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数字时代消解童年幸福感的不良现象

时间:2023-07-04 13:3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邝晓月

内容摘要:数字时代各类衍生产品,电视媒体侵蚀童年与成年界限,数字化教学逐渐消解童年的幸福感。原本童年生命动态发展的美好阶段,被各种电子产品所禁锢。童年活动空间的限制影响儿童身体健康,“网络欺凌”问题侵占儿童安全感领地,在线时间加剧儿童学业自我效能感危机。童年身体健康的维护、情感安全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达成,逐渐带上时代的枷锁,囚禁童年的幸福体验。为打破时代对童年幸福感削减的窘境,从身体、情感和认知三个层面,唤醒身体知觉,实现身体主体回归到童年教育场域内;
打破时空“信息茧房”,构建自然与生活的美好联结;
家、校和社三方聚焦网络心理健康,绘制幸福同心圆。

关键词:数字时代 消解 童年 幸福感 生态系统理论

《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提到“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 [1]数字化教学逐渐由一种补充化的教育形式转变为常态化的教育方式。2019年,经合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公布“21世纪儿童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身体健康、情感幸福、数字技术与家庭和同伴。”[2]数字时代童年的情感幸福,正在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关注点。因此,本研究以生态学的视角,从微观系统(Microsystems)深度审视数字媒体时代对童年幸福感的冲击,探明数字时代消解儿童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儿童幸福感削减的主要表现。最后,从童年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出发,提出具有适切性的童年幸福感回归之路,以期在数字时代提高童年的幸福感。

一.教育技术变革冲击童年生命体验

15世纪中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造就了不包括儿童在内的全新成年概念,“儿童被从成人的世界里驱赶出来。”[3]在16-17世纪,童年的概念逐渐成为被承认的存在。20世纪中叶,随着技术的不断变革,电视机的普及,成人的秘密和世界完全暴露在儿童面前。电视媒体逐渐侵蚀童年和成年之间的界线,打碎儿童与成人各自鲜活的世界。

21世纪,4G技术的发展与5G技术的突破,网络教学、在线课程和智能课程的增多,教育逐渐进入数字化时代,冲破不同时空教学存在局限、促进教育公平的同时,也显露出童年生命体验中潜伏的危机。童年的危机与消逝,并非指的是童年这一生命成长阶段的消失,而是指童年各种生命感受和体验的消解。具体表现在:数字时代淡化童年身体体验,传统童年游戏逐渐被电子游戏所取代;
数字时代干扰童年生活体验,生存空间的缩小制约儿童与自然接触;
数字时代削减童年幸福体验,网络欺凌问题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等。

1.电视媒体侵蚀童年与成年界限

童年,原本是在大自然中无忧无虑的游戏,在社会中自由自在的结交同伴的阶段。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讲到,印刷术如何创造了童年,电子媒介又如何使之“消逝”。随着电视媒体的广泛普及,电视逐渐侵蚀了童年和成年的分界线。[4]儿童逐渐成人化,学习成人的語言、动作,接受和成人相同的观念。电视媒体将成人世界完全敞开呈现在儿童面前,成人世界的秘密逐渐不再成为秘密。儿童开始模仿成人暴露的衣着和暴力的行为,逐渐远离自然的环境,丧失童年原本的生命色彩。“对于电视来说专门为儿童制作的节目是不存在的,所有的节目都是给每个人看的”,[5]电视也正在消解童年现实生活的游戏体验,过去的欢声笑语、嬉戏玩闹逐渐被没有年龄阶段限制的电视节目所取代。儿童通过电视肆无忌惮的闯进成人的世界,“成人和儿童在行为举止、语言习惯、处事态度和需求欲望上,甚至身体的外表上,越来越难以分辨了。”[6]电视媒体逐渐侵蚀童年和成年的界限,儿童逐渐呈现“小大人”的形象。

2.数字教学消解童年的幸福感

《2021全球数字化概览》(Digital 2021:
Global Digital Overview)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10月,中国超过10亿人使用互联网,占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的五分之一以上。[7]最近的估计表明,每三个互联网用户中就有一个是儿童。[8]上述数据说明,儿童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自一出生便生活在数字时代,手机、电脑和Ipad等电子产品,逐渐渗透到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时刻影响着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同时也带来无限的机遇与挑战。

数字时代带来社交便利和教育便捷的同时,也正在冲击现今童年的幸福感。电子媒体的使用与普及,迫使儿童被束缚在限定的网络空间内,沉溺在虚拟的世界中。童年活动的空间被限定,户外运动和传统游戏的时间减少,攀爬、跳跃和平衡等身体训练的机会变少,近视、肥胖等身体疾病频发;
童年社交场域的固定出现同伴关系的危机,儿童原本与自然接触的机会、与同伴社交的频率锐减;
儿童被拉进成人的世界之中,网络风险加剧童年心理健康问题,“网络欺凌”、抑郁和焦虑现象频发。儿童原本绚丽多彩的童年生活,逐渐被数字时代所侵蚀,童年逐渐陷入幸福感被消解的危机。

二.数字时代影响童年幸福感的因素

美国、爱尔兰、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和芬兰等国家,经合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协会和组织,先后都对儿童幸福制定测量框架和指标。国际儿童幸福研究借鉴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理论,绘制理想的儿童幸福感测量框架,涵盖儿童幸福结果和潜在驱动因素,反映儿童成长环境重要性对儿童幸福的重要影响。[9]因此,本研究借鉴了经合组织所制定的框架,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依次涵盖儿童幸福成果(A级)、儿童活动、行为和关系(B级)、儿童环境和环境(C级)以及儿童幸福的公共政策——是(D级)。[10]儿童幸福成果(A级)是框架的核心内容,涵盖的内容反映了儿童在生活中的表现。它旨在反映儿童是否享受美好的童年,以及他们的学习、成长和发展是否为他们的明天做好准备。本研究从儿童幸福成果(A级),展开分析,但由于数字时代各类电子产品在数字时代的易获得性,因此,物质成果不作为本次研究中儿童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本次研究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身体健康成果、社会、情感和文化成果,以及认知发展和教育成果。

1.身体健康成果

儿童是否具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是童年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体健康方面:主要包括出生成果,是否早产、低出生体重和死亡率;
身体发育状况:是否符合人体测量学(发育迟缓、消瘦、超重、体重不足)、运动发育和BMI(超重、肥胖、体重不足);
身体健康状况,是否有传染性疾病、口腔健康(龋齿、牙周炎)、感觉障碍(屈光不正、视力丧失、听力丧失)。[11]随着数字时代相伴而生,影响儿童幸福感的是肥胖率、近视率的增加。

2.社会、情感和文化成果

儿童社会、情感和文化成果是幸福感的关键决定因素。儿童是否感到安全、快乐、有保障、受到尊重和包容?社会、情感和文化成果是指儿童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思考和感受的方式,它包括能够在面对生活中的诸多挑战时形成适应性策略和韧性,以及能够实现人际目标和积极的社会成果。社会、情感和文化层面具体主要包括安全、情绪保障和基本情绪需求;
身份、社会和文化等社会需求;
社交和情感技能方面;
心理健康状况方面和家、校和社会生活满意度方面。[12]因此,社会、情感和文化层面,在数字时代的主要表现是儿童心理和情绪上的不稳定性,网络欺凌发生时带来的安全感危机。

3.认知发展和教育成果

认知发展和教育是指儿童在教育过程中,认知发展和学习收获。儿童在教育中学习并取得成就?主要包括认知技能和能力:是否具有语言紧急读写能力和紧急计算能力、特定领域的技能和能力(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横向认知技能和能力(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否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元认知和自我调节的学习能力(学习策略);
教育进步和成就:是否接受教育、就业或培训、受教育程度;
学习满意度:对学习的满意度、对自己能力的主观自信。[13]数字时代随着儿童在线时间的延长,学习时间被压缩,儿童对学习的自信和自我效能感产生危机。

三.数字时代消解童年幸福感的表现

儿童作为数字时代各种电子产品频繁使用的用户,其身体健康、情绪稳定和日常社交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经合组织研究发现,身体健康、社会情感、认知和教育与童年幸福呈现正相关。[14]随着数字时代发展,儿童身体健康层面的肥胖与近视频发;
社会情感层面的网络欺凌吞噬童年安全感的领地;
认知与教育层面的网络在线社交加剧儿童自我效能感危机,正逐渐消解童年的幸福感。

1.活动空间的限制影响儿童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是童年幸福的关键驱动因素。[15]数字时代为儿童学习提供潜在且有效的工具,也带来无限的隐患与危机。国外一项研究,选择5844名儿童9-11岁儿童进行跨国调查,发现屏幕时间的增加与身体活动和健康的小幅减少有关。[16]近年来,童年活动空间受限,儿童身心被拘禁在限定封闭、固定的网络空间内,肥胖率、近视率激增,成为影响童年幸福感的重要因素。《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达到1.83亿人,首次触网的年龄越来越小,且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机是未成年网民的首要上网设备,使用比例达到92.2%。[17]《欧盟儿童在线2020》调查显示,与2010年相比,欧洲使用智能手机和使用互联网的儿童数量都有大幅增长。十年间,在许多欧洲国家,儿童每天花在网上的时间几乎翻了一番。[18]童年屏幕时间的增加、上网形式的变化,缩减童年原本的活动范围,束缚童年的活动空间,进而威胁儿童的身体健康,削减童年的幸福感。

教育技术的进步,推动教学不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也进一步约束儿童成长发展的空间。童年是儿童与大自然相融合、与人类社会相渗透的美好阶段。但多样的网络游戏占据童年在大自然中游戏时间,各种网络社交媒体干扰童年现实生活的活动空间。传统童年游戏逐渐被手游、网游所取代,户外游戏和活动减少,攀爬、跳跃和平衡的日常训练减少,导致儿童自身免疫力下降,超重、肥胖概率增加,听力受损、近视现象激增,成为影响童年幸福感的干扰因素。《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指出,90年代以后,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率出现快速上升趋势。[19]《信息化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报告》指出,约20%的青少年平均每天看电视超过4小时,逾六成的孩子在6-10岁期间便开始接触网络,屏幕时间不断增加。到2021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患病率已超60%。[20]从生命早期到青春期,儿童的身体健康是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成年后健康状况的关键决定因素。[21]数字时代给身体带来的肥胖、近视等并发症,逐渐侵蚀着童年的幸福感。

2.“网络欺凌”问题侵占儿童安全感领地

个体的安全感是童年幸福的重要影响因素。[22]有研究发现,各种形式的欺凌方式正逐渐吞噬儿童内心安全感的场域,欺凌行为与儿童的主观幸福呈明显负相关。[23]在信息传播如此迅速的现代社会,各类电子产品实现跨时间、跨地域信息获取与日常社交的及时化,但也剥夺了儿童与自然贴近的时间,剥夺了人与人真实社交的机会,鱼龙混杂的信息混入童年的日常交往之中。儿童被困在现有的“信息茧房”中,接受无过滤的信息,承受网络匿名者的恶意评论,忍受网络语言的带来的各种心理问题,由此诞生的网络欺凌正以一种全新的形式侵占儿童安全的领地,破坏童年幸福的美好体验。

“网络欺凌是指某人在网络上使用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反复故意骚扰、散播或取笑他人。”[24]网络欺凌比线下欺凌所受限制更小且受众更广。[25]首先,网络欺凌的发生以匿名的形式展开,通过线上传播,不受的时空限制。其次,网络欺凌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各中欺凌语言、图片更具有广泛性,受到欺凌对象的数量更多。美国一组统计数据显示,59%的美国青少年在网上经历过欺凌或骚扰,37%的欺凌受害者会出现社交焦虑。[26]美国建立网络欺凌研究中心(Cyberbullying Research Center),调查与统计全美在内发生的网络欺凌数据。童年本是徜徉在绚丽阳光下,沐浴在多彩生活中的时期,但随着网络使用者低龄化的趋势,儿童逐渐沉溺在虚拟的网络数字世界中,身体被禁锢在现有空间的同时,心理安全感也被虚假的网络信息侵蚀,消融和瓦解童年幸福的多彩本色。

3.在线时间加剧儿童学业自我效能感危机

儿童对自身学习的满意度和信心、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是童年幸福的重要来源。[27]学业进步和教育成就、自我效能感等因素影响着童年的幸福感。数字时代加速慕课、翻转课程等线上课程的有效推动,也助推各种社交软件、网络游戏的普及。由于数字时代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各种电子产品的易获取性、线上娱乐产品的多样性,增加儿童日常网络游戏和社交的在线时间,缩减儿童在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学习与互动的时间。

最近的调查表明,每三个互联网用户中就有一个是儿童。[28]儿童作为使用网络的主要群体,抗诱惑能力较低,容易受到网络世界的迷惑,进而沉浸在网络世界中。有研究发现,儿童花在线上社交的时间与其学业成绩和能力之间在显著负相关。[29]儿童迷失在网络打造的虚拟世界中,童年线上时间的增多,逐渐占据线下学习和提升的时间。童年学习时间的锐减,导致学习成绩开始下降,对自我学习的能力和自信产生怀疑。线上时间的增多进一步危及童年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进而在认知和教育上消融童年的幸福感。

四.数字时代构建童年幸福感的复归之路

1.唤醒身体知觉,实现身体主体回归到童年教育场域内

数字时代束缚童年的活动空间,身体被固定在特点的场域内,传统童年游戏、体育活动和身体运动变少,儿童身体上的疾病,肥胖和近视概率增加,干扰着童年的幸福感。符号化、数字化的交流漠视儿童身体感受,视觉灵敏度远高于其他知觉,但感受、行动迟缓,割裂身体发展的整全性。儿童沉睡的身体机能未能得到应有发展,各项感官的正常发育和成熟受到限制。

体育活动在改善身体健康方面具有显著作用,[30]并且参与体育运动也可以改善儿童在学校的同伴关系。[31]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建议,1岁以内的婴儿,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身体活动,2至4岁的儿童,每天至少进行180分钟的体育活动,5-17岁的儿童,每周至少进行60分钟的有氧运动。[32]在学校教育和在家庭教育中,适当合理增加儿童户外的身体活动,增强体质,焕发身体的活力,促进儿童听觉、视觉、触觉和嗅觉的正常发展。一方面,教育者给与儿童呼吸大自然氧气,感悟现实生活温度的机会,由身到心、自外到内焕发童年的幸福感,实现身体和各项感官参与到童年的教育场域中,达成儿童身心各项机能和谐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教育者要倾听儿童内心的声音与渴望,增加儿童在身体运动和户外活动中的发言权,真正参与到各项活动的制定与实施的过程中。最后,教育相关部门,基于儿童不同年龄,合理限制每天上网时间,制定屏幕时间指南,减少久坐的时间,为儿童提供一个健康的人生起点,促进整个童年和青春期的健康发展,驱动童年美好的幸福感。

2.打破时空“信息茧房”,构建自然与生活的美好联结

数字时代的到来,逐渐将儿童现实世界的真实生活与虚拟世界的网络生活相分隔。童年时期,儿童与自然接触的时间被网络游戏和社交所占据,儿童与现实朋友社交的空间被虚拟字符交流所取代。儿童浏览各种网页时,由于个人兴趣的牵引,在网络世界形成一个固定的空间,在这个范围内,儿童接受有限的信息,将自己禁锢在这个空间内,称之为“信息茧房”。儿童在“信息茧房”的制约之下,逐渐与外面的世界相隔离,自我生活在他们所相信的世界和空间内,受到来自虚拟世界各种不良言语的冲击和欺凌,随之而来的是增加心理和情绪的不稳定性。教育者在童年时期对儿童的心理进行及时的疏导,增强儿童抗压能力,使之能够独立面对欺凌的发生。

网络欺凌问题逐渐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稳定,各种心理问题的制约着童年的幸福感。全世界10%到20%的儿童和青少年经历过临床水平的心理健康问题,例如抑郁和焦虑。[33]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进行定义,指的是“一种幸福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的潜力,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压力,能够卓有成效的工作。”[34]心理健康与现今的幸福紧密相连,在网络空间内,各方要营造童年线上交流的积极氛围,打造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及时传递线上与线下的奇闻趣事,实现现实世界与网络空间信息交互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家庭和学校要在童年阶段提供各种与自然、生活相渗透机会,实现儿童在自然中放肆馳骋奔跑,在生活中肆意开怀大笑,构建起童年与自然和生活的联结。

3.家、校和社三方聚焦网络心理健康,绘制幸福同心圆

经合组织内的国家调查发现,儿童在家中上网和使用一系列数字设备的人数一直在稳步增加。[35]新鲜的网络世界在扩展儿童视野和经验的同时,没有登陆限制的网页、各种超出年龄限制的图片和文字,也正进一步蚕食着儿童的心理健康,影响着儿童的幸福感。数字时代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增强幸福感的感知无法独立完成,需要各方共同参与,携手构建童年幸福感的回归之路。

家、校和社携手制定具有可变性和灵活性的举措,发挥最大教育合力,绘出童年最大幸福圆。首先,家庭教育中,家长要适当且合理控制儿童在家的上网时间,从根源上减少童年不良有害信息的入侵和接触网络欺凌的机会。家长要提高对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及时关注儿童的情绪变化与身心状态,对儿童的情绪变化进行及时疏导。其次,学校教育中,增设网络使用的相关课程,帮助和引导儿童消化消极的情绪。教师要及时发现儿童细微变化,与家长及时做好沟通工作。再次,一些儿童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远超家庭和学校教育所能协助的范围,亟需在全社会建立保障儿童心理健康的专业咨询与治疗机构,及时给予家长和教师适切的建议,以提供适宜不同年龄阶段的支持,解决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需求。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需家、校和社三方共同发力,聚焦童年心理健康问题,画出童年幸福同心圆。

数字时代网络的使用与童年的幸福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并且各种网络附加产品给童年带来的是机遇与风险并存。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童年的幸福。如何处理好数字时代与童年幸福之间的关系,达成数字技术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平衡,最大程度加深童年的幸福体验,完成教育的内在目的,实现童年回归自然的怀抱,建立童年与生活的联结,离不开各方的通力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EB/OL].(2022-02-09)[2022-02-10].http://www.gov.cn/xinwen/ 2022-02/09/content_5672684.htm

[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1世纪儿童教育:数字时代的情绪健康[R/OL].(2019-10)[2023-02-16].https://www.oecd -ilibrary.org/education/educating-21st- century-children_b7f33425-en

[3][4][5][6][美]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J].吴燕莛译.桂林:广西失范大学出版社,2004:29,115,114,5.

[7]维奥思社.2021全球数字化概览[EB/OL].(2021-01-27)[2023-02-16].https://wearesocial.com/uk/blog/2021/01/d igital-2021-uk/

[8][10][11][12][13][14][15][22][27][28][3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衡量对儿童福祉和政策至关重要的因素[R/OL].(2021-06-01)[2023-02-16].https://www.oecd.org/social/measuring-what-matters -for-child-well-being-and-policies- e82fded1-en.htm

[9]Bronfenbrenner U. 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Experiments by nature and design[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16]LeBlanc A G, Katzmarzyk P T, Barreira T V, et al. Correlates of total sedentary time and screen time in 9–11 year-old children around the world:
the international study of childhood obesity, lifestyle and the environment[J]. PloS one, 2015, 10(6):
e0129622.

[17]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EB/OL].(2021-07-01)[2023-02-16].http://qnzz.youth.cn/qckc/202107/t20210721_131139 21.htm

[18][25]环球儿童在线.2020年欧盟儿童在线:来自19个国家的调查结果

[R/OL].(2020)[2022-02-07].https://www.lse.ac.uk/media-and-communicatio ns/assets/documents/research/eu-kids-online/reports/EU-Kids-Online-2020-10Feb 2020.pdf

[19]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儿童肥胖报告[R/OL].(2018-04-23)[2022-02- 06].http://archive.unicef.cn/cn/uploadfile/2018/0423/20180423105630638.pdf

[20]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化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报告[R/OL].(2021-06-07)[2022-02-0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190455531 1949435

[21]Mallo M F, Wolfe B L. The Influence of Early Life Health Conditions on Life Course Health[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20.

[23]朱晓伟,范翠英,刘庆奇,张冬静,周宗奎.校园受欺负对儿童幸福感的影响:心理韧性的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26(02):396-400.DOI:10.16128/j.cnki.1005-3611.2018.02.040.

[24]网络欺凌研究中心. 2021年网络暴力统计,年龄、性别、性取向和种族[EB/OL].(2021-10-21)[2023-02-16].https://cyberbullying.org/cyberbullying-statistics-age-gender-sexual-orientation

[26]数据端口.2022年令人心碎的网络欺凌统计数据[EB/OL].(2021-03-11)[2023-02-16]. https://dataprot.net/stat istics/cyberbullying-statistics/

[29]Paul J A, Baker H M, Cochran J D. Effect of online social networking on student academic performance[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2, 28(6):
2117-2127.

[30]Unicef. Getting into the game:
Understanding the evidence for child-focused sport for development[R]. 2019.

[31]Felfe C, Lechner M, Steinmayr A. Sports and child development[J]. PloS one, 2016, 11(5):
e0151729.

[32]世界衛生组织. 身体活动[EB/OL].(2022-10-05)[2023-02-16].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phy sical-activity https://www.who.int/news- room/fact-sheets/detail/physical-activity

[33]Choi A. Emotional well-being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Recent trends and relevant factors[J]. 2018.

[34]世界卫生组织. 心理健康:加强我们的应对措施[EB/OL].(2022-06-17)[2023-02-16].https://www.who.int/news- room/fact-sheets/detail/mental-health -strengthening-our-response

课题来源:本文系2022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数字时代重塑童年生命体验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KYCX22_3582)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生态系统理论消解童年生态系统理论视阈下大一新生角色适应问题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17期)2017-02-15为孩子再造个“童年”,父子联手打造“少年师爷”分忧(2017年1期)2017-01-07再议回归快乐童年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试论索绪尔语言思维观中客观世界的消解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年5期)2016-12-22美育——让孩子的童年更绚烂青春岁月(2016年20期)2016-12-21试析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科教导刊(2016年29期)2016-12-12再造一个“童年”父子联手打造“少年师爷”现代家庭(2016年12期)2016-12-07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社会工作服务系统构建商(2016年33期)2016-11-24《夏洛特烦恼》的后现代主义取向探析电影文学(2016年9期)2016-05-17他者的异化呈现新闻世界(2016年1期)2016-02-22

推荐访问:消解 谨防 幸福感