部分,让学生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

四、品读想象,感悟神奇。

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认为课文中哪些想象最大胆、最有趣?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1、课件出示句子: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提问:英英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她想变成一棵树,想着想着真的变成了一棵树,她的心情怎样?(英英因为想尽情地玩,所以想变成一棵树。想着想着,真的变成了一棵树,她自己也非常惊讶)

2、课件出示句子: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

我变的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1)读句子,讨论:你为什么认为这样的想象最大胆、最有趣?(英英变成的树跟我们生活中的树不一样,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这样的想象真是大胆、有趣)

(2)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英英变成的树的样子。(板书:鸟窝)

(3)再读句子,想想:这两段话采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作者的想象?

讨论交流:

①设置悬念:让读者猜树上长的是什么。

②巧用标点符号启发读者思考,破折号表示意思的转折,省略号说明树上的鸟窝还有很多。

③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思考。

3、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学习课文第7、8自然段。

讨论交流:

(1)你认为想象有趣的原因是什么?(让小动物住进鸟窝,让喜欢这棵树的人也可以住进去,真是大胆的想象。还特意讲了住进鸟窝的方法,真有意思)(板书:动物)

(2)通过读句子,自己有什么收获?(我对爱因斯坦的名言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3)读读这两段话,注意语气和表情,读出人物的愉快心情。

设计意图:

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体会想象的神奇,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事物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新词,知道了英英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长满鸟窝的树,体会到了想象的美妙与神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想象的神奇。

2、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自己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部分生字、词语,学生认读。

2、回忆上节课的内容: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课文,知道了英英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而且小动物们住进了鸟窝里,到了傍晚的时候,又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品读想象,感悟神奇。

傍晚的时候,又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找出句子读一读。

1、品读描写妈妈出现的句子。

(1)课件出示句子: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思考:妈妈来到跟前,“我”的心情怎样?(紧张)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理解:嗵嗵地、丁零丁零)

(2)后来,妈妈又做了什么?(妈妈住进了三角形的鸟窝里)(板书:妈妈)

课件出示句子:她不知道我变成了树!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

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我”变成了一棵树,妈妈不知道“我”的变化,“我”有点儿高兴;但是转念一想,妈妈竟然不知道“我”变成了树,没有认出“我”来,不免让“我”有些失望)

(3)妈妈住进鸟窝后,又做了什么?(妈妈把好吃的分给小动物们,小动物们吃了起来)(板书:吃东西)

指名读课文第9~12自然段,了解了妈妈的言行,你认为妈妈具有什么品质?(说话有礼貌,爱护小动物)

分段朗读这部分课文。

2、品读描写“我”饿了的句子。

(1)小动物们在鸟窝里吃东西,“我”的肚子饿得“咕噜噜……”乱叫,“我”有什么表现呢?

(2)学生读句子,谈体会。(“我”肚子饿了,想起了家里的饭菜,想吃糖醋排骨了,“咕噜噜……”形象地写出了“我”饿的程度,这样的想象真有意思)(板书:咕噜噜……)

3、自读小动物们的对话,体会小动物的快乐生活。

学生自读课文第15~20自然段,汇报交流学习体会。(“我”嘴里流出了水珠,小动物们搞不清水珠是从哪里来的,“我”有些不耐烦了)

三、研读描写现实生活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品质。

读一读课文中描写现实生活的句子,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1、学生读课文第21~23自然段。

(1)读了妈妈的话,你知道了什么?(妈妈对“我”非常关心)

(2)课件出示句子:噢,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哎呀,她是怎么知道我的秘密的?

学生读句子,并说出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妈妈是世界上最关心“我”的人)(板书:秘密)

2、学生再读课文第1~3自然段。(妈妈叫英英吃饭,引起了英英的想象)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把描写现实生活的句子与描写想象的句子进行比较,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想象的神奇。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课文描写了英英变成了一棵树,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妈妈和小动物们住进了鸟窝里,他们在鸟窝里吃东西,这是多么神奇的想象啊!(板书:想象——神奇)

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呢?

【板书设计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我变成了

一棵树鸟窝{■("动物"@"妈妈")}吃东西咕噜噜……秘密

想象——神奇

推荐访问:一棵树 教案 变成了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第二课时 三年级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一等奖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第一课时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及反思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设计理念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板书设计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