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的现状与发展潮汕文化的过去与未来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潮汕文化中的代表潮剧和潮汕木雕的发展变化,从而总结出潮汕文化的过去发展与现阶段发展的区别。从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潮汕文化的现状与发展6篇,供大家参考。
潮汕文化的现状与发展篇1
潮汕文化的过去与未来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潮汕文化中的代表潮剧和潮汕木雕的发展变化,从而总结出潮汕文化的过去发展与现阶段发展的区别。从研究发现,潮汕文化在过去曾盛极一时,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潮汕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开始出现萎缩。潮汕文化若要在未来长期发展下去,就必须改革创新,培养继承优良文化的人才,使潮汕文化从新焕发光彩。关键词:潮汕文化 潮剧 潮汕木雕 改革 发展 传承
我的家乡在潮汕,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广东与福建的交界处。潮汕文化核心人群是指潮州、汕头、揭阳三个地级市辖境的潮语居民。潮州文化源远流长,是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逐步交融形成,具有强烈地方色彩的地域性文化。共同的潮汕文化起源于潮州先民、成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昌盛于明清、创新于现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小分支。
潮汕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开放体系,本地的文化与外来移民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借鉴,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特色文化。谈到潮汕文化,不少人会想到潮汕美食、潮汕功夫茶、潮汕音乐、潮汕英歌、潮汕工艺、潮剧、潮汕民俗、潮汕建筑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
地理因素是影响潮汕人民性格的一个重要根源。潮汕地区地少人多,天灾不断,如1922年8月大台风,1969年的VIOLA大台风与1918年南澳大地震,但正是这样恶劣的环境培养了潮汕人民不惧艰苦,拼搏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潮汕人民大多信仰道教,信仰自治,从各乡各村的善堂就可以看出潮汕人民信善的思想。潮汕人民迷信,喜欢拜神问卜,但追根到底还是因为我们国人信仰缺失导致的。在走投无路,被生活所困时,潮汕人民只有通过拜神祈求各路神仙保佑来进行自我暗示。在商业方面,潮商是中国古代三大商帮之一。由于精明谨慎,善于经商,他们被美誉为“中国犹太人”。现在潮商遍布世界各地,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增长,还把具有潮汕特色的文化带到了世界每一个角落,把属于我们的别具一格的文化展现在世人眼前。
潮汕文化曾经盛极一时,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原本繁荣的潮汕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过去在人们心中占有十足地位的文化体系,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能否存活,关系到整个中国文化体系的发展。潮剧和潮汕木雕是潮汕文化的代表,它们的过去与未来正好能反映出当今潮汕文化的发展趋势。
潮剧是潮汕文化中突出的民间表演艺术。也许并不是很多人知道有潮剧这个剧种,它不像京剧一般为世人所知晓,但不可否认的是,潮剧是中国古老戏曲存活于舞台的生动例证,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表现形式的代表之一,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较高的审美价值。2006年5月20日,潮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潮剧的形成至今已有400多年了。它是以潮汕方言为载体,历史故事为模板的一个地方剧种,结合了潮汕的民间艺术,如潮汕音乐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深受潮汕人民的喜爱。在80年代,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剧团,他们的表演风采好,剧情、唱腔、配乐和作曲特别耐听,听起来回味无穷,曲韵悠扬,一出出精彩的潮剧让潮汕人们难以忘怀。七八十年代是潮剧最为兴盛的时期,那时候的传媒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潮汕人民都是晚上吃 完饭抬着小凳子去戏院看戏。无论是老人小孩都会被潮剧吸引,到了第二天人们还是会谈论潮剧里的情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传媒的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也有所不同。现代的娱乐节目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潮剧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特别是年轻一代,看潮剧慢慢地成了老人们的专利。现在过年的时候,一些乡村还是会搭台请人来表演潮剧,但不难发现,观众大多都是老年人。渐渐地,潮剧被青年一代所遗忘。九十年代以后,潮剧受到市场经济的制约和现代文艺的冲击,投资减少,艺术水平降低,人才不断地流失,越来越少的人关注潮剧的发展,潮剧逐渐失去了竞争力。潮剧是潮汕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艺术魅力和文化品位都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缺少了潮剧,潮汕文化也就等于失去了其绽放异彩的一个重要途径。保护和扶持潮剧的发展,关系到潮汕文化整体的进步。要使潮剧恢复青春活力,不仅要靠政府的大力扶持,还有靠千千万万人民的支持。只有这样,潮剧的未来才有希望。潮剧才能薪火相传,艺术光芒永不熄灭。
潮汕文化丰富多彩,工艺品更是举世闻名。其中,潮汕木雕可谓是最为出众。木雕,是以黄杨木、樟木、龙眼木、紫檀木为主要用材,按一定的艺术设计而精雕细刻而成的工艺用品,多用于建筑、家具等装饰以及文具、摆设、神像等雕刻。木雕工艺在中国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历经沧桑,技艺日趋精湛。潮州木雕始于唐、宋,在明代迅速发展,于清代达到了高峰,特别是清末民初年间,海内华侨回乡建造祠堂、豪宅成风,大量采用潮州木雕,使之达到登峰造极的发展阶段,现存的大量潮州木雕多数为这个时期的作品。木雕工匠们在有限的木头上,雕刻出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水人物,每一个小细节都无可挑剔,艺术功底可见一斑。潮汕木雕在古代的建筑中较为常见,特别是在过去,与祭祀有关的神龛神轿,馔盒、炉罩、烛台等,更是木雕艺人们的用武之地。在七八十年代盛极一时的潮汕木雕,在九十年代中期就开始萎缩,木雕艺术在时代的进步中慢慢地淡化,失去了其应有的地位。由于现代家居样式及制作材料的多样化,木雕在家居中的运用逐渐减少。传统的木雕多用于祠堂,庙宇当中,人们的审美观与传统的文化不相适应。另一个方面,潮州木雕工艺精细,创作难度大,加工程序多,且多手工操作,既辛苦又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经济效益差,因此目前从事木雕加工生产的人愈来愈少,青年一代也不愿意去学习这门艺术。潮汕木雕日渐失去往日的光芒也反映出了潮汕工艺品的现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潮汕工艺品的消费并不高,大部分传统工艺技术萎缩,人才大量流失,传统工艺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目前,诸如香包等传统工艺已经失传,潮绣、泥塑、麦杆画等工艺也日渐式微,为此,保护潮汕传统的工艺产业刻不容缓。要将其发扬光大,必须是传统与现实紧密结合,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只有大力发展潮汕工艺产业,让具有中国特色的手工艺品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才能让丰厚的地方文化底蕴,变成地区社会和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从潮剧和潮汕木雕的发展进程我们不难看出,民族文化在近二十年的发展中遇到了阻碍。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第二个衰落时期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更上加速了传统文化的衰落。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传统文化由于没有做到“趋时更新”,饱受冲击;在1992年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引入了竞争机制,传统文化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竞争力下降,受到了更大冲击,衰败的速度加快。我们要保护和复兴传统文化,2 就必须使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在不断维护传统文化不被遗忘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革新,丰富其精神内涵,使之符合现代人民的需求。要积极宣传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认可率。在市场经济中,积极在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产品上消费,提升传统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过去,潮汕文化为潮汕人民所喜爱。在未来,我们也应该使这些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并被人们所接受。潮汕文化中有其值得赞许的内容,但其中也不乏糟粕。如重男亲女、封建迷信的的思想等等。优秀部分我们应当保留,不足的地方要积极地去改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住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不在历史浪潮中被遗忘。
参考资料来源:
潮汕文化概述
http://b
作者:周伦伦 《谈潮汕文化》
http://
潮汕文化面临的挑战 作者:郑维铭
潮汕文化的现状与发展篇2
潮汕文化简介与发展
关键词:岭南;潮汕文化;传统
摘要:潮汕文化是古代南粤土著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地域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它是岭南文化重要的一支,更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当下社会很大程度上桎梏了它的发展,我们应该本着批判扬弃的原则,促使其向宏观、理性、深度的方向转变,研究潮汕文化的的现状,了解其丰富的内涵和特色,对于弘扬潮汕文化的优良传统,寻找潮汕民俗文化现代化的最佳路径,丰富中华文化的内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潮汕概况
潮汕大地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兴盛的文明之邦。长期以来,由于潮汕地区行政上属广东管辖,所以潮汕文化也一直隐蔽在省府文化——广府文化的背后,外界也常误以为,广东文化就是广府文化,对潮汕文化知之甚少。而事实上,潮汕文化是独立于广府文化之外,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并且自成一格的文化体系。
潮汕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广东与福建的交界处,历来为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中心,潮人自嘲为“省尾国脚”。这里三面背山,一面向水。境内虽有富饶的潮汕平原,但生存环境却不易,常有台风与地震威胁.而且历来地少人多,总面积10346平方公里,人口近2000万,人均可耕地不到3分,有“耕田如绣花”之美称。这里商业气息浓厚,长久以来的商贸传统,催生了中国影响深远的三大商帮之一的潮州商帮。这里还是“十相留声”的岭海名邦,也是宋“前七贤”、明“后八俊”,近代千万潮汕英才生长的“海滨邹鲁”。
潮汕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这里夏长冬短,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不见雪。潮汕襟山带水,气候宜人,成为南迁汉人生息繁衍之地,长期以来形成城镇密集的现状。潮汕居民基本上均来自各各历史阶段的南迁汉人,比如比较早的并有记载的是《史记》中记载的秦时期一支由史氏族人带领的为秦始皇修筑水路直达揭阳岭的队伍,抵达揭阳岭后并没有返回,而是直接“驻扎”在当地并始设揭阳县。其外还有其他如汉,三国,唐宋,元明时期迁入的。
二、潮汕文化简介
(一)潮汕方言
潮汕话,是全国八大方言区中闽南方言的次方言,潮汕人的方言,也是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古朴典雅,词汇丰富,语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词古义多,语言生动又富幽默感,与其他语言很大区别。因此,引起海内外语言学家的关注,研究潮汕话的人很多,有关潮汕话的专著、字典、词典也很多。对潮汕人来说,潮汕话是维系感情的纽带,有巨大凝聚力。尤其在异域他乡。乡音相同,胜似“自己人”。
潮汕话在广东东部的潮汕地区以及海外华人中广泛使用,是知名度较高的一个古老方言,属于闽南语系,但与闽台的闽南话差异很大。语法与闽台片相同,词汇也有高度的对应,语音语调上则差异明显,彼此互通存在不少难度。在潮汕话和闽台片相交融的地区,兼具有二者的发音特色,特别是靠近潮汕地区的陆丰三甲(甲子、甲东、甲西)地区的闽台片的闽南语,福建的诏安等。潮汕话包含了很多的古汉语成分,在古代,潮汕先人本来居住在中原一带,为了逃避战乱,一路往海边迁徙,到达福建莆田,定居一段时间之后,又集体迁徙到今天的潮汕地区。所以潮汕话是遗留下来的古汉语,同时也受到南越国少数民族的影响。
18至20世纪期间,潮州居民是移居东南亚的主要华人族群之一,故此潮州话成为海外华人的主要方言之一。因此,潮汕地区以外的华人社群,也有很多人说潮汕话。潮州人在香港、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形成重要的少数族群。一些潮州人也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洲和欧洲居住,一些从潮州地区而来,一些则从东南亚而至。
(二)潮汕饮食
在许多国内旅游志上,提及到潮汕旅游,大体摆出的都是张美食地图,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潮汕的“吃”最出名。潮汕饮食作为潮汕文化的一个部分,它的特点的形成,同样是离不开潮人赖以生存的地理自然环境、人文风俗、及悠久的传统历史文化。
擅长烹制海鲜,可以说是潮汕菜最为突出的特点。用料广博,是中国菜很多菜系都共同具有的特色,然而在众多的烹调原料中,特别突出擅长烹制海鲜的,恐怕只有潮州菜了。潮州菜擅长烹制海鲜,首先是因为潮汕地区盛产海鲜。潮汕平原所面对的滔滔大海,是丰富的海产品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源泉。潮汕地区盛产海鲜,在“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一人类生存规律的支配下,潮汕在很古远的年代,便有了喜食海鲜的习惯。潮汕人喜食海鲜的习俗,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潮州饮食文化的特色,当潮州菜得到形成、发展的时候,这种特色自然也就成为潮州菜的一大突出特点。潮州菜在口味方面的突出特色是时尚清鲜。潮州菜在口味上强调原汁原昧,突出“清”和“鲜”两大特色,也可以说,潮州菜这一特点,是和其它一些中国菜偏辣、偏酸、偏甜等浓重口味相对而言的。
此外,中国无论茶道、茶艺,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潮汕工夫茶。潮汕功夫茶是潮汕地区极富地方色彩的茶道文化,它历史悠久,植根于千家万户,几乎可以说,凡是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有人冲泡工夫茶,它在冲法上,不论是器具、用水、程序、饮法,都极具潮汕地方风味,我们甚至可以说,工夫茶是潮人的代表特征。很难再找到这么一个地方像潮汕人喝茶的工夫和茶文化的普及。有人曾戏说,“潮汕人是天生的贵族”,说的就是潮汕人喝茶,因为无论是在高档的茶馆、酒楼或是街边的摊档、普通百姓家、甚至是农忙时的田间,你都能见到潮汕人悠哉地喝工夫茶。而且只要你走进潮汕人家做客,迎接你的90%是工夫茶。潮汕人是有事喝茶、没事也喝茶,饭前喝茶、饭后也喝茶,有朋友时陪朋友喝,没朋友时自己喝,反正一天是茶不离口。据统计,光汕头市区,每年消耗的茶叶总额就达到三四十个亿,所以毫不夸张地说,潮汕的茶叶店比米店多。而事实上潮汕人对茶叶的称呼就是“茶米”,可见其是生活必备,缺之不可。而且,只要是潮汕人喝茶,即使是一个人,他也会老老实实地端出专门的茶具,烧上开水,慢慢地一小杯一小杯地泡,决不海口大喝。而对于冲泡的程序,常见的有九道的,也有像茶艺馆十八道的,而即使是普通家里冲泡,最少也有七道程序,而且道道有说头,像“关公巡城”、“韩信点兵”、“货如轮转”等等,而难得的是这连最普通的老百姓都懂,可见潮汕茶风之盛,潮汕工夫茶在普罗大众心中的根深蒂固。
所以,潮汕在饮食充分展现了潮州菜在烹饪原料,在菜肴的口味上都非常顺应当今的饮食潮流,它表明潮州菜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乡土风情,它表明潮州菜不但口味纯正,而且医食并重,有益身心健康,而所有这些方面,都有一个菜系能否发展且具有生命力的相当重要的方面。
(三)潮汕建筑
潮汕民居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布局,最基本形式称“下山虎和“四点金”。规模较小的城镇平民居屋有布局狭长的“竹竿厝”。大型民居以四点金为基础横向或纵向扩大规模,称“三厅串”、“八厅相向”、“四马拖车”、“百凤朝阳”,其外部轮廓则保留十分规整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大规模的集居式住宅称为“寨”,这是清代潮汕地区乡村居民军事化的产物。从平面上可分为方案和楼寨,从外围方式上 可分为围墙和围楼。在潮阳,这种集居式住宅称为“图库”。海滨贫民旧时所居多为涂(草)寮,是夯土或以木、草织成墙体的茅屋。潮汕地区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大量采用贝灰和石材。至迟在北宋已开始烧制贝壳灰,以
贝灰为主体原料的三合土版筑大为盛行,不仅应用于建造房屋、高塔上,而且应用到加固堤防上。石材不仅应用于建筑构件的门框、栏板、抱鼓石、台阶、柱础、井圈、梁枋上,而且建造了石牌桥、石塔、石桥大型建筑物。
潮汕祠堂的基本结构,有两厅夹一庭的两进式和三厅两庭的三进式两种。其建筑系统地运用木雕、石雕、嵌瓷这三大潮州建筑工艺,装饰豪华,富丽堂皇,雄伟壮观,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潮州祠堂还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如普宁市西社乡永思堂存有民国修建碑记,从中可以了解该祖源流及世系辈序,这对研究该簇历史有很大的帮助。澄海市后溪乡芳庄堂,堂正中入门有一祖墓,这一现象在潮汕是极其罕见的。潮汕土楼主要分布于饶平县和潮州市凤凰山区及其余脉,如潮安县铁铺镇平原地区。
(四)潮汕工艺
潮州木雕是工艺美术的佼佼者,说来有趣,在卷帙浩瀚的《辞海》中,要查出“木”雕一词,必须贯以“潮”字方可查到。“潮州木雕”成为专有名词,可见其艺术性、专访性之强,影响面之广。潮州木雕在唐宋时已初具规模。至明清而日臻完美,如今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潮州木雕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其形式有圆雕、沉雕、浮雕、多层次的镂空雕,而外形色彩上,可分为黑漆装金、五彩装金、本色素雕三类。在应用上则大致分为建筑装饰,家具装饰,神器装饰和案头陈设等四类。在潮汕地区,不管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民居之陋,人们随处都可以见到木雕艺术的存在。所以,潮州有“木雕城”之誉称。
潮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的一大支系,早在唐代已出现,明、清两代更趋成熟。《潮州府志》云:“潮州妇女多勤纺织”,“织任刺绣之功,虽富家不废也”。清末,潮汕地区还出现过二十四名“绣花状元”,并赴南京参加全国刺绣比赛。潮绣讲究构图均称,色彩浓烈,富丽堂皇,其品种大致可分为日用品、欣赏品和剧服三种,形式有绒绣、纱绣、金银线绣、珠绣四大类。针法千变万化,主要有“过桥”、“銮乾”、“历艮”、“二针锁”、“三针锁”、“三山起”,以及“打只”、“化针”、“乱针”、“点绣”等六十多种。潮绣因其瑰丽多彩,技法精巧而著称,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深受青睐。
此外,还有巧夺天工的潮州抽纱,多姿多彩的潮州花灯,潮州剪纸,潮汕银饰,枫溪陶瓷,潮州嵌瓷,潮州石雕等等,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五)潮汕“商”文化
潮汕传统文化是比较保守的,大部分人还是有着多子多福的观念,使得原本富庶的潮汕大地人口压力非常严重,这也就迫使许多潮汕人必须对外迁徙和异地谋生,这也就造就了潮汕人吃苦耐劳的性格和精明能干的商业头脑;同时也因为异地谋生,使他们形成了共同进退的抱团思想,一荣俱荣敢闯敢拼的干劲;“潮商”也成为现代商业的一种独特现象,甚至有人将其与中国古代的晋商和徽商相媲美,称之为中国第三大商帮。
而纵观现代华商,华人首富李嘉诚是潮汕人,国内首富黄光裕也是潮汕人,中国最大的网络集团——腾讯的马化腾是潮汕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广州合生创展、珠江地产的朱孟依也是潮汕人……在海外,特别是东南亚各国,潮汕商人都是当地不可小视的一股商业力量,就好比在潮汕人最多的泰国,可以说泰国很大部分的经济命脉都是掌握在潮汕人手中:当今泰国最大的八家银行,潮汕人经营的有四家,像盘古银行的陈弼臣家族,控制泰国包括银行、保险、金融、国际航海、纺织等42家企业;泰国侨领郑午楼及其家族,拥有京华银行和泰国第一银行,还有工业、商业、地产等100多家公司;潮汕人谢易初、谢国民及其家族创办的正大卜峰集团,是东南亚最大的农牧工商联营的跨国公司,同时其也是中国改
革开放后进驻中国的第一支外资股,在中央电视台常见的正大综艺和国内大型连锁超市“易初莲花”即是其集团下所有(《潮汕海外移民》杜桂其著)„„
在历年的华人富豪榜和国内富豪榜上,小小的潮汕地区其富豪财富常常超越整个福建省富豪的总和和广东的1/2强。由此可见潮汕人的商业天赋和潮汕地区特色的“商文化”。
三、潮汕文化的发展方向
由于偏离省府和近些年潮汕经济的不景气,使潮汕文化很少为国人了解和重视。而事实上,潮汕文化历史沉淀深厚,体系完整,独具特色,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华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当前中国社会经济贸易与国际接轨,思想文化与西方社会频繁互动的大趋势下,潮汕民众更要具备批判意识,扬弃自身文化中直观、肤浅、保守的成分,代之以宏观、理性、国际化的视角,扬长避短,与时俱进,寻找潮汕文化现代化的最佳路径。
(一)发展创新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潮汕文化内涵
潮汕文化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核。作为文化创造和传承者的潮汕人,具有精明能干,刻苦耐劳,勇于开拓、善于经商、注重人际关系等积极的文化心态,但也存在着眼光短浅、妒贤忌能,同行相欺,重商轻工,轻奉鬼神,小富即安的文化心理,这些是与现代文化的多元化、大众化特点不相适应的。因而,我们要立足传统,面向现代,不断注入新的文化元素,以长远的眼光、理性的自省和果敢的胆识进行积极的文化整合。要不断增强潮汕文化的共融性和自由度,通过与外来文化的积极交流和融合,完成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要对文化载体如潮汕方言、潮剧、潮汕工艺、潮汕农艺及饮食文化等加以整理和创新,提升独特的文化品牌影响力。要发扬潮汕文化中精明干练、勤劳勇敢,敢为人先的人文精髓,把握并提炼潮汕文化的核心价值,同时也要体现现代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不断增强潮汕文化的生命活力和时代意义。
创新传统文化,不断提升软实力,要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情感,通过对生活和时代的深刻感悟与理解,创作一批既有乡土气息,又不失时代特色且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要弘扬潮汕特质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例如工夫茶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休闲文化等等。要发展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乡土文化,建立多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申报,加快收集、整理古文集、名人作品集和民间故事集的编辑出版工作。同时,要规范潮汕话,推广潮汕话,利用音乐、影视作品等形式推广简单实用的潮汕话,使潮汕文化被全国更多的人接受和学习。
(二)打造区域文化中心,普及大众文化
要打造以汕头为主导的区域文化中心,推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相融合,培育扶持一批骨干文化企业,规划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创造催生一批文化新兴业态。通过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以工艺玩具业、印刷业、音像材料业为支柱的文化产业体系,形成以汕头为龙头,带动辐射粤东城乡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使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特别扶持发展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文化企业,加快区域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要利用汕头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承、商缘相连、文化相亲的独特优势,抓住机遇发展和弘扬潮汕文化。在深入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要加快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更加注重文化惠民,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基本文化消费需求。
加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硬件建设力度对发展壮大文化事业固然重要,但要真正实现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更应该重视大众文化的普及程度。要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搞好重点文化设施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重点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加快健全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延伸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继续开展流动图书馆、流动博物馆、流动演出网的建设与服务。坚持开展送文化、送展览、送图书下乡活动。同时,要继续推进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免费开放,进一步提高馆藏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化服务。只有在群众身上发现文化的符号,在群众的口中获得赞许,文化事业才能真正
得到发展和繁荣。
(三)通过相关政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繁荣文化事业的重点在于文化市场的全面均衡发展,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文化行业的发展和普及程度。粤东沿海地区和内陆欠发达山区,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偏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会长期存在。因此,政府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文化产业给以财政、税收和投融资等方面的政策扶持。要培育各类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合格市场主体,尤其是调动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引进社会力量,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高标准建设一批特色鲜明、辐射能力强的文化产业园区,推动文化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要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努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发展格局。同时,针对潮汕地区人多地少、能源缺乏,文化底蕴非常丰富的特点,鼓励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形成文化发展的强大后劲。
(四)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扩大文化影响力
大力实施文化新兴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坚持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新秩序。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逐步做到凡适合面向市场购买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都应面向市场招标购买。要以贯彻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为契机,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壮大文化发展实力。要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要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同时,要积极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加快引进和培养优秀文化人才,构建一支门类齐全、素质优良的文化工作者队伍,为发扬潮汕文化提供智力支持。要落实对文艺工作者的各项福利政策,激发文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最后,要大力宣传潮汕文化,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使人人成为继承、弘扬潮汕文化的参与者和奉献者。
参考文献
[1]司徒尚纪著,《广东文化地理》,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8(2001.9重印)
[2]胡兴荣主编,《潮汕文化报告》,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3]黄挺著,《潮汕文化源流》,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
[4]陈泽泓著,《潮汕文化概说》,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
潮汕文化的现状与发展篇3
潮汕文化的过去与未来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潮汕文化中的代表潮剧和潮汕木雕的发展变化,从而总结出潮汕文化的过去发展与现阶段发展的区别。从研究发现,潮汕文化在过去曾盛极一时,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潮汕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开始出现萎缩。潮汕文化若要在未来长期发展下去,就必须改革创新,培养继承优良文化的人才,使潮汕文化从新焕发光彩。关键词:潮汕文化 潮剧 潮汕木雕 改革 发展 传承
我的家乡在潮汕,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广东与福建的交界处。潮汕文化核心人群是指潮州、汕头、揭阳三个地级市辖境的潮语居民。潮州文化源远流长,是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逐步交融形成,具有强烈地方色彩的地域性文化。共同的潮汕文化起源于潮州先民、成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昌盛于明清、创新于现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小分支。
潮汕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开放体系,本地的文化与外来移民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借鉴,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特色文化。谈到潮汕文化,不少人会想到潮汕美食、潮汕功夫茶、潮汕音乐、潮汕英歌、潮汕工艺、潮剧、潮汕民俗、潮汕建筑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
地理因素是影响潮汕人民性格的一个重要根源。潮汕地区地少人多,天灾不断,如1922年8月大台风,1969年的VIOLA大台风与1918年南澳大地震,但正是这样恶劣的环境培养了潮汕人民不惧艰苦,拼搏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潮汕人民大多信仰道教,信仰自治,从各乡各村的善堂就可以看出潮汕人民信善的思想。潮汕人民迷信,喜欢拜神问卜,但追根到底还是因为我们国人信仰缺失导致的。在走投无路,被生活所困时,潮汕人民只有通过拜神祈求各路神仙保佑来进行自我暗示。在商业方面,潮商是中国古代三大商帮之一。由于精明谨慎,善于经商,他们被美誉为“中国犹太人”。现在潮商遍布世界各地,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增长,还把具有潮汕特色的文化带到了世界每一个角落,把属于我们的别具一格的文化展现在世人眼前。
潮汕文化曾经盛极一时,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原本繁荣的潮汕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过去在人们心中占有十足地位的文化体系,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能否存活,关系到整个中国文化体系的发展。潮剧和潮汕木雕是潮汕文化的代表,它们的过去与未来正好能反映出当今潮汕文化的发展趋势。
潮剧是潮汕文化中突出的民间表演艺术。也许并不是很多人知道有潮剧这个剧种,它不像京剧一般为世人所知晓,但不可否认的是,潮剧是中国古老戏曲存活于舞台的生动例证,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表现形式的代表之一,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较高的审美价值。2006年5月20日,潮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潮剧的形成至今已有400多年了。它是以潮汕方言为载体,历史故事为模板的一个地方剧种,结合了潮汕的民间艺术,如潮汕音乐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深受潮汕人民的喜爱。在80年代,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剧团,他们的表演风采好,剧情、唱腔、配乐和作曲特别耐听,听起来回味无穷,曲韵悠扬,一出出精彩的潮剧让潮汕人们难以忘怀。七八十年代是潮剧最为兴盛的时期,那时候的传媒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潮汕人民都是晚上吃 完饭抬着小凳子去戏院看戏。无论是老人小孩都会被潮剧吸引,到了第二天人们还是会谈论潮剧里的情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传媒的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也有所不同。现代的娱乐节目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潮剧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特别是年轻一代,看潮剧慢慢地成了老人们的专利。现在过年的时候,一些乡村还是会搭台请人来表演潮剧,但不难发现,观众大多都是老年人。渐渐地,潮剧被青年一代所遗忘。九十年代以后,潮剧受到市场经济的制约和现代文艺的冲击,投资减少,艺术水平降低,人才不断地流失,越来越少的人关注潮剧的发展,潮剧逐渐失去了竞争力。潮剧是潮汕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艺术魅力和文化品位都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缺少了潮剧,潮汕文化也就等于失去了其绽放异彩的一个重要途径。保护和扶持潮剧的发展,关系到潮汕文化整体的进步。要使潮剧恢复青春活力,不仅要靠政府的大力扶持,还有靠千千万万人民的支持。只有这样,潮剧的未来才有希望。潮剧才能薪火相传,艺术光芒永不熄灭。
潮汕文化丰富多彩,工艺品更是举世闻名。其中,潮汕木雕可谓是最为出众。木雕,是以黄杨木、樟木、龙眼木、紫檀木为主要用材,按一定的艺术设计而精雕细刻而成的工艺用品,多用于建筑、家具等装饰以及文具、摆设、神像等雕刻。木雕工艺在中国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历经沧桑,技艺日趋精湛。潮州木雕始于唐、宋,在明代迅速发展,于清代达到了高峰,特别是清末民初年间,海内华侨回乡建造祠堂、豪宅成风,大量采用潮州木雕,使之达到登峰造极的发展阶段,现存的大量潮州木雕多数为这个时期的作品。木雕工匠们在有限的木头上,雕刻出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水人物,每一个小细节都无可挑剔,艺术功底可见一斑。潮汕木雕在古代的建筑中较为常见,特别是在过去,与祭祀有关的神龛神轿,馔盒、炉罩、烛台等,更是木雕艺人们的用武之地。在七八十年代盛极一时的潮汕木雕,在九十年代中期就开始萎缩,木雕艺术在时代的进步中慢慢地淡化,失去了其应有的地位。由于现代家居样式及制作材料的多样化,木雕在家居中的运用逐渐减少。传统的木雕多用于祠堂,庙宇当中,人们的审美观与传统的文化不相适应。另一个方面,潮州木雕工艺精细,创作难度大,加工程序多,且多手工操作,既辛苦又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经济效益差,因此目前从事木雕加工生产的人愈来愈少,青年一代也不愿意去学习这门艺术。潮汕木雕日渐失去往日的光芒也反映出了潮汕工艺品的现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潮汕工艺品的消费并不高,大部分传统工艺技术萎缩,人才大量流失,传统工艺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目前,诸如香包等传统工艺已经失传,潮绣、泥塑、麦杆画等工艺也日渐式微,为此,保护潮汕传统的工艺产业刻不容缓。要将其发扬光大,必须是传统与现实紧密结合,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只有大力发展潮汕工艺产业,让具有中国特色的手工艺品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才能让丰厚的地方文化底蕴,变成地区社会和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从潮剧和潮汕木雕的发展进程我们不难看出,民族文化在近二十年的发展中遇到了阻碍。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第二个衰落时期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更上加速了传统文化的衰落。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传统文化由于没有做到“趋时更新”,饱受冲击;在1992年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引入了竞争机制,传统文化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竞争力下降,受到了更大冲击,衰败的速度加快。我们要保护和复兴传统文化,2 就必须使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在不断维护传统文化不被遗忘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革新,丰富其精神内涵,使之符合现代人民的需求。要积极宣传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认可率。在市场经济中,积极在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产品上消费,提升传统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过去,潮汕文化为潮汕人民所喜爱。在未来,我们也应该使这些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并被人们所接受。潮汕文化中有其值得赞许的内容,但其中也不乏糟粕。如重男亲女、封建迷信的的思想等等。优秀部分我们应当保留,不足的地方要积极地去改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住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不在历史浪潮中被遗忘。
参考资料来源:
潮汕文化概述
http://b
作者:周伦伦 《谈潮汕文化》
http://
潮汕文化面临的挑战 作者:郑维铭
潮汕文化的现状与发展篇4
关于农村文化现状与发展建议
农村文化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现观念转变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日益富足,农村文化事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呈现出了可喜的发展势头。但从总体上看,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可以说,农村还是我国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
一、农村文化事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还很薄弱,发展不平衡;文化队伍建设步伐虽然也得到了加
快发展,但多数乡村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文化设施。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还不够全面,普及率不高。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几乎空白,有待于加快步伐,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机制不活,艺术人才大量缺乏;资金投入有所增加,但还很有限,农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无法得到根本保障。
农村文化活动开展形势不够丰富。
文化市场的培育管理和发展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农村文化队伍现状,主要表现在农村文化队伍不够专业化、规范化。
二、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文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农村文化的建设要从根本上转变地方领导观念,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农民物质生活基本得到满足后,他们开始追求可以交流、参 与的主动式文化活动,希望在休闲中获得知识,在文化生活中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目前大多数农民除了干农活之外,就是“看电视、打牌、上圩、带孩子”,过着那种“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的单调乏味的生活,基层文化活动缺失。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要在各县、乡镇建立图书馆和文化站,不断扩大广播电视收视覆盖率。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都牵涉到投入。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仅仅依靠政府投入是难以完全奏效的,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兴办农村文化事业或捐助公益性文化事业,逐渐建立起多渠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资新体制,改变农村文化馆、文化站的落后状况,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积极抢占农村文化阵地,逐步加大文化事业投入资金
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现观念转变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大公共文化财政投入力度,逐步加大文化事业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正确处理好文化公益性与产业性的关系,应更加注重文化的社会效益,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安排资金,在全县各乡镇建成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开展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乡镇文化站建设等,加大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乡村两级还应努力争取民间资金、企业资金及外资投入或捐赠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要想占领和巩固农村这块文化阵地,政府 就必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从而获得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随着农村百姓的生活逐步走向富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渴望日益俱增。由于过去农村的发展主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度对农村文化的投入和建设滞后,造成了农村文化滑坡的现象,文化阵地名存实亡,更有甚者一些农村文化阵地被寺庙、教堂所占领,封建迷信、赌博等现象死灰复燃。政府供给的农村公共文化资源又严重匮乏,封建、落后的文化现象在不断地侵蚀着我们的文化阵地,有的地方已经被这种现象所取代。面对这样的激烈较量,我们只有用重拳出击,抢回阵地,还农民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氛围,真正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农村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农村发展的战略性措施,需要全体民众的全力支持,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投入,尤其是政府资金的注入,将对抢占农村文化阵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加速农村文化队伍的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农村文化队伍的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尤其是乡镇文化队伍的建设,是我们农村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关键问题。目前在许多地方乡镇文化站还是“一站一人一章”的局面,有的是从其它岗位转过来的,不知文化工作怎么开展,加上农村文化工作人员学历偏低,缺乏专业知识。本来乡镇文化站就是农村文化的一线管理者和组织者,村级文化室、图书室的管理辅导离不开文化站,农村文化中心户的建设、引导、辅导工作离不开文化站,乡镇一级的文化市场管理、监控也离不开文化站,集镇大中型文化体育活动以及文化体育协会网络组织的管理与引导,不仅离不开文化站,而且还需要文化站去组织、发展。由此可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个过程之中,乡镇文化站所面临和承担的工 作是繁重而复杂的,事实告诉我们,在文化站工作被削弱的地区,已经出现了农村基层文化阵地流失、基层文化队伍涣散、群众文化活动“偃旗息鼓”,老百姓业余文化生活贫乏的现象,同时,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和封建迷信、腐朽落后的文化乘虚而入,严重影响着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加强乡镇文化站和充实基层文化队伍已迫在眉睫。
(四)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促进全民文化大氛围的形成
健康的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沟通感情、增进融合的功能,对于化解矛盾、整和社会关系具有很强的作用。目前,以娱乐健身为主题的激情广场健身舞活动正在全县各地红火展开,效果很好。今后应在内容和形式上予以丰富、范围上予以扩大、内涵上予以提升。要进一步发展祠堂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节庆文化、家庭文化等各类群众文化,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等载体,开展歌咏、朗诵、读书等活动,举办邻里节、老人节、票友会、社区文化节、乡村艺术节等节庆活动,引导乡与乡之间、村与村开展友好健康的文艺比赛或文化联谊活动,进一步推广激情广场大家跳活动,引导广场活动往歌唱、戏曲类扩展。挖掘恢复民俗特色和乡村传统艺术,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乡村争创地方文化品牌。发挥中小学艺术类教师和民间艺人、文化名人的作用,指导、培训群众提高文艺鉴赏力和活动参与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村建设文体公园和室外体育场所,让文化活动形成集中效应。我国的民间文化来源于广阔农村而服务于我们整个社会乃至世界,开发和发掘农村文化资源,实现农村文化产业化是农村文化走出农村、扩大受众、弘扬文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我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竭力改善农村文化生活,进而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故此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必然要与当地经济相结合,这样文化与经济的结合就必然形成文化产业。我们的农村文化底蕴深厚、丰富多彩,极具挖掘潜力和市场空间,同时我国各地民族特色文化不胜枚举,很多乡土文化基本上处于未开发状态,保持着得天独厚的“原汁原味”,故而更加符合现代文化消费者崇尚自然的价值取向。在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地方,特别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却拥有独特乡村文化传统优势的地方,在农民渴望寻找致富新路子、城市人追求精神愉悦之际,完全可以利用“文化资源”改变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因此,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政策调控,使现有农村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与充分发挥是我们政府部门和文化管理者的历史责任。文化事业繁荣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财力人才经济的有效保障以及全民的共同参与,同时建议我们的创意、策划、咨询机构和文化艺术专家应重视乡村的建设,走进田野,走进村寨,提供智力支持,帮助和扶持乡村文化产业的项目定位、产业布局、经营管理和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站在城乡统筹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高度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潮汕文化的现状与发展篇5
潮汕文化简介与发展
关键词:岭南;潮汕文化;传统
摘要:潮汕文化是古代南粤土著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地域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它是岭南文化重要的一支,更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当下社会很大程度上桎梏了它的发展,我们应该本着批判扬弃的原则,促使其向宏观、理性、深度的方向转变,研究潮汕文化的的现状,了解其丰富的内涵和特色,对于弘扬潮汕文化的优良传统,寻找潮汕民俗文化现代化的最佳路径,丰富中华文化的内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潮汕概况
潮汕大地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兴盛的文明之邦。长期以来,由于潮汕地区行政上属广东管辖,所以潮汕文化也一直隐蔽在省府文化——广府文化的背后,外界也常误以为,广东文化就是广府文化,对潮汕文化知之甚少。而事实上,潮汕文化是独立于广府文化之外,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并且自成一格的文化体系。
潮汕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广东与福建的交界处,历来为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中心,潮人自嘲为“省尾国脚”。这里三面背山,一面向水。境内虽有富饶的潮汕平原,但生存环境却不易,常有台风与地震威胁.而且历来地少人多,总面积10346平方公里,人口近2000万,人均可耕地不到3分,有“耕田如绣花”之美称。这里商业气息浓厚,长久以来的商贸传统,催生了中国影响深远的三大商帮之一的潮州商帮。这里还是“十相留声”的岭海名邦,也是宋“前七贤”、明“后八俊”,近代千万潮汕英才生长的“海滨邹鲁”。
潮汕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这里夏长冬短,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不见雪。潮汕襟山带水,气候宜人,成为南迁汉人生息繁衍之地,长期以来形成城镇密集的现状。潮汕居民基本上均来自各各历史阶段的南迁汉人,比如比较早的并有记载的是《史记》中记载的秦时期一支由史氏族人带领的为秦始皇修筑水路直达揭阳岭的队伍,抵达揭阳岭后并没有返回,而是直接“驻扎”在当地并始设揭阳县。其外还有其他如汉,三国,唐宋,元明时期迁入的。
二、潮汕文化简介
(一)潮汕方言
潮汕话,是全国八大方言区中闽南方言的次方言,潮汕人的方言,也是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古朴典雅,词汇丰富,语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词古义多,语言生动又富幽默感,与其他语言很大区别。因此,引起海内外语言学家的关注,研究潮汕话的人很多,有关潮汕话的专著、字典、词典也很多。对潮汕人来说,潮汕话是维系感情的纽带,有巨大凝聚力。尤其在异域他乡。乡音相同,胜似“自己人”。
潮汕话在广东东部的潮汕地区以及海外华人中广泛使用,是知名度较高的一个古老方言,属于闽南语系,但与闽台的闽南话差异很大。语法与闽台片相同,词汇也有高度的对应,语音语调上则差异明显,彼此互通存在不少难度。在潮汕话和闽台片相交融的地区,兼具有二者的发音特色,特别是靠近潮汕地区的陆丰三甲(甲子、甲东、甲西)地区的闽台片的闽南语,福建的诏安等。潮汕话包含了很多的古汉语成分,在古代,潮汕先人本来居住在中原一带,为了逃避战乱,一路往海边迁徙,到达福建莆田,定居一段时间之后,又集体迁徙到今天的潮汕地区。所以潮汕话是遗留下来的古汉语,同时也受到南越国少数民族的影响。
18至20世纪期间,潮州居民是移居东南亚的主要华人族群之一,故此潮州话成为海外华人的主要方言之一。因此,潮汕地区以外的华人社群,也有很多人说潮汕话。潮州人在香港、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形成重要的少数族群。一些潮州人也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洲和欧洲居住,一些从潮州地区而来,一些则从东南亚而至。
(二)潮汕饮食
在许多国内旅游志上,提及到潮汕旅游,大体摆出的都是张美食地图,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潮汕的“吃”最出名。潮汕饮食作为潮汕文化的一个部分,它的特点的形成,同样是离不开潮人赖以生存的地理自然环境、人文风俗、及悠久的传统历史文化。
擅长烹制海鲜,可以说是潮汕菜最为突出的特点。用料广博,是中国菜很多菜系都共同具有的特色,然而在众多的烹调原料中,特别突出擅长烹制海鲜的,恐怕只有潮州菜了。潮州菜擅长烹制海鲜,首先是因为潮汕地区盛产海鲜。潮汕平原所面对的滔滔大海,是丰富的海产品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源泉。潮汕地区盛产海鲜,在“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一人类生存规律的支配下,潮汕在很古远的年代,便有了喜食海鲜的习惯。潮汕人喜食海鲜的习俗,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潮州饮食文化的特色,当潮州菜得到形成、发展的时候,这种特色自然也就成为潮州菜的一大突出特点。潮州菜在口味方面的突出特色是时尚清鲜。潮州菜在口味上强调原汁原昧,突出“清”和“鲜”两大特色,也可以说,潮州菜这一特点,是和其它一些中国菜偏辣、偏酸、偏甜等浓重口味相对而言的。
此外,中国无论茶道、茶艺,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潮汕工夫茶。潮汕功夫茶是潮汕地区极富地方色彩的茶道文化,它历史悠久,植根于千家万户,几乎可以说,凡是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有人冲泡工夫茶,它在冲法上,不论是器具、用水、程序、饮法,都极具潮汕地方风味,我们甚至可以说,工夫茶是潮人的代表特征。很难再找到这么一个地方像潮汕人喝茶的工夫和茶文化的普及。有人曾戏说,“潮汕人是天生的贵族”,说的就是潮汕人喝茶,因为无论是在高档的茶馆、酒楼或是街边的摊档、普通百姓家、甚至是农忙时的田间,你都能见到潮汕人悠哉地喝工夫茶。而且只要你走进潮汕人家做客,迎接你的90%是工夫茶。潮汕人是有事喝茶、没事也喝茶,饭前喝茶、饭后也喝茶,有朋友时陪朋友喝,没朋友时自己喝,反正一天是茶不离口。据统计,光汕头市区,每年消耗的茶叶总额就达到三四十个亿,所以毫不夸张地说,潮汕的茶叶店比米店多。而事实上潮汕人对茶叶的称呼就是“茶米”,可见其是生活必备,缺之不可。而且,只要是潮汕人喝茶,即使是一个人,他也会老老实实地端出专门的茶具,烧上开水,慢慢地一小杯一小杯地泡,决不海口大喝。而对于冲泡的程序,常见的有九道的,也有像茶艺馆十八道的,而即使是普通家里冲泡,最少也有七道程序,而且道道有说头,像“关公巡城”、“韩信点兵”、“货如轮转”等等,而难得的是这连最普通的老百姓都懂,可见潮汕茶风之盛,潮汕工夫茶在普罗大众心中的根深蒂固。
所以,潮汕在饮食充分展现了潮州菜在烹饪原料,在菜肴的口味上都非常顺应当今的饮食潮流,它表明潮州菜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乡土风情,它表明潮州菜不但口味纯正,而且医食并重,有益身心健康,而所有这些方面,都有一个菜系能否发展且具有生命力的相当重要的方面。
(三)潮汕建筑
潮汕民居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布局,最基本形式称“下山虎和“四点金”。规模较小的城镇平民居屋有布局狭长的“竹竿厝”。大型民居以四点金为基础横向或纵向扩大规模,称“三厅串”、“八厅相向”、“四马拖车”、“百凤朝阳”,其外部轮廓则保留十分规整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大规模的集居式住宅称为“寨”,这是清代潮汕地区乡村居民军事化的产物。从平面上可分为方案和楼寨,从外围方式上 可分为围墙和围楼。在潮阳,这种集居式住宅称为“图库”。海滨贫民旧时所居多为涂(草)寮,是夯土或以木、草织成墙体的茅屋。潮汕地区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大量采用贝灰和石材。至迟在北宋已开始烧制贝壳灰,以
贝灰为主体原料的三合土版筑大为盛行,不仅应用于建造房屋、高塔上,而且应用到加固堤防上。石材不仅应用于建筑构件的门框、栏板、抱鼓石、台阶、柱础、井圈、梁枋上,而且建造了石牌桥、石塔、石桥大型建筑物。
潮汕祠堂的基本结构,有两厅夹一庭的两进式和三厅两庭的三进式两种。其建筑系统地运用木雕、石雕、嵌瓷这三大潮州建筑工艺,装饰豪华,富丽堂皇,雄伟壮观,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潮州祠堂还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如普宁市西社乡永思堂存有民国修建碑记,从中可以了解该祖源流及世系辈序,这对研究该簇历史有很大的帮助。澄海市后溪乡芳庄堂,堂正中入门有一祖墓,这一现象在潮汕是极其罕见的。潮汕土楼主要分布于饶平县和潮州市凤凰山区及其余脉,如潮安县铁铺镇平原地区。
(四)潮汕工艺
潮州木雕是工艺美术的佼佼者,说来有趣,在卷帙浩瀚的《辞海》中,要查出“木”雕一词,必须贯以“潮”字方可查到。“潮州木雕”成为专有名词,可见其艺术性、专访性之强,影响面之广。潮州木雕在唐宋时已初具规模。至明清而日臻完美,如今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潮州木雕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其形式有圆雕、沉雕、浮雕、多层次的镂空雕,而外形色彩上,可分为黑漆装金、五彩装金、本色素雕三类。在应用上则大致分为建筑装饰,家具装饰,神器装饰和案头陈设等四类。在潮汕地区,不管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民居之陋,人们随处都可以见到木雕艺术的存在。所以,潮州有“木雕城”之誉称。
潮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的一大支系,早在唐代已出现,明、清两代更趋成熟。《潮州府志》云:“潮州妇女多勤纺织”,“织任刺绣之功,虽富家不废也”。清末,潮汕地区还出现过二十四名“绣花状元”,并赴南京参加全国刺绣比赛。潮绣讲究构图均称,色彩浓烈,富丽堂皇,其品种大致可分为日用品、欣赏品和剧服三种,形式有绒绣、纱绣、金银线绣、珠绣四大类。针法千变万化,主要有“过桥”、“銮乾”、“历艮”、“二针锁”、“三针锁”、“三山起”,以及“打只”、“化针”、“乱针”、“点绣”等六十多种。潮绣因其瑰丽多彩,技法精巧而著称,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深受青睐。
此外,还有巧夺天工的潮州抽纱,多姿多彩的潮州花灯,潮州剪纸,潮汕银饰,枫溪陶瓷,潮州嵌瓷,潮州石雕等等,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五)潮汕“商”文化
潮汕传统文化是比较保守的,大部分人还是有着多子多福的观念,使得原本富庶的潮汕大地人口压力非常严重,这也就迫使许多潮汕人必须对外迁徙和异地谋生,这也就造就了潮汕人吃苦耐劳的性格和精明能干的商业头脑;同时也因为异地谋生,使他们形成了共同进退的抱团思想,一荣俱荣敢闯敢拼的干劲;“潮商”也成为现代商业的一种独特现象,甚至有人将其与中国古代的晋商和徽商相媲美,称之为中国第三大商帮。
而纵观现代华商,华人首富李嘉诚是潮汕人,国内首富黄光裕也是潮汕人,中国最大的网络集团——腾讯的马化腾是潮汕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广州合生创展、珠江地产的朱孟依也是潮汕人……在海外,特别是东南亚各国,潮汕商人都是当地不可小视的一股商业力量,就好比在潮汕人最多的泰国,可以说泰国很大部分的经济命脉都是掌握在潮汕人手中:当今泰国最大的八家银行,潮汕人经营的有四家,像盘古银行的陈弼臣家族,控制泰国包括银行、保险、金融、国际航海、纺织等42家企业;泰国侨领郑午楼及其家族,拥有京华银行和泰国第一银行,还有工业、商业、地产等100多家公司;潮汕人谢易初、谢国民及其家族创办的正大卜峰集团,是东南亚最大的农牧工商联营的跨国公司,同时其也是中国改
革开放后进驻中国的第一支外资股,在中央电视台常见的正大综艺和国内大型连锁超市“易初莲花”即是其集团下所有(《潮汕海外移民》杜桂其著)„„
在历年的华人富豪榜和国内富豪榜上,小小的潮汕地区其富豪财富常常超越整个福建省富豪的总和和广东的1/2强。由此可见潮汕人的商业天赋和潮汕地区特色的“商文化”。
三、潮汕文化的发展方向
由于偏离省府和近些年潮汕经济的不景气,使潮汕文化很少为国人了解和重视。而事实上,潮汕文化历史沉淀深厚,体系完整,独具特色,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华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当前中国社会经济贸易与国际接轨,思想文化与西方社会频繁互动的大趋势下,潮汕民众更要具备批判意识,扬弃自身文化中直观、肤浅、保守的成分,代之以宏观、理性、国际化的视角,扬长避短,与时俱进,寻找潮汕文化现代化的最佳路径。
(一)发展创新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潮汕文化内涵
潮汕文化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核。作为文化创造和传承者的潮汕人,具有精明能干,刻苦耐劳,勇于开拓、善于经商、注重人际关系等积极的文化心态,但也存在着眼光短浅、妒贤忌能,同行相欺,重商轻工,轻奉鬼神,小富即安的文化心理,这些是与现代文化的多元化、大众化特点不相适应的。因而,我们要立足传统,面向现代,不断注入新的文化元素,以长远的眼光、理性的自省和果敢的胆识进行积极的文化整合。要不断增强潮汕文化的共融性和自由度,通过与外来文化的积极交流和融合,完成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要对文化载体如潮汕方言、潮剧、潮汕工艺、潮汕农艺及饮食文化等加以整理和创新,提升独特的文化品牌影响力。要发扬潮汕文化中精明干练、勤劳勇敢,敢为人先的人文精髓,把握并提炼潮汕文化的核心价值,同时也要体现现代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不断增强潮汕文化的生命活力和时代意义。
创新传统文化,不断提升软实力,要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情感,通过对生活和时代的深刻感悟与理解,创作一批既有乡土气息,又不失时代特色且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要弘扬潮汕特质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例如工夫茶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休闲文化等等。要发展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乡土文化,建立多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申报,加快收集、整理古文集、名人作品集和民间故事集的编辑出版工作。同时,要规范潮汕话,推广潮汕话,利用音乐、影视作品等形式推广简单实用的潮汕话,使潮汕文化被全国更多的人接受和学习。
(二)打造区域文化中心,普及大众文化
要打造以汕头为主导的区域文化中心,推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相融合,培育扶持一批骨干文化企业,规划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创造催生一批文化新兴业态。通过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以工艺玩具业、印刷业、音像材料业为支柱的文化产业体系,形成以汕头为龙头,带动辐射粤东城乡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使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特别扶持发展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文化企业,加快区域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要利用汕头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承、商缘相连、文化相亲的独特优势,抓住机遇发展和弘扬潮汕文化。在深入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要加快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更加注重文化惠民,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基本文化消费需求。
加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硬件建设力度对发展壮大文化事业固然重要,但要真正实现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更应该重视大众文化的普及程度。要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搞好重点文化设施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重点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加快健全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延伸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继续开展流动图书馆、流动博物馆、流动演出网的建设与服务。坚持开展送文化、送展览、送图书下乡活动。同时,要继续推进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免费开放,进一步提高馆藏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化服务。只有在群众身上发现文化的符号,在群众的口中获得赞许,文化事业才能真正
得到发展和繁荣。
(三)通过相关政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繁荣文化事业的重点在于文化市场的全面均衡发展,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文化行业的发展和普及程度。粤东沿海地区和内陆欠发达山区,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偏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会长期存在。因此,政府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文化产业给以财政、税收和投融资等方面的政策扶持。要培育各类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合格市场主体,尤其是调动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引进社会力量,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高标准建设一批特色鲜明、辐射能力强的文化产业园区,推动文化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要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努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发展格局。同时,针对潮汕地区人多地少、能源缺乏,文化底蕴非常丰富的特点,鼓励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形成文化发展的强大后劲。
(四)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扩大文化影响力
大力实施文化新兴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坚持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新秩序。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逐步做到凡适合面向市场购买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都应面向市场招标购买。要以贯彻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为契机,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壮大文化发展实力。要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要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同时,要积极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加快引进和培养优秀文化人才,构建一支门类齐全、素质优良的文化工作者队伍,为发扬潮汕文化提供智力支持。要落实对文艺工作者的各项福利政策,激发文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最后,要大力宣传潮汕文化,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使人人成为继承、弘扬潮汕文化的参与者和奉献者。
参考文献
[1]司徒尚纪著,《广东文化地理》,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8(2001.9重印)
[2]胡兴荣主编,《潮汕文化报告》,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3]黄挺著,《潮汕文化源流》,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
[4]陈泽泓著,《潮汕文化概说》,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
潮汕文化的现状与发展篇6
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是潮人民系的文化。中国有许多民系,其中如潮人民系、客家民系、广肇民系、闽南民系等。潮人民系颇为著名,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操潮汕方言。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十分丰富,在世界多元文化中享有很高的声誉。研究潮汕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色,弘扬潮汕文化的优良传统,对于丰富中华文化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潮汕地区地狭人稠,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矛盾很大,激烈的竞争环境培养了潮州人的创造、开拓和冒险精神,不少人外出到海外谋生,形成社会风气,在农业上精耕细作,在手工业上精雕细琢,在商业上更是精打细算,极善经营,闻名海内外,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秦汉以后,汉文化向岭东扩展。晋唐时期,中原主流文化影响逐渐扩大,陈元光平定泉潮间蛮僚啸乱、韩愈谪任潮州刺史,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宋元时期,大量移民入潮,闽文化北来,使潮汕地区全面开发,是潮州文化形成的重要环节。明清时期,最终形成有鲜明特征的潮州民系文化。潮汕地区从宋代起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也相应发展,人才辈出。
中国地大物博,地方建筑灿若星河,各具特色,潮汕民居便是这其中的一朵奇葩。潮汕民居融汇千百年来潮汕人的智慧,如同山西平窑潮汕民居民屋的粗犷,瑶寨吊脚楼的野趣,江南徽屋的雅致,苏州园林的自然一样,潮汕民居也拥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内涵。潮汕民居直接地将大自然因素所谓“天时、地气、顺风”溶入建筑中,体现出人天和谐的统一境界和高尚心灵意境。潮汕民居的建筑方位一般是取朝南偏东的,以南为主。这样一来,冬天可挡住严寒的北风,夏天则可以接受凉快的南风。在潮汕,农村传统民居的样式有多种多样,虽然现在的潮汕地区出现了许多的高楼大厦,但是在农村里,仍然保存着一些传统的老式民居,而且这些民居都是用形象生动的名字来命名的,如“四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等等。
潮汕民居特点鲜明,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潮汕民居的主要特色是将传统的建筑文化与潮汕特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如金漆木雕、工艺石雕、嵌瓷艺术、金属工艺以及书法、绘画艺术等最大限度的整合。民居建筑金碧而不庸俗、淡雅而有韵味,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豪华气派,无论在建筑序列格局还是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可以与皇宫相媲美,故自古就有“潮州大厝皇宫起”、“京华帝王府、潮山百姓家”之说。潮汕民居保留着唐宋世家聚族而居的传统,形成了大规模的村寨等建筑群体,再加上地方经济发达、人文鼎盛,所以建筑规模经常非常宏伟壮丽。
弘扬潮汕优秀文化,对振奋海内外潮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诚信经营、乐于奉献的精神,增强海内外潮人的凝聚力,共同为促进祖国家乡和海外潮人住居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中外文化合作和交流,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漫步潮汕的小城老街,品尝潮汕正宗沙茶酱料“沙茶牛肉火锅”、新兴养生菜品“开元清心上素宴”,这是多么休闲而富有情趣
推荐访问:潮汕 现状 发展 潮汕文化的现状与发展论文 潮汕文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潮汕文化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潮汕文化现状和前景 潮汕文化现象 浅谈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潮汕文化的形成 潮汕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潮汕文化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